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解读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3.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3.1.1化学因素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水煤气(成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氨/液氨、二氧化碳、甲醇、尿素、甲铵(高温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盐酸,硫酸,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等。
维修工在日常维修电焊生产过程中可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
装置开、停车,检修过程可能接触到氮气、压缩空气等。
该项目各生产工序中所产生化学有害因素如表3.1-1所示。
3.1.2物理因素(1)噪声噪声源有三种,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各种空压机、阀门、压缩机的排气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其具有低、中、高各类频谱。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各种泵机械摩擦产生的噪声,这类噪声以中、低频为主。
电磁性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低、中频噪声。
(2)高温生产工艺中产热设备锅炉、反应器、转化炉、废热锅炉、换热器等在运行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放散热量的过程中,可产生高温危害。
(3)工频电场变配电系统的所有输配电设备可产生工频电场。
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如表3.1-2所示。
表3.1-2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3.1.3其它危害(1)生产性粉尘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如表3.1-3所示。
表3.1-3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除此之外,在各装置的转化炉、变换塔、合成塔等设备填装、更换催化剂过程中也可产生相应的催化剂有害粉尘;维修工在维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电焊尘。
(2)低温介质在异常生产状况时,液氨、液氧、液氮可能对工人造成低温冻伤。
(3)电离辐射在尿素装置中合成塔、气提塔液位计计量装置,在放射源失控状况下γ射线可对人造成外照射损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预处理车间分桶间分装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边门上料操作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4
1
尿素、氢氧化钙、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氨
氨、氢氧化钠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湿渣仓库巡检
0.167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轴流风机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二燃室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过滤器清理
1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9T03:43:38.38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9期作者:宋学飞[导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宋学飞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华信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42000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比如:危害的类别、浓度、影响等,然后及时采取相关质量控制对策处理,比如:采样和检测时质量控制对策、评价计划质量控制对策、构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档案质量控制对策,以及报告编制质量对策等,从而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引言为巩固和深化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成果,大力推进“十四五”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1〕621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1月起至2025年12月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本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为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且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治理企业”)。
10人以下工业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专项治理工作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安排部署。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实行价值刍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需重视新建、改建及扩建等项目、技术改造、先进技术应用、立项、设计、验收等工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的实施均非常关键。
因用人单位相关设备、技术人员不足,所以用人单位较少开展自主检测,多会通过委托具备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相关工作,如此可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日常检测评价,帮助企业方面及时了解职业危害情况。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接触或从事其中一种职业而引起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对工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对工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的检测评价报告,详细介绍了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措施。
一、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1.物理因素根据对工业场所的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噪声:部分作业场所的噪声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工人的听力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振动:一些机器设备的振动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化学因素在工业场所的化学因素检测中发现以下问题:-有机溶剂:一些工作区域的有机溶剂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金属粉尘:一些工作区域的金属粉尘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肺部产生潜在危害。
3.生物因素在工业场所的生物因素检测中发现以下问题:-高浓度细菌:一些区域的细菌数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危害。
-高浓度真菌:一些区域的真菌数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潜在危害。
二、建议措施1.物理因素控制措施-采取隔离措施:对超标的噪声源进行音屏障的设置,减少噪声的传播。
对会产生振动的机器设备进行隔离或减振处理,降低振动的强度。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对于受到影响的工人,应提供合适的耳塞和耳罩,保护听力。
同时,提供护腰带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腰部受振动的危害。
2.化学因素控制措施-加强通风设备:对受到有机溶剂影响的区域,增加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有机溶剂浓度。
对金属粉尘比较严重的区域,增加排风量,减少粉尘浓度。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对于接触有机溶剂和金属粉尘的工人,应提供合适的呼吸器具和防护眼镜、手套等装备,减少化学物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模板)
××××××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编号:CTI职检[2013]第0001号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年××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说明1.本报告无CTI印章无效。
2.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3. 如为具体项目的委托监测,乙方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仅包含由甲方确定的工作场所作业点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乙方仅对检测项目的结果负责。
4.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5.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我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6.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七日内向本公司提出。
7.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报告)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8.本报告一式二份(委托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报告编制人:蒋诗斓、助理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13号报告审核人:王克云、高级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52号报告签发人:何树悠、中级工程师、卫职服评(2010)177号××××××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编号:CTI职检[2012]第0001号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地址:监测类别:日常监测、委托监测样品来源:现场采样、现场检测附件:检测报告(编号:××××)1检测与评价依据1.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2011年12月31日修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年352号,2002年5月12日起实施《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1.2 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XXXX》GBZ/T 160.X-200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XXXX》GBZ/T 189.XXXX-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XXXX》GBZ/T 192.XXXX-20072现场情况(日常监测用)XXXXXX公司是XXXXX(企业类型)企业(企业简介)。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
事故性检测:适用 于对工作场所发生
害预评价、职业病
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和职业病危害现状 评价。
危害因素进行日常
的、定期的检测。
部门对用人单位监
督时,对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 行的检测。
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进行的紧急检测。
ZLB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个体采样
•(Personal sampling)指将空 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 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 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求采集一个工作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
与其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定点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ZLB
PC-STEL的应用
PC-STEL应用时应注意以下3点 PC-STEL是PC-TWA的 补充
空气动力学直径( aerodynamic diameter,dae)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 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作 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呼吸性粉尘 (respirable dust)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 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 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定义
检测
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 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 改善不良劳动条件,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 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目的
ZLB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概念
通用术语
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 工作地点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病防治的保证。
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评价档案,有助于维护和提升工作环境质量,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时,需要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数量、性质、浓度等级等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特定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方案,确定监测方法、时间和内容,记录测试结果,整理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包括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测量值、测量值与法律标准或法定标准比较,允许浓度等;2)健康体检记录,包括健康检查的结论及其他处理情况;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日志,以及4)其他相关记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可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及其浓度,对气体排放量、噪声、电磁辐射等危害因素的检测、记录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职业病危害,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一、引言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标准,以便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温度、湿度、气压等多种因素。
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鉴定。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指标和评定标准等内容,旨在确保检测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制定还会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确保国内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国际接轨性。
3.检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要求,包括现场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等环节。
检测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鉴定的结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通报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重要性1.保护员工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可以有效降低员工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生产力。
2.保障企业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执行,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测报告用人单位:xxx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定期检测XX检测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资质证书声明XX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X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XX检测有限公司(公章)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日报告书说明1.本报告不得涂改、增删,无签发人签字无效。
2.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签发者签名无效。
4.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检测报告。
5.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6.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7.对本报告有疑议,请在收到报告10个工作日内与本公司联系。
8.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9.本报告一式二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10.本报告替换原报告****,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原报告****作废。
11.此报告共分X部分,此为第X部分,第X部分见(XXXX),第X部分见(XXXX)。
(定期报告)XX检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XXXXXX邮政编码:XXXXX检测受理电话:XXXXXXX报告质量投诉电话:XXXXXXX传真:XXXXXXX目录1 检测依据 (1)1.1 法律、法规、规章 (1)1.2 技术标准、规范 (1)2 检测流程 (3)3 用人单位情况介绍 (4)4 检测类别及范围 (5)4.1 任务来源 (5)4.2 检测类别 (5)4.3 检测范围 (5)5 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7)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7 结论 (11)8 建议 (12)9 附件 (13)1检测依据1.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施行,2011年12月31日主席令第52号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1.2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2 检测流程通过 样品异常或损坏合格样品项目委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预调查合同评审通过现场调查制定采样和检测计划采样前准备现场采样(包括现场测量)样品运输、流转和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审核报告签发归档与保存数据处理、报告编制3用人单位情况介绍XXXX有限公司位于XXXXX,主要生产安全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概念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察,预防与治疗职业病。
二、检测目的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检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扩散和变化规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程度以及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鉴定评价。
可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完善相应的防护设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检测现状近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进,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四、检测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公用工程,主要针对其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五、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一、前言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受_____公司委托,我们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对该公司的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本次检测旨在了解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其分布情况,为企业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用人单位概况_____公司成立于_____年,位于_____,主要从事_____的生产。
公司现有员工_____人,生产车间_____个,包括_____、_____等。
三、检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四、检测范围和内容本次检测涵盖了该公司的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
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有害因素(如_____、_____等)和物理因素(如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
五、检测方法1、化学有害因素采用_____方法进行采样,样品经过_____处理后,使用_____仪器进行分析测定。
2、物理因素噪声:使用_____声级计,按照_____方法进行测量。
高温:使用_____温度计,按照_____方法进行测量。
工频电场:使用_____场强仪,按照_____方法进行测量。
六、检测结果与分析1、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在_____车间,_____物质的浓度为_____mg/m³,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在_____车间,_____物质的浓度为_____mg/m³,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超标倍数为_____。
2、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噪声:在_____车间的_____工作岗位,噪声强度为_____dB(A),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1. 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职业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体暴露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会产生某些生物学、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从而引起身体机能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因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目的是在职业病发生之前,尽早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2. 检测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的协作。
我们的检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在确定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检测对象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检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检测的区域范围和空气采样点的位置。
步骤二:现场检测现场检测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环节。
现场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检测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校验和标定。
•对检测点进行现场检测,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检测。
•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步骤三:样品采集与分析根据现场检测的结果,需要对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分析和检测。
样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气和废气样品。
•液体和固体废物样品。
•劳动者体内样品。
步骤四: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劳动者本人。
3. 评价结果报告经过以上检测过程,我们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检测与评价结果。
下面是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具体结果报告:检测对象本次检测对象为某公司生产车间的全部劳动者和车间环境。
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包括环保局规定的7种有害因素:黄磷、二氧化硅、砷、氟、铬、镍、锰。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从空气、工作场所、生产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某公司存在以下问题:•有害物质的浓度超出了国家标准的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一、概述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是为了评估公司的工作环境以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供相关的改善建议。
本次检测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可为公司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二、物理因素1.噪声对公司内各个工作区域的噪声进行了全面监测,结果显示:a.生产车间内部噪声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员工耳膜造成损害。
b.办公室区域的噪声较低,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建议:公司应对生产车间内的噪声进行有效控制,例如设置隔音材料、低噪音设备、加强维护和保养等。
2.粉尘对公司内工艺过程产生的粉尘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a.工艺车间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员工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建议:公司应加强粉尘的收集和处理,使用合适的排风设备,同时员工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
三、化学因素1.有机溶剂对公司内使用的有机溶剂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a.有机溶剂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员工造成眼睛和皮肤刺激,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
建议:公司应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改用无机溶剂,加强通风设备的设置,并提供个人防护用具。
2.重金属对公司内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a.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员工的神经系统和肾脏造成慢性中毒风险。
建议:公司应加强重金属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重金属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提供员工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具。
四、生物因素1.细菌、霉菌对公司内部的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a.部分办公区域和生产车间存在细菌、霉菌超标的情况,存在引发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建议:公司应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办公区域和生产车间的卫生,改善空气质量。
五、心理因素通过针对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a.公司压力较大,员工感到焦虑和压抑情绪普遍存在。
b.部分员工感到工作量过大,加班频繁,缺乏休息和放松时间。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液体、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等,如有机溶剂、毒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如病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等。
1.采样: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进行不同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水、土壤和工作场所表面等样本。
2.监测:使用适当的监测仪器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3.数据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有关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信息。
4.评价:根据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潜在危害因素:根据采样和监测结果,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如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
2.实际危害因素:判断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实际影响。
即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3.危害因素程度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程度,包括轻微、中度和重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判断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4.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暴露情况,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1. 背景职业病是以工作活动为原因所导致的疾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确保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监测与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企业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2.1 环境因素监测使用空气采样器、噪声计、光强计等仪器,对企业车间内的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
2.2 作业岗位检查采用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企业各作业岗位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和作业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等信息。
2.3 生产过程分析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并对此进行评价。
3. 监测与评价结果经过以上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得出以下结果:3.1 环境因素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结果,企业车间内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但是,还存在烟尘、气味、化学物质等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需要进一步控制。
3.2 作业岗位评价结果对企业所有作业岗位进行调查和检查,发现其中存在10个岗位存在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
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和改进,以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3.3 生产过程评价结果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工艺流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作业岗位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
需要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降低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影响。
4. 建议和措施根据监测与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4.1 环境因素控制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同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对化学品及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进行排放控制;限制吸烟等措施来防止烟草对环境的污染。
4.2 作业岗位改进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进行改进,安排更多的劳动保护措施,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改善,提高岗位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与受理 2. 业务联系小组受理用人单位(工厂)工作场所有害
因素监测业务委托, 填写业务受理登记表。
3. 委托方委托我院进行职业卫生环境监测, 递交工作 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委托书。
4. 业务联系小组接受委托单位监测业务委托, 安排现 场调查时间, 成立监测小组, 指定项目负责人。
甲醛 氨 氮氧化物
硫化氢 汞
磷化氢 臭氧 氯化氢 氯气 TDI MDI 二甲基甲酰胺
吸收液名称 二氧化硫吸收液
甲醛吸收液 氨吸收液 氮氧化物吸收液
硫化氢吸收液 汞吸收液
磷化氢吸收液 臭氧吸收液 氯化氢吸收液 氯气吸收液 TDI 吸收液 MDI吸收液 二甲基甲酰胺吸收液
吸收液种类
甲醛-邻苯二甲酸氢钾-水 (实验室的甲醛液)
12
吸收管的适用范围
吸收管 大型气泡吸收管
吸收用量(ml) 5月10日
采样流量(L/min)
适用范围
0.5-2.0
臭氧、氯气、甲醛、 汞
多孔玻板吸收管
5月10日
0.1-1.0
氧化氮、磷化氢、 二氧化硫、氯化氢、
氨
冲击式吸收管
5月10日
0.5-2.0,3.0
TDI、MDI
13
常用物质吸收液的选择
常用有害因素 二氧化硫
6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2 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
在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
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 生产
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及其化学成
分等。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和生产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XX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规定,受XXXX公司受托,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XX年XX月XX日对XXXX 公司噪声、粉尘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评价目的1、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定其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评价分析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3、为评价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粉尘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
二、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2001)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Ⅰ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
1-200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Ⅱ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
2-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HZ/T 192.1—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HZ/T 192。
3—2007)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HZ/T 189。
8-2007)10、《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三、生产工艺流程图△△△△★△注:△表示关键工序。
★表示需确认过程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XXXX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铁水、钢坯、钢板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CO、SO2、高温等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噪声:该生产环境为强噪声作业,噪声主要产生于机器运转及生产环节。
职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管理标准1. 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的检测和评价,以及采取防备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流程2.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员工所在的职业场合应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实在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检测空气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包含毒性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
—检测工作场合的噪声级别。
—检测工作场合的照明条件。
—检测工作条件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基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问题,以及职工的职业病危害接触程度。
评价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依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评级。
—评价员工的职业病危害接触程度,包含频率、时间和强度等。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措施3.1 防备措施3.1.1 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结果,订立相应的防备掌控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措施:—转变工艺流程或使用替代料子,减少危害物质的使用。
—加强通风设施的改进,确保室内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供应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3.1.2 在危害物质使用或工艺更改时,组织培训并确保员工充分了解相关操作规程,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得,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
3.2 健康监护措施3.2.1 针对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实施健康监护措施:—为接触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供应定期身体检查。
—统计和分析员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健康情形,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确保采取相应的措施。
3.2.2 监护记录应完整、准确,并保管至少5年。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考核标准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4.1.1 检测应由符合相关要求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应准确、可靠。
4.1.2 检测周期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和工作场合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和监测,以及制定相应的监测评价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和对员工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该评价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评价对象: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等。
2. 评价方法: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现场观察、测量检测、采样分析等。
3. 评价指标: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比如安全阈值、容许浓度限值、噪声暴露限值等。
4. 评价结果: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和对员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5. 监测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监测评价制度,包括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监测责任等。
6. 控制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监测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问题,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八日说明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项目名称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编写人职称:证书:签名:项目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签发人签名:签发日期:年月日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2013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3.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3.1.1化学因素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水煤气(成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氨/液氨、二氧化碳、甲醇、尿素、甲铵(高温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盐酸,硫酸,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等。
维修工在日常维修电焊生产过程中可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
装置开、停车,检修过程可能接触到氮气、压缩空气等。
该项目各生产工序中所产生化学有害因素如表3.1-1所示。
3.1.2物理因素(1)噪声噪声源有三种,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各种空压机、阀门、压缩机的排气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其具有低、中、高各类频谱。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各种泵机械摩擦产生的噪声,这类噪声以中、低频为主。
电磁性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低、中频噪声。
(2)高温生产工艺中产热设备锅炉、反应器、转化炉、废热锅炉、换热器等在运行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放散热量的过程中,可产生高温危害。
(3)工频电场变配电系统的所有输配电设备可产生工频电场。
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如表3.1-2所示。
表3.1-2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3.1.3其它危害(1)生产性粉尘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如表 3.1-3所示。
表3.1-3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化剂过程中也可产生相应的催化剂有害粉尘;维修工在维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电焊尘。
(2)低温介质在异常生产状况时,液氨、液氧、液氮可能对工人造成低温冻伤。
(3)电离辐射在尿素装置中合成塔、气提塔液位计计量装置,在放射源失控状况下γ射线可对人造成外照射损害。
(4)全身振动压缩机、泵、鼓风机等大型转动设备转动时可产生全身振动,作业工人在对上述设备巡检时可接触到振动。
(5)紫外辐射维修工在维修过程可能接触到紫外辐射。
3.1.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为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及显示装置、控制台、座椅等不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设计等。
3.1.5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为冬季低温,夏季露天作业高温、热辐射,太阳辐射。
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2.1生产中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a)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该项目中主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详见附表1安全技术说明书。
(b)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程度主要物料的危险危害特性及职业接触限值如表3.2-1所示。
表3.2-1主要物料危险危害特性及职业接触限值(2)物理因素及其它危害因素本工程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理因素及其它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如表3.2-2所示。
表3.2-2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危害3.2.2不合理人机工效学设计不合理的人机工效学设计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表3.2-3所示。
表3.2-3不合理的人机工效学设计对健康的危害3.2.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表3.2-4所示。
表3.2-4生产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如表3.3-1所示。
表3.3-1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2.1危险、有害因素2.1.1建设项目涉及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品危险类别及数据来源2.1.1.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半水煤气、变换气、净化气、氨合成新鲜气、低压醇新鲜气、高压醇新鲜气、氨合成气、甲醇合成气(以上气体均为混合物,成分详见附图物料平衡表),硫磺、氨/液氨、二氧化碳、尿素、甲醇、氢氧化钠、硝酸、硝铵等。
该项目各生产工序中所产生化学有害因素如表2.1-1所示。
表2.1-1各装置中主要危险有害物质一览表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危害程度分级在对有毒物质种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对上述物质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容许浓度规定列于表2.1-3。
表2.1-3主要物料危险危害特性及职业接触限值2.1.1.4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危险性类别及数据来源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补充及修正表》、《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2005年11月1日)的规定将装置危险化学品类别列于表2.1-4。
表2.1-4各装置中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类别2.1.2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爆炸、火灾、中毒、烫伤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2.1.2.1火灾、爆炸本项目以煤为原料合成氨,用以生产尿素、硝酸、硝铵等产品,并联产甲醇、副产硫磺,多数生产过程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原料、半成品、成品绝大多数为可燃性或氧化性物质,因此该项目产品的生产过程从原料的输入,到装置加工,直至产品的输出,均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此外,锅炉在运行时,因缺水、满水、超温、超压时可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电气系统、冷冻装置、仪表控制操作系统、空压装置等也存在火灾、爆炸潜在危险。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GB50160-2008)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1992)对工程主要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爆炸危险区域,并列于表2.1-5中。
表2.1-5工程主要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爆炸危险区域2.1.2.2中毒(1)属Ⅰ级极度危害的五氧化二钒存在于合成氨联产甲醇装置的半水煤气脱硫工序。
五氧化二钒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损害作用。
急性中毒:可引起鼻、咽、肺部刺激症状,接触者出现眼烧灼感、流泪、咽痒、干咳、胸闷、全身不适、倦怠等表现,重者出现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皮肤高浓度接触可致皮炎,剧烈瘙痒。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肾损害、视力障碍等。
(2)属Ⅱ级高度危害的一氧化碳存在于合成氨联产甲醇装置的煤气化、煤气净化、低压醇、压缩等工序。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3)属Ⅳ级中度危害毒物的氨存在于合成氨装置的合成、氨回收等工序及氨罐,尿素装置、硝酸、硝铵装置。
氨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重度中毒,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人体外露部分皮肤可出现Ⅱ度化学灼伤,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4)属Ⅲ级中度危害的硫化氢主要存在于合成氨联产甲醇装置的煤气化、煤气净化等工序。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属Ⅲ级中度危害的甲醇主要存在低压醇、高压醇烷化、甲醇精馏、甲醇罐区中,甲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2.1.2.3灼伤该项目各生产装置及辅助装置中存在氨、硝酸、熔融尿素等,若设备故障或生产中操作不当发生泄露,可能会造成操作工人的皮肤或呼吸道的灼伤。
该项目各生产装置及辅助装置中存在大量的高温设备(如造气炉、变换炉、锅炉等)和蒸汽管线,若设备的布局、蒸汽管线及接头敷设不合理,工人接触到高温设备及管线或蒸汽泄漏会造成灼伤。
2.1.3建设项目可能出现作业人员伤亡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2.1.3.1工程涉及的可能存在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1)噪声噪声源有三种,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各种空压机、阀门、压缩机的排气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其具有低、中、高各类频谱。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各种泵机械摩擦产生的噪声,这类噪声以中、低频为主。
电磁性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低、中频噪声。
长期接触这些噪声可引起操作工人耳鸣、耳痛、头晕、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位移、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失,严重者出现噪声聋。
该项目中各装置或工序中产生噪声的设备如表2.1-6所示。
表2.1-6各装置或工序产生噪声的设备(2)粉尘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粉尘除引起肺部疾病外,还可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其功能亢进、充血、毛细血管扩、分泌液增加,最后由于粘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造成萎缩性改变,使呼吸系统的抵抗力下降,引起呼吸系统其他疾病。
同时粉尘还可引起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如表2.1-7所示。
表2.1-7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换催化剂过程中也可产生相应的催化剂有害粉尘;维修工在维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电焊尘。
(3)高温辐射:按《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中规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属于高温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