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总结
2024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
2024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数列的掌握对于高考数学的考试非常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4年高考数学数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可能出现的相关题型。
一、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数学中最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对于等差数列,首先要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相等,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1.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等差数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可以用来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第$n$项为$a_n$,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1.2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常用公式等差数列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与常用的公式,掌握这些性质与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题目。
(1)等差数列中,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 = \frac{n}{2}(a_1 + a_n)$(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差为:$S_n - S_m = (n-m+1)\frac{a_1 + a_{n+m}}{2}$二、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也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与等差数列不同的是,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两项的比值都相等。
2.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求解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_1$,公比为$q$,第$n$项为$a_n$,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cdot q^{(n-1)}$2.2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常用公式等比数列也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与常用的公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1)等比数列中,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q\neq1$):$S_n = \frac{a_1(1-q^n)}{1-q}$(3)当公比$q \neq 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第$n$项的关系为:$S_n = \frac{a_nq - a_1}{q - 1}$三、数列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在高考数学中,对于数列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数列的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的应用常见的数列题目往往要求我们根据已知的递推关系或者通项公式来求解数列中的某一项或者求解前$n$项的和。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详细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详细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数列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以及解题方法等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数列的相关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其中,每个数都称为数列的项,每个项的位置称为项数。
通常用字母a1,a2,a3,…,an 等表示数列的项,其中an表示第n个项。
数列可以分为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
有限数列是指项数有限的数列,而无限数列是指项数无限的数列。
二、数列的表示方式1. 显式表示法:数列的每一项都直接用公式表示。
常见的显式公式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r^(n-1)。
2. 递推关系式表示法:数列的每一项通过前一项来表示。
常见的递推关系式有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式an=an-1 +d 和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式an=an-1*r。
三、常见数列类型1. 等差数列:数列中的任意两项之差都相等。
常用的求和公式为Sn=n/2(a1+a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
2. 等比数列:数列中的任意两项之比都相等。
常用的求和公式为Sn=a1(1-r^n)/(1-r),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r为公比。
3. 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是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即a1=a2=1,an=an-1+an-2(n>=3)。
4. 平方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该项的平方。
例如1,4,9,16,…5. 等差平方数列: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差为平方数。
例如3,8,15,24,…四、数列的求和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n/2(a1+an)。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a1(1-r^n)/(1-r)。
3. 其他特殊数列的求和需要根据数列的特点进行推导计算。
五、数列的性质和运算1. 数列的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同类型数列可以互相进行运算。
数列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列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概念1.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数的集合,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是无限项或有限项。
1.2 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和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来表示:(1)通项公式: $a_n=f(n)$(2)递推公式: $a_{n+1}=f(a_n)$(3)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 $\sum_{k=1}^{n} a_k$1.3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差保持不变的数列,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任意项与它对应的倒数项之和相等;任意项与它对应的中项之和相等;前n项和公式等。
1.4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比保持不变的数列,通项公式为:$a_n=a_1 \cdot q^{n-1}$其中,$a_1$为首项,$q$为公比。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任意项与它对应的倒数项之积相等;任意项与它对应的中项之积相等;前n项和公式等。
1.5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的相互转化对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可以通过已知通项公式求递推公式,或者通过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6 数列的基本操作(1)对数列进行加减乘除:对数列中的每一项进行相应的运算;(2)对数列进行平移操作:将数列中的每一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值;(3)对数列进行伸缩操作:将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值。
二、数列求和2.1 数列的前n项和对于数列$a_1, a_2, a_3, ..., a_n$,其前n项和为$S_n=\sum_{k=1}^{n} a_k$,可以通过直接求和或利用数列的特殊性质来求解。
2.2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n}{2}(a_1+a_n)$,其中$a_n$是数列的第n项。
2.3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a_1(1-q^n)}{1-q}$,其中$a_1$为首项,$q$为公比。
数列的知识点大题总结
数列的知识点大题总结一、数列的概念和分类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指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在数列中,每个数都有其特定的位置,这些位置往往由自然数来表示,如1、2、3、4等。
2. 数列的分类根据数列的规律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其他特殊类型的数列。
(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指的是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这个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例如:1,3,5,7,9就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这个比值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例如:2,6,18,54就是一个比值为3的等比数列。
(3)特殊类型数列特殊类型数列指的是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以外的数列,如递减数列、递增数列、周期数列等。
二、数列的常用记号与符号1. 数列的一般形式数列一般用字母a表示,同时用n表示这个数列中的第n项。
即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1, a2, a3, …, an}。
2.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指的是用代数式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通常用an或者Un表示数列中第n项。
例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3. 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的前n项和指的是数列中前n个数项的和,通常用Sn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Sn = a1 +a2 + a3 + … + an。
三、数列的性质和公式1. 等差数列的性质(1)公差的性质:在等差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公差相等。
(2)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通用的形式,即an = a1 + (n-1)d;(3)前n项和的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 * (a1 + an)。
2. 等比数列的性质(1)公比的性质:在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比值相等。
(2)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3)前n项和的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1 - q)。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
记作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 1 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 置的叫第 2 项,……,序号为 n 的项叫第 n 项(也叫通项)记作a ; 数列的一般形式: a 1, a 2, a 3 ,……, a n ,……,简记作 {a n }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1)a, -3, - 1, 1, b, 5, 7, 9;(2)2010 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 {a n } 的第 n 项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 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 2 , 3 ,4, 5 , …1 1 1 1 ②: 1,,,, …2 3 4 5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 a n = n ( n 共 7, n = N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 a n = n( n = N + ) 。
说明:①{a n } 表示数列, a n 表示数列中的第 n 项, a n = f (n )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例如,a n = (-1)n =〈(k =Z);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例如,1,1.4,1.41,1.414,……(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序号:1 项 : 4 2 5 3 6 4 7 5 8 6 9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
从函数观点看, 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 +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f(n) 当自变量 n 从 1 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 函数值 f(1), f(2), f(3), ……, f(n) ,…….通常用 a n 来代替 f (n )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 a n = 2n+ 1 的图像.(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 、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一、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数列的项,用an表示第n个项。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是相等的。
公差d是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是相等的。
公比q是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
二、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a1 + an)/2。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则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1 - q)。
三、数列的常见题型1. 求等差数列的第n项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和公差d,求该等差数列的第n项an,则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进行计算。
2.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和项数n,求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a1 + an)/2进行计算。
3. 求等比数列的第n项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q,求该等比数列的第n项an,则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1)进行计算。
4. 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公比q和项数n,求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q^n)/(1 - q)进行计算。
四、数列的应用数列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常常用到。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数列一、等差数列性质总结1.等差数列的定义式为:$a_n-a_{n-1}=d$(其中$d$为常数,$n\geq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推广公式为:$a_n=a_m+(n-m)d$。
因此,$d=\frac{a_n-a_m}{n-m}$;3.等差数列中,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即$A=\frac{a+b}{2}$;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n(a_1+a_n)}{2}=na_1+\frac{n(n-1)d}{2}=\frac{n[2a_1+(n-1)d]}{2}$。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n-1$时,$a_n$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且$S_{2n-1}=n\cdot a_n$;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a_n-a_{n-1}=d$或$a_{n+1}-a_n=d$(常数$n\in N^*$),则$\{a_n\}$是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2a_n=a_{n-1}+a_{n+1}$($n\geq2$,$n\in N^*$);3)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a_n=kn+b$(其中$k$、$b$为常数);4)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S_n=An^2+Bn$(其中$A$、$B$为常数);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a_n-a_{n-1}=d$或$a_{n+1}-a_n=d$(常数$n\in N^*$),则$\{a_n\}$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性质法:$2a_n=a_{n-1}+a_{n+1}$($n\geq2$,$n\in N^+$)。
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a_1$、$d$、$n$、$a_n$及$S_n$,其中$a_1$、$d$称作为基本元素。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数列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定的条件和规律,要求我们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相关内容。
下面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用通项公式a_n表示。
2. 首项和公差:对于等差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差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首项和公比:对于等比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比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二、等差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差,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n-1)d。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1) - a_n = d,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 = a1 + (n-1)d,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n/2)(a1 + a_n)。
(2)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求公差。
由于S_n =(n/2)(a1 + a_n),可以列方程求解。
(3)已知首项、公差和前n项和,求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3. 找满足条件的项数:(1)已知首项、公差和条件,求满足条件的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三、等比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比,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r^(n-1)。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_(n-1) = r,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1 * r^(n-1),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比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 (a1 * (1 - r^n)) / (1 - r)。
【专题训练】数列(等差、等比) 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基本量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1.复习 等差数列(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1(2)n n a a d n --=≥d a a n n =1--d a a n n =2-1--(由定义,累加法推得通项公式)…… d a a =12-(2)通项公式1(1)n a a n d =+-(3)性质: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4)前项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等比数列(1)定义 :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1n a +:(0)n a q q =≠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3)性质:在等比数列{}n a 中,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N q p n m 其中(4)前项和公式)1(11)1()1(111≠⎪⎩⎪⎨⎧--=--==q q qa a qq a q na S n nn例1(2015年全国卷I )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20,243n n n n a a a S >+=+,(1)求{}n a 的通项公式:变式1:(湖北省武汉部分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起点考试)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3=3,S 3=9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变式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其前n 项和为n S ,若2822a a +=,且4712,,a a a 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例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n n S a n =-.(1) 证明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变式1:(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数学模拟试题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4,a 3+a 5=564.(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变式3:已知数列{}n a ,{}n b ,其中1,511-==b a ,且满足)3(2111---=n n n b a a ,)3(2111----=n n n b a b ,2*,≥∈n N n .(1)求证:数列{}n n b a -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前n 项和为S n ,且S 1,S 2,S 4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变式(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且13542a a a ++=,39a +是1a ,5a 的等差中项.数列{}n b的通项公式nn b =Ν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数列(等差、等比)知识点清单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知识点及典型题分析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数列的概念⒈数列的定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⒉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项,…,第项,….其中数列的第1项也叫作首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或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项知识点二:数列的分类1. 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2. 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知识点三: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1.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注意:(1)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也可以是.(3)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4)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2. 数列的前项和数列的前项逐个相加之和:;当时;当时,,.故.知识点四: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1知识框架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11(1)()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
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2n n a a +=,而12a =,求n a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例3、已知{}n a 中112a =,12141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n n a a n n )121121(21+--=n n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22434)1211(211--=--+=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数列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
数列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一、数列的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有限或无限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
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一个由实数构成的序列。
一般用字母或符号表示,如{an}、{bn}等。
2. 数列中的相关概念(1)通项公式:数列中的第n个数的一般表达式,通常用an表示。
(2)前n项和:数列前n项的和,通常用Sn表示。
3. 数列的分类(1)等差数列:若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恒定,称其为等差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2)等比数列:若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恒定,称其为等比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
(3)常数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相等的数列称为常数数列。
二、数列的性质1. 数列的有界性(1)有界数列:当数列中的数有上界和下界时,称其为有界数列。
(2)无界数列:当数列中的数没有上界和下界时,称其为无界数列。
2. 数列的单调性若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满足an≤an+1或者an≥an+1时,称其为单调递增数列或者单调递减数列。
3. 数列的性质(1)数列的线性组合:若an和bn是两个数列,k和m是任意常数,那么k*an+m*bn 也是一个数列。
(2)数列的绝对值:若an是一个数列,那么|an|也是一个数列。
三、常见数列1. 等差数列(1)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a1*n+n(n-1)d/2。
(2)求通项公式:an=a1+(n−1)d。
(3)常用公式:Sn=n/2(a1+an)。
2. 等比数列(1)性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q^n-1)/(q-1),|q|>1。
(2)求通项公式:an=a1*q^(n-1)。
(3)常用公式:Sn=a1*(q^n-1)/(q-1)。
3. 斐波那契数列(1)定义: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典型的递推数列,前两项都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2)通项公式:an=f(n)=f(n-1)+f(n-2)。
(3)性质: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无界数列。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一、数列的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
我们通常用{n}来表示一个数列,其中n为自然数。
2. 数列的常见表示方式(1)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₁,a₂,a₃,......,aₙ,其中aₙ是第n项的值。
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是一种算式,可以用来表示数列的第n项。
(2)递推关系表示:数列的第n项与它的前几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数列的递推关系,通常用递归的方式表示。
3. 数列的分类(1)等差数列: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是常数,这种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是常数,这种数列称为等比数列。
(3)等差-等比混合数列:数列中既存在等差关系,又存在等比关系,这种数列称为等差-等比混合数列。
(4)等差-等比-等比差混合数列:数列中既存在等差关系,又存在等比关系,同时等差项间的差也构成等差数列,这种数列称为等差-等比-等比差混合数列。
二、数列的性质1. 数列的有界性(1)有界数列:如果一个数列存在一个上界和一个下界,那么该数列称为有界数列。
(2)无界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不存在上界或下界,那么该数列称为无界数列。
2. 数列的单调性(1)单调递增数列:如果数列的每一项都大于等于前一项,那么该数列称为单调递增数列。
(2)单调递减数列:如果数列的每一项都小于等于前一项,那么该数列称为单调递减数列。
3. 数列的极限(1)数列的极限定义:对于一个数列{aₙ},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存在N∈N,对于所有n>N,有|aₙ-L|<ε成立,则称数列{aₙ}的极限为L,记为lim(n→∞) aₙ=L。
(2)数列的极限存在性:一个数列未必存在极限,但只要该数列有上界和下界,则该数列一定存在极限。
4. 数列的和(1)数列的部分和:对于数列{aₙ},它的前n项的和称为数列的部分和,用Sₙ表示。
(2)数列的无穷和:如果lim(n→∞) Sₙ=L,那么L称为数列{aₙ}的无穷和,即∑ aₙ=L。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在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各种数学问题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数列题型及相应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列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我们将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最基本的数列之一,它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
在解等差数列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 求前n项和,$S_n = \frac{n}{2}(a_1 + a_n)$;2. 求首项、公差或项数,$a_n = a_1 + (n-1)d$;3. 已知前几项求第n项,$a_n = a_m + (n-m)d$。
二、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也是常见的数列类型,它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cdot q^{n-1}$。
解等比数列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求前n项和,$S_n = \frac{a_1(1-q^n)}{1-q}$;2. 求首项、公比或项数,$a_n = a_1 \cdot q^{n-1}$;3. 已知前几项求第n项,$a_n = a_m \cdot q^{n-m}$。
三、特殊数列。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四、解题方法。
在解数列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找规律法,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的表达式;2. 递推法,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逐步求解出数列的各项;3. 通项公式法,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可以直接利用其通项公式进行求解;4. 常用公式法,对于常见的数列题型,可以直接利用其前n项和的公式进行求解。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初中数列知识点总结(全面)
初中数列知识点总结(全面)
1. 数列的定义:
- 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项,用a₁, a₂, a₃, ... 表示。
2. 数列的分类:
- 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相等。
-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
- 斐波那契数列:从第3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3. 等差数列的性质:
- 公差: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
- 通项公式:第n项aₙ = a₁ + (n-1)d。
- 前n项和公式:Sₙ = n/2 * (a₁ + aₙ)。
4. 等比数列的性质:
- 公比: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
- 通项公式:第n项aₙ = a₁ * r^(n-1)。
- 前n项和公式:Sₙ = a₁ * (1 - r^n) / (1 - r)。
5. 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
- 前两项为1,后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 通项公式:第n项aₙ = aₙ₋₂ + aₙ₋₁。
6. 数列的应用:
- 序号问题: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得某个位置的数。
- 求和问题:通过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求得前n项的和。
- 建模问题:某些情况下,可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求解。
以上是初中数列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列知识点及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及方法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常见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是由若干项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数序,用{an}或者{an}表示。
其中,a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
数列的性质包括有界性、单调性和有限或无限等。
1. 有界性:如果数列{an}存在一个数M,使得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n ≤ M,那么称这个数列有上界M;如果存在一个数m,使得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n ≥ m,那么称这个数列有下界m。
既有上界又有下界的数列称为有界数列。
2. 单调性:如果数列{an}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比较,满足an ≤ an+1或者an ≥ an+1,那么称这个数列是单调递增的或者单调递减的。
3. 有限或无限:如果数列{an}只有有限个项,那么称它是有限数列;如果数列{an}有无穷多个项,那么称它是无限数列。
二、常见数列及其求和方法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的求和公式为Sn = (n/2)(a1 + an)。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的求和公式为Sn = a1 * (q^n - 1) / (q - 1),当q ≠ 1时成立。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通常将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设为1,得到的数列为1, 1, 2, 3, 5, 8, 13, ...。
斐波那契数列有许多特殊性质及应用,详细的推导和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算术级数算术级数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为定值的数列。
设首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有an = a1 + (n-1)d。
高中数学数列考点分析总结(精华版~)
一、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⑴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在这里,只强调有“次序”,而不强调有“规律”.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⑵在数列中同一个数可以重复出现.⑶项a n 与项数n 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⑷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但函数不一定是数列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1+==n n a a a ,其中12+=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4.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n n a a a S +++=Λ21; ②⎩⎨⎧≥-==-)2()1(11n S S n S a n nn .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Λ---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n a 使得M a n >.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答:125);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bn an 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答:n a <1+n a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答:3λ>-);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答:A )二、 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梳理(最新整理)
(四)数列通项 an 与前 n 项和 Sn 的关系
n
1. Sn a1 a2 a3 an ai i 1
二、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点
2. an
Sn
S1 S n1
n 1 n2
1.定义: an1 an d (常数) (n N )或an an1 d (常数) (n N 且n 2) 。
9、项数为偶数
2n
的等差数列
an
有 ,
S
偶
S奇
nd , S奇 S偶
an an1
,
S2n n(a1 a2n ) n(a2 a2n1 ) n(an an1 )(an , an1为中间两项)
项 数 为 奇 数 2n 1的 等 差 数 列 an , 有 S2n1 (2n 1)an (an为中间项) ,
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 (二)数列的表示方法 数列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和递推法(用递推关系表示)。 (三)数列的分类 1. 按照数列的项数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 按照任何一项的绝对值是否不超过某一正数分: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3. 从函数角度考虑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3)通项法: an pn q
(4)前 n 项和法: Sn An2 Bn
6.性质:设{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d,则
(1)m+n=p+q,则 am+an=ap+aq 特别地,当 m n 2 p 时,则有 am an 2ap (2) an,an+m,an+2m……组成公差为 md 的等差数列.
2、通项公式: an a1q n1 =( a1 , q 0 ) an am q nm =
小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小学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常见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用an表示。
数列中的第一个数称为首项,用a1表示。
数列中的规律称为项的通项公式,表示为an=f(n)。
二、常见数列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是一个常数。
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常见的等差数列有自然数列、偶数列和奇数列等。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比是一个常数。
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常见的等比数列有2的倍数列、3的倍数列和10的倍数列等。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其前两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即数列的第三项开始,an=a(n-1)+a(n-2)。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项为1, 1, 2, 3, 5, 8, 13, 21...三、数列的性质1. 有界性数列可以是有界的,也可以是无界的。
如果数列中的所有项都小于或等于某个数M,那么称数列是上界为M的有界数列;如果数列中的所有项都大于或等于某个数N,那么称数列是下界为N的有界数列。
2. 单调性数列可以是递增的,也可以是递减的。
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大于前一项,那么称数列是递增数列;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小于前一项,那么称数列是递减数列。
3. 求和公式有些数列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前n项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1+an)*n/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1*(q^n-1)/(q-1)。
四、数列的常见题型1. 求第n项的值: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出第n项的值。
2. 求前n项和: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可以计算出前n项和的值。
3. 判断数列的性质:观察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关系,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还是斐波那契数列。
职高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职高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一. 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的集合。
它可以有无穷个数,也可以有有限个数。
数列中的每个数被称为数列的项,用 a1, a2, a3...表示。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形式,其特点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公差为 d,则其通项公式为 an = a + (n-1)d,其中 n 表示数列中的第 n 项。
常用等差数列公式:- 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 = (a + an) * n / 2- 前 n 项和与项数的关系:Sn = (2a + (n-1)d) * n / 2- 前 n 项和与差数的关系:Sn = (a2 - an) / (2d)例题1:某数列的首项是 3,公差是 4,求该数列的第 10 项。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 + (n-1)d = 3 + (10-1)4 = 3 + 36 = 39。
所以该数列的第 10 项是 39。
例题2:某数列的首项是 2,公差是 3,求数列的前 5 项和。
解:使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 = (a + an) * n / 2 = (2 + (2 + (5-1)3)) * 5 / 2 = 35。
所以数列的前 5 项和为 35。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形式,其特点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相等。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 a,公比为 r,则其通项公式为 an = a * r^(n-1),其中 n 表示数列中的第 n 项。
常用等比数列公式:- 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 = a * (1 - r^n) / (1 - r)- 前 n 项和与项数的关系:Sn = a * (1 - r^n) / (1 - r)- 无穷项和公式:S∞= a / (1 - r)例题3:某数列的首项是 2,公比是 3,求该数列的第 4 项。
解: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 * r^(n-1) = 2 * (3^(4-1)) = 2 * 27 = 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总结高三总复习----数列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
记作n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a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a 的第n 项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②:514131211,,,,… 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a = n (n ≤7,n N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n(n N +∈)。
说明:①{}na 表示数列,n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例如,na = (1)n-=1,21()1,2n k k Z n k-=-⎧∈⎨+=⎩;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例如,1,1.4,1.41,1.414,……(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12+=n a n的图像.(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1)1,2,3,4,5,6,… (2)10, 9, 8,7, 6, 5, …(3) 1, 0, 1, 0, 1, 0, … (4)a, a, a, a,a,…(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a 的关系:11(1)(2)n nn S n a S S n -=⎧=⎨-⎩≥ 例:已知数列}{na 的前n 项和322+=n sn,求数列}{na 的通.5.观察下列各图,并阅读下面的文字,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是(),其通项公式为 .A.40个 B.45个 C.50个 D.55个二、等差数列题型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a a d n--=≥或1(1)n na a d n+-=≥。
例:等差数列12-=nan,=--1nnaa题型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a a n d=+-;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A P数列)的单调性:d0>为递增数列,0d=为常数列,0d<为递减数列。
2条直线相3条直线相4条直线相(1(4(7((例:1.已知等差数列{}na 中,12497116a a a a ,则,==+等于( )A .15B .30C .31D .642.{}na 是首项11a=,公差3d =的等差数列,如果2005na=,则序号n 等于(A )667 (B )668 (C )669 (D )6703.等差数列12,12+-=-=n b n a nn,则na 为 nb 为 (填“递增数列”或“递减数列”) 题型三、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其中2a bA += 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 A += 即:212+++=n n n a a a(mn mn na a a +-+=2) 例:1.(14全国I )设{}na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 .120B .105C .90D .752.设数列{}na 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A .1 B.2 C.4 D.8题型四、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2)在等差数列{}n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3)在等差数列{}na 中,对任意m ,n N +∈,()nma a n m d =+-,n ma a d n m-=-()m n ≠; (4)在等差数列{}n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a a a a +=+;题型五、等差数列的前n 和的求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n da )(2n 2112-+=。
(),(2为常数B A BnAn Sn+=⇒{}n a 是等差数列 )递推公式:2)(2)()1(1na a n a a Sm n m n n--+=+=例:1.如果等差数列{}na 中,34512aa a ++=,那么127...a aa +++=(A )14 (B )21 (C )28(D )352.(2015湖南卷文)设nS 是等差数列{}na 的前n 项和,已知23a=,611a=,则7S 等于( )A .13B .35C .49D . 633.(2015全国卷Ⅰ理) 设等差数列{}na 的前n 项和为nS ,若972S=,则249aa a ++=4.(2015重庆文)(2)在等差数列{}na 中,1910a a+=,则5a 的值为( )(A )5 (B )6 (C )8(D )105.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 )A.13项B.12项C.11项D.10项6.已知等差数列{}na 的前n项和为nS ,若=+++=118521221a a a a S ,则7.(2014全国卷Ⅱ理)设等差数列{}na 的前n 项和为nS ,若535aa =则95S S= 8.(2014全国)已知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b 1=1,b 1+b 2+…+b 10=100.(Ⅰ)求数列{b n }的通项b n ;9.已知{}na 数列是等差数列,1010=a,其前10项的和7010=S ,则其公差d 等于( )3132--..B A C.31 D.3210.(2015陕西卷文)设等差数列{}na 的前n 项和为ns ,若6312a s ==,则na =11.(2013全国)设{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7=7,S 15=75,T n 为数列{n S n}的前n项和,求T n 。
12.等差数列{}na 的前n 项和记为nS ,已知50302010==a a,①求通项na ;②若nS =242,求n13.在等差数列{}na 中,(1)已知812148,168,S Sa d==求和;(2)已知658810,5,a S a S ==求和;(3)已知3151740,a a S +=求题型六.对于一个等差数列:(1)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 项,则①S 偶-S 奇nd =; ② 1nn S aS a+=奇偶; (2)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1n -项,则①S 奇-S 偶naa ==中;②1S nS n =-奇偶。
题型七.对与一个等差数列,nnnnn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
例:1.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为( )A.130B.170C.210D.2602.一个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为48,前2n 项的和为60,则前3n 项的和为 。
3.已知等差数列{}na 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4.设nS 为等差数列{}na 的前n 项和,971043014S S S S,则,=-==5.(2015全国II )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6S S =13,则612SS = A .310 B .13 C .18D .19题型八.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①定义法:)常数)(*+∈=-N n d a a n n (1⇒{}n a 是等差数列②中项法:)221*++∈+=N n a a a n n n (⇒{}n a 是等差数列③通项公式法:),(为常数b k bkn a n +=⇒{}n a 是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公式法:),(2为常数B A BnAn S n +=⇒{}n a 是等差数列例:1.已知数列}{na 满足21=--n na a ,则数列}{na 为 (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2.已知数列}{na 的通项为52+=n a n,则数列}{na 为 (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3.已知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422+=n s n ,则数列}{na 为(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4.已知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n s n =,则数列}{na 为(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5.已知一个数列}{na 满足0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a 为(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无法判断6.数列{}n a 满足1a =8,022124=+-=++nn n a a a a ,且 (*∈N n )①求数列{}na 的通项公式;7.(14天津理,2)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n 2,则{a n }是( )A.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B.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C.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D.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题型九.数列最值(1)10a >,0d <时,nS 有最大值;10a <,0d >时,nS 有最小值; (2)n S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n S ,nS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2n S an bn=+的最值;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 N +∈);②或者求出{}na 中的正、负分界项,即:若已知na ,则nS 最值时n 的值(n N +∈)可如下确定10n n a a +≥⎧⎨≤⎩或1nn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