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_力_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2.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和力的合成原理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7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在于力的合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力的测量方法和力的合成原理。
3.设计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能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掌握力的合成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合成问题。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力的概念,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设想: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激发他们对力的探究兴趣。
-设想:使用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力的合成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问题。
-设想: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力的分解应用题;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基础巩固练习。
6.加强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测量和合成。
-设想: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的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力的合成原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新人教版)7.1力一、教材分析本章讲述的是关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习静力学的基础和准备。

内容包括力、弹力、重力。

本章内容与高中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是今后学好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

所谓基础性,就是要为学习力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知识方面来说,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弹力、重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明确力的作用效果,会进行简单的分析。

从运用方面说,是初步熟悉对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会画出正确的力的示意图。

本节具有预备性,不论在知识上和运用上都要有一个“度”,多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3、会做力的示意图三、教学重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四、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展示目标1.由以上现象可以发现什么?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由以上现象可以发现什么?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和速度方向的改变,及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力的概念⑴力的描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

(即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作用)⑵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是物体发生形变。

⑶力的单位:牛顿2.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⑷力的示意图: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应用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这节课重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解析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两者缺一不可.物体在对其它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它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A、D选项脱离了物体去谈力,故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力的产生只要有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选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力的概念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力的分类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力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推门、拉抽屉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分类讲解:讲解力的分类,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的力。

4. 作用效果讲解:讲解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并产生相应的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力的概念。

2. 列举三种力的分类,并说明其特点。

3.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力的基本知识,但在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疑问。

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力的实质,以及如何判断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力的实质。

通过随堂练习,提高了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7. 1力【学目】1.通活和生活感觉力的作用成效,理解力的看法和知道力的位。

2.知道力的三因素,会用力的表示表示力。

3.知道物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并能解相关象。

要点点:1.力的表示画法。

2.依据物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解相关象。

学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成效学指:本 P2、 P3 文字内容和插,基本看法、定用笔做上号,能用心的两种作用成效。

【自学】1.我常通力的作用成效来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生改,明:力可以使物体生形。

2.力是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最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力的位是牛,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蛋所用的力大是__1__N。

【合作研究】教巡指一、演示 P3 后同学回答以下:1.由甲和乙你看到小球的状生怎的化?答: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快,乙小球的运方向改了。

2.什么会生些化?答:因遇到力的作用。

二、 1. 用磁凑近一挂起来的小球( 不要接触) 。

察到的象:小球会 ( “会”或“不会”) 被磁吸引。

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 “有”或“没有” ) 力的作用。

2.下边的两物体必定有力的作用?察下,能明甲乙两物体必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互相接触的物体在什么状况下才会生力的作用?【展现交流】教掌握状况【精点】1.力的作用成效是:①力能使物体生形,②力可以改物体的运状。

2.物体运状的改包含速度大小的改和运方向的改。

3.力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的推、拉、提、⋯⋯属于接触力,磁力星体之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互相接触的物体不必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互相。

5.不互相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即】1.一个物体做匀速周运方向不停生改,从空中自由着落的物体运速度大小生改。

2.以下关于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A.一个物体就能生力的作用B.有施力物体就必定有受力物体C.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不行能有力的作用D.相互直接接触的物体之必定有力的作用学内容二:力的三因素和力的表示学指:本 P4 文字内容和插,基本看法、定用笔做上号,熟力的三因素。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攀岩的视频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那什么是力呢?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
板书
第八章力
观看聆听
吸引学生兴趣,引出章题。




观看图片,引导学生
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
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我对知识点之间的过度把握得不是太好,有点生硬;
2、语速较快,部分学生跟不上;
3、板书和板画不规范。
改进方法:
1、在课前多认真备课,向老教师多学习;
2、平时多锻炼,适当降低语速;
3、加强板书和板画的练习,规范使用尺规作图。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__________

人教版8下物理7.1力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7.1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1 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7章第1节“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重点:力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

2. 新课: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表示方法。

a. 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c. 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有关力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单位是牛顿(N)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推门时,门对推力的作用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拉紧弹簧时,弹簧对拉力的作用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2. 题目: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下列现象是否符合题意。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

()b. 踢足球时,足球飞出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然后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表示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向学生介绍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两种力的分类方式。

3. 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介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介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5. 力的单位:向学生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分类方式,能够对各种力进行分类。

3. 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5. 让学生掌握力的单位,能够正确使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小球、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力的小球与墙壁碰撞的情景,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定义:向学生讲解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分类:向学生讲解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两种力的分类方式。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 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讲解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6. 讲解力的单位:向学生讲解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7. 例题讲解:运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向学生展示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并讲解相关原理。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为主,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力的变化,来理解力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同时,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力的变化,来理解力的概念。

这个活动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比如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力的作用。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这个活动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是否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如果学生对这个活动感兴趣,我会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活动,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理解力的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力的定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方向和大小,并且让他们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我需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

我会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力的变化,并且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这样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时,我会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不会受伤。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2. 力的表示:向学生介绍力的表示方法,即力的图示,包括箭头表示法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介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介绍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力的术语。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绘制力的图示。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对物体的影响。

4.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 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图示模型、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器材。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思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力的作用。

2. 力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的含义。

3. 力的表示:讲解力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绘制力的图示。

4. 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演示器材,向学生展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

5.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例题讲解:选取适当的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和思路。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表示方法、作用效果、相互性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现象中是否存在力的作用,并解释原因。

(1)抛出的篮球在空中飞行。

(2)拉紧的弓箭。

(3)放在桌面上的书本。

2. 答案:(1)存在力的作用,篮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2)存在力的作用,弓箭受到拉力和重力的作用。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八年级下_第七章力_第1节力教案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八年级下_第七章力_第1节力教案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八年级下_第七章力_第1节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力,知道力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和概念。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力的存在和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小球、力的棒、力的绳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力的小球,一个力的棒,一个力的绳。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力的故事,如“小猪佩奇和大象伯父”,让孩子们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简要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通过教具演示力的作用。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力的棒和力的绳将力的小球推到目标位置。

4. 分享:每组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心得和体验,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和概念。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力的存在和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实践活动等方法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力的概念和作用,但在讲解和实践环节中,部分孩子对力的作用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拉扯玩具、拍打篮球等,增强对力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孩子们的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和作用至关重要。

引入环节的故事选择和讲解方法的运用是我重点关注的细节之一。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力的故事,如“小猪佩奇和大象伯父”,我试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理解力的作用。

在选择故事时,我注重了故事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及与力的概念相关性的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1节 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1节 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板书
四、力的示意图
提问
我现在手中有一块磁铁和一块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
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一个同学来帮忙。
演示实验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设计意图


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__________
对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们对力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了研究。知道了什么是力,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怎么画,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聆听,思考
梳理机械运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讲授
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跑步
火箭发射
观看实验总结结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按照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照效果分为动力和阻力。

3.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1N等于1kg物体受到1m/s²的加速度。

4. 力的表示: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力的合成和分解: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和;反方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差。

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2. 掌握力的计量单位,能够正确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学会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计量单位、力的表示方法。

2. 难点: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实际例子道具。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讲解力的分类:按照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照效果分为动力和阻力。

3. 讲解力的计量单位:牛顿,1N等于1kg物体受到1m/s²的加速度。

4.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和;反方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差。

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计量单位、表示方法、合成和分解。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力的合力。

(1)一个5N的力和一个3N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7.1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7.1力教学设计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力的认识,提高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
3.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题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记录数据并分析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2.设计一道实验题目,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完成,探究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题目: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书籍、球等,使用手或其他工具施加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观察并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变化。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力的三要素及其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进行深化。同时,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准确读取数据是学生的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指导。
2.过程与方法方面: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此外,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也是难点。
3.学习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掌握其量程、分度值、读数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1节力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1节力 教案

第1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4.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难点: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1.力(1)力的概念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做一个“掰手腕”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这其中涉及动作“掰”。

又如“手敲门”“书压桌面”,其中涉及动作“敲”“压”。

有动作,就有力。

我们如何给力一个科学的定义呢?请同学们也来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力,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出力的概念。

知识归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教学情境:涉及到力的现象时会有几个物体?一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举例:各种各样的力现象中,指出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提问:不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吗?演示用磁铁靠近铁钉(不要接触)的实验。

知识归纳:力的现象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②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③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2.力的单位教学情境:大家知道,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知识归纳: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注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3.力的作用效果教学情境: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

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手拉车前进、用力拉弓后把箭射出去、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等。

探究活动:实验器材:直尺、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根据性质不同,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义、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摩擦力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结合PPT和讲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力的相关知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实验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力的理解。

4. 练习: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答案: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实验和练习,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力的概念和分类,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力的合成和分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力的作用机制的关键,也是物理概念和物理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是理解力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课程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课方案教课7.1 力内容主备上课教师教课课时教师知识与技术: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力所产生的成效: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教1.经过察看图片,能简单描绘出所察看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进而对力学形成初步认识。

目2.经过研究活动、视频资料和生活经验感觉力的作用成效,并能解说有关现象。

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察看和研究活动,培育学生乐于研究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察看、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材分析1.力的观点的形成。

2.力产生的作用成效。

1.力的观点的形成;2.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力的作用成效)。

本节课教材上安排的内容太多,再加上力的观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必定的困难,所以,我把本节教材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力的观点、单位;力的作用成效;而把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力的三因素和力的图示放在第二课时学习。

第这节课,我尽量选择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亲密有关的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力的观点比较抽象,尽量让学生多活动、多感觉,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为观点的理解打好基础。

学生对力既“熟习”又“陌生”。

此中的“熟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学以前已经有大批对于力的“前观点”和知识,生活中也有大批与力有关的事例,学生仿佛对力是很”熟习”的。

“陌生”则是重申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情观点,它有特定的内涵和科学的介定,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分言又是陌生的;也缺少对力的互相性的认识。

所以教课从“熟习”下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逐渐断察看、实验、剖析、归纳,经历析一些科学研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成科学意义的“熟习”。

这节课,我第一经过播放“神舟十一号”的发射照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力”,而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力存在的实例,感教受力的存在,再经过赏识8 幅插图,总结卖力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1节教学设计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姓名
一.单选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欣赏漫画《宅童》,你最想对“宅童”说的是()
①封闭自己,脱离现实世界,会使自己陷入孤立
②这种把自己“宅”起来的做法,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萎缩
③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接触更多的人
④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形成良好的性格,人生才更精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 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青春误读”有()
①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不稳定②取笑同学的生理变化
③对异性同学间的关系过于敏感④追求装扮上标新立异和行为的故作姿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对待青春期生理变化正确的心态是()
A.正确认识,坦然接受B.想方设法掩盖它
C.过分激动,烦躁不安D.无所谓,不去管它
4.野地里的含羞草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本能地关闭自己。

在交往的过程中,“含羞草”的心理影响着很多人,进而产生了不必要的烦恼。

为克服这种心理给人带来的烦恼,我们可以()
A.敞开心扉,主动与他人交流交往
B.顺其自然,烦恼自会消除
C.少与人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