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乐景哀情手法强化练习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乐景衬哀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乐景衬哀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乐景衬哀情一、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二、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三、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青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

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可谓“春郊送别图”。

B.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施”,写出了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高考诗歌鉴赏情与景结合的四种方式专项学案及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情与景结合的四种方式专项学案及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情与景结合的四种方式专项学案及练习1.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是乐景,但是抒发的是哀婉思乡之情,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2.以乐景写乐情如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3.以哀景写哀情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词人既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魂牵梦绕着妻儿的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

4.以哀景写乐情如李颀《琴歌》:“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三、四两句低沉压抑,是哀景,但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

[课堂小练]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

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解析: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

“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题干中已经给出“借景抒情”的信息。

第二步:读懂上片,弄清楚上片写了哪些景物。

上片主要写了“玉笛”“山”“水”“暝云”“燕子”“梨花”等景。

第三步:根据这些意象的特征和营造出的意境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3-抒情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3-抒情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3-抒情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①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②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③。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

③徂徕:山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诗颔联中,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D.乙诗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

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2.两首诗同是表达送别的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答案】1.B2.①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不写自己对故乡的依恋,反而从对面落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送我远行),生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②乙诗颈联“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前一句近景,写出眼前泗水秋波摇荡,后一句远景,“明”,“照亮”的意思,赋予静态的山水动态感,显得富有生机,作者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的豁达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B.“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错误,应该是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感受和体验。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 专练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 专练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

送杨子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①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醑②,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①垆头:酒坊,酒家。

②醑(xǔ):美酒。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

(5分)9.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6分)【答案】8.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

(2分)颈联写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怀;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3分)9.运用比喻、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托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

②金英:黄色菊花。

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上阕围绕“秋光”展开,先通过自然景象正面呈现秋天特征,然后借助人物动作及感受侧面体现秋天的冷清。

B.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回应首句的“转转”,既表明天气的的渐次转凉,也写出了词人身体的每况愈下。

C. 因为“近重阳”,所以加衣裳;因为“情伤”,故用酒来浇愁。

但是酒醒后,往事又涌上心头,词人满腹愁肠。

D. “明月空床”中明月依旧美好,同床共枕的爱人却已不在。

词人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情与景角度赏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情与景角度赏析

诗歌专题训练---情与景角度赏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你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代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刘长卿和裴郎中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一、四两句是如何做到寓情于景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哀郢①(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②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②章华:章华台。

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修建了一座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3.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首联。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乐乡县①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鸣。

【注】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

②噭:同“叫”。

4.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5.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古倾怀•冻水消痕【注】柳永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

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染长堤芳草。

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

遥山变色,妆眉淡扫。

最新诗歌鉴赏之乐景衬哀情篇练习

最新诗歌鉴赏之乐景衬哀情篇练习

诗歌鉴赏之乐景衬哀情篇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中一二句描写什么景色,有何效果?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

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1)开头五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写这幅美景有何作用?(2)略析这首元曲主要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方式。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分析诗中的“逾”“欲”二字在描写上的作用。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幺?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①前人在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时,有所谓“乐景写哀情”的说法,本诗就含有这种手法。

请指出本诗的“乐景”与“哀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

诗歌专题训练-------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岁晚①幽兴陆游万里风波行路难,君恩尚许缀祠官。

中庭郁郁药苗长,绝壁飕飕松吹寒。

泥巷有人寻杜甫,雪庐无吏问袁安②。

清晨对镜增幽致,龟屋③新裁二寸冠。

【注】①岁晚:诗人致仕后闲居山阴,时年79岁。

②袁安:东汉末年名士。

③龟屋:指玳瑁类饰品。

1.本诗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芹圃【清】敦敏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酶白眼斜。

【注】【注】芹圃:即曹雪芹。

酕酶(máotáo):大醉的样子。

2.首联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绝句(其二)陆游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武夷山中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写此诗时将近十年。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诸将(其二)①杜甫韩公②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③,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④。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注]①《诸将五首》是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的组诗,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但边患却未根除。

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诗歌鉴赏的常考考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一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反衬手法。

这样写,对照鲜明,感情更加突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我们看两个例子:
例1:以乐景写哀情:《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提问: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
寨主点拨:送别本来是很伤感的,但诗中出现了“红叶”“青山”这些颜色亮丽的意象,就是乐景。

这里诗人是用乐景写哀,在这么好的时节,友人却偏偏要离开,这不能不让人更加伤感。

例2:以哀景写乐情:《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首联在全文中的作用的?
寨主点拨:塞北萧瑟,五月仍然雪满天山,清寒孤冷。

这是哀景。

开篇的哀景,只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

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中,作者没有消沉,反而意气风华,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爱国之情跃于笔端,壮志豪情力透纸背,令人赞叹。

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诗歌鉴赏的常考考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一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反衬手法。

这样写,对照鲜明,感情更加突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我们看两个例子:
例1:以乐景写哀情:《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提问: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
寨主点拨:送别本来是很伤感的,但诗中出现了“红叶”“青山”这些颜色亮丽的意象,就是乐景。

这里诗人是用乐景写哀,在这么好的时节,友人却偏偏要离开,这不能不让人更加伤感。

例2:以哀景写乐情:《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首联在全文中的作用的?
寨主点拨:塞北萧瑟,五月仍然雪满天山,清寒孤冷。

这是哀景。

开篇的哀景,只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

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中,作者没有消沉,反而意气风华,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爱国之情跃于笔端,壮志豪情力透纸背,令人赞叹。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人教版高考 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 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诗歌鉴赏之乐景衬哀情篇练习

诗歌鉴赏之乐景衬哀情篇练习

诗歌鉴赏之乐景衬哀情篇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中一二句描写什么景色,有何效果?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

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1)开头五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写这幅美景有何作用?(2)略析这首元曲主要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方式。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分析诗中的“逾”“欲”二字在描写上的作用。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幺?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①前人在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时,有所谓“乐景写哀情”的说法,本诗就含有这种手法。

请指出本诗的“乐景”与“哀情”。

浅谈高考诗歌中的“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浅谈高考诗歌中的“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
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景:江山花鸟,碧绿、青葱、 火红、洁白━━ 乐景
情:哀婉思乡之情━━ 哀情
骆谷晚望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
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 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浅谈高考诗歌中的 “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 王夫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 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 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但 是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 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 心情。
四看: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正文 看注释
诗人的感情倾向:
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 还是激昂。
明朗的景物目的景物:
清风、明月、红花、绿叶、 鸟鱼虫┅ ┅
令人舒畅的时节:
春天、夏天、晴天、清晨, 晌午┅ ┅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全诗承用以乐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2分的方法, 前三句写景,明丽欢愉,气象开阔。2分末一句两个 “堪”字,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却只堪图画, 不能慰藉自己的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 曲尽委婉之情,使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2分
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做,后人评价极高,谓 工于炼字。
•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 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 诗歌的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 (6分)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 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 新燕争相衔泥筑巢。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 更加突出诗人思亲念友无人理解的哀愁孤独,含 蓄蕴藉,意蕴悠长。(意对即可)
• 1. 赏析“此情唯有落花知” 一句的妙处。 我的情感只有落花知晓,该句采用拟人(移情入景)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5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做,后人评价极高, 谓工于炼字。
•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 叶声”两句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作出简析。(6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做, 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 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 一技法作出简析。(3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 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 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的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 析 (3分)
• 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自指。 诗意:
• 春日里,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 徜徉于池馆外,看见那新燕正争相衔泥筑巢。我却 如沈约沈郎一样腰围带减,瘦损不堪,更加弱不禁 风。此时连鸿雁都不捎信来,竹林间常常听到鹧鸪 啼声。我那重重愁绪唯有落花知晓。
(1)简要分析“乍晴池馆燕争泥”一句中“争”字的
妙处。
(字义)
“争”有争斗,争抢之(意句意) ,写出(了形晴象朗)的
春日,燕子(争写相法衔)泥筑巢
的热闹景象

采用(拟解人释修写辞法) ,赋予燕子以人(的效动果)

,使画面具有动态美 (意,境表特现征了)春
天的生机勃勃(生机\活力\欣欣向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下阕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熔感铸情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名词或名词短语表述)
•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 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 答:“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 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 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 运用,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 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 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 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 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 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意对即可)
千秋岁① 秦观
•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 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 海。
•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 时。②西池:即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 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解题思路:手法+解词+带入复述+效果+情感
(1)这两句中“匀”“弄”两字,是“均匀”、“吹 弄”之意。写出了雨均匀击打着一丛丛紫菊,微风吹 弄着红蕉的叶子,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风”和“雨” 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和“叶叶”两词运用 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千秋岁① 秦观
•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 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 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即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 同僚、朋友。
意象 鸿雁、鹧鸪、落花。
感情:鸿雁表达诗人对朋友亲人的思念,鹧鸪表
达诗人久盼亲人友人消息不得的愁绪,落花蕴含诗人 被贬他乡没有知己的落寞。
• 1、请简要分析上阕是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 情景。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色?
通过微风、轻云、碧水、晴空和争泥春燕等 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通过“压、贴、飞、争” 这些形象化动词描 摹各种意象的动作情态表现春天的生机活力。 (意对即可) 2.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其用意是什么?
•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四句在全词 中有何作用?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 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千秋岁① 秦观
•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 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 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四句在全词中 有何作用? 答: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 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 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 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在他乡,孑然一身, 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 色反倒勾起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意对即可)
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 注释 ① 阮籍: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鉴:照。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
(2)诗中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诗中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特立独行,不被世俗所理解, 内心充满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诗人形象。(3分) 夜不能寐,起而弹琴,可见其愁闷痛苦又无人诉说; (1分)薄帷、明月、清风做营造的的凄美环境,足 见其高洁不群。(2分)
手法,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写出我只能视落花为知己, 满腔愁苦无人诉说,表现了作者思念故旧亲人和孤独寂 寞的感情。(意对即可)
• 2. 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 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 “此情”是指诗人思念故旧亲人和孤独寂寞的感情; 第一重,这种情感无人理解,惟有落花能知,足见作者 心情之孤独;第二重,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 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相似,同病相怜;第三重,即 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但落花无言,无可劝慰,更显 作者心情之凄惘。(意对即可)
• 注释 ① 阮籍: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 ②鉴:照。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
8“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所表现的意 境是怎样的?。
诗中用“清风”“明月”“孤鸿”“翔鸟”(1分) 描绘了一幅寂静凄清的画面(1分),表现了诗人孤 独苦闷的心情(2分)。诗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1分)
•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
池:即金明池。③鹓(yuān)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
的同僚、朋友。飞盖:疾行的车辆。
• 诗意:
• 早春时的寒气从溪水边城郭旁渐渐地退去了。花儿 被微风吹得来回飘动,黄莺轻轻地啼叫。远谪他乡 无心饮酒,离别亲人我渐渐变得憔悴。我所等待的 人,迟迟未到。回想当年西池盛会,同僚成行,车 辆列队。可如今,四方流散,又有谁在?时光在飞 快地流逝,镜子里面我的容颜已经憔悴,不知道什 么时候能再次回到朝廷,岁月在流逝,那纷纷落红, 引出的忧愁就如同大海一样深啊!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 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 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 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自指。
(1)简要分析“乍晴池馆燕争泥”一句中 “争”字的妙处。
(2)下阕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 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 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