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2无机胶凝材料及其性能检测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建筑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述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 建筑材料的作用与要求3.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和认证第二章:水泥1. 水泥的性质2. 水泥的种类和应用3. 水泥的检测方法第三章:混凝土1. 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质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3. 混凝土的检测方法第四章:钢材1. 钢材的性质和分类2. 钢材的焊接与连接3. 钢材的检测方法第五章:木材1. 木材的性质和分类2. 木材的加工与使用3. 木材的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相关教材;2. 实验室设备: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样品及检测仪器;3.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论文、案例、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砌筑材料1. 砌筑材料的分类与性质2. 砌筑材料的使用与检测3. 砌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第七章:沥青及防水材料1. 沥青的性质与分类2. 防水材料的种类与应用3. 沥青及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第八章:保温与吸声材料1.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原理与分类2.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3.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检测方法第九章:装饰材料1. 装饰材料的种类与性质2. 装饰材料的设计与施工3. 装饰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第十章: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发展趋势1.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检测2. 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3.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砌筑材料、沥青及防水材料、保温与吸声材料、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相关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各类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

3. 理解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a. 金属材料:钢铁、铝合金等。

b. 石材材料:大理石、花岗岩等。

c. 木材材料:实木、人造板等。

d. 混凝土材料:水泥、砂、石等。

e. 砖瓦材料:砖、瓦等。

f. 玻璃材料:平板玻璃、中空玻璃等。

g. 塑料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h. 涂料材料:油漆、涂料等。

i. 绝热材料: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等。

2. 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a. 物理性能测试:密度、强度、硬度等。

b. 化学性能测试:耐腐蚀性、耐候性等。

c. 热性能测试: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等。

d. 声学性能测试:隔声性能、吸声性能等。

e. 光学性能测试:透光率、反射率等。

f. 环境性能测试:防水性能、防火性能等。

g. 标准和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3.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a. 原材料检测: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和筛选。

b.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c. 成品检验:成品的质量检验和评估。

d. 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2. 实例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样品展示,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和检测的理解和经验。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建筑材料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建筑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立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材料与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稿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稿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下面我代表本课程教学团队,对参赛课程课件做介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

使学生具备建筑工程行业的检测员、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中所必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常用建筑结构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水泥性能检测、混凝土性能检测、钢筋性能检测本课程教学是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根据岗位知识、岗位能力、岗位素质为一体的要求,强化,技能、操作、应用的过程训练。

本课件充分利用Flash动画技术、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Adobe premier视频处理技术、PPT格式幻灯、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通过播放“水泥凝结时间测定”的动画,诠释了水泥凝结时间的概念,并有效地解决了因实验时间很长才能得到结果的问题。

通过播放“混凝土坍落度”的动画,形象再现混凝土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个方面的性质,解决了需要配制多组混凝土拌和物,才能区别混凝土“和易性”的不同性能。

该动画的演示不但节约了实训材料并且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用大量图片照片真实地再现因建筑材料不合格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解决了受时间、交通、场地、安全等条件限制不能真实看到实际工程的质量问题。

在实训环节的教学中,用图片将每个实训内容步骤进行分解,并运用DV视频、Flash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模拟地再现了水泥、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检测步骤和情境。

解决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不能进行实操演示的难题。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各种软件技术的恰当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很好的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模块二 单元二 气硬性胶凝材料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模块二   单元二   气硬性胶凝材料

单元二 气硬性胶凝材料一、石 灰石灰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

建筑上所用石灰,又称建筑石灰,包括建筑生石灰和建筑消石灰。

1、建筑生石灰(1)生石灰的生产生石灰是由石灰石(钙质石灰石、镁质石灰石)焙烧而成,主要化学反应为:↑+−−−→−︒〉29003CO CaO CaCO C在原料中含有少量的菱镁矿等杂质,故在煅烧中伴随着下列副反应:↑+−−→−︒〉26003CO MgO MgCO C“正火灰”、“欠火灰”和“过火灰”比较见表2-18。

过火石灰的缓慢水化,生产物的体积膨胀,导致已经硬化的结构体局部鼓包、脱落或开裂,影响工程质量。

(2)生石灰的分类①按成品的加工方式分类,见表2-19表2-19 生石灰按产品状态分类(JC/T 479—2013)②按化学成分分类 见表2-20。

表2-20 生石灰按化学成分分类(JC/T 479—2013)二、石灰的熟化及硬化 1、石灰的熟化其化学反应式为 CaO+H 2O Ca (OH )2+64.88KJ 。

◆ 产生大量的热◆ 体积膨胀。

煅烧良好质纯的生石灰体积增大1.5~3.5倍。

(1)熟化成石灰膏 生石灰放在化灰池中,加入相对于生石灰体积3~4倍的水,得到石灰水溶液,即石灰乳。

◆ 陈伏——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生石灰中少量的被烧焦的氧化钙、氧化镁颗粒)的危害,石灰膏必须在灰池内保存两周以上,称为“陈伏”。

(2)熟化成熟石灰粉 当用作拌制石灰土(石灰、粘土)、三合土(石灰、粘土、砂石或炉渣)时,将生石灰加入适量的水,充分熟化成氢氧化钙,再经磨细、筛分制得熟石灰粉,也称消石灰粉。

2、石灰浆体的硬化 (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中游离水一部分蒸发掉,一部分被周围砌体吸收,使2)(OH Ca 逐渐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

析出后的固相颗粒互相靠拢、密集,形成结晶结构网,强度逐渐提高。

(2)碳化硬化O H n CaCO O nH CO OH Ca 232221)()(++−→−++◆ 碳化作用是从与空气接触的石灰浆体表面开始,逐渐深入到内部的过程。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第十一章“建筑材料与检测”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种类及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检测流程和检测标准。

着重讲解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基本特点。

2. 学会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操作并进行检测。

3. 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材料样品(混凝土、钢筋、砖块等)、检测仪器(如压力测试仪、万能试验机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工地实际场景,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建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及检测方法,重点介绍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详细讲解检测原理、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建筑材料设计检测方案。

5.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混凝土、钢筋、砖块等建筑材料的实际操作检测。

七、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种类及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混凝土钢筋砖块3. 检测流程及标准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2)设计一套针对钢筋拉伸性能的检测方案。

2. 答案:(1)混凝土强度检测原理:采用压力测试仪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压缩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的强度。

(2)钢筋拉伸性能检测方案:使用万能试验机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数据,计算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与检测全完整版教案模块1-7全

建筑材料与检测全完整版教案模块1-7全

模块一工作单元任务一砂石取样及试样处理一、取样批的确定1、在一列火车、一批货船或一批汽车上取样——产地和规格均相同的砂石为一批,总数不宜超过400 m3或600 t。

2、在料堆上取样——以400 m3或600 t为一批。

3、以人工生产或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机等)运输的砂——以产地和规格均相同的200 m3或300 t为一批。

二、取样方法1、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铲除表层部分料,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砂共取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试样。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8份组成各自一组试样。

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三、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最少取样的数量。

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表1-11 是砂常规单项试验的最小取样量。

四、试样的处理1、试样的缩分:将试样置于平板上,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约为2 cm的“圆饼”,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若为石子试样,在自由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4份。

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的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2、试样的包装:每组试样应采用能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的容器包装,并附卡片标明试样编号、产地、规格、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任务二砂石表观密度测定一、砂表观密度的测定(容量瓶法)(一)试验仪具与材料1、容量瓶:500ml。

2、烧杯:500ml。

3、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0.1g。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冷开水。

6、其它:搪瓷盘、干燥器、温度计、滴管、毛刷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教学设计

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教学设计

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教学设计前言建筑材料和检测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它们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对于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来说,熟悉建筑材料和检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建筑材料和检测技术教学设计的实用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中的各种材料,包括传统的水泥、钢筋、砖块、石材,以及新型的玻璃、塑料、纤维等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用和使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因此建筑材料教学非常重要。

在建筑材料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讲解以下内容:•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和用途;•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配合方法。

检测技术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安全检测和质量检测,这就需要用到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包括结构安全检测、材料力学性质检测、建筑物环境检测等方面。

在检测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讲解以下内容:•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检测技术的常见方法和流程;•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建筑材料和检测技术都是非常实用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操作,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参观建筑工地,了解实际建筑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参观建材市场,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实验室操作,学习检测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互动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互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小组讨论,讲解建筑材料和检测技术相关知识点;•学生讲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来讲解建筑材料和检测技术的应用。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检验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教案标题: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特性以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2. 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检测方法。

3. 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2. 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检测方法。

3.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

教学难点:1. 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检测方法的深入理解。

2. 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实验室设备和建筑材料样品。

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建筑材料与检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提出学习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建筑材料分类和特性,如水泥、砖块、钢筋等。

2. 解释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目的和方法,如强度测试、耐久性测试等。

3. 讲解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如ISO标准、国家标准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一个建筑材料实际应用的案例,如混凝土的强度测试。

2. 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实验操作,如水泥的凝结时间测试。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建筑材料与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和选择合适的材料。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如阅读与建筑材料检测相关的论文或案例。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讨论与总结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检测方法,并能够应用相关的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建筑材料种类及特性;(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知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建筑事业,关注建筑材料质量,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1)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2)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树脂等;(3)建筑砂浆: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等;(4)建筑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5)建筑钢材:钢筋、钢管等;(6)建筑木材:木材特性及应用;(7)建筑玻璃:玻璃种类、特性及应用;(8)建筑陶瓷:陶瓷砖、卫生陶瓷等;(9)建筑防水材料:防水砂浆、防水涂料等。

2. 建筑材料检测方法(1)力学性能检测: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等;(2)物理性能检测:密度、导热系数、吸水率等;(3)化学性能检测:酸碱度、氯离子含量等;(4)光学性能检测:透光率、反射率等;(5)其他性能检测:防火性能、耐久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2)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应用;(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实验室设备:水泥、石灰、石膏等建筑材料样品,检测仪器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建筑材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的讲解:(1)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结合实物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2)讲解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及技巧,强调检测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第4.2节“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

内容包括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能正确读取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重点: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视频、实验设备(如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事故案例,引出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b. 解释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细节。

4. 例题讲解: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分析实验数据,解读实验报告。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实验方案。

6. 实验操作演示:现场演示实验操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7.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8.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完成实验报告。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2. 力学性能检测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含义。

b. 计算给定实验数据下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2. 答案:a. 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压强度: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折强度: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二章,详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如水泥、沙子、石子、钢材等)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2. 学会使用现场检测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如电子秤、卡尺、硬度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因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检测,教师巡回指导。

5. 设备使用及维护讲解(10分钟)讲解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注意事项。

6. 实际操作演示(10分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回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2.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3. 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七、作业设计(1)水泥(2)沙子(3)石子(4)钢材2. 答案:(1)水泥: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2)沙子:细度模数、含泥量、氯离子含量等;(3)石子:粒径、含泥量、压碎指标等;(4)钢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检测设备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第三节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2. 学会运用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2)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常见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列举三种常见建筑材料,并说明其性能及用途。

(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检测实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及用途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材料生产厂,加深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理解。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材料样品、检测仪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引出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2. 讲解:详细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让学生对建筑材料有全面的认识。

a. 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b. 按照材料的物理性质分类c. 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及用途3. 检测方法与原则:讲解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a. 检测基本原则b. 检测方法c. 检测标准及要求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

5. 例题讲解:针对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分类2. 建筑材料性质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原则与方法4. 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b. 简述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

c. 某工程中使用了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请为其设计检测方案。

2. 答案:a. 答案合理即可。

b. 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较好,但对检测方法的实际操作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a. 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b. 探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教材第五章——建筑材料检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掌握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熟悉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

3. 学会编制及解读检测报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及操作要领。

难点: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2)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标准;(3)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检测;(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注意安全操作;(3)学生记录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4. 例题讲解:(1)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操作要点;(2)解读检测报告,分析检测结果。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课后习题;(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2. 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标准;3. 检测报告编制及解读流程;4. 例题及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2)编制一份建筑材料检测报告。

2. 答案:(1)见教材第五章相关内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及检测方法;(2)探讨建筑材料检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3. 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及操作要领。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知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如密度、强度、耐久性等。

2. 常见建筑材料的用途(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用途及适用范围;(2)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建筑材料产生兴趣;(2)提问学生对建筑材料的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2. 教学内容讲解:(1)教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如密度、强度等;(2)教师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用途及适用范围。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实验;(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1)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2)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2)学生互评,相互学习、提高。

五、教学拓展1. 建筑材料发展趋势:(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2)探讨新型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进展:(1)了解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2)探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几个建筑工程项目案例,涉及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使用;(2) 学生分析案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其适应性。

2.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建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七、课程作业1. 研究报告:(2) 报告应包括材料规格、性能指标、检测标准等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二无机胶凝材料及其性能检测【模块概述】1、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材料,是指能通过自身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把其他材料(散粒状、块状、粉状、纤维状1等)胶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的材料。

2、按化学成分——有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

有机胶凝材料——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组成的一类胶凝材料(如沥青);无机胶凝材料——以无机化合物为只要成分的一类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适用于地上或相对干燥的环境中,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又能更好地在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可广泛地用于地上、地下潮湿的环境或水中,如各种水泥。

学习单元单元一水硬性胶凝材料一、通用硅酸盐水泥(一)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2、分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二)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1、原料原料:石灰质(石灰石、白垩、石灰质凝灰岩):提供CaO黏土质(黏土、黄土、黏土质页岩):提供SiO2、Al2O3、Fe2O3校正原料(黄铁矿渣等):补充上述化学成分。

2、工艺概述:两磨一烧——即生料的磨细、生料的煅烧和熟料的磨细。

1)适当比例原料磨细2)高温下(1450℃)煅烧生料熟料3)熟料+3%左右石膏,磨细(三)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与材料1、组分1)组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详见表3-2的规定。

2、材料(1)硅酸盐水泥熟料水泥熟料是指由磨细的原料(又称生料)在窑体中经高温煅烧所形成的煅烧产物。

(2)石膏生产水泥时加入适量石膏,可以起到延缓水泥凝结时间的缓凝作用。

(3)活性混合材料活性混合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4)非活性混合材料非活性混合材料是指不具有活性或活性甚低的人工或天然的矿物质材料,如石英砂、石灰石、干粘土等。

(四)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一)水泥熟料的水化1、水化特性水泥熟料与水发生的反应称为水化。

2、水化产物表2-5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水化产物水化硫铝酸钙(AF t)(7%)针状晶体强度高,不溶于水,能提高水泥石早期强度3、水化热伴随着水化反应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同一种熟料矿物在不同龄期的水化热不同;四种熟料矿物在同一龄期的水化热也各不相同,其中以C2S的放热量最低。

4、活性混合材料的二次水化水化反应的特点是“二次水化”。

二)凝结与硬化水泥加水拌和后,水化逐渐变稠开始失去可塑性的过程称为初凝;当浆体稠度增大至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时称为终凝。

三)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1、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各矿物成分的强度增长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3 四种熟料矿物龄期-强度曲线图2-4 A线-70%的C3S+10%的C2S;B线-30%的C3S+50%的C2S2、水泥细度细度_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越细,平均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水化越迅速、越充分,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

一般地,颗粒小于40μm时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大于100μm时,活性较小。

3、拌和用水量水泥水化的理论需水量一般约占水泥质量的15%~25%,实际加水量占水泥质量的40%~70% 。

4、石膏的掺量延缓水泥水化进程。

掺量过少,缓凝效果不明显;掺量过大,生成大量的体积膨胀的钙矾石晶体,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

5、混合材料掺量混合材料的掺量越多,水泥水化反应速度越慢,早期强度越低。

6、养护条件条件——温度+湿度。

湿度大,利于水化硬化,利于强度增长;湿度小干燥的环境,不能充分水化,硬化也将停止,严重时会发生水泥石裂缝。

7、养护龄期龄期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时起所经历的养护时间。

(五)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一)技术要求1、物理性质(1)细度水泥细度影响水化反应的活性。

水泥颗粒越细,水化反应越快越完全,早期强度越高。

(2)凝结时间①标准稠度用水量标准稠度——标准维卡仪的试杆在水泥净浆中下落,距离玻璃底板(6±1)㎜时的净浆稠度。

标准稠度用水量——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的拌和水质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称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②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初凝时间是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水泥浆呈现初凝状态所经历的时间;终凝时间是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水泥浆呈现终凝状态所经历的时间。

初凝状态——维卡仪的标准试针沉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中至距玻璃底板3㎜~5㎜时的状态;终凝状态——维卡仪的标准试针沉入标准稠度净浆制成的水泥试体不大于0.5㎜,即终凝试针上的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的状态。

凝结时间可用于合格性检验,用于指导混凝土施工。

国标(GB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390min。

其他五种通用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600min。

凝结时间不合格的水泥为不合格品水泥。

测定凝结时间的工程意义——混凝土施工中,要求水泥初凝时间不能过短,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水泥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和砌筑等各施工工序;但终凝时间又不宜过长,以便混凝土在浇捣完毕后,尽快硬化,产生强度,以利于下一道施工工序的进行。

(3)体积安定性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引起安定性不良的因素包括过量游离的CaO、过量游离的MgO和过量的石膏。

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为不合格品水泥。

用沸煮法只能检验出游离CaO引起的安定性不良;游离MgO产生的危害与游离CaO相似,但由于其过烧程度更为严重,因此水化反应速度更慢,必须用压蒸法才能检验出来;石膏产生的体积安定性不良则需长时间在温水中浸泡才能发现。

(4)密度与堆积密度硅酸盐水泥的密度通常在3.0~3.2g/㎝3之间,水泥的松散堆积密度在900~1300㎏/m 3之间;紧密堆积状态下的密度在1400~1700㎏/m 3之间。

2、化学性质(1)MgO 和 SO 3含量MgO 不得超过5%(若水泥经压蒸法快速检验合格,游离MgO 含量可放宽到6%),石膏水泥重量的3%~5%,保证SO 3不超过3.5%。

(2)烧失量成品水泥再次煅烧时质量损失的百分率。

(3)不溶物 煅烧过程中存留的残渣。

3、力学性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的强度,以水泥胶砂强度的方法确定。

即以1:3的水泥和标准砂,按0.5的水灰比,用标准方法制作成40mm ×40mm ×160mm 的标准试件。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0℃±1℃的水中或20℃±1℃、大于90%的相对湿度)达规定的龄期(3d 、28d ),分别测定其3d 和28d 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按国标(GB/175—2007)规定的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水泥强度等级。

(六)水泥石的腐蚀和防护 一)腐蚀的类型1、软水腐蚀(溶析性腐蚀)不含或含有较少量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的水称为软水。

生活中常见的雨水、雪水、蒸馏水、工厂冷凝水等都是软水。

水泥石的软水腐蚀又称溶析性腐蚀。

2、酸类腐蚀 (1)碳酸腐蚀()OH CaCO O H CO OH Ca 2322221n n ++→++)( 23223)(HCO Ca O H CO CaCO →++(2)其它酸的腐蚀以盐酸、硫酸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为例,其反应式如下:O H CaSO OH Ca SO H 242422.=+)(3、盐类的腐蚀 (1)硫酸盐的腐蚀 (2)镁盐的腐蚀4、强碱的侵蚀 (二)腐蚀的原因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等水化产物;水泥石本身结构的不密实性。

三)防腐措施 1、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2、提高水泥石 3、敷设耐蚀保护层OH CaCL OH Ca HCL 2222+=+)((七)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及工程应用一)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1、凝结硬化快,早期和后期强度均高。

2、水化热大、抗冻性好。

3、碱度高、抗碳化能力强。

4、耐腐蚀性差。

5、耐热性较差。

6、湿热养护效果差二)粉煤灰、火山灰、矿渣、复合硅酸盐水泥1、共性及应用(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2)水化热低,抗冻性差。

(3)抵抗软水、海水和硫酸盐腐蚀能力较强,2、特性及应用⑴矿渣水泥①耐热性较强。

②泌水性和干缩性大,抗渗性差。

⑵火山灰水泥①抗渗性好,耐水性强。

颗粒细、泌水小,对湿热反应敏感。

②干燥环境中收缩大,易产生裂缝。

⑶粉煤灰水泥①干缩性小,抗裂性好。

②泌水快,易失水产生裂缝。

⑷复合水泥模块二无机胶凝材料及其性能检测单元一水硬性胶凝材料二、专用水泥【知识目标】了解几种常用的专用水泥的技术特点及工程应用专用水泥——适应某些专门用途的水泥。

如砌筑水泥、大坝水泥、道路水泥、油井水泥等。

(一)砌筑水泥(GB/T 3183—2003)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水泥混合材料(矿渣、粉煤灰、煤矸石、沸腾炉渣和沸石等),加入适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经磨细制成的工作性能较好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为M。

2、技术要求按国家标准《砌筑水泥》(GB/T 3183-2003)规定,砌筑水泥的技术要求如下:(1)三氧化硫:不大于4.0%。

(2)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量不大于10%。

(3)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早于60min,终凝时间不迟于12h。

(4)体积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5)保水率:保水率不低于80%。

(6)强度:分12.5级和22.5级两个等级。

3、性能及应用强度低、硬化慢,和易性好。

用于砌筑砂浆、内墙抹面砂浆和基础垫层的混凝土。

(二)大坝水泥1、定义——低水化热的硅酸盐水泥,专门用于要求水化热较低的大坝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水泥品种。

(1)中热硅酸盐水泥——中热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代号P·MH。

(2)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水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代号为P·LH。

(3)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熟料+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低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代号P·SLH。

2、技术要求(1)MgO和SO3含量MgO不宜大于5%,如安定性合格,放宽到6.0%;SO3含量不得超过3.5%。

(2)细度、凝结时间比表面积不应低于250㎡/㎏,初凝不早于60min,终凝不迟于12h。

(3)安定性三种水泥的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4)水化热和强度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和安定性中有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为不合格品。

3、技术特性及工程应用(1)中热水泥水化热低,抗硫酸盐性能强,干缩率低,耐磨性能好等优点(2)低热水泥绝热温升比中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低35℃;干缩小,自生体积变形为微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