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西方管理学名著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 于是,亚里士多德把善、幸福和正义看成城邦政治的目标,他指出,政治学是一 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其终极目标是人间的至善:“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 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据。” 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城邦,就是人类达 到道德和理智生活这一最高目的的政治共同体。
➢ 在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中,轮番为治是所拟定的最好的政制,公民内部平等, 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但每个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则以其才德为依据。因 而对城邦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而言,具备良好的才德成为能否创建最优良政体的 关键。由于城邦以至善为目的,要真正配上城邦这一名称而非徒有虚名,就必须 关心德性问题。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 管理者的品德是有别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的。在理想城邦体系中,公民必须兼具管 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品德。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品德虽属相异,“但好公民必须修 习这两方面的才识,他应懂得作为统治者怎样治理自由的人们,而作为自由人之 一又须知道怎样接受他人的统治。”
➢ 在理想城邦中,虽然明哲是善德中唯一专属于管理者的德行,其他德行如节制、 正义、勇敢等则双方应该同样具备。这种注重管理者政治道德修养在国家政治系 统中占有绝对重要作用的思想和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德治模式极为相似 。亚 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一个城邦中参与政事的公民只有具有善德,才能成为善邦。 那么,每一公民怎样才能成为善人呢?他认为一般可通过三种途径达成:天赋、 习惯和理性。
第二章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 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其研 究范围涉及哲学、伦理、历 史、逻辑、语言、政治、生 物等诸多科学部门。一生著 述甚丰,其著作据说有数百 种之多,流传下来的也有几 十种。主要有《物理学》、 《伦理学》、《政治学》和 《逻辑学》等。
目录
一、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三、中庸管理思想 四、依法管理思想 五、管理权的来源、归属、及分配原则
➢ 《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城邦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现存《政治学》分八卷, 卷一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卷二论述理想城邦的原则,其中对柏拉图的 “理想国”进行了批判;卷三研究城邦的性质及公民的本质,由公民的性质而论 及不同的政体;卷四、五、六研究现实的城邦,尤重对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分 析,涉及它们倾覆或衰落的原因及保持稳定的途径等;卷七、八讨论理想城邦的 规划。
➢ 而公民们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就要依赖于管理者所订立的教育方针。因而,教育 的作用尤为重要。“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亚里士多德所确立 的教育宗旨是:
理想城邦中公民们当然要有任劳和作战的能力,但他们必须更擅长于闲暇与和平 的生活。他们也的确能够完成必需而实用的事业;但他们必须更擅长于完成种种 善业。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生于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城。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母亲出身于富有的家庭。17岁时奔赴希腊文化中心雅典,进入“阿卡德米”学 园,师从柏拉图学习并从事研究达20年之久。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离开学 园,于公元前343年,接受了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邀请,担任年仅13岁的亚历山 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东征,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并创办“吕克 昂”学园。在那里,他招收生徒,致力于人文知识诸方面的研究及讲学。亚里士 多德亲自授学,且形式独特,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讨论学术问题,因之后人称亚里 士多德学派为“逍遥学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掀起了反马其 顿运动,他因与马其顿王室的关系而受到牵连,并被控告不敬神和对雅典不忠, 不得不逃离雅典。次年在优卑亚岛辞世,终年63岁。
➢ 亚里士多德从分工角度对公民品德的一些概念做了说明。他指出,作为一个团体 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既然按照各人的才能分配各人 的职司,每一名水手所应有的品德就应当符合他所事的职分。除了符合这些专职 品德外,显然,还须有适合于全船水手共同品德的普遍定义:各司其事的全船水 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与此相似,公民们的职司 固然各有分别,而保证社会全体的安全恰好是大家一致的目的。公民既成为他所 属政治体系中的一员,他的品德就应该符合这个政治体系。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 在《政治学》开篇,亚里士多德开宗明义地指出,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 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 是在求取某一善果。他把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定义为城邦,即政治社团 (城市社团)。”
➢ 亚里士多德从“自然成长论”的角度论述了城邦的形成。他认为,“人类自然是 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人类的这种合群的性情驱动了人类共同规模的扩大。 首先,人类和一般的动物以及植物相同,都要使自己遗留形性相肖的后嗣,所以 出于生理的自然而产生男女配偶,即男女关系;接着,为了共同保全而出现了统 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结合,那些有理智而遇事能操持远见的人成为统治的主人,有 体力且能担任由他人所安排的劳务的,自然就成为被统治者,处于奴隶从属地位。 男女关系、主奴关系的结合,便产生了家庭。而为了满足更广大的生活的需要, 便由若干家庭联合组成村坊。等到若干村坊联合在一起时,城邦就出现了,社会 也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城邦不同 于其他如村坊或某种同盟的社会团体,其“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
➢ 作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学科进行了分类, 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和研究 方法等,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学科 体系。关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他指出,所有学科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善的 目的,而这些目的中最高的应属政治学,因为它是研究城邦“至善”的科学。
二、城邦政治的目标与管理者的品德
➢ 上述是有关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目标与管理者品德的思想。其中包括“自然成 长论”、城邦优先论、至善论、轮番为治论、德性论、社会分工论、理性论以及 教育论等诸多论断。除了某些受历史局限性的论断外,其中的许多论断在今天仍 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