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教案(3)[1]
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年级:高中
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有机分子的命名方法。
3. 熟练进行有机分子的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的预测。
教学内容:
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介绍
2. 有机分子的命名方法
3. 有机分子的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的预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介绍
1. 介绍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有机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3. 分类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及其代表性分子结构。
第二课时:有机分子的命名方法
1.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系统。
2. 演示有机分子的命名方法及其应用。
3. 练习有机物的命名,帮助学生掌握命名规则。
第三课时:有机分子的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的预测
1. 演示有机分子结构推导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有机分子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预测规律。
3. 利用案例分析和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分子的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的预测。
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案例进行知识传授。
2. 示范演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互动,促进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
1. 完成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命名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推导和化学反应预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互动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
高中化学有机物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学习有机物的化学方法。
实验材料:
1. 甲醇
2. 乙醇
3. 乙醇醛
4. 乙烯
5. 硫酸
6. 碳酸氢钠
7. 碳酸氢钙
8. 碘酸钾
9. 硫酸亚铁
10. 高锰酸钾
11. 石蜡
12. 酮
13. 醛
14. 醇
15. 酚
实验步骤:
1. 取小瓶装入少量甲醇、乙醇和乙烯,分别加入硫酸,观察其变化。
2. 取小瓶装入少量乙醇醛、醛、醇,分别加入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钙,观察其变化。
3. 取小瓶装入少量石蜡、酮,分别加入碘酸钾、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观察其变化。
实验结果:
1. 甲醇、乙醇和乙烯在硫酸中产生酸酯。
2. 乙醇醛和醛在碱性条件下产生醛醇,乙醇在酸性条件下产生醛。
3. 石蜡和酮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分别产生碘代石蜡和酮醇。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学会了一些对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选修五《有机化学》第51页[实验3-1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检验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检验——一种安全简便的学生分组实验改进方案说课文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选修五《有机化学》第51页[实验3-1],装置图如图1。
图1 教材中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检验装置图二、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发现传统学生分组实验的不足,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探究、验证、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改进实验方案的设计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增强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低碳环保的意识。
三、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学生应了解乙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性质检验方法,在传统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现以下不足:1.作为催化剂的浓硫酸危险,且不易回收;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乙醇炭化使溶液变黑、圆底烧瓶内壁发黑,学生和老师难以清洗;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乙醇的炭化产物反应产生SO2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干扰乙烯的性质检验,故实验中还需用到氢氧化钠溶液除杂;4.溴和四氯化碳有毒[1]且易挥发,对实验人员身体造成直接伤害等。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引发学生思考、分组探究并结合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合理改进方案,弥补以上不足。
四、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探究并筛选安全、高效的催化剂替代浓硫酸,以保证学生分组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二)要求实验安全性较高、毒性低、低碳环保、实验装置简单化、实验材料易获取等。
(三)引导学生分组团队合作、思考探究,并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五、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设计思路1.经师生共同查阅资料,发现磷酸、氧化铝等都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经实验比对后发现氧化铝效果更好,且无副产物乙醚产生。
利用铝制易拉罐制取表面有氧化铝的铝片和铝丝,不仅安全、易回收,还可反复使用,而且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易收集。
图2 收集的废旧铝制易拉罐及制作好的铝片和铝丝2.为控制乙醇的汽化速度,采用棉花蘸取乙醇,酒精灯微热。
大学生有机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班级:化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教师:张伟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4:00课时安排:共16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表示方法。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2课时)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课时)1.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溶解度等2.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亲电性等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4课时)1. 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例3. 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四、有机化学实验(6课时)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反应类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有机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第3-4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第5-6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7-8周:有机化学实验一第9-10周:有机化学实验二第11-12周:有机化学实验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独立思考。
3.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巧。
4. 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测试。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第一学期)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教学目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力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试验和性质实验,分离和鉴定制备的产品的能力。
2.了解红外光谱等仪器的使用。
3.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此,我们首先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部分内容。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1-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为了保证哟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宾白感保持整洁。
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
1-2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故在实验室工作,若粗心大意,就易发生事故。
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①火灾的预防②爆炸的预防③中毒的预防④触电的预防三、事故的处理和急救①火灾的处理②玻璃割伤③烫伤⑤中毒四、急救用具1-3 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装置一、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普通玻璃仪器二、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三、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装置四、仪器的装备1-4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一、玻璃器皿的洗涤二、玻璃仪器的干燥三、常用仪器的保养1-5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高中化学题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题有机化学教案课题: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能够识别、命名和绘制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式;理解有机分子的共价键性质和构象异构现象。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原子的杂化、sp3、sp2、sp杂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饱和烃、不饱和烃、环烷烃、芳香烃等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式的确定。
3. 有机分子的性质:碳原子的电负性、电子轨道、π键的形成、构象异构和立体异构等相关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学生需深入理解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其应用。
2. 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学生需要掌握常见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编写。
3. 有机分子的性质:学生应能够理解有机分子的共价键性质,以及构象异构和立体异构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例展示等方式,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和性质。
2. 示范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带领学生进行命名和结构式的练习。
3. 实验法:设计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有机分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示例分子结构引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其应用,以及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命名和结构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实验:设计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有机分子的性质和变化。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有机化学基础概念2. 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3.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独立查阅有机化学资料,了解更多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式。
3. 思考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与碳原子的电负性之间的关系。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多场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等,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加热、冷却、搅拌等,并演示其正确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5.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5.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3.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表现,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等。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1.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二、实验原理:
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涉及三步反应:
(1)对甲苯胺用乙酸酐处理,转变为相应的酰胺,制备酰胺的标准方法;保护氨基
(2)对甲基乙酰苯胺中的甲基被高锰酸钾氧化为相应的羧基,氧化过程中紫色高锰酸根被还原成棕色的二氧化锰沉淀,鉴于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故加入少量硫酸镁做缓冲剂,使溶液碱性不致太强而使酰胺基水解,产物为羧酸盐,酸化后可为羧酸在溶液中析出
六、思考题
(1)对甲苯胺用醋酸酐酰化的时候加入醋酸钠的目的何在?
(2)对甲乙酰苯胺用高锰酸钾氧化时,为何要加入硫酸镁结晶?
(3)在氧化步骤中,若滤液有色,需加入少量乙醇煮沸,发生了什么反应?
(4)在最后水解中,用氢氧化钠代替氨水可以么?中和后加入醋酸的目的何在?
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课后总结
(3)酰胺的水解,除去保护基团乙酰基,在稀酸中容易进行
反应如下: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
仪器:普通回流装置(圆底烧瓶回流)、减压过滤装置、电加热套、温度传感器、热水浴、冰水浴、石蕊试纸
药品:对甲苯胺(C.P.)、醋酸酐(C.P.)、结晶醋酸钠(C.P.)、高锰酸钾(C.P.)、七水硫酸镁晶体、乙醇(95%)、盐酸、冰水、硫酸、氨水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在250mL烧瓶中加入上步产品——对甲基乙酰苯胺、4g乙酸钠、16g高锰酸钾和100mL水,室温下搅拌,不断搅拌下加热30min,反应液呈深褐色并有大量沉淀物生成。减压趁热过滤,并用少量热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用20%硫酸酸化,调节pH为1-2。此时,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尽量抽干,收集产物。纯品熔点250-252℃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题
第十一讲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醇和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其结构和官能团。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有机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出醇和酚的概念。
2. 介绍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a. 醇的结构特点:碳链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b. 醇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c. 酚的结构特点:苯环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d. 酚的性质: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a. 醇的化学反应: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b. 酚的化学反应: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仪器与药品: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2、浓盐酸、1% KMnO4、异丙醇、NaOH、CuSO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4、浓HNO3、恒温水浴锅等。
2. 实验步骤:a. 醇的性质1. 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 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3. 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4. 醇的氧化。
5. 多元醇与Cu(OH)2作用。
b. 酚的性质1. 酚的酸性。
2. 酚的氧化。
3. 酚的亲电取代。
(四)实验总结1. 总结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差异。
2. 总结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大学有机化学_教案
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学时安排:4学时教材:《有机化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掌握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
2. 理解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包括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3. 熟悉醇、酚、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醇1. 醇的分类:脂肪醇、芳香醇、环醇等。
2. 醇的结构特点:羟基的邻位、对位效应,立体效应等。
3. 醇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醇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醇钠、醇钾的制备及性质。
(2)与无机含氧酸反应:成酯反应、氧化反应。
(3)脱水反应:醇的分子内脱水、分子间脱水。
(4)取代反应:醇的亲电取代反应。
二、酚1. 酚的分类:芳香酚、醇酚、酚醛等。
2. 酚的结构特点:酚羟基的邻位、对位效应,立体效应等。
3. 酚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酚的化学性质:(1)酸性:酚的酸性及酸碱滴定。
(2)氧化反应:酚的氧化反应及产物。
(3)亲电取代反应:酚的亲电取代反应。
三、醚1. 醚的分类:脂肪醚、芳香醚、环醚等。
2. 醚的结构特点:醚键的稳定性,立体效应等。
3. 醚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醚的化学性质:(1)醚键的断裂:醚的水解、酸催化、碱催化。
(2)醚的氧化:醚的氧化反应及产物。
(3)取代反应:醚的亲电取代反应。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命名规则及化学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
3. 实验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醇、酚、醚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1. 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
2.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包括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2. 醚键的断裂及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简要介绍醇、酚、醚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篇一:有机化学实验12级时间4月13日第1-3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一般知识一.实验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随着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出现,这门实验课程正在向用量少、效率高、绿色化的方向开展。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实验的根本原理,有机物的合成、别离、鉴定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包括查阅文献)-预备-实验-记录-”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的使用才能。
二.有机化学实验的根本规那么:为使有机实验有条不紊、平安地进展,必须遵照以下规那么:1、熟悉实验室的平安规那么,学会正确使用水、电、煤、通风厨、灭火器等,理解实验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
作好实验的预习工作,理解所用药品的危害性及平安操作方法,按操作规程,小心使用有关实验仪器和设备,假设有征询题应立即停顿使用。
2、实验前,认真清点、检查玻璃仪器;实验中,平安合理的使用玻璃仪器;实验后,洗净并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尤其应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3、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和桌面的清洁,认真操作,遵守实验纪律,严格按照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与用量来进展。
假设要改变,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进展。
4、实验药品使用前,应细心阅读药品标签,按需取用,防止浪费;取完药品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防止搞错瓶塞,污染药品。
不要任意更换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单调器、折光仪等)和常用药品的摆放位置。
5、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思想,防止大声喧哗,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6、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应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搜集器中。
7、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是否平安关闭。
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平安知识:有机化学实验特别大程度上由玻璃仪器、实验试剂和电器设备等组成,假设操作不当,会对人体、环境造成损害,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毒性高等特点,玻璃仪器与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反应及其应用;(3)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无机反应、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等。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根据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等。
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聚合反应等。
7.有机合成:逆合成法、格林尼亚反应、霍夫曼降解、威廉姆森合成等。
8.有机分析: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演示法: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实验操作等。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技能。
4.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发现有机化学知识。
5.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1)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3学时)实验二薄层色谱分离法(4学时)实验三萃取(3学时)实验四1-溴丁烷的制备(4学时)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4学时)实验六甲基橙的制备(4学时)实验七卤代烃的性质(2学时)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沸点的原理与意义2、学习并掌握蒸馏操作3、学习并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沸点(boiling point, b.p.)——液态物质的蒸汽压与其所处体系的压力相等时的温度物质处于沸点时:液态物质沸腾液态与气态平衡纯净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沸点沸程范围反映液态物质的纯度2、蒸馏(distillation)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过程常用术语:沸程始馏温度~终馏温度馏分不同温度范围的馏出液前馏分某一馏分之前的馏出液残留物最后没有蒸馏出来的物质蒸馏的用途:液体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测定化合物的沸点回收溶剂或浓缩溶液蒸馏方法:常压蒸馏适于沸点较低且比较稳定的液体化合物减压蒸馏适于沸点较高或较不稳定的液体化合物分馏适于沸点较为接近的液体化合物水蒸气蒸馏适于沸点较高(但有一定蒸汽压)、容易分解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蒸馏及沸点的测定样品:60 mL工业酒精,采用100 mL圆底烧瓶做蒸馏瓶。
沸程的记录:初沸温度:第一滴样品馏出的温度。
末沸温度:记录蒸馏结束前温度计显示的最高温度。
由于沸点受大气压力影响很大,因此沸点的记录一般需在后面记录当前的大气压力。
如水的沸点:100℃/760 mmHg。
(1) 100 mL圆底烧瓶中+30 mL工业酒精+磁石(2) 蒸馏装置搭建从从左到右、自下而上,拆除反之(3) 温度计位置,水银球上端与冷凝管下口相切(4) 先通冷凝水再加热、注意下进上出(5) 加热器温度95 -85℃,保持每秒1-2滴(6) 加热到温度计75 ℃时移开烧杯,接锥形瓶(7) 当圆底烧瓶内只剩0.5-1.0mL液时停止加热(8)记录初沸温度、末沸温度、量出体积数、计算产率注意事项:蒸馏装置的搭建顺序:从下到上,从左至右——即先固定蒸馏瓶的位置,再依次装蒸馏头、冷凝管、蒸馏尾管及接收瓶。
有机化学教案 醛酮
有机化学教案醛酮教案标题:有机化学教案 - 醛酮教学目标:1. 理解醛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醛酮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3. 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醛酮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醛酮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2. 醛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和实验材料;- 熟悉醛酮的相关知识,包括命名规则、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生准备:- 预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碳原子的化合价、官能团的命名等;- 预习醛酮的相关知识,包括命名规则、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如碳原子的化合价、官能团的命名等; - 提出问题:你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的醛酮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醛酮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醛酮的基本概念,即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 强调醛酮与醛和酮的区别;- 通过示例化合物展示醛酮的结构特征。
2. 醛酮的命名规则:- 讲解醛酮的命名规则,包括选择主链、编号、确定羰基位置等; - 通过示例化合物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醛酮的物理性质:- 讲解醛酮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强调醛酮的极性和氢键的影响。
4. 醛酮的化学性质:- 讲解醛酮的氧化、还原、加成反应等化学性质;- 强调醛酮的亲电性和亲核性。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指导学生进行有机实验,合成一个醛酮化合物;-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醛酮的化学性质。
四、知识巩固(15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澄清。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醛酮的命名规则和物理化学性质;- 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有机化学实验艺术高中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艺术高中教案
课程等级:高中
课程时长: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原理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3.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观看有机化学实验的视频教程,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巧
3.教师演示常用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搅拌、加热、过滤等
4.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练习,如制备简单的有机物或进行有机物的鉴定实验第二课时: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根据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4.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评定学生在实验中展示的创造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
1.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视频教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3.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实验方案
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实验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通过设立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水蒸气蒸馏)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水蒸气蒸馏)第一章:实验原理1.1 概述水蒸气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方法,它利用有机物与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来实现分离。
本章将介绍水蒸气蒸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1.2 实验原理水蒸气蒸馏的原理是基于有机物与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
当有机物与水混合加热时,水蒸气会将有机物携带到蒸馏瓶的顶部,通过冷凝管冷凝成液体,收集分离出的有机物。
1.3 实验仪器与材料本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瓶、冷凝管、温度计、加热器、接收瓶等。
实验材料包括有机物样品、蒸馏水等。
第二章:实验操作步骤2.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检查实验仪器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
2.2 装填蒸馏瓶将有机物样品加入蒸馏瓶中,注意不要超过蒸馏瓶的容量。
将蒸馏瓶固定在加热器上。
2.3 连接冷凝管将冷凝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另一端连接到蒸馏瓶的顶部。
确保冷凝管的连接牢固,并排除其中的空气。
2.4 加热蒸馏打开加热器,逐渐加热蒸馏瓶。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温度达到有机物的沸点时,开始收集蒸馏出的液体。
2.5 收集产物将蒸馏出的液体通过冷凝管收集到接收瓶中。
注意及时关闭加热器,并在蒸馏结束后将接收瓶从冷凝管上取下。
第三章:实验注意事项3.1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水蒸气蒸馏实验时,应注意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热源和化学品。
3.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连接和固定,避免发生泄漏或意外。
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读数,确保蒸馏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4.1 实验数据的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蒸馏的温度、时间和产物的收率等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有机物的沸点和产物的纯度等参数,并进行分析。
通过与理论值的比较,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材料、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和实验结论等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1-溴丁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练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三、药品和仪器药品:正丁醇3.6mL,溴化钠(无水)4.2g,浓硫酸5mL,10%碳酸钠,无水氯化钙仪器:5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25ml蒸馏瓶。
二、实验原理:主反应:NaBr + H2SO4 → HBr + NaHSO4n-C4H9OH + HBr → C4H9Br + H2O副反应:2C2H5OH → C2H5OC2H5 +H2OC2H5OH → CH2=CH2 + H2O2HBr + H2SO4 → Br2 + SO2 + 2H2O 实验室制备卤代烷的方法多用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与氢卤酸作用发生SN1取代反应。
采用浓硫酸和溴化钠(或溴化钾)作为溴代试剂有利于加速反应和提高产率,但硫酸的存在会使醇脱水而生成烯烃和醚 。
三、实验装置(略)四、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3g研细的溴化钠、6.2mL正丁醇和1—2粒沸石。
用小火加热至沸腾,保持回流30min.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人盛有25mI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弃去下层液体。
油层依次用10mL水、5mL10%碳酸钠溶液和10 mL水洗涤。
将下层的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1—2g的无水氯华钙,间歇震荡锥形瓶,直到液体澄清,产量1-2g。
五、思考1、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应?如何减少副反应?2、反应时浓硫酸的浓度太高或太低会有什么结果?3、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实验二 正丁醚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备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2C4H9OHC4H9-O-C4H9 + H2O副反应 CH3CH2CH2CH2OHC2H5CH=CH2 + H2O三、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正丁醇,浓硫酸,无水氯化钙,5%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钙仪器:100ml三口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蒸馏瓶。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2. 学会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和结构解析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共价键、分子轨道理论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醚、酮、羧酸、酯、胺、酰胺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立体化学、电子效应、反应活性等。
4.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5. 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保护基的使用、立体选择性的控制、多步骤合成等。
6.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和结构解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有机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3. 实验法: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4. 讨论法:讨论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合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4学时,共计16周。
2. 实验教学:每周2学时,共计16周。
3. 课堂讨论:每周1学时,共计16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的理解。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有机化学》。
2. 参考文献:《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有机化学实验》等。
3. 网络资源:有机化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科研论文等。
七、教学建议1. 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主讲教师:石蔚云适应专业:化工工艺(本科)、应用化学(本科)、环境工程(本科)、高分子工程(本科)、食品科学(本科)、食品工程(本科)、化工工艺(专科)、有机化工(专科)、生物工程(本科)、畜牧兽医(专科)、生物技术(专科)、总学时数:52学时实验地点:1号实验楼604、605房间有机化学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实验一安全教育和仪器洗涤认领(* ☆) 4实验二熔点测定(* ) 4 实验三重结晶和过滤(* ) 4 实验四蒸馏(* ☆) 4 实验五环己稀的制备(* ) 6 实验六溴乙烷的制备(* ☆) 6 实验七乙醚的制备 6 实验八己二酸的制备 6 实验九乙酸乙酯的制备(* ) 6 实验十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 6备注:(1)本科班开出所有实验项目,共52学时。
(2)*化工系专科班、生物学院本科班开出实验项目,共40学时。
(3)☆生物学院专科班开出实验项目,共20学时。
实验一仪器的洗涤认领、安全教育一、教学目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试验和性质实验,分离和鉴定制备产品的能力。
2.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此,我们首先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部分内容。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保持整洁。
(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故在实验室工作,若粗心大意,就易发生事故。
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实验室安全守则。
(2)实验室事故的预防。
①火灾的预防。
②爆炸的预防。
③中毒的预防。
④触电的预防。
(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①火灾的处理。
②玻璃割伤。
③烫伤。
④药品灼伤。
⑤中毒。
(4)急救用具。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装置(1)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普通玻璃仪器。
(2)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装置。
(4)仪器的装备。
4.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1)玻璃器皿的洗涤。
(2)玻璃仪器的干燥。
(3)常用仪器的保养。
5.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开始时,必须认真地本学习书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在每个实验时,必须做好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1)预习。
(2)无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验室。
(3)实验记录。
(4)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6.有机化学实验文献(1)工具书。
(2)参考书。
(3)期刊杂志。
(4)化学文献。
三、有机化学实验须知1.学生要提前5 min 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必须穿白大褂。
2.实验前必须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不合格不允许做实验。
做实验时只能看预习报告,不能看实验教材。
3.实验时必须听从实验教师的指导,不听从指导者,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本次实验按不及格论。
4.学生不能自己擅自决定重做实验,否则本次实验按不及格论。
5.实验中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否则本课程按不及格论。
6.在设计性实验阶段,将开放实验室。
四、怎样写预习报告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其内容如下:(一)、实验目的写实验目的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本实验的基本原理;2.掌握哪些基本操作;3.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的已学过的某些操作。
【例】溴乙烷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以醇为原料制备饱和一卤代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低沸点化合物蒸馏的基本操作。
3.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洗涤和常压蒸馏操作。
(二)、反应原理及反应方程式本项内容在写法上应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文字叙述——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无误、切中要害。
2.主、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例】溴乙烷的制备用乙醇和溴化钠–硫酸为原料来制备溴乙烷是一个典型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2反应,因溴乙烷的沸点很低,在反应时可不断从反应体系中蒸出,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主反应:副反应:(三)、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和药品用量按实验中的要求列出即可。
(四)、原料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物理常数包括:化合物的性状、分子量、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折光率、溶解度等。
查物理常数的目的不仅是学会物理常数手册的查阅方法,更重要的是因为知道物理常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指导实验操作。
例如:相对密度——通常可以告诉我们在洗涤操作中哪个组分在上层,哪个组分在下层。
溶解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选择溶剂。
(五)、实验装置图画实验装置图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本实验所需仪器的名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次序——即在纸面上进行一次仪器安装。
画实验装置图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比例适当。
【例】溴乙烷的制备(六)、实验操作示意流程实验操作示意流程是实验操作的指南。
实验操作示意流程通常用框图形式来表示,其基本要求是:简单明了、操作次序准确、突出操作要点。
(七)、产率计算在实验前,应根据主反应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理论产量。
计算方法是以相对用量最少的原料为基准,按其全部转化为产物来计算。
例如:用12.2g苯甲酸、35ml乙醇和4ml浓硫酸一起回流,得到12g苯甲酸乙酯,试计算其产率。
按加料量可知乙醇是过量的,故应以苯甲酸为基准计算。
五、怎样做实验记录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边实验边记录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生在实验课中就应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切忌事后凭记忆或纸片上的零星记载来补做实验记录。
在实验记录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每一步操作所观察到的现象,如:是否放热、颜色变化、有无气体产生、分层与否、温度、时间等。
尤其是与预期相反或教材、文献资料所述不一致的现象更应如实记载。
2.实验中测得的各种数据,如:沸程、熔点、比重、折光率、称量数据(重量或体积)等。
3.产品的色泽、晶形等。
4.实验操作中的失误,如:抽滤中的失误、粗产品或产品的意外损失等。
实验记录要求实事求是,文字简明扼要,字迹整洁。
实验结束后交教师审阅签字。
【例】以C2H5Br合成为例:六、怎样讨论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讨论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产量、质量进行讨论,找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例】溴乙烷的制备本次实验产品的产量(产率72.8%)、质量(无色透明液体)基本合格。
最初得到的几滴粗产品略带黄色,可能是因为加热太快溴化氢被硫酸氧化而分解产生溴所致。
经调节加热速度后,粗产品呈乳白色。
浓硫酸洗涤时发热,说明粗产物中尚含有未反应的乙醇、副产物乙醚和水。
副产物乙醚可能是由于加热过猛产生的;而水则可能是从水中分离粗产品时带入的。
由于溴乙烷的沸点较低,因此在用硫酸洗涤时会因放热而损失部分产品。
七、有机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①直形冷凝管②空气冷凝管③球形冷凝管④蛇形冷凝管⑤分液漏斗⑥恒压滴液漏斗实验二熔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3.了解利用对纯粹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测定校正温度计的方法。
4.掌握热浴间接加热技术。
二、实验原理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该化合物的熔点。
纯粹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即在一定的压力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熔点范围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如果该物质含有杂质,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者为低,且熔程较长。
故测定熔点对于鉴定纯粹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化合物的纯度具有很大的价值。
蒸气压(1)(2)蒸气压(3)物质的温度与蒸气压曲线图T M蒸气压T MT M1(4)杂质的影响1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物质的固液两相置于同一容器中,将可能发生三种情况:固相迅速转化为液相;液相迅速转化为固相;固相液相同时并存。
上图(1)表示该物质固体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曲线;上图(2)表示该物质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曲线;上图(3)表示(1)与(2)的加合,由于固相的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速率较相应的液相大,最后两曲线相交于M处(只能在此温度时),此时固液两相同时并存,它所对应的温度TM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上图(4)当含杂质时(假定两者不形成固溶体),根据拉乌耳(Raoult)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图中M1L’1),固液两相交点M1即代表含有杂质化合物达到熔点时的固液相平衡共存点,TM1为含杂质时的熔点,显然,此时的熔点较纯粹者低。
三、课堂内容1.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CAI课件预习及实验书预习),提问内容如下:(1)什么是熔点? 测定熔点有何意义?(2)什么是熔程?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的熔程是多少?物质不纯时熔点及熔程有何变化?(3)测熔点时样品为什么要研细,装实?(4)油浴温度下降多少时再换另一根样品管?(5)熔点管中装样品多少?(6)当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为多少?(7)做本实验时应注意什么?2.让学生演示安装及操作并讲解。
3.教师讲解熔点测定仪的使用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课堂学生测试的样品五、仪器、药品仪器:①Thiele管;②200℃温度计;③熔点管、长玻璃管(60cm);④表面皿(中号)、锉刀、切口软木塞、胶塞、橡皮圈⑤数字熔点仪、镊子等。
⑥酒精灯药品:未知物1苯甲酸;未知物2水杨酸;浓硫酸(热载体);工业酒精六、实验步骤1.熔点管的制备(参见相关实验)2.向熔点管填装样品样品粉末要研细,取少许研细干燥的待测样品于表面皿上,并聚成一堆。
将熔点管开口向下插入样品中,然后将熔点管开口向上轻轻在桌面上敲击,使样品进入熔点管,再取约40cm的干净玻璃管垂直台面上,把熔点管上端自由落下,重复几次使样品填装紧密均匀,以达到测熔点时传热迅速均匀的目的。
样品高度约2-3mm。
装好后去除沾在熔点管外的样品,以免沾污热浴。
一次熔点测定一般同时装好4根熔点管。
对于易升华或易吸潮的物质,装好后立即把毛细管口用小火熔封。
3.热浴的选择与装配仪器根据样品的熔点选择合适的加热浴液。
加热温度在140℃以下时,选用液体石蜡或甘油。
温度低于220℃时可选用浓硫酸,因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操作时应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