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图文稿
《溶解度曲线》课件
溶解度曲线的作用
判断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确定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预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趋势 指导工业生产中物质的溶解和结晶过程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准备实验材 料:包括待 测溶液、溶 剂、温度计 等
设定温度范 围:根据实 验需要设定 温度范围, 如0-100℃
绘制曲线: 将待测溶液 在不同温度 下的溶解度 数据绘制在 坐标轴上, 形成溶解度 曲线
葡萄糖的溶解度曲线是表示葡萄糖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曲线的拐点:在特定温度下,葡萄 糖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曲线的形状:随着温度的升高,葡 萄糖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曲线的应用:在制药、食品等行业 中,葡萄糖的溶解度曲线用于指导 生产过程和优化产品质量
硫酸钙的溶解度曲线
硫酸钙的溶解 度曲线是表示 硫酸钙在不同 温度下的溶解
优化结晶工艺:通过溶解度曲线优化结晶工艺,提高结晶效率和产品质量
结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通过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过程中的问题,如结晶速度慢、结晶 质量差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物质含量的测定
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确定物质的溶解度 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实例: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压强:增加压强,气体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结晶过程中的应用
确定结晶条件:通过溶解度曲线确定合适的结晶温度和浓度
控制结晶过程:通过溶解度曲线控制结晶速度,避免结晶过程中的杂质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影响实验结果
化学实验教案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分析
化学实验教案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分析化学实验教案: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分析介绍:溶解度曲线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分析对于理解溶解过程以及相关物理化学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将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制作方法以及分析流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加深对热力学的理解。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了解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以及进一步深入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和规律。
2. 实验器材:- 高温恒温槽- 烧杯- 搅拌器- 温度计- 量筒- 溶质试样(例如:硫酸钠)- 溶剂(例如:水)3.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在高温恒温槽中装满适量的溶剂,并设置初始温度(如20℃)。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不同浓度的溶质试样。
步骤2:制备溶液将事先称取好的溶质试样逐渐加入烧杯中的溶剂中,持续搅拌并等待溶质充分溶解。
步骤3:升温过程将高温恒温槽中的温度逐步升高,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温度,并记录下此时溶液的状态(溶解与过饱和)。
步骤4:降温过程在达到最高温度后,关闭加热源,观察溶液的冷却过程。
记录溶液温度在冷却过程中最先出现结晶的温度。
步骤5:重复实验根据需要,可以重复实验多次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可以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溶解度(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利用数据点绘制折线图。
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观察曲线的形状,找出温度升高时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如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区间。
- 饱和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水平的段,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 过饱和溶解度:曲线上的下降段表示溶液过饱和,该段的斜率可用于计算过饱和度。
5. 实验注意事项:- 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与高温恒温槽中的热液体接触。
实验教案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实验
实验教案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实验实验教案: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实验一、实验介绍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曲线则是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溶质溶解度,将其绘制在坐标系中得到的曲线。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水槽2. 温度计3. 定量烧杯4. 纯净水5. 小研磨杯6. 常用实验室玻璃仪器7. 温度控制设备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洁实验器皿、准备所需试剂和设备。
2. 实验组装:将水槽放置在温度控制设备上,调节温度至所需实验温度。
3. 实验操作:a) 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加入定量烧杯中,并记录质量。
b) 加入一定体积的纯净水,搅拌均匀,直到溶质完全溶解。
c) 将试验样品转移到小研磨杯中,每次加入一定量的溶剂,记录过程中的溶质溶解情况。
d) 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在不同温度下重复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并进行相关曲线分析。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热源等。
2. 确保实验器材的洁净,避免可能的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明确,以免出错。
4. 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和溶质的用量,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5. 在结果分析与讨论中,结合实验原理和已知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五、实验目的与意义通过设计与操作实验,研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绘制溶解度曲线,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实验拓展1. 可进一步研究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关系。
2. 可对其他因素如压力、溶质浓度等进行实验研究,了解其对溶解度的影响。
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曲线复习课教案课题溶解度曲线复习课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记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
③认识溶解度曲线,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④认识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溶解度概念和曲线意义,获取物质溶解度影响因素及对其定义的理解。
②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分析,体验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思路。
③通过溶解度曲线来加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使学生初步接触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加强溶解度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的分析及以此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某些现象教学难点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来加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对影响溶解度因素的分析和认识、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能力以及看图、识图。
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能力以及看图、识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略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之间内容的理解内容的理解 提问:溶解度的概念?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会发生改变?影响会发生改变?提问:我们怎样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呢?与温度的关系呢?提示:溶解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列表法。
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将数据记录成表格。
提问:通过把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在回忆溶解度概念,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结论。
出示课件,并展示图表出示课件,并展示图表讨论:用表格处理数据的优点是温度和溶解度都很具体,数据也准确。
很具体,数据也准确。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精品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精品教案溶解度/gt/℃t 2 t 1Om 3m 4m 1m 2Bc ab A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溶解度曲线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1.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1.涵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
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1)点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教案
对于许多学习化学的学生而言,绘制溶解度曲线可能是一个相对较困难的任务。
这个过程具有复杂性,多种实验条件可能影响结果。
然而,理解溶解度曲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都是非常值得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编写一个教案,以帮助学生绘制溶解度曲线。
第一步:介绍溶解度曲线在开始绘制溶解度曲线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和用途。
可以讲解为什么溶解度曲线是重要的,以及在化学中哪些应用到了溶解度曲线。
在介绍这个概念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案例研究给学生,向他们展示实际应用这个概念的一些例子。
第二步:讲解什么是溶解度接下来,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溶解度。
可以简明扼要地描述溶解度是什么,以及不同物质之间如何互相溶解。
教师应该清楚地表达溶解度的量化,以及如何测量溶解度。
第三步:阐述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后,教师需要参考教学大纲,讲解什么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列出不同因素,例如温度、浓度等等,并解释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变化。
第四步:教授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最后是关键的一步,教授学生在实验室里如何测量并绘制溶解度曲线。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做一个不同的实验,以便让每个小组分享结果和意见。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并给出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等详细信息。
随后,学生可以开始测量溶解度,观察溶液的状态,处理数据并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例图表、图形或公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展示一些实验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开始分析和理解图表。
学生也可以分析数据、计算溶解度,以及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实验数据来绘制溶解度曲线,并理解如何分析这样一条曲线。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的含义以及离散数据的含义。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绘制溶解度曲线这个核心概念,教师可以采取如上的教学方法,即介绍溶解度曲线,讲解溶解度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教授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曲线》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填空题:请学生完成以下填空题,以巩固对溶解度曲线基本概念的理解。
(1)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单位是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随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
4.教学资源:
(1)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溶解度曲线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提供丰富的实验器材和药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3)推荐相关学习资料和网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手段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计算题:请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完成以下计算题。
(1)已知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30g,求在40℃时的溶解度。
(2)已知某溶液在25℃时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50g,溶剂质量为100g。若将温度升高到50℃,求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需加入多少克溶质?
4.实践题: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并记录数据。要求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准确。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二课时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溶解度曲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 会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一些简单的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溶解度数据及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获取数据及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展示,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协助精神,体味成功的喜悦;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培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点、线、交点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运用度曲线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能力却很少思考,至于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就了解的更少。
不过,学生对物质溶解能力有差别和气体溶解能力的变化(如打开汽水瓶盖会不断有气泡溢出、喝汽水后打嗝)等生活现象是熟知的,这也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生活素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分为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两部分,以固体溶解度的学习为主。
通过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学习,明确四个要素及影响因素,再通过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运用的活动与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深化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这一教学重点,进一步结合物理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和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并运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适时再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是这节课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食盐、糖等物质很易溶于水,而大理石、玻璃、泥土等却很难溶解;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气泡大量涌出,同时瓶子由硬变软,喝进汽水后会打嗝等等,这些生活经验都是学习本节知识的重要资源,教学中应当适时运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教案)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2人一组合作,完成曲线的绘制,进一步了解曲线的由来,理解溶解度这一概念。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 ,其中溶解NaCl 与KNO 3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甲:不相同。
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
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NO 3要多。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 3与NaCl 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
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板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 的溶解度。
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
乙:不对,应该是36.0 g ,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 。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
“在20 ℃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0 g 。
”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学生:(踊跃发言)甲:在20 ℃时,36.0 gNaCl 在100 g 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乙:在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
悦。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 ;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
溶解度曲线图教师版
腾大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教师: 学生:年级:审核:日期:时间:复核:主题课溶解度曲线教学目标:1、溶解度概念2、溶解度的简单计算(重点)3、溶解度曲线应用(重点、难点)4、结晶的运用知识精要:一、固体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表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点,(1)指出一定__ 温度;(2)指出溶剂的100 克;(3)溶液必须处于饱和状态;(4)溶质的质量单位 g/100g溶剂 _。
练习: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没有指明温度(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水的质量不一定是100g(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没有说最多溶解75g(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单位124g/100水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微溶和难溶四个量度。
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通常把室温(20℃)时,溶解度在大于10 g/100水以上的叫易溶, 1 ~ 10 g/100水叫可溶, 0.1 ~ 1 g/100水叫微溶,小于0.1 g/100水以上的叫难溶。
1. 要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多采用的方法是( B )A.增加溶剂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增加溶质2. 在t℃,将少量氧化钙加入饱和石灰水,温度冷却到t℃,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剂质量不变C.溶解度不变 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3. 某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为0.02克,该物质是( C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二、利用溶解度,对溶液进行简单的计算1. 计算式S 溶质质量100 溶剂质量=S 溶质质量100+S 溶液质量=1) 2)2. 计算1)求物质的溶解度:根据一定温度时某物质饱和溶液里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求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2)求溶质、溶剂的质量: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求出该温度时一定量饱和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题:1.60℃时,将44g硝酸钾溶解在40g水里,恰好成为饱和溶液,求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00g/100g H2O2. 将20℃时,6.8g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固体1.8g,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6g/100g H2O3.在t℃时68g某氯化锌配成溶液300g,若向其中加入5g氯化锌,则是溶液变成t℃是氯化锌的饱和溶液;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0g水,也可以使原溶液变成t℃时氯化锌的饱和溶液。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优秀教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制定日期课型新授课课题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启示,总结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 1.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1.有关溶解度曲线与物质之间的联系 2.溶解度曲线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衔接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1)概念:(2)影响因素:、。
2.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考点2: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意义图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Q表示:线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为:、如:M点表示:。
考点3:结晶及其运用1.结晶的方法及使用范围结晶方法使用范围举例蒸发结晶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个人修订学生齐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
2.结晶的应用:常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1)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 (2)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二.考点梳理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称取5.0 g 氯化钾,溶解在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B .称取5.0 g 生石灰,放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C .量取5.0 mL 浓盐酸,倒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D .称取5.0 g 碳酸钙,放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6.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 3溶液中逐渐加KNO 3。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图示正确的是( )7.现有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
(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初探溶解度曲线教案
初中化学初探溶解度曲线教案一、引言溶解度曲线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溶解物质溶解度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我们可以了解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从中探索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特性和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1. 学习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3. 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烧杯、热水浴装置、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等;2. 试剂:食盐、蔗糖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准备所需材料和器材;b. 制备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和糖溶液。
2. 实验操作:a. 将一定量食盐溶解于一定容积的水中,搅拌均匀;b. 依次取出适量盐溶液,分别放入烧杯中;c. 将烧杯放入热水浴中,并利用温度计不断测量溶液的温度;d. 在每个温度下,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溶液,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e. 记录每次加入溶液的质量,并计算出溶解度;f.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温度下的溶液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a. 绘制溶解度曲线图,横轴为温度,纵轴为溶解度;b. 根据曲线图观察,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c. 分析实验数据,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
4. 实验总结在本实验中,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食盐溶液的溶解度,我们绘制出溶解度曲线,并发现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在低温下,溶解度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饱和状态。
这与我们对溶解的理解是一致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以及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以及溶解过程中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延伸探究1. 本实验中我们以食盐为例进行了实验,你认为如果使用其他物质,会有什么不同的实验结果?2. 你能否找到更多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实验方法和应用场景?3.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吗?请给出一些例子。
绘制溶解度曲线:教案
课题:绘制溶解度曲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加深对溶解度曲线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溶解度曲线,进一步分析溶解度曲线,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图形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不同情况下的溶解度曲线难点:分析不同情况下溶解度曲线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问题导入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3.你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五、互动合作绘一绘: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分别在(图一)画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0℃10℃20℃30℃40℃50℃60℃70℃NaCl /g 35.6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六、展示交流1.根据图一可获得的信息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一、图二,为什么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巩固拓展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1) 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2)A和B曲线的交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C的不饱和溶液(已接近饱和)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②;③。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化学《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度(3)交点的意义:表示某温度下,某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教师活动】注意,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温度,如果给出了具体的溶解度大小,一般我们还要读出溶解度的具体数值。
【过渡】无数个点在一起便构成一条线,所以线也可以转化成点看,但是很多时候线更能直观的展现出某些变化规律,如溶解度曲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知识点二:线的应用【教师讲解】(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很快,硝酸钾结晶的时候选择冷却热饱和溶液也叫降温结晶(2)氯化钠这种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3)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升高温度可以使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过渡】面也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归根结底,我们也可以把面化成无数点来看。
【教师讲解】(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上所有的点对应的溶液都是该温度下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而且是刚好饱和。
(2)曲线上方的面上的所对应的溶液不仅是所对应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而且溶液中还有晶体存在(3)曲线下方的面上的点所对应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过渡】我们把所讲知识点融入到练习题中去消化。
练习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度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gD.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物质的溶解度练习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溶液仍然饱和D.t1 ℃时,将5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练习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溶解度曲线绘制教案
溶解度曲线绘制教案【篇一:溶解度曲线教案】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习题主备人刘峰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练习,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解度曲线意义,学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难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判断结晶的方法,温度的改变导致溶液状态及浓度的改变。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温故互查】1溶解度的四要素:;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其该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溶解度曲线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
3溶解度曲线类型:(1)大多数物质;(2)少数物质;(3)极少数物质。
4溶解度曲线:点、线、面的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溶液是溶液(2)两曲线的交点:。
线:某物质在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面: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
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找某温度下(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3)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
并依据此确定混合物。
(4)在改变温度时,确定某物质的溶液及其变化。
6结晶的方法:(1)(2)。
【典例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b.在20℃时,可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c.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d.在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变式】: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其含义是:在20℃时,。
【典例2】【典例3】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60℃时,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典例4】 [典例5]【变式拓展】【典例】【方法总结】【方法总结】【拓展练习】 1.将0.5 g某物质在20℃时溶于1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判定为( )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硝酸钾溶液中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季,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3.如图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 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c.t℃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3实验室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该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b.加热蒸发掉一定量的溶剂 c.降温到溶液刚好达到饱和d.降温使其析出部分硝酸钾晶体 4.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课题
溶解度曲线复习课
课型
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②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③认识溶解度曲线,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④认识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略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之间内容的理解
提问:溶解度的概念?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会发生改变?
提问:我们怎样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呢?
提示:溶解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列表法。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将数据记录成表格。提问:通过把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测得的溶解度制成表格,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提问:不用再实验,从表格中能否知道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多少摄氏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20g?表格处理数据有什么不足?
提问:针对这些不足可采用什么方法处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这些数据?
提问: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回忆溶解度概念,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结论。
出示课件,并展示图表
讨论:用表格处理数据的优点是温度和溶解度都很具体,数据也准确。
讨论:表示数据的变化不直观,数据值不连续。
活动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
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学生分四组,分别在坐标纸上绘制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与对应温度的点,将这些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得到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专题教案
溶解度曲线专题
溶解度曲线(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利用溶解度曲线:
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地溶解度大小。
③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浓度的变化
④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的大小
⑤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此确定从饱和溶液中
得到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及比较不同物质析出晶体的
多少。
例1、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
质量关系是A B。
(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
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
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
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 B。
例2、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的溶解度曲线。
(2)P点的含义是。
(3)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g。
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教案
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溶解度的概念:介绍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的单位以及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2. 溶解度曲线: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其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溶解度曲线图表。
3. 化学实验: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图表和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特点,通过实例和图表来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度曲线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来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练习: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手段:图表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教学资源:溶解度曲线图表、实验设备、教学PPT等。
评价方式:实验报告的评分、课堂讨论的贡献度、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溶解度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药品制备、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补充说明:本节课主要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终稿
中考之溶解度曲线专题教学设计利东中学武威教学方法启发式、诱导法、教师讲解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如图1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 (1)在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2)O 点表示 (3)P 点表示 。
(4)Q 点为t 3 ℃时,A 的 溶液, P 点为t 3 ℃时,A 的 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5)欲使C 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 。
(6)欲从B 溶液中结晶B ,采用的方法是 。
(7)t 3 ℃时,等质量的A 、B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8)t 1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3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中考回顾;(2012哈市中考)13.如图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t 2℃时,向18g NaCl 固体加入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B . 0℃时,NaCl 和NH 4C1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至t 1℃,两种溶液中溶质将抽象、枯燥的基础知识转化为习题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学生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2012年哈市中考题总结考点和出题方式。
师生共同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数相等C.t2℃时,将NH4Cl溶液降温到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D.N 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H4Cl中考之溶解度曲线专题一、专题分析1、考试中的地位:哈市中考每年必考2、考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填空题。
3、考查内容:对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以及交点的含义的考察。
二、基本知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命题点解读
【命题点1】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上图中,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_。
【命题点2】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上图中,点M表示_,点Q表示_。
【命题点3】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时,m克甲溶于n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
t2℃时,将50克A加到50克水中形成溶液是否饱和?
【命题点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t2℃时,将50克A加到50克水中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命题点5】曲线交点表示相交物质的溶解度在对应温度下相等
图中P点表示什么意义?
【命题点6】:比较不同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2、溶解度知识比较抽象,本节课利用总结命题点和出题方式典型例题和课堂巩固练习可以加强学生溶解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习题讲解过程只需对学生适当引导,尽可能的将分析讲解的机会留给学生,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培养。
将抽象、枯燥的基础知识转化为习题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学生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总结命题点和出题方式。师生共同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述考题方式和基本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点7】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提纯物质的方法
要从A的饱和溶液中得到A物质,采用什么方法?A中混有少量B,采用什么方法提纯A
【命题点8】:将饱和溶液降温,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
将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
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三方面来分析。
(1)在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
(3)现有等质量在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降温至t1℃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___;
(4)t2℃时,将55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g。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借助习题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了复习课一贯的“炒旧饭”而引起的枯燥乏味,巩固了学生的基础。同时通过总结命题点和出题方式,教师讲述考题方式和基本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方法。通过学生的练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
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
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
第1题 第2题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且所示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
(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2.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3.面
曲线以上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
曲线以下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四、巩固练习
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课 题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教材分析
《溶解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本课题包括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抽象难懂的概念,溶解度曲线一直是中考试题中的热点知识,溶解度曲线题涵盖面广,综合性强。将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定义、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命题,可见关于溶解度曲线的试题增加了考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提高了能力考察的要求,是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新课学生已经知道了有关溶液,溶解度、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基础知识,数学上也接触过有关图像的知识,本节课是利用图像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溶解度曲线上“各点”的含义。
2.通过练习,是学生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
重点、
难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诱导法、教师讲解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这是一种什么图像,可以从中获得哪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