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二章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建筑史.ppt

世界现代建筑史.ppt
会”、“艺术工作者行会”、“手工艺行会”。 2 沃赛和其他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建筑家的设计探索 3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设计具有强烈的日本倾向。主要代
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古斯塔夫.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 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2 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3 世纪之交期间的建筑业的结构变化和建筑形式面临的问题 建筑业逐渐被认为具有解决就业问题和吸收大量在资本主义发展
第三章 现代建筑的开端
一、20世纪初期的世界局势和政治状况 19世纪20世纪初,是欧洲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时代。1871年的普
法战争之后,欧洲进入一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阶段,而这时期的 西方政治基本上是由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这样的一些大国 操纵着。
二、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文学艺术上的现代主义进步是非常令人瞩目的,其中以视觉艺术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2、英国以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权利和影
响日益增大,煤矿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为他们急剧积累巨额的 财富,在战后英国成为欧洲重要的大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 业革命造成的工业城市急剧扩大,住房问题日趋严重。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理论Biblioteka 筑家和建筑设计集团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 第九章 当代建筑---现状
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和发展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
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二十

世界现代建筑史读书笔记(二)

世界现代建筑史读书笔记(二)

世界现代建筑史读书笔记(二)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建筑发展史1.17世纪和18世纪路易十四建造了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工整的几何图形构图,广阔的的园林是法兰西帝国权力的象征,是法国君主奢华生活和需求,炫耀自己财富和集大成之作,因为这种视觉需要和象征意义而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作,还有沙皇在圣彼得堡为自己居住建的冬宫(Winter Palace)也是洛可可风格。

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的现象,譬如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兴,英国的新哥特主义复兴(亦称为“浪漫主义”)以及美国的折衷主义古典复兴。

然而这三者的产生都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政治,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和社会力量,不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统治者集团往往最具有人力、物力、号召力与压迫力,因为是他是建造者,统治者的意志往往通过建筑来表达,他们通过建筑来使被统治者产生自我渺小感,古代时候有埃及金字塔,天坛,希腊神庙等,近代有希特勒这位建筑学院落榜生,他狂傲地宣称宏伟的建筑是消除德意志自卑感的一剂良药,比如帝国大厦,这座第三帝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象征。

现代有北京的央视大裤衩,集中体现了统治者对“新奇”以及“地标性”建筑狂热的追求,政治与建筑实在是密不可分!(图为央视新大楼设计师Rem·Koolhaas 所著杂志之封面,与本文作者没有关系,侵删。

)3. Ⅰ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大革命后,拿破仑上位,旧封建贵族被迫下台,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一个强势的君主,拿破仑在位十多年间,在法国建立了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为了避免采用任何与波旁王朝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他们借鉴了古罗马风格,并由此形成新的风格——帝国风格。

比如巴黎证券交易所,统一采用柯林斯柱式,摒弃了巴洛克风格那些繁琐的装饰,显得简洁朴素而庄严。

、Ⅱ 英国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18世纪英国已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准备,待到19世纪,英国通过滑铁卢之战与法国签订著名的亚眠条约,结束了欧洲的战乱,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英国建造了布莱顿皇宫(Brighton Royal Pavilion),这个巨大的宫殿建筑群采用了东方各种风格,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的传统风格,突出地表达了这个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和口味和象征需要。

世界现代建筑史AHISTORYOFMODERNARCHITECTURE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AHISTORYOFMODERNARCHITECTURE王受之
在这一时期,许多强权国家企图通过建筑来体现权利和财富,出现了古典折衷主义复古潮流,于是在奥地利、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城市扩建和改建中开始了对建筑形式的探索。
维也纳在改造中成为中欧最美丽的城市,而德国在普鲁士时期和俾斯麦时期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城市改造中很有特点的还有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2维多利亚风格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1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
2资产阶级看到罗马以前的一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们希望强调的自由、民主、博爱立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立场
文艺复兴文化与古典文化所不同
古典复兴运动的风格主要是采用希腊风格、和托斯卡纳风格。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1莫利斯的跟随者---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展
具有影响意义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集团包括:“世纪行会”、“艺术工作者行会”、“手工艺行会”。
2沃赛和其他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建筑家的设计探索
3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设计具有强烈的日本倾向。主要代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古斯塔夫.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
三、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1、产生现代建筑思想的三个基本思想因素
A、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
B、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设计师的思维)
C、建筑服务对象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2、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突破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167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建筑学院------法兰西皇家建筑学院。(新古典主义下的建筑事件)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第二章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第二章

贝仑斯: 贝仑斯:Turbine Factory
现代: 现代:大玻璃 反映结构的屋顶 简洁的造型
贝仑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尝试,但仍然保留了相当的传统要素。 贝仑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尝试,但仍然保留了相当的传统要素。
法 古 斯 工 厂
法 古 斯 工 厂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 诞生于荷兰,得名于杂志名称,又称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 建筑上强调二度要素及其原则(面在立体造型中的作用) 建筑上强调二度要素及其原则(面在立体造型中的作用)。 凡·杜伊斯堡 Van Doesburg 里特维尔德 G. Rietveld 他的平面抽象画成为了Mies的建筑平面。 蒙德里安 P. Mondrian, 他的平面抽象画成为了Mies的建筑平面。 奥德 J. J. P. Oud
表现主义派
门德尔松 爱因斯坦天文台
1920
未来主义派
由一群意大利的诗人、 画家、 由一群意大利的诗人、 画家 、 建筑师等艺术界人士 组成;发表了一系列宣言。 组成;发表了一系列宣言。 在1914-1917年间发表了大量的表达未来设想的画, 1914-1917年间发表了大量的表达未来设想的画, 这些具有极端激进思想的作品对现代主义的发展产生了 积极的作用, 他们歌唱高度、 速度、黑色、 积极的作用 , 他们歌唱高度、 速度、黑色 、噪音等传统 观念中遭人唾弃的东西, 观念中遭人唾弃的东西,好象把时代放到了高速前进的 列车上,终止了旁观者的犹豫、 观望, 总是和油污、 列车上,终止了旁观者的犹豫、 观望, 总是和油污、 嘈 杂和粗糙联系在一起的机器, 不仅在功能上被肯定, 杂和粗糙联系在一起的机器, 不仅在功能上被肯定, 更 具有了在美学上被欣赏的价值。 具有了在美学上被欣赏的价值。

一级注册建筑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一级注册建筑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现代建筑四位大师: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赖特)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命,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从轻工业(如纺织)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

二、复古主义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世界现代建筑史

世界现代建筑史

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近日刚刚开始阅读王受之先生的著作《世界现代建筑史》,心里面很有感触,感觉的确是一本能让自己彻底理清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的理论性著作,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的好书,对于这样的一本著作需要漫长的耐心去品味。

所以想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设计实践,抒发自己的一些观点,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也能不时的回顾一下自己的思想历程。

因此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复古风潮。

这也因此联想到目前中国建筑的现状:多种风格、思想并存,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究竟什么是适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建筑。

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的建筑发展状况再比较一下西方国家的建筑发展史。

我只能粗略的说说自己的感觉。

因此建筑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发展阶段,建筑的形式是在不断否定、探索,结合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并形成当前现代建筑的形式。

而反观中国的建筑史,自从晚清以后出现了众所周知的断代,列强文化强行进入中国,并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建筑的发展自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并逐步的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脉络。

这种无序状态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即使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力和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充分的去总结、探索研究属于自己文化的建筑,并且幼稚的依赖着前苏联的模式,从教育到实践,直至被人甩掉,新中国的建筑研究也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所意识,但那时因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意识的影响刺激着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跑步的局面,很多设计院、建筑师在还没有弄清自己国家的文化的时候就被逼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大量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建筑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在全国各地涌现。

建筑物外观是建筑师最注重的方面之一,这一点是公认的。

但是,是否应将“审美诉求”这一主观概念作为评判建筑的决定性特征却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是建立在建筑的受众是统一层次的,且对建筑的审美反应在某种意义上是始终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

而实际上,人们对建筑的反应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第15次-近现代建筑复习

第15次-近现代建筑复习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斯特林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TAC事务所
西格拉姆大厦
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
4.典雅主义倾向
雅马萨奇: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约翰逊:谢而顿艺术纪念馆、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 斯东:1958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 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理查德.罗杰斯;英国建筑师,获得2007年度普利兹克奖。
芬兰
芬兰 美国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 1929-1932年
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 1949-1952年 麻省理工学院 贝克宿舍 1946年
其他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小沙里宁(耶尔.沙里宁 美) 作品有: 1)纽约肯尼迪机场 环球航空公司侯机楼 2)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
3)美国圣路易斯市
4) 耶鲁大学冰球馆
杰弗逊纪念碑
8)芬兰的 沙里宁
赫尔辛基火车站
三、20世纪初的设计背景 1.未来主义 代表人物:意大利 2.表现主义 桑.伊利亚
代表人物:德国 门德尔松
3.风格派 代表作品:施罗德住宅
爱因斯坦天文台
荷兰 里特维德 塔特林
4.构成主义
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方案 5.“芝加哥学派”
6.草原住宅:赖特
7.德意志制造联盟
1918~1939 1945 ~70’
复古思潮 与新探求 现代建筑 : 形成 与发展 现代建筑 非现代建筑
当代史


朽木 萌芽 开花 结果 改良 广播 多元
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部雷 迪朗 勒杜 申克尔 桑珀 拉布鲁斯特 维奥雷·勒·杜克
Frank Gehry 1929Peter Eisenman 1932Bernard Tschumi 1944Zaha Hadid 1950Daniel Libeskind 1946Ram koolhaas 1944Coop Himmelblau

世界现代建筑史

世界现代建筑史

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近日刚刚开始阅读王受之先生得著作《世界现代建筑史》,心里面很有感触,感觉得确就是一本能让自己彻底理清世界近现代建筑史得理论性著作,就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得好书,对于这样得一本著作需要漫长得耐心去品味。

所以想在阅读得过程中结合自己得一些感受与设计实践,抒发自己得一些观点,在今后得设计生涯中也能不时得回顾一下自己得思想历程。

因此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得复古风潮。

这也因此联想到目前中国建筑得现状:多种风格、思想并存,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究竟什么就是适合中国文化得现代建筑。

争论不休,莫衷一就是。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得建筑发展状况再比较一下西方国家得建筑发展史。

我只能粗略得说说自己得感觉。

因此建筑得发展也必然经历了一个完整得系统得发展阶段,建筑得形式就是在不断否定、探索,结合新技术、新科技得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并形成当前现代建筑得形式。

而反观中国得建筑史,自从晚清以后出现了众所周知得断代,列强文化强行进入中国,并改变着人们得意识形态,建筑得发展自然受到西方思想得影响,并逐步得失去了自己得文化脉络。

这种无序状态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即使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力与大家都知道得原因我们也没有充分得去总结、探索研究属于自己文化得建筑,并且幼稚得依赖着前苏联得模式,从教育到实践,直至被人甩掉,新中国得建筑研究也就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所意识,但那时因为市场经济得迅速发展,经济意识得影响刺激着建筑得发展出现了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跑步得局面,很多设计院、建筑师在还没有弄清自己国家得文化得时候就被逼上了市场经济得舞台,大量莫名其妙、不伦不类得建筑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得在全国各地涌现。

建筑物外观就是建筑师最注重得方面之一,这一点就是公认得。

但就是,就是否应将“审美诉求”这一主观概念作为评判建筑得决定性特征却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就是建立在建筑得受众就是统一层次得,且对建筑得审美反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始终一致得假设基础之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资料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现代开端:1917年,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 18世纪下半叶一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 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 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 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一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 —1660年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 英国工业革,到1789 —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尺氏、 、、>:弟八早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 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 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一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达到了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19世纪下半叶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Peter Eisenman (1932~ ) Wexn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
Columbus, Ohio, 1989
The Gatehouse, New Canaan, 1994
Philip Johnson
The Architect’s House in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1990-92
外国建筑史
• 关于期末考试(古代+近现代)
闭卷
填空与选择30、默图40、综合思考30
• 考试时间:2009年01月06日 14:30~16:30
考前辅导时间:2008年12月30日 14:30~16:30
• 关于成绩
1. 三次作业
30%
2. 课堂演讲
20%
3. 期末考试
50%
锡罐碉堡、 不锈钢洋葱头
Fish Dance Restaurant, 1987 Frank O. Gehry
Chait/Day Office, 1991 Frank O. Gehry
National Netherlands Building, 1992
Frank O.
Gehry
Frank O. Gehry
2. 简述后现代主义理论主要观点,列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3. 试比较晚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ism)与后现代主义 (Post
Modernism)。 4. 简述解构主义理论主要观点,列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5. 名词解释:粗野主义,典雅主义,新陈代谢派,新理性主义,
高技派,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符号学, 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Neo Modernism) ,建构 (Tectonic),游牧主义(Nomadism),简约,表皮, 透明性,新地域主义…… 数字建筑、软建筑、超表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 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 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 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 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 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 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 —1794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世界现代建筑史

世界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2、英国以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 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权利和影 响日益增大,煤矿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为他们急剧积累巨额的 财富,在战后英国成为欧洲重要的大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 业革命造成的工业城市急剧扩大,住房问题日趋严重。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3、美国以折衷主义为主的建筑复古运动的发展 开国的革命者希望能够通过体现美国的民主精神,他们主张以罗 马风格为主,兼容各种欧洲风格,形成古典折衷主义的建筑面貌。 19世纪是两种类型的建筑交织发展的阶段:古典复兴主义的盛行 和新建筑的涌现。
第二章 世纪之交的激动
这时期的建筑家行会逐渐形成了建筑设计的原则: 1 以功能为中心;2 强调使用当地材料;3强调采用本地的建筑方法 4 在建筑时考虑本地的自认景观;5装饰的控制。 四、“新艺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新艺术” 1、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的查尔斯.麦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 设计集团 新艺术运动设计主张曲线、主张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反对直线和几何 造型,反对黑白色彩,反对机械和工业化生产;而麦金托什则恰恰相反, 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重型色彩。 2、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1895年,奥地利设计家奥托.瓦格纳发表了他的著作《现代建筑》。 分离派另外一个重要的建筑设计家是约瑟夫.霍夫曼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彼得.贝伦斯 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被视为介于“新艺术”和 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三、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1、产生现代建筑思想的三个基本思想因素 A、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 B、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C、建筑服务对象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2、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突破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167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建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 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影响最大的技术因素之一就是钢铁在建筑中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提出现代建筑思想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就是法国的建筑家加勒.杜克 现代建筑一个重要的启示来源是从最基本甚至是原始的建筑中找 寻合理性。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纲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纲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章的知识点啦!你知道吗,这可真是丰富多彩啊!
先来说说新艺术运动吧!那简直就是设计界的一场奇妙冒险。

就好比是一群艺术家们放开了手脚,大胆地在设计的海洋里畅游。

比如那精美的建筑,弯曲的线条就像舞动的精灵,给人带来无尽的美感。

不是吗?
还有装饰艺术运动呢!哇哦,它就像是一场豪华的盛宴。

想象一下,那些华丽的装饰、闪耀的材质,是不是感觉进入了一个无比绚烂的世界?就像好莱坞的电影场景一般!像著名的克莱斯勒大厦,那闪耀的外观,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

再来看看现代主义设计,这可真是具有革命性的呀!它摒弃了繁琐,追求简洁明快,就如同给设计做了一次大扫除。

包豪斯学院就是现代主义的代表,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设计师,就像一个人才的摇篮。

哎呀呀,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它们彼此交织,构建出了设计史上的精彩篇章。

设计不就是这样嘛,不断地推陈出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和美好。

无论是新艺术运动的浪漫与灵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的豪华与
绚丽,亦或是现代主义设计的简洁与实用,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是设计发展的里程碑,让我们欣赏到了无数令人赞叹的作品。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了解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设计的美妙之处呀!。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历史(近现代部分)课程主要内容:近代部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现代部分――――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后现代建筑及其他.关于近现代的划分:依据世界史的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1.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矛盾,新旧思潮开始斗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建筑革新的先驱者.2.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建筑学派.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规划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纷繁的学派.注: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史的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史的范畴.上篇外国近代建筑史第一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背景一.欧美各国的革命.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资本主义近代史的开端.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极大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革命的意义: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诞生→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以启蒙运动为代表.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1.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Liberty','Equality','Fraternity'.思想武器―――批判的理性.2.启蒙主义建筑理论;功能,真实,自然.*比较启蒙运动的理性与法国古典主义的理性.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一.概述.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为根本特点;以三位主要建筑师为代表-I•琼斯(Inigo Jones,1573-1652);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R•亚当(Robert Adam,1728-1792);二.C•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1666年伦敦大火,雷恩设计的50座教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的建设历程.(参考教科书P214)三.革命时期的两种倾向-复古思潮的前奏.1.帕拉蒂奥主义(Palladianism)产生的原因;特点;缺陷-缺乏创造性,现实感.代表作品:米尔沃斯府邸,切斯威克府邸,坎德来斯顿府邸.(P219);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造园学院发起的园林设计革命-追求自然,新奇,变化,隐匿以及田园情调;"英华庭园".2.革命的激情.(P227-228)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一种非常新颖生动的建筑潮流.特点――表现感情,性格,情绪;追求体形简单的圆柱体,方锥体,球体等;墙面很少装饰,平面也多为简单几何形.代表人物――L•布雷,"牛顿纪念碑"C•N•列杜,"钙盐城",巴黎路税卡建筑.第三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一.古典复兴建筑(CLASSICAL REVIVAL).1.概述.定义;又称"新古典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欧美各国的古典复兴建筑概况;2.法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罗马复兴为主."帝国风格".代表作品:巴黎"万神庙";"军功庙";雄师凯旋门;3.英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希腊复兴为主,早期也流行过罗马复兴.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旧利息大厅(P235);坎伯伦和卡尔顿连排住宅;不列颠博物馆(P236);爱丁堡大学(P236);4.德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品: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新博物馆(P240-241);5.美国的古典复兴建筑.兼有罗马复兴及希腊复兴.代表作品: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国会大厦;纽约海关大厦(P252-253);二.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1.概述.定义;两个发展阶段:"先浪漫主义","哥特复兴"(又称"新哥特风格").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概况;2.哥特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C•巴利;A•普金;J•拉斯金;V-勒-杜克;草莓山沃波尔府邸;封蒂尔修道院;英国国会大厦;三.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ISM).1.概述.定义;(又称"集仿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埃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教堂;布鲁塞尔法院;(P256-258)第四节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一.奥斯曼巴黎改建规划.二."新协和村".1817年,欧文提出.三."花园城市".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涅尔提出.五."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玛塔提出.六.美国的方格网城市.第二章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建筑的新结构,新材料与新类型一.初期的生铁结构。

外国现代建筑历史复习资料

外国现代建筑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早在17世纪英国革命后,建筑师雷恩接曾给1666年惨遭大火的伦敦提出过一个改建规划,这是试图整顿旧城市的初步尝试。

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也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的一次探索。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收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原因:政治上,考古发掘进展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代表作:英格兰银行,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代表作: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柏林老博物馆美国以罗马复兴为主,代表作:美国国会大厦法国是古典复兴主义的中心浪漫主义:先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采用哥特垂直式折衷主义:也称为集仿主义,代表作:巴黎歌剧院设计者:加尼叶圣心教堂是属于拜占庭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189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一次大阅览。

民用建筑方面应用铁构件的典型例子:英国布莱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初期生铁矿街建筑的例子:哈博兄弟大厦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制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设计师:詹尼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拉布鲁斯特1855,1867,1878,1889年在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加尼埃提出“工业城市”索里亚提出“带形城市”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申克尔:柏林百货商店,图书馆(最早对新建筑的探求)新艺术运动:奥太: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慕尼黑代表作:埃尔维拉照相馆,慕尼黑剧院著名建筑师:贝伦斯,恩德尔;在英国:代表人物,麦金托什;奥地利: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分离派:奥尔布里希,霍夫曼;荷兰:伯尔拉赫,提倡:净化建筑,对折衷主义深为痛恨芝加哥学派创始人: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理查森(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商店)伯纳姆与鲁特(里莱斯大厦)霍拉博德与罗希(马凯特大厦)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和理论家伍尔沃斯大厦:哥特复兴式手法赖特:有机建筑派设计最多的建筑类型:别墅,小住宅,代表作品:流水别墅有机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1911年出版《瓦斯牟什卷》1902,威利茨住宅1907,罗伯茨住宅1908,罗比住宅1938,西塔里埃森古根汉姆博物馆建成时赖特已去世。

世界现代建筑史

世界现代建筑史

世界现代建筑史建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然而,现代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自19世纪末开始崭露头角,至今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建筑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传统建筑相比,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倡导简约、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应该符合其所要达到的功能需求,而不是单纯追求华丽和装饰。

这一理念对后来的现代建筑影响深远。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摩天大楼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芝加哥的西尔斯大楼等高耸入云的建筑物象征着人类对于科技力量和现代性的追求。

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上独树一帜,还融合了前卫的结构和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欧美地区,亚洲的东京、香港、上海等都拥有众多现代化的建筑。

东京银座的五角大楼、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等都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展示了亚洲现代建筑独特的风格和创造力。

同时,拉美地区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也积极探索现代建筑的发展,塔图亚州的奥斯卡·尼古拉斯·杜斯特的设计作品更是走红国际舞台。

除了摩天大楼,现代建筑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和风格。

建筑师们开始使用新材料和先进的技术,将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

比如,荷兰建筑师雷蒙德·格诺尔设计的无论世界当代艺术中心,其建筑造型仿佛一块巨大的岩石镶嵌在河流中,令人印象深刻。

布鲁塞尔的阿托姆建筑,擅长使用起伏的线条和几何图形,展现了一种前卫的艺术风格。

现代建筑还与社会和环境议题紧密相关。

建筑师们开始关注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瑞士建筑师彼得·祖门托在他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环境因素,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还运用了大量的可再生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莫里斯: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 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 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由于建立画 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 建筑及产品设计来。 1859年,他与菲利普· 韦珀 (Phillip Webb,1831-1915) 合作设计建造了“红屋”,内部的家具、壁毯、地毯、窗帘织 物等,均由莫里斯自己设计。它们实用、合理的结构,以 及追求自然的装饰体现了浓郁的田园特色和乡村别墅的风 格。从此,他开设了十几个工厂并于1861年成立了独立的 设计事务所,把包括建筑、家具、灯具、室内织物、器皿、 园林、雕塑等等构成居住环境的所有项目纳入业务之中, 并以典雅的色调,精美自然的图案备受青睐。 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 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 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 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 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格林兄弟 -------洛杉矶根宝住宅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改造
古埃及底比斯城址
(2)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3)建筑业的结构变化和建筑形式面临的问题
北京紫禁城
四.新艺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 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 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 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 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 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 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 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 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 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 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 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红屋
(2)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并不是如同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一样的一个统一的、具有比较集中性活动的设计运动,而仅仅是一种设计思潮而已。 部分美国“工艺美术”运动是包含在芝加哥学派的设计中。希望能够突破欧洲传统的单一影响,从外国的传统,特别是日本的传统建筑和设计中吸取 一些养分,来发展为富裕的美国中产阶级服务的住宅建筑。因此,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设计都具有强烈的日本倾向,比如赖特在他的“草原 住宅”系列中广泛采用的低矮、强调平向延伸的大屋顶,格林兄弟和斯提格利的建筑和家具中对于木构件的突出强调,采用所谓“装饰性地运用功能 性构件”的方法,都是来自日本建筑和家具设计的。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先驱人物弗兰克-赖特,家具设计家古斯塔-斯 提格利和建筑与设计家格林兄弟等人。 他们的设计宗旨和基本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相似的,但是他们却比较少强调欧 洲中世纪风格或者哥特风格特征,更加讲究设计装饰上的典雅,特别是东方风格的细节,美国的设计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设计影响。英国设计中 的东方设计影响主要存在于平面设计与图案上,而美国设计中东方影响是结构上的。比如格林兄弟设计的根堡住宅,就具有明显的日本民间传统 建筑的结构特点,整个建筑采用木构件,讲究梁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吸收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强调日本 建筑的模数体系和强调横向形式的特点。格林兄弟设计了大量的家具,从中国明代家具中吸收了多样的参考,大部分家具都是以硬木制作的,强 调木材本身的色彩和肌理,造型简朴,装饰典雅,是非常杰出的作品。
主要特征
1、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 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 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与浮世绘的影响; 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与工艺美术运动的联系 1、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2、他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 3、它们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4、它们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 5、它们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浮世绘) 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区别 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哥特风格(又称歌德风格); 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 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曲线风格”。
背景和起因: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 & Crafts Movement)产生的背景是,工业革命以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 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准急剧下降,导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家希望能够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2] 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未艾,大批量工艺品投放市场,然而设计却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只重视生 产和销量,设计与技术相对立。当时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1、工业产品外形粗糙简陋,没有美感;2、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 生产为权贵使用。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虽然该运动具有对设计风格水平重视的优点,但从采用的方式而言,则是一个复旧运动,因此不但是退步的,同时也不可能 成为现代设计的启迪和开拓型运动。
法国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本是巴黎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穆尔· 宾于· 1895年12 月创立,是在仿效威廉· 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作为“新艺术”发源 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不久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锡。其中巴黎的设计范 围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公共设施装饰、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而后者则集中在家具设计上。[1] 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 代表人物:萨穆尔· 宾,朱利斯· 迈耶,格拉斐,爱米勒· 加雷,路易· 马若雷尔,勒内· 拉里克,欧仁· 格 拉塞,土鲁斯· 劳特累克,皮埃尔· 波那尔,埃克多· 基马。
世界现代建筑史 第二章
-------世纪之交的激动
2013202736梅勇强
世纪之交的激动
▪ 一、19世纪末的建筑潮流----激动与困惑
▪ 二、“工艺美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 四、“新艺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 五、美国工业城市的兴起与芝加哥的重建
一、19世纪末的建筑潮流----激动与困惑
1 设计中权利和财富象征要求和复古主义的尾声。
在这一时期,许多强权国家企图通过建筑来体现权利和财富,出现了古典折衷主义复古潮流,于是在奥 地利、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城市欧最美 丽的城市,而德国在普鲁士时期和俾斯麦时期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城市改造中很有特点的还有 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西班牙
代表人物 安东尼· 高迪(1852 —1926)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代表。他作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师和设计家,他出身卑微,是一名普通手艺铜匠的儿子。 他一生被肺炎折磨,从小就沉默寡言。17岁开始在巴塞罗纳学建筑,其设计灵感大量来自他广泛阅读的书籍。早期具有强烈的 阿拉伯摩尔风格特征,也就是其设计生涯的“阿拉伯摩尔风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的设计不单纯复古而是采用折衷处理,把 各种材料混合利用。属于这种风格的典型设计是建于1883——1888年间,位于巴塞罗那卡罗林区的文森公寓。这个设计的墙面 大量采用釉面瓷砖作镶嵌装饰处理。高迪从中年开始,在他的设计中,糅合了哥特式风格的特征,并将新艺术运动的有机形态、 曲线风格发展到极致,同时又赋予其一种神秘的、传奇的隐喻色彩,在其看似漫不经心的设计中表达出复杂的感情。高迪最富有 创造性的设计是巴特罗公寓,该公寓房屋的外形象征海洋的海生动物的细节。整个大楼一眼望去就让人感到充满了革新味。
奥地利
1872年
德国
意大利
2 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名字源于当时执政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它风格的实质是古典折衷主义,代表新生的资产阶级企 图利用繁琐、华贵的设计来炫耀自己的财富愿望 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例子是1835年由查尔斯.巴利设计、奥 古斯都.普金作室内设计和装饰的英国议会大厦。 哥特风格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奠基人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 他在1849年出版了重要的著作《建筑的七盏灯》,1851—1853年期间推出了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威尼 斯的石头》。
(1)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 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 莫里斯。这场运动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 工业批量生产所导致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开始探索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从日本装饰(浮世绘等)和设计中找到改革的参考,来重新 提高设计的品位,恢复英国传统设计的水准,因此称为——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是: 1、强调手工艺生产,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 简单、朴实、风格良好; 4、主张设计诚实,反对风格上华而不实; 5、提倡自然主义风格和东方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隐退到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了大工业化与机械生 产,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来看,它是消极的但是它却给后来设计家提供了参考,对“新艺术运动”有着深远 的影响。在工业化的残酷现实面前,他们感到无能为力,他们憧憬着中世纪的浪漫,或者幻想中世纪的浪漫情调,因此,企望通过艺术与设 计来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中的桃花源——中世纪的浪漫之中去,逃逸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歌德时期去。这正是19世纪英国与其 它欧洲国家产生“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从意识形态上来看,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也绝对不会可能有出路的。因为它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 革命之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已。但是,由于它的产生,却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提 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因此,这场运动虽然短暂,但在设计史上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