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热处理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热处理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366559b81711cc7930b71631.png)
热处理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bf0b2c13968011ca20091b0.png)
1.退火炬钢加热到必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迟缓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整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光,然后随炉迟缓冷却称为完整退火.目标是下降钢的硬度,清除钢中不平均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光,迟缓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标是下降钢的硬度,改良切削机能,重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光,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进程中组织不产生变更,重要清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恰当时光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的重要目标是细化组织,改良钢的机能,获得接近均衡状况的组织.正火与退火工艺比拟,其重要差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临盆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机能请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对象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必定的时光,然后以恰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重要差别是冷却速度快,目标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服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进步而增高.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准时光,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克不及直接运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干运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运用常产生脆断.经由过程回火可以清除或削减内应力.下降脆性,进步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剂淬火钢的力学机能,达到钢的运用机能.依据回火温度的不合,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A 低温回火150~250.下降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进步弹性,强度.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优越分解力学机能(既有必定的强度.硬度,又有必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取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运用最多.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的概念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c7917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2.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概念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及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做组织准备。
(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效果和退火相似,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
有时也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做最终热处理。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由、无机盐或其他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也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淬火后将工件在高于室温且低于710℃(AC1点)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方式叫做回火。
钢筋退火淬火正火
![钢筋退火淬火正火](https://img.taocdn.com/s3/m/14688b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6.png)
钢筋退火淬火正火
钢筋的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将钢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的目的在于降低钢筋的硬度,消除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
2. 正火:将钢筋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筋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3. 淬火:将钢筋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段时间,迅速冷却至室温或让在稍高于Ms点温度等温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者下贝氏体,提高钢件硬度。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筋在加热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再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室温。
回火的目的是降低脆性,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
一般情况下是最后一道工序。
这一过程随着保温温度的不同,马氏体会发生不同的转变。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解析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cd651d0740be1e650e9aee.png)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工艺正火工艺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则称为高温正火。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
与退火相比,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焊接件要求焊缝强度的零件用正火来改善焊缝组织,保证焊缝强度。
在热处理过程中返修零件必须正火处理,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的结构零件必须正火后进行调质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中、高合金钢和大型锻件正火后必须加高温回火来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有些合金钢在锻造时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形成硬组织。
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组织采取正火时,比正常正火温度高20℃左右加热保温进行正火。
正火工艺比较简便,有利于采用锻造余热正火,可节省能源和缩短生产周期。
正火工艺与操作不当也产生组织缺陷,与退火相似,补救方法基本相同。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硬度知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硬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76d8edfab069dc5022012a.png)
退火、正火、淬火zhan huo(cuihuo)金属处理用第一个读音、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求的钢的材质及温度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及他们所要求的钢的材质及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53126db9fd0a79563c1e72d1.png)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回火又称配火。金属热处理工艺的一种。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采用低温回火、中温回火或高温回火。通常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延性或韧性逐渐增高。
材料一般是低碳钢以上,不同的材料温度不同恒温时间也不同。
回答者: 圣龙龙骑士 | 二级 | 2010-11-11 13:03
退火就是随炉冷却,正火就是空冷,淬火就是将加热的材料放入淬火介质中(水、煤油等等)回火就是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是工件再回到一定的温度中保温。淬火主要是为了增加材料表面的硬度。退火正火,都是为了增加材料强度和减小裂纹出现的概率。这是个庞大的问题,看看热处理工艺学的书
对于中、低碳钢的铸、锻件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与退火相比,正火后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因而强度和硬度较高。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刀Acm以上,使原先呈网状的渗碳体全部溶入到奥氏体,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渗碳体在奥氏体晶界的析出,从而能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过共析钢的组织。
正火 退火 回火 淬火 有些什么同?
![正火 退火 回火 淬火 有些什么同?](https://img.taocdn.com/s3/m/69e5cd186bd97f192279e9f5.png)
热处理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
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1,
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
工冷变形加工:2,减少残余应力,防止变形开裂。
3,细化晶粒
消除因铸、锻、焊接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
的性能或未以后热处理做准备。
(2 ):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亚共析钢
加热温度为Ac3+(30~50)º过共析钢为Ac cm+(30~50)º正火的目的:
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
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 或Ac1(钢的下临界点
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力学性能!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回火工
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https://img.taocdn.com/s3/m/1ade51689b6648d7c1c7461f.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3.回火概念:回火就是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低于Ac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9dccf4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4.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的区别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3eb665a453610661fd9f43b.png)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的区别退火和回火的区别退火与回火的区别在于:(简单地说,退火就是不要硬度,回火还保留一定硬度)。
回火: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回火一般不单独使用,在零件淬火处理后进行回火,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得到要求的组织,回火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
分别得到回火马氏体、屈氏体和索氏体。
其中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
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
退火:退火过程中发生得是珠光体转变,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为后续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去应力退火是为了消除由于塑性形变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以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锻造、铸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的工件内部存在内应力,如不及时消除,将使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工件精度。
采用去应力退火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十分重要。
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低于相变温度,因此,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
内应力主要是通过工件在保温和缓冷过程中自然消除的。
为了使工件内应力消除得更彻底,在加热时应控制加热温度。
一般是低温进炉,然后以100℃/h左右得加热速度加热到规定温度。
焊接件得加热温度应略高于600℃。
保温时间视情况而定,通常为2~4h。
铸件去应力退火的保温时间取上限,冷却速度控制在(20~50)℃/h,冷至300℃以下才能出炉空冷。
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便其缓缓地发生,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
什么叫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5d6d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f.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热处理中常见的四种工艺方法,用于改善和调整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1. 退火: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再以适宜速率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并使其晶粒细化。
退火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晶界迁移:在高温下,金属材料中晶粒边界的能量降低,导致晶界迁移,晶粒尺寸增大。
- 位错运动:退火过程中,位错能够在晶粒中自由移动,减少位错密度,消除残余应力。
- 本质灭解:某些弥散在金属晶粒中的固溶体相会在退火过程中析出,导致晶粒尺寸的变大和晶格的重新排列。
2. 正火: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宜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通过空冷或缓慢冷却的方式进行热处理。
正火的主要作用是将金属材料中的非球状晶粒转化为球状晶粒,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其原理在于:- 形核长大:正火过程中,晶界能量降低,使得新晶粒的形核长大,同时消除以前晶粒的形核。
- 晶粒的再结晶:晶界的迁移和位错的运动都有助于晶粒的再结晶,使晶粒尺寸增大,晶界能量降低。
- 组织均匀化:正火过程还可以减少金属材料中的偏析和组织不均匀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3. 淬火:淬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适宜温度,然后迅速将其冷却到室温或低温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通过迅速冷却,使金属材料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者贝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原理主要有:- 马氏体转变:在热处理过程中,奥氏体在快速冷却时无法充分进行相变,形成具有大量位错和高硬度的马氏体。
- 马氏体变形: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弹性变形能力,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得到更高的强度。
4.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的过程。
回火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淬火形成的马氏体或贝氏体的组织形态,以获得理想的强度和韧性之间的平衡。
回火的原理主要有:- 残余应力的消除:回火过程中,大部分纯铁的碳体会转变为球状石墨,从而减少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https://img.taocdn.com/s3/m/0eaa757369eae009581becde.png)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最佳答案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者Ac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50~70摄氏度完全奥氏体化,保温后再在空气中冷却以得到以较细珠光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或者正火的主要目的大致如下:调整钢件的硬度,以利于后来的切削加工。
消除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尺寸。
使化学成分均匀。
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主要是消除内部应力; 正火主要是加工前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能力; 淬火主要是增强表面硬度,从而提高综合机械性能.回火一般在淬火或正火后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的工艺手段还叫淬火,低温回火是必须进行的工序。
正火加回火还叫正火处理,这两项处理手段目的是消除淬火和正火后的材料的组织应力。
退火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1).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面处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并不断长大,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氏体也就转变完毕.(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很缓慢,奥氏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而共析钢为珠光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2.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行淬硬工件的热处理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高的马氏体.3.回火是紧接于淬火之后的热处理工序,淬火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火,所得的组织不同,因而其机械性能差别很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硬度降低,而塑性、韧性提高。
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加热就会发生转变。
随着温度升高,碳原子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织转变。
最后渗碳体聚合而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火组织。
加热温度:淬火加热必须超过Ac1(碳钢727C°)线。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423b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b.png)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
以下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这四个热处理术语的定义:
1.退火(Annealing):退火是一种热处理过程,通过加热材
料至其临界温度,然后再缓慢冷却,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
构和性能。
退火通常用于减少材料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
韧性和可加工性,或者消除材料中的冷加工硬化效应。
2.正火(Normalizing):正火是一种热处理过程,也是将材
料加热至其临界温度,然后空气冷却。
与退火不同,正火
的冷却速率较快。
正火可用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并
改善材料的晶粒结构。
3.淬火(Quenching):淬火是一种快速冷却材料的热处理过
程,通常通过将材料迅速置于冷却介质(如水、油或气体)中,以达到快速固化材料的目的。
快速冷却会导致材料产
生高硬度和脆性,以及较小尺寸的晶粒结构。
4.回火(Tempering):回火是一种与淬火后的材料相继进行
的热处理过程,通过再次加热材料至较低的温度,然后再
以适当速率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减轻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和脆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这些热处理过程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温度和冷却速率来进行,以调控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具体的热处理方案根据材料的种类、尺寸和应用来决定,以满足特定的要求。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的概念和用途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的概念和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6e33c7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6.png)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的概念和用途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是指金属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四个指令和操作方法,是一种典型的
加工变形方式。
它们在机械制造行业及其他工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淬火是金属热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
它的目的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形成
所谓的“硬化相”,从而提高金属的耐磨性、耐冲击性和硬度,同时降低其硬度和延伸性,从而实现特定的使用性能。
一般来说,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表面会变得更加光滑,厚度也
会有所增加。
退火也是一种金属热处理过程,它旨在缓解金属材料经过淬火得到的高度张力。
将高
强度金属经过淬火处理后,应该再行退火来减弱金属的张力,增加金属的柔韧性和延伸性,有利于结构强度、塑性和脆性的平衡。
回火是金属热处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它是将经过退火处理后的金属回复到更高
强度的温度状态。
它还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冷锻表面,并防止金属材料结晶和折叠不均匀,而且它还可以预防金属材料失去强度。
正火是将金属从未淬火状态转变到淬火状态的重要过程之一。
它可以调节金属深度硬
化的厚度,有效改变金属强度和硬度,同时可以改善金属的刚性和韧性,使金属对外部应
力抗拒性增强,耐磨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也变得更强。
总之,淬火退火回火正火是金属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四个操作的统称,它们的作用是
使金属材料的性能达到一定的最佳状态,从而满足特定的加工要求,是行业技术工艺中不
可或缺的有效环节。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调制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调制](https://img.taocdn.com/s3/m/7c4398c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9.png)
退火回火正火淬火调制
1.退火:将金属件经过加热和慢速冷却(一般是在氧气中)的工艺,使金属件的晶粒结构改善,集中应力,提高金属件的硬度和强度,确保金属件的稳定性的调节性处理方法
2.回火:是在淬火处理之后的补充处理,是淬火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主要是利用加热处理技术来减轻淬火所产生的硬化层,使金属材料保持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3.正火: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加热采取合理工艺,调节金属材料的组织,以使材料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的工艺。
4.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将其经过冷却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追求硬度的处理工艺。
5.调制火:是一种可以改变金属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处理工艺,通过调整温度和时间来实现,可以有效地增强金属的韧性和耐候性。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f9c3d7287c24028915fc367.png)
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
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
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
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
![正火、退火、回火、淬火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eeb0becb7360b4c2f3f6417.png)
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良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产生变更,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良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 0-860℃,碳素东西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坚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服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4.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克不及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干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产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按照回火温度的不合,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种.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坚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 低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低温回火.淬火钢件经低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取淬火后的低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淬火+低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
最佳答案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
理工艺。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者Accm(对于
过共析钢)以上50~70摄氏度完全奥氏体化,保温后再在空气中冷
却以得到以较细珠光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或者正火的主要目的大致如下:
调整钢件的硬度,以利于后来的切削加工。
消除残余应力,以稳定钢
件尺寸。
使化学成分均匀。
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主要是消除内部应力; 正火主要是加工前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能力; 淬火主要是增强表面硬度,从而提高综合机械性能.
回火一般在淬火或正火后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的工艺手段还叫淬火,低温回
火是必须进行的工序。
正火加回火还叫正火处理,这两项处理手段目的是消除
淬火和正火后的材料的组织应力。
退火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1).加热时的组织转
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面处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并不断长大,
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氏体也就转变完毕.(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火的
冷却速度很缓慢,奥氏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而共析钢为珠光
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
2.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行淬
硬工件的热处理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
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高的马氏体.
3.回火是紧接于淬火之后的热处理工序,淬火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火,所得的组
织不同,因而其机械性能差别很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硬度
降低,而塑性、韧性提高。
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
加热就会发生转变。
随着温度升高,碳原子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
织转变。
最后渗碳体聚合而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火组织。
加热温度:淬火加热必须超过Ac1(碳钢727C°)线。
任何一种淬火工艺,
加热温度必然超过Ac1线,获得奥氏体。
高温回火加热不能超过Ac1线,不能
获得奥氏体。
加热目的:淬火加热是为了获得奥氏体(无论是完全的还是不完全的奥氏体化)。
高温回火加热是获得回火索氏体。
冷却目的:淬火冷却目的是使冷速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并尽量的缓冷。
高温回火冷却目的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不产生新的应力,兼顾生产率。
相变:淬火在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中均有相变发生。
加热,奥氏体化;冷却,产生马氏体。
高温回火相变只发生在加热过程。
马氏体逐步分解成回火索氏体。
获得组织:淬火,马氏体;下贝氏体。
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回火珠光体。
应力水平:淬火后内应力很大。
高温回火后,内应力很小。
组织性能:马氏体硬度很高,但韧性很差。
回火索氏体硬度较低,但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工艺顺序:淬火不能作为最热处理。
高温回火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1.钢的退火
退火是生产中常用的预备热处理工艺。
大部分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毛坯经退火后,可消除铸、锻及焊件的内应力与成分的组织不均匀性;能改善和调整钢的力学性能,为下道工序作好组织准备。
对性能要求不高、不太重要的零件及一些普通铸件、焊件,退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的退火是把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钢的退火工艺种类颇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的退火,也称为相变重结晶退火。
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扩散退火等;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以下的退火,也称低温退火。
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和去氢退火等。
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连续冷却退火及等温退火等。
2.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很重要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序。
淬火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如果再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即可消除(或减轻)淬火内应力,又能得到强度、硬度和韧性的配合,满足不同的要求。
所以,淬火和回火是密不可分的两道热处理工艺。
2.1 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冷却,以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2 钢的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至A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它是紧接淬火的下道热处理工序,同时决定了钢在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关系着工件的使用寿命,故是关键工序。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保证相应的组织转变,使工件尺寸和性能稳定;提高钢的热性和塑性,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获得硬度、强度、塑性或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参考资料:材料科学基础(赵品等主编)
什么叫回火?
答:将钢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待组织转变完成后冷却到室
温的一种方法。
什么叫退火?
答;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什么叫淬火?
答: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适当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一.退火的种类
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
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
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
用的钢种)。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
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
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
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
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
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
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
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
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
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
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工件尺寸
4.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参考资料:中国热加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