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特色民居欣赏
18种地域特色建筑,至少有3种你没听过
18种地域特⾊建筑,⾄少有3种你没听过在新教材《地域⽂化与城乡景观》⼀节,建筑⽆疑是最易于考察的、地域特⾊最显著的景观,这⾥给⼤家总结了全国各地的⼗⼋种特⾊建筑,可以让学⽣开阔视野。
01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壮族、布依族等族的传统民居,基本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往往有部分悬空并靠柱⼦⽀撑,属于半⼲栏式建筑,分布范围:贵州东南、湖南西部、⼴西北部、湖北西部等与⾃然环境的关系:主要是与⼭区地形崎岖、建筑⾯积狭⼩有关,此外还可以起到通风⼲燥、防范野兽和毒蛇的作⽤。
02傣家⽵楼(⾼脚楼)傣家⽵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是上下两层的⾼脚楼房。
底层⼀般不住⼈,⽤于饲养家畜、家禽,上层供⼈居住,属于⼲栏式建筑。
分布范围:云南,主要是西双版纳地区。
与⾃然环境的关系:⾼脚是为了阻隔地⾯的潮⽓、空⽓流通便于通风去湿,适应⾼温多⾬的⽓候;此外⽵楼简单易建,还能避开洪⽔和⾍蛇的侵袭。
03⾼台民居⾼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城东北部⼀处建于600多年前的⾼40多⽶、长800多⽶的黄⼟⾼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
与⾃然环境的关系:⾼崖距地⾯三⼗多⽶,居⾼临下,空⽓清新,可免受洪⽔、暴⾬灾害。
04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称四合房,是⼀种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基本格局为⼀个院⼦四⾯建有房屋,从四⾯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化内涵:体现传统居住观念,正房供长辈居住、厢房供⼦孙居住,等级分明、尊卑有序。
05窑洞窑洞是黄⼟⾼原上的古⽼居住形式,属于“⽳居式”民居的遗存。
分布地区:陕西、⼭西、河南、河北、内蒙古、⽢肃以及宁夏等省与⾃然环境的关系:黄⼟层巨厚,结构紧密且直⽴性强,不易坍塌;黄⼟保温性强,能够使得屋内冬暖夏凉,适应当地的⽓候条件。
06地坑院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属于地下的窑洞,亦是古代⼈们⽳居⽅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的“地下四合院”。
分布范围:河南、⼭西、⽢肃、陕西等与⾃然环境的关系:除了具有窑洞的特点之外,还需考虑到暴⾬乃⾄洪⽔的影响,地坑院建设在黄⼟塬上,⽽且所在地区年均降⾬量⼀般在500毫⽶左右,很少有⼤暴⾬发⽣,⽽且黄⼟塬三⾯都是沟壑,⾬⽔出路通畅,也不会殃及地坑院群。
中国民居案例
中国民居案例
中国传统民居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建
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居案例。
1. 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传统民居,也是北京胡同的典型建
筑形式。
它的基本布局为一个中心庭院,四面围以厅房,通过连接庭
院的廊道将各个房间连接起来。
四合院空间层次丰富,内外有别,居
住舒适度高。
同时,庭院的布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2. 建筑群
建筑群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以南方水乡的“水乡建筑”为代表。
这种建筑形式特别考虑到地域环境,将建筑与自然融为
一体。
建筑群分布在水岸两边,房间以天井、平台进行连接,形成一
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同时,建筑群中的建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
建筑内的人们免受洪水、台风等灾害。
3. 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国京郊秦腔镇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皇
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中的宫殿、城楼、排座、假山、人工湖等建筑构
成了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
其中,园林内的建筑群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展现了清代中国皇家建筑的高超水平。
此外,圆明园中各种奇花
异草、流水垂柳等自然景观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中国的传统民居
⑤江南民居——苏南民居
江苏民居—苏南民居 江苏气候温和湿润、 水域丰富,城镇及乡村民居大都利用地形、自 由灵活地散列在流水萦怀的隙地上,临河依水 而建或跨溪而筑。住房布局紧凑、一般为 2层楼 房并建有楼阁。房层 高、墙身薄、出檐深、 门窗高大,利于通风, 外观朴素、粉墙灰瓦照影、 蠡窗映水,掩映于桃柳丝 竹之间形成独特的水乡人 家。
⑩上海民居——“石库门”
上海民居--“石库门 ” 分为新、老二 式,因院落出入口都建成“石库门”,形式, 故 名。石库门住宅为2——3层的三合院或曲尺形, 是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楼正开,门楣上方有半 圆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 的建筑纹饰。院内正面三 开间,左右两厢两开间, 外装饰欧化,平台转角处 常建“亭子间”这是此类住 宅的独特之处。
⑥山东民居——胶东沿海民居
山东民居--胶东沿海民居 山东民居可以称得上 中国的特色民居。当地居民从建村起就利用沿海丰富 的土、石、海草建舍造屋,原料易取,经久耐用,由 于房顶由海草修缮而成,俗称海草房。该房具有冻暖 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的 优点,因此沿袭至今。当地居 民介绍说,用海草缮制的屋顶 至少四十年不漏水,而且如果 屋顶漏水损坏,只需在原屋顶 加缮一层海草又可以使用四十 至五十年。每次修缮都是如此简 单。
②西藏——藏南碉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 石材丰富,民居一般用石 砌墙、高 2-3米,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 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 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 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 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 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 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15、山西民居
中国特色民居
中国特色民居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具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蒙古的蒙古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一、福建南靖土楼南靖土楼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
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
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誉为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烈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对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前期考察的美国专家内维尔.阿格纽认为“是我所见到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中国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评价“看似千篇一律,实则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有四位专家评价过土楼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史蒂汶斯·安德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这是世界第一流的生土建筑”,“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又似蘑菇拔地飞腾而上。
”——茂本计一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这是土楼博物馆。
中国旅游建筑文化之特色民居-1
开 平 碉 楼 ( 赤 坎 古 镇)
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位置
粗犷、荒凉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干 燥 缺 水
黄 土 分 布 面 积 广, 植 被 覆 盖 率 低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 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 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 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 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 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 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 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 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 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 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 风格多种。
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到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 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 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 土塬区,没有山坡、沟 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 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 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 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 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 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 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箍窑)
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 崖, 能自身独立,又不 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 层,也可建成为楼。若 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 上窑”;若上层是木结 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影壁(又称照壁)
影壁是每个院子都会 有的,大多数是在大门 以里,因为老话讲鬼不 会拐弯,只会直来直去, 所以在门里立一个影壁, 可以起到阻挡的作用。 同时,影壁还起着阻挡 视线的作用,这样可以 不被人一眼看到底,把 整个院子看个通通透透。
你知道“大 门不出二门不迈” 中“二门”说的 是哪里吗?
据成龙的微博发言,10间古建筑原本是他20多年 前买给父母的礼物。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古建筑, 成龙曾向香港特区政府争取拨地兴建展览馆,但一直 没有下文,而新加坡方面在该国科技设计大学找到一 块地用于重建这些古建筑,“这令我(成龙)非常感动, 几乎有冲动想把其余那6栋也捐给他们。”
独具特色的民居汇总
02
民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家庭组织、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民居不同的居住使用功能。二、民居反映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本地区的建筑材料、构造技术等。三、民居的一些装饰和材料反映了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习俗和审美意识。
在区域特点上,辽宁西部地区的民居多以囤顶为主。墙为青砖或青砖与毛石合砌、木架泥顶,多为南炕,屋顶上可以晾晒农作物。多为五间或三间,带东西厢房及门房。也有硬山顶的,分布在西北部山区。辽南地区降雨较多,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多为毛石墙体,也有青砖与毛石合砌。辽东与辽北民居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青砖墙体,也有草顶屋,泥墙,多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02
节约、坚固、防御性强
广东开平碉楼
数量多,建筑精美,风格多样
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3、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
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02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
03
7、安徽省黄山市宏村
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牛”形布局 ,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NO.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NO.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NO.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NO.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中国4大特色民居
2024/9/10
• 全干栏房属全楼居式,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和存放 农具是传统的住房形式;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 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现在看来,由于是楼下圈 养牲畜,臭气上升,很不卫生。因此,随着社会的进 步,干栏式民居已逐渐改变成人畜分居的平房或楼房 式建筑。
围龙屋的结构主要 有两堂两横一围龙、 两堂四横一围龙、 三堂两横一围龙、 三堂四横一围龙及 二围龙、三围龙甚 至六围龙等。一般 以中间的正堂正屋 形式的方形屋或二 字屋为基础,周围 的围屋层层扩建自 由组合。从一个屋 2024/的9/10 规模也可看出某
2024/9/10
一. 四合院
之所以叫“四合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 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 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 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围龙屋的来历
客家人原世居中原,后因战乱、饥荒等原因 逐渐南迁,定居于南方各省。身为为异乡客,他 们很少和外界来往,保留了很多古代汉族风俗和 语言,自成一家,所以称为客家人。迁居至南方 后,客家人居住在气候湿润山区。客家先民们结 合中原文化和当地环境,不断革新,终于形成了 今天的围龙屋样式。
围龙屋的布局
2024/9/10
陕西民居
2024/9/10
• 壮族典型的木制的木楼是壮族民众充满名 族特色的居住环境.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 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 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 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 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 都在火塘边进行。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8个,加介绍中国特色民居8个,介绍如下:1、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2、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民居,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碉楼分布的并不密集,反而到处都是,呈现连绵不断的景象。
这里可以说是十分特色的民居,甚至可以说是特别的博物馆,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变革,还折射出更多的东西来,是十分带有艺术美感的。
3、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乘凉的地方。
4、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一般都是按照中国审美来建筑的,比如对称,还有四四方方的外形。
四合院一般建立自明朝,外形古朴,十分具有价值,不仅可以住更是可以收藏。
5、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走进中国最具特色民居特色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NO.10 康百万庄园
NO.2 开平O.4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01
02
NO.8 西递村
NO.9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
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1
2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中国五大名居.doc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围龙屋建筑始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
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
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
然而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基本上都不是圆形的,是半圆形的,屋前定有一个呈半圆的水塘,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些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它形成了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陕北,山大沟深,万壑纵横。
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陕北建造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
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
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
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
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陕北窑洞在各地样式略有差别,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但就用料而言,大体分四种:土窑石窑砖窑接口窑。
中国古代住宅(下),唯美的对称思维,还有好多至今能见
中国古代住宅(下),唯美的对称思维,还有好多至今能见中国古代住宅(下)上次小编和大家一起熟悉了建筑的类型,今天就让我们去大江南北,找找一些经久屹立的建筑实例吧!1.云南一颗印住宅云南一颗印住宅,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为特征,分布于以昆明为中心的西迄大理,南至普洱、墨江、建水,东至昭通、沾益一带。
它是由多重构筑方式共同完成的。
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称为"金包银"。
"印"内的房屋梁架则主要是穿斗式。
2. 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増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
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巽位(东南隅),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
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
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
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内外;内院正北是正房,也称上房、北房或主房,是全宅地位和规模最大者,为长辈起居处;内院两侧为东、西厢房,为晚辈起居处;正房两侧较为低矮的房屋叫耳房,由耳房、厢房山墙和院墙所组成的窄小空间称为"露地",常被作为杂物院使用,也有于此布置假山、花木的;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为抄手游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足城规制缩影。
其中,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
如大门,正对街一侧设影壁,人门仍为影壁,再左转才入前院,这组门的秩序成为内、外之间的很好转换。
大门又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
前者等级高,其中又有王府大门和一般贵族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王府大门和广亮大门的门扇装在中柱缝上,金柱大门的门扇立于金柱的位置上)、蛮子门(门扇立于外檐柱处)、如意门(一般原为广亮大门,后卖给一般平民,为不僭越,在檐下两侧砌砖,形成窄小洞口)的区别。
中国特色民居 PPT
3.4 黎族的船形屋
3.5 傣族竹楼
延安窑洞
1.3 山西民居
• 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元明清时 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现在 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 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 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 •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 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 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 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 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 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布局讲究方 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 字形。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 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 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
2.2 徽派建筑
•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 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 轴向对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 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
• 民居的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 精致,成为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
2.3 湘西吊脚楼
2.4 客家土楼
1.1 北京四合院
• 四合院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主要建筑都分布在 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这一布局方式,严格 遵循了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在房间的使 用上家庭成员从尊卑、长幼等进行分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京四合院
1.2 窑洞
•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 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 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 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 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 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 窑或土坯窑。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赏析。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特色1.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之一。
木结构民居在保持房屋结构稳固的也能适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山西的民居中,木材的选择和搭建方式都有独特之处,使得民居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2.砖瓦建筑另一特色就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采用了大量的砖瓦来进行建筑。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不仅具备坚固耐用的优势,更能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艺术性。
民居的屋顶多为琉璃瓦,搭配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砖雕,装饰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3.院落式布局山西民居的布局多采用了院落式的设计,形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特征。
院落一般以木质或砖石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
而院内的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格局。
4.雕刻工艺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房屋的门窗、梁柱、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不仅为民居增添了华丽的装饰,更展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二、历史意义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木结构、砖瓦建筑、院落式布局和精美雕刻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习俗。
从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清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山西明清时代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
(最新)4中国传统建筑之民居
有三个院子 需要进三个门 在前院,内院的基础上 加了一个后院 因此叫 三进四合院
后院主要是给女眷使用 (女眷指男主人的母亲,爱人、姐妹和女儿 等女性家庭成员) 三进四合院是最典型的四合院模式
SZM
能住多进四合院的 一般都得是大户人家 比如《红楼梦》中地位崇高的贾母 住的就是 五进四合院
SZM
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
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
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SZM
安徽宏村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 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 表,现存完好的明清 民居四百四十多幢,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 巧、装饰之美、营造 之精为世所罕见。
SZM
广东建筑之民居:骑楼风雨情
所谓骑楼,描述的是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 挑至街道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 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 楼。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 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 并列组成的。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 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 他房屋的规模大,是 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 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
常听人说北京四合院繁多 那这熟悉的北京四合院有多少种呢? 首先得明白这两个字——“进”与“跨”。 前后方向院子的个数不叫“个”,叫“进”, 你进几个门,就叫几进院。
中国我传们统建毕筑业之啦民居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SZM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由于 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 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从南方的
盘点六大中式特色民居古建——京派建筑
盘点六大中式特色民居古建——京派建筑
京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历经700多年演变而来的四合院。
中国
北方建筑以京派北方建筑相当典型,而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独立。
大到皇宫王府,小到平民住宅,每一处雕饰,每一笔
彩绘,都是北方文化的无价之宝。
历史上,在老北京四九城里,曾有千余条胡同,京城内的民居四
合院就散布石库门在条条的胡同里。
胡同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
的要素之一,是平民百姓生活、劳作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
四合院的选址、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源远流长的民俗
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特定历史条件下让人们对竞技状态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四合院凝聚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共同的,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内亲切宁静,展现出古朴浓厚的生活气息。
闲暇时刻,邀三五知己
在院中把盏言欢,不亦乐乎。
除四合院外,王宫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建筑物
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也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建筑最高高度。
它可以看做巨大是一个庞大的四合院,功能更广泛,分工更明确,给
人以皇家威严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著名特色民居欣赏中国著名特色民居欣赏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现将我国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较为著名的十大民居建筑介绍大家。
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 世纪80 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 20年087 月6 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 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 间,面积8 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
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 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 3 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
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 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 倍。
2005 年被授予国家AAAA 旅游景区。
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
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 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
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总建筑面积64300 平方米,有33 个院落,53 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 孔窑洞。
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展室摆放的有名人画和古玩珍宝,其中《留余》匾被选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有康百万庄园为我们提供了研穷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
目前,各级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先后投资300 余万元,在保持原有风貌、不改变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对庄园的主要建筑进行了修葺布展,现有展室36 个,每年接待游客16 万人次。
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 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 多座,分布在开平15 个镇。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雕楼在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在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 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
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它在建筑结构上则充分体现了防卫功能,其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
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 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 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 约六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 平方米,分6 个大院,20 个小院,313 间房屋。
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
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 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
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
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
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
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 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 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毗邻,南与古都洛阳接壤,西与山西省的临汾市、侯马市相交,北与山西省长治市紧连,目前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站——阳城电厂近在咫尺,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晋阳高速公路擦肩而过,交通条件便利。
皇城村居住着234 户,680 余口人家,耕种着480 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 平方公里。
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
皇城相府2001 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
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皇城相府已成为太行山上一朵绚丽的奇葩,黄河流域一颗璀灿的明珠。
大邑刘氏庄园刘氏庄园原是大地主刘文彩的私家住宅,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封建地主庄园。
庄园由南北相望的两个大建筑群组成,占地70 余亩,房屋三百五十余间,建于清末至民国。
南部建筑群即老公馆,始建于1931 年,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全公馆共有27 个院落、180 多间厅堂住室、3 处花园、7 道庄门。
北建筑群为新公馆,建于1938 年,距老公馆300米处,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庄园建筑。
据说是当年刘文彩修建送给刘文辉的,但后来因为临近解放而没有住成,到是长工临时居住过。
后来,改建成了展览川西民俗风俗的地方。
新公馆由两座一样的大院所组成,但目前只开放了一座大院。
每一座大院由三个类似于三个四合院的院子组成。
第一个大院主要是用来展览川西婚俗仪式的,第二个大院主要是用来展览川西人的生产用品及工具的。
第三个大院主要是展览川西民风民俗及土特产品等。
新公馆与老公馆的建筑风格完全不一样,老公馆壁垒森严,显得封闭,而新公馆则落落大方,布局规整、配置对称、主次分明,体现出封建秩序及尊卑高下的等级关系,创作的超现实主义雕塑杰作《收租院》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颇有大家风范。
馆内展示有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1965 年宏村宏村位于安徽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 ,全村面积:9.17 公顷(300 多亩)。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