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练模式的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驾驶教练员教案模板5篇(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

驾驶教练员教案模板5篇(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

驾驶教练员教案模板5篇(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下面是我分享的驾驶教练员教案模板5篇(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以供借鉴。

驾驶教练员教案模板1驾驶实操教练员岗位职责一、认真学习和遵守交通部和主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信守职业道德和维护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教学型的转变,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二、重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牢记为人师表和教学“十大禁令”。

树正气、立新风。

积极鼓励学员学习各项交通法规制度,驾驶技术和专业知识。

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遵守《道路安全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礼貌行车,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牢记教练员职责和行车十大禁令,最大限度的降低一般事故。

四、严格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对学员负有监护责任,对于学员违章驾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教练员应付部分或全部责任。

五、严格遵守教学规定,严禁违反教学时间、教学线路教学、教学过程中,教练车上不得乘坐与教学无关人员。

六、严禁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酒后教学者,不按章训练的,屡教不改者学校有权开除教练队伍。

严禁隐瞒和私了交通事故,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将按照法规和本校规章制度处罚。

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熟悉车辆性能、特点、熟悉掌握不同道路条件,不断学习安全行车知识,做好爱车例检工作,保证安检,例检能完全通过,按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杜绝机械事故发生。

八、讲团结、顾大局、热情礼貌、用语规范。

培育和弘扬健康向上的汽车驾驶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举止文明,不准吸烟、饮食、闲谈。

九、严禁自由主义,随意为学员调换车辆。

严禁吵架、打骂等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

有事必须提前请假。

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活动中,能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学员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十一、服从培训部主管和学校的其他工作安排和管理。

大方池宇驾校驾驶教练员教案模板2工作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驾培教练教案模板范文

驾培教练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驾校学员教学目标:1. 使学员掌握倒车入库的基本操作要领。

2. 提高学员对车辆位置和距离的判断能力。

3. 培养学员的耐心和细心,确保倒车入库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教学内容:1. 倒车入库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方向盘、刹车、油门的使用技巧。

3. 车辆位置和距离的判断方法。

4. 倒车入库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错误分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驾校训练场。

2. 教学工具:教学车辆、教学挂图、教学视频。

3. 教学材料:学员手册、倒车入库操作步骤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倒车入库在科目二考试中的重要性。

2. 邀请学员分享自己对于倒车入库的认识和困惑。

二、基本操作流程教学1. 教师演示倒车入库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a. 观察车位和车辆周围环境。

b. 调整车辆位置,确保与车位平行。

c. 倒车入位,注意保持车身平稳。

d. 正确使用方向盘、刹车、油门。

2. 学员跟随教师操作,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三、方向盘、刹车、油门使用技巧教学1. 教师讲解方向盘、刹车、油门的使用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2. 学员进行练习,教师现场纠正错误。

四、车辆位置和距离判断方法教学1. 教师讲解车辆位置和距离的判断方法,包括:a. 利用后视镜观察车辆与车位的关系。

b. 利用车身与车位边缘的参照物判断距离。

2. 学员进行练习,教师现场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组织学员进行倒车入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员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注意事项及常见错误分析1. 教师分析倒车入库的注意事项,包括:a. 注意观察车位和车辆周围环境。

b. 保持车身平稳,避免急刹车或急加速。

c. 注意安全,避免与其他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

2. 教师分析倒车入库的常见错误,并提出改进方法。

三、总结与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 布置课后作业:学员回家后进行倒车入库的练习,记录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基于教练模式的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教练模式的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教练模式的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作者:胡建栋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4期【摘要】结合汽车驾驶课程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教练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以汽车驾驶技术的基本操作单元为例,依据课程载体、教学目标,策划教练型教学模式的操作机制,分步设计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各个教学环节,再现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练技巧。

实践证明,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有必要推动教练型教师的转型,教练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教练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汽车驾驶教练模式课程教学设计【基金项目】职业教育教练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NJZC1344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30-02汽车驾驶技术是由多层面学习和长时期实践构成的。

作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之一,可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道路驾驶、应用驾驶、车辆维护及交通安全等五大教学模块,教学过程须采取分阶段、分项目组训方式精心设计。

实践中,以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模块的实训教学为例,植入教练技术,按照教练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理念,设计、分解、实施教学过程,在中职机电类专业的四个班级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一、教学内容设计汽车驾驶基本操作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熟悉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开关的位置、名称、作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会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掌握汽车起步、变速、转向、制动、停车和倒车等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保持各项操作动作的协调。

难点是能从系统间相互协调的角度分析起动、转向、制动等的呈现过程。

同时,应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文明驾驶、安全驾驶和行车道德规范教育。

让学生亲身经历汽车驾驶的实践,培养学生对驾驶技术的情感与兴趣,提高驾驶技术水平和驾驶职业素养。

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中,融入教练技法,创设一个互动式、教练型的课堂。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本课现有的实训条件,汽车驾驶基本操作部分的教学目标分为四层面:知识目标、识别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汽车驾驶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汽车驾驶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驾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使学生掌握安全驾驶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驾驶水平。

教学对象:初学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教室、模拟驾驶室教学准备:1. 汽车驾驶理论教材2. 模拟驾驶设备3. 教学PPT4. 实车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汽车驾驶的重要性及我国交通法规。

2. 提问:同学们对汽车驾驶有哪些疑问?二、讲解汽车驾驶基本原理1. 汽车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

2. 驾驶原理:车辆如何通过发动机、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实现运动。

三、讲解安全驾驶的基本技能1. 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尊重他人,文明驾驶。

2. 驾驶姿势:保持良好的驾驶姿势,减轻疲劳。

3. 眼观六路:时刻关注周围环境,提前预判危险。

4. 脚步轻盈:合理使用油门和刹车,保持车辆平稳行驶。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名教练员。

2. 教练员带领学生进行模拟驾驶练习,让学生熟悉车辆操作。

3. 教练员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讲解汽车驾驶注意事项1. 雨天驾驶:减速、保持车距、开启雾灯。

2. 夜间驾驶:合理使用灯光、保持车距、注意对向车辆。

3. 高速驾驶:保持车距、注意超车、遵守交通规则。

三、实际驾驶教学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名教练员。

2. 教练员带领学生在实车上进行驾驶练习。

3. 教练员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纠正错误。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2. 学生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汽车驾驶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驾校课程设计

驾校课程设计

驾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驾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驾驶观念和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车辆,具备安全驾驶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车辆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驾驶操作的基本要领和安全规则;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地操作车辆,具备应对各种道路和交通情况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尊重生命。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车辆知识、驾驶操作、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车辆知识部分包括车辆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驾驶操作部分包括基本的驾驶技巧和操作要领,交通规则部分包括各种交通标志和信号的识别和理解,安全意识部分包括安全驾驶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具体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车辆知识第二章:驾驶操作第三章:交通规则第四章:安全意识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主要用于车辆知识和交通规则的讲解,讨论法主要用于驾驶操作和安全意识的讨论,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交通事故案例,实验法主要用于实际驾驶操作的练习。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包括车辆知识、驾驶操作、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讲解和练习,参考书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多媒体资料包括交通事故案例的视频和图片,实验设备包括车辆模型和模拟驾驶设备。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表现,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驾驶车辆教案模板范文

驾驶车辆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使学员掌握驾驶车辆的基本操作流程。

2. 培养学员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意识。

3. 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教学对象:初学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器材:教练车、教学大纲、教学视频、笔记本、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强调学习驾驶车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员了解驾驶车辆的基本操作流程。

二、基本操作讲解1. 教师讲解驾驶车辆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车辆、调整座椅、系好安全带等。

2. 详细讲解起步、行驶、停车、倒车等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教学视频演示基本操作,让学员直观了解操作要领。

三、互动练习1. 教师组织学员进行基本操作练习,指导学员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2. 学员之间互相交流操作心得,共同提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学员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2. 学员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巩固学员对基本操作的认识。

2. 引导学员关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讲解1. 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员的法制观念。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

2. 学员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交通法规的认识。

四、安全意识培养1. 教师讲解安全驾驶的基本原则,如保持车距、注意观察、避免疲劳驾驶等。

2. 学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安全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2. 学员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员对基本操作和交通安全法规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备注: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员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汽车驾驶教学系列教案模板

汽车驾驶教学系列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驾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安全驾驶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驾驶汽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驾驶基础知识2.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3. 道路交通法规4. 应急处理与安全驾驶三、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汽车驾驶基础知识2. 第二周:汽车驾驶操作技能3. 第三周:道路交通法规4. 第四周:应急处理与安全驾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解汽车驾驶的相关理论知识。

2. 演示法:演示汽车驾驶操作技能。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际驾驶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过程1. 第一周:汽车驾驶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汽车的结构、原理、驾驶姿势、仪表盘识别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3)实践内容:学生参观汽车,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

2. 第二周:汽车驾驶操作技能(1)教学内容:起步、停车、转向、加减挡、制动等操作技能。

(2)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

(3)实践内容:学生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汽车驾驶操作练习。

3. 第三周:道路交通法规(1)教学内容:交通信号、标志、标线、交通违法行为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3)实践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交通事故案例,总结交通违法行为。

4. 第四周:应急处理与安全驾驶(1)教学内容:车辆故障处理、紧急情况应对、安全驾驶技巧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3)实践内容:学生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理与安全驾驶练习。

六、课后检查1. 检查学生对汽车驾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汽车驾驶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3. 检查学生对道路交通法规的遵守情况。

4. 检查学生应急处理与安全驾驶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汽车驾驶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汽车驾驶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汽车驾驶讲课教案模板

汽车驾驶讲课教案模板

汽车驾驶讲课教案模板教案标题:汽车驾驶讲课教案模板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驾驶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要求。

2. 掌握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教学重点:1. 汽车驾驶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要求。

2. 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汽车驾驶模拟器或实物汽车(可选)。

3. 视频资源相关于汽车驾驶技能的示范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与汽车驾驶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汽车驾驶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汽车驾驶的认识和经验。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汽车驾驶的基本概念,包括车辆控制、道路规则和交通信号等。

- 解释汽车驾驶的技能要求,如起步、行驶、转弯、变道、停车等。

- 引导学生理解驾驶技能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3. 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15分钟)- 讲解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如系好安全带、保持车距、遵守交通信号等。

- 强调遵守交通法规和道路标志,以及不酒后驾车和不使用手机等危险行为。

- 分享一些驾驶中的常见事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4. 技能演示和实践(30分钟)- 如果条件允许,可提供汽车驾驶模拟器或实物汽车,让学生亲身体验驾驶过程。

- 指导学生进行起步、行驶、转弯、变道、停车等基本驾驶技能的实践操作。

- 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汽车驾驶概念、技能和安全规范。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驾驶体验。

- 对学生的驾驶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正规的驾驶培训课程,获得合法驾驶证。

2. 组织实地考察,参观驾驶学校或交通警察局,了解驾驶培训和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

3. 邀请专业驾驶教练或交通警察进行讲座,分享驾驶技巧和交通安全知识。

汽车驾驶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汽车驾驶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汽车驾驶基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驾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培养学生的安全驾驶意识,提高交通安全知识水平。

3. 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汽车,具备独立驾驶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汽车驾驶学员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驾驶前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难点:汽车驾驶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基本结构和驾驶原理。

2. 讲解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

- 发动机工作原理: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过程。

3. 讲解汽车驾驶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车辆状况:轮胎、刹车、灯光等。

- 确认驾驶姿势:座椅、方向盘、踏板等。

4. 演示汽车驾驶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现场演示车辆检查、座椅调整、方向盘握法等。

5. 学员实践操作:- 学员按照教师指导,进行车辆检查、座椅调整、方向盘握法等操作。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起步、停车、转弯等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的安全驾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汽车起步、停车、转弯等基本操作。

难点:安全驾驶意识。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基本操作。

2. 讲解汽车起步、停车、转弯等基本操作:- 起步:挂挡、踩离合、松手刹、缓慢加油。

- 停车:踩刹车、拉手刹、挂挡。

- 转弯:观察路况、打转向灯、缓慢转弯。

3. 演示汽车起步、停车、转弯等基本操作:- 教师现场演示汽车起步、停车、转弯等操作。

4. 学员实践操作:- 学员按照教师指导,进行汽车起步、停车、转弯等操作。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学员操作进行点评,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 学员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汽车教练如何做课程设计

汽车教练如何做课程设计

汽车教练如何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等关键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汽车的特性,如轿车、SUV、卡车等,并了解其适用场景。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汽车驾驶理论知识,如交通规则、安全驾驶习惯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汽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汽车故障问题。

2. 学生通过模拟驾驶训练,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驾驶操作,如启动、转弯、停车等。

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一次模拟的驾驶教学课程,展示教学技巧和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文化和技术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分析: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强的学科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引擎的构造与工作循环- 底盘的结构与功能- 电气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汽车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2. 汽车类型及特性:- 轿车、SUV、卡车等类型介绍- 各类型汽车的性能特点- 适用场景及优缺点分析3. 驾驶理论知识:- 交通规则与路标识别- 安全驾驶习惯与技巧- 紧急情况处理方法4.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 模拟驾驶训练- 启动、行驶、转弯、停车等操作要领- 驾驶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5. 模拟驾驶教学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与内容设定- 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汽车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第二课时:汽车类型及特性第三课时:驾驶理论知识第四课时:汽车驾驶操作技能(上)第五课时:汽车驾驶操作技能(下)第六课时:模拟驾驶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确保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驾校教练教案

驾校教练教案

驾校教练教案标题:驾校教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驾驶技能,包括车辆操作、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2. 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取得驾驶证。

二、教学内容:1. 车辆操作技能:包括起步、停车、转弯、变道、倒车等基本操作。

2. 交通规则:包括道路标志、交通信号、优先通行规则等。

3. 安全意识:包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环境、保持车辆安全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传授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

2. 实际操作:在驾驶训练场地进行车辆操作训练,教练员示范并指导学生操作。

3. 实际驾驶:在道路上进行实际驾驶训练,教练员坐在副驾驶位指导学生驾驶。

四、教学过程:1. 熟悉车辆:向学生介绍车辆的各项控制装置和仪表,让学生熟悉车辆的结构和功能。

2. 基础操作训练:在训练场地进行起步、停车、转弯等基础操作训练,教练员进行示范和指导。

3. 交通规则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际驾驶中的示范,向学生传授交通规则和标志的含义。

4. 安全意识培养:强调学生在驾驶过程中要保持警惕,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环境,保持车辆安全。

5. 考试准备: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检测他们的驾驶技能和对交通规则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做好考试准备。

五、教学评估:1. 考试成绩: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估其驾驶技能和交通规则掌握情况。

2. 教练评价:教练员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车辆操作技能、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收集学生和教练员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驾校教练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驾校教练教案

驾校教练教案

驾校教练教案驾校教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方向盘的方法。

2. 学会正确的使用油门、刹车和离合器。

3. 学会观察前方和后方,进行正确的转向和变道。

4. 学会控制车速,正确使用挡位。

二、教学内容:1. 坐姿和握方向盘的方法。

2. 油门、刹车和离合器的使用方法。

3. 观察前方和后方的方法。

4. 转向和变道的方法。

5. 控制车速和使用挡位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坐姿和握方向盘的方法:a. 老师示范正确的坐姿和握方向盘的方法。

b.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和握方向盘的方法。

2. 油门、刹车和离合器的使用方法:a. 老师讲解油门、刹车和离合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b.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控制油门、刹车和离合器。

3. 观察前方和后方的方法:a. 老师讲解观察前方和后方的重要性和方法。

b.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观察前方和后方。

4. 转向和变道的方法:a. 老师示范正确的转向和变道的方法。

b.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转向和变道。

5. 控制车速和使用挡位的方法:a. 老师讲解控制车速和使用挡位的方法。

b.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控制车速和使用挡位。

四、教学重点:1. 正确的坐姿和握方向盘的方法。

2. 正确的使用油门、刹车和离合器的方法。

3. 观察前方和后方的方法。

4. 转向和变道的方法。

5. 控制车速和使用挡位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对正确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操作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3. 指导法: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六、教学资源:1. 讲解板书:绘制坐姿、握方向盘、油门、刹车、离合器、观察前方和后方、转向和变道、控制车速和使用挡位等内容的图示,以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车辆:提供教学用的驾驶车辆,供学生实际操作练习。

七、教学评估:1.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能正确地进行坐姿、握方向盘、油门、刹车、离合器、观察前方和后方、转向和变道、控制车速和使用挡位等操作。

驾校教练教学教案

驾校教练教学教案

驾校教练教学教案教案标题:驾校教练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和交通规则。

2. 培养学员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意识。

3. 帮助学员通过驾驶考试并取得驾驶执照。

教学内容:1. 交通法规和道路标志的讲解: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线、交通标志等。

2. 驾驶技术的讲解和示范:包括起步、变速、转弯、停车、超车、掉头等。

3. 驾驶安全知识的传授:包括安全距离、灯光使用、紧急情况处理等。

4. 驾驶考试要点的强化训练:包括考试路线的熟悉和模拟考试。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具,详细讲解交通法规、驾驶技术和安全知识。

3. 示范演示:教练员进行实际驾驶演示,重点展示正确的操作和技巧,并解释注意事项。

4. 学员练习:学员根据教练员的指导,依次进行练习,包括起步、变速、转弯等。

5. 个别指导:针对学员的不足之处,教练员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帮助学员提高驾驶技能。

6. 安全知识强化: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加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7. 模拟考试:设置模拟考试环节,让学员在真实的考试环境中练习和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

8.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员的疑问。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交通法规、观看相关驾驶视频等。

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练员通过观察学员的驾驶操作和表现,评估其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

2.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评估学员在考试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和综合驾驶水平。

3.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员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1. 交通法规和道路标志的教材和教具。

2. 驾驶模拟器或驾驶训练车辆。

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4. 模拟考试题库和评分标准。

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练员的示范演示,让学员直观地了解正确的驾驶技巧和操作方法。

机动车驾驶教练的教案

机动车驾驶教练的教案

机动车驾驶教练的教案一、教学名称:汽车起步时的操作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起步时的操作方法。

2、掌握起步时的操作要领。

3、熟悉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起步时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判断离合器“联动点”及油离配合。

四、教学方法步骤、主要内容:(一)课程引入(3—5分钟),内容:介绍本课训练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

(二)本课内容(大约10-12分钟):1、汽车起步时的操作要求:平衡、不前冲、不熄火、不跑方向、确保安全。

2、起步时的操作方法:A、起步前的观察,确保安全;B、起步的操作顺序,例如:1踩(离合)、2挂(档)、3打(方向灯)、4鸣(号)、5缓加油、6半联动、7松手刹。

、起步时的操作要领:A按顺序操作,B正确运用离合器,C准确感受半联动,D 准确 3控制“油、离”配合。

4、起步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A有观察的意识,养成起步前观察的良好习惯;B 向前看,任何情况下不准低头下看;C确保起步平稳,不前冲、不抖动。

(三)课后小结(3—5分钟):对学员做的好的地方给于表扬和鼓励,对做得不好的地方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给与改进的方法。

本课思考题: A半联动有什么感觉,B起步操作顺序是怎样的,二、通过连续障碍(圆饼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通过连续障碍的操作要领,熟悉通过连续障碍的考核要求。

二、教学重点:通过连续障碍时车辆行驶的轨迹和内轮差位置。

三、教学难点:通过连续障碍内轮差位置。

bridge, in the response from the crowd was great, and Wang soon expanded to 2 battalions. Has developed more than 40 party members on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 the army and local people. Only political training Depart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huang Xueying, Xu Jiasheng, Huiqin Xu, Wang Qun, many party members. Wang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of the KMT was deeply disturbed by activities suffered seems scary or unusual or, rating and no. The same month, by Shen Liqun Wang, demanding administrative office supplies in the South, head of the Bureau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appoint Wang Yi titles and be incorporated as a third mission for security in the South. Party organizations of Wang's actions to discourage invalid. End of the year, Wang Hesong first battalion and regimental headquarters to liyang and consolidation, and soon, Regiment, battalion, all political leaders have been replaced, military cadres assigned deputies, the entire force controlled by the Jiangsu national security headquarters. Presence in the tomb of the second battalion, according to the next higher party organization for instructions, led by Zheng Communist party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organize people, arousing the masses against Japan, in organizations "Book Club" youth reading progress newspaper,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stimulate Japanese enthusiasm. In order to solvethe reading books issue, Shao working through relationship, from the Shanghai underground secrets back to some banned books, including the protracted war and the popular philosophy and the theory of new democracy, and so on; there are many magazines, such as the woman crafts such as, set up an underground 300 people, 13 employees of the school. 1938 three lunar new year in early June (Gregorian calendar, June 30), the Japanese "sweeps" to Yan Zhen, South Street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e Japanese burned, robbed more than things, on fire. Bei Jie, the former girls ' school were Japanese invaders burned down. The next day, the Japanese education center and the gymnasium built in 20 of the people [in the tomb of the stadium (now the tongluo secondary四、教学方法步骤、主要内容:(一)课程引入(2-3分钟)1、根据车辆通过每个圆饼的形式轨迹和内轮差位置,及时转动方向盘。

驾校教练员教学教案(新)

驾校教练员教学教案(新)

驾校教练员教学教案(新)第一章:教学理论基础1.1 教学目标使学员掌握汽车驾驶的基本技能,了解交通规则和驾驶礼仪,培养安全驾驶的意识和习惯。

1.2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模拟、实习等环节,帮助学员掌握驾驶技能。

1.3 教学内容1.3.1 驾驶理论车辆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的含义驾驶操作的基本要领1.3.2 交通法规交通法规的基本要求违法行为及处罚安全行车常识1.3.3 驾驶礼仪行车礼貌相互尊重安全文明驾驶第二章:场地驾驶训练2.1 教学目标使学员熟练掌握车辆的基本操作,提高驾驶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2.2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操作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模拟训练、实际驾驶等环节,帮助学员掌握驾驶技巧。

2.3 教学内容2.3.1 基本驾驶技能起步、停车、倒车直线行驶、曲线行驶转向、变道、超车2.3.2 特殊驾驶技巧上下坡驾驶窄路驾驶紧急情况处理2.3.3 安全驾驶注意事项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车距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第三章:道路驾驶训练3.1 教学目标使学员熟悉道路驾驶环境,提高应对各种道路条件的能力,培养安全驾驶习惯。

3.2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道路驾驶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习教学,帮助学员掌握道路驾驶技巧。

3.3 教学内容3.3.1 城市道路驾驶市区道路驾驶环岛、立交桥驾驶隧道、桥梁驾驶3.3.2 乡村道路驾驶乡村道路特点应对livestock 和野生动物陡坡、弯道驾驶3.3.3 高速公路驾驶高速公路驾驶规则保持车距、车速紧急情况处理第四章:模拟考试与实际考试指导4.1 教学目标使学员熟悉考试流程,提高考试通过率。

4.2 教学方法采用模拟考试与实际考试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员熟悉考试内容、流程和评分标准。

4.3 教学内容4.3.1 模拟考试模拟考试系统介绍考试试题解析考试技巧指导4.3.2 实际考试指导考试流程介绍考试注意事项应对考试紧张心理第五章:学员管理与服务5.1 教学目标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提高学员满意度。

基于教练模式的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教练模式的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

一、汽车驾驶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汽车驾驶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汽车的主要操作机件、仪表以及开关的位置等方面。

接下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汽车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同时应该掌握汽车的基本操作方法,比如起步、变速以及转向等方法。

最后,教师应该使学生对各项操作不断熟练,进而达到对各项操作的协调运用。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能够将这些操作过程从相互协调的角度呈现出来。

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文明驾驶、安全驾驶等规范,从而不仅提高学生的驾驶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作为驾驶员的职业素养[1]。

二、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第一,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汽车发电机、底盘、车身以及福建这四部分的构造以及主要功能。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汽车的九大系统以及各自功能。

此外,适当的时候还应向学生讲解一些汽车的性能、分类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对汽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

第二,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认知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三方面内容:其一,汽车操纵机件上,应该让学生认识方向盘、喇叭、离合器踏板等;其二,汽车仪表上,应该让学生认识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以及水温表等;其三,汽车开关上,应该让学生认识点火、灯光、空调等开关。

第三,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技能目标。

其一,汽车驾驶前,应该注意上下车动作、车身检查以及上车以后对坐姿等方面的调整;其二,汽车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

在汽车发动机启动上,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汽车起动原理,这是由于点火开关被打开,将汽车上的蓄电池与起动机之间的电路接通,通过起动机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汽车得以起动。

在汽车停息发动机停息上,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汽车停息原理,这是由于驾驶人员踩下汽车离合器、制动踏板,同时拉紧驻车制动,并将变速杆挂到空挡的位置上,从而使汽车发动机停息。

其三,汽车驾驶操作的技术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汽车在加速、减速以及转向等方面的基本方法。

车辆驾驶教学课程设计

车辆驾驶教学课程设计

车辆驾驶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等;2. 学生能了解并掌握交通规则、路标标识及其含义;3. 学生能掌握车辆驾驶的基本操作,如启动、行驶、转弯、停车等;4. 学生能掌握安全驾驶的基本知识,如安全距离、视线、预防性驾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启动、驾驶、停车等基本操作;2. 学生能在实际道路环境中,正确判断交通情况,采取适当的驾驶行为;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突发状况,确保行车安全;4. 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提高驾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尊重他人;2. 学生能培养良好的驾驶道德,文明驾驶,爱护公共设施;3. 学生能通过学习驾驶,增强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能认识到驾驶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

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车辆驾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车辆基本结构与功能- 车辆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发动机原理与工作过程- 底盘各部件的作用及维护- 电气系统组成及其功能2. 交通规则与路标标识- 道路交通法规及遵守原则- 常见路标标识及其含义- 交通信号灯的认识与遵守3. 基本驾驶操作- 驾驶姿势与操作方法- 起步、换挡、制动、转弯、停车等基本操作- 驾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安全驾驶知识- 安全行车距离与视线- 预防性驾驶技巧- 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 事故预防与应对措施5. 驾驶技能训练- 实际道路驾驶训练- 倒车、停车入库等技巧训练- 特殊路况(如雨天、雾天、夜间)驾驶技巧6. 驾驶道德与安全意识- 文明驾驶与礼让他人- 爱护公共设施与环境保护- 交通安全意识培养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开展。

驾培教练教案模板范文

驾培教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训练二、教学目标:1. 使学员掌握科目二场地驾驶的基本操作要领;2. 提高学员的车辆控制能力;3. 培养学员的安全驾驶意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内容:1. 倒车入库;2. 侧方停车;3. 直角转弯;4. 曲线行驶。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理论讲解:(1)科目二场地驾驶的注意事项;(2)车辆控制的基本要领;(3)安全驾驶意识的重要性。

2. 实操演示:(1)教练演示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直角转弯、曲线行驶的操作要领;(2)讲解每个项目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3. 学员实操练习:(1)学员跟随教练进行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直角转弯、曲线行驶的实操练习;(2)教练对学员的操作进行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1)回顾科目二场地驾驶的基本操作要领;(2)强调安全驾驶意识。

2. 提高难度练习:(1)教练设置更高难度的训练项目,如倒车入库的窄车位、侧方停车的窄巷道等;(2)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3. 综合练习:(1)教练将四个项目进行综合练习,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教练对学员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

六、教学评价:1. 学员对科目二场地驾驶的基本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2. 学员的车辆控制能力;3. 学员的安全驾驶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员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2. 关注学员的心理变化,营造轻松愉快的学车氛围;3.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汽车教练教案

汽车教练教案

汽车教练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教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 掌握汽车驾驶的基本技能3. 了解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知识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引擎、变速箱、制动系统等2. 汽车驾驶的基本技能:起步、换挡、转弯、停车等3. 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知识:标线、标志、让行规则等4. 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辆良好状态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知识讲解:介绍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讲解汽车驾驶的基本技能,讲解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知识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交通事故的原因和避免方法4. 模拟训练:安排学生进行模拟驾驶训练,学习起步、换挡、转弯、停车等基本技能5. 实地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驾驶实践,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知识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安全意识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汽车驾驶的基本技能和交通规则2.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训练和实地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在模拟训练和实地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技能掌握情况和安全意识2. 学习成果:通过考试或实际驾驶评估学生对汽车驾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3.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训练和实地实践,提高学习效果2.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习惯3. 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指导以上是一个针对汽车教练的教案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可以随时和我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教练模式的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摘要】结合汽车驾驶课程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教练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以汽车驾驶技术的基本操作单元为例,依据课程载体、教学目标,策划教练型教学模式的操作机制,分步设计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各个教学环节,再现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练技巧。

实践证明,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有必要推动教练型教师的转型,教练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教练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汽车驾驶教练模式课程教学设计【基金项目】职业教育教练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njzc1344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30-02汽车驾驶技术是由多层面学习和长时期实践构成的。

作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之一,可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道路驾驶、应用驾驶、车辆维护及交通安全等五大教学模块,教学过程须采取分阶段、分项目组训方式精心设计。

实践中,以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模块的实训教学为例,植入教练技术,按照教练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理念,设计、分解、实施教学过程,在中职机电类专业的四个班级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一、教学内容设计汽车驾驶基本操作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熟悉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开关的位置、名称、作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会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掌握汽车起步、变速、转向、制动、停车和倒车等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保持各项操作动作的协调。

难点是能从系统间相互协调的角度分析起动、转向、制动等的呈现过程。

同时,应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文明驾驶、安全驾驶和行车道德规范教育。

让学生亲身经历汽车驾驶的实践,培养学生对驾驶技术的情感与兴趣,提高驾驶技术水平和驾驶职业素养。

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中,融入教练技法,创设一个互动式、教练型的课堂。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本课现有的实训条件,汽车驾驶基本操作部分的教学目标分为四层面:知识目标、识别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其中,技能目标的达成是本阶段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1.知识目标。

了解、掌握汽车发电机、底盘、车身和附件的四大部分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了解燃油供给、发电机冷却、发电机润滑、汽油点火、起动、传动、行驶、转向和制动九大系统及其作用。

了解和掌握汽车的性能、分类及汽车文化方面的知识。

2.识别目标。

操纵机件的识别:方向盘、嗽叭、变速操纵杆、驻车操纵杆、离合器踏板、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等。

仪表识别: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水温表、机油压力表等。

开关识别:点火开关、灯光开关、风窗雨刮开关、空调开关等。

3.技能目标。

驾驶前的准备:上、下车动作,车身及四周检查,上车后调整坐姿、座椅、后视镜等。

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了解起动是由车钥匙打开点火开关,接通蓄电池与起动机之间的电路,起动机把蓄电池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工作,实现发动机起动的过程。

了解停息是由踩下离合器、踩下制动踏板、拉紧驻车制动、变速杆挂入空档位置,实现停息发动机的过程。

驾驶操作技术:初步掌握汽车的加速、减速、转向、倒车的基本操作方法。

了解汽车变速的种类、变速原理、变速器的档位等,掌握汽车的变速操作。

了解汽车制动、驻车、停车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汽车的制动方法[1]。

树立交通安全意识:知道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树立“对他人负责”和“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4.情感目标。

融洽师生关系,由浅入深,从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到实现彼此信任和价值认同。

牢记汽车驾驶基本操作要点,体会掌握驾驶技术的乐趣,珍惜实训课程的宝贵时间,树立独立完成任务的观点,热爱汽车文化。

注意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其树立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品格。

三、教学策略设计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汽车驾驶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方面,在训练中,大多以熟练操作技能为先导,以强化心智技能为补充,相互促进,逐次提高[2]。

分析本课程的实质,针对基本操作部分的内容要求,依据“教练型”教师角色转换理论[3]和“教练型”教学模式转变观点[4],采取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5]。

教学策略应从三个维度来实施[。

教学策略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载体或项目而有所不同,但共性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现场环境(创设的情境)、课程载体、目标达成和具体的操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常规教学管理,教练引导模式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评价机制,在给定4个学时内,促进学生的动机学习、掌握学习,并在今后的项目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引入教练技术,要根据学情和课程载体等变量,调适好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分解设计汽车驾驶教学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情况较为复杂、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采取集中安排、过程分解的设计思路,在各个教学环节,进一步细化教练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项目训练的必备条件:20名学生为一个实训单元,理实一体化教室,5名教练型教师(教练员),5台教练车(每车1名教练,1-4名学生),500—1000m环形训练场地,时间安排为半天。

此项目实训,需要教练型教学团队和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见下页表1。

五、教练技巧的情境再现1.教练型课堂的场景。

本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初步掌握汽车的起动、加速、减速、转向、倒车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操作训练中,设置教练型课堂,运用教练技术,师生互动,愉快地分步完成教学环节。

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教师娴熟地驾驶一辆5座皮卡教练车来到了一个环形驾驶训练场。

车上还有学习驾驶操作的3名同学。

2.讲解目标。

在驾驶的式样场地,教师说道,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你们将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开始学习汽车驾驶操作的第一课,而且,我还要让你们获得操控汽车的体验和乐趣。

教练型教师通过勾画使命、目标,使学生对目前充满期待。

3.示范观摩。

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演示踏板的切换、操纵杆的位置变换。

起动发动机,在怠速和加档状态下的操作动作。

同学们观摩中则敬畏地注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4.排除干扰。

过了一会儿,教师坐到了前排副驾驶的位置上,感受到驾驶座位上的学生突然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

开始,学生确实有些恐慌,但很快,教师帮助学生回忆起操作的要点和如何放松以恢复正确的驾姿,并微笑着,示意学生起动发动机和起动汽车。

学生紧张的心理,通过教练型教师陪练而减压,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要点。

5.运用同理心。

发动机声音忽大忽小,车辆速度忽快忽慢,甚至发生发动机熄火的现象。

一位同学留露出焦虑和愧疚的情绪:“这种驾驶看来是很难的,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行。

”教师用平静、关心和令人信服的话语:“这没什么,当我最初学习驾驶时也有与你相同的感觉。

你看,驾驶正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项任务,需要时间去学习和体会,通过驾驶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把握的原则是,放松,确保车辆平稳,灵活的驾姿和快乐的心情。

”学生产生的焦虑,教练型教师用同理心加以缓解。

6.适时纠错。

每一名同学开始驾驶操作时,都是与教练型教师一对一的学习、交流。

有时,学生在操作上会犯一些错误,教练型教师在指导上也会出现一点偏差。

尽管如此,师生都认为这是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教练型与学生相互学习,发现问题,接受失误,共同纠错。

7.挖掘潜能。

在经过几轮的学习训练之后,教师按照教练技术学习原则,在各个细节慢慢地演示、引导,并逐步增加难度。

学生则认真练习,相互交流和提示。

教练型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逐步确立自信心。

那个上午的大部分时间,教练型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要求,从引导到观察,即时鼓励,放手授权,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自行驾驶,练习和讨论掌握的技能。

8.教学评价。

在即将结束本阶段的学习任务时,教练型教师建议做一下自我评议。

同学们自豪地站在那里。

一位同学说,“我现在终于体验到驾驶的乐趣了。

”另一位同学说,“我现在梦想着我也能当教练的日子。

”听到这些,教练型教师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达到这样的效果,说明“教练型”学习策略的成功,学生掌握了预期的技能,并期待更高层次的学习。

六、结语教学转型分析:根据高职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本课程的目标设计要求,采用教练型教学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客观上要求实现教练型教师角色转换和教练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努力构建教练型教学团队。

学生技能分析:在两个中职班整个教学过程中,教练型教师按照学生心理变化适时加以引导和激励,一对一的辅导,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调动起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训活动中来,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研究发现,优秀的学生能够在确立自信心的基础上,对新的驾驶项目训练充满期待,梦想自己也能成为教练。

存在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从传授向教练的转型是必然选择,目前,还局限于较少课程,更多的课程有待进一步开展理论模拟和实践摸索,教练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客观上需要更多人力、设备和场地等要素支持,以及刚性机制加以约束。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的差异性,采取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如果组织策略不当,难以取得成效,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参考文献:[1]宋年秀,汽车驾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2]祖国忠,赵建国,汽车驾驶技能的熟练形成[j],中国商界,2009.04总第172期[3]胡建栋,特力更,职业院校教练型教师属性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2.1.21[4]涂锐,“教练型”教学模式运用于高职教育的理论初探,教育与职业[j],2011.12,总第712期[5]百度文库,掌握学习策略[j/ol],http:///view/[6]张瑞凤,高职会计课题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0作者简介:胡建栋(1966-),男,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牧业机械化、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主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