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合集下载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越来越常见,如何有效治疗,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一、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外伤史明确,以低能量创伤为主,多为跌伤所致,多有髋关节疼痛,部分有膝关节疼痛表现。

若为移位性骨折,则所表现出的疼痛较为严重,受伤侧肢体无法活动,且伴有患肢短缩及外旋畸形,诊断比较简单。

而未发生移位的骨折,疼痛可能相对较轻,个别患者还能勉强下地行走,需细致检查,避免出现漏诊事件。

二、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所需遵循的原则。

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不管是应用非手术方案或手术方案治疗,均有一定风险性。

因应用非手术方案,有较高致残率、死亡率,故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多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依据个体情况,对内科合并症要引起充分重视,若有严重基础疾病,需由医生对两种治疗方案的获益和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和家属深入沟通,最终对治疗方案进行确定。

三、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常用骨牵引(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或皮牵引治疗,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卧床牵引的方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对生理功能未构成明显干扰,可避免应用手术方案造成的损伤,且利于骨折断端血液供应恢复。

但应用保守方案,也有较多不足之处存在,如在采用牵引开展治疗期间,需长时间(10-12周)保持在卧床的状态,故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在进行严格制动处理时,易增加骨质疏松、膝关节僵直、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风险。

据相关研究示,相较应用手术方案治疗的患者,应用非手术方案治疗者,有更高致残率、死亡率,故非手术治疗仅在机体基础状况极差,有极大的手术风险,或预期生存期限较短的病例中适用。

四、手术治疗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需尽早实施手术,提倡手术尽量在患者入院后48h内进行。

分析原因,因在此时间范围内完成手术,效果更为理想,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由手术延迟引发的病死率。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1、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

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

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1)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证候: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治疗方案的对比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治疗方案的对比

或太淡 , 结果记录错误 等。工作人员在操 作时应加强责 任心 , 严格按 照操作规程操作 , 使用质量合格 的试剂进行试验 , 必要
时再抽取 1 份 新鲜标本 重新操作 1次 , 以排除 因责任 心及技
术方面的问题。另外 , 还有 一些非人 为 的影 响 因素。常见 的 正反定不符原因分析如 下 : 第一 种情况 为患 者抗原减 弱或 缺 乏, 其原 因常与疾病相关 , 报道较多 的是 白血病引起红细胞抗 原减弱或消失 J 。白血 病影 响半 乳糖 转移酶 , 导致 患者红 细
性 。老年患者出现正反定 型不符的原 因多数为生理性 的血型 抗体效价降低 , 影响反定型结果 , 导致 正反定型不符 。试 验时 应加大血清量 , 放置 于 4 ℃冰箱反 应 , 3 0分钟后 离心并尽快 观 察结果 , 或者应用 血清 吸收放散试验 , 都 能得到和正定 型一致 的结果 。第三种情况为骨髓 移植 引起 的正反定 型不符。血液 病患者进行 A B O血型不同的异基 因外 周血干 细胞 移植后 , 受 者原有血 型的红细胞 不断衰 亡 , 最 终被供 血者血 型 的红 细胞 取代之 , 患者原有的同种凝 聚素在移植后将会 逐渐消失 , 因 此患者在 骨髓移植 后一段 时间 内或 病情 复发 时, 血 型可 出现 正反定型不一致 的现象 。本 组资 料中患者 移植前 为 B型 , 移
吉林医学 2 0 1 4年 2月第 3 5卷第 5期
冷凝集 : 自身溶血性贫血 5例, 肝硬化 8例 , 支原体肺 炎 6例 , 合计 占 3 1 . 6 %。
3 讨 论
植 0型骨髓 , 半年后出现正定型 B型 、 反定型 0型 的情 况 ; 第
四种情况是 由于冷凝集素引起的正反定 型不符。冷 自身抗 体 是影响 A B O血 型正 反定型 不符最 常见 的原 因。健康 人 的血

转子间骨折的分类

转子间骨折的分类

转子间骨折的分类
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与大转子之间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

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形态,转子间骨折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基础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的基底部,靠近转子间线。

此类骨折较稳定,预后较好。

2. 颈干型:骨折线从股骨颈延伸至股骨干,涉及转子间线。

此类骨折稳定性较差,可能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 经颈型:骨折线从股骨颈的一侧穿过股骨颈至另一侧,形成一个完整的骨折面。

此类骨折稳定性最差,预后不良。

4. 混合型:骨折线涉及股骨颈、转子间线和股骨干,形成多个骨折碎片。

此类骨折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了解转子间骨折的分类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基础型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而颈干型、经颈型和混合型骨折则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

治疗的目标是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A rthroplasty,2001,16(Suppl 1):81—87.
E83 M cCarthy JC,Lee JA. Acetabular dysplasia. A
paradigm of arthroscopic exam ination of chondral in—
juri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2,(405):122—
scopic evalu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
(406):64—7O.
[13] Byrd JW ,Jones KS.Hip arthroscopy in athletes[J].
Clin Sports M ed,2001,20(4):749—761.
1 28.
[91 Newberg AH,Newman JS.Imaging the painful hip [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06):19-28.
[1O] Czemy C,Kramer J,Neuhold A,et a1.Magnetic reso—
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仔细 分 型 (1956),Decoulx—Lavarde分 型 (1969),Ender分 型
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 (1970) ̄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
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本文就股 型(1976),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所有分型可归
维普资讯
·410 ·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Vo1.13,No.7。Ju1.2007‘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进展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进展

第37卷2013年第8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8A I l昏2013781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进展庞再力(天津市宁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天津301500)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治疗进展doi:10.3969/i.i s8I L1004—5775.2013.08.066学科分类代码:320.11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股骨转子间骨折(i nt er t r oehant er i c f em or a l fr act ure,I FF)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是临床上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

其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高龄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3%一4%【11。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和骨质疏松。

骨折常合并有转子后部和股骨矩的破坏,治疗不当易产生髋内翻及外旋畸形,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因治疗不当而死于致命性并发症。

国内外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报道较多,但临床应用效果差别很大。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固定材料的问世与改进,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技术已日趋成熟,临床分型亦更趋合理化,现综述如下。

1解剖特点股骨转子部包括大转子、转子间、小转子和转子下部分。

股骨矩是位于小转子深部股骨颈、体连接部的内后方的致密骨板,股骨干后内侧皮质骨的延伸,它出现于股骨颈内后侧,止于小转子下股骨内侧皮质,呈拱形跨越小转子区,由多层致密骨构成。

股骨矩是股骨上端重要的承载负重结构,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选择上具有重要意义BJ。

骨折时,股骨矩如依然完整或保持正常对位,一般认为是稳定性骨折;股骨矩如断裂、分离或小转子撕脱,则为不稳定性骨折。

2临床特点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70岁。

患者本身多有明显骨质疏松症,骨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骨折固定的可靠性也显著降低∞1,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针 打人股 骨 颈 内 , 经正、 侧 位 确认 导针 位 置 良好 后 , 沿 导针钻 孔 并攻 丝 , 根据 测量 长度 , 选 择合适 的 主钉 置人 , 然 后 置入 侧方 钢板 , 用 皮质 骨螺 钉将 钢极 固定
于股 骨 干 。C 型臂 X 线 机 检 查 见 骨 折 端 及 内 固定 物 位置 良好 后 冲洗 伤 口 , 常规 分层 缝合 切 口, 置 引流 第 一根 接 引流 袋 。B组 : 在 C型 臂 X线 机 透 视 下 ,

9 1 3 年1 1 月第 3 7 卷第 1 1 期
・ 99 9 ・
不 同手 术 方 式 治 疗 骨质 疏 松 性 股 骨 转 子 间骨 折 的疗 效 比较
赵 学平 杨 辉 陈 明勇 赵兴 东 卢懿明 邬 夏 荣 赵 晓峰 冯 乾
( 贵州航天 医院骨科 , 贵 州 遵义 5 6 3 0 0 0 ) 中图分类号 : R6 8 3 . 4 2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0 — 7 4 4 X( 2 0 1 3 ) 1 1 - 0 9 9 9 — 0 3
心病 1 O例 , 慢 性 支 气 管炎 1 2例 , 糖 尿病 8例 , 肾功 能 不全 1例 。骨 折 采 用改 良 E v a n s 分型 : I 型 6例 , I I 型1 2例 , I I I 型3 2例 , Ⅳ 型 8例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均 行腰 椎 骨密 度 检查 : T 值一 2 . 5 c , 9 - 4 . 8 ( 美 国 Hl o g i c 公司生 产, 型号 : 0 1 0 - 0 5 7 5 , 双 能 X 线 骨 密 度 检 测 仪) , 根据 手 术 内 固定 方 式不 同分 为 三 组, A 组: DHS治疗 组 ( 2 3例 ) , B组 : 重 建钉 治 疗组 ( 1 5例 ) , C 组: P F NA 治疗组 ( 2 0例 ) 。病 例 选 择标 准 : ( 1 ) 股 骨 转子 间 骨折 患者 ; ( 2 ) 骨密度检测 : T 值 ≤一 2 . 5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7 4 4 X . 2 0 1 3 . 1 1 . 0 1 3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从股骨小转子到股骨干中段与近端交界处的——也就是说,骨髓腔最狭窄的部位之间的骨折。

髋骨折的发生率占髋骨折的比例10%~34%。

其年龄分布为2组,20~40岁和60岁以上。

老年组骨折主要是由低能量创伤引起的,而年轻组骨折主要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通常与其他骨折和损伤相结合。

作者报告了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死亡率,从8.3%~20.9%。

由于股骨转子下生理应力分布的特点,手术治疗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失用率高。

骨折发生后,在肌肉的牵拉下,股骨干短缩、外旋畸形、股骨头颈展、后倾。

因此,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矫正股骨干内收、短缩、外旋、股骨头颈外展、后倾、外旋,恢复髋关节内收肌的张力,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因此,对股骨转子下生物力学特性的了解,对骨折类型的分析,以及对各种内固定物的应用和适应证的了解,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单纯股骨转子下骨折多见于年轻人,多由大直接暴力引起。

许多病例的骨折是粉碎性的。

伴有转子间骨折的转子下骨折可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由平地跌倒等轻微创伤引起。

转子下骨折后,近端受臀肌、髂腰肌和外旋肌的牵拉,向上、向内、向后移位,远端受内收肌和下肢重力的影响。

股骨转子下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急肢内收、短缩畸形、局部出血较多,常伴有失血性休克。

由于外力强,应注意多发性伤害和复合性伤害。

1、Seinsheimer分型Seinsheimer根据骨折块的数量,骨折线的位置和形状分为5型。

Ⅰ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Ⅰ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分为三亚型,ⅠA小粗隆下横行骨折;ⅠB螺旋骨折,小粗隆近侧骨折块,ⅠC螺旋骨折,小粗隆在远处骨折。

Ⅰ型:除粗隆下骨折外,还有三个骨折块,ⅠA,还有小粗隆骨折,ⅠB蝶形骨折块在粗隆下骨折中间。

Ⅰ型:有4个或更多的破碎性骨折。

Ⅰ型:粗隆下骨折伴有粗隆间骨折。

2、Russell和Taylor分型Russell和Taylor根据小粗隆的连续性和骨折线向后延伸至大粗隆累及梨状窝,提出了一种分类:Ⅰ型:骨折线延迟到梨状窝,ⅠA在型骨折中,折块和骨折线从小粗隆延伸到股骨峡部区域,可以在各种程度上粉碎骨块,包括双侧皮质骨块;ⅠB多骨折线和骨折包括在小粗隆至狭窄区域。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对比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对比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对比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2月~2012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并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髓内固定组的切口长度较人工关节组和髓外固定组短(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全面的生化指标检查,详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并及时调整;摄双侧髋关节x线片;行患肢皮肤牵引或骨牵引,以减轻疼痛;术前均给予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控制血压在21.3/12kpa以下,空腹血糖在8.0mmol/l以下,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1]。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如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尽早手术,在保证手术麻醉安全的情况下术前准备1-7d,平均3d[2]。

1.2.2 手术方法。

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采取侧卧位。

髓外固定组和髓内固定组均按照ao操作手册上的手术步骤,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完成。

人工关节组: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注意保护患者的臀中肌止点,在切开关节囊后,先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和小骨碎片,保留大、小转子等大的骨折块及附着筋膜,选择合适的双动头假体。

渐次扩髓至合适时,留置髓腔锉,行大、小转子等大的骨折块复位,使用钢丝内固定,尽可能维持解剖关系,对股骨距严重碎裂无法保留时,可用骨水泥重塑。

假体柄长度选择:ⅲa型骨折患者选用170mm假体,ⅲb型和ⅳ型骨折患者选用200mm假体[3]。

保持15°~20°前倾角插入合适的假体柄,深度以假体股骨头的中心与大转子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骨水泥凝固过程中注意患者血压、呼吸、心电等生命体征变化,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复位,测试调整髋关节松紧度及稳定性。

1.2.3 术后处理。

患肢置于轻度外展中立位,膝下垫软枕。

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静滴3-5d以预防感染,加强内科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原则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原则

有关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够耐受手术的老年病人,或者是比较简单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

具体方法包括下肢牵引、卧床休息等,以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

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保守治疗适应症越来越窄,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对骨折进行各种内固定,少部分的外固定治疗。

内固定治疗包括股骨近端的接骨板,还有股骨近端的髓内钉治疗,使骨折能够达到很好的复位、固定、早期活动的效果。

通过内固定治疗骨折能够减轻,能够减少患者卧床的时间,能让病人早期的下床活动,达到早期康复、早期活动,减少发生卧床并发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须卧床,而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

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1 临床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得以应用的有以下12种:Evans分型(1949),Boyd—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xcoulx-Lavarde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Kyle分型(1979), 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

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AO分型、Evans分型、Boyd—Griffin分型、Jensen分型、Tronzo分型、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以及Kyle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广泛应用。

现介绍如下: 1.1 AO分型[1]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并将其归为A类骨折(见图1)。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骨折线延伸至粗隆间线;2、骨折线通过大粗隆;3、骨折线位于小粗隆下部。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向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 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通过骨外侧骨皮质。

1、近端、斜形;2、简单、横形;3、粉碎。

图1 AO分型1.2 Evans分型[2]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2018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ppt课件-2019年医学文档资料

2018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ppt课件-2019年医学文档资料

两个概念需要明确:Ward三角和 Singh指数

这个骨小梁图案最早由Ward描述 。自股骨头顶扇形分开止于股骨颈内 侧的骨小梁是初级压力骨小梁,这是 股骨近端最致密的松质骨,且将身体

1978年Singh提出用X线测量骨小梁形态以衡 量骨的机械强度,根据没有骨折的髋部正位 片把骨质疏松分为6个等级。Ⅵ~Ⅰ级,Ⅵ级 是指所有的5组骨小梁结构都存在,Ⅰ级是指 严重的骨质丢失切有证据表明所有的骨小梁
治疗
Kaufer总结到: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总体上依 赖于五个因素: 骨的质量 骨折类型 复位情况 内固定的选择 内固定与骨的位置 骨科医生仅能控制后三种因素,但必须考 虑前两种因素来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髓外固定:Richards钉板、DHS、 DCS、LCP; 髓内固定:Gamma钉、PFN 、PFNA 等。 关节置换 外固定架 · 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如何选择手术方式
Ⅰ型顺转子骨折分为四个亚组,分别为: Ⅰa型骨折无移位,小转子无骨折,为稳定骨折; Ⅰb型骨折有移位,小转子有骨折,复位后内侧骨质能附着,骨折稳定; Ⅰc型骨折有移位,小转子有骨折,复位后内侧骨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 Ⅰd型粉碎骨折,大小转子成为单独骨块,为4部分骨折,骨折不稳定。 Ⅱ型为逆转子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方,到达小转子上方。
转子是否需要固定 范围大的骨折影响骨内侧皮质支撑作用
如何确定DHS主钉在股骨颈中的理想位置
Baumgaertner提出TAD(尖顶距)理论,认为螺钉的切割和较大的 关。

Baumgaertner对198例 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研 究,分别从正位片及侧 位片计算螺钉钉尖到股 骨头顶点的距离来确定 螺钉的位置。 研究发现,螺钉的切割 率和TAD值呈正比。当 TAD值在25mm时,股骨 头切割率是8%,当TAD 值在20mm时,没有发生 股骨头切割。 TAD值大于25mm建议重 新置入导针。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指征



陈旧性骨折 伴有股骨颈、股骨头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合并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内固定失败
如何选择

新鲜骨折——内固定首选 严重骨质疏松 陈旧骨折 能获得良好复位 ——内固定 内固定失败 否则——关节置换 骨关节炎
患者,女性,76岁,肺部感染,外伤后5天 伴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选择
定义

股骨转子间骨折,也称粗隆间骨折,指股 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 为关节囊外骨折。最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 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老年人即使轻微的外伤,如从床上下地时,髋部扭伤,也可能 导致骨折。 2、症状 (1)病人多为老年人,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 (2)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3)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 3、体征 (1)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 (2)下肢90°外旋、短缩畸形明显。 (3)髋部前方局部压痛明显,压痛点多在大粗隆部。 (4)大粗隆有叩痛。 (5)下肢传导叩痛。 4、辅助检查 对疑有骨折的患者均应拍髋部正侧位X线片以明确诊断和分型。 特别注意小粗隆区骨折情况。若X线仍诊断不清,则需要行CT骨扫描以及三 维重建。
Parker,Gamma and other cephalocondylic intramedullary nails versus extramedullary implants for ex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adults.Coo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是 指 从 股 骨 颈 基 底 至 小 转 子 水 平 以 上
症 发生 , 减少 了对骨 折血 运 的破 坏 。 利 于愈 合 。雷廷 文 等网 有 认 为其 可 使骨 折 沿 滑 动 的拉 力 螺 钉滑 动 而 对 骨 折端 产 生 加 压 , 过 负 重能 产 生 轴 向滑 动 , 肢体 轻 微 的 短 缩 以达 到 骨 通 使 折 的 稳 定 接触 , 增加 了 骨折 端 的抗 折 弯力 、 切 力 、 扭 曲 剪 抗 力 , 于 断端 的 愈合 , 效 地 防止 髋 内 翻 。罗 太 行 等 1 为 利 有 7 ] 认
t n n eet o efu jr to s nod r opoiesmebss o ea por t eet no 1 ay i s dd fc f h r o a s t o mao h d re rvd o ai fr h p rpi eslc o f lrp . me i t t a i te 【 ywo d】Itr oh nei f c rsDy a chpsrw D nmi cn ya rw G mman i Poi le rl al Ke r s ne rc a tr at e; n mi i ce ; y a c o d lr ce ; a t cr u s al rxma fmoa i ; n
【 关键 词】 骨转 子 间骨折 ; 力髋 螺钉 ; 力髁螺 钉 ; mma ; 骨近 端髓 内钉 股 动 动 Ga 钉 股

【 中图分类 号】 6 1 R 8. 8
【 标 识码】A 文献
【 文章编 号】 1 7 — 2 0 2 1 )8 c一 1 一 3 6 3 7 1 (0 1 O ()0 1 O
S lc i n 0 e a y f r i t rr c a t rc f a t r ee t ft r p o n e t o h n e i r cu e O h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而其中的evans分型则是其中的一种特定类型。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evans分型,力求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1. 股骨转子间骨折概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

这种骨折类型常常由于外伤导致,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2. evans分型的特点evans分型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根据骨折的程度和位置进行区分。

它常常分为几个级别,如轻度、中度和重度,以便医生们更好地判断患者的情况和进行治疗。

3. 诊断和治疗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们通常会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和其他辅助手段来确诊,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面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时,我深刻认识到了对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医学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还能指导我们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式。

我也意识到了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

总结回顾通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对这一话题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在面对类似疾病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医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应该重视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配合治疗。

在不断提炼和深化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理解过程中,我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为深刻和灵活的认识,也更好地掌握了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和表达技巧。

这篇文章基于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汇总并总结了多方观点和知识,力求为读者提供了一篇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而evans分型则是对其进行分类的一种特定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话题。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龙源期刊网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李廷昌宋小燕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22期
[摘要]目的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探讨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2000年10月~2007年9月间58例患者的61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即牵引治疗、闭合复位中空加压锣钉、Gamma钉治疗、DCS治疗,DHS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结果61例按Evan's分型:Ⅰ型9例,Ⅱ型28例,Ⅲ型17例,Ⅳ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随访时间4~28(平均18.5)个月,平均随访2年。

治疗结果按黄公怡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8.5%。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合理选择内固定物,正确的手术操作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治疗;DCS治疗;DHS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FN
Gamma钉的不足主要为头颈钉为单钉, 抗旋转力不足,另一不足为远端应力 集中,致股骨干骨折。在认识到 Gamma钉的不足之后, 1996年,AO /ASIF对Gamma钉进行改良,推出了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roximal femoral nail) 。
改良包括: 将头颈钉设计为双钉防旋; 锁定远端主钉加长防止应力集中; 减小直径不必扩髓; 髓内钉外翻角6°方便主钉打入; 远端锁孔呈椭圆形允许纵向滑动。 PFN秉承了髓内固定的传统优势,其承受应力的轴心 比DHS,DCS等板侧式固定向内移,抗疲劳能力增大, 对骨折是否稳定的要求不高,手术显露及创伤小,可 早期负重。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髓内钉的好 处有二点:
一是闭合复位内固定,保护了骨折断端的血 供不因手术进一步破坏,且扩髓过程中的碎 骨泥相当于植骨。
二是中心位固定相对于髓外固定力臂更短, 生物力学性能较好。髓内钉固定更加符合股 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尤其是内侧缺乏支撑的 不稳定性骨折,有充分的优势。
人工关节置换术
(2)PFNA在主钉上有以下改进: ① 主钉设计为空心,便于引导置入主钉,创伤小;主钉具有6°外偏角,方便 从大转子顶端插入,进入髓腔。 ②PFNA远端只有一个锁定孔,可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 ③ 主钉有尽可能长的尖端和凹槽设计,打入更方便、避免局部应力的集中, 减少断钉及钉尾处再骨折的发生率。 PFNA适用于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对于股骨外侧螺旋刀片打入处骨 折的病例同样适用,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负重。其次PFNA仅需打人1枚螺旋刀 片,适用于股骨颈细的患者。
谢谢 !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与治疗
陆圣君
转子间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 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
股骨距:由于力线分布的特殊性, 在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
致密的纵形骨板,称为股骨距。 板状面稍成弧形,沿小转子的前外 侧垂直向上,上极与股骨颈后侧骨 皮质相连,下极与小转子下方的股 骨干后内侧骨皮质融合,前缘与股 骨上端前内侧骨皮质相连,后缘在
Z字效应
PFN的缺点是 拉力螺钉或 防旋钉退出 造成的z字效 应。
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是改进的PFN 系统
(1)PFNA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取代了传统的2枚螺钉固定 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4.5~9 mm),确保最大程度的 骨质填压。螺旋旋转进入骨质,对骨质起填压作用。当刀片锁定后,与骨质 锚合紧密,不易松动退出,PFNA依靠螺旋刀片一个部件实现抗旋转和稳定支 撑,其抗切出、抗旋转及抗内翻畸形能力比传统的螺钉系统高。
积水潭医院《骨折》推荐:选择不 同的内固定方法,除根据医生操作 技术熟练程度,内置物供应情况及 价格等因素外,仅由原始骨折类型, 骨折粉碎程度以及骨质疏松严重程 度去综合分析,或可得出以下意见: DHS适用于AO分类之A1和A2.1型 稳定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骨折虽 稳定但有严重骨质疏松亦应首选带 锁髓内针。对于A2.2,A2.3型和 A3型应选用带锁髓内针。
这些分类的中心是稳定性的概念。
骨折的稳定与否是分型的重要依据,其决 定因素包括:
1.内侧弓的完整性(小转子是否累及,股骨 矩是否完整) 2.后侧皮质的粉碎程度(大转子的粉碎程度)
小转子骨折使内侧弓骨皮质缺损失去力学 支持,造成髋内翻,大转子骨折则进一步加 重矢状面上的不稳定,造成股骨头后倾。
关于稳定和不稳定的描述,可以指导治疗和了 解预后。
如何确定DHS主钉在股骨颈中的理想位置
Baumgaertner提出TAD(尖顶距)理论,认为 螺钉的切割和较大的TAD值密切相关。
TAD值
Baumgaertner对198例 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研 究,分别从正位片及侧 位片计算螺钉钉尖到股 骨头顶点的距离来确定 螺钉的位置。
研究发现,螺钉的切 割率和TAD值呈正比。 当TAD值在25mm时, 股骨头切割率是8%, 当TAD值在20mm时, 没有发生股骨头切割。
长期以来,DHS是公认的金标准,但它还是存在生物力学上的不足,偏心固定, 抗旋转能力较差,也并不是对所有的粗隆间骨折均适用。
统计发现DHS存在较高的失败率, 应用DHS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好适应症 DHS最适于稳定性顺转子间骨折,对于不稳定骨折以 及反转子间型骨折,股骨远端的螺钉承受较大的应力,容易出现断钉;
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 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 延伸超过1cm。 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 皮质也有破裂。1、斜形;2、 横形;3、粉碎。
AO分型便于进行统计学分 析。既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 形态学描述,又可对于预后作出 判断,同时对内固定物的选择方 面也具有指导意义。
Jensen指出大小转子的粉碎程度与复位 后骨折的稳定性成反比。 Jensen等在Evans分型的基础上改良,应 用更广,研究表明,Jensen-Evans分型 为判断复位后的稳定性和骨折再次移位 的风险提供了可靠的预测。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 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 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 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 3、通过小转子。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 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
当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被破坏,股骨距不能承ma钉 1990年Grosse等首先报道应用股骨粗隆周围部带锁髓内钉(即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 钉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在贴近负重线的髓内结合成一体, 它能较好地传递应力,具有很好的防髋内翻作用;通过远端自锁 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它还具有其他优点:闭 式操作、创伤小、可早期下地活动,对骨质疏松和不稳定骨折有 良好的固定作用。
Ⅰ型顺转子骨折分为四个亚组,分别为: Ⅰa型骨折无移位,小转子无骨折,为稳定骨折; Ⅰb型骨折有移位,小转子有骨折,复位后内侧骨质能附着,骨折稳定; Ⅰc型骨折有移位,小转子有骨折,复位后内侧骨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 Ⅰd型粉碎骨折,大小转子成为单独骨块,为4部分骨折,骨折不稳定。
Ⅱ型为逆转子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方,到达小转子上方。
治疗
Kaufer总结到:骨折内固定的稳 定总体上依赖于五个因素:
骨的质量 骨折类型 复位情况 内固定的选择 内固定与骨的位置 骨科医生仅能控制后三种因素, 但必须考虑前两种因素来制定适 当的治疗计划。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髓外固定:Richards钉板、DHS、DCS、LCP;
髓内固定:Gamma钉、PFN 、PFNA等。 关节置换 外固定架
转子间骨折在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粉碎程度高时, 可考虑行人工假体置换,但对于活动要求不高、而且 预期寿命不长的老年患者而言,这一较大手术就显得 没有必要。 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即使类风湿关节炎未累及髋 部)发生转子间骨折时,通常考虑使用人工关节置换 术而不是采用修复的处理方法 人工假体置换对较少发生的转子间骨折骨不连、内固 定失败及病理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TAD值大于25mm建议重 新置入导针。
DHS不能用于反转子间骨折
术前,术后一天,术后 44天,术后70天
LCP 股骨近端锁定板
虽然LCP的设计可能具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优势,但螺钉 长度较短,TAD值不好,仍然是偏心固定。
如果股骨近端后内侧骨折处理不好,一样能造成固定失败,导致 髋内翻,螺钉或钢板松动甚至疲劳断裂。
Gamma钉
优点: 1.是一种微创髓内固定方法,切口小、创伤小。 2. Gamm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牢
固结合成一体,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 固定可靠。 缺点:
1.抗旋转能力差。 2.Gamma钉外翻角度过大有明显应力集中,容易出现髓内钉远端股 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 3.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并发症率高, 4骨质疏松、过早负重及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等情况下拉力螺钉 容易从股骨头颈切出。 5.Gamma钉主钉粗大的尾端(17mm)要求对近端进行充分扩髓, 对股骨颈的血运的影响较大
1978年Singh提出用X线测量骨小梁形态以衡量骨的机械强度,根据没 有骨折的髋部正位片把骨质疏松分为6个等级。Ⅵ~Ⅰ级,Ⅵ级是指所 有的5组骨小梁结构都存在,Ⅰ级是指严重的骨质丢失切有证据表明所 有的骨小梁组均有丢失,包括一部分初级压力骨小梁组。研究发现,骨 折稳定的失败与低Singh指数之间有联系。
·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如何选择手术方式
DHS
由滑动加压螺钉(Richard钉为代表)发展而来, 1970年起在世界范围普遍开展。DHS主钉为一根 较粗的螺纹钉,钉的近端为粗螺纹,远端是滑动 槽,侧方为套筒钢板,粗螺纹钉远端可在套筒上 滑动,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当局部肌肉收 缩或下肢负重时,钉远端可在套筒的滑动槽内后 退,使骨折断端之间出现压应力,负重后依靠钉 板间的滑动产生一个持续性加压有利于促进骨折 愈合。
Evans分型认为稳定复位的 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后内侧皮 质的连续性,简单而实用,并有 助于理解稳定性复位的特点,能 够预见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和穿 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这一分型方法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5型,
Ⅰ型: 2 部分骨折,骨折无移位。 Ⅱ型: 2部分骨折,骨折有移位。 Ⅲ型: 3部分骨折,由于大转子骨折块移位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Ⅳ型: 3部分骨折,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 Ⅴ型: 4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 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
►第三代Gamma钉特点: 1.近端直径减少至15.5厘米, 远端减少至11厘米,减少内置 物的体积,减少15-20%的切 骨量 2.三种颈干角设计130、125、 120,便于术中灵活选择 3.自攻拉力螺钉,减少切出的 发生,节省时间 4.防旋螺钉设计,仅允许拉力 螺钉进行单向滑动,便于骨折 端进行加压 5.远端锁钉可以选择动力或静 力交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