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烟草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
(2006—2020年)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化工作实际,制订本发展战略。
一、工作现状
“十五”期间,全行业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标准研究、制修订以及宣贯和实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标准化组织管理机构得到加强,有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国家局在科教司设立了标准化处,加强了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完成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标委)和卷烟、农业、企业、烟机、工程和劳动定额6个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标委)的换届;成立了信息和烟用材料分标委,强化了技术委员会的作用,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实行了标准项目立项专家审查制,提高了标准立项工作的科学性;印发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工作章程》、《烟草行业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规程》等,进一步规范了相关工作。
二是标准制修订和计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组织开展了一批涉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重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制定了行业急需的信息代码类标准;初步建立了烟草行业标准体系框架,编制了“烟草行业标准体系表”;建立了烟草机械、烟草信息和烟用材料标准体系;建立了压力、流量和风速计量基准,开展了《烟草专用吸烟机风速仪检定装臵》等部分专用仪器、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加强了卷烟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卷烟商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组织重点骨干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三是标准化示范推广工作初见成效。组织了20个烟叶生产县(市)参加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建设活动,为推进烟叶的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启动了卷烟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卷烟》、《烤烟》等重要标准的贯标工作,促进了相关标准的有效实施。
四是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了行业标准化工作网络平台和标准数据库,实现了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网上申报和工作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规范了相关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服务功能。
五是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稳步推进。行业已将ISO/TC126公布的46项国际标准中的27项转化为国标或行标,另有10项国际标准基本完成转化工作,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烟草行业战略性重组和品牌整合的不断推进,卷烟市场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与行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而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是标准化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标准化工作机构不健全,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企业用于标准制修订或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存在标准化工作人员不落实,贯标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是标准总体水平与行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存在差距。烟草农业、卷烟工业和打叶复烤企业、烟用材料、烟机装备以及节约资源能源、实现安全生产、保护环境、控制成本、提高商业服务水平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与国际合作交流不够深入。与ISO/TC126的联系、特别是与国际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CORESTA)和烟草科学研究会议(TSRC)等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不够紧密,对国外制定的相关政策、技术法规以及技术、产品研发动态的跟踪和针对性研究明显不足。
四是缺乏对标准执行的综合评价和监督检查。尚未系统
建立标准执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致使部分标准执行不到位。
五是标准化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行业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缺乏,从事标准研究的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明显不足,专家级的标准化工作领军人物严重匮乏。
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行业发展战略,以《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优化生产要素、有效配臵和综合利用资源、保障产品质量、科学控制生产成本、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加强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管理,为行业技术创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为保障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
2.基本原则。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持续提高的原则。夯实基础就是要加强企业标准化机构建设,全面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并初步建立起行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重点突破就是要集中力量制定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急需、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标准,特别要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或名优产品转换为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