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摘要]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就亚非文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分别就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和近现代亚非文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近现代亚非文学
[正文]伴随着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一些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我国习惯上将世界分为欧美和亚非拉两大阵营,与此相应,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而亚非文学的发展历程又分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和近现代亚非文学。
一,古代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与西方古代文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传统、具有明晰性和统一性的特征相异,古代东方文学的范畴是一个包涵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它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肇始,一直延续到公元2至8世纪东方诸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个时段,即东方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其辽阔的地域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到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东亚的黄河与长江流域;既有适应于灌溉耕作的农业文明,又有在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条件下产生的游牧文明,这两种类型的文明相互传播、冲突与融合,逐渐催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上古东方文学。最初的东方文学主要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在古埃及,关于太阳神拉的创世神话和自然繁殖之神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内在深层地主宰着古埃及人的精神生活,体现了他们敬畏自然、繁衍生命的原始宗教意识。他们的宗教观把生命视为死亡之前经过一个预定阶段而将最终到达其终点的过程,故对死亡关注的热情远超过现世生活,死者的尸体被制成木乃伊放置于灵柩内而经久不朽,并随葬放入指导亡灵顺利通过冥国考验性质的诗,以祈求获致灵魂的永生,这些诗作汇集成庞大的宗教诗歌集《亡灵书》。古巴比伦宗教继承和发扬了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传统,与古埃及宗教一道,并称为世界上具有最古老文字典籍的宗教。古巴比伦神话渊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其最重要的神话《埃努玛·埃立什》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创世神话,为后世的创世神话如《旧约·创世记》和古代希腊赫西奥德的《神谱》提供了范本。古希伯来人的犹太教圣典《旧约》中关于天地起源、人类创造、伊甸乐园、洪水方舟的神话,早已成为人类象征性地阐释主体及其客体最富想象力的典范。印度最古老的《吠陀》诗集中的神话传说、颂神诗、祭仪诗与咒语等不仅是印度古往今来各教所尊崇的经典(如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等),同时也是印度人最早的文学创作。由此可见,上述古代东方各国最初的文学作品,均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宗教经典,那些虽非纯粹宗教文本的神话、颂诗和故事等无不与神灵崇拜的观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仍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意味和宗教想象。
二,中古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中古文学指的是亚非封建社会的文学。东方各国在公元2、3世纪至7、8世纪确立了自己的封建制度。形成了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三个文化圈。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中古文学呈现出一派繁荣灿烂的局面。
中古亚非文学,因国度、地域、民族、历史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从整
体来看,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首先,多民族文学共同繁荣。
同中世纪的欧洲文学(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古代亚非文学的主要文学成就也集中在这一千年)对照,中世纪欧洲文学由于教会统治,发展停滞,风格单一。亚非文学虽然也受宗教的影响,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亚非文学空前繁荣,。亚非文学的繁荣还表现为民间文学蓬勃发展,品种繁多,文人创作与此相互辉映,取长补短,名家名作涌现。如中古阿拉伯文学的艺术丰碑: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日本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紫式部,她的传世力作《源氏物语》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其次,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形成了三大文化交流中心。
由于农耕社会的独立性和局域性,中古亚非各国的河流文化发展形态十分完整,因而造就了各自迥异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文学机制。在7世纪之后,随着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发展,出现了频繁的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了三大文化交流中心:以中国为中心的远东及东南亚文化区、以印度为中心的次大陆南亚文化区、以阿拉伯为中心的西亚北非文化区。
三大文化交流中心各自影响周边国家和民族,从而促进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文学的发展。这种文学发展的交流与整合,导致了文学共同繁荣,成为中古亚非文学的一大特色。
再次,内容的复杂化,形式的多样化。
中世纪欧洲文学处于教会的控制之下,而亚非文学是在政权高于教权的政治气候中发展,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
就内容而言,有歌颂统治阶级功德、宣扬封建秩序的,更多的是揭露统治阶级罪恶、表现被压迫者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的。就文学样式而言,各种体裁都在发展成熟,特别是诗歌、戏剧走向了全面的繁荣,小说与散文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最后,民间文学蓬勃发展。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亚非各国口头创作极为丰富,特别是6世纪之后,城市相继繁荣,市民文学崛起,为民间文学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使得民间歌谣、民间戏曲和民间故事都有了长足发展。同时,民间文学的发展又为文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与创作灵感。
总之,中古亚非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日本在11世纪初就产生了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中国文学水平之高,在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古亚非文学对欧洲文学影响深远。中国的古籍,印度的民间创作和阿拉伯的诗歌,都在中古时期传入欧洲,成为推动欧洲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近现代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近现代亚非文学,指的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一百多年间,地处亚非两大洲的各个国家的文学。
自15世纪以来,欧洲列强不断入侵亚非,到19世纪中叶,亚非地区绝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只有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本时期都面临两大政治任务。一是救亡,即反抗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二是启蒙,即借鉴欧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汲取西方先进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求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近现代亚非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既有民族矛盾,又有阶级矛盾;既有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的斗争,也有殖民主义、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