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代初等教育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摘要

英国,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国之一,英国教育的发展也相应地受到了关注。我国国内不乏很多学者对英国教育的研究与探讨。如2012年发行出版的唐彩斌等人所著的《零距离的英国教育》,就是结合实际经验对英国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例子之一。初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在国内日渐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对象和探讨话题。奥尔德里奇在《简明英国教育史》一书中这样提到英国初等教育:“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初等学校,在国际上,尤其在进步教育界中,无愧地取得了相当高的声誉”,其对英国初等学校的赞誉可见一斑。但我们知道,相比西方其他强国,英国的初等教育在近代发展的十分缓慢。到了19世纪国家才开始对初等教育负责,为其拨款。那么,怎样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致使英国的初等教育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出现停滞现象呢?仅仅是英国人“不重视教育造成的吗”?那么,又是怎样的因素使得英国人有这样的观念?为什么慈善教育在英国一段时间内“经久不衰”?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支撑着它?又是哪些动力推动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前进和改革?英国又为何能从落后的初等教育困境中冲出重围?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逼着。对于英国教育史的研究在世界教育史的学习中笔者已经了解到不少,不难发现在诸多世界教育史专著和教程中对英国教育的历史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但其探讨多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而教育并非独立发展的个体,其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初等教育之所以由“落后”到“先进”肯定有其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是什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则是本研究的原动力。本文为历史性研究,即“系统搜寻资料以回答有关过去现象的问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前的教育机构、教育实践、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1]

二、概念界定

初等教育

作为核心的“初等教育”现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确认的定义为:初等教

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此级教育的重点通常是向法定的入学年龄不低于5岁不大于7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读、写、算等方面扎实基础的教育课程,同时也应对其他科目有一些基本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初等教育的开始也是义务教育的开始。[2]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指出,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最初阶段。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广泛性。[3] 而在英国的历史上“初等教育”的定义是发生着变换的,初等教育在历史上“Elementary Education”和“Primary Education”两种表达形式。而“Primary Education”或“Primary Schooling”这类词在英国首次出现是在1926年哈多咨询委员会所发表的《青年教育报告》中。报告中提出“应将11岁以下儿童的教育统称为‘初等教育’,而将11岁以上儿童的教育统称中等教育”[4]、“Primary Schooling”一词在此限制使用在11岁或12岁就结束的这段教育时期,并代替了之前的“Elementary Schooling”一词[5]。“Elementary Education”在1870到1900年间被定义为“强迫的、规定年龄的、由专职教师指导的、以学校为基础的一种训练,其目的是控制以基本文化为中心所规定的学校课程。[6]

三、近代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1、缓慢前进的初等教育1550年—1779年

在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尤其是处于英国社会底层的人们所面对的现实是:学校教育几乎是毫无用处的。由于贫穷的境遇,穷人既没有经历也没有费用去送自己的孩子念书。而学校教育也鲜有吸引他们的地方,受到教育的孩子仍然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者有任何的自我提升。因此,贫民几乎没有任何求学的动力。但由于16世纪圈地运动造成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出现了许多贫儿,此时教会和一些私人团体开办了慈善学校。学校的开设一方面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另外一方面则是出于宗教目的。慈善学校内所开设的课程也服从于这两个目的,“之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阅读,目的在于使这些贫民儿童能学会看懂《圣经》、自己阅读《圣经》,以获得《圣经》对其的教育”[7];而一些慈善学校内开设的算术、手工劳作等课程,则是为了授予儿童一定的谋生技能,为日后做准备。

除了上述的慈善学校,这一时期另有“小学”(petty school)[8]负责平民子女,如自耕农或者商人子女的教育。这些人往往有余力也更加热心于让子女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使其更有文化或具备日后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没有专门的私人教师的乡绅和主教的儿子也可能进入到小学中接受教育。儿童进入小学(petty school)学习的年龄多为5-6岁,在学校学习不超过1-2年。在小学中,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是教授拼写与阅读的技能,所以小学也被称之为ABC学校。一些学校中,也教授写作和计算的技能。在学校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多来自于角制书(hornbook),这是一种包含字母表和一些宗教素材的初级读本和教义问答手册。在小学阶段,从角制书中学习的拼写与阅读的相关内容就是儿童在当时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学习,他们会得到进一步的阅读技巧的训练和宗教知识方面的扩展,甚至会学习如何写作。结束了2年左右小学的学习后,出自贫民家庭的儿童就结束了学校教育。而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入英语学校(English School),或是计算学校(Cyphering School)、写作学校(Writing School) 中的一种,直到他们做好了工作或者实习的准备。

至18世纪中期,包括慈善学校在内的初等学校的形式显得更为丰富。例如,主妇学校(也被认为是小学的一种),主妇们在家中的会客厅看管孩子,交给他们读、编制等技能。还有在较大的村庄或者市镇上的日校(day school),阅读、书写和算术则是这类学校最为典型的课程。

同一时期在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洛克,同样受到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和早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的影响。虽然洛克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并不直接地体现于此,但源于此,洛克提倡了更为科学的儿童观。他尊重儿童和他们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并且认为儿童特殊需求、兴趣和能力应得到应有的关注。洛克的儿童观也使他确信,早期的儿童品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习得知识远不如通过习惯养成和履行规则来培养儿童的身心意义重大。2、初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生1780年—1870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英国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的时期,不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上都出现不同于以往的“新事物”。初等教育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广泛的讨论,初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面向社会下层的初等学校成为这一时期的教育热点之一。而对于上层阶级,如贵族和大地主而言,所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都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