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技巧

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技巧药品质量标准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性和质量一致性的重要依据,对于药品注册管理至关重要。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涉及许多技巧和要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技巧。
一、了解法规要求在药品注册管理中,制定和修订药品质量标准需要明确法规要求。
药品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药典、药品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
因此,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前,首先要全面了解并熟悉相关法规要求,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二、充分调研和收集信息在制定和修订药品质量标准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信息收集。
这包括分析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通过充分调研和信息收集,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标准制定的方向,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明确标准的制定原则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需要明确一系列原则。
首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应基于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
其次,要注重可行性原则,即标准要符合生产工艺、仪器设备和实际操作的要求,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实施。
此外,要遵循国际接轨原则,即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要考虑国际标准的趋同性,以便药品能够符合国际质量要求,有利于出口和国际间的互认。
四、确保标准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需要保证标准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应明确具体的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避免模糊和多解的情况出现。
标准还应提供相关背景和解释,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标准。
此外,标准的修订还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生产情况和检验能力水平,避免因过高的标准导致实施困难或不可行。
五、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需要遵循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原则。
规范化是指标准的内容、格式和表达方式需要统一、规范,避免冗余和重复。
标准化是指标准的命名、编号和组织结构要符合一定的规范,便于管理和查询。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是怎样的呢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是怎样的呢除了⾷品安全,⼤家最关注的就是药品质量安全了,那么,⼤家知道药品质量标准是怎样的吗?制定这个标准的原则是什么呢?请⼤家阅读下⾯的⽂章了解!药品质量标准总原则(1)必须坚持质量第⼀,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并要尽可能采⽤先进标淮,使标准能起到推动提⾼质量、保证择优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作⽤。
(2)要从⽣产、流通、使⽤的各个环⾏去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切实加强对药品内在质量的控制。
(3)检验⽅法的选择,应根据“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原则,要强调⽅法的适⽤性,并注意吸收国内科研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既要考虑当前国内实际条件,⼜要反应新技术的应⽤利发展,进⼀步完善和提⾼检测⽔平。
对于某些抗⽣素、⽣化药品和必须采⽤⽣物测定的品种,在不断改进⽣物测定法的同时,也可采⽤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法控制其纯度。
(4)标准中的限度的规定,应密切结合实际要保证药品在⽣产、贮存、销售和使⽤过程中的质量,并可能全⾯符合规定: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过程中,对⼀些细节有⼀些具体的规定。
标准名称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先应给⼀个药品以法定的名称,根据卫⽣部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规定:“新药的名称应明确、科学、简短,不得使⽤代号及容易混同或夸⼤疗效的名称”。
国际上,世界卫⽣组织制定公布了国际⾮专有药品名,审定出版了单⼀药物通-⽤名《国际⾮专利药名》供国际间统⼀使⽤。
WHO的专家委员会对药品命名提出了两个主要原则:(1)药品名称读⾳应清晰易辨,全词不宜过长,且应避免与⽬前已经使⽤的药名相似;(2)属于同⼀药效类别的药物,其名称应⼒求⽤适当的⽅法使之显⽰这⼀关系:凡是易令病⼈从解剖学、⽣理学、病理学和治疗学⾓度猜测药效的名称,⼀般不应采⽤。
我国药典委员会和《新药审批办法》对药品命名的原则规定是:(1)药品的名称包括中⽂名、汉语拼⾳名、英⽂名⼆种。
(2)药品的名称应明确、简短、科学,不⽤代号、政治性名词、容易混同或夸⼤疗效的名称。
药物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药物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药物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是保证药品质量与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的药物质量标准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还能为药品相关的研发、生产和检验提供明确的指导。
本文将从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意义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药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和治疗效果。
药物质量标准涉及到药品的质、量、效、安全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药物质量标准可以确保药品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生物等效性一致,从而保障患者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使用的药品具备相同的治疗效果。
药物质量标准的研究还可以为药品相关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指导。
研发新药时,合理的质量标准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定药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和检测方法,促进新药的研发进程。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药物质量标准可以用作生产监控和质量控制的依据,确保药品具备一致的质量。
二、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药物质量标准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和步骤:1. 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和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的药物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为制定新的药物质量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现场调查:实地调查药品生产企业,了解其生产过程、设备和技术水平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收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药品的基本质量数据。
3. 数据分析: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比对不同样品的数据,确定药物质量标准的范围和限制。
4. 试验验证:通过临床试验或动物试验等方式,验证药物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确保标准能够真实反映药物的质量特征,并具备治疗效果的保证。
5. 国内外比对:将制定的药物质量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寻求共性和差异性,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标准。
6. 审定和发布:经过内部审定和相关专家的评审,最终确定并发布药物质量标准。
发布后,要不断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修订和更新标准,确保其与时俱进。
三、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中的挑战与应对在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挑战:1. 多样性问题:不同类型的药品具备不同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因此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需要考虑到这些多样性。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目录
• 药品质量标准概述 •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流程 •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 药品质量标准的更新与修订 •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案例分析
01
药品质量标准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药品质量标准是评估药品质量、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准则,包括药 品的成分、纯度、稳定性、安全 性等方面的规定。
参考国内外标准
在制定初步草案时,应参考国内外同类药品的质量标准,以确保草案的合理性和 科学性。
征求意见与修订
公开征求意见
将初步的质量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收集各方 的意见和建议。
修订和完善
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初步草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 提高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发布与实施
发布标准
药学研究
通过药学研究,了解药品的成分、药 理作用、毒副作用、药代动力学等特 性,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与验证
进行必要的试验与验证,以评估药品 的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为制定质 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制定初步的质量标准草案
综合分析
根据药学研究和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药品的特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生产工艺等 方面的信息,制定初步的质量标准草案。
法规执行不力
虽然有明确的法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 中可能存在监管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解决方案:加强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监管 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同时加强社会
监督,确保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跨国标准的统一
随着药品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药品质量标准的差异给跨 国药品监管带来挑战。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各国 药品质量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PPT课件

目录
• 药品质量标准概述 •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流程 •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 药品质量标准的审核与批准 • 药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挑战与展望
01
CATALOGUE
药品质量标准概述
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
药品质量标准:是指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 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 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水分和干燥失重
检查药品中的水分和干燥 失重情况。
重金属和砷盐
检查药品中的重金属和砷 盐含量。
药品的含量测定
容量分析法
利用滴定等方法对药品进 行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对药品进行含量测定。
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 相色谱仪等对药品进行含 量测定。
药品的贮存与有效期
贮存条件
描述药品在水、乙醇等溶剂中的溶解 情况。
气味
描述药品的气味,如无味、有特殊气 味等。
药品的鉴别
化学鉴别
利用化学反应对药品进行定性鉴 别。
薄层色谱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药品进行分离和 鉴别。
红外光谱法
利用红外光谱法对药品进行结构分 析和鉴别。
药品的检查
01
02
03
杂质检查
检查药品中是否含有其他 杂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国家实行药品标准管理制度,对药品标准实行审批制度。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药品注册申请批准后,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相关技术 资料;需要制定国家药品标准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制定国家药品标准 的物质条件列入药品注册审批范围。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药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其质量安全更需要重视。
为确保药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国家和相关部门致力于制定合理的药品质量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在各类药品上都能有着良好的表现。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律制度基础上来展开的。
对于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社会公众对其客观要求很高,因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度是必要的,以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药品安全性的要求和关注。
一般来说,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药物的安全性为前提,制定市场药品的质量标准,及时发布警示信息,健全相关制度;(2)以药物的有效性为前提,健全药品实验室检查技术,以确保不同品种药品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制剂的有效性比较;(3)建立药品标准管理系统,统一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4)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严格实施药品质量标准,做到严格要求、严把控、严格审查;(5)建立药品标准审查制度,对新药品、新技术药物等,定期进行质量标准审查,防范新药品、新技术药物质量风险;(6)不定期对市场药品质量进行抽检和评估,不断改进抽检标准,保证药品质量安全;(7)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技术标准,提高药品质量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药品质量标准的进步;(8)推进药品质量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国际药品质量标准的开放,实现药品质量标准的共同提升。
以上就是国家关于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其目的旨在于为了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在药品生产、使用过程中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依据,有效遏制药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保障药品质量,满足人们使用药品的需求。
药品质量是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石,因此,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社会上的各部门必须共同努力,科学制定合理的药品质量标准,以便健康安全地使用药品,让人们放心使用。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国家有关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
2、符合国际、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药品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组织发布的有关药品质量安全检查标准;
3、确保药品具有疗效,即能够起到预期的疗效,而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4、提供纯正的、有效的、安全的药物,确保其有效成分含量达到正常水平或最低用量水平;
5、兼顾不同用药者的不同抗药特性,妥善使用药品;
6、考虑药物代谢关系,确保药品效果具有一致性;
7、考虑药品毒性、耐受性;
8、重视药品质量及其稳定性,使用药品美观、安全可靠;
9、重视药品流通安全,按照国家规定的管理流程进行监管;
10、重视药品的注册登记,要求完善的记录与信息系统管理;
11、对药品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12、加强药物质量安全监控,以预防、检测和控制不良药品出现及广泛流行。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药品质量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关键要素。
为确保药物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适用性,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药品质量标准的背景及意义入手,介绍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探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背景及意义药品质量标准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依据,是医药行业中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之一。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于确保药品质量、保护患者安全、促进医药科研和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科学、规范的药品质量标准可以促进药品生产和质控规范化,提高药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流程和方法(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流程1.确定标准制定的需要: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相关规定,结合药物的特性和实际需求,明确标准制定的具体需要。
2.制定标准的计划:确定标准制定的时间节点、分工、资源等要素,并编制标准制定的计划。
3.收集相关信息: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实验结果和专家咨询等渠道,收集与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4.制定标准的草稿: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编写药品质量标准的草稿,并提交给专家进行评审。
5.专家评审和修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草稿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草稿进行修订。
6.内部审定和公示:经过专家评审后,将修订后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内部审定,并在相关平台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7.最终制定和发布:根据公示结果和修订意见,对药品质量标准进行最后的修订,并制定成正式的标准文件,并依法发布。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1.基于科学证据的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建立合理、科学的标准参数和指标。
2.参考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应参考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其制定方法和技术指标,使药品质量标准具有国际接轨性。
3.充分调研和专家评审: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过程中,要开展广泛的调研和专家评审,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和建议,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药品质量标准的 制定
编辑课件
§15.1 概述
一、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 1、药品: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
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 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 特殊的商品。
编辑课件
2、目的:
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和健康。
3、意义:
4、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
编辑课件
(8)吸收系数
E 1% 1 cm
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
度时的吸收度
摩尔吸收系数 溶液浓度 1m o/L l 液层厚度 1cm
百分吸收系数 溶液浓度 1%g/m
液层厚度 1cm
编辑课件
(9)晶型 不同晶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 度有很大的差异
编辑课件
例 无味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palmitate) 有A、B、C及无定型四 种晶型。
1、要检查危害健康的杂质 如:重金属、砷盐
2、针对性 3、要检查影响药物质量的杂质
如:甲苯咪唑(A,B,C晶型) 4、从安全有效的角度来确定杂 质限度。
编辑课件
❖ 检查方法评价的效能指标
定量
限度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编辑课件
五、含量测定 (一)常用的测定方法及其特点
1、重量分析法 原料 2、容量分析法 原料 3、光谱法 制剂
呋喃西林、呋编辑课喃件 妥因、呋喃唑酮
5. 对于一些化学结构不清楚或天然来源 的药品,可以以该药品来源或化学分类来考 虑。 如: 罂粟中提取的罂粟碱。
6. 复方制剂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药物 成分,可以采用简缩法来命名。
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

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药品的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是药品注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科学的药品质量标准对保障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具有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品注册管理中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的流程和要点。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性药品质量标准是评价药品质量优劣的依据,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个合理的药品质量标准应该包含药品的质量特征、规格和检测方法等内容,能够确保药品的稳定性、纯度、活性和无毒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与药品的临床疗效相吻合。
二、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流程1. 制定制定药物质量标准的需要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市场需求和患者的用药特点,确定制定或修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审查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标准:调研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药品标准,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或修订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在现有药品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订。
3. 建立标准制定小组:由专家组成标准制定小组,包括药学、医学、药品质量控制和法律法规等领域的专家,确保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 确定标准制定计划:根据药品的特性和用途,制定标准制定的时间计划和工作进度。
5. 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实验室测试、临床试验和文献综述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与药品质量相关的数据,确定药品的质量特征和规格要求。
6. 制定标准草案:根据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初步草案,并诚邀专家进行评审。
7. 修改和完善草案:根据专家评审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和完善药品质量标准的草案,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8. 公开征求意见:将修订后的药品质量标准的草案向公众和相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接受各方的反馈和建议。
9. 完善标准并进行测试: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实验室测试和现场验证,并修订标准草案。
10. 批准和发布标准:将经过修订和完善的药品质量标准提交给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在批准后发布标准。
第十六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doc

第十六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第一节概述一、制订药品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制订药品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药品的质量,维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均匀性和一致性。
制订药品标准的意义体现在能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且有利于药品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
1、安全有效药品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为安全(即不良反应少)、有效(即疗效肯定)。
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方面是由药物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引入的杂质所造成。
因此,对那些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
药物的晶型及异构体可能对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故应着重研究。
2、先进性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在我国国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较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如果研制的新药国外已有标准,则国内的标准应尽可能达到或超过国外的标准。
3、针对性要从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去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切实加强对药物内在质量的控制。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使用的要求,针对不同剂型规定检测项目及确定合理的限量。
一般情况,对内服药品质量要求严些,注射用药和麻醉用药更严,而外用药品要求可以稍宽些。
4、完善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与提高,药品的质量标准也将相应地提高,原有的质量标准不足以控制药品质量时,可以进行修订、增删某些项目、修订某些指标、改进一些检验技术。
对于一些由于医疗水平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而显得陈旧落后的品种,则可以删除。
5、规范性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尤其是新药的质量标准时,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一般格式进行。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根据中国药典的要求,药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名称、性状、物理常数、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
一、名称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时,首先给与该药品一个法定名称。
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

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是药品注册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准确与可靠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与修订进行探讨。
一、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重要性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和监管的重要依据。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
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药品质量标准,才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并促进药品生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在药品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基于科学数据和科学方法,确保标准的科学可靠性。
2.合理性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应该合理,符合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学等专业知识,能够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3.可操作性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应考虑生产实践和监管需要,确保标准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4.时效性原则:药品质量标准需要根据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同时期和不同药品的要求。
三、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调研、评估、制订和发布等步骤:1.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药品的类别、用途、疗效、安全性等信息,明确标准的需求和基本要求。
2.评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指标。
3.制订: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具体技术规范、检验方法和指标要求。
4.发布:经过内部审查和专家论证后,将制定好的药品质量标准发布,并通知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监管部门。
四、药品质量标准修订的必要性药品质量标准修订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药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新药品的出现,保持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药品质量标准修订需要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及时更新和完善标准,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药品质量标准修订的程序药品质量标准的修订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信息收集:收集和整理与该药品相关的科研成果、国内外药典、法规要求等信息,明确修订的方向和重点。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制订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本章分配学时数] 4 学时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1,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2新药研制过程中、临床试验前必须报批的药品标准。
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可靠。
此标准仅合用于研制单位、临床试验单位和药检单位。
3,暂行或者试行药品标准: 1-3 类新药经临床试验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试生产阶段的药品标准称“试行标准”,试行期 2-3 年。
期满后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药典委员会审批转正。
4,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
也是 GMP 认证的必备条件。
通常企业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中国药典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英文表示 Chines Pharmacopoeia。
通常写法:中国药典(××××年版)。
沿革: 1949 年建国以后,已出版了 87 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 年版药典)。
自 1963 年版药典分为两部,一部和二部。
1988 年正式出版了中国药典(1985 年版)英文版,同年还出版了二部注释选编。
1990 年版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另行出版了《药品红外光谱集》。
编制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 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彩色图集》。
1995 年版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销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再也不列副名。
2000 年版二部附录新增加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和 X 射线粉末衍射法这三种仪器分析方法。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1、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 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二者均属于国家药 品标准,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颁布实施 。
2、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3、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4、企业标准
三、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重点)
用药物的特殊气味来进行鉴别等。
均属于国家药品标准,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颁布实施。
•溶解度 在•一定第程度三上可反法映药用品的于纯度。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的物质。 •4.药品质•量标熔准需不点断完测善 定用的对照品无有效期,一般只要外观
•薄层色谱法在合成药物的含量测定中应用很少,主要用于一些组成复杂,又不能采用其它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的中药制剂,经薄层分离
(4)国外的专利名,无论是外文拉丁化或中文音译,都 不能采用。
(二)、性状
溶解度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药品的纯度。
• (三)、物理常数
• 物理常数是检定药品的重要指标,可根 据不同药品的特性或检定目的的需求, 选择有关物理常数的测定。药品质量标 准中收载的物理常数有相对密度、馏程 、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 、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吸系 数等。
•3、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1.坚持质量第的一的原温则 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 •第一法用于测定初易粉熔碎的固至体药全物;熔的一段温度。中国药典收载有三种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一些挥发性较大的药物的含量测定。
熔点测定的方法。 •(1)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药物在紫外、可见区具有吸收。
• 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不仅与化学结构有关,而 且还与被测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以及测定时 的温度有关。浓度越大,液层越厚,则偏振面 旋转的角度也就越大。
药品监管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药品监管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是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据,其制定过程严谨而复杂。
本文将从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制定的流程和标准制定的挑战等方面探讨药品监管中的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概念药品质量标准是指药品在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对其质量属性进行明确、详尽规定的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包括药材和药品的质量评价要求、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等,旨在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二、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流程(一)立项阶段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之前,需要进行立项。
立项阶段包括确定制定标准的必要性、目标和范围,明确制定标准的任务和要求,并组建标准制定的工作组或专家组。
(二)前期调研在确定立项后,需要进行前期调研。
前期调研包括收集并分析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科研成果等,了解目前药品质量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制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制定草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标准制定工作组或专家组制定草案。
草案包括药品的命名、药品质量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四)专家评审草案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专家评审。
专家评审是保证药品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的重要环节。
专家评审的结果作为修订草案的依据,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五)征求意见在专家评审完成后,需要向行业内和公众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是确保药品质量标准公正、公开和透明的重要环节。
吸纳各方的建议和意见,以达到协商一致、公平合理的目标。
(六)发布实施经过修订后的药品质量标准,将由相关机构进行审批和发布。
一旦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三、标准制定的挑战(一)科技创新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品质量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药品的出现和药品生产技术的革新,需要制定新的药品质量标准以适应新形势。
因此,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需要与科技的进步保持同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基本要求]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制订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本章分配学时数]4 学时第一节、概述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1, 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2,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新药研制过程中、临床试验前必须报批的药品标准。
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可靠。
此标准仅适用于研制单位、临床试验单位和药检单位。
3, 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3类新药经临床试验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试生产阶段的药品标准称“试行标准”,试行期2-3年。
期满后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药典委员会审批转正。
4,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
也是GMP认证的必备条件。
通常企业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英文表示Chines Pharmacopoeia。
通常写法: 中国药典(xxxx年版)。
沿革:1949年建国以后,已出版了87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年版药典)。
自1963 年版药典分为两部,一部和二部。
1988 年正式出版了中国药典(1985年版)英文版,同年还出版了二部注释选编。
1990 年版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另行出版了《药品红外光谱集》。
编制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 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彩色图集》。
1995年版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
2000年版二部附录新增加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和X 射线粉末衍射法这三种仪器分析方法。
2005年版分三部三、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⑴,安全性:毒副反应物质⑵,有效性:生物利用度、晶型等⑶,先进性:采用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的方法⑷,针对性:针对药物本身的特点,做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四、研究及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⑴,文献资料查阅及整理;尤其要熟读各国药典的相似药品标准。
⑵,对有关研究资料(化学、工艺、辅料等)的了解。
五、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工作的长期性⑴,伴随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⑵,随科技和生产水平的提咼,标准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一、名称外文名(英文名):按INN 命名。
中文名:由外文名按一定的原则译成中文名。
化学名:根据《化学名名原则》,参考IUPAC公布的《Na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命名。
⑴,拉丁名(或英文名):应和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名词汇》及WH制定的《International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ences ,INN》一致。
⑵,中文名和商品名:应科学、明确、简短;避免采用暗示药理和药效;⑶,化学名:应根据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化学会编《化学命名原则》及IUPA Q Interna- tional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
⑷,提取天然物质:结合植物来源命名。
“名称”需经有关部门审批确认后写入标准。
我国对化学药品曾用过的十大命名法1、以公认的学名或来源命名,如葡萄糖、山梨醇。
2、以化学名或简化的化学名称命名,如异烟肼、呋喃西林、磺胺甲基异噁唑。
3、以药物效用结合化学名称命名,如抗瘤氨酸、利尿酸、扑痫酮、甲基睾丸素。
4、以单纯疗效命名,如咳必清、利眠宁、安侬痛。
5、以公认的外文名称译音,或译音与化学结构相结合,或译音与药效相结合。
如硫酸可待因、盐酸可卡因、磺胺嘧啶。
6、由国外商品名称译音而来,如潘生丁、安妥明。
7、采用代号或部分代号,如681、抗疟2 号8、以政治术语命名,如争光霉素、抗敌霉素。
9、以某种大类药物的总名称来命名,如长效磺胺、周效磺胺、抗癌片。
10、以赞美性词汇来命名,如抗炎灵、优降宁、心得舒、胃安。
国际上药品命名情况:由于美国的USAN英国的BAN和日本的JAN等之间所用名称仍未完全统一,WH从1953年起制订公布了国际非专有药品名(INN),以拉丁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5种文字发布,供国际间使用。
对新的INN名称在WH啲刊物上公布征询意见后确定。
药理作用相同的属于同一类的物质采用统一的词干。
INN命名应避免给病人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上的暗示。
我国对新药命名的若干规定:化学药品方面:1、原则上按照INN命名原则确定英文名或拉丁文名,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
药名应明确、简短、发音清晰,全名最好不超过4 个音节或四个字母。
2、对属于某一相同药效的药物命名,应采用该类药物的词干,如组织胺类药物的词干为“- astine ”译为“ -斯丁”。
所以在制订某类新药的第一个药名时,应考虑该药物名称的系列化而制订一个新的词干。
3、仿制药物的中文名称,可根据药物的具体情况采用音译、意译或音意合译,但对商品名和专利名不能译。
4、对化学结构不清楚或天然来源的药品,可以该药来源或化学分类来考虑。
如大黄素、黄芩甙等。
5、复方制剂的命名,由于含二种以上药物,可采用简缩的方法或按处方中的主药来命名。
6、避免采用有关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作用或治疗学给患者以暗示的药名,如风湿灵、抗癌灵等。
7、制剂名称的命名,应与原料名称一致。
如消炎痛应改为吲哚美辛。
8、药物在使用上有不同要求时,名称也应作不同的规定。
如乙醚和麻醉乙醚、蒸馏水和注射用水。
有的药品化学成分相同,但性状不同,名称也异,如黄氧化汞和红氧化汞、氧化镁和轻质氧化镁等。
二、性状(一)、外观与臭味外观性状是对药品的色泽和外表的感官规定。
仅用文字对正常的外观性状作一般性的描述。
臭味应是指药品本身所固有的,不包括因混有不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而带入的异臭。
1,聚集状态:一般以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居多,但也有例外。
2,晶型:晶型不同,生物利用度有很大差异。
药物晶型研究不清,盲目生产,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质量问题。
如以前我国曾生产的无味氯霉素原料均为无效晶型A。
3,色泽:化学结构与色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4,嗅味:液态或低溶点的固态药物,常具有特殊之臭。
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1)、特定的化学基团如烯醇基、醚、醛、酮、巯基等的引入后,就具有显著臭味;(2)、特定的环基如吡啶环的引入,就具有较重之臭;(3)、苯环上的取代基不同,臭也各异。
5,溶解行为: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特性对溶解度具有很重要的关系。
药物分子间凝聚力高于药物与水的缔合力,则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反之,则水溶性增加。
对含水的药物晶体,含水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6,稳定性:无论是原料药还是制剂,稳定性十分重要,所以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条件,保证药品的质量。
(二)、物理常数:溶解度、熔点、比旋度、晶型、吸光系数、馏程、折光率、黏度、相对密度、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等。
1, 熔点和熔距:纯的结晶性药物熔点十分敏锐,熔距一般不超过0.5 C,若受杂质影响,熔点下降,熔距增大。
构型不同,熔点也异。
各国药典中的溶点涵义是不同的,我国药典规定:“熔点系指一种物质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熔点测定法---- 毛细管测定法:熔点判断:中国药典要求初熔和全熔两个读数。
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作为初熔,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
熔距一般不超过2C。
熔融同时分解点的判断: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或开始产生气泡为初熔,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或分解物开始膨胀上升时的温度为全熔温度。
影响熔点测定的主要原因:①传温液②毛细管内径③升温速度④温度计2,沸点和沸程:与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范德华力与氢键的存在使液态有机分子相互作用,促使分子间迅速运动而又不致于变成气态分子,只有外界供给的能量足以克服这些引力时,才能形成气体分子,当蒸汽压不断增大,达到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开始沸腾,这就是沸点。
中国药典规定:“在标准压力(101.3kPa,760mmHg)下,按药典装置,自开始馏出第五滴算起,至供试品仅剩34ml,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称沸程。
”药物越纯,沸程越短。
3,比旋度:具光学异构体分子的药物,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旋光性不同时,有的药理作用相同,有的则相差较大。
4,折光率: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密度不同的透明介质时,光的进行速度发生变化,即发生折射现象,且遵从折射定律。
用折光计来检查某些液体药剂,可知其纯杂程度。
5 ,粘度: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中国药典中采用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或特性粘度表示。
流体分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
前者所需切应力不随流速改变而改变,如纯液体或低分子物质的溶液;后者所需切应力随流速改变而改变,如高聚物的溶液、混悬液、乳剂分散体和表面活性剂的溶液。
粘度计有毛细管式和旋转式两类。
前者不能调节线速度而不便测定非牛顿流体,但对高聚物的稀薄溶液或低粘度液体则影响不大,旋转式适用于非牛顿流体。
液体以1cm/s 的速度流动时,在每1cm2平面上所需切应力的大小,称为动力粘度,以Pa-S为单位(原单位为泊或厘泊,1 泊=10-1Pa・ S)。
6,吸收系数的测定法溶解浓度为1%(g/ml )、光路长度为1cm的吸收度。
不仅可用于考察该原料药的质量,也可作为试剂含量测定中选用E ic*%值的依据。
仪器校正:选用5 台不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分光光度计项下的仪器校正和检定方法进行全面校正。
溶剂检查: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测定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不得有干扰吸收峰。
最大吸收波长的校对:以配置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1〜2)nm处,再测试几个点的吸收度,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并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对吸收池及供试品溶液的要求:样品溶液应先配成吸收度在0.6〜0.8 之间进行测定:然后用同批溶液稀释一倍,再测定其吸收度。
样品应同时配置二份,并注明测定定时的温度。
同一台仪器测定二份间结果的偏差应不超过1%。
之后对各台仪器测锝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其相对标准差.不得超过1.5%。
以平均值确定为该品种的吸收系数。
思考题1,简述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及目前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