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岳麓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岳麓版选修问题导学1.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俄国工业化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
工厂规模很小,大型企业平均不过40~50个劳动力。
——吴清修、王玲《俄国废除农奴原因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探究19世纪5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企业数增长18.3%,工人数增长66.6%,生产总额增长100%。
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指出19世纪60~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有何新变化?探究思考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材料四沙皇政府不关心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挣回的外汇,大部分用于军费、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支出,只有小部分投入农业发展。
因此,俄国农业落后,农民负担沉重,购买力低下……——杨甘霖《大国崛起专题学习与研究》(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处境,探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思考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1)从性质上看,为封建农奴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从地位上看,实现由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3)从作用上看,广大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2.全面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很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不断。
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 29(1860年)1600(1860年)封建农奴制英国323 225(1850年)14603 资本主义法国150 9160 资本主义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政权: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过渡:由上可知,因为农奴制度的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存在严重不足,俄国已远远落后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但你们认为沙皇会因为这个因素而痛下决心推行改革吗?为什么?因为他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统治。
只有自身统治受到威胁,甚至到无法维持时,才可能促使他从自身着手开始改革。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字资料、视频、图片的分析,引导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进行分析;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俄国在通往资本主义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解放”法令的内容和作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幅画描绘的是哪国的状况?通过这幅画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读到什么历史信息?而这幅画又属于哪个艺术流派的作品?根据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答案。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列宾追问:这就是当时俄国的写照:在炙热的伏尔加河畔,几位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拽着满载货物的木船,缓缓地低头前行,当时的俄国可以说就像图片中的货船一般,发展迟缓,落后。
当时俄国为什么那么落后?当时的统治者又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自救呢?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来学习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角色扮演:大家都知道医生怎么看病,假如说要把当时的俄国称为病人的话,我们可以为他治病。
我们第一步要知道病灶(背景),然后是第二部,手术(内容),最后就是术后遗留(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手术刀,为病入膏肓的沙俄治病吧。
★设计小贴士: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主要问题,进入学习情境,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完成导入。
【自主学习】此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欲望,教师先让学生预习新课,自主学习,预习是有目的的,一:课前预习: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自学丛书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填空,并在课本做好标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岳麓版
课标要求:知识与要点:分析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小字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分析教材补充材料,加深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彼得一世改革是时代的要求;体会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会彼得一世改革为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经验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已经对彼得一世的改革比较熟悉,但是往往只是还没有形成对整个改革的理性思考。
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还不能理解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介绍。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图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是谁?(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些基础性的感性认识,所以讲课时应注意对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 周年庆祝活动上,俄总统普京—这位当前令俄罗斯大部分民众拥戴的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回答后幻灯展示: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二、“移植西方文明”是改革的措施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是改革的影响(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问题探究二: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并分析:必要性:1、17 世纪,西欧各国发展,闭塞落后;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可能性:3、1689 年,正式掌权;4、彼得一世的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练习巩固: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C. 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D. 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的改革措施 问题探究三:为什么说 17 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讨论后幻灯展示:为什么说 17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 按照欧洲方式改革军队 1、实行征兵制 2、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的军队 知识运用: 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A. 打击了农奴制度B. 促进了经济发展C. 加强了军事力量D. 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影响 问题探究四: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何利弊?教材 69 页 学生讨论回答后幻灯展示并分析: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最新整理)
——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 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从材料可以看出: (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 革的阻力。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 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 威望。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 (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 年 3 月 3 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具体措施: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 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 赠送和抵押;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 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 12 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 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 1861 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精选文档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
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
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56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
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
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俄国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掌握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理解“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评价;(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难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达到异常激化的程度。
俄国社会要想进步,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的农奴制生产关系。
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教学主题:一、改革的背景(一)国内: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1、生产力低下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
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
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2、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⑴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⑵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P78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铁产量对比表)。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原创精编教学案——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六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导航】【课标解读】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克里木战争又加剧了俄国的矛盾,改革成为俄国摆脱落后局面的必需。
亚历山大二世通过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农奴,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考情瞻望】学习本单元,首先的问题就是理解俄国农奴制的改革如何促进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次是要理解改革不彻底使俄国保留的封建残余导致俄国在以后的发展中仍然落后于西方列强。
横向要和日本改革进行比较,纵向要和彼得一世改革进行比较。
【知识清单】清单一农奴制改革背景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1)1853—1856年,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土耳其而爆发了克里木战争,最终俄国战败。
(2)和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英法相比,俄国落后的农奴制是导致战败的根本原因。
(3)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的农奴制危机。
2.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政治上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2)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
(1)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1)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的青年军官发动的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19世纪中期,具有强烈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主动推进改革,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清单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解放”法令(1)时间: 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岳麓版选修14.12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
岳麓版选修14.12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 4.12 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新课标三维扫描知能点1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原因的学习,体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重难疑点突破1.克里木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影响原因:俄国企图进一步宰割土耳其,使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地中海,为进一步向南扩张做准备;英法则希望扩大在土耳其的商品市场,进一步使土耳其半殖民地化。
俄国的扩张企图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结果导致了克里木战争的爆发。
19世纪中期,俄国国内矛盾重重,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来摆脱危机,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动战争,1854年英法参战,克里木战争全面爆发。
性质:在这场战争中,对土耳其来说具有反侵略的正义性质,但对于主要参战国英国、法国和俄国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影响:使英法在土耳其乃至于在世界各地的势力得到加强,俄国战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落后,推动了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这次战争挫败了俄国南下的企图,使俄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这次战争使俄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1) 历史客观要求: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手工工场的迅速增加和雇佣关系的发展,同时已有极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工业革命开始。
但是俄国的资本主义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都落后于西欧,根本原因就在于存在着封建农奴制,它已成为俄国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①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等无法解决。
②1853―1856年,俄国同英法为了争夺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发生了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证明了农奴制度的落后。
③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激化。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1【使用说明】一、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
用红笔标注出疑难和拓展问题。
(20分钟左右)二、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各层同学完成各自自主探究部分。
(5至8分钟)三、在学科组长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组长要做好调控,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并做好有关课上的展示、补充、点评相应准备。
原则上B、C层展示、A层点评)(10左右分钟)四、小组互检:各学科组长负责检查相对应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
(5分钟)1、方式:1组对3组,2组对4组,5组对7组,6组对8组。
2、要求:每组基础分为10分。
每不完成一人次扣小组2分。
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学科班长,计入小组量化。
五、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
【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课标解读:了解法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颇具特色的共和政治制度,使学生学会阐释历史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刻理解虽然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历史事物总是在向前发展,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探索的品格和精神。
【学法指导】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原始资料和插图等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
【自主学习】一、法国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初步确立: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____________。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___________,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曲折反复:君主制与共和制的长期斗争,整体反复变换。
3、凡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的主要规定:4、发展:共和派通过议会对宪法进行修正补充(1)(2)5、影响: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1、国家的统一(1)背景:①②③④(2)过程: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___________,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设计
第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
而这些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
2.能力目标: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结合背景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分析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对法令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
3.情感目标: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认识政治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三、教学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师生讨论相结合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俄国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亚历山大二世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
1.俄国的农奴制(1)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早在11世纪前后,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
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1649年,《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克里木战争与变革的呼声1.克里木战争(1)社会各阶层变革呼声日益高涨①青年军官:1825年,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②知识分子:19世纪中期,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进步文学家、思想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力主变革①亲自主持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讨论如何按照地主的利益拟定解放农奴的方案,以防止革命。
②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使得改革农奴制的呼声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课中思考] (1)你读过19世纪的俄国文学作品吗?你对那些作品中所描述的俄国现实有什么感受?【提示】 19世纪的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
反专制、争自由、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文学的主旋律。
如果戈理:19世纪前半叶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书中赞扬乌克兰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善良,揭露封建主义和金钱势力的罪恶。
《米尔戈罗德》收入四篇小说,其中《塔拉斯·布尔巴》是历史题材,塑造了哥萨克英雄布尔巴的形象,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
1842年果戈理发表长篇小说《死魂灵》,作品以俄国“病态历史”震撼了整个俄罗斯。
它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批判,而其批判的深刻性在俄国长篇小说中,果戈理是第一人,所以《死魂灵》历来被认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提示】①俄国工业发展较晚;②封建性(农奴制度残余)和依赖性(外国资本)较明显;③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④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并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⑥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未涉及上层建筑领域,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变更。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导学案岳麓版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温馨提示学习本课,可为学习1861年改革作铺垫。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把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影响。
在学习时,应认识到农奴制在当时还非常适合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彼得一世的改革一方面改变了俄国落后状态,使俄国迈入欧洲强国的行列;另一方面加强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做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那么,彼得大帝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为俄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识点1 改革的背景1.改革成为时代的要求01内陆国家。
(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但俄国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02瑞典和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俄国要想改变落(2)强邻□后的面貌,跻身于强国之林,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彼得一世登上政治舞台0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
(1)□(2)彼得一世访问了荷兰、英国等国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决心推行□04改变落后面貌的改革。
特别提示彼得一世改革有改变落后面貌,跻身强国之林的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有服务于侵略扩张的一面,为了打开出海口,扩大疆域,这又不利于欧洲的稳定。
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做一做1 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正式掌握了俄国统治权②亲自接触了西方先进文化③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④认识到废除农奴制的必要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为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而④是19世纪中期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故选A项。
知识点2 改革的措施1.军事改革(1)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05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岳麓版
选修1
一、[学习目标——中考要求]
讲述俄国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课前预习——主干知识]
1、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这次改革缓解了俄国内部矛盾,避免了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的道路,所以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他们可以拥有财产、择业等自由;农奴获得自由后,还能以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管理。
3、1861年俄国改革很不彻底,农民背上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俄国的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人民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三、[课堂练习]
《宝典训练》P49-50选择题
四、[主要问题——课前小测]
1、“避免革命的改革”发生在哪一年?领导者是谁?
答:(1)时间:
(2)领导者:
2、引起这场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导火线)分别是什么?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答:(1)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实质:
3、这场改革的方式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答:方式:
性质:
4、这场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各是什么?
答:进步性:
局限性:
五、[课后作业]
《宝典训练》P50非选择题16
结识盘点
原 因: 时 间:
领导者: 内 容: 进步性: 局限性:
性 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教学目标
1、识记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的主要建筑及特点,了解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及意义。
2、由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史实,理解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教学重点
努比亚遗址神庙群的杰出代表
教学难点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艺术特点;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中人类体现的精神意识及意义 教学设计
关于“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一目
在“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一目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做一个收集工作,收集关于古埃及神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作一个简单的汇报,看哪位同学收集的最多。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来验证古埃及神庙遗产的真实艺术特征,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情感,又可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俄
国
农
奴
制
改
革 影 响
阿布辛拜勒大神庙导游介绍说:让我们先看一看阿布辛拜勒大神庙的外观吧!神庙由人工在崖壁上雕凿而成,坐西朝东,临峭壁而俯瞰尼罗河,神庙正门入口不大,左右各有两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巨型石像造型一致,头戴王冠,并膝而坐,平视远方,神态威严。
大家随我进入神庙!神庙内部有三个相互连接的大厅组成,入口的大厅通道两旁,有八尊神像挺立护卫,两侧有大小不一的小室。
神殿最里面供奉着太阳神等四尊神像,拉美斯二世也在其中。
大家看神庙殿堂的顶壁!顶壁遍刻精美浮雕和神奇的文字。
神庙建造最精妙之处是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随着太阳的升起,阳光就会从神庙正面的入口射进神庙内部,照亮最里面供奉的四尊神像,前后持续大约20分钟,然后消失。
阿布辛拜勒小神庙导游介绍说:让我们先从外部,仰视阿布辛拜勒小神庙吧!小神庙也是由人工雕凿在崖壁上,此神庙是拉美斯二世为妻子修建的。
规模稍小,故称阿布辛拜勒小神庙。
神庙正面入口处雕有六尊石像,其中四尊是拉美西斯二世,两尊是王后。
同学们,随我走进神庙!饱览庙内景观吧!大家看这些精心雕刻出的塑像,都是王后的,与其他雕像庄重、稳定的风格不同,这里的王后雕像神态自若,美丽动人。
大家在神庙墙壁和天顶上发现了什么?对了!是饰有色彩鲜明的浮雕图案,这些浮雕图案尽管经历了数千年,却依然色彩如故。
菲莱神庙导游介绍说:菲莱神庙也是努比亚地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代表,它坐落在被誉为“尼罗河明珠”的菲莱岛上,建于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之间,是唯一一座融合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杰作。
请走进神庙吧!大家现在看到的众多浮雕像,是雕刻女神的,这些浮雕女神像,精美无比,令世人惊叹!
对于“阿布辛拜勒神庙”学习时,还可以利用知识结构表,掌握阿布辛拜勒神庙艺术知识。
关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一目
课前同样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个调查收集工作,收集与“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有关的材料。
通过调查来认识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成功,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课堂讨论,主题是“人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途径?”,通过讨论使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得以提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历史纵横】,了解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迫切性,在此基础上导入学习本目全部内容和【学思之窗】。
本目内容学习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问题一、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命运为什么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心?问题二、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过程中,搬迁人员是如何精心设计、努力工作的?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成功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启迪?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逐一解决上述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
教师可以设计成功搬迁意义的讨论,拓展对阿布辛拜勒神庙成功搬迁意义的评价。
例如,(评价之一):阿布辛拜勒神庙的保护使我们追溯到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前的文明历史,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保护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和团结互助;如果没有世
界若干国家的友好协作,没有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懈的探索、发掘和细致的工作,这些遗迹就不会保存下来。
努比亚文明遗址面临着危险时,人类意识到了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价值,世界保护组织动员了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去拯救努比亚遗址。
阿布辛拜勒神庙建筑遗址的成功搬迁,这应归功于国际性的救援活动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