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运动风险评估
运动风险评估:糖尿病患者可通过PAR-Q+进行运动风险评估,了解自身 运动能力和安全程度。
跌倒风险自评问卷:老年患者可通过跌倒风险自评问卷(self-rated fall risk questionnaire,self-rated FRQ)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运动能力评估
心肺耐力评估
采用运动负荷试验或运动心肺试验进行评估,以了解 人体的整体活动能力。
进行更大强度的运动。
每次运动10分钟
推荐T2DM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不 少于10分钟,每天累计30~60分 钟,每周累计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
步行6000步/d
推荐每周不少于3天、6000步/ 天的步行,步频根据自身情况不 低于60~90步/分,最好能达到
100步/分的步行运动处方。
不同运动类别的推荐意见
运动治疗糖尿病:指南与实践

2 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概述

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 定原则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前评估

不同运动类别的推荐意见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与运动

2 型糖尿病常见共患疾病与运动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运动

2 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运动

2 型糖尿病运动时机的选择
11 运动中的血糖监测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运动过程中的用力程度,是决定运动量的核心因素。增加 运动强度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包括单次运动时间和累计运动时间。推荐的运动时间可根据个 体差异和目标设定。
运动方式 根据改善身体运动能力的不同,有氧运动可分为低、中、高强度。推荐根 据个人情况和目标设定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一、指南编写的背景及特点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的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6年统计,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33亿,并每年新增700万。

为提醒全社会对糖尿病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12月通过决议,将每年11月14日的IDF国际糖尿病日确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United Nation Day),而作为单一疾病通过的联合国决议仅有糖尿病和艾滋病两项。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据IDF估算2007年我国患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患者绝对数量巨大,患病率也在迅速增加。

1980年以后全国性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过去20多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至少增长了4倍,并仍在快速增长。

最新资料显示北京等大城市和城镇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左右。

因此,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已成为我国糖尿病学界的迫切任务。

2004年以来各国际组织以循证医学和医学科学研究为依据,颁布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例如2005年IDF《2型糖尿病指南》,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ADA–EASD)《高血糖管理共识》,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2007年IDF《2型糖尿病预防共识》以及2007年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等。

这些指南达成了提倡综合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等共识。

但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例如正常空腹血糖值的界定、血糖控制的目标值、降糖药物的选择应用等。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最新糖尿病研究结果,以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为基本模板,并且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防治现状、卫生资源和经济基础等。

新版CDS指南解读

新版CDS指南解读

糖尿病诊断及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管理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调脂治疗
推荐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A) 起始宜用低、中等强度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 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B) 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 LDL-C降至所需目标值,则可考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 目标(B) 部分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值已在基本目标值以内,这时可将其 LDL-C从基线值降至30%左右(A)
本次指南修订历程
• 独立的指南编写委员会 • 由内分泌、心血管、精神心理、中医、文献管理等 多个领域专家组成 • 从2016年9月至今,经过五次专家会讨论
指南修订专家会
2018CDS指南更新概要
1 2 3 纳入最新的中国人群研究证据。
按照中华医学会指南制定规则,每章节前增加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
糖尿病综合控制标准与国内相关学术机构保持一致,并由心血管专科医师 撰写相应章节。 更新高血糖治疗流程图,改为单药、二联、三联、胰岛素治疗;突出二甲 双胍地位;二联治疗区分口服药和注射类药物,方便基层医生。 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血糖状态的表述更准确。 糖尿病流行病学继续用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暂未使用HbA1c诊断标准。 将国内新上市的降糖药治疗证据写入指南。 重视传统医学的价值,增加《糖尿病与中医药》一章。

首选ACEI或ARB,通常需要多种药
动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
物联合治疗,推荐以ACEI或ARB为
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
(A)
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联合降 压治疗方案,钙拮抗剂、小剂量利尿 剂、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A)

国内外最新糖尿病指南解读

国内外最新糖尿病指南解读

国内外最新糖尿病指南解读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国内外专家们不断更新和发布糖尿病治疗指南。

本文将解读最新的国内外糖尿病指南。

国内最新的糖尿病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医师分会、中国糖尿病学会等组织共同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该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该指南首先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来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和程度。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糖水平,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心理调整等。

对于中重度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药物治疗的方案,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此外,该指南还特别强调了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发生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因此,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并控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国外的一份最新糖尿病指南是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的《2024ADA糖尿病标准医疗指南》。

该指南是全球最常用和权威的糖尿病诊疗指南之一、与中国指南类似,该指南也着重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减轻体重等措施。

同时,对于药物治疗方案,该指南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别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糖尿病联合用药等。

此外,该指南还就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详尽的建议。

比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以考虑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对于肾病的治疗,建议使用血糖控制良好的药物;对于眼部疾病,建议进行定期眼科检查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糖尿病指南,都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同时,对于药物治疗的选择也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此外,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也是这些指南关注的重点。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医生来说,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糖尿病治疗指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初解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初解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初解2024年中国糖尿病指南的发布对糖尿病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一大突破和利好消息。

该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长期以来,糖尿病的治疗一直以降低血糖为重点,但过分追求血糖控制的同时,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指标,如血压、血脂等。

2024年的中国糖尿病指南将治疗目标更全面地确定为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和血脂控制的综合目标,提出了新的治疗观点和指南。

指南对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根据病情的不同,糖尿病会被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指自身免疫性的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细胞功能相对减弱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进行控制的糖尿病。

同时,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指南还对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首先,要根据病情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并对饮食和运动进行规范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等手段进行控制。

其次,要强调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

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建议、锻炼方案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建议,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指导。

除了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指南还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了防治指导。

指南强调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血糖控制方面,指南建议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在血压控制方面,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在血脂控制方面,指南建议超过40岁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其发病率持续上升。

为了更好地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

本文档将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详细解析。

指南要点概述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指南首先对糖尿病进行了明确定义,并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分型,包括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2. 糖尿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本部分详细阐述了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并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指南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等,并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4. 糖尿病的治疗策略本部分为核心内容,指南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五大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并发症防治、教育与自我管理、随访与评估。

4.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4.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指南对各类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

4.3 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指南对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具体建议。

4.4 教育与自我管理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管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强调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教育内容。

4.5 随访与评估指南要求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调整治疗方案。

5. 糖尿病的预防本部分对糖尿病的预防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危人群筛查、药物预防等。

结论《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全面、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方案。
胰岛素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种类
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胰 岛素类型,如速效、中效、长
效等。
注射方式
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 式给药,需注意注射部位的选 择和轮换。
血糖监测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定期监 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 用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事项
胰岛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患者需掌握正确的注射技
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 感觉等,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足部并发症。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控 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 在10.0mmol/L以下。
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 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
指南制定目的与重要性
规范诊疗行为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糖 尿病诊疗建议,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自我管理
通过指南的宣传普及,提高患者 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 进患者自我管理。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
CGM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对于需要精细调整 治疗方案的患者,可以使用CGM进行监测。
并发症筛查项目和时间安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 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以评估肾脏功能 。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郭立新;王正珍;纪立农;张献博;蔡晓凌;邱山虎【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24(27)30【摘要】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综合管理中,运动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国目前仍然缺乏符合中国国情且纳入最新研究证据的T2DM运动治疗指南。

为此,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组织国内内分泌及代谢病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老年医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团队,系统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高质量文献,编写了《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旨在为临床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等糖尿病防控人员提供安全、有效的T2DM运动指导。

该指南包括T2DM运动治疗的基本原则、急慢性并发症、共患疾病、常用药物、运动时机、运动中血糖监测、运动营养、运动损伤、运动依从性及数字医疗等,共76条推荐意见。

该指南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期望能为中国T2DM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运动治疗方案。

【总页数】30页(P3709-3738)【作者】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郭立新;王正珍;纪立农;张献博;蔡晓凌;邱山虎【作者单位】不详;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全科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三)——糖尿病标准治疗2.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聚焦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全球糖尿病治疗指南和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胰岛素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其他治疗方法4.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解读5.《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节选——运动并发症的处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
要点解析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
解析
根据新的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以下是一些要
点解析:
1. 糖尿病定义和分类:
- 糖尿病的定义: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血糖水平超过
正常范围。

- 糖尿病的分类:分为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的预防:
- 饮食控制: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限制糖分和高脂食物的摄入。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肥胖对糖尿病的风险。

- 运动锻炼: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 2型糖尿病的治疗: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
射治疗。

-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 饮食管理:控制饮食结构和热量摄入,避免过度饮食。

- 运动疗法: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
糖水平。

4. 并发症的防治:
- 心血管并发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定期体检。

- 眼部并发症:定期眼部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眼部病变。

- 肾脏并发症: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控制血糖和血压。

- 神经系统并发症: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

总之,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强调了饮食控制、体重管理、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

患者应积极采取这
些措施,合理管理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中美糖尿病运动指南对比

中美糖尿病运动指南对比

中美糖尿病运动指南对比刘莉莉;孙子林【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3(000)005【摘要】运动治疗作为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糖尿病患者和从事糖尿病防治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但同其他治疗手段一样,运动治疗有着自身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实施方案,合理的运动治疗可以保证糖尿患者的安全,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运动治疗则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及疗效的不确定性。

因此,日前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开创性的发布了《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以下简称“中国指南”)[1],中国指南由 CDS 教育管理学组组织,由糖尿病学及运动医学专家组成的专业人员共同编写,CDS 全体委员参与了审校、完善。

笔者通过与美国糖尿病运动指南(以下简称“美国指南”)进行对比和评价,以帮助临床医务工作者了解中美观点的异同,解读中国指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12-14)【作者】刘莉莉;孙子林【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美指南推荐的糖尿病风险评估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筛查糖尿病的效能评估 [J], 顾天伟;钮清;朱大龙;毕艳2.2010年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运动指南解读 [J], 孙子林;刘莉莉3.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和管理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围产期结局对比分析 [J], 张丽娟4.中美癌痛诊疗指南药学对比解读 [J], 李慧;饶跃峰5.2020年美国胃肠病学会《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指南》解读及中美诊治对比 [J], 顾浩然;卞兆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01
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通过制定和更新指南,推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
统化,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02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
通过推广和实施指南中的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
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03
促进多学科协作
强调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
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
03
新版指南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修改,最
终定稿并发布。
指南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新版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医务 人员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指导和建议。
面向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
新版指南面向全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 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01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 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 能够理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 效果。
02
强化医护人员沟通 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确保患 者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3
提供多种签署方式
如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签署等, 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完成签署流程 。
心理干预方法在患者管理中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内科与眼科协作
内科医生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眼科医 生定期检查眼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内科与肾内科协作
内科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注患者肾功能,肾内科医生处理 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内科与营养科协作
内科医生制定饮食控制方案,营养科医生提 供营养咨询和指导。
06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是中国医学界权威机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

该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准确、更科学的糖尿病防治方案,以促进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管理。

该指南根据目前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根据病情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两类: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成年人,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指南重点强调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通过人工给予胰岛素来调节患者血糖水平,以维持其正常生活。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口服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和体重管理。

通过减少高能量高脂食物摄入,适量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和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提到了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根据患者糖尿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医生会根据需要调节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此外,指南还特别提到了胰岛素治疗的应用。

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水平,或者病情恶化,就需要考虑胰岛素治疗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胰岛素单独治疗或与口服药物联合使用。

除了分类和治疗方案的解读,指南还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指南提出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方法。

总的来说,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糖尿病防治的科学依据,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促进糖尿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

根据IDF统计,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2型糖尿病(T2DM)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防控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旨在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本指南编写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糖尿病防治指南及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充分考虑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注重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一种或多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相关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 糖尿病病因1)遗传因素: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环境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营养状况等。

3)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2.2 糖尿病发病机制1)胰岛素分泌不足:T1DM和部分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

2)胰岛素抵抗: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

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2)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3.2 糖尿病诊断1)空腹血糖:≥7.0 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3)随机血糖:≥11.1 mmol/L,且有典型糖尿病症状4. 糖尿病的治疗与干预4.1 糖尿病治疗原则1)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on of Chinese Guideline for Exercise in Diabetes
SUN Zi-/i露,LIU Li-lLDepaztment of
EndocHno/osy,Zhongda HospitaZ,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
变化。
同时指南也指出针对中国人运动的特点,还需 要进行更多较高质量的本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 究,推进糖尿病运动治疗在中国的开展。 3指南的实施 3.1运动实施的机构考虑到目前国内糖尿病运 动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指南提出专业的运动治疗 指导队伍应建立在较大的医疗中心,如三级医院或 糖尿病管理中心,发挥医院在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导 中的主导作用(CDS推荐等级D),对社区和下一级 医疗机构提供间接的专业指导。在包括康复医师、 糖尿病专科医师、运动治疗师、眼科医师、心理医 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推荐 二级及以上医院均应开展糖尿病运动治疗,并培养 社区及全科医师掌握糖尿病运动治疗的适应证、禁 忌证及运动处方的制定及修改。运动治疗的开展 将增加医疗机构治疗糖尿病的手段,且治疗成本 低,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无形中将增加其经济及社 会效益,推广以运动治疗辅助甚至替代药物治疗 控制血糖,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3.2运动实施的原则 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 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如何保证运动的安全性显 得尤为重要。指南专家组着重强调运动治疗的安 全性、科学性、有效性和个体化原则。明确提出糖 尿病患者开始运动前应接受医生专业评估,有条件 的患者还应根据自身血糖控制、体能、用药和并发 症筛查状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运动前心电运动应 激试验,以避免因运动不当诱发心血管疾病急性事 件(CDS推荐等级D)【1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年1 1月第33卷第6期
Int
J Endoerinol Metab,November
201;,!生!!,塑!』
・指南解读・
《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解读
孙子林刘莉莉 【摘要】随着糖尿病成为中国公共健康问题,运动治疗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
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系统规范的运动治疗指南,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运动 治疗指南》,系统、规范地阐述了运动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 生,控制血脂和血压,还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又兼具实用性的 重点对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实施进行详细论述,涵盖了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实施、管理和监测,在临床实 践中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31。
指南中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糖尿病运动治疗 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系统阐述了糖尿病与运 动的关系、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为运动治疗提 供有力证据。指南根据牛津Cochrane中心证据分 级,A级:来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B级:来自 病例对照研究的证据;C级:来自病例报道的证据; D级:专家意见或评论。指南认为缺乏运动与中国 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CDS推荐等级A),而不论是 行走还是剧烈运动均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 (CDS推荐等级A)。每周1次的快走或骑车运动能 显著改善空腹血糖的控制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每 天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可 下降15%~60%t圳。 指南系统阐述了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机制,认为 运动可改善2型糖尿病个体胰岛素敏感性(CDS推 荐等级A),主要机制有以下3个方面:(1)在整体 水平上,运动通过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质 在体内堆积,从而减少脂质在骨骼肌细胞、胰腺细 胞及肝细胞中的堆积,进而减少对它们的毒性作用, 从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2)在细胞水平上,运动 可以增加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一4 (GLUT.4)的数量,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 取,改善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3)在细胞 内信号转导水平上,运动可通过促进细胞内GLUT-4 转位至细胞膜,增加骨骼肌细胞GLUT-4的转位, 使骨骼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增加【81。 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作用障碍、骨骼肌细胞 内线粒体功能受损,在糖代谢紊乱的同时,也会出 现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指南指出,运动可 显著改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CDS推荐等级A),中 等强度运动可使脂肪氧化增加10倍,减轻脂肪组织、 骨骼肌细胞内的脂质沉积,恢复胰岛素促进骨骼 肌细胞蛋白的合成代谢,逆转糖尿病患者的负氮
1指南的内容构成
指南的发布旨在针对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现 状,结合糖尿病学和运动医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 对糖尿病运动治疗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运用 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运动治疗的各方 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指南包括糖尿病运 动治疗的理论、实施及特殊问题3个部分,不仅系 统、规范地阐述了运动与糖尿病发病、进展、并发
运动效果差强人意…。为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 分会(CDS)根据国内糖尿病运动治疗现状,开创性 的发布了《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指南)[31。该 指南由CDS教育管理学组组织,由糖尿病学及运动 医学专家组成的专业人员共同编写,CDS全体委 员参与了审校、完善。通过对指南的解读,有助于 临床工作者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科学 制定运动处方,强调科学性、有效性和个体化治 疗,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
handbook based
on
scientific and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known about exercise treatment
nurses
and monitoring.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tool to clinical physician and
was
the exercise practice in
management
lacking in China.Recently,The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published the Chinese Guideline for Exercise in Diabetes.It Was well established that regular exercise improved blood 91.cose control and could
万方数据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年11月第33卷第6期Int J
Endocrinol Metab,November 2013,V01.33,No.6
3.3运动实施的方案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 运动项目、运动时机、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执行运动处方时应基于每个 人的健康程度和平时的运动习惯(CDS推荐等级B)。 指南推荐20~60 min的有氧运动,以中、低强 度的节律性运动为好,可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 车、游泳,以及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的中等强度的 有氧体操:如医疗体操、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 等。还可适当选择娱乐性球类活动,如门球、保龄 球、羽毛球等。其中步行是目前国内、外最常采用 的,应作为首选(CDS推荐等级D)。有氧耐力训练 和力量性训练是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良好选择, 完善的力量性练习方案可动员更多的肌群参与运 动,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方案为有氧耐 力训练与间歇力量性训练相结合,尤其对于血糖控 制不良者。 指南推荐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目标量身定 制,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的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 较为适宜,对于有氧运动来说合理的强度应该是其 最大摄氧量的50%~85%,身体状况欠佳的患者应 从最大摄氧量的40%~50%开始(CDS推荐等级D)。 运动时的运动强度直接关系到2型糖尿病和肥胖 糖尿病患者的锻炼效果,应注意区别对待。运动强 度较低的运动,能量代谢以利用脂肪为主;运动强 度中等的运动,则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 用。肥胖糖尿病患者运动时以较低的运动强度为 好,以利于体内脂肪的利用和消耗,即相当于最大 摄氧量的40%一50%或(220一年龄)×(50%~60%) 最大心率。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的确定为:开始阶段可
in
diabetic exercise
management.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Exercise;Practice
(IntJEndoerinolMetab,2013,33:373—37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剧烈变化,糖尿病患 病率以“大爆发”的方式增长,从1994年的2.5%, 到2002年的5.5%,再到2008年的9.7%,中国的 糖尿病患病率出现了“华丽的三级跳”,超过印度, 中国成为世界糖尿病发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 运动治疗介入已是国际糖尿病防治的流行趋势, 作为糖尿病防治的重要基石之一,国内、外大量研 究均表明规律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 者的血糖控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利于减轻 体重、控制血脂和血压、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 症的发生风险。但遗憾的是,虽然目前临床上各级 医务工作者已逐渐认识到运动治疗对糖尿病治疗 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临床 实践多停留在对患者的口头教育指导上,各家运动 指导的标准不一,随意性大,中国糖尿病患者整体
prevent
or
delay
type
as

diabetes.It
was
benefit to
lipids,blood pressure,cardiovascular events,mortality,and quality of life been prepared
as
well.The guideline has also
2指南的理论基础
平衡,增加骨骼肌体积,最终改善患者的骨骼肌功 能(CDS推荐等级A)Ⅲ¨。 指南还指出,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 理状态(CDS推荐等级B),机制主要涉及。15、"理和生 理两个方面[12】。心理方面包括自我效能和控制感增 加,以及注意力的分散、自我观念的改变等;生理 方面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传递增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5.羟色胺及内啡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