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2020版
2020年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导图解析
2020年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导图解析1. 引言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气道管理方式,对于患有气道疾病或需要气道支持的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解析2020年关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的导图。
2. 标准导图解析根据2020年的气道护理标准导图,以下是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一些关键要点:- 定期气道评估: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定期的气道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评估气道通畅性、呼吸音、咳嗽反射等指标,以及监测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
定期气道评估: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定期的气道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评估气道通畅性、呼吸音、咳嗽反射等指标,以及监测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
- 有效的痰液清除:对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清除是必不可少的。
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吸痰、气道湿化和体位引流等,以确保患者的气道保持通畅。
有效的痰液清除:对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清除是必不可少的。
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吸痰、气道湿化和体位引流等,以确保患者的气道保持通畅。
- 定期气囊压力监测:对于使用气囊的气管切开管,定期监测气囊压力是必要的。
保持适当的气囊压力可以减少气道损伤的风险,并确保气道通气的有效性。
定期气囊压力监测:对于使用气囊的气管切开管,定期监测气囊压力是必要的。
保持适当的气囊压力可以减少气道损伤的风险,并确保气道通气的有效性。
- 预防感染: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规范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等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预防感染: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规范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等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营养支持: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以维持其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必要的营养补充,可以改善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标准图解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
理标准图解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的
标准图解,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相关护理操作。
以
下是该标准图解的内容:
图解一:气管切开操作流程
![气管切开操作流程](link-to-image-1)
该图解详细展示了气管切开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消毒、麻醉、切开、导管插入和固定等。
医护人员应按照该流程进行操作,并注意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图解二:气道护理器材选择
![气道护理器材选择](link-to-image-2)
该图解列出了适用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器材,包括气管插管、气囊、导管夹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材,并确保其质量和功能符合标准。
图解三:气道护理步骤示意图
![气道护理步骤示意图](link-to-image-3)
该图解展示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的步骤,包括气管切开口周围皮肤清洁、导管清洁和更换、气囊充气和放气等。
医护人员应按照该图解的示意进行护理操作,并注意细节和安全。
结论
以上是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标准的图解内容。
医护人员在操作护理时,应参考该图解,并严格遵守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管道移位或脱出是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问题,可能
1
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后果。通过观察、听诊等方式 ,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
管道脱出的应急处理
2
一旦发生脱管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包括调整患者呼吸、放 置新的气管插管、及时就医等。
感染问题
感染的识别
气道感染是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问题,表现 为发热、咳嗽、痰色改变等。通过体温计、听诊器等工 具,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
患者呼吸困难现象
气道阻塞是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问题,通 常表现为呼吸急促、使用呼吸肌、鼻翼扇动、脱力等症 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暂停。
阻塞原因及处理
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黏液过多、痰栓形成、 气管内异物等。处理方法包括积极排痰、吸痰、气管内异 物取出等。
管道移位或脱出
管道移位的识别
气道教育
教育的重要性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气道护理知识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理解
1
和掌握气道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技术,提高护理的效果。
教育的基本步骤
2
教育内容包括气道护理的重要性、基本步骤、可能出现的问 题及应对措施等,方法可以是口头教育、示范教学、发放宣
教材料等。
四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问题
呼吸道阻塞问题
1
,维持患者的舒适感和气道通畅。
湿润的基本步骤
2
通常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以保持气道湿润。注重观察患者 的反应,合理调整雾化频率和剂量。
气道定期检查
检查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气道的异样情况,如分泌物色泽 、气管炎症、气道堵塞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 施。
检查的基本步骤
检查包括对气道通畅度、气道周围皮肤、气道分泌物等方 面的观察,以及听诊肺部呼吸音。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思维导图详解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
理思维导图详解
1.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 确保气道通畅: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
- 检查气囊:定期检查气囊的充气状态,确保其正常。
- 定期吸痰:根据患者状况和分泌物情况,定期进行吸痰,保
持气道清洁。
2. 气道湿化和保湿
- 水分补充:确保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全身水平平衡。
- 使用加湿器:在气道管理中使用加湿器,保持气道湿化,防
止黏液干燥。
3. 气道清洁和护理
- 口腔护理:定期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口腔细菌感染。
- 气管切口护理:保持气管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 气道护理:定期清洁患者气道,避免分泌物积聚。
4. 呼吸训练和锻炼
- 肺部锻炼:进行呼吸训练和肺部锻炼,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 鼓励活动:根据患者情况,鼓励患者适度的活动,促进呼吸
道通畅。
5. 定期随访和评估
-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气道管理情况。
- 评估患者状况:定期评估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需要专业护理团队进行。
- 不同患者情况下,气道护理措施可能需要个体化调整。
- 随时注意患者的气道状况,并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以上为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思维导图的
详细解析。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思维导图法解读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解读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起草, 2020.1.1正式实施。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气管切开护理总的思维导图
气管切开患者常规护理要求
气道吸引
气道湿化
气道造口的护理
气管内套管清洗与消毒
气管内套管更换的护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气管套管拔管前的评估和拔管后的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气管切开护理思维导图
谢谢观赏!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基本要求、气道 吸引、气道湿化、气管造瘘口的维护、气管内套管清洗与消毒、气管套 管更换的护理、气管套管拔除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和气管造瘘口定义
气管切开术: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套管,使患者通过重新建立的通 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气管造瘘口:气管切开或喉切除术后形成的临时或永久性的与外界大气相通 的气道开口。
护理团体标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 3.每次吸痰前应检查负压,吸痰时成人负压控制在(C)mmHg痰液黏稠者可适当增加负压。 • A.60~120 B.70~120 C.80~120 D.90~120
• 4.每次吸痰应在()s内完成,连续吸引应小于()次(C)。 • A.12 3 B.12 2 C.15 3 D.15 2
气管套管堵塞 1、当内套管堵塞时,应取出内套管、吸氧,清洗消毒内套管并重新置入。 2、当外套管堵塞时,应继续气道湿化与吸引、吸氧,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换管或重新置管等 用物准备。
脱管 1、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重新置管。 2、应使用面罩高流量吸氧,同时做好重新置管的用物准备和急救护理。
• 一、单选题。 •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气管造痿口:是指气管插管术或喉切除术后形成的临时或永久性的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道开口。 • B.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0~25cmH2O。 • C.脱管是指气管外套管意外脱出气管造痿口外,或未见脱出但气管外套管实际置于颈前软组织内。 • D.吸引管插入人工气道直至遇到阻力时,回退吸引管1cm时进行的气道吸引为深吸引。
1 气管内套管宜在流动水下清洗,清洗后的气管套管壁上应无肉眼可见的附着物,对光检查确认通畅。
2 气管内套管宜清洗消毒至少每日 2 次,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执行(见表格)。
3 气管套管消毒灭菌应符合 WS/T 367 规定。
T/CNAS03-2019
消毒方法
适用类型
高压蒸汽灭 菌法
耐湿、耐热的气管 套管(如金属气管 套管),且有多个 配套内套管
10 应评估吸引后的效果,观察气道吸引后的不良反应。 11 应记录吸引的时间、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020年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导图解析
2020年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
理标准导图解析
一、前言
气管切开是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
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国于2020年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标准导图。
本文档将对这些导图进行详细解析,以指导临床实践。
二、标准导图解析
1. 气管切开术前评估
- 患者病情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气管切开的指征,如呼吸
困难、窒息等。
- 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如严重出血
倾向、感染等。
2.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 气道管理:定期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 呼吸支持:根据患者病情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
3. 气道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使用抗生素。
- 预防肺部并发症: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 处理并发症:如发生感染、肺不张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患者教育
- 气管切开护理知识: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气管切开护理。
- 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照护,提高生活质量。
三、总结
本文档对2020年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导图
进行了详细解析,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遵循这些标准导
图,有助于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content}。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导图详解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导图详解气管切开是一种常见的气道管理方法,用于维持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通畅。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气道护理,制定了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导图。
本文将对该导图进行详细解读。
导图结构该导图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患者评估:包括患者气道状况、意识状态、呼吸频率等方面的评估内容,以确定适用的气道护理措施。
2. 气管切开护理:介绍了气管切开管的选择、插入和固定方法,以及气囊充气和抽气的步骤。
3. 气道护理:包括气道湿化、吸痰、气道炎症预防等内容,以维持气道通畅和预防并发症。
4. 患者监测:提供了监测患者呼吸、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方法,以及监测气囊压力和导管位置的步骤。
5. 气道意外处理:介绍了面临气道堵塞、气囊破裂等意外情况时的急救处理方法。
导图解读患者评估在进行气道护理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患者的气道状况、意识状态、呼吸频率等是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基础。
气管切开护理选择合适的气管切开管是关键步骤之一。
导图中列举了不同类型的管道,并详细介绍了插入和固定方法。
气囊充气和抽气的操作也需要掌握,以确保气道的稳定和通畅。
气道护理气道湿化是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重要环节。
导图中指出了湿化方法和频率。
此外,吸痰和气道炎症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监测患者监测是气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监测呼吸、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来评估患者的状况。
此外,监测气囊压力和导管位置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以确保气道的稳定和安全。
气道意外处理在气道护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气道堵塞、气囊破裂等意外情况。
导图中介绍了相应的急救处理方法,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结论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导图提供了详细的气道护理指南,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气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应熟悉并遵循该导图,以提供高质量的气道护理服务。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2020版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2020版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03─2019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Airway care for non-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2019-11-10发布2020-01-01实施中华护理学会发布T/CNAS 03-2019前言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席淑新、耿小凤、田梓蓉、蔡永华、胡丽茎、蒋莉莉、余蓉、张惠荣、薛贵芝、吴沛霞、华玮、归纯漪、彭峥嵘、李野。
IT/CNAS 03-2019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基本要求、气道吸引、气道湿化、气管造瘘口的维护、气管内套管清洗与消毒、气管套管更换的护理、气管套管拔除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套管,使患者通过重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3.2非机械通气non-mechanical ventilation以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但无需呼吸机等机械装置辅助通气的方式。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导图解读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导图解读一、前言为了提高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保护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国于2020年发布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
本导图旨在解读这些标准,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二、气道评估1. 评估气道通畅性:定期进行气道抽吸,观察吸出物性质,判断气道是否存在梗阻。
2. 评估气道炎症:观察患者气道黏膜状况,有无红肿、出血等症状。
3. 评估气道分泌物:观察分泌物的量、性质,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检查。
三、气道保护措施1. 维持合适的呼吸机参数: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确保患者呼吸平稳。
2. 定期气道湿化:根据患者需要,调整吸入气体湿度,预防气道干燥。
3. 气道分泌物管理:定时进行气道抽吸,协助排痰,保持气道通畅。
4. 呼吸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提高呼吸肌力量,减少气道梗阻。
5. 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增强患者免疫力,预防气道感染。
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 预防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及时应用抗生素。
2. 预防气道梗阻:定期评估气道状况,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
3. 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避免长时间高压力、高流量通气。
4. 处理气道出血: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给予止血治疗。
5. 处理气道炎症: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治疗。
五、监测与评估1. 监测呼吸状况: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呼吸肌力量等。
2. 监测血气分析: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氧合状况。
3. 监测体温: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4. 评估患者舒适度:关注患者主观感受,调整护理措施。
通过以上解读,希望能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与应用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提高气道保护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导图解读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导图解读概述本文档旨在解读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导图,提供对患者气道护理的指导和理解。
导图解读导图中列出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进行有效管理。
1. 患者定位- 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位置,如半卧位或坐位,以便维持气道通畅。
- 定期改变患者体位,以防止肺部积液和防止压疮。
2. 气道湿化- 使用湿化器或湿化瓶,提供湿化的气体,以保持气道湿润。
- 定期检查湿化设备的功能,并更换湿化瓶中的水。
3. 气道吸痰- 根据需要进行气道吸痰,以清除气道中的分泌物和异物。
- 使用适当的吸痰管,注意吸痰的频率和深度,以避免对气道造成损伤。
4. 气道清洁- 定期进行口腔和气道清洁,以防止感染和口腔腔道疾病的发生。
- 使用温盐水或抗菌漱口剂进行口腔清洁,并使用适当的器械进行气道清洁。
5. 口腔护理- 定期检查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包括口腔黏膜和牙齿。
- 提供适当的口腔护理,如刷牙、清洁舌头等,以维持口腔卫生。
6. 气囊压力监测- 监测和调整气囊的充气压力,以确保合适的气囊充气。
- 定期检查气囊的封闭性能,避免漏气和气囊破裂。
7. 气道腔内压监测- 监测和调整气道腔内压力,以避免气道腔内压力过高或过低。
8. 气管切开管固定- 确保气管切开管的固定可靠,避免脱出或意外拔管。
- 使用适当的固定器材,如气管切开固定带或胶布,进行固定。
9. 协调吸痰与通气- 在吸痰前后,协调好通气和吸痰操作,以保持患者的呼吸稳定。
10. 监测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 定期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以及其他相关生命体征。
-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请根据导图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参考资料:-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导图。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摘要:在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下,各类交通事故、脑血管意外病人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病人在出现疾病的时候,意识、咳嗽和吞咽等功能会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气道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的问题,影响病人的正常通气功能,甚至有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所以在对这些病人实施救治的过程中,早期开放人工气道的方式是比较重要的急救方法。
但这些病人在起到切开之后也有可能出现水分蒸发加快的现象,因此需要对他们实施合理的护理,保证气道的湿化。
关键词:气道切开;非机械通气;气道护理引言:气道湿化是通过用液态水或者蒸汽来对气道黏膜进行湿润的方法,对气道切开病人进行气道湿化护理,可以改善他们的呼吸状况,避免肺部出现相应的感染问题,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的可能性,所以相关护理工作是比较重要和关键的。
1气道湿化的方法选择我们在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进行气道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氧气驱动面罩雾化湿化、人工鼻等、加热型湿化器,都是比较常见的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方法。
首先,氧气驱动面罩雾化湿化所指的是使用氧气雾化面罩,利用氧流产生的负压将湿化液分散成为无数微小颗粒,从而使湿化液能够均匀进入气道的湿化方法。
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比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更为有效,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低,比如这种方法应用中,病人的起到出血现象显著更少。
同时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应用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保障病人呼吸道持续处在充分湿化的状态下,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有利于改善病情。
其次,人工鼻也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气道湿化方法。
人工鼻的原理是采取吸水材料和亲水化合物,以此帮助病人对呼气过程中,气体所带有的水分进行保留,同时在吸气的时候利用呼出的水分和热量来对吸入的气体进行湿化。
不过从以往的使用情况来看,人工鼻容易被病人的痰液污染,尤其是在行切开术之后的1~5d中,这个阶段病人的痰液量相对较多,咳嗽次数多,所以容易导致污染问题,增加感染的风险。
而对于患者来讲,如果频繁进行人工鼻的更换,又会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所以目前人工鼻的临床使用面临一系列的局限。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维护导图解析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维护导图解析一、前言气管切开是非机械通气患者维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维护也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
本导图基于2020版的相关指南,为您解析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维护的最佳实践。
二、气道维护基本原则1. 定期评估:每日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包括气道分泌物的情况、气道半径、呼吸状况等。
2. 适时吸痰:根据患者痰液的情况,适时吸痰,避免痰液堵塞气道。
3. 湿化气道:使用合适的湿化器,保持气道分泌物适当的湿度,预防痰液黏稠导致的气道堵塞。
4. 气道管路护理:定期更换气道管路,保持管路的清洁和通畅。
三、气道分泌物管理1. 物理吸痰:包括开放式吸痰和闭式吸痰。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方式。
2. 分泌物促排:使用物理方法(如拍背、呼吸训练)和药物治疗(如祛痰药)促进分泌物排出。
3. 吸痰技巧:吸痰时注意技巧,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例如,吸痰管插入深度应适宜,动作轻柔等。
四、气道湿化1. 湿化器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湿化器,如加湿器、超声波雾化器等。
2. 湿化参数设置:保持合适的湿度,一般为35-40%。
3. 监测和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气道湿度,根据需要调整湿化参数。
五、气道管路护理1. 定期更换:一般建议每周更换一次气道管路,特殊情况可根据患者状况调整。
2. 清洁和消毒:更换管路前后,应对气道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
3. 检查管路通畅性:定期检查管路是否有折叠、堵塞等情况,确保气道通畅。
六、患者教育1.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提高呼吸功能。
2. 自我监测:教会患者自我监测气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3. 家庭护理: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气道管路的清洁和护理,预防感染和堵塞。
七、总结本导图为您提供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维护的详细指南。
气道维护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本导图能为您的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导图解读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导图解读本文旨在对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导图进行解读。
以下是对导图中各部分的简要解释:1. 气道切开患者的定期评估和监测此部分强调对气道切开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性。
包括评估气道通畅性、呼吸频率和深度、血氧饱和度及二氧化碳水平等指标。
监测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气道问题。
2. 患者体位及头颈部位置调整对气道切开患者的体位和头颈部位置进行调整,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
特别是保持头部中立位和抬高床头,可以减少气道堵塞和误吸的风险。
3. 粘稠痰液的清除对于有粘稠痰液的气道切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痰液清除。
方法包括常规吸痰、气道湿化和体位引流等,以减少痰液潴留和防止气道堵塞。
4. 咳嗽和气道反射的保护保护咳嗽和气道反射对于气道切开患者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调整体位、使用合适的咳嗽辅助设备以及避免刺激气道,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咳嗽和气道反射功能。
5. 患者自主呼吸的支持对于非机械通气的气道切开患者,支持患者自主呼吸是关键。
包括适当设置呼气末正压、鼓励深呼吸和主动咳嗽等措施,以维持肺功能和预防肺部感染。
6. 患者与气道设备的适配确保气道设备与患者的适配是保护气道的重要环节。
包括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尺寸、定期检查气囊充气情况以及合理维护气管套管等,以减少气道损伤和漏气的风险。
7. 气道切开护理团队的培训和合作为了保护气道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团队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并保持良好的合作。
合理分工、有效沟通和定期培训有助于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8. 合并症的预防和处理最后,本部分强调预防和处理气道切开患者可能出现的合并症。
包括感染、气道梗阻和肺部并发症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更换气管套管和进行肺部康复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
以上是对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导图的简要解读。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导图解读
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
护标准导图解读
本文档旨在对2020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保护标准
导图进行解读。
以下是对导图的详细解析:
1. 导图概述:
- 本导图旨在规范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保护的
标准。
- 导图包含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气道得到有
效的保护和管理。
2. 气道评估:
- 导图中提到了进行气道评估的重要性,以了解患者的气道情况。
- 包括评估气道通畅性、分泌物情况、呼吸音等指标。
3. 气道管理:
- 导图中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气道管理措施,如吸痰、湿化气道、协助翻身等。
-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气道的通畅和减少感染风险。
4. 气道保护措施:
- 导图中提到了一些气道保护的重要措施,如正确固定气管导管、定期评估气囊压力等。
- 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气管导管脱落或误吸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5. 注意事项:
- 导图中还列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如定期更换气囊、避免过度
吸痰等。
- 这些注意事项有助于避免潜在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在使用本导图时,请确保:
- 遵循标准的操作流程和措施。
- 定期进行气道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保
护措施。
- 注意并遵守注意事项,以减少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请注意,本文档的解读仅供参考,具体操作仍需根据医疗机构
的规定和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拔管后应立即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气道通畅情况和痰液排出情况。
如出现呼吸困难、气道阻塞、大量咳嗽、咳痰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出现并发症。
1.气道护理在非机械通气患者中非常重要,其中气道湿化、气道吸引和气道造瘘口维护是关键步骤。
2.气道湿化可以通过间歇湿化、持续湿化和氧驱动湿化实现。
3.气道吸引的时机和注意事项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并注意吸痰方法和时间。
4.气道造瘘口的维护需要选择合适的敷料并定时更换,同时注意清洁干燥。
5.气管套管拔除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准备,拔管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5.2 护理措施5.2.1 观察患者的呼吸、咳痰、吞咽反射和进食情况。
5.2.2 检查气管造瘘口的胶布或张力性敷料是否牢固,伤口是否愈合。
5.2.3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
5.2.4 准备好紧急气管切开用物,放置在床边。
6.并发症的护理6.1 气管造瘘口感染6.1.1 保持气管造瘘口周围敷料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敷料。
6.1.2 观察气管造瘘口的感染情况,记录红肿、肉芽组织、渗出物、异常气味和不适主诉,告知医生。
6.1.3 遵医嘱进行气管造瘘口的清创和换药。
6.2 气管套管堵塞6.2.1 当内套管堵塞时,继续进行气道湿化和吸引,吸氧,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换管或重新置管的准备。
6.3 脱管6.3.1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重新置管。
6.3.2 使用面罩进行高流量吸氧,同时做好重新置管的准备和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1] XXX。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探讨[J]。
心理月刊。
2019.7(14): 91.2] 盛树荫。
非定时吸痰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
浙江使用医学。
2017.8(22): 3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03─2019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Airway care for non-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2019-11-1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护理学会发布
T/CNAS 03-2019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席淑新、耿小凤、田梓蓉、蔡永华、胡丽茎、蒋莉莉、余蓉、张惠荣、薛贵芝、吴沛霞、华玮、归纯漪、彭峥嵘、李野。
I
T/CNAS 03-2019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基本要求、气道吸引、气道湿化、气管造
瘘口的维护、气管内套管清洗与消毒、气管套管更换的护理、气管套管拔除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
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套管,使患者通过重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3.2
非机械通气non-mechanical ventilation
以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但无需呼吸机等机械装置辅助通气的方式。
3.3
气管造瘘口tracheostoma
气管切开或喉切除术后形成的临时或永久性的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道开口。
3.4
气道吸引tracheal suction
通过吸引器和吸引管经气管套管或气管造瘘口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技术。
3.5
浅吸引shallow suction
以所佩戴的气管套管的长度来估计,当吸引管远端能到达气管套管末端时进行的气道吸引。
3.6
1
T/CNAS 03-2019
2 深吸引deep suction
吸引管插入人工气道直至遇到阻力时,回退吸引管1cm时进行的气道吸引。
3.7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SSD)
利用带有SSD装置的气管套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对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进行持续或间断吸引的技术。
3.8
气道湿化airway humidification
采用湿化器或各种湿化方式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温湿度,使气管和肺部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从而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的方法。
3.9
持续气道湿化continuous airway humidification
采用湿化仪器持续、均匀地向气道注入湿化液,或采用湿化装置以维持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或)过滤的方法。
3.10
间歇气道湿化intermittent airway humidification
采用湿化仪器或湿化装置间隔一定时间向气道注入湿化液,以维持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或)过滤的方法。
3.11
湿热交换器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 (HME)
一种通过其内部的特殊材料吸收患者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并在吸入气体时释放,从而对吸入气体起到加温、湿化、过滤功能的气道湿化装置,也称人工鼻。
3.12
脱管decannulation
气管外套管意外脱出气管造瘘口外,或未见脱出但气管外套管实际置于颈前软组织内。
4 基本要求
4.1 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2 操作前后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规定。
4.3 留置气管套管期间,应动态评估病情、呼吸、气管套管固定情况、气道通畅性、有无脱管及并发症。
4.4 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5~30cmH2O,宜每4~6h监测气囊压力。
可每4~6h放气1次,每次放气30min左右。
对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套管,每次放气前应进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4.5 对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隔离和自我防护应符合WS/T 311规定。
5 气道吸引
T/CNAS 03-2019 5.1 时机
5.1.1 气管造瘘口可见痰液或闻及痰鸣音。
5.1.2 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
5.1.3 双肺听诊出现大量湿啰音,怀疑是气道分泌物增多所致。
5.1.4 怀疑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或上气道分泌物误吸。
5.1.5 咳嗽排痰无力。
5.1.6 需要获取痰液标本。
5.1.7 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放气时。
5.1.8 其他经临床专业判断认为需行气道吸引。
5.2 操作要点
5.2.1 吸引管管径不宜超过气管内套管内径的50%,宜选择有侧孔的吸引管。
5.2.2 每次吸引前应检查负压,吸痰时成人负压控制在80~120mmHg,痰液黏稠者可适当增加负压。
5.2.3 吸引前后宜给予氧气吸入。
5.2.4 进食后30min内不宜进行气道吸引。
5.2.5 吸引前不宜向气道内滴入湿化液,仅在气道分泌物黏稠且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时,可在吸引时滴入湿化液。
5.2.6 插入吸引管时应零负压。
5.2.7 宜浅吸引,若吸引效果不佳则可深吸引。
5.2.8 每次吸引应在15s内完成,连续吸引应小于3次。
5.2.9 吸引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痰液颜色、性状和量等,如有异常应立即暂停吸引。
5.2.10 应评估吸引后的效果,观察气道吸引后的不良反应。
5.2.11 应记录吸引的时间、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6 气道湿化
6.1 气道湿化方式
6.1.1 气道湿化方式分为持续气道湿化和间歇气道湿化,湿化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情、活动度、呼吸道功能、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6.1.2 术后早期卧床期间可采取持续气道湿化,能下床时可采取间歇气道湿化。
6.2 气道湿化装置
6.2.1 可使用注射器、滴瓶、雾化器、喷瓶等间断湿化装置向患者气道间歇滴入或喷入湿化液。
6.2.2 持续气道湿化装置可采用微量泵、输液泵、输液装置、加温湿化系统、湿热交换器等将湿化液持续注入气道内。
6.2.3 有明显血性痰液、痰液黏稠且痰液多的患者不应使用湿热交换器。
6.3 气道湿化液
3
T/CNAS 03-2019
6.3.1 气道湿化液可选用0.45%或0.9%氯化钠溶液;使用加温湿化系统时应选用灭菌注射用水。
6.3.2 发生感染、痰液黏稠时,应遵医嘱使用黏液稀释剂、黏液促排剂等药物进行湿化。
7 气管造瘘口的维护
7.1 敷料选择与更换
7.1.1 应使用无菌纱布或医用气切泡沫敷料作为气管套管垫。
7.1.2 无菌纱布气管套管垫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污染应及时更换;泡沫敷料根据产品说明书使用。
7.1.3 应定时检查敷料及气管造瘘口周围皮肤,确保清洁干燥。
7.2 清洁与消毒
7.2.1 应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气管造瘘口,并消毒造瘘口皮肤。
7.2.2 气管造瘘口清洁前宜进行气道吸引,保持气道通畅。
7.2.3 气管造瘘口消毒宜采用含碘类或乙醇类皮肤消毒剂,消毒剂过敏者应采用0.9%氯化钠溶液。
7.2.4 不应使用含矿物油的产品进行气管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
8 气管内套管清洗与消毒
8.1 气管内套管宜在流动水下清洗,清洗后的气管套管壁上应无肉眼可见的附着物,对光检查确认通畅。
8.2 气管内套管宜清洗消毒至少每日2次,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执行(见附录A)。
8.3 气管套管消毒灭菌应符合WS/T 367规定。
9 气管套管更换的护理
9.1 确认需要更换气管套管的型号及规格。
9.2 备好换管所需物品,润滑新的气管套管备用。
9.3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经气管套管和口腔充分气道吸引。
9.4 配合医生更换气管套管时,应同时观察患者呼吸、面色及病情变化。
9.5 气管套管更换后,应检查套管固定是否正确及患者呼吸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10 气管套管拔除的护理
10.1 拔除前评估与准备
10.1.1 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状况、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清理呼吸道的能力、痰液颜色、性状和量、有无肺部感染等。
10.1.2 应指导/训练患者拔管时的配合要点和拔管后的注意事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