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阶段测试卷01中国近代史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测试卷(一) 中国近代史

(限时45分钟,共45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总分45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一二总分总分人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1—9题,每题2分;10—11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趋势导致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列强( )

年代英国输华货物总值

1837年—1839年年均不足100万英镑

1845年约239万英镑

1846年约179万英镑

1854年约100万英镑

A.发动了鸦片战争

B.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清朝皇帝发出“台湾无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3. 下面的委任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A.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已经成立

B.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正式建立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发展潮流

D.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4.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根除了社会陋习

C.废除了封建制度

D.推动了思想解放

5.1923年2月,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方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所进行的努力有

( )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6. 它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材料评论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

7.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不可能领导中

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0世纪初,先后建立起来的不同性质的政党都未能提出正确的纲领并发动人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提出正确的纲领

B.实现国内和平,发展经济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

D.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8. 中央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在1934年10月中旬时共有86 000余人,到12月1日已锐减到3万人,

原因是( )

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B.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C.长征初期敌人围追堵截

D.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

9.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大礼服,裤为西式长裤,常服可用西式或袍褂,丧服在臂上围黑纱。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服制》的规定蕴含的进步意义是( )

A.打破了着装的等级界限,体现了平等原则

B.对着装进行限制,侵犯着装自主权

C.传播民主与科学理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10.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可见,李鸿章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是由于( )

A.增加清政府财政收入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C.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和运输上的困难

D.发展中国经济,增强国家实力

11.他们以征服者的姿态回来,轻蔑地对待沦陷区的群众,好像民众都是汉奸和叛徒,这些官员只是关心私利和接受敌产……他们强行以200:1的比例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消失了。上述现象最终导致( )

A.抗日战争胜利

B.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C.重庆谈判

D.北洋政府垮台

二、非选择题。(12题9分,13题12分,共21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前日本某报纸关于山东问题的主要报道如下

发表时间、版面标题字数来源地点

1月1日,14版青岛还附要求约70 纽约

3月27日,1版山东还附要求约70 巴黎

4月26日,1版山东问题与煽动抵制日货约1 900 上海

材料二作为旧中国四大报之一的《益世报》,在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内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共有218篇。其中出现了三次大的连续性报道。以《国民力争外交记》为题共连续11记,题为国民力争外交之一、二、三……十三记。以《外交紧急与和局破裂》为题共5记,以《内忧外患之交争记》为题共11记。这些报道均为连续性报道,对于事件发展的过程逐一报道。对发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民众抵制日货也是连续报道。在叙述事件过程之外,还以鲜明的立场抨击日本企图侵占山东半岛的阴谋,唤醒民众,同情和支持学生运动。这些报道和评论对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材料一中《大阪朝日新闻》报道的焦点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益世报》“五四运动”报道的特点。(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作用。(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