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慎独
谈慎独作文
![谈慎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5c2c7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5.png)
谈慎独作文《谈慎独》篇一慎独,这词儿听起来就有点高大上,有点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可它到底是个啥呢?我觉得啊,慎独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能管好自己。
就像我有一次,爸妈都出去了,家里就剩我一个人。
这时候,我面前就摆着个大诱惑——电视遥控器。
我心里那个小恶魔就开始嘀咕了:“嘿,看会儿电视呗,反正没人知道。
”可是呢,我又想,这就是慎独的时候啦,要是我现在放纵自己,那和没人管就开始撒欢儿的小孩有啥区别?我突然就想到我们老师说过的,慎独就像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斗。
我当时就像个在战场上纠结的小兵。
看电视吧,确实舒坦,可这就违背了我要好好学习的初衷。
这时候,我仿佛看到我的未来在我眼前晃悠,要是我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可能就只能对着那些学霸的背影干瞪眼儿。
也许有人会说,偶尔偷偷懒呗,谁能总是那么自律啊?可我觉得,慎独就是要在这些没人监督的小细节里体现。
就好比你在黑夜里走路,虽然没人看得见你,但你要是乱丢垃圾,那这素质可就“哐当”一下掉地上了。
慎独,就是即使在黑暗里,也要做那个光明的自己。
我还记得有一回考试,周围的同学都在偷偷瞄别人的答案。
我当时心里也有点痒痒,想着我要是也看一眼,说不定就能多得几分呢。
可是我又想,这要是被发现了,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而且,这也是对自己的不诚实啊。
慎独,在这个时候就像是一个小警钟,在我耳边“嗡嗡”直响,提醒我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慎独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干嘛要这么折磨自己呢?别人都能放松,我为啥不行?但转过来又想,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呢?就像那些运动员,他们在训练的时候,没有观众,没有鲜花,可还是咬牙坚持,这就是慎独的力量吧。
在生活中,慎独无处不在。
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小伙伴,有时候会给你捣乱,让你想偷懒;但更多的时候,它是那个默默提醒你的小天使,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好好和这个小天使交个朋友,让慎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小议“慎独”
![小议“慎独”](https://img.taocdn.com/s3/m/175d200603d8ce2f006623dd.png)
中直党建网>>思想交流小议“慎独”颜培学“慎”,就是谨慎;“独”,就是独处。
所谓“慎独”,就是指在自己离群独处,他人不知的情况下,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
体现在今天,就是强调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是内心活动的外露。
人的思想和观点,总是要通过言行反映出来,不管人掩饰与否。
因此,衡量和考验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行动。
一方面是在众人皆知的情况下的行动;另一方面是在自己独处时的行动。
我认为,前者是次要的,而后者才是关键。
当人独处之时,行动完全受思想的支配,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束缚和制约。
这时的行动才是他真实思想的体现。
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中,做好事不做坏事,并不是很难的;而在他人不知之时,仍能做好事儿不做坏事,才是难以做到的。
而恰恰在此时,才能反映出一个真实的觉悟程度和道德修养。
东汉时期的东莱太守杨震,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一天晚上,昌邑令王密谒见杨震,以重金相贿,并用“暮夜无知者”作饰词。
在这种无第三者知情的情况下,一般的人是很容易被重金所迷惑的。
但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这种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的“四知”精神使王密深愧不已。
什么是清官?这才是真正的清官,才是名副其实的清官!只有那些在任何场合下都拒不受贿的人,才称得上为官清廉。
古人尚能如此,今人又如何呢?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革命,献给了人民。
他不仅时时处处以“人民的公仆”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对自己的家属制定出“七条”,明令严加遵守,堪称“慎独”精神的光辉典范;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为人民做了一辈子好事,体现了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他不图名利,一生都在默默的做好事,且从不留名。
现在,李沧区正在大力弘扬“诚信实干、奋勇争先”的李沧精神,正在有序推进、积极实施科技防腐工程,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高度自觉的“慎独”精神。
反之,与“慎独”精神背道而驰,就会既欺人,又自欺。
那些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两面三刀的人,当众也许会做几件好事,俨然一副正人君子的面目。
对慎独的感悟
![对慎独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4b0921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d.png)
对慎独的感悟慎独,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内心的修行。
慎独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怀。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被各种事务所累,忙碌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压力和困扰。
而慎独,可以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慎独要求我们学会独处。
在一个喧嚣的社会中,我们往往习惯了与他人的交往,却忽略了与自己的沟通。
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独处可以让我们摆脱外界的影响,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寻找内心的答案。
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
慎独要求我们保持内心的平衡。
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往往来自于内心的不平衡。
只有当我们保持内心的平衡时,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慎独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应过于沉溺或消沉。
成功时,我们要保持谦虚和淡定,不骄不躁;失败时,我们要保持坚韧和乐观,不气馁不放弃。
只有在内心平衡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第三,慎独要求我们保持对他人的关怀。
慎独并不是孤立自己,而是通过与自己的对话,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慎独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更加愿意倾听他人的心声。
只有当我们真正关心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
慎独使我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更加包容和宽容。
慎独可以让我们从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他人带来正能量。
慎独要求我们保持对自己的尊重。
尊重自己意味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对自己的选择自信。
慎独使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当我们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慎独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慎独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内心的修行。
慎独可以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慎独的意义和好处
![慎独的意义和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258eb2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9.png)
慎独的意义和好处慎独是指一个人独自思考、反省和深入思想的一种行为。
它在现代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以下是慎独的意义和好处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慎独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内省能力。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内心的声音。
而通过慎独,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向内心,与自己对话。
这种对话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目标和意愿。
借助于慎独,我们可以触碰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挖掘自己的潜能和热情,从而更加了解自己。
其次,慎独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决策能力。
当我们面临困难抉择时,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而通过慎独,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并与自己对话,以实现更好地认识和理解。
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明确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做出出自己真实意愿的决策。
此外,慎独还能提高个人的自我认知能力。
通过反思和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相应地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同时,它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是谁,我们想要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愿望。
在认识到这些方面之后,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接受自己,从而建立更强大的自信心。
慎独也对个人的情绪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我们独自思考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与自己对话时,我们可以审视并挖掘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渴望。
同时,慎独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压力和悲伤。
通过慎独,我们可以找到引起这些情绪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
最后,慎独还可以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当我们独自思考时,我们可以更自由地探索新的想法和观点。
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产生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慎独也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受,从而促进更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总的来说,慎独对个人的意义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它有助于培养内省能力、提高决策能力、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改善情绪调节能力和提高创造力。
《谈慎独》阅读与仿写
![《谈慎独》阅读与仿写](https://img.taocdn.com/s3/m/04ed5bf502768e9950e73863.png)
《谈慎独》阅读与仿写作者:曹津源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47期【名家范文】谈慎独曾彦彦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是我心有主。
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慎独是一种哲学。
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
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以仁得天下;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治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
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君子慎独 自己的看法
![君子慎独 自己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2cf0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5.png)
君子慎独自己的看法
君子慎独,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我看来,慎独并非仅仅是在独处时保持谨慎,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我们时常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有时候会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私欲而做出违背良心的行为。
然而,真正的君子却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不为所动。
他们明白,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并不是在别人的注视下形成的,而是在无人知晓的时刻,通过自己的内心抉择和坚定信念塑造出来的。
君子慎独,意味着他们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约束。
他们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放纵自己,也不会因为他人的错误而随波逐流。
相反,他们会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正直,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同时,君子慎独也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利益,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他们会在独处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期望和道德的标准。
总之,君子慎独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它要求我们在无人知晓的时刻,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做出正确的选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君子,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谈慎独
![谈慎独](https://img.taocdn.com/s3/m/67636767ddccda38376baf42.png)
谈“慎独”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 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 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 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 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 “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 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 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 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 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 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译文: 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 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 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 对有些知识还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 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 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 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 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首先,“慎独” 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其次, “慎独”也离 不开自我反省。因为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 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辫 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 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 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八慎心得(优秀10篇)
![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八慎心得(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512b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7.png)
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八慎心得(优秀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八慎心得篇一什么是慎独?《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就提出了慎独。
“君子慎其独”是说,君子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
在我理解,慎独就是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是一个样子,选择去做有意义的事。
有一天,放学回家,敲了很久大门,无人来开。
“咦,家里没人吗”我稍微带着失落的情绪自言自语道。
哦,原来今天大家都没回来。
我的思绪顿时又开始飞舞起来,哈哈,一种声音说,“你可以先去玩电脑游戏,家里没人。
”另一起声音说,“不不不,你可以去楼下找小伙伴玩,家里没人。
”“算了吧,你还是躺在沙发上先看会电视,家里没人。
”……渐渐的,好多种声音参杂在一起,想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偶然一低头,看到挂在胸前的“慎独徽章”,心里所有激烈斗争的念头,突然安静下来。
我知道自己该先做什么了。
一分钟、两分钟……慢慢的,时间似流水,很快一个小时都过去了。
“耶!终于写完了所有家庭作业!正在这时,妈妈开门走了进来,对我坚起大拇指“丫头,你真棒!”哈哈,作业写完,又能得到表扬,别提心里有多美!大家都了解慎独的真正含义了吗?没错,慎独是一种好品德,更是一种修养!希望大家都能拥有慎独这种好习惯!谢谢大家!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八慎心得篇二第一段:引言(200字)慎独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它要求我们在独处的时候认真思考和反省。
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圣贤孟子,他强调人们应该在孤独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关于慎独的理解
![关于慎独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9e6fb7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e.png)
关于慎独的理解慎独,顾名思义,就是慎重地独自行动或思考。
它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和生活态度,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深入思考和反省的一种方式。
慎独不同于孤独,它更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独处时的内心状态和行为方式。
慎独的意义慎独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思考人生和面对困境。
在喧嚣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外界的干扰和纷扰所困扰,难以保持内心的宁静。
慎独可以让我们暂时抽离这些杂念,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慎独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是否正确。
通过慎独,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动机和目标,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
只有通过慎独,我们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慎独的实践方法慎独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和实践的修行,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慎独方法。
独处静思独处静思是最常见的慎独方式之一。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嘈杂的环境,独自一人静下心来思考。
可以思考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思考一些哲学、人生意义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通过独处静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阅读与思考阅读是慎独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和自己的观点是否相符。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冥想与放松冥想是一种通过专注和呼吸来达到内心平静的修行方式。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屏蔽外界的杂念,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思考能力。
日记与反思写日记是慎独的一种方式。
通过写日记,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写日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做出改变和提升。
慎独的意义和价值慎独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和谐有着积极影响。
慎独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慎独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d17e3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e.png)
第1篇一、慎独的意义1. 提升自我修养慎独,意味着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使自己在道德、品质、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 增强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
学会慎独,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 培养自律精神慎独,要求我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这种自律精神,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目标。
4. 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慎独,使我们能够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真诚、善良、宽容的心态。
这有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如何做到慎独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慎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坚定信念,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
2. 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等,使自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3. 增强自律意识自律,是慎独的关键。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约束,抵制各种诱惑。
4. 学会反思慎独,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提高自己。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做到慎独。
5. 保持谦逊的心态谦逊,是慎独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保持谦逊,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慎独的感悟1. 慎独是一种境界慎独,并非易事。
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当我们真正达到慎独的境界时,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
2. 慎独是一种力量慎独,使我们能够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保持冷静、理智。
这种力量,将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目标。
3. 慎独是一种智慧慎独,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分辨是非,把握自己的方向。
《谈慎独》阅读题及答案
![《谈慎独》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152c455270722182ef73d.png)
《谈慎独》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谈慎独曾彦彦①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②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③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④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依旧,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⑤慎独是一种哲学。
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
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⑥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⑦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⑧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⑨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⑩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因为——⑪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慎独的现实意义
![慎独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0732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3.png)
慎独的现实意义慎独,是一种独处思考的行为,它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慎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还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琐事和外界的干扰所困扰,很难找到一个清静的空间来思考和反思。
而慎独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并从中获得真正的力量。
慎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很难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自己的内心。
然而,只有通过慎独,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只有了解自己,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慎独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独处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这种专注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慎独,我们才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慎独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独处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可以制订计划,设定目标,并且在独处的时候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慎独,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自己的情绪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慎独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思维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我们需要给自己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与自己对话,从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和力量。
只有通过慎独,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慎独,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我国传统儒家君子慎独的基本含义
![我国传统儒家君子慎独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c17d8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2.png)
我国传统儒家君子慎独的基本含义慎独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独处的时候,应该谨慎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免失去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以下是我国传统儒家君子慎独的基本含义及其拓展。
1. 慎独的含义慎独是指在独处的时候,人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道德行为,不受到外界干扰和诱惑。
这种独处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修养的过程,要求人们时刻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道德准则的坚守。
儒家认为,慎独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修养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为准则。
在独处的时候,人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保持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2. 慎独的拓展除了个人独处,慎独还适用于许多场合。
例如,在官场上,在职场中,在家庭中,在朋友之间,人们都应该保持慎独的精神,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
儒家认为,慎独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修养的方式,不仅适用于个人独处,而且适用于各种场合。
通过保持慎独的精神,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3. 慎独的价值慎独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深刻的哲学价值和道德意义。
儒家认为,慎独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为准则。
此外,慎独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保持慎独的精神,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保持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的坚守,为社会做出贡献。
4. 慎独的启示保持慎独的精神,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慎独的精神,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
通过保持慎独的精神,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对慎独的理解
![对慎独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bef83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f.png)
对慎独的理解
慎独是一种美德,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勤劳和才智,更是一种做事的态度。
一般说来,慎独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它建议人们事事先思考,再作出选择和决断,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高效进行。
很多优秀的业务人士都有这种态度,他们总是努力排除内心不安的情绪,从客观和主观上坚守自己的原则,把每件事都做得有方有致。
此外,慎独也可以从大局角度去审视自己每一个决定。
有时候,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事情,慎重勤学而审慎行动,也可以让你有效地利用资源,最终走出比急躁行动更佳的结果。
最后,慎独也可以为人们做到言行一致,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社交场合,始终保持正直诚信的精神,理性完成每一个任务,以保证营造一个自由良善的社会气氛。
综上所述,慎独是一种优秀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也能为人们做到言行一致,赖以散发正义和真诚的精神。
浅谈“慎独”
![浅谈“慎独”](https://img.taocdn.com/s3/m/c11532483c1ec5da50e27038.png)
浅谈“慎独”学生时代,我的一位语文老师曾郑重给我们讲过“慎独”,并告诫我们,若能做到,前途无忧。
那时候我们一个班的同学,都学鲁迅,将“慎独”二字深深地刻在桌子上。
当时我们其实并没有理解老师说的深意,直到最近,偶然间看到这两个字,我才豁然开朗。
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言慎行,谨小慎微。
说白了,慎独就是极大的自律。
就拿过马路这件事来说吧。
那天我正好站在十字路口,交警在路口执勤,一个穿着时髦的女孩不等信号灯变绿就着急要过马路,交警拦住她,说,你现在过也过不去,站在马路中间多危险。
女孩儿很不高兴。
显然她并没有意识到,她的这个行为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
众目睽睽之下,尚且不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独处时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
很多人都说自律的人一般运气不会太差。
细细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人若能坚持健身,他的身体一定很好,要知道一个好的身体是做任何事情的本钱。
一个人若能坚持学习,那他的知识储备一定很丰富,思维活跃,他一定能抓住属于他的那个机会,因为他随时准备着。
一个人若能一直保持性情温和,宽容大度,他的生活一定是美满的,因为他能用爱包容一切。
我们常常会羡慕别人,同样的工作,五年之后有的人还在原地踏步,有的人已经上升好几级了,是运气?还是努力?有的人下班后钻进游戏里,直到半夜,第二天精神不济继续上班,然后抱怨工作太累。
有的人下班后看书充电,按点睡觉,按点起床,神采奕奕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若干年后,这两种人因为下班时是否自律而天差地别。
没有运气不好,只有不够自律。
当然,慎独不仅指生活和工作的自律,更多的是指做人的自律。
人前彬彬有礼,窈窕淑女,人后就变得凶神恶煞,蓬头垢面;人前阿谀奉承,笑脸相迎,人后捧高踩低,恶语相加。
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慎独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一种坦荡。
不管有没有人监督,自己都谨守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慎独是一种诚实,对自己的诚实。
独处一室的时候,不会轻易放纵自己的身心,谨言慎行,紧守底线;慎独是一种负责,对自己对他人的负责。
“慎独”的三层含义
![“慎独”的三层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bf6c3d0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0.png)
“慎独”的三层含义
对我们常常说起的“慎独”,大部分人大概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那么曾仕强老先生对它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他认为古人所说的“慎独”应该有三层含义,具体如下:
第一层含义: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时候即独处时,仍然能保持清醒、谨言慎行、依道而行,即为其一。
这个如果延伸开来从玄妙的角度讲,那就是我们人四周其实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神鬼无时无处地围绕着、观察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行为都会被他们记录着,一个善念、善行就记成一个白点,相反的一个恶念、恶行就记为一个黑点,如此年年月月日日的记录在册,最后总结而成你这一生的“功过簿”,待我们结束这一生归去时,这个“功过簿”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下一个轮回的去处。
第二层含义:在与人共处时,也要做到心口如一,即为其二。
这是指不要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在人前口若悬河、信誓旦旦地虚言狂语,任何时候都要谨守道德、约束言行,从而做到心口如一。
第三层含义:做人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即为其三。
做人要懂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不一样的,所以找好、找准自己的定位后就要恒久地、坚定的走下去,不动摇、不攀比,不被外界和他人轻易的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和努力方向,坚持走自己的路。
教师关于慎独的发言稿
![教师关于慎独的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8aec74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8.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慎独。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慎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追求的目标。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慎独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严于律己,做到为人师表。
慎独要求我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做到表里如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
其次,慎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能力上,更体现在个人修养上。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慎独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不良风气,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再次,慎独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而慎独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需要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做到慎独。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个团队中,我们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努力。
那么,如何做到慎独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1. 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我们做到慎独的思想基础。
2. 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3. 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4. 乐于奉献,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为他们的未来负责。
5. 积极参与团队建设,与同事们携手共进。
我们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努力。
慎独演讲稿范文
![慎独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a25f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6.png)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慎独。
慎独,这个词语源于《论语》,意思是说,即使没有人监督,自己也能做到行为端正,不偏离正道。
这是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首先,我想谈谈慎独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得非常规矩,但一旦独处,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
这种现象,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人不能做到慎独呢?其实,慎独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体现。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慎独,说明他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样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做到行为端正,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
而那些不能做到慎独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道德信念不坚定,缺乏自我修养。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慎独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诱惑时,做到不为所动。
二、加强自我修养。
我们要学会自律,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做到行为端正。
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友善等。
三、学会反思。
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有违背道德的事情发生。
如果发现了,要及时改正,做到知错就改。
四、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我们做到慎独。
五、关注内心世界。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静、善良的心。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诱惑时,做到慎独。
最后,我想说,慎独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慎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谢谢大家!。
慎独仰不愧天
![慎独仰不愧天](https://img.taocdn.com/s3/m/390de07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8.png)
慎独仰不愧天,自律俯不怍人谈慎独(2007-04-12 22:32:14)《礼记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永闻,莫见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而近代刘少奇同志则对慎独作出了更通俗的解释,那便是“一个人独自工作时,也不干坏事。
”而据我看来,慎独同读书一般,亦有三重境界。
其一,居不妄想,行不妄做,心不妄动,思不妄发。
简而言之,便是一个人独处时,也可以同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般,时刻用道德规范来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像一头拉磨的驴,非得挨一鞭子才动弹两下。
而这种发乎而内的心灵的力量,也是人之所以可以凌驾于牲畜之上的根本原因。
在古有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赐,杨震面对王密的厚礼可以铿锵有力地说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许衡面对满树梨子可以不动声色地说出“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这便是慎独的力量。
而现在那些手握重权的人,自以为没有人会发现,疯狂敛财,纵情声色,沉迷于肉体上的快感和物质上的满足中,便是缺少了慎独的力量。
其二,吾日三省吾身,在独处时,反思自己的得失之处,力求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境界,力求比在众人面前做得更好。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提到人的七种智商时将“自省能力”放在了最高的位置,而现代著名的马斯洛理论中所阐述的人的五个追求中的至高点便是“self-motivated”。
即是在自我反省后自我实现。
先哲们所养成的浩然之气,无不来自于慎独时的自省,而曾国藩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则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空谷幽兰》一书中那些终日独居于华山之巅的道家隐士们,他们可以在鸟儿都飞不上的山顶过着“以天为盖地为庐”的寂寞生活,那些突兀的绝顶和晦涩的暗云下,他们正因为有了在慎独中日渐充实和丰盈的心灵,才可以如空谷幽兰一般超凡脱俗,不染尘垢。
其三,从心所欲不渝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慎独(2007-04-12 22:32:14)《礼记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永闻,莫见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而近代刘少奇同志则对慎独作出了更通俗的解释,那便是“一个人独自工作时,也不干坏事。
”而据我看来,慎独同读书一般,亦有三重境界。
其一,居不妄想,行不妄做,心不妄动,思不妄发。
简而言之,便是一个人独处时,也可以同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般,时刻用道德规范来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像一头拉磨的驴,非得挨一鞭子才动弹两下。
而这种发乎而内的心灵的力量,也是人之所以可以凌驾于牲畜之上的根本原因。
在古有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赐,杨震面对王密的厚礼可以铿锵有力地说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许衡面对满树梨子可以不动声色地说出“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这便是慎独的力量。
而现在那些手握重权的人,自以为没有人会发现,疯狂敛财,纵情声色,沉迷于肉体上的快感和物质上的满足中,便是缺少了慎独的力量。
其二,吾日三省吾身,在独处时,反思自己的得失之处,力求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境界,力求比在众人面前做得更好。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提到人的七种智商时将“自省能力”放在了最高的位置,而现代著名的马斯洛理论中所阐述的人的五个追求中的至高点便是“self-motivated”。
即是在自我反省后自我实现。
先哲们所养成的浩然之气,无不来自于慎独时的自省,而曾国藩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则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空谷幽兰》一书中那些终日独居于华山之巅的道家隐士们,他们可以在鸟儿都飞不上的山顶过着“以天为盖地为庐”的寂寞生活,那些突兀的绝顶和晦涩的暗云下,他们正因为有了在慎独中日渐充实和丰盈的心灵,才可以如空谷幽兰一般超凡脱俗,不染尘垢。
其三,从心所欲不渝矩。
当心灵的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俗世间的滚滚红尘便汹涌退去,芸芸众生,七情六欲中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你的灵魂,此所谓“独”,举头之天有神明,而这神明便是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的约束下,胸怀乾坤,情系苍生,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博爱的光辉,此所谓“慎”。
《庄子·大宗师》有云:“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能入于不生不死。
”而庄子本身便是一个慎独的人,高官厚禄于前时,他从未动心,他独自体会世界的快乐与逍遥,击节而歌,沐风而舞,遵从自己内心的力量,享受着蝴蝶一般飞翔的快乐。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战争初期到文革十年,无论周遭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始终坚持少时“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而联合国降下的半旗,便是对这位慎独之中大无大有的总理的最高赞赏。
自昔孔孟相传心法,一则日:“慎独”。
再则日:“慎独”。
唯有慎独,才可以做到“诚无垢,思无辱”,唯有慎独,才可以做到“处世当无愧于心”,唯有慎独,才可以做到“天下事可运于掌”。
滚滚长江东逝水,天合八荒,多少浮生欢爱早已渺无踪迹,唯有亘古不变的慎独的力量,才可以千秋万代,代代相承!“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
”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
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
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pol.ice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在荒郊野外时就随意摘无人看管的水果和蔬菜;有人官做到一定地位时就失去自我约束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白天是人,晚上是鬼。
上班时道貌岸然,八小时以外出入声色场所,花天酒地。
这就背离了慎独的初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论Communistparty员的修养》中,力倡Communistparty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在任何情况下,严格自律,毫不懈怠,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头无愧于party,俯首无愧于民。
刘少奇曾主张把“慎独”作为Communistparty员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
他指出,Communistparty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要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前不久我们单位在七一表彰了一位在经管战线上连续工作三十年而无一次违纪的老party员,他默默在财经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接触了的大量财物,但却无一差错,这可谓是坚守慎独的好典范啊。
在新时期,party员干部更要力倡这种“慎独”精神,我们也要以中纪委处理的反面典型为鉴,以《party章》为准绳,查找差距,认真整改,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官,永远保持party的肌体的健康和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漫谈慎独与自由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
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从《中庸》到《大学》对“慎独”的认识,正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思想与实践辩证的历程。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意义的自我修身方法,是封建士大夫至高的道德标准。
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的“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述诸位先贤圣哲,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时代发展到今天,用老祖宗马克思的观点来看,慎独是人的全面自由发由的最高境界和状态,它使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象征和标志。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就是要解放人,要让人独立出来,不要成为物或者是制度,更不是他人的附属物,而是完全的独立个体,只有这样,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大地发挥。
当人的个性自由得到极大地发展的时候,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马克思自由观的另一特点是将自由与人的实践特别是劳动活动联系起来,从而超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僵硬对立;这里主要有四层含义:第一,身与心的全面发展。
第二,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
第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四,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统一。
这一思想理论的精髓还告诉我们,任何外在的社会性他律形式,只有通过道德个体的自律,才能最终内化在人的心中,成为个体自觉的行动。
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其实有三重存在,即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道德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而道德自律是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个性与社会秩序和谐的最高形式,现代人的个性自由,要求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在道德上要达到自律。
现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是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一种自我约束,也是道德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魅力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因此缺乏自律的道德,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德。
然而,理论是灰色的,现实却是大相径庭。
当今社会利欲熏心,物欲横流,慎独精神几乎成了一种远古的神话和苍白的说教。
更多的人都在为自我的价值而努力奋斗,社会价值、长远的价值都被抛至脑后。
看吧,高墙内因礼尚往来失去自由的大有人在,可是高墙外送的收的依旧是愈演愈烈!虽然反复利剑高擎在手,但是“越打越大、越打越多”的现象往往令人莫衷一是,新盖的高楼倾倒了,闹市的悬桥垮塌了,瓦斯爆炸声此起彼伏……肉食者胃口在黑夜里大开,掌权者手腕在黑暗里越伸越长,更令人困惑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倒了一大群又来一大帮。
真的是这社会诱惑太多了,还是创造诱惑的人太多了啊!这不好探究,也探究不了什么结果,就跟要说清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的难。
其实说难也不难。
写到这里,我倒记起了几个人的故事来……其一,东汉人杨震。
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县人。
少好学,博览经籍。
五十岁以后才仕进,后来官居过司徒、太尉之要职。
因遭小人诬陷,免官自杀。
在他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他一生“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也不为治“产业”,他认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这种遗产,最丰“厚”。
“四知”和杨震却金,成为千古佳话。
其二,元初许衡。
据明宋濂等撰《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字仲平,河南沁阳县人,任过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为中央最高级的学官。
他是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