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病虫害名词解释
病害部分: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和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阻碍,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就会发生病理变化而出现病态甚至死亡,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的现象。
2.病状:植物生病后,其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3.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的特征。
4.病程: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5.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组织致病和破坏的能力。
6.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的寄生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营养而生存,寄主细胞死亡便终止了寄生关系。
也称活体寄生物。
7.非专性寄生物:既营活体寄生也营腐体生活,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也称死体营养寄生物。
8.寄生专化性:寄生物种内的不同个体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或对寄主的选择范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寄主专化性。
9.非侵染性病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不能传染。
10.侵染性病害:有其他生物寄生引起的病害。
11. 病原:引起植物致病的原因12. 侵染性病原: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有害生物13.真菌生活史:指真菌从一个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个孢子为止的全过程。
14.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状物。
15.子座:由拟薄壁组织和疏松组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物,或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16.吸器:菌丝生于寄主细胞间,由菌丝长出侧枝伸入寄主细胞内形成球状、丝状、指状等类型。
17.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18.次生菌丝:初生菌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
19.假菌丝:某些酵母菌的芽孢子相连形成的丝状物。
20.整体产果:真菌繁殖时,整个营养器官转为繁殖器官。
21.分体产果:真菌繁殖时,仅营养体的一部分形成繁殖器官,菌体本身仍执行营养功能。
22.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结构体。
23.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孢子:真菌的繁殖体。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继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植物偏离了正常状态的现象称植物病害。
2.单主寄生:在同一种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的病原菌称单主寄生。
3.垂直抗性: 即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它对病原物的某一个或多个小种是抵抗或免疫的,而对另一些小种是感病的或高度感病的,即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具有抗病性。
4. 症状: 是寄主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病变的一种表现,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
5. 稀释终点:将感病寄主的汁液(含有病毒)榨出来,加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为稀释限点。
6. 生物防治: 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产品来进行防治病害的方法称生物防治。
7. 异宗配合:单个菌体不能完成其有性生殖,必须与另一个有亲和力的菌体交配后才能完成其有性生殖的称异宗配合。
8. 失毒温度:把病组织的榨出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传染的处理温度称为该病毒的失毒温度。
9. 拮抗作用: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拮抗作用。
10.多型性:指真菌在一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多种类型孢子的现象称多型性。
11.体外保毒期: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室温(20-22℃)下能保存其传染力的最长时间称为病毒的体外保毒期。
12.交互保护作用:在寄主上接种弱毒株系而能低抗强毒株系侵染的作用称交互保护作用。
13. 因对基因学说:(gene for gene theory)对应于寄主群体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应于病原物群体的每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
14. 生理小种:(race):同种、变种、专化型内的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无差别,在生理特性、培养性状、生化特性、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适用范围:一般为病害发生在5%以前,或 发展非常迅速的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以病 株率为单位的情况。
Company Logo
4.6.2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Logistic growth model)
又称自我抑制性方程。 微分式是:dx/dt=rx(1-x)
式中: x为病情;(1-X)为未发病的健康组 织。 r 为速率参数,即病害的增长速率 (或称流行速率)。
病情指数=
调查总叶数X最高级值
x100
Company Logo
四 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时间动态是指病害数量或发病程度随时间进程而发生 的变化。
时间动态主要研究病害流行的季节发展曲线、定量描 述的数学模型、流行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4.1 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的比较
比较项目
病害过程 病原物越冬 与初菌量 传播体 传播方式 发生部位 典型病例
葡萄霜霉病在法国,导致财政损失和发明波尔多液
Company Logo
国外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事例
1870-1880 1916-1917 世界之最。 1930面积发生, 1942-1943 1970 咖啡锈病在斯里兰卡种植者财政破产和英国人改饮茶水。 马铃薯晚疫病在德国,造成种薯匮乏, 大量引种导致品种混乱居 美国从欧洲引入板材,造成荷兰榆树病(Dutch elm disease)大 减少遮荫树种(美国榆树), 使房地产产值下降。 水稻胡麻斑病在孟加拉引,起孟加拉饥荒,饿死近200万人。 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引致美国玉米减产15%,计165亿kg 。
辣椒疫病
Company Logo
大区流行(pandemic) 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 行。
小麦秆锈病
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2、系统模拟模型:
构建计算机程序,建立模拟模型, 用于预测。
将建立模拟模型的第一步是把从文献、实验室和田 间收集的有关信息进行逻辑汇总、形成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通过实验加以改进,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即 为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语言译为计算机程序,经 过检验和有效性、灵敏度测定后即可付诸使用。
能较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 件影响, 病原物多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因此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 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
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 粒线虫病、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 条纹病、玉米丝黑穗病、麦类全蚀病、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多种果树病毒 病害等都是属于此类流行病害。
2、中期预测的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多根据当时的发 病数量或者菌量数据,作物生育期的变化以及实测的或预测 的天气要素作出预测,准确性比长期预测高,预测结果主要 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
3、短期预报的时限在一周之内,有的只有几天,主要根据天气 要素和菌源情况作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侵染预 测就是一种短期预测。
多峰型曲线: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发病高峰, 流行曲线为多峰型。例如:
稻瘟病在南方因稻株生育期和感病性的变化可能出现苗瘟、 叶瘟和穗颈瘟等三次高峰。
在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地区,冬小麦苗期发病有冬前和春末两 次高峰。
华北平原玉米大斑病常在盛夏前后也有两次高峰,因盛夏高 温抑制了病菌侵染。
六、病害流行的变化
2、病害发生期预测:是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 例如:果树与蔬菜病害多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 的时期,即临界期(critical period),以确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 这种预测亦称为侵染预测。
植病流行学
植病流行学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传播,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随时间的增长,病害数量不断增加,发病空间不断扩展,造成严重随时的过程和现象,称为病害流行。
2. 稳态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称常发病。
3. 突发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以前没有,一旦出现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在环境影响下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科学。
5. 协同进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密切生态关系但不交换基因的生物的联合进化,在其中,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的进化。
它是一种基因调节的过程。
6. 毒性频率:是表现型的统计量,指针对一定品种具有毒性的病原物标样占总标样的百分率。
7. 定向选择:垂直抗病性的品种,如果其隐存的水平抗性很脆弱或较弱,逐步大面积推广后,当遇上侵袭力较强的相应毒性菌系,则后者便能得天独厚地发展成为优势小种,这就是毒性或毒性小种的定向选择。
8. 稳定化选择: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垂直抗病品种面积减少,感病品种面积增加的条件下,毒性小种的侵袭力不如无毒性小种强,在感病品种上竞争不过无毒性小种,不利于毒性突变,使之后代中出现毒性小种频率越来越低的选择,叫稳定化选择,又叫自发平衡。
9. 微梯佛利亚效应:在进行垂直抗性育种的过程中,水平抗性丧失的现象。
10. 遗传漂变:有限的群体由于继代繁殖中随机“取样”的结果,群体中某些类型往往会被丢失,而其他被选类型在下代中频率相对增高,从而使群体结构发生意想不到的随机波动或振荡,这就是遗传漂变。
11. 基因流动:在寄主病原物群体遗传学中,基因流动和包子远程传播是紧密相关的。
当甲地区推广了抗病品种,病原菌群体中也产生了毒性小种后,通过孢子的远程传播,新的毒性基因也就传入了原来没有这个基因的乙地区,这就是基因型或亚群体的流动。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一、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指研究病害数量随时间而增长的发展过程。
3 植物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是指病害的传播发展的过程,研究病害由点到面的发展变化。
反映了病害在空间的发展规律。
4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5当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6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7定向选择: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后,相应的毒性小种便会大量繁殖增多,形成优势小种,最终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
8稳定化选择:感病品种面积扩大时,强毒性小种适应性差,竞争不过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而使频率降低,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频率升高,不能形成优势小种。
9 S形曲线:S形曲线指病害发生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初始病情很低,其后病情随着时间不断上升直至饱和点而病情不再增长的病害曲线,如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
10指数增长期:由开始发病到发病数量(发病率或病情指数)达到0.05(5%)为止,此期经历的时间较长,病情增长的绝对数量不大,但增长速率很高。
11 逻辑斯蒂增长期:由发病数量0.05开始到达0.95(95%)或转向水平渐近线,从而停止增长的日期为止。
在这一阶段,植物发病部位已相当多,病原菌接种体只有着落在未发病的剩余部位才能有效地侵染,因而病情增长受到自我抑制。
随着发病部位逐渐增多,这种自我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病情增长渐趋停止。
逻辑斯蒂增长期经历的时间不长,病害增长的幅度最大,但增长速率下降。
12 基因对基因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
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致病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显著阻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
病态植物:指受病原物侵染但没有造成经济损失的植物。
症状:植物生病后,外表不正常的现象。
病状:生病后,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
病征:受病部位的一些病原物特性。
病原: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包括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
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的统称,现已知道的主要有真菌、细菌(类菌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此外,少数放线菌和藻类植物也能侵染植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变色:是一种植物病害症状,有褪绿、黄花、花叶、着色、红花等。
坏死:寄生组织受病原物侵染后,细胞组织受损,出现各种各样的斑斑点点。
腐烂:植株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萎蔫:茎基的坏死和腐烂、根的腐烂或根的生理活性受到破坏,水分不能及时输送到顶梢,细胞失去膨压,地上部枝叶萎垂。
畸形:由于寄主细胞或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因为病原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而受到抑制或促进所表现出的发育不足或过度生长。
霉状物:指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的霉层。
脓状物:是植物发病部位出现的一种病症,并且是细菌所特有的。
粒状物:是植物发病部位出现的一种病症,实为真菌繁殖体。
生理性病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理化因素造成的生理障碍,称为生理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障碍,称为传染性病害。
隐症现象:病毒病的症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暂时消失,一旦恢复适宜发病的条件时,症状又可以重新出现称为隐症现象。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吸器:真菌或高等植物细胞或组织中的可穿入相邻组织,吸收营养的一种突起。
其胞壁常内突生长,具有传递细胞的特征。
菌核:是由许多菌丝紧密交结而成的坚硬休眠体。
厚垣孢子: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断裂方式产生,壁厚,寿命长,能抗御不良外界环境。
植物病害流行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并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3.大区流行:则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4.稳态流行:是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有“常发病”之称。
5.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6.病害流行主导因素:针对具体时间、地点的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害,会有一些对病害流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7.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8.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引起不同程度流行为害的病害。
9.一次传播:一般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的病害传播距离。
10.一代传播距离:即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间内多批传播所造成的传播距离。
11. 普遍率: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是将观测的单元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病的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比。
12. 严重度:是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的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
如:瓜类霜霉病的严重度划分13. 病情指数:是将普遍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
14. 病害流行的预测:是指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态。
15. 植物病害流行风险分析:是植物病害流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植物病害流行与否、流行强度和严重程度、产量损失及其对生态、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风险的分析。
1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指外来有害生物或受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通过贸易、旅游等途径传入并造成危害的风险分析。
限定性有害生物和非限定性有害生物。
17. 基因对基因假说:病原物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之间存在基因对基因的遗传学关系。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十一章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也 称 为 损 失 估 计 (disease loss assessment),主要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 测减产量,有时还将品种、栽培条件、 气象条件等因素用作预测因子。
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 和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2.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为 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图12—l为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以叶 片为单位,将其严重度分为8级,用百分率表 示。国际水稻研究所(IRRl)则大多采用0,l,3, 5,7,9六级记载标准;
3、 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 两者的综合指标。若以叶片为单位,当严重 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为:
病情指数=
2、 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 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 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例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 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气流 和流水传播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 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 害的潜育期短。
三、病害流行的条件
预报(测)量:代表一定时限后病害流行 状况的指标,例如病害发生期、发病数 量和流行程度的级别等称为预报(测)量。
预报(测)因子:而据以估计预报量的流 行因素称为预报(测)因子。
当前病害预测的主要目的是用作防治决 策参考和确定药剂防治的时机、次数和 范围。
一、预测的种类 1.按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可分为: 流行程序预测 发生期预测 损失预测等.
(1)流行程度预测:
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量(发病率、 严重度、病害指数等)作定量的表达,也 可用流行级别作定性的表达,流行级别 多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中度偏低、中 等、中度偏重)、轻度流行和不流行,具 体分级标准根据发病数量或损失率确定, 因病害而异。
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
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
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植物病害流行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流行:就是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并在一定得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得过程与现象。
2、植物病害流行学:就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与防治理论得科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3、大区流行:则就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得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4、稳态流行:就是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得流行状态,也有“常发病”之称。
5、突发流行:就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得流行状态。
6、病害流行主导因素:针对具体时间、地点得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害,会有一些对病害流行起主要作用得因素。
7、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得病害。
8、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连续几年得菌量积累,才能引起不同程度流行为害得病害。
9、一次传播:一般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得病害传播距离。
10、一代传播距离:即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间内多批传播所造成得传播距离。
11、普遍率: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得普遍程度,就是将观测得单元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病得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得百分比。
12、严重度:就是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得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得百分比表示。
如:瓜类霜霉病得严重度划分13、病情指数:就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
14、病害流行得预测:就是指依据病害得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得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得流行状态。
15、植物病害流行风险分析:就是植物病害流行学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植物病害流行与否、流行强度与严重程度、产量损失及其对生态、社会产生影响得各种风险得分析。
1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就是指外来有害生物或受官方控制得有害生物通过贸易、旅游等途径传入并造成危害得风险分析。
限定性有害生物与非限定性有害生物。
17、基因对基因假说:病原物致病性与寄主抗病性之间存在基因对基因得遗传学关系。
植物病理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病状:指植物受病原物或非生物因子影响后,局部或整株出现的不正常的表现,如在叶部形成的坏死斑点、植株萎蔫等病征(sign):是指在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
寄生性: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诱发病害的特性非侵染性病: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
侵染性病害:植物受病原物寄生引起有传染能力的病害,也可称寄生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整体产果; 鞭毛菌繁殖时,有的整个营养体全部转变为繁殖体,称为整体产果分体产果:绝大多数真菌仅是部分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在进行营养生长子实体: 为真菌的产生孢子的生殖体,异宗配合;多数食用菌的单核菌丝有性别(、异宗配合:“-”与“+”菌丝)之分,同性别的菌丝间永不亲和,只有经过异性菌丝结合才能生育后代者,称异宗配合同宗配合:由一个担孢子萌发的两条单核菌丝能进行结合而生育后代者,称为同宗结合或自交亲、同宗配合准性生殖:是指真菌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包括异核体的形成、二倍体的形成和体细胞的重组。
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个体发育过程。
生理小种:同种、变种、专化型内的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无差别,在生理特性、培养性状、生化特性、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两游现象(diplanetism)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游动休止后,再次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
9+2鞭毛;指鞭毛的微观细胞生物结构,由外圈9组二联微管,内包有一对中央微管的结构,所以叫做9+2鞭毛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里,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叫子囊果担子果(basidiocarp):是高等担子菌的一种产生子实层的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农业植物病理学生态调控名词解释
农业植物病理学生态调控名词解释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是指植物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所造成的后果。
病害三角名词解释:需要有病原、寄主植物、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称为“病害三角”。
病状名词解释: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病症名词解释: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并发症名词解释: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
潜伏侵染名词解释:病原物侵染植物后,由于条件不适于病害的扩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表现症状,条件适宜,表现症状菌丝名词解释:单根的丝状体吸器名词解释:有些菌物菌丝体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菌核名词解释: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部为疏丝组织,外部为拟薄壁组织。
子座名词解释: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菌索名词解释:由菌丝体平行交织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称为根状菌索。
子实体名词解释:菌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后,进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
真菌的有性繁殖名词解释:菌物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真菌的无性繁殖名词解释: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子囊果名词解释:子囊菌类菌物有性生殖阶段形成的子实体,其内或上产生子囊,子囊中包含子囊孢子;担子果名词解释:担子菌有性生殖阶段形成的子实体,由双核菌丝组成,其上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菌物的生活史名词解释: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菌物的多型性名词解释:在菌物的生活史中,有的菌物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
单主寄生名词解释:大部分菌物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转主寄生名词解释: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04
植物病害的控制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害具有较高抵抗能力的植物 品种,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实施轮作制度,减少病原 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和繁殖。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的 使用,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和繁殖。
化学防治措施
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
通常表现为局部的生理异常,如变色、坏死、腐烂等,一般 无病征。
02
植物病害的发生
病原菌的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
病原菌直接侵入植物体,如细菌、真菌等。
土壤传播
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如细菌、真菌等。
间接接触
病原菌通过昆虫、风、雨等媒介间接侵入植 物体,如病毒、真菌等。
种子传播
病原菌附着在种子表面或存在于种子内部, 随种子传播,如病毒、真菌等。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植物病害概述 • 植物病害的发生 • 植物病害的流行 • 植物病害的控制 • 植物病害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01
植物病害概述
植物病害的定义
•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 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异常,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坏、甚 至死亡的现象。
综合治理
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05
植物病害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产量损失
植物病害会导致作物产量大幅下 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品质下降
植物病害会导致作物品质下降, 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生态平衡失调
植物病害流行学
名词解释:Plant epidemiology(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
传播体:指病原物的可以独立存活,具有传播和侵然功能的最小结构单位。
ID—DI曲线:以接种密度为横座标,发病数量为纵座标作图,就可绘出发病数量随接种密度的增大而变化的曲线,简称ID-DI曲线Vertical resistance(垂直抗性):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我们称它的抗性是垂直的。
Horizontal resistance(水平抗性):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原物的所有小种的,我们称它是水平的Gene-for-gene hypothesis(基因对基因假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
EIL(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病情水平。
所谓经济损失是指防治费用和防治挽回损失金额的差值IPM(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物种群动态和相联系的环境,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system(系统):是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物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一定边界内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整体与外界有输入输出关系。
潜伏期:是指从接种至病斑产生孢子的时间。
潜育期:是指从接种至显症的时间。
协同进化:一个在特定系统内部的物种间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Plant disease epidemic(植物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disease cycle(病害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植物病害流行学》总复习
《植物病害流行学》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学(plant disease epidemiology):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又称(plant epidemiology简称epidemiology植物流行病学)。
2.发病率(Incidence,也就是普遍率):发病植株或植物的器官占调查植株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或发病的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比。
如:发病率=(染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3. 植物病害流行(plant disease epidemic):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并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病害发生的数量和发病程度随时间的进展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4. 流行病(epidemic):病情在短期内大量增长和蔓延的一类传染性强的病害。
5. 稳态流行(endemic):亦称常发病是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且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6. 突(爆)发流行(explosive epidemic):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的病害,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高又曼(Gäumann,1951)称之为前进性流行(progressive epidemic)。
7. 大区流行(pandemic):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8. 系统分析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
9. 模型(Model):是指将系统有相似的物理属性的信息集合起来用某种方式表达描述的实体。
10. 模拟(simulation):是依据研究目的而定的系统要素及其活动的重演。
或真实事物的再现(抽象化)。
11. 系统论(System theory):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
12. 系统(System):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植病流行学重点
流行病害重点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在环境影响下发生发展的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共同结合而成的生态学单元。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条件”3、自然病害系统:自然植被中的病害系统称为自然病害系统,在该系统中,寄主和病原物在在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病害的平衡状态,病害水平低,也称常发状态。
4、作物病害系统:作物群体中的病害系统称为作物病害系统。
在作物系统中,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种植制度和农业措施等造成一系列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容易引起病害加重,甚至成为流行状态。
5、传播单位:病原物的一个传播和存活的结构称为传播单位。
6、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给以合适的环境条件,一个传播单位变成为一个侵染单位。
一个侵染单位可引致植物的一次侵染。
7、侵染概率:是指病原物的一个传播体着落于寄主体表后,在一定条件下得以侵染成功,引致发病的概率。
8、重叠侵染:在同一位点同时或先后遭受不只一次的侵染,这不只一次的侵染最终造成一个发病点数。
9、植物病害预测:植物病害预测是根据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通过必要的病情调查和掌握的有关因素资料,经过计算、分析和研究,对病害的发生时期、发展趋势和流行程度等作出及时预测,以便确定防治方针和掌握最佳防治时期,为经济有效的防治病害提供依据。
10、病害梯度:指传播发病后,自菌源中心向一定方向的一定距离中所生病害的分布梯度,也称侵染梯度、传播梯度。
11、一次传播距离:从释放到侵入这段时间内病原所引致的病害的传播距离叫做一次传播距离。
12、一代传播距离:就是从开始记载观察的第一天开始,菌源中心逐日产孢散布,每天都有病害传播发生,到t=2p(P为一个潜育期的天数)天调查的传播距离,叫一代传播距离。
13、r:表观侵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病害数量与原有病害数量的比例14、R:基本侵染速率:日推断值,需要通过系统模拟体现其实际意义15、Rc:校正侵染速率:传染性组织引起病害的增长速率。
植物病害流行
1990 1994
第四节 植病流行学发展趋势
植病流行学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综合性 : 病害流行是多种流行因素结合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 简单的一两个因素。看重环境、病原、寄主、介体对流行的 综合影响。有的病害流行以环境因素为主,如小麦锈病,有 的以品种抗性为主导因素,如大豆灰斑病。
背景资料
1970年 2 月在美国南部 Flourida 洲的 杂交种玉米上发现,该杂交种以往对 Bipolaris maydis是抵抗的,70年它已经 失去抗性,症状十分严重,叶茎及穗部都 腐烂,受病的玉米品系有数个不同的抗病 基因,但它们都是用细胞质雄性不孕系制 成的。
最早发现 TCMS 玉米对 B.maydis 侵染过敏是在菲律宾 1961 年。 1969 年前此病在美国还不引起经济损失。 69 年 Illinois、Iowa、Indiana等中西部发现对含有TCMS的玉 米侵袭力很强而对一般玉米为弱小种。
六、本课程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1.植物病害流行的生态学及系统论观点 2. 病害流行的监测,包括对寄主、病原、环境和病害 的监测。 3.流行过程的时空动态分析和资料数据分析。 4.病害流行的预测与管理。
第二节 历史上有名的几次植物病害大流行
世界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植物病害流行事例很多。病害大 流行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对社会也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1.最早记载的一次是公元 857年麦角病在欧洲莱茵河谷的 流行,有数千人死于食物中毒。
5.商业化服务
预测预报病情、损失程度,损失估计,指导药剂防治, 抗病品种及耕作栽培方法的应用。预测抗病品种抗性的丧失, 以指导品种的适应范围与更替,提供信息或直接使用,可作 为商品,取得直接效益。
植病流行学
植病流行学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流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传播,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随时间的增长,病害数量不断增加,发病空间不断扩展,造成严重随时的过程和现象,称为病害流行。
2.稳态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称常发病。
3.突发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以前没有,一旦出现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在环境影响下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科学。
5.协同进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密切生态关系但不交换基因的生物的联合进化,在其中,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的进化。
它是一种基因调节的过程。
6.毒性频率:是表现型的统计量,指针对一定品种具有毒性的病原物标样占总标样的百分率。
7.定向选择:垂直抗病性的品种,如果其隐存的水平抗性很脆弱或较弱,逐步大面积推广后,当遇上侵袭力较强的相应毒性菌系,则后者便能得天独厚地发展成为优势小种,这就是毒性或毒性小种的定向选择。
8.稳定化选择: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垂直抗病品种面积减少,感病品种面积增加的条件下,毒性小种的侵袭力不如无毒性小种强,在感病品种上竞争不过无毒性小种,不利于毒性突变,使之后代中出现毒性小种频率越来越低的选择,叫稳定化选择,又叫自发平衡。
9.微梯佛利亚效应:在进行垂直抗性育种的过程中,水平抗性丧失的现象。
10.遗传漂变:有限的群体由于继代繁殖中随机“取样”的结果,群体中某些类型往往会被丢失,而其他被选类型在下代中频率相对增高,从而使群体结构发生意想不到的随机波动或振荡,这就是遗传漂变。
11.基因流动:在寄主病原物群体遗传学中,基因流动和包子远程传播是紧密相关的。
当甲地区推广了抗病品种,病原菌群体中也产生了毒性小种后,通过孢子的远程传播,新的毒性基因也就传入了原来没有这个基因的乙地区,这就是基因型或亚群体的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
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
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
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
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18 季节流行曲线:是病害在单一生长季节内病害流行动态的形象表示方式,因病原物致病性、品种抗性和环境因素而变。
19 这种先后出现的不同形态结构,流行学上称为状态。
20 速率:在侵染过程中,病原物从一个状态至下一个状态所需的时间的倒数称为发展速率。
21 传播单位:指病原物能被视觉识别和计数的传播和存活的结构。
22侵染单位:当传播单位与适宜的寄主植物部位接触,并给以适当的环境条件,传播单位就变成侵染单位。
23 侵入概率(侵入率):指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侵入寄主的概率。
24 侵染概率(侵染几率):指病原物的一个传播体着落于寄主体表后,在一定条件下得以侵染成功,引致发病的概率。
25 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子代病情的概率,称为相对侵染概率或病害日传染率。
26 重叠侵染定义:在一个位点上就可以发生多次侵染。
27 以接种密度(inoculum density)为横座标,发病数量(disease incidence)为纵座标作图,简称ID-DI曲线。
28 侵染数限(侵染阈值):当接种量低到一定程度后,发病量便往往呈现为零,因此有人认为,只有当接种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侵染成功,这个数量称为侵染数限。
29 协生作用:指病原物接种体在高密度下,存在着相互协助、促进侵染的作用。
30 拮抗作用:在有些病害中,接种量过大时,接种体间可发生相互抑制,侵染概率下降。
称拮抗作用或自我抑制作用。
31 潜育期: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所经过的时间。
32 实际潜育期一般是指从接种到病害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
33 潜伏期:指从接种至病斑产生孢子(或传播体)的时间。
34 病害刚开始流行的极短时间内,即病害流行前期,也称指数增长期
35阈值原理:如病害要持续发展下去,亲代病斑至少要实现一次侵染,即在传染期i内,至少要产生一个有效的孢子,引致一个子代病斑。
36 流行因素与流行参量之间存在着定量关系,称为当量原理。
37传播体的物理传播距离::将孢子等传播体比作非生物的空中微粒,再根据其物理性状和气流运动规律(如形状、大小、比重、密度和气流运动规律)推算出来的传播距离为物理传播距离。
38 传播体的有效传播距离(病害传播距离):孢子被气流传播后,侵染引致发病的距离。
39 一次传播距离:病原物传播体在一日内从释放至着落侵入所引致的传播距离(因为多数真菌每天释放一次孢子)。
40 一代传播距离:同一代孢子多批次传播引致的最远距离。
41 传播距离的概率:用分布的概率期望值来反映孢子群体的行踪,即传播到降落中心的概率。
42 侵染梯度:自菌源中心飞散出的孢子着落、侵入寄主,引起新的病害,这种新生病害的分布一般是在菌源中心处病害密度最大,距离愈远,密度愈小,呈现一定的梯度,称为侵染梯度(也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
43 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是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病害发生率。
44 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在某一病害密度值时必须采取某种防治措施(以上病害密度再增加则达到经济损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