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教学目标】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美;2.理解“雾凇”一词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3.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象;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热情,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2.理解和掌握“雾凇”一词及相关语言表达;3.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象。

【教学准备】1.教案、教具、PPT及相关图片;2.学生用书《语文(四年级上)》。

【教学过程】Step 1 温故知新(15分钟)1.教师由学生有无见过雾凇的景象而引入教学,并画出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2.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看到的雾凇,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Step 2 导入新课(20分钟)1.整合学生的理解,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2.介绍一些与雾凇相关的小知识,如:雾凇只有在极寒的天气和湿度较大的地区才会形成,等等。

Step 3 培养学生对雾凇的感知(35分钟)1.请学生开启园林、外语教材等板块,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图片等,让学生对雾凇有更深入的认识;2.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完成相关小练习,例如掌握有关词语的用法,编故事或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象等;3.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让学生了解雾凇的美丽景象。

Step 4 课堂小结(10分钟)1.请学生交流分享上述小练习的收获;2.教师带领学生理清课堂知识重点,提醒学生对本课程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与汲取。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自然资源为教学对象,通过自然景物学习来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间事物,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带给人们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与素质。

《雾凇》优秀教案5篇

《雾凇》优秀教案5篇

《雾凇》优秀教案5篇《雾凇》优秀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公开课教案一、揭示课题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

提出自身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2、交流。

3、自学课文。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解释词语。

(3)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五、指导写字1、自身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4、誊写生字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投影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集中注意激发情感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齐说: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生:雾凇有什么特点?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一、教学背景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在苏教国标版上册教材中的“风景独好——雾凇”一课。

本课是一篇描写雾凇的文章,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2.能正确朗读和理解全文,建立正确的语感、感动和审美;3.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雾凇的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2.能正确朗读和理解全文,建立正确的语感、感动和审美。

难点1.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内容1.知识讲解–介绍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范围;–讲解雾凇在文化中的作用和历史价值;–补充相关的地理和生态知识。

2.文学欣赏–阅读《风景独好——雾凇》一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艺术效果;–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培养。

3.创意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文学欣赏,进行作文创作;–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1.导入(5分钟)–走进课堂,欢迎学生,并简单介绍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基本概念与知识。

2.知识讲解(30分钟)–介绍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范围;–讲解雾凇在文化中的作用和历史价值;–补充相关的地理和生态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文学欣赏(40分钟)–阅读《风景独好——雾凇》一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艺术效果;–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培养。

4.创意写作(4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文学欣赏,进行作文创作;–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巩固认识;–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活动与方法1.讲授法:讲解雾凇的相关知识,并协助学生构建相关的概念模型;2.演示法:借助图片等媒体资源,形象地演示和展示雾凇的美丽和神秘;3.互动法:组织小组讨论、问答、课堂演讲等互动形式;4.创新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进行写作创作等灵活教学方式。

四年级语文上册 雾淞 1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雾淞 1教案 苏教版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指名评议第一段,勾划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看图
齐读
自主质疑
自读文
自读,个别读
再次读文
个别读,勾划
2.汇报,写体会。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雾淞的形成原及过程。
(2)小组交流。
(3)组织汇报。
5.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抓住情不自禁体会雾淞的美。
6.合作探究。
雾淞俗称“树桂”,是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和世界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美丽的身影,那么,为什么吉林雾淞能“闻名全国”呢?
7.汇报。
巩固练习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完成练习册。
2.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
气温很低
雾淞树桂水汽过饱和
水温较高
千姿百态金枝玉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组合作
汇报
有感情的朗读
解。
教学媒体
小黑板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学 生 活 动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结合课文插图揭标课题
雾淞
2.质疑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读懂的记下。
2.检查自读
(1)生字、词。
(2)交流读懂的内容。
3.再次读文,把课文读流利。
小组合作
汇报
课 题
22 雾淞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课《雾凇》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课《雾凇》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课《雾凇》优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说是写景,其实作者在用优美的语言描写雾凇美景的同时,也介绍了雾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悟雾凇的美,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体悟作者的用词之精妙,感受文字背后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生活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因此,上课时可以借助网络解决了这个问题,制作了课件,运用大量的雾凇图片,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雾凇的奇特和美丽。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感悟,以悟促读【教学过程】一、词语游戏,揭题质疑。

1、这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了,大家一定很辛苦。

我们先来玩一个汉字游戏,怎么样?(形声字,根据偏旁猜意思)大家看这一组汉字:蜻、晴、清,“青”表示它们的读音,而我们能够根据它们的偏旁猜出每个汉字不同的意思。

这就是形声字。

看,老师出示松树的“松”,给它加偏旁,“凇”猜猜和什么有关系?字典中解释凇是在地表或地面物体上,云雾或雨滴以及除霜、露外的水汽凝结成的冰晶。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就和它有关系,看课题,一起读。

让我们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注意生字“雾”的写法。

3、同学们,每年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我们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

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为全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4、那么关于雾凇,你最想知道什么?5、赶快打开课文,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雾凇》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策略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凝”、“零”、“琼”等后鼻音和多音字“模”,辨析形近字“堤”和“提”、“畔”和“伴”。

2.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等方式说出“凝结”、“缭绕”、“洁白晶莹”、“琼枝玉树”、“弥漫”等词语的意思。

在具体语境中比较揣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三个词语的异同,并选择一个造句。

3.积累本文写景的词语,能恰当的选择相关词语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二、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生动贴切,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能抓住前因后果有条理地复述,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自我批注与诵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感受雾凇独特的美。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课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2.板书:看老师写一个词“雾凇”,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从字面上猜猜看,雾凇是什么?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雾气、水汽遇冷在枝叶上结成的冰晶,粒状坚固成冰块状,晶状松散成片状。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3.在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去视察吉林,恰逢雾凇奇观,就欣然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的颂词。

”它是怎样的名不虚传呢?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雾凇的课文,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新授1.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说说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雾凇?2.在课前预习时,同学们一定遇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词语和句子。

现在这些词语同学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缀满凝结弥漫笼罩蒸腾镀上吹拂缭绕洁白晶莹琼枝玉树读好了词语,那么这些句子一定也难不倒你。

小学语文:第七单元《雾凇》1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

小学语文:第七单元《雾凇》1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

雾凇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凝结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俗称最初摄氏度3.读好句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名读,齐读。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

看完后说一说。

(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奇观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雾凇-(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雾凇-(1)

23 雾凇【学情分析】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如何将学生带到松花江畔千姿百态的雾凇情境中,给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

一、自主导学1、熟课文,自学生字词,学做记号。

2、成《习字册》3、一比,组词堤()雾()俗()凝()摄()氏()幕()掩()提()零()裕()疑()蹑()纸()墓()淹() mú( )模 mó( )4、阅读《语补》四5、搜集欣赏“雾凇”图片二、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吗?谁能来背一下。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

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所以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

3、但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投影)4、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凇”字字形,偏旁是两点水。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1、同学们想亲眼看看这一奇观吗?(投影图片边做讲解)2、你看了有什么感受?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1、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思考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

(相机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课文呢?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谁来给大家说说?a、自读课文b、读顺句子,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难读的多读几遍。

雾凇教案

雾凇教案

《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张王小学孙绪霞一、教材分析:《雾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结构清晰,首尾呼应,中心突出,文中图片与文字相对照,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体会情境。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而且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课文描绘的雾凇奇观很陌生,仅凭想象和抽象的语言文字难以深刻感受、领悟。

因此,教学时我将通过精美的课件,将学生带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深刻领会课文的语言美。

(2)质疑讨论法。

课文重点部分介绍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我将紧紧扣住雾凇之奇,鼓励学生质疑: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很少出现?然后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全班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思路: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

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都过去哪些地方?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

(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江畔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夜幕降临零下淹没模糊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

《雾凇》优秀教案

《雾凇》优秀教案

《雾凇》优秀教案《雾凇》优秀教案(通用10篇)《雾凇》优秀教案篇1一、导入揭题同学们都知道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

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四、学习第二段: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2、单击:出示思考题: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

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5、讨论思考: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六、实践活动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雾凇》优秀教案篇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1

《雾凇》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东郭镇党山小学徐子营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已初具自我阅读能力,大体能够结合语言环境、利用工具书明白得词语,明白得句子的表面意思,大体能够概述自然段意,理清文章脉络,也大体能够归纳课文要紧内容及中心思想,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得和语言文字的体会明白得还不够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挖掘还不够深,这些还需老师点拨指导。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刻画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独特景象和奇异的形成进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归纳描述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独特漂亮。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缘故及进程。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融合,为丰硕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专门好的材料。

教学假想:从教材来看,第一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说出了雾凇的独特壮美和人们观赏后的感受;第二自然段要紧说出雾凇形成缘故及进程。

全文语言清新优美,情景融合。

因此我的教学假想是: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有关生词,进行知识点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熟读第一、第三自然段,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通过关键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千姿百态)体会想象雾凇景象,体会吉林雾凇的独特壮美。

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

第二课时体会雾凇的独特壮美、学习雾凇的形成进程及缘故:通过描述前后顺序的词语如:每当、渐渐地、慢慢的、最初、慢慢、最后等体会形成进程。

通过第三自然段人们清早欣赏雾凇赞扬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一、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的10个一类字,认读5个二类字,明白得“奇迹、缭绕、弥漫、缀满”等词语意思,并通过具体的语言训练进行适当应用。

2、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体味“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漂亮冻人”,“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两个句子,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等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体会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之情。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雾凇》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雾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雾凇》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板书:奇观)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逐渐,最后。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雾凇-(1)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雾凇-(1)

23.雾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通读准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还记得《冬九九歌》吗?跟老师一起来背一下(课件出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一直数到九“九”为止。

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万物凋零,一派萧瑟景象。

在我国北方的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雾凇?雾凇是怎么样的?它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4.分析课题:以物入题,文章会介绍此物特点。

介绍了什么?是怎么介绍的?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读准读通,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雾凇)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松花江畔缀满镀上雾气缭绕琼枝玉树(2)释词。

哪些词语形容天气冷?哪些词语形容雾凇的?(3)指读自学时遇到的长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交流各自然段内容:第一自然段概述雾凇,总起全文;第二自然段详述雾凇的形成;第三自然段写人们的赞叹,总结全文。

(引导体会文章的写作结构)三、再读质疑。

1.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2.集体评议问题的价值,随机解决简单问题。

(“奇观”“观”的理解,“饱和”的意思,简介水电站里流出来的水为什么在4摄氏度左右,简介雾和霜的形成等)四、指导写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东郭镇党山小学徐子营
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已初具自我阅读能力,基本能够结合语言环境、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基本能够概述自然段意,理清文章脉络,也基本能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以及语言文字的体会理解还不够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挖掘还不够深,这些还需老师点拨指导。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奇特景象和奇异的形成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设想:
从教材来看,第一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说出了雾凇的奇特壮美以及人们观赏后的感受;第二自然段主要说出雾凇形成原因及过程。

全文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

因此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生词,进行知识点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熟读第一、第三自然段,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通过关键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千姿百态)体会想象雾凇景象,体会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

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

第二课时体会雾凇的奇特壮美、学习雾凇的形成过程及原因:通过描写先后顺序的词语如:每当、渐渐地、慢慢的、最初、逐渐、最后等体会形成过程。

通过第三自然段人们清早欣赏雾凇赞叹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的10个一类字,认读5个二类字,理解“奇观、缭绕、弥漫、缀满”等词语意思,并通过具体的语言训练进行适当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美丽冻人”,“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两个句子,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等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体会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通过“最初、逐渐、最后”等词语让学生了解吉林雾凇形成过程。

品悟“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等人性化的语言。

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能尝试运用。

重点、难点: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2、感悟雾凇的景观之美,感悟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的10个一类字,认读5个二类字,理解“奇观、缀满”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去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三自然段。

3、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雾凇奇特之美,体会字里行间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雾凇(4分钟)
1、师:(有哪位同学喜欢旅游),你曾经到过哪些地方啊?这些地方的哪处景观最吸引你啊?
学生述说
师:看来**地方确实很吸引人,现在老师再给你们推荐几处旅游胜地,展示三峡、石林、桂林图片,老师边展示边简单介绍,(此处简洁,很好)它与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神奇险峻的云南石林,“奇、秀、险”的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板书“奇观”)它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2月间总是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观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吉林雾凇。

(板书雾凇)(边写边说)举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

边写边说)雾是上下结构字形上面的“雨”字头要写的扁一点。

"凇"的意思是:严寒季节里,地面上物体
表面凝结的小冰晶。

和“霜”差不多。

板书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进雾凇(14分钟)
1、写完后,师:课前大家都读课文了,生字词都会读了吗?
生:(预设:会读了)
师:那好,我来考考大家。

出示课件“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夜幕降临、模糊、零下摄氏度、淹没“
同位之间互相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学生读生字词)
师:谁愿意来读。

从你开始,一人一个。

(预设:后鼻音:凝、零、琼;前鼻音:淹、畔;平舌音:俗;翘舌音:摄、氏、缀;需强调的音:堤【易读成tí】、模【易读成mú】)
读准之后,及时的领读。

错误的出示拼音,纠正之后,教师领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看来生字掌握的不错,,相信相信课文读的会更好。

先自己练读一遍,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两遍。

学生练读。

检查读书情况,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随文认识“畔、缀、镀、缭、琼”五个二类字。

指导把课文用普通话流利的读下来,学会长句子的停顿。

三、走入课文,品词入句,感受雾凇景象的奇特壮美(16分钟)
1、检查问题,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印象中的雾凇?
(预设: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神奇、晶莹夺目、粉妆玉砌……)(同学们读得正确而又流利,老师决定奖励给你们一下你打算奖励学生什么?【课文读完了,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特而有美丽的雾凇啊?】)出示有关雾凇美景的图片。

边看边思考,说说看到的图片后的感受。

不要限制孩子用一句话,限制多了就不敢举手了,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好
2、师: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具体描写了雾凇景象的奇特。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美丽动人”
师:轻声朗读这句话这句话或默读(默读利于思考):你从这句话中那几个词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标出有关词语
集体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这个词,说出了雾凇的?】【为什么要变出这个词啊?】问的笼统,你从这些词能读懂什么?
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和刚才不一样了,那就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同桌之间互相练读,看谁读得最美。

4、指导朗读。

师:谁能通过朗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雾凇的神奇之美呢?
(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豪的语气。


(教师指导语言预设:想像一下你脑海中的雾凇美景来读,老师相信你能读的很美;对啊,就是要突出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啊;对,语速放慢一点,就更美了;想像一下,这是我国的美景啊,要挺起胸来,读出自豪的语气……)(多样化的评价很好)第一段背诵环节没有设计,与教学目标不符
5、同学们,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特。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出示)教师解释:这句话中“挂”就是树挂,也就是雾凇,它说出了欣赏雾淞的最佳时间是在?(预设,清晨)
——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又会欣赏到怎样的景象呢?默读第三小节。

找出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预设:千姿百态、琼枝玉树)【你的眼睛真准,这就是说雾凇的样子--(多),能“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下吗?】【看到这个词,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啊?】集体交流理解、想象画面。

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她的呢?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教师引导:雾凇的奇特还在于一夜之间原来光秃秃的树干就会有个大变样,变成什么呀?】
引导认识比喻的巧妙。

6、指导包含赞美之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凸显层次性)
四、指导书写生字(6分钟)
师:书读好了,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写字。

请看课后田字格,我们来看“凝”这个字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撇)?第九笔呢(点)?“摄”第十一笔是什么笔画?十三笔呢?“氏”总共有几笔?笔顺是?现在认识了,用钢笔描红。

要求笔顺正确、注意坐姿、然后在田字格上再写一遍。

师:写完的同学坐好,谁愿意来展示展示?
(先后请两名学生把写的字放在展台上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同学们谈谈最欣赏的字。


五、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奇特美丽的吉林雾凇景象。

其实雾凇的形成也是很奇特,课下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继续体会。

课下让学生去接着学习第二段吗?下课以后,背诵第一、第三自然段。

下课。

板书设计
23雾凇
十里长堤
多缀满
奇观
洁白晶莹
美银光闪烁
琼枝玉树
千姿百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