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课程体系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fa63ca9ec3d5bbfc0a7409.png)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以工程领域中的各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与综合其内部与环境信息,设计何种控制策略与决策行为,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与各应用领域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形成了独特科学方法论,对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控制科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成就,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
11世纪我国北宋时代发明的水运仪象台就体现了闭环控制的思想。
到18世纪,近代工业采用了蒸汽机调速器。
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逐步建立了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并在工业中获得成功应用,才开始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此后,经典控制理论继续发展并在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空间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上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以状态空间法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并相继发展了若干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使本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加丰富。
60年代以来,随着控制学科的发展和计算机语言和软件的诞生,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显著加快了工业技术更新的步伐。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科阶段叫自动化,研究生阶段叫控制科学与工程),下设5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完成了博士阶段培养、达到课程学分和学位论文要求的,可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1.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掌握本学科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掌握学科发展动向及其前沿领域状况,能够利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独立完成能代表学科前沿水平或具有创新价值的课题;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内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以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并具有自我提高和创新的能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30e6a6763231126fdb11a9.png)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身心健康,品行优良,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高的控制理论研究水平及较强的控制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合作及创新精神。
二、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多领域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在各种系统中的应用,如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多变量控制、系统辨识、智能优化与智能维护、高性能伺服运动控制等。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研究多传感器集成与融合、微纳器件设计与制造、传感器网络、现场总线、系统集成、量子信息处理、太赫兹波、过程检测与控制、电测与控制等技术与装置。
3、系统工程(081103,待审批)面向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生产,开展产品物流工程、质量工程方法、质量管理认证、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关研究。
面向特种设备,开展运行可靠性分析、性能试验方法和安全保障、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面向制造企业,研究制造过程管理、生产系统优化、产品数据管理等。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待审批)研究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4fcbd33b84ae45c3a358c42.png)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适用范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811),控制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085210)。
二、课程设置级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内容偏重学时学分学期考核方式ⅠⅡⅢ5级课程中级课程公共课54311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32 2 √ 考试第一外国语应用48 3 √ 考试5431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论16 1 √ 考试543110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16 1 √ 考试50331001 工程创新方法论并重32 2 √ 考试公共基础课54012001 数值分析※理论48 3 √ 考试54012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理论48 3 √ 考试54012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48 3 √ 考试专业基础课50333002 线性系统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3 优化理论与方法※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5 最优控制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4 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6 模式识别※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8 现代传感器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9 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0 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查专业课50334009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9 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并重32 2 √ 考查50334015 现代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并重32 2 √ 考查50334028 软件工程并重32 2 √ 考查50334029 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并重32 2 √ 考试50334002 系统可靠性原理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1 列车信息网络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4010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3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4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5 应用非线性控制并重32 2 √ 考查50334036 网络化控制与信息处理并重32 2 √ 考查50334037 视景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并重32 2 √ 考查50334016 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与实现并重32 2 √ 考试50334006 工程项目管理并重32 2 √ 考查50333001 电网络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3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并重32 2 √ 考试6033300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并重32 2 √ 考查50334001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5 现代电力电子学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6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7 电机统一理论并重32 2 √ 考查50333008 现代高压电力工程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9 牵引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0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1 磁悬浮原理与磁浮工程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2 超导技术并重32 2 √ 考查实验课50325003 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应用32 2 √ 考查6级课程高级课程公共基础课64012001 应用泛函分析理论48 3 √ 考试专业基础课60333002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并重32 2 √ 考查专业课60334001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前沿科技※并重48 3 √ 考试7级课程前沿课程公共课743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理论32 2 √ 考试74311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理论16 1 √ 考试70531001 管理系统多变量分析并重32 2 √ 考试71321001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应用32 2 √ 考试71321003 英语(二外)应用32 2 √ 考试公共基74012001 现代数学理论48 3 √ 考试74012002 可靠性数学理论48 3 √ 考试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三、选课要求【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学习补修课程、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级以上(含6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自动控制专业学校评级
![自动控制专业学校评级](https://img.taocdn.com/s3/m/6ed3a41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0.png)
自动控制专业学校评级2022全国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2022高考填报志愿时,全国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情况怎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然而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而自动化是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下属专业,通常来说某大学学科排名较好其下属专业排名也不错,以下是具体评估结果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115所开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
自动化专业相关介绍自动化专业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等新兴横断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实现各类运动体的运动控制、各类生产过程的过程控制、各类系统的最优化等跨学科综合性专业。
自动化专业的一级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本专业主要有4个发展方向:1、运动控制;2、过程控制;3、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4、人工智能。
培养掌握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相关知识,能够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PLC编程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仿真、计算机网络、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英语、智能控制,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高校排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高校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984943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0.png)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003 清华大学
1
98
10145 东北大学
2
9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3
91
10335 浙江大学
4
90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8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86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73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23
72
10255 东华大学
24
7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25
70
10459 郑州大学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27
69
10216 燕山大学
10280 上海大学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30
6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31
67
10295 江南大学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还有3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3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高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27个,本次参评24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34个,本次参评11个;还有3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3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51所。
45
62
10475 河南大学
10593 广西大学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49
61
10127 内蒙古科技大学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控制工程课程标准
![控制工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4051c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8.png)
控制工程课程标准1. 介绍本文档旨在为控制工程课程制定一组标准,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
控制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系统分析、设计和控制。
通过制定这些标准,我们希望为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参考框架,以便实现控制工程教育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课程目标- 深入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 掌握控制工程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 能够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 熟悉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领域,并能提供解决方案。
3. 课程内容1.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信号和系统理论- 传感器和执行器2. 数学和物理基础- 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物理学和电路理论3. 控制系统分析- 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 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频域和时域分析方法4. 控制系统设计- PID控制器- 根轨迹和频域设计方法- 鲁棒控制5. 进阶主题- 最优控制-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6. 实践项目- 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项目,包括建模、分析、设计和实现阶段。
4.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控制工程的理解和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 课堂作业和小测验- 实验报告和项目报告- 期中和期末考试- 课堂参与和讨论5. 参考教材- Franklin, G.F., Powell, J.D., & Emami-Naeini, A. (2014).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7th edition.- Ogata, K. (2010).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5th edition.- Dorf, R.C., & Bishop, R.H. (2001). "Modern Control Systems". 9th edition.6. 结论通过制定这些课程标准,我们希望能够为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个有序和标准化的计划。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4968e060b4e767f5acfcee9.png)
研究课题
• • • • • • • • • • • • • • • 模式分析与机器学习 模式分类、聚类与特征提取、模型选择 机器学习前沿方法:贝叶斯学习、流形学习、结构化学习 大规模数据分类器学习的计算方法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分析,视觉计算模型和稳定性分析 复杂大范围场景建模 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新方法 脑影像计算及其在脑疾病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特征识别新方法 遥感图像分析新方法 数字媒体的自动标注和个性化定制 语音语言处理和网络信息处理,面向语言理解的语义计算 基于听觉感知的语言信号处理 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口语翻译 网络内容(文本、图像、视频等)挖掘,网络内容安全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该学科在本科阶段叫自动化,研究生阶段 叫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下设的五个二级学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4.系统工程 5.导航、制导与控制
各二级学科及主要研究范畴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以工程领域 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 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 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 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本学科培养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 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等方面 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 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 鲁棒控制、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 预测控制、推理控制、容错控制、多变量控制、 量子控制、系统辨识、过程建模与优化、故障诊 断与预报、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复杂系统的优化 与调度、智能优化与智能维护、复杂性理论研究、 高性能调速与伺服、运动体导航与制导、机器人 与机器视觉、多传感器集成与融合,多自主体合 作与对抗、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软测量技 术、电力电子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系统集成技 术、网络控制技术,以及将上述技术与方法加以 集成的综合自动化技术等。
江南大学重点学科(总版)
![江南大学重点学科(总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f70c3d02768e9950e7384d.png)
江南大学学科概况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8大门类。
通过“九五”、“十五”“211工程”建设,学科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现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校拥有国内食品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其中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第一,“轻工技术与工程”并列第一、“纺织科学与工程”并列第二位。
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1)生物工程 (2)艺术设计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 (2)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 (2)自动化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3)制药工程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环境工程专业 (4)服装设计与工程 (4)发酵工程 (5)物联网工程 (5)包装工程 (5)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闻名,不仅是全国重点学科,而且还是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一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食品工业汇众家之长分外出彩,在我国同行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并且根据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紧密结合,在未来极具潜力,美国食品学会每年的年会都会邀请江南大学食品专业10位左右的教师和学生参加,可见它在国际上也受到高度的认可。
生物工程是江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院的渊源是建于1952年的南京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是我国同类学科领域中最早设立的学科点。
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发酵工程系、生物制药系、生物化工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其中,发酵工程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江苏省十一个“重中之重”学科之一,其生物技术在发酵方面是一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造酒、粮食、食用油等领域。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ControlscienceandEngineering)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ControlscienceandEngineering)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272da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7.png)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ControlscienceandEngineering)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专业代码:08110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本专业致力于智能检测理论及新型传感器技术、智能测控理论及工业控制技术、嵌入式测控理论和技术研究。
主要涉及:以传感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先进控制理论及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测控;研究新型传感理论与技术、故障检测与诊断理论与技术、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理论、光纤检测理论与测控技术,开发智能化、网络化在线测控理论与技术;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测控系统。
二、培养目标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实的测控理论基础的高层次能源信息、光电产业及电力行业检测与控制理论专门人才;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研开发能力;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等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3、培养掌握控制理论和传感检测技术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现代控制技术、方法解决煤炭、电力、光电等行业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专门人才,4、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的技术人才三、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内容1 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工业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控制系统动态优化和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大延迟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理论2 新型传感与检测技术非常规条件下的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法传感器优化设计与实现视觉检测与人工智能3 智能仪器复杂工程系统的智能检测诊断预测及综合健康管理自动化装置设计实现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新型智能仪器设计4 控制系统驱动特性研究与应用新材料驱动模块特性研究与应用输出信号隔离方式研究与应用大功率输出控制可靠性研究与应用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完整word版)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完整word版)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645c64576c66137ef061905.png)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英文)名称: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系统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具有悠久光荣的历史,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的。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沿革中,本学科以综合性强、覆盖面宽、培养人才的基础厚且适应面宽而著称。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军民结合和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了人类劳动,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
自动化技术对实现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从航空航天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从先进制造到供应链管理,从智能交通到楼宇自动化,从医疗仪器到家庭服务,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网络技术赋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新的内涵,使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增强了学科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既给学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学科内涵控制科学与工程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各个行业的系统与控制共性问题为动力,研究在一定目标或指标体系下,如何建立系统模型,如何分析系统的特性和行为,特别是动态行为,系统内部之间、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
本学科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电路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为基础,专业理论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理论、泛函分析、最优控制、运动控制、系统优化与调度、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人机交互与人机系统、仿真建模理论、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导航理论与技术、导航与制导系统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506a58762caaedd33d4d4.png)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1)(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能够熟练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并使用英文撰写论文、摘要等。
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4.系统工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式应充分发挥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鼓励与社会力量联合培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研究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培养机制,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
其中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专业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1.学分研究生在校获得的总学分数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3学分。
硕士生学位课程必须考试,非学位课程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大学_江南大学专业排名-江南大学有什么优势专业
![大学_江南大学专业排名-江南大学有什么优势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554cf4f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a.png)
江南大学专业排名-江南大学有什么优势专业江南大学本科专业排名:(1)、工学门类[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第39名/3星级/地区第4名。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第106名/3星级/地区第12名。
[纺织类] 纺织工程:第9名/4星级/地区第2名。
服装设计与工程:第6名/4星级/地区第1名。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第24名/4星级/地区第2名。
制药工程:第19名/4星级/地区第3名。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第55名/3星级/地区第6名。
[机械类] 工业设计:第9名/4星级/地区第1名。
机械工程:第49名/3星级/地区第6名。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39名/4星级/地区第5名。
物联网工程:第22名/4星级/地区第3名。
[轻工类] 包装工程:第16名/3星级/地区第1名。
轻化工程:第11名/5星级/地区第1名。
印刷工程:第14名/3星级/地区第1名。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第3名/5星级/地区第1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第1名/6星级/地区第1名。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9名/3星级/地区第2名。
[自动化类] 自动化:第26名/4星级/地区第4名。
(2)、理学门类[化学类] 应用化学:第74名/3星级/地区第6名。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第46名/3星级/地区第2名。
(3)、艺术学门类[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第29名/3星级/地区第3名。
服装与服饰设计:第15名/3星级/地区第1名。
环境设计:第33名/3星级/地区第1名。
视觉传达设计:第13名/3星级/地区第2名。
艺术设计学:第13名/4星级/地区第2名。
[戏剧与影视学类] 动画:第14名/4星级/地区第2名。
[音乐与舞蹈学类] 舞蹈编导:第22名/3星级/地区第3名。
(4)、法学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思想政治教育:第115名/3星级/地区第10名。
(5)、教育学门类[教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第28名/3星级/地区第3名。
控制工程课程设置方案
![控制工程课程设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6750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a.png)
控制工程课程设置方案一、课程名称控制工程二、课程性质理论课三、课程代码CE001四、授课教师本科:李老师研究生:张老师五、选课对象本科生: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学生研究生:控制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六、课程简介控制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旨在通过设计和分析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
本课程通过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复杂系统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控制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七、课程目标1. 掌握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2. 能够分析和设计各种类型的控制系统;3. 熟悉控制工程的相关技术和工程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描述3. 系统稳定性分析4. 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5.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6. 数字控制系统7.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8. 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九、教学方式1. 理论课程:课堂讲授2. 实验课程: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十、教材1. 主教材:《现代控制工程》2. 辅教材:《控制系统工程》、《数字控制系统》十一、教学安排1. 本科:每周3学时,共16周2. 研究生:每周3学时,共16周十二、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十三、教学条件1. 教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控制工程实验设备2. 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3. 实习条件:可结合校外企业实习,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十四、教学团队授课教师:李老师、张老师教学助理:研究生学员或实验室助教十五、课程评价1. 学习困难点:控制工程的理论知识和数学基础比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引导学生加强数学基础学科的学习,并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解难点内容。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构成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e2c196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c.png)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构成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涵盖面广泛、跨学科的领域,其构成包括多个分支学科。
以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构成及其简要介绍: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反馈和优化方法来控制动态系统。
它包括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领域。
控制系统工程:控制系统工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工业控制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和实现。
它包括过程控制、制造系统控制、网络控制系统等领域。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它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等领域。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另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从图像或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和识别。
它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
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优化。
它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管理等领域。
生物信息学与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与医学信息学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分支,主要研究生物和医学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管理。
它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医学影像技术等领域。
这些分支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完整体系。
通过深入研究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Control Scien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1)
一、研究方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Control Theor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101)
1.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2.工业过程模型化与控制
3.计算机控制系统
4.运动控制及机器人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Equipment (专业代码:081102)
1.智能检测与装置
2.检测与软测量技术
3.嵌入式计算机及应用
4.光电检测理论与技术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103)
1.系统辨识理论与方法
2.复杂大系统与控制
3.系统运筹与控制
4.系统分析与集成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专业代码:081104)
1.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
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仪器
3.智能控制
4.智能信息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Naviga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专业代码:081105)
(暂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