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
议论文行文思路知识点总结
![议论文行文思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76fd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f.png)
议论文行文思路知识点总结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是对议论文主题进行介绍,并引出作者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立场。
引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进入文章的阅读状态。
在引言部分,需要明确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并指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同时,可以通过引用权威的观点或数据来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知识点总结:引言部分的写作需要明确主题和观点,同时需要引用相关权威观点和数据来增加可信度。
)论点提出部分:在引言部分的基础上,作者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论点,并简要阐述论点的理由。
论点提出部分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并为后续的论证提供基础。
在论点提出部分,作者可以先列出要论证的几个重要观点,并对每个观点进行简要说明。
(知识点总结:论点提出部分需要明确提出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论据论证部分:论据论证部分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在论据论证部分,作者需要通过事实、数据、逻辑推理等手段,对之前提出的论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和阐释。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丰富的具体事例和数据来支持论点,同时也需要展开逻辑推理,将观点论据相互联系,形成逻辑严密的论证链条。
(知识点总结:论据论证部分需要使用事实、数据、逻辑推理等手段来支持论点,同时需要逻辑严密,论证链条清晰。
)对立观点回应部分:在论据论证部分之后,可能会对一些对立观点进行回应。
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对对立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同时指出对立观点的不足,并对这些不足进行批驳。
在批驳对立观点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知识点总结:对立观点回应部分需要对对立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同时批驳对立观点的不足。
)结论部分:结论部分是对整个议论文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在结论部分,需要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总结前文进行的论述。
同时,可以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或展望。
(知识点总结:结论部分需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意见。
)综上所述,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主要包括引言、论点提出、论据论证、对立观点回应和结论五个部分。
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
![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725407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5.png)
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在分析行文(论证)思路时,首先需要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以及作者的论述方式和论证方法。
本文的行文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引言:在文章开头,作者简要介绍了写作目的和背景,指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提出论题,为后续的论述做了铺垫。
2.重要性分析:在第二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透明度有利于信息流通和决策制定,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其次,透明度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公信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投资者;最后,透明度可以防止腐败和舞弊行为,减少企业运营风险。
3.方法论:接着,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透明度。
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责任;其次,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定期审查运营活动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第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合理分配内部资源并监控运营情况;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员工。
4.影响分析:在第四部分,作者从员工、企业决策和企业形象三个方面分析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度对企业的影响。
提高透明度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信任度,增强企业的整体绩效;同时,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及时的信息,帮助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最后,透明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品牌价值。
5.结论:在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强调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度对于企业的长期成功具有关键作用。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为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是通过对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度的重要性和方法的分析,以及对其影响的探讨,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作者采用了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论证,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从引言到结论,文章呈现了一个逐步展开和分析的过程,环环相扣,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此外,作者在论述中使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思路分析++课件25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思路分析++课件2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952da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a.png)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 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 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 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 “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装的,就越 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 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 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论证思路
专题练习
1.请(简要)梳理材料x的论证思路。 2.请指出材料x的论点并简要分析其论证过程。 3.材料x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请简要概括材料x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的共同特点。
(一)行文脉络或论证思路。 实际上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包括:提出什么观点, 分几段,每一段都论证了些什么内容等。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 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 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 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 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 就明白它是桌子。
第一自然段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论点);
接着第二至三自然段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
第四到八自然段从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的角度进行探讨;
最后两个自然段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这样通过各个自 然段的关系分析,层次自然就分明,条理自然就清楚。
行文思路是什么
![行文思路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8ab4ff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1.png)
行文思路
1、概念:行文的思路就是树立中心思想,拟定写作提纲,填充内容的过程。
文章写作的思路来自于自己平时的阅历,真正好的文章需要用心去构思。
2、找出行文思路的方法:首先,把文章大体通读一遍,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看看要分析的段落,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结合全文进行回答。
3、行文思路主要包括:
(1)以时间为线索:常是以时间的变化或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以事件为线索,以做某件事为线索。
如就以“我”回忆藤野先生为线索。
(3)以某事为线索。
如《背影》一文的线索是背影。
(4)以见闻为线索。
如《故乡》就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5)以某人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是文字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
(6)以感情为线索.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藤野先生》的暗线是爱国主义感情,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以“我”对阿长的“讨厌、憎恨、崇敬、怀念”这一感情变化为线索。
(7)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
![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c68c55eb84ae45c3b358cb5.png)
概括论证思路【命题说明】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结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的体式和章节结构,如体裁形式、顺序线索、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如观点和材料、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等。
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还需要依据不同文章文体的差异,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理清文章的线索。
叙述类作品需要梳理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即线索。
散文也有线索,散文的线索更多指作者在行文中的情感线索。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说理的逻辑。
3.理解文章的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应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
4.把握材料详略处理的意图。
概括论证思路,顾名思义,是概括(议论文)对论点的论证过程和方法。
论证思路作为高考阅读分析能力考察的基本题型,解答这一题型要求考生熟悉论证过程的基本环节(引论、本论、结论)和常规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把握思路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方法点拨】论证思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的构思,这一点在答题时常常被忽视。
作者的构思主要包括论证方法的选择(答题时根据实际一般只强点比较显性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例证和引证一般不需特别强调);论证角度的选择(注意论点提出的角度,分析论证的切入点等等)。
对论证思路的研究需要关注作者如何提出论题;作者如何呈现观点;作者如何界定概念的内涵;作者如何辨析概念;作者如何处理论据;作者分哪几步展开论证的;作者如何将论证引向深入等等方面。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67a2aa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e.png)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知识精炼论述类文本考查行文脉络在新高考的模拟卷中频频出现,考查行文脉络,实则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总而言之,解答该类题目的核心要义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l设问透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材料一是如何围绕“XXX”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题干含有“思路”“层次”“脉络”的,如“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等。
l技巧锦囊: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辨析:论证思路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就是逻辑内容。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
行文脉络,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也就是指的是论点索贯穿全文的内容。
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格式基本一致,但是论证结构要首先指出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然后依次按照【答题模板】作答。
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
![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30f1ddda336c1eb91b375d1f.png)
概括论证思路【命题说明】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结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的体式和章节结构,如体裁形式、顺序线索、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如观点和材料、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等。
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还需要依据不同文章文体的差异,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理清文章的线索。
叙述类作品需要梳理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即线索。
散文也有线索,散文的线索更多指作者在行文中的情感线索。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说理的逻辑。
3.理解文章的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应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
4.把握材料详略处理的意图。
概括论证思路,顾名思义,是概括(议论文)对论点的论证过程和方法。
论证思路作为高考阅读分析能力考察的基本题型,解答这一题型要求考生熟悉论证过程的基本环节(引论、本论、结论)和常规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把握思路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方法点拨】论证思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的构思,这一点在答题时常常被忽视。
作者的构思主要包括论证方法的选择(答题时根据实际一般只强点比较显性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例证和引证一般不需特别强调);论证角度的选择(注意论点提出的角度,分析论证的切入点等等)。
对论证思路的研究需要关注作者如何提出论题;作者如何呈现观点;作者如何界定概念的内涵;作者如何辨析概念;作者如何处理论据;作者分哪几步展开论证的;作者如何将论证引向深入等等方面。
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正式
![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22f888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2.png)
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论证思路的关系,熟悉一般答题格式: 结构: 引论 —— 本论 —— 结论 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议论文分析论证思路 的解题逻辑过程:
1、辨识议论文的结构方式; 2、给议论文划分段落层次; 3、归纳段落与部分的论述要点; 4、解说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 题;如何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寓言等)(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论点 (或引出……的论题);
接着, ①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
用名言)从正面(或反面)论证论点。 ②从……几方面论证论点。 (当有分论点
时可用此格式)……
最后,①得出……的结论 ②总结全文…… ③归纳论点:…… ④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等
把握论证思路需要注意:
方法点津:
1、抓住点示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 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议 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规范,因而在表达上呈 现一定的规律。如设问句表开启下文,展开深层论述; 无独有偶表顺承;再说表推进;诚然表转入相反方面论 证;总之表分总归纳;同样表类比推理等。 2、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提出问题(提出论点 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得 出结论或强化论点)这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考生需要 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 如何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 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层进式,还是并列对照 式等。
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
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 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 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梳理现代文行文思路的方法
![梳理现代文行文思路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a5ba1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5.png)
梳理现代文行文思路的方法
梳理现代文行文思路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阅读理解: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目的和要点。
注意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2. 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文章的内容进行分类和组织。
将主题、要点和支持细节等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
3. 梳理逻辑关系:分析文章中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
将这些关系梳理清楚,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4. 梳理论证结构: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包括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将这些要素梳理清楚,可以帮助你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考方式。
5. 总结归纳: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和论证结构。
这有助于你在写作或讨论时准确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
6. 批判性思考: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其中的逻辑漏洞、偏见或不足之处。
这有助于你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梳理现代文行文思路,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专题05 概括与分析论证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解析版)
![专题05 概括与分析论证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6537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c.png)
专题05 概括与分析论证思路【典例示例】(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与鸦片——审美幻觉批判①张扬感性,反叛传统的形象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
当我们在想象中把外在于我们的各种约束和禁锢抛到一边的时候,的确从中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解放感。
但问题在于:推掉一切文化的压抑以后,主体应该是一个自然状态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审美活动的情感指向是导向诗意化了的乡野民俗或美化了的感性存在,还是导向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充满着痛苦和悲剧性挣扎的现实存在?②从薄伽丘到卢梭、到弗洛伊德、到我们自己,一直把没有受到文明的束缚和压抑的自然的人视为审美和人生的理想,由此产生了整个浪漫主义文化。
文学通过这种手段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为文学自身在异化的、冷漠的世界里争到了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
③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原始人那里充满着人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极其残酷的斗争,现代人看来极富诗意的古代风俗和物品(例如雕塑、面具),曾经用于实用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目的。
那种向往自然的和谐、向往远古的审美意向是我们的文学脱离现实,满足于美妙的幻觉自娱,日益衰竭的根源所在。
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在人的内心世界投上阴影,这种阴影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激发出巨大的力量。
当人不能通过内部调整来超越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时,或者说,当外在世界的压力摧毁了人自身的内在凝聚力时,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存在和想象之间的联系才彻底断裂开。
④没有异化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破碎的世界和异化的生存环境中,艺术构筑起一个完整的、非异化的世界。
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超越了外在世界的压迫,超越了个体存在的有限性,体验到了完整的人类存在。
然而,在人类创造的文化中,所有能使我们达到高峰体验状态的途径,往往也可以变成人类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工具。
这也许是人类文化发展最富于悲剧性意味的规律:不从具体的、现实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使内容变成形式,就不能实现精神的高翔并获得普遍性,然而,形式一旦从内容中独立出来,又为割断形式与具体现实的联系、成为某种虚幻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精准分析论证,精细概括观点——厘清思路,精要筛选(附精品打印文档)
![精准分析论证,精细概括观点——厘清思路,精要筛选(附精品打印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30cf4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b.png)
精准分析论证,精细概括观点——厘清思路,精要筛选一、考情重温从近三年的新高考全国卷Ⅰ、Ⅱ中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考查能力上,主要是考查信息处理能力,即从材料中快速检索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
具体地说,就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取信息,有效地筛选信息,比较和分析其异同,能从一篇文本或多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第二,命题特点上,主观题的命题角度灵活而具有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因文设题,即往往依据材料的文体特色和关键信息来灵活命制题目,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新思想。
二、必备知识回顾(一)论述文“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①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②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可有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①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②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式:①立论,是指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如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定自己的论点。
如必修上册《拿来主义》、选择性必修中册《怜悯是人的天性》。
(二)论证结构:本论部分的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反证法。
知识点一准确分析论证方法及论证特点一、分析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要做到:(一)判断准1.准确判断每一种论证方法:抓住每种论证方法的语言标志,如例证法多用“譬如”等,比喻论证多用“如……”“好像……”等,因果论证多用“因为……”“究其原因”等。
文内观点的论证与分析(行文思路的分析)-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文内观点的论证与分析(行文思路的分析)-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201f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d.png)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观点的论证与分析——行文思路的分析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材料的行文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信息类阅读的对象主要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在熟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一定要学会分析行文思路和行文技巧,因为在近两年新高考试题中,此类题目属于考查重点。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从文体角度对文章进行细心解读,明确观点,明晰支撑材料,明白行文过程和方法,等等。
梳理行文思路与结构文章的结构、行文思路和脉络本质上都是考查对文本主要内容的梳理,需要在掌握总体策略的基础上去把握各类题型的特点。
一、总体策略1.熟悉论点常见提出方式论点提出方式作用表述标题显示论点论点旗帜鲜明,让读者一目了然开头第一句提出论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点由某个故事或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简明地阐释后提出论点论点的提出有理有据,自然流畅就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发问,进而引出中心论点论点的提出更加有力,引发读者的思考结尾总结出论点卒章显志,顺理成章,让人信服2.了解基本的论证结构“本论”的结构(思路)安排和“总分”结构中的“分”都有多种内部层次: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提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致相同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做分析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过程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等特殊式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破边立3.分析文章结构“三步骤”二、分类突破行文思路和行文脉络可以归属于论证思路,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一)论证思路1.常见设问方式(1)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
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行文脉络
![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行文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9e2252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7.png)
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行文脉络篇一:论文结构的论证思路一、前言任何一篇论文,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其他类型的论文,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来支撑其思路和脉络,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领悟其意义和发现其中的实质内容。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论文结构呢?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结构论证思路。
二、内容1. 确定论文的主题和目的首先,确定论文的主题和目的是构建论文结构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它决定了我们要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和如何展开自己的论述。
在明确主题和目的的基础上,可以列出所要运用的方法和论证过程,以及要描述、排列和组织的固有交互关系。
例如,主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那么论文的结构就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论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其次,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介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
2. 构建结构框架主题和目的已经确立以后,第二步就是构建论文的结构框架。
这个框架是论文的基础,它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是引导读者进入论文主题的部分,可以通过讲故事、提出问题或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它应该是清晰、有逻辑性,让读者能够一步一步地跟进你的思路和脉络。
最后,结论是论文的总结部分,它对正文的内容作出概括、总结,并指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3. 表达结构论证思路在确定论文的主题和目的和构建论文结构框架之后,第三步是表达论证思路。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达结构论证思路:(1)通过一个观点来注明论文主题和目的;(2)通过一个问题来阐明论文展开的思路;(3)通过例子来论证某个论点的正确性;(4)通过分析对立的论点来反驳观点。
例如,通过论证美国的盛衰,可以出发点是评估美国未来的战略。
正文部分要包含“盛”的原因、“衰”的原因、以及针对今后发展的解决方案。
结论部分则要全面归纳和总结所有观点,明确提出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08683a5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9.png)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既是一种被应用于回答书面考试题的技能,也是一种培养我们思维灵活性的方法。
它帮助我们做出精确的分析,把握文字内涵,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
主体段一: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阅读题目时要把握全文大意,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并确定题目类型;第二步,明确答题思路,选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点;第三步,总结出讨论的主要观点,把自己的观点完整的表述出来;第四步,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展开细节表述,使论述结构清晰明了。
主体段二:
掌握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有以下几条技巧,首先要做到在把握题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答题结构,确定自己的观点,并有条件用相应的证据和论述来支撑;其次要多看参考书,熟悉相关常识,掌握文字技巧,学会如何使用文字来帮助自己快速构建回答;最后要把握时间,适时做字数控制,以免自己答题无从下手。
结尾段: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对于考生来说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实践能力,需要考生不断的练习,加强自己的技能。
只有掌握了该格式,考生才能够在考试中正确回答试题,得到理想的分数。
- 1 -。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6560e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5.png)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
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答题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的方法,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明确的框架、精准的定位和清晰的步骤。
无论是回答任何问题,还是写任何文章,能够熟练掌握概括行文思路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从“概括”、“行文”和“思路”三个维度来深入剖析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
第一部分:概括
概括在答题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题、说明题以及议论题来说,都要先认真概括题目,明确其所涉及内容及要求,这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概括题目时,要仔细分析其语义,把握句子的结构和表达的意思,根据具体内容选出有效的词语,把握文章的短文、简要、全面的要点。
第二部分:行文
行文是在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很多时候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在行文时,要文明表达,避免夸大其词,要注意文章的衔接,文章的衔接要有条理性,考虑到衔接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思路
思路在答题中也是占据重要地位,思路的清晰是文章有序答题的重要保障。
在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思路,分析题目,总结关键点,合理组织材料,把握语气方向,把握答题的重点,然后就可以开始答题了。
文章结尾:
综上所述,概括行文思路答题格式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答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对于合理答题非常重要,要求学生们首先要认真概括题目,明确其所涉及内容及要求;其次要注意文书衔接,有条理性、文明表达;最后要明确思路,秉持进取、有条理的答题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答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答题。
行文思路概括方法
![行文思路概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ffc6e00b4c2e3f562763b3.png)
行文思路概括方法二、概括提炼第一课时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的学习,达到对现代文阅读命题规律的全面把握。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概括提炼的一般方法和常见考点的学习,切实掌握解题技巧和考查的常见角度。
如果说“走向”是一位向导的话,那么“方法和考点”就是一张蓝图。
紧紧跟随着向导,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牢牢把握住蓝图,我们将会设计出许多我们不曾设计过的精彩方案。
二.教学目标:1.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
2.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3.掌握概括提炼的常见考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
2.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中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
研究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与对策,不仅对学生考好语文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改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迎接时代挑战,有着重要意义。
1.权重——趋于稳定。
江西省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一直赋30分,占全卷分数的四分之一。
今后几年可能还会稳定在这个分数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因为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所以这个分数也是较为合适的分数。
阅读对于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前面提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与考查有很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2.体裁——趋于淡化。
为了全面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中考试题一直注意兼顾各种文体,但在具体命题的时候,命题人员有意避开纯粹的文体知识考查,注重通过能力立意,淡化文体意识。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握这一变化。
一方面,我们要讲解一些文体知识,因为它是知识的起点。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超越文体,从阅读的整体观念上指导复习。
3.选材——侧重人文性。
近几年,江西省现代文选材来自课外这早已人人皆知,似乎选文可以天马行空,让人摸不着边际,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一看,便会豁然开朗,任何一年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时文,都特别强调人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论证思路【命题说明】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结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的体式和章节结构,如体裁形式、顺序线索、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如观点和材料、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等。
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还需要依据不同文章文体的差异,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理清文章的线索。
叙述类作品需要梳理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即线索。
散文也有线索,散文的线索更多指作者在行文中的情感线索。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说理的逻辑。
3.理解文章的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应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
4.把握材料详略处理的意图。
概括论证思路,顾名思义,是概括(议论文)对论点的论证过程和方法。
论证思路作为高考阅读分析能力考察的基本题型,解答这一题型要求考生熟悉论证过程的基本环节(引论、本论、结论)和常规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把握思路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方法点拨】论证思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的构思,这一点在答题时常常被忽视。
作者的构思主要包括论证方法的选择(答题时根据实际一般只强点比较显性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例证和引证一般不需特别强调);论证角度的选择(注意论点提出的角度,分析论证的切入点等等)。
对论证思路的研究需要关注作者如何提出论题;作者如何呈现观点;作者如何界定概念的内涵;作者如何辨析概念;作者如何处理论据;作者分哪几步展开论证的;作者如何将论证引向深入等等方面。
作答时,可以有选择地将上述内容加以强调,以体现作者的论证思路设计的巧妙。
对论证思路的评价也可以简单提及,比如逻辑严谨,思路缜密,层次清晰等等。
还有必要指出,文本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学术性文本论证思路上往往更重视论证背后的学理性、逻辑性,而一般性的杂文在论证思路上往往比较关注通俗性、形象性。
另一方面是论证的过程,这一点相对比较容易。
答题时需要把握文本的大致结构,并将文本的结构框架呈现出来即可,因此,作答时必须使用诸如“首先”“接下来”“最后”等词语,将作者的论证过程分析清楚。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单纯地交代论证过程并不能真正体现论证思路。
最好能够强调,文本各个论证环节之间的关系。
比如,“引出后文的议论对象”“为后文对┄┄的论述做铺垫”“使读者对相应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论证的现实针对性”等等。
最后,还要特别强调对于过程、方法、路径的分析,绝不能取代对于文本内容的关注,答题中文本重要语句(涉及文本论点、分论点、重要判断和论据、结论等)要进行适度的归纳、提炼和概括,甚至可以引用。
【典型例题】例题一:7.第⑦段论证了艺术美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的特殊价值,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分)(2017年上海春考)⑦第二,艺术美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
艺术美虽然有供人消遣、娱乐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它负有推动社会前进的特殊使命。
朗吉弩斯说:“艺术作品不仅打动听觉,而且打动心灵,能把人的禀赋和修养中那些文词、思想、行动,以及美的意象都鼓动起来,把作者的情感传到听众的心里,引起听众和作者共鸣。
就是这样通过由文词建筑起来的巨构,作者把我们的心灵完全控制住,使我们受到作品中的崇高、庄严、雄伟等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
”艺术美能够政征服人心,鼓舞人心,促使人们奋发向上,以达到推动社会生活前进的最后的目的。
答案:本段末直接论证艺术美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特殊价值,而主要是应用朗吉努斯的话,阐述的是艺术美对于个人品质提升的作用,个人品质的提升与推动社会进步间有何关系,作者并未进一步论述,所以我认为认真是不充分的。
(论证内容的概括2分,论证内容与观点间的关系分析2分)例题二: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2017年上海高考《常识和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判断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情况培养起来的。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
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缺一块,这当然是常情。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
┄⑥理论所依据的道理来自常识,但是,理论解释不同于常识解释。
┄⑦可见,理论和常识无所谓谁更正确,只是理论用整体的道理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把我们对世界的识见带到更深或更高的层面。
答案示例:文章先给出讨论对象,即常识和理论;然后明确讨论对象,将“常识”界定为“来日常经验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常识解释有局限因而需要理论”“理论的道理来自常识”“理论解释更具整体性”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常识和理论都正确,不过理论能对世界做整体解释。
评分说明:给出讨论对象,1分;明确讨论对象,1分;展开论证,得出三个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
例题三:8.试简要概述作者对“文学社会学”的论述过程。
(2018年崇明区一模《文学社会学的“摆渡”》)①中国古代诗文,┄┄而至明清则外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
┄┄不将诸多“外部”关系梳理清楚,会多少有些隔靴搔痒。
②这也就是自己这些年在明清诗文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主要原因了。
┄┄而文学社会学研究较之其他方法更容易发生偏差,罗贝尔·埃斯卡皮在写作《文学与社会》时已经注意到相关问题:真正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研究明显地被忽略了,┄┄③在1950年代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社会学是学者们最习惯使用的研究方法,这一方面是受到传统的“知人论世”说的影响,┄┄尽管不断有学者将文学社会学与其他国外文艺理论、方法并论加以介绍,为其科学性与可行性辩护,但似乎总难洗白。
┄┄④研究实践与命名的脱节,还与强调文学学科的主体性有关。
┄┄但也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研究的对象,还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⑤其实,随着学科壁垒的打破,┄┄如果社会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纳入文学,又何尝不可,何损文学的学科主体性、学术自足性呢┄┄阐他域以辅文学是好事,反之亦然,其理实不待详辩。
⑥当然,文学社会学是立足文学而借由社会学的摆渡,这与站在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还是有所不同的。
┄┄⑦不言而喻的是,“文学之舟”要航行到目标,需要的动力因素很多,文学社会学只是多种研究方法之一,是研究合力的组成部分,┄┄对文学史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起侧翼支持或补充作用,而不能替代他翼之重要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首先从自己的研究经历中,引出对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必须关注其社会性因素的论述,为后文提出文学社会学核心概念做铺垫。
接着通过引用埃斯卡皮的论述论证文学社会学研究容易产生偏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1950年代文学社会学因被意识形态左右而失去理论意义,这构成此后研究实践与命名之间的脱节的原因之一。
接着论述强调文学学科个体性是另一原因,并从宏观文学史意识角度对此加以批驳,引出作者对文学与社会学关系的辩证思考。
最后,提出文学社会学是立足文学而借由社会学的摆渡的结论。
全文逻辑严谨,思维缜密,有很强的学术性。
例题四: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4分)(2018年秋考)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熊秉元对于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等,历来的哲学家和一般社会大众,无不认为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
人为情感、情绪所使唤,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理性、理智,也只是居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
人的境况,真是可悯和可悲。
行远自迩,先从简单的情境开始琢磨。
如果人真的是情绪的动物,那么动物一旦受到环境里的刺激,会直接不假修饰地表达喜怒哀乐。
可是,非常奇怪,每个人都可以自问:被父母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主意“此处不留人”!可见得,对于情绪的运用,还是有规则可循。
一言以蔽之,喜怒哀乐的逻辑,就是简单的成本效益。
对上司、主考官、指导教授发怒的成本高而效益低,因此不值得这么做,做了不划算!不过,扪心自问,很多人把气往父母、手足身上出,对于朋友却客气有礼得不得了;宁愿得罪家人,却不愿意对朋友稍稍失礼。
似乎,家人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就是成本效益的考虑:得罪家人,家人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得罪了朋友,朋友可能就不再是朋友,甚至变成敌人。
因此,无须掰脚趾头加减计算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反之。
万物之灵的人们,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心境感怀,似乎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失望的事,往往有浓厚的罪恶感。
怎么回事这种对比,其实也不难解释。
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大自然的考验,一起度过人祸天灾。
伦理关系紧密,才能够同舟共济。
要使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的观念,就是支持伦常结构的重要条件。
然而,这不是有点矛盾吗可以得罪家人,却不愿意得罪朋友;可是,对不起父母时会觉得歉疚神伤,对不起朋友时却没有类似的感受。
为什么稍稍琢磨就可以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反映了人在处理情绪时的粗致细微处。
朋友是一时的,父母是永久的。
因此,小的利害上,可以以朋友为重,牺牲父母家人;在长远的考虑上,当然还是要呵护父母家人的权益。
由此可见,对于爱恨情仇及喜怒哀乐的运用,人们还是自觉不自量、有意无意地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
精确具体来说,人不是情感的动物,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理智不是情感的奴隶,情感才是受到理智的驾驭和节制!在粗浅的程度上,生物有暖饱情欲的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生物体自然发出讯号,无须再做探寻。
因此,胃里塞满食物之后,会有“饱”的感觉;身上有衣物之后,会有“暖”的反应。
同样的道理,喜怒哀乐等情怀,也是一种生物上的反应,反映了生物体所面对或经历的情境。
比较重要的,是这些生理上的反应,除了是生物体的宣泄之外,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一个人生,都可以看成是多回合的赛局(a repeated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