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论证)思路分析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论证思路

【命题说明】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结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的体式和章节结构,如体裁形式、顺序线索、开头结尾、章节段落、过渡衔接、伏笔照应等;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如观点和材料、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等。

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还需要依据不同文章文体的差异,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理清文章的线索。

叙述类作品需要梳理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即线索。散文也有线索,散文的线索更多指作者在行文中的情感线索。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说理的逻辑。

3.理解文章的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应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

4.把握材料详略处理的意图。

概括论证思路,顾名思义,是概括(议论文)对论点的论证过程和方法。论证思路作为高考阅读分析能力考察的基本题型,解答这一题型要求考生熟悉论证过程的基本环节(引论、本论、结论)和常规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等)。把握思路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方法点拨】

论证思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的构思,这一点在答题时常常被忽视。作者的构思主要包括论证方法的选择(答题时根据实际一般只强点比较显性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例证和引证一般不需特别强调);论证角度的选择(注意论点提出的角度,分析论证的切入点等等)。对论证思路的研究需要关注作者如何提出论题;作者如何呈现观点;作者如何界定概念的内涵;作者如何辨析概念;作者如何处理论据;作者分哪几步展开论证的;作者如何将论证引向深入等等方面。作答时,可以有选择地将上述内容加以强调,以体现作者的论证思路设计的巧妙。对论证思路的评价也可以简单提及,比如逻辑严谨,思路缜密,层次清晰等等。还有必要指出,文本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学术性文本论证思路上往往更重视论证背后的学理性、逻辑性,而一般性的杂文在论证思路上往往比较关注通俗性、形象性。

另一方面是论证的过程,这一点相对比较容易。答题时需要把握文本的大致结构,并将文本的结构框架呈现出来即可,因此,作答时必须使用诸如“首先”“接下来”“最后”等词语,将作者的论证过程分析清楚。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单纯地交代论证过程并不能真正体现论证思路。最好能够强调,文本各个论证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引出后文的议论对象”“为后文对┄┄的论述做铺垫”“使读者对相应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论证的现实针对性”等等。

最后,还要特别强调对于过程、方法、路径的分析,绝不能取代对于文本内容的关注,

答题中文本重要语句(涉及文本论点、分论点、重要判断和论据、结论等)要进行适度的归纳、提炼和概括,甚至可以引用。

【典型例题】

例题一:7.第⑦段论证了艺术美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的特殊价值,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2017年上海春考)

⑦第二,艺术美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艺术美虽然有供人消遣、娱乐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它负有推动社会前进的特殊使命。朗吉弩斯说:“艺术作品不仅打动听觉,而且打动心灵,能把人的禀赋和修养中那些文词、思想、行动,以及美的意象都鼓动起来,把作者的情感传到听众的心里,引起听众和作者共鸣。就是这样通过由文词建筑起来的巨构,作者把我们的心灵完全控制住,使我们受到作品中的崇高、庄严、雄伟等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艺术美能够政征服人心,鼓舞人心,促使人们奋发向上,以达到推动社会生活前进的最后的目的。

答案:本段末直接论证艺术美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特殊价值,而主要是应用朗吉努斯的话,阐述的是艺术美对于个人品质提升的作用,个人品质的提升与推动社会进步间有何关系,作者并未进一步论述,所以我认为认真是不充分的。(论证内容的概括2分,论证内容与观点间的关系分析2分)

例题二: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2017年上海高考《常识和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判断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情况培养起来的。┄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缺一块,这当然是常情。┄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

⑥理论所依据的道理来自常识,但是,理论解释不同于常识解释。┄

⑦可见,理论和常识无所谓谁更正确,只是理论用整体的道理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把我们对世界的识见带到更深或更高的层面。

答案示例:文章先给出讨论对象,即常识和理论;然后明确讨论对象,将“常识”界定为“来日常经验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常识解释有局限因而需要理论”“理论的道理来自常识”“理论解释更具整体性”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常识和理论都正确,不过理论能对世界做整体解释。

评分说明:给出讨论对象,1分;明确讨论对象,1分;展开论证,得出三个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

例题三:8.试简要概述作者对“文学社会学”的论述过程。(2018年崇明区一模《文学社会学的“摆渡”》)

①中国古代诗文,┄┄而至明清则外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不将诸多“外部”关系梳理清楚,会多少有些隔靴搔痒。

②这也就是自己这些年在明清诗文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主要原因了。┄┄而文学社会学研究较之其他方法更容易发生偏差,罗贝尔·埃斯卡皮在写作《文学与社会》时已经注意到相关问题:真正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研究明显地被忽略了,┄┄

③在1950年代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社会学是学者们最习惯使用的研究方法,这一方面是受到传统的“知人论世”说的影响,┄┄尽管不断有学者将文学社会学与其他国外文艺理论、方法并论加以介绍,为其科学性与可行性辩护,但似乎总难洗白。┄┄

④研究实践与命名的脱节,还与强调文学学科的主体性有关。┄┄但也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研究的对象,还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

⑤其实,随着学科壁垒的打破,┄┄如果社会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纳入文学,又何尝不可,何损文学的学科主体性、学术自足性呢┄┄阐他域以辅文学是好事,反之亦然,其理实不待详辩。

⑥当然,文学社会学是立足文学而借由社会学的摆渡,这与站在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还是有所不同的。┄┄

⑦不言而喻的是,“文学之舟”要航行到目标,需要的动力因素很多,文学社会学只是多种研究方法之一,是研究合力的组成部分,┄┄对文学史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起侧翼支持或补充作用,而不能替代他翼之重要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首先从自己的研究经历中,引出对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必须关注其社会性因素的论述,为后文提出文学社会学核心概念做铺垫。接着通过引用埃斯卡皮的论述论证文学社会学研究容易产生偏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1950年代文学社会学因被意识形态左右而失去理论意义,这构成此后研究实践与命名之间的脱节的原因之一。接着论述强调文学学科个体性是另一原因,并从宏观文学史意识角度对此加以批驳,引出作者对文学与社会学关系的辩证思考。最后,提出文学社会学是立足文学而借由社会学的摆渡的结论。全文逻辑严谨,思维缜密,有很强的学术性。

例题四: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2018年秋考)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对于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等,历来的哲学家和一般社会大众,无不认为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人为情感、情绪所使唤,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理性、理智,也只是居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真是可悯和可悲。

行远自迩,先从简单的情境开始琢磨。如果人真的是情绪的动物,那么动物一旦受到环境里的刺激,会直接不假修饰地表达喜怒哀乐。可是,非常奇怪,每个人都可以自问:被父母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主意“此处不留人”!

可见得,对于情绪的运用,还是有规则可循。一言以蔽之,喜怒哀乐的逻辑,就是简单的成本效益。对上司、主考官、指导教授发怒的成本高而效益低,因此不值得这么做,做了不划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