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公开课)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周兴华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周兴华](https://img.taocdn.com/s3/m/f61ab34d0c22590102029dad.png)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第四、五课)→唯物论常用的观点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⑶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⑷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⑸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41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P32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第六课)→认识论常用的观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⑵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如何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第六课)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实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⑶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36dcbd96294dd88d0d26bf5.png)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答题模板2〕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答题要素: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实践过程。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题模板3〕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1)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答题要素: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第2部分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高分攻略 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思想政治PPT课件优质课公开课评优课
![第2部分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高分攻略 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思想政治PPT课件优质课公开课评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6200d4dbbe23482fb5da4c5c.png)
作用—影响意义类
意识的能动作 用
略者的作用。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考题高分攻略
年份 类型
试题设问
考查角度
考点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 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 全国 加以批驳。 Ⅰ卷 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 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 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
批驳—评析论证 类 如何—措施启示 类
价值观导向作 用、价值判断 与价值选择的 标准、人生价 值的实现
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 政
二 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治
轮
复 习
(3)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2.应该注意的观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
第二部分
考题高分攻略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高分攻略
第二部分 考题高分攻略
年份 类型
试题设问
考查角度
考点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
全国 卷Ⅰ
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 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
原因—原因依据类
认识的反复性
政
同感受的原因。
治
二 轮
2015
复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
习
全国 卷Ⅱ
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 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
复
习 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 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bd04075f0e7cd1842536b9.png)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内容阐释方法论要求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变革社会的活动中也必须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意识的特点和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会阻碍是事物的发展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人与规律的关系)①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①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①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本人亲自整理】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本人亲自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552d280029bd64793e2c14.png)
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唯物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课文目录大小标题重点归纳及要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人的目的、意志等)②客观唯心(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一句话连成)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88389c90c22590102029d88.png)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应对哲学主观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更求的解题范围,其次将要求范围的观点罗列,再次对应材料选择要解答的观点(一般是四至五个观点),最后不要忘记摘抄材料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观点①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鱿是物质的官机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丈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①规律是客观的、是普通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④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应用范圈: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现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趁足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①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共40页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共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12516b209e314332396893f2.png)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方法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类型及解题方略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类型及解题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db1f1437580216fc700afda9.png)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方略纵观近几年的新课改卷,我们发现《生活与哲学》常见的主观题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辨析题(分析说明类)、体现类(是什么)、意义类(为什么类、启示类)、如何做类(怎么办类、启示类)。
下文仅以2010年全国各地新课改卷为例一一例解,指出共性的解题方法,并辅以巩固练习。
一.辨析题(例: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39题第1问)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菜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说明】辨析题也即分析说明类题,要求我们依据一定理论,对所给观点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其设问一般是:运用××,分析上述现象/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等。
【解题思路】标准答案模式一般是:①是什么(理论)+②为什么(分析)+③怎么样或怎么办,分析部分一般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思路;有时可简化成理论加论述(一分为二)。
上题要求既指出其合理性,又要指出其严谨性。
由推断可知,本题考查知识为哲学中联系的客观性及规律的相关知识,在作答时要求结合材料一。
【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理论即联系的客观性),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合理的一面】。
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理论即规律的含义)。
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不合理的一面】。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88809e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0.png)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高考主观题求解方法
![《生活与哲学》高考主观题求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a9028e6bec0975f565e202.png)
评分细则 39题第二问: 要点一: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的不同认识,或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2分);或认识具有 自觉选择性(只给1分) 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1分) 要点二: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1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 性甚至错误。或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分)但答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给1分。 要点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或认识具有反复性或上升性或无限性。(2 分) 要点四: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 的发展。(4分) 只答“争论有利于促进认识的发展”,给1分; 答“通过争论,修正谬误,达到真理”,给2分; 答“交流碰撞,促进认识的发展”,给3分。 要点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3分) 要点五说明:只答要点五,最多给3分。只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给1分, “来源”和“动力”只写一个给2分。
2014年全国卷39(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 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国家参考答案:
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 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求解方法
“不能直接提取材料信息” 主观试题的求解方法
2015年全国1卷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 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25322d6a1c7aa00b52acb43.png)
④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
矛盾观点:转化、转变、既… 又… 、有针对性地…、全面… 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调动、引导、艰苦、探索、下决心、发扬…
前进性与曲折性:艰难、漫长、艰辛、来之不易、多次失败、挫折…
④边审材料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3、组织答案要点 ——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1)要点: ①段落化; ②序号化:①②③、abc; 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 (2)技巧: ①先重点,再其它; ②先观点,再材料; 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
马克思 主义哲学 (二、三、 四单元)
辩证唯 物主义
唯物的辩证法(7、8、 9、1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
社会历史观(11课)
历史唯 物主义
人生观、价值观(12课)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哲学常识
一、解题三部曲
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多为材料语言) 二、注意答题范围
①(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 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 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 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 ①含义; ②书本要点; 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
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 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 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 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
2、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
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
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
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联系具体知识点; 主要矛盾:重点、中心、要害、主要、关键、第一、首要、最根本的…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归纳与突破.doc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归纳与突破.doc](https://img.taocdn.com/s3/m/737647a1910ef12d2bf9e751.png)
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
范围原理名称
原理主干内容方法论主干内容
自然界的客观辩性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证辩证关系原理
唯意识能动性用原理
物
论
尊重客观规律
和主观能动性
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认辩证关系
识
论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有条件
的,具体的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要求我们应当树立
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人们的社会地位、 需要不同,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的标准, 遵循社会发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一同
展的客观规律和站在最广
大人民的立场上
(阶级性)2、价值判断与价值
选择会因人而异(主体差异
人生价值的创
造和实现
性)。3、立场不同,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不同。
⑴(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创造价值,证明价值,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
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
人民群众的观
点
价值观的导向
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的标准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
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
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
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
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共40页文档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共4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3f1dfd54431b90d6d85c7b5.png)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 方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
1.巩固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基础知识。
2.做题时善于分析材料,改题时多思考答案的思 路。 3.对于好的题目或材料,要善于利用,多进行变 式训练。 4.善于积累经典题型,做到举一反三。
作业
根据上课讲解的答题思路及给分标准, 按答题规范整理好两道主观题的答案。
1、答错范围,造成离题或偏题。 2、题型不清,常见题型答题规范和技巧未掌 握。 写了很多,得分很少 3、不懂得如何展开原理(观点),答题不全 面影响得分。 4、观点和材料脱节,有观点无材料。 5、不能在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答不出重 点。
阅卷专家提示:失分六宗罪
审题不够认真
观点不够准确
条理不够清晰
2.为什么型:设问常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XX的原因、 依据,”说明xx做法(措施)正确性等。 答题侧重必要性(理论依据)、重要性(意义或作用)
3.怎么办型(启示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 “给我们什么启示”等字眼来设问。 答题侧重方法论,无需写原理,结合材料写具体措施
4.意义型:设问有“积极影响”、“意义”、“作用”等。 答题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书本到事政。
哲学主观题
解题方法指导
前言
1.高考中政治主观题的分值占到52分,意义重大。 2.全国卷的灵活性高,坚持能力考查为主,尤其是分 析能力,试题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创设情境,使材料、 设问和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要求学生不仅看到 生活现象的表象,更要去探究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 原因。
解题能力
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主观题常用解题方法——演绎法
• 演绎法是指运用所学的一般原理分析某一具体的 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从一般到特殊、从 共性到个性、从理论到材料的思维方式) • 可用演绎法解答的设问,如“运用某原理或某方面 的知识,分析某现象”。 •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试题的要求,找到需要 运用的一般理论,完整、准确、有条理地写出该 理论。第二步:以理论要点为线索,在试题中寻 找与理论相符的有效信息。如果材料中没有详尽 信息,则需要在所列理论的指导下,对材料进行 “联想和拓展演绎”。第三步:在“理论+材料分析” 的原则下,将理论和演绎分析得到的材料组织在 一起,整理答案。
对病毒的认识是不断前进的,相信与病 毒的斗争最终取得成功 认识具有上升性 对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都是在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上实现的
第四步:组织答案
• 答案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 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分) •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 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 们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 具有反复性(3分) •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 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 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 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 了认识的无限性。(3分) •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 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 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3分)
第一步:审设问
看范围 判题型 看分值
提示答题 要求
提示材料 关键词 ④定侧重点
(1)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 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 人类认识过程的。(12提示所属 分)
的题型
提示限 定的知 识范围
提示答题 要点数量
第二步:知识回顾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认识型: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 “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 答题常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层次。
审设问
• (2015)新课标Ⅰ: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 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 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为什么型 • (2015)新课标Ⅱ: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 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 侵略者的作用。 意义型
• 2.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 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 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 发展。(14分)
• 2.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2分)中 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 具有同一性; (2分)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 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2分) •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 中(2分),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 是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 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中又要维护各自的 利益。(2分) • 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和发展,(2分)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 推动中俄关系发展。(2分)
主观题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法
• 归纳法即通过对具体的的情境材料进行分析,归 纳出材料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从具体到抽象、 从事实到理论、从材料到原理) • 常用于解决类似设问,如“体现了、说明了、反映 了什么道理”,“怎样体现XX理论的” • 具体解题步骤,第一步:认真剖析材料,概括出 材料的层次大意,即明白材料说了什么事实或现 象。第二步:透过材料的现象看实质,分析其中 的哲学道理。第三步:按照“理论+材料分析”的原 则,有次序地组织答案。
答题不够全面
你占了几条?
书写不够规范
观点和材料脱节
规范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范围、题型、分 值、答题侧重点) 第二步:知识回忆 第三步:审材料拟思路(领会材料主旨、 找出关键语句、调用相关知识点) 第四步:组织答案
设问类型及解题思路
⒈体现型:设问常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 “如何体现” ”、“包含什么哲理”等。 答题要求观点(原理)与材料逐一对应。
近年全国卷政治主观题答案设置的特点
• 1.紧扣设问,具有针对性。答案要点言简 意赅,具体而不笼统,确切而不含糊。 • 2.植根于材料,凸显契合性。答案不仅来 源于教材,还高度契合材料背景。 • 3.高于教材,强调生成。要求考生灵活运 用知识,进行筛选、提炬、重组,并糅合 情景材料中,生成符合设问的答案。 • 4.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 5.开放性强,突出个性。
认 识 的 过 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 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第三步:审材料拟思路
领会材料主旨 材 料 找出重要语句 调用相关知识点 体 现 观 点
从不知道病毒的来源传播方式,到知道 病毒来源于动物,到研究疫苗,防止疫 认识具有反复性 情暴发,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现 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 艰巨的任务,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 认识具有无限性 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步骤
• 1.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 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 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 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 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 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 疫苗和治疗药物,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 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人类要彻底战胜埃博拉病毒, 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 步骤,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 现的过程。现在中美等国医学界正在加紧研究针对该 病毒的疫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 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 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 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