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课程主要内容与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学习视听语言的意义:
1、视听语言的定义:
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听觉与视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2、视听语言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研究对象:视听语言、视听语言的规律;
2)研究目的:探讨影视艺术中信息传递的缘由和有效性,也就是如何最有效地传达信息。
3、视听语言与相关名词的差异:
1)视听语言与影视语言
什么是影视语言?
所谓影视语言,是指影视艺术中由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用来传情表意的各种传播符号的总和。
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
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2)视听语言与画面语言
什么是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画面语言就是影视作品中声画结合、声形兼备的语言形式;狭义的画面语言是指连续的图像所构成的一种
传递信息的体系。
3)视听语言与镜头语言
什么是镜头语言?
是指以一段连续的音像素材为基本单位,以蒙太奇为结构规律构成的表意体系。
4)侧重点及其各自使用范围:
a)外延不同:视听语言最广、狭义的画面语言最下;
b)侧重点:视听语言和影视语言偏重艺术性;
画面语言和镜头语言偏重技术性;
第一章视听的语言
第一节人类视听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1)自然语言和影视语言的关系:
I.两者同属视听语言的范畴:前者是视听语言的低级形式,后者是高级
形式;
II.两者产生、发展的轨迹不同:自然语言走的是一条文化发展的渐进线,影视语言走的是一条文化发展的激进线;
III.影视语言发展的优势:一、可以比照自然语言分析研究影视语言;二、可以比照各种艺术形式的语言来分析研究影视语言;三、科技进步带
来的哲学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给影视语言的研究带来了方便之门;
2、影视语言的优点:
1)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方便复制、永久保存,彻底打破时间限制;
3)传播迅速,彻底打破空间限制;
二、视听语言的现状和发展:
1、现状:
1)民族特色的缺失导致没有中国流派;
2)非故事片中故事性的缺失;
3)叙述手段的单一,如:主观性太强;场面调度不足等;
4)声音的两极运用;
2、发展趋势:
1)第五代导演和影视艺术家的努力,民族特色的凸显;
2)各种禁忌的打破,影视语言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3)网络多媒体的诞生,促进了影视的融合、影视语言的变革;
第二节影视语言的思维基础
1、与影视语言的关系:
1)影视作品或片段可视为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格式塔的心理作用是影视作品传播的基础;(影视作品的省略)
3)格式塔是研究影视语言的理论基础;(是影视剪辑的基础)
二、影视语言的形成机制:
1、视觉暂留;
2、格式塔效应;
3、影视艺术家的创造;
4、观众的理解和学习;
第二章影视语言的语言本体论
第一节语言的基本结构
三、影视作品的语言与言语:
1、语言和言语;
1)界定:言语简单地说人“说”的结果;语言则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合;
2)二者的关系:
I.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
II.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III.语言既从言语的运用中概括和丰富自己的规则,也在言语中起着
决定性的规范作用;言语则是把语言的共同规范作为自己的活动
基础,成为最具实践性的语言活动;
2、影视作品的语言与言语;
1)界定:影视“言语”是众多的导演们“说”的行为和结果;影视“语言”
则是影视“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镜头组合规则的总和;
2)两者的关系:
I.影视“言语”是开放,影视“语言”则是封闭;
II.影视“言语”是无限的,影视“语言”则是无限的;
III.影视语言的规则,只有通过对影视“言语”的研究、分析、归纳
之后才能获得;
四、语言的基本结构:
1、自然语言的结构特点:
1)人类的自然语言是一种线性体系结构;
2)按照意群的大小,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或级;
2、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
五、组合与集合:
1、语言的组合关系;
2、语言的聚合关系;
1)聚合关系的基本功能:联想和隐喻。
2)影视作品的聚合关系:非常规蒙太奇(隐喻、象征、杂耍等)
六、语法与修辞:
1、文学语言的语法与修辞:
1)定义:
2)基本作用:语法保证语言的正确性;修辞促进语言的生动性
3)种类:积极和消极;
2、影视语言的语法与修辞:
1)定义:所谓影视语言的“语法”是指影视语言所使用的规则体系;影视语言的修辞则是指镜头聚合时导演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手段,以取得最生动的表达效果的过程。
2)作用:影视语言的“语法”保证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正确理解;影视语言的“修辞”促进影视作品的生动性,保证作品好看。
第二节语言的基本功能
一、叙述:
1、叙述的界定:将人的经历、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使用各种语言形式
传送出去的表意形态。
2、作用:
1)叙述是人际沟通的主要形态;
2)叙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3)叙述是心理平衡的健康通道;
3、影视语言的叙述;
I.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
II.是影视语言中其他表现手段的基础;
III.叙述的手段的日趋多样化、隐蔽化和复杂化;
二、抒情:
1、抒情的界定:利用多种“表意语言”传达人类内心情感交流的过程及结果。
2、抒情的动力:
I.美感,是激发起抒情的第一种动力;
II.爱意,是激发起抒情的第二种动力;
III.信念,是激发起抒情的第三种动力;
IV.生命,是激发起抒情的第四种动力;
3、影视语言的抒情;
I.常常位于作品的高潮或结尾部分;
II.往往用歌曲或无伴唱音乐来渲染;
三、说明:
1、影视语言的说明:
I.声形兼备、声画结合的影视语言适合进行说明;
II.解说语言客观、通俗、准确;
III.恰当的比喻增加了说明的生动性;
四、虚构:
1、虚构的界定:内含某种理想性的情结而采用自由联想方式,组成超越实在
的传播结构,以传达内心情意信息的表达方式。
2、影视语言的虚构:
“虚构”作为情意表达的一种特别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在艺术领域中有着
特殊的作用;影视艺术特别是故事片的本质在于“虚拟”,没有虚构,就
没有高于生活,也就没有艺术。
第三章早期视听语言的探索
第一节早期影视语言的发展
一、以梅里爱和卢米埃尔为代表的早期电影语言:
1、梅里爱和卢米埃尔的贡献:
1)梅里爱:首先意识到剪辑的特殊效果;
2)卢米埃尔:率先运用类似“移动摄影”的场面调度;
二、电影艺术初期的发展:
1、编著和导演分工:
2、启用明星演员:
3、注意布景、用光等造型手段:
第二节“原始综合”中的格里菲斯
一、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贡献:
1、“生活中的故事”:目前影视作品的潮流:
1)卢米埃尔“拍摄生活中的场景”
2)梅里爱“拍摄舞台上的艺术”
3)格里菲斯“拍摄生活中的戏剧”
2、平行蒙太奇:
1)情节:
I.界定:在同一场景中,运用交叉剪辑的方法表现一段故事情节,
从而加强电影的戏剧性效果,这种蒙太奇被称为情节的“平行蒙
太奇”;
II.特点和作用:多机位拍摄、视点的变化、拓展了观众思维和情感参入的广度和深度;
2)线索:
I.界定:在同一部作品中,运用交叉剪辑的方法表现不同的两段或
两段以上的故事情节,从而加强电影的戏剧性效果,这种蒙太奇
被称为线索的“平行蒙太奇”;
II.特点和作用:在不同的空间里,表述两个以上的故事;两个不同的故事线索有一个共同的动机把他们联系起来;类似我国古典小
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可以展现复杂的历史时间或多线
索故事;
3)故事:
III.界定:在同一部作品中,运用交叉剪辑的方法把时空跨度很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没有共同动机的故事组接起来,从而表达一个
共同的主题或理念,这种蒙太奇被称为故事的“平行蒙太奇”;
IV.特点和作用:在跨度很大的空间和空间里,表述两个以上没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故事;两个不同的故事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或主
体;着重体现对比关系;
V.《党同伐异》的教训:不能用理念连接两个故事,因为理念必须在看过整部影片之后才能得到,而不能把握理念的观众就不能明
白该部影片,这势必引起观众观看的难度和理解的困惑。
VI.模式:“戏里戏外”模式;“先后之事”模式
第四章关于剪辑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剪辑
1、两种不同的电影剪辑理论: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使用剪辑技巧,将具有独立意义的个别镜头重新
排列组合,会产生新的意义;
安德列·巴赞的长镜头学说:认为蒙太奇破坏了影片的真实性,主张在一
个较长的镜头内部,通过恰当的场面调度来实
现故事的推进。
2、剪辑的概念:
1)剪辑:简单的说,就是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完成镜头分解、组接的过程。
通过剪辑,可以把若干影视画面组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场
面,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
2)蒙太奇:就是将前期拍摄的许多镜头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进行排列、组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段落。
二、剪辑的目的:
1、准确鲜明地体现影视片的主题思想;
2、作到结构严谨、节奏鲜明;
3、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剪辑的性质:
2、动作分解:
1)界定:所谓动作分解,即把生活中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影视中各个单位的独立的画面,这也是电影分镜头的起源;
2)影视作为独立的艺术,将故事内容“戏剧动作”分解成片段的零星的影视画面,它是影视导演、摄影(像)、剪辑师等人员的再创作任务。
3、动作组合:
1)界定:所谓动作组合,即把单独而零散的分解动作的画面,重新组合(还原)为连续的活动整体,这也是镜头组接的起源(电影蒙太奇的起源);
3、分解动作和组合动作的作用和要求:
I.分解动作和组合动作都是影视艺术叙述故事,表达内容的基本方法;
II.分解动作需要很好的选择和集中,而组合动作时需要精确地选择和对比;
III.分解动作需要具有敏锐的屏幕形象感,组合动作需要具有强烈的屏幕效果感;
IV.动作分解和动作组合不仅是剪辑师的任务,而且贯穿于整个影视工作的始终;
4、屏幕形象感:所谓屏幕形象感,是指在分镜头时,所划分的不同的景别、
静态和动态的各种镜头,能够预先知道它的屏幕形象是否符合“戏剧动作”
分解和“规定情景”的要求。
5、屏幕效果感:所谓屏幕效果感,就是指在素材经过筛选但是未经剪辑之前,
按照想象的顺序连接起来,就能够看出形象动作的连续性和联系性,并能
对最后的效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四、剪辑的任务:
1、素材的选择与使用;
2、剪接点的选择;
3、结构的调整;
4、节奏的把握;
第二节镜头和运动
一、镜头:
1、镜头的概念:
1)概念一:摄影(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拍之间的一段不间断摄取的、连续的影像素材,它是组成影片的基本单位。
2)画面的特征:
I.画面是导演为观众设置的观察世界的“窗口”;
II.画面是导演表现的终点,又是观众接受的起点;
III.二维空间表现三维运动;
IV.框架的限制和突出;
二、运动和运动镜头:
1、运动和运动镜头的概念:
1)运动:是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仅指演员在表演中的形体运动和他们所塑造的人物的心理运动,而且指摄影(像)机的物
理运动和在组接镜头的蒙太奇剪辑中的叙述运动。
2)运动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变动机位、镜头焦距或镜头光轴所拍摄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
1、运动镜头的意义与作用:
1)形成视点、场景空间、画面构图和表现对象的变化;
2)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便于观众准确把握拍摄对象的运动形态;
3)拓展了镜头的表现空间,赋予画面以强烈的动态感受;
4)影响叙述的速度和节奏,使画面获得相应的感情色彩;
2、运动镜头的种类和作用:
运动镜头依据其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推、拉、摇、移、升、降等六种基本类型。
1)推:
I.界定:光学镜头拍摄目标向前推进所进行的拍摄,叫做推镜头;
II.种类:变机位推、变焦距推;
III.区别:
i.一个是拍摄距离和视点的变化,一个只是镜头焦距的变
化;
ii.前者透视关系发生变化,有很强的运动透视感;后者只
有景别的变化,运动透视感不强;
IV.作用:
i.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从全局中突出重点;
ii.强化人物情绪;
iii.表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观众未知的神秘世界;
iv.表现一个从远处向目标走近的人的主观视线;
v.模拟视线的集中与投向;
2)拉:
I.界定:光学镜头从拍摄向后拉开时拍摄的镜头叫拉镜
头;
II.种类:变机位拉、变焦距拉;
III.相似之处:
vi.二者的空间范围都是由小到大逐渐展开;
vii.被拍摄主体的面积由大到小变化;
V.作用:
i.拉出环境,交代典型细节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
ii.强化人物情绪;
iii.建立纵深空间上两个点间的联系,构成新的情节;
iv.拉出意外之物,创造戏剧效果;
v.造成远离感,赋予画面抒情色彩;
vi.模拟剧中人物视线的回收与视域的扩展;
vii.结束一次叙述,进行“转场”或是结束;
第三节句法
一、镜头组接的依据:
1、原则要求:1)符合生活的逻辑;
I.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
II.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
III.时空转换的逻辑;
2)符合审美的要求:影调、色调、造型、节奏等;
2、不同内容的组接依据:
1)叙述性的内容:多以动作及空间的变化为句法的依据;
2)描写性的内容:往往需要在音响配合下以造型的变化为句
法的依据;
3)议论性的内容:常常依靠解说词作为句法的依据;
3、无技巧切换:
a)两极镜头:
b)故事的情节因素
c)画面的造型因素
d)动作因素
e)声音元素
f)黑场
g)特写镜头
h)视觉错觉:
4、利用特技切换:
1)淡入、淡出:
2)划入、划出:
3)圈入、圈出:
4)划像:
5)翻页:
6)马赛克:
7)定格:
第四节轴线与机位
一、轴线的概念:
1、轴线的界定: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他和对
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所形成一条假想中的直线。
2、轴线的种类:
1)视线方向的轴线:
2)运动方向的轴线:
3)人物关系的轴线:主要指人物头部的连线;
3、轴线原则:是指影片拍摄和组接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同一场景
中拍摄和组接相连的镜头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
和方向的统一,使观众获得正确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顺序,从而正确、清楚
地理解场景内容,需要在轴线一侧的180 之内设置拍摄角度或选择连接镜
头。
二、理解跳轴和反跳轴的概念:
1、跳轴的处理技巧:
1)利用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
2)利用摄像(影)机的运动越过轴线;
3)只越过场面调度中两条轴线中的一条;
4)全景、中性或两极镜头的过渡;
第五章叙述线
第一节剪辑的叙述线
一、什么是叙述线:
1.一部作品,观众最关注的东西是情节
2.一个片子,剪辑师关注的是叙述线
二、选择叙述线的原则:
1、叙述线的设置要符合观赏者的习惯;(回忆加特技、思维习惯)
2、主线清晰,尽量减少支线的干扰;(旁支精简)
3、根据需要,恰当使用加减法,提高叙事的效率和效果;
三、叙述线的实质:
信息组合叠加方式
第二节叙述线中的时间与空间
一、自然时空与影视时空的关系:
1)自然时空是连续的、影视时空是间断的;
2)自然时空是无限的、影视时空是有限的;
3)自然时空是影视时空的基础;
4)影视时空是自然时空的艺术再现;
二、镜头剪辑的时间关系:
1.延伸时间:
2.再现时间:
3.重现时间:
4.闪回:
5.闪前:
三、镜头剪辑的空间关系:
1、同一空间:
2、连续空间:
3、分立空间:
四、画外空间的概念:
1、拓展画外空间的方法:
1)首先是利用画面本身的张力,借助格式塔的效应拓展空
间;
2)利用剧中人物的视线和感受拓展空间;
3)利用画外声音拓展空间;
4)利用画内对象和画外对象的关系,拓展画外空间;
2、对画外空间影像的调度:
1)利用镜子,增加了画面的变化,有利于调动观众的
观赏兴趣;
2)利用大屏幕,便于调节影片节奏,营造一种情绪;
3)利用其他技术手段调动画外空间入画,简化叙事的
进程,活跃情节的表达方式;
二、时空要素的表现特点:
1、时间要素适用于表现故事情节;
2、空间要素适用于表现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和阐述抽象理论;
3、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是辨证统一、不能截然分开的;
4、对于不同的表现题材,时空要素有所侧重,比如故事片、政论片、风光片
等
第六章原则和技术
第一节零度剪辑风格
一、蒙太奇的种类:
A)概念:所谓叙事蒙太奇,是指蒙太奇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
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照逻辑或时间顺序分段篡集在一起,以
叙述一段情节、说明一系列事件。
B)方法:
a)“前进式”蒙太奇:由远到近、由远景到特写
的组接;它根据人们了解事物的心理特点和观
察事物的视觉特点把人的注意力从环境逐渐
引向重点,顺序展示某一动作或事件的过程。
b)“后退式”蒙太奇:从近逐渐到远、从特写到
全景的镜头叙述。
它把最精彩的或最有戏剧性
的内容突出出来,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即先
激发观众的兴趣再介绍全景和环境。
c)“片段集合式”蒙太奇:在一个完整运动过程
中,选择一些在事件中具有代表性和相关性的
动作高潮片断,然后将这些高潮片段组合起
来,建立一个完整事件过程的印象。
2)表现蒙太奇:
A)概念:也叫对列蒙太奇,它不注重事件的连贯、时间的连续,
不是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组接镜头的依据;而是为了表达某
种思想、某种意境,是以不同内容镜头的对列,来暗示、比
喻,从而表达一个原来不存有的新含义。
B)表现功能:
a)创造隐喻:通过镜头的对列,使镜头内容产生
一种联系,形成文字比喻效果。
b)创造节奏:利用镜头的外部运动关系,使镜头
按一定的长度(速度的冲击)和幅度(景别的
心理冲击)联结在一起,使观众产生一种情绪。
c)创造悬念:通过镜头组接,加强情节张力,造
成紧张的戏剧效果,使观众产生一种情绪。
d)创造情绪效果:通过镜头的积累,使观众情绪
不断高涨。
e)创造思想:利用镜头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比
或对列,形成观念性的思想意义。
C)结构形式:
a)平行剪辑(平行蒙太奇):
b)积累的剪辑(主题蒙太奇):
c)对比的剪辑:
d)联想的剪辑(隐喻与象征蒙太奇):
2、七分法:(形式上的分类或标准)(《与大学生谈影视鉴赏》P76)
1)平行蒙太奇:
2)对比蒙太奇:
3)隐喻蒙太奇:
4)复现蒙太奇:
5)心理蒙太奇:
6)杂耍蒙太奇:
7)叫板式蒙太奇:
二、零度剪辑风格的概念:
1、概念:所谓“零度剪辑风格”,就是“没有风格的风格”,是让观众感
觉不出剪辑,也感觉不出“自我“,自然将自己融进影视作品的时空
中的一种风格。
三、零度剪辑风格的要求:
1、按照常人视线的发展进行剪辑;
2、大量采用“正反打镜头”;
3、剪接率不能过高;
第二节常规剪辑的原则
一、时空补偿原则:
1、含义:在影视作品中,如果镜头之间的时间发生大幅度的跳跃,空间
就要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空间发生大幅度的跳跃,时间就要相对稳定,
这种互相补偿的关系就是时空补偿原则。
二、流畅原则:
1、定义:是指在镜头的转换过程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
能够从一个镜头自然转到下一个镜头,而不会产生视觉的间断感和跳
跃感,这种要求称为流畅原则。
2、保证流畅的技巧:
1)动作匹配:运动的方向匹配、动作连贯(大2/3,小1/3)
2)造型匹配:景别、形状、位置、色彩、影调
3)三镜头法:双人镜头与正反打镜头的交叉使用。
4)跳轴规律:是画面编辑中保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他规定用分切
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拍摄的总方向应该调度在轴线
的同一侧,否则就会跳轴。
5)声音匹配:下一章专门讨论
6)节奏协调:应与内容与结构相协调、最终的节奏是一个综合效应;
第七章声音的剪辑
一、声音元素的种类:
1、人声:
2、音响:
作用:同步信息、空间信息、情绪信息
3、音乐:
二、声音元素的造型美:
1、作用:
1)表现真实:
2)表意:
3)表情:
4)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1、声画同步:
2、声画对位:
3、声画分离:
四、声音的表现与剪辑:
1. 声音的有与无
2. 声音的断与连(
3.声音的常与变**
(1)改变声音的时值,也就是时间长度
同一场景:离开音源的实际音——景外之音,写实的对位
不同场景:情节的连系,协助转场
(2)改变声音的大小
物理依据:关门、关窗、捂上耳朵
心理依据:精神的集中与分散。
实际音主观化——主观化音,选择性用法
(3)改变声音的频率
给声音的频率甚至内容进行改变,使声音本身与实际明显离异,结果使这种声音样式化或夸张化
现实音风格化——风格化音,声调用法
4)改变声音的来源,无中生有
利用人物或导演的主观倾向,对声音的来源依据进行调整
纯主观音,述评用法
考试题例:
一、填空题:
1、在对待电影的剪辑处理上,有两种理论,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的蒙太奇理论和
________________长镜头学说。
其中前者主张使用剪辑技巧,将具有独立意义的个别镜头重新排列组合,会产生新的意义;后者认为蒙太奇破坏了影片的真实性,主张在一个较长的镜头内部,通过恰当的场面调度来实现故事的推进。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第六代导演的是:()
(A)张扬(B)张元
(C)贾樟柯(D)黄建新
2、下列关于议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议论的中心是分析和归纳
(B)影视作品中的议论往往就事论理、言简意骇
(C)观众关注的是议论的事实和过程
(D)电视语言的议论形态与电影语言的议论形态发展不同步
3、下列有一组关于影视作品中说明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说明”的主体必须对“说明”的客体有准确、科学的认识
(B)“说明”的主体在向“说明”的受体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时候,主体必须掌握向客体传送的语言
(C)往往用恰当的比喻、拟人、比较等修辞来增加说明的生动性
(D)故事片中不存在说明性的语言
4、下列不属于早期电影艺术初期发展(1895-1925)的是:()
(A)文学改编和专业编剧的出现,拓宽了电影的题材范围,促进了电影语言的分工(B)明星演员和电影票房的互动,促进了电影业的发展
(C)出现了最早的有声电影
(D)布景的使用,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内容,也成为电影的一种叙述语言
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剪辑主要目的的是:()
(A)增强影片的长度和叙事容量
(B)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C)作到结构严谨、节奏鲜明
(D)准确鲜明地体现影视片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