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

合集下载

粤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粤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粤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粤北山区位于广东省北部,以山地为主,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粤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我们需要了解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义和意义。

土壤有机碳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包括残体有机碳、温室气体源有机碳和稳定有机碳等。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环境质量的重要评价参数。

针对粤北山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耕地、林地和草地等几个主要类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类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的影响。

首先是耕地。

耕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常见的耕地利用方式包括稻田种植、果园种植、蔬菜种植等。

耕地的耕作活动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流失,耕地常常施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合物的使用会对土壤有机碳的组分产生影响。

相比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耕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而其组分也相对单一。

其次是林地。

林地是指覆盖有乔木和灌木的土地,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

相比于耕地,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林木脱落的枯枝、落叶等有机质的积累。

林地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多样,包括生物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等,这对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粤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耕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而组分较为单一;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组分较为多样;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组分也比较丰富。

在粤北山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合理安排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比例,以保护和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组分特征,并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cro S C)a d rai xdzd cro ( O a n( O b n edl oii a n R C)cnet u d rLuan ecc h l t d A ai lua y e b o t s n e ec ea l oe aa s n , cc ga c n u p a a s n A ai a r ui r s t d Aa i ct idc t d w s l da ddyco l dw r dtr ndadte t d, cc ui lomis n , zdr ha n i s n , at a n r rpa ee e mie n i a a cf a a a a en n e hr
u d r r rpa do at a d ( n e y coln rw s ln P<0 0 ) h O eehg i icnl ( <0 0 1 o e t ( i d e . 5 .T e R C w r i s nf a t P h gi y . 0 )cr l e R s ra d 6 . % )wt S C o p rdw t w s l d tej n e o . 7t 2 3 n e ee oda d , n .9 63 i O .C m ae i at a , h c r gdf m 17 .6u dr h s o l s a d 9 h h en Ma r o t w n 0
林 业 科 学 研究
Fo etRee c rs sarh
2 1 ,4 6 :5 0 12 ( ) 74~ 7 9 5
文章 编号 : 0 —4 8 2 1 )60 5 -6 1 119 (0 0 -740 0 1
土地 利 用 方式 对 土 壤 有 机碳 和碳 库 管理 指 数 的影 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的重要组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土壤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土 壤(Soils), 2006, 38 (6): 755~761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①迟光宇1, 王 俊1,2, 陈 欣1, 史 奕1(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16;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摘 要:以三江平原不同开垦年限的水田及旱地为研究对象,并以沼泽化草甸和天然林地为对照,分层采集土样,测定其土壤有机C含量、pH值及全N含量。

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各层土壤中有机C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pH值、N素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的垂直分布随土壤深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与沼泽化草甸相比,开垦10年和25年的水田表层土壤有机C含量分别减少49.3%(P<0.01)和14.3%(P<0.05),开垦5年和18年的旱地表层土壤总有机C量比对照分别减少81.9%(P<0.01)和68.3%(P<0.01);林地及开垦18年的旱地土壤pH值均与土壤有机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78(P<0.05)和 -0.965(P<0.01);农田开垦前后,土壤有机C含量与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80(P<0.05)以上。

关键词: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动态变化中图分类号: X158.5全球变化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陆地生态系统中C 储量及分布的日益关注[1-2],由于土壤中所储存的C 大约是植被中的3倍,土壤有机C的分布及其转化逐渐成为全球有机C研究的热点[3]。

每年进入土壤C库和以CO2形式释放的C量大约占土壤有机C总量的4%,因而土壤中的有机C既是C汇又是C源[4]。

土壤有机C含量和组成不仅表明土壤有机质的水平,而且能够说明土壤N、P等营养元素的可利用状态,同时还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是反映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和生物的生长。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影响——一个案例研究的实验站在中国摘要:森林在从大气中而来的游离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植树造林活动已在千叶洲林业实验站的周边地区贯彻执行。

该实验站位于中国江西省境内。

耕地和严重侵蚀的荒地上种植水果和森林种植园。

千烟洲林业试验站的周围地区作为一个研究站,研究站分析造林对碳固存影响的潜在性。

本研究评估了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存储。

土壤有机碳贮量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巨大。

从1984年到2002年,土壤有机碳储量在八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增加了2.45×106公斤。

这项研究表明,造林土壤对碳固存影响的潜在性。

然而,在景观尺度下对土壤碳通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将取决于潜在及土壤有机碳的保存期。

1引言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潜在的二氧化碳(CO 2)的排放量是大陆尺度碳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伯纳克斯等人。

2001;默蒂等人。

2002)。

人类活动对碳储存和通量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本身变异影响的速度和程度。

在陆地生态系统下中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准确估计对于估计区域和大陆的碳平衡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gregorich等人。

1996,1998)。

其中一个最大的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是人类活动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储存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集中于土壤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曼,1986;戴维森和阿克曼,1993;Lugo and Brown, 1993; 华盛顿, 1999; Post and Kwon, 2000;)例如,穆尔蒂等人综述了土壤中碳和氮的储存后,提出将森林转化为农业用地。

Lugo and Brown,提出土壤有机碳的改变是发生在有利于碳积累的土地利用变化之后的。

在不同的植被类型下、环境条件下、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有机碳的积累率相差很大。

为了开发大陆尺度的碳预算,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发生在土壤碳库的转换后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型。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川西亚高山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川西亚高山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s r b ̄ lr h f r s  ̄ r s or d f r s  ̄ s uc  ̄ f r l n hu a c o e t et e oet pr e a m a d. I h a r 1 n t e l ye 0— 2 c ,or a c c nt nt i 0m g ni o e s s r bbe y ̄ lr h f e t s u e >r s or d f r s  ̄ f r l n Fort v r g r n cc nt nto e he hu r a c or s > pr c : e t e o e t a m a d. hea e a e o ga i o e v rt up ra o r a e , i s 79 6 pe nd l we l y r t i .8 g ・k g i hr l n t h gh s a a s 2 n s ub a d he i e t nd l o .85 i e t t of tm s ha
l y r Fo h a e — 1 c ,s i t t l r a i a b n( a e. rt e l y r0 0m o l o a g n cc r o TOC)c n e tp r o m a c o l ws t e o d r o o tn e f r n ef l o h r e :

f r ln . Ca b n c n e to o lmi r b a i ma so e h p e n o r l y r f l ws t e o d r am a d r o o tn fs i c o ilb o s v rt e u p ra d l we a e o l h r e : o
src p u e,1 4 i s t a f lr h f r s ,1 2 tm e ha o e t e o e t,a d 3 4 i e ha . 9 tme h t o a c o e t .6 i s t t f r s or d f r s n .3 tm s t to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作者:杨雪玲陈群周育智夏文博李兴薇周助陈孝杨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04期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剖面深度的关系。

[方法]选择淮南市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复垦林地、淮河农田、乔木林地,分别以A、B、C、D表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60份共4类淮南土样,通过恒温密闭培养30 d(25 ℃)及测定各相关因子获得基本数据,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剖面深度(0~100 cm)和相应理化性质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 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在前期随时间延长大幅下降,而中后期缓慢下降并趋于平缓;其矿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C、B、A、D,D监测区地表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一直处于较低值,C监测区地表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类监测区(P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地利用类型;理化性质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4-0110-05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Soil Organic Mineralization in Huainan CityYANG Xue-ling,CHEN Qun,ZHOU Yu-zhi, CHEN Xiao-yang* et al (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Anhui 232001)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depth of soil profile were studied.[Method]Four types of land in Huainan City(grassland,reclamation of woodland,Huai river farm,the original forest land with A,B,C,D) were choo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otally 60,four kinds of Huainan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through the airtight greenhouse cultivation for 30 day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basic datas of each related factor were obtained,and dynamic chang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in different land types,different profile depths (0-100 cm),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discussed.[Result]Results showed that for fou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process generally existed the same change rule,and showed significant stage characteristics.Early the mineralization rate decreased dramatically,and later slowly decreased then retain steady.The mineralization rate from big to small was C、B、A、D,D monitoring area surface mineralization rate had been the lower level,C monitoring area surface mineraliz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kinds of monitoring area.Mineralization rate of soil profiledepth reached the lowest in 20 days or so,after had slowly rising phenomenon;Microbial carbon content,soil character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oil mineralization rate (PKey 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Mineralization rate;Land use type;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土壤作为五大圈层进行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纽带,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首先,通过对农田和森林两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农田常见的耕作方式,如耕翻和化肥施用,常常导致土壤有机质的损耗。

此外,农田的频繁灌溉也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流失。

而森林作为一种自然的土地利用方式,具有较好的保护土壤有机碳的能力。

森林的树木和枯落物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同时树林的覆盖也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持。

其次,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也是多样的。

例如,从农田转为城市用地,会导致土地覆盖变化,大量的土地表层被破坏和混凝,这进一步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减少。

而从森林转为农田,树木和枯落物的流失以及耕作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大量损失。

但正是由于土地利用变化,我们才意识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性,开展了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以寻找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与修复方法。

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并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更加可持续的农业耕作方式,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土地的耕翻频率和化肥的施用量,以及合理利用农田的水资源,以减少土壤有机碳的损失。

其次,我们可以采取森林保护和恢复措施,例如大力推行植树造林计划,增加林地面积,保护树木和枯落物的积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除了耕作方式和植被保护,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气候、地理条件和人口压力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进耕作方式和加强土地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并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形态的影响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形态的影响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形态的影响研究土壤有机碳在土壤肥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壤有机碳库的大小和质量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有机碳含量影响土壤肥力、土壤结构性质以及土壤化学性质等方面。

本论文以山西孝义铝矿废弃地和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状态和人为干扰两种不同土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研究提高铝矿废弃地土壤碳储量的复垦措施,为大幅度提高我国工矿宜农废弃地的固碳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以山西孝义铝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复垦过程中不同措施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结论归纳如下:(1)经复垦后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以及各碳组分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613C值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

(2)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以有机+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方式。

轮作配合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是仅轮作不施肥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碳组分含量,其中粉碎秸秆还田较整秸秆覆盖更有利于有机碳积累。

(3)在土壤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性相关性。

2.以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植被类型生长区土壤不同碳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结论归纳如下:(1)主要植被类型生长区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2)主要植被类型生长区各碳组分与活性有机碳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表明,油松生长区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而辽东栎生长区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所有植被类型生长区的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标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摘要: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总结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旨在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最关键的组分之一,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农田生产力和环境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土壤有机碳储量出现了显著变化。

因此,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1. 农田土壤利用方式:农业是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之一,不同的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农田利用方式包括耕作农田、果园、绿肥等。

研究表明,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例如有机肥料的施用、水田养分管理、绿肥种植等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2. 林地土壤利用方式:林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林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森林伐授权和不同的森林经营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有着重要的影响。

森林伐授权的增加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下降,而合理的森林经营方式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例如退耕还林政策、森林间伐等。

3. 草地土壤利用方式:草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草地都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减少,而适度放牧和草地保护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4.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城市土地的混凝土化和建设活动都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减少。

而同化土壤、拓宽绿地和加强废弃地复垦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文献综述(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汤惜恒 n070105118)摘要: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纽带。

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土壤的研究重要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土壤活性有机碳已经成为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活跃的化学组成部分,能显著影响土壤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收、迁移以及生物毒性等行为。

本文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概念和测定方法入手,对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土壤活性有机碳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时空分布的主导因子。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因素,有机碳库,近年来,土壤活性有机碳已经成为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十分活跃的组成部分,其并不是单纯的化合物,而是土壤有机碳中具有相同特性和对土壤养分,植物生长以至环境、大气和人类产生较高有效性的那部分有机碳[1]。

土壤碳库是全球最大的碳库,贮存了大约2000Pg有机碳[2],是陆地植被碳库的2~3倍,是全球大气碳库的2倍多[3], 在全球的碳循环中其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对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以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正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4,5]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森林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已成为继化石燃料燃烧之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第二大来源[6,7,8]。

森林植被固定的CO2中,大约50%通过地上/地下凋落物进入土壤,成为较为稳定的SOC 库,使森林土壤成为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巨大碳汇[9,1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开封市为例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开封市为例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项 I( rs. -2  ̄ Y c A0 ) 1 d
作者简介 : 张小磊 ( 9 1 , , 1 一) 男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 : 8 土壤环境质量 。E a : y l ag 2 . m - i s x hn @16 o m lk z c + 通讯作者
变化与土壤滔性有机碳 的变化情况不一致 ; 土壤易氧化态 、 水溶性 和微 生物量有 机碳 之间有较强的相 性, 其变化 趋势 在同 土地利用方式下近于一致 。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城市土壤 ;活性有机碳 ;开封市
中图分类号 :S5. 1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15( 06 O. 2. 6227 20 ) 61 0 4 2 0
用玛瑙研钵进一步研磨 ,过 01 m土壤筛 , . m 5 供总 有机碳和易氧化态有机碳测定。
12 测 定方 法 _ 土壤有机碳总量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 ; l
易氧化态有机碳采用 0 3 o・ 的高锰酸钾氧化 .3 l 3 m L 比色法测 】 ; 水溶性有机碳按 Mc i 等【】 l l的方 Gl
不 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 市土壤 活性有机碳 的影 响
— —
以开封 市为例
张小磊 ,何 宽 ,安春 华 ,马建华
1 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 河南 开封 450 ; . 704 2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河南 开封 450 704
摘要i 以开封市为例, 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城市表层土壤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 , 进而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 有机碳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地利朋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差异显著 , 其中易氧化态和水溶性有机碳含最依 次为近郊蔬菜地> 城区> 近郊非农业区> 远郊,微生物量有机碳含 则为近郊蔬菜地> 近郊非农业区> 城区> 远郊 ,这与不同土 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总虽的变化情况不一样 ; 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也随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变化 , 但其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我国北方土壤有机、无机碳库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我国北方土壤有机、无机碳库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我国北方土壤有机、无机碳库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张旭博1,李 雄1,2,徐 梦1*,孙 楠3*,史 飞1,2(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2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摘要: 【目的】土壤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中CO 2的吸附固定有重要影响。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碳 (SIC) 含量沿土壤剖面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其在土壤中的循环转化,有助于准确预测土壤碳储量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和碳减排的效果。

【方法】搜集、提取1990—2018年我国已发表的涉及撂荒地、灌木地、草地、林地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 不同土壤剖面深度土壤有机碳 (SOC) 和SIC 含量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SOC 和SIC 的相互关系。

【结果】SOC 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SIC 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的特征在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明显差别。

在0—60 cm 土层,农田和草地具有较高的SOC 含量,灌木地具有较高的SIC 含量,撂荒地中各土壤剖面层次的SOC 和SIC 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 (P < 0.05)。

在60—100 cm 土层,撂荒地和灌木地SOC 和SIC 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0—20 cm 土层,SOC/SIC 值在农田土壤中 (0.80 ± 0.05) 最高,而在撂荒地 (0.40 ± 0.02) 和灌木地 (0.50 ±0.03) 最低。

在20—60 cm 土层,草地和农田土壤的SOC/SIC 值在剖面各层显著高于撂荒地和灌木地 (P <0.05)。

在60—100 cm 土层,草地土壤中SOC/SIC 值显著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 (P < 0.0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开封市为例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开封市为例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开封市为例张小磊;何宽;安春华;马建华【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6(015)006【摘要】以开封市为例,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城市表层土壤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进而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易氧化态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依次为近郊蔬菜地>城区>近郊非农业区>远郊,微生物量有机碳含量则为近郊蔬菜地>近郊非农业区>城区>远郊,这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总量的变化情况不一样;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也随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变化,但其变化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情况不一致;土壤易氧化态、水溶性和微生物量有机碳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在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近于一致.【总页数】4页(P1220-1223)【作者】张小磊;何宽;安春华;马建华【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相关文献】1.昆明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朱晓婷;王克勤;陈敏全;赵吉霞;华锦欣2.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J], 莫彬;曹建华;徐祥明;申宏岗;杨慧;李小方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及其肥力的影响——以保定市为例 [J], 冯万忠;段文标;许皞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闽江口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J], 钟春棋;曾从盛;仝川5.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蒋溢;李亦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

摘 要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长期定位试验土壤 0 ~40 cm 活性有机碳含量 , 结果表明 : 0 ~20 cm 土层内荒地土壤有机碳 、 易氧化碳 、 微生物生物 量碳 、 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割草地和裸地 ,而割草地颗粒有机碳含量略高 于荒地 ; 在 20 ~40 cm 土层 , 割草地土壤有机碳 、 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较高 ,而荒地 微生物量碳 、 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较高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 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 。土壤微生物量碳 、 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荒 地 >割草地 >裸地 ,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割草地 >荒地 >裸地 。土壤活性 有机碳的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下降 ,但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变化趋势相反 。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 土壤活性有机碳 ; 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 中图分类号 S9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890 ( 2007 ) 12- 2013- 05
1
Key words: land use type;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allocation p roportion of active organic car2 bon. 1 引 言
部分有机态碳 (沈宏等 , 1999 ) 。虽然它只占土壤有 机碳总量的较小部分 , 但由于它可以在土壤全碳变 化之前反映土壤微小变化 , 又直接参与土壤生物化 学转化过程 ( Colem an et a l . , 1983; W ander et a l . ,
有机碳 ( g・ 土壤类型
kg - 1 ) kg - 1 ) 0171
试验数据处理采用 Excel 2000, 显著性检验采 用 SPSS 1110 软件进行 。

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佚名【摘要】活性有机碳(LOC)库是土壤质量和环境变化的“指示器”。

了解土壤LOC储量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对预测区域土壤有机碳(SOC)库的早期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取中亚热带湘东丘陵区花岗岩红壤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天然林以及由此转变而来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园和坡耕地,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表土(0~20 cm)活性有机碳组分[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数量及其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LOC/SOC)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天然林改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SOC和LOC组分的碳密度均显著降低,但以LFOC和MBC的降幅最大(34%~67%和49%~86%),超出SOC降幅(25%~35%)。

因此,LFOC和MBC可作为本区花岗岩红壤土地利用变化后表土SOC变化的早期敏感指标。

同时,表征土壤碳库质量的指标LOC/SOC大多降低,特别是天然林改为坡耕地后,LFOC/SOC、DOC/SOC和MBC/SOC的降幅更为明显,分别达到55%、71%和83%。

土地利用变化后,SOC、细根生物量和地表枯落物的数量也分别减少25%~34%、56%~98%和47%~99%,可以部分解释土壤LOC数量的损失。

本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转变为人工林、经济林或农用地后,不仅导致花岗岩红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减少,也造成碳库质量的下降。

%Labile organic C (LOC)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Understanding responses of LOC stock to land use change is essential to predicate early change of soil organic C (SOC) at regional scale. Fourtypical land use systems were selected in hilly region of subtropical China, including natural forest (dominated byCinnamomum camphora),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Chinese chestnut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orchard, and sloping tillage. Stocks of soil (0~20 cm) labile organic C (LOC) fractions, ratios of LOC to SOC, and their controls were measured. LOC fractions include particulate organic C,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 (LFOC), readily oxidated organic C, dissolved organic C, and microbial biomass C (MBC). Results showed that SOC stocks and its LOC fra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natural forest change to other land uses. The highest reduction occurred in LFOC and MBC (34%~67% and 49%~86%), which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SOC (25%~35%). Consequently, LFOC and MBC were recommended as early 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SOC change after the land use change. Most ratios of LOC to SOC were reduced, with the largest reduction (55%, 71%, and 83%) in change to sloping tillage, indicating the decrease of SOC quality. Declined LOC stock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reduction of fine root biomass, SOC stock, and standing stock of forest floor. It is implied that land use change not only decreased soil C stocks but also soil C quality in subtropical China.【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5页(P1098-1102)【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碳储量;细根生物量;农业土地管理措施;土壤碳循环【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S151.1引用格式:盛浩,李洁,周萍,张杨珠. 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7): 1098-1102.SHENG Hao, LI Jie, ZHOU Ping, ZHANG Yangzhu.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Labi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of Soil Derived from Granite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24(7): 1098-1102.热带亚热带土地利用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了人类总排放量的12%~20%,成为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第二大人为碳源(IPCC,2013)。

土地利用方式对中部粮食主产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新郑市为例

土地利用方式对中部粮食主产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新郑市为例

土地利用方式对中部粮食主产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新郑市为例焦俊党;李保莲;蔡太义【摘要】为探明中部粮食主产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河南省新郑市耕地(T1)、葡萄园地(T2)、枣树园地(T3)、蔬菜地(T4)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100 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总有机碳(TOC)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0~20 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TOC质量分数差异较大,T4、T3、T2较T1分别高60.0%、53.3%和13.3%;LOC和CMI较未利用土地(T0)均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与速效氮、碳库活度(L)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LOC和CMI无显著相关关系,可能是作物产量的统计口径不同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TOC、LOC和CMI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LOC和CMI可以作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碳库质量的评价指标.【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7)013【总页数】4页(P136-139)【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土地利用方式【作者】焦俊党;李保莲;蔡太义【作者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郑州 450016;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郑州 450016;河南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3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1,2]。

土地利用是人类干预土壤肥力最重要、最直接的活动,通过改变土壤营养循环强度、总量及路径,从而使土壤供应作物的营养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土壤肥力变化[1]。

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或退化[3,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伊犁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伊犁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伊犁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崔东;肖治国;赵玉;邓霞;孟祥霞;罗青青【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7(24)1【摘要】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可以比较准确地发现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干扰情况。

以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在SOC中的分配情况,各类有机碳含量之间的相关性、CPMI。

研究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OC含量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有显著差异,SOC含量为草地>林地>耕地>荒地;WSOC含量为耕地(最高)>荒地(最低);易氧化碳(ROC)含量为草地最低;在0—20cm和20—40cm土层,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为草地(最高)>林地(最低);ROC 含量为荒地高于草地。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ROC 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除林地外,其他样地MB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WS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ROC,MBC和WSOC所占SOC比例各不相同,且碳库的活度主要取决于ROC所占比例,ROC所占比例为荒地>耕地>林地>草地;MBC所占比例为荒地>耕地>草地>林地;WSOC所占比例为耕地>林地>荒地>草地。

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各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情况为ROC>MBC>WSOC。

(3)不考虑土层深度影响,耕地ROC含量与MBC含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林地SOC含量与ROC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荒地SOC含量与WSOC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SOC,ROC,MBC,WSOC含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总体偏低。

(4)同一土地利用类型,CPMI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先增大后减小;0—20cm土层的CPMI为林地>荒地(100)>耕地>草地。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各库大小及分解动态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各库大小及分解动态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各库大小及分解动态陈锦盈;孙波;李忠佩;李海鹰;潘剑君【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08(22)1【摘要】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以下蜀黄土为对象,研究了天然林地、新早地和老早地土壤不同土层有机碳各库大小和分解动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更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结果表明:下蜀黄土上发育的黄棕壤表层、中层和下层土壤总有机碳库大小分别为7818.34~9242.30mg/kg,3093.66~3338.59mg/kg,2337.27~3188.40mg/kg。

各碳库占总有机碳比例及平均驻留时间为:活性碳库0.41%~3.81%,平均驻留时间3~40天;缓效性碳库23.23%~79.11%,平均驻留时间5~24年;惰性碳库18.11%~74.80%。

土地利用类型从天然林地-新旱地-老早地转变导致各层土壤缓效性碳库减小,中层惰性碳库增大,随着早地耕作时间增长这种趋势越明显。

根据呼吸培养结果发现土壤有机碳分解具有前期快速分解和后期稳定分解两个阶段,快速分解期为活性碳平均驻留时间。

研究表明,早地土壤较之天然林地具有更大的固碳能力,只要合理管理与耕作,早地将是一个巨大的碳汇。

【总页数】6页(P91-95)【关键词】下蜀黄土;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作者】陈锦盈;孙波;李忠佩;李海鹰;潘剑君【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21【相关文献】1.托克托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碳密度分布 [J], 吴秀花;刘清泉;郭永盛;任倩楠2.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特征分析 [J], 昌维贵;赵晓燕;杨代强;吴登高3.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 [J], 邵月红;潘剑君;孙波4.岷江上游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特征[J], 王晓君;王宪帅;黄从德;王勇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Key words: land use type;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allocation p roportion of active organic car2 bon. 1 引 言
部分有机态碳 (沈宏等 , 1999 ) 。虽然它只占土壤有 机碳总量的较小部分 , 但由于它可以在土壤全碳变 化之前反映土壤微小变化 , 又直接参与土壤生物化 学转化过程 ( Colem an et a l . , 1983; W ander et a l . ,
1994 ) ,因而 , 它对土壤碳库平衡和土壤化学 、 生物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指土壤中移动快 、 稳定性差 、 易氧化 、 矿化 ,并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较高的那
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项目 ( KZCX2 2Y W2 407 和 KZCX3 2S W2 433)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2006BAD05B01 ) 和中国科学院野外 台站基金资助项目 。 3 3 通讯作者 E 2 mail: qma@ iae. ac. cn 收稿日期 : 2007 2 03 2 23 接受日期 : 2007 2 08 2 28
有机碳 ( g・ 土壤类型
kg - 1 ) kg - 1 ) 0171
试验数据处理采用 Excel 2000, 显著性检验采 用 SPSS 1110 软件进行 。
3 结果与分析
全氮 ( g・
kg - 1 ) 0141
全磷 ( g・
kg - 1 ) 13112
全钾 ( g・
速效磷 (mg・
kg - 1 ) 8198
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7, 26 ( 12 ) : 2013- 2016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
宇万太 马 强
1 13 3
3
赵 鑫 周 桦 李建东
1, 2
1
2
(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沈阳 110016; 2沈阳农业大学 , 沈阳 110161)
摘 要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长期定位试验土壤 0 ~40 cm 活性有机碳含量 , 结果表明 : 0 ~20 cm 土层内荒地土壤有机碳 、 易氧化碳 、 微生物生物 量碳 、 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割草地和裸地 ,而割草地颗粒有机碳含量略高 于荒地 ; 在 20 ~40 cm 土层 , 割草地土壤有机碳 、 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较高 ,而荒地 微生物量碳 、 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较高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 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 。土壤微生物量碳 、 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荒 地 >割草地 >裸地 ,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割草地 >荒地 >裸地 。土壤活性 有机碳的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下降 ,但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变化趋势相反 。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 土壤活性有机碳 ; 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 中图分类号 S9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890 ( 2007 ) 12- 2013- 05
organic carbon, DOC ) 采用稀盐溶液 015 mol ・L
- 1
本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进行 。中 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位于沈阳市以南 35 km 处 ( 41 ° 32 ′ N , 122 ° 23 ′ E ) , 地处下辽河平原 , 属于暖温 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四季分明 , 雨热同季 , 夏 天炎热 ,冬天寒冷 , 年平均温度 7 ℃~8 ℃, 夏季平 均气温 24 ℃, 最高温度 3913 ℃, 最低温度 - 3311 ℃。 ≥10 ℃ 活动积温为 3 300 ℃~3 400 ℃,太阳总 - 2 辐射量为 5 40919 ~5 59918 kJ ・ cm , 年降雨量为
化学肥力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 土壤活性有机碳常可用微生物量碳 、 易氧化碳 、 溶解性有机碳 、 颗粒有机碳 、 轻组有机碳等来进行表
2014
生态学杂志 第 26 卷 第 12 期
征 。在特定的生物 、 气候带中 , 随着地上植被的生 长 ,土壤碳库及碳形态将会达到稳定状态 , 因而 , 土 壤碳素 状 况 常 可 作 为 生 态 功 能 的 标 志 或 控 制 器 ( Paul, 1984 ) 。不同地面覆被下土壤由于承接其凋 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类型不同 ,因而形成的土壤碳库 , 特别是活性碳状况会存在差别 。本文研究同一地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碳含量与分布 , 揭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植被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 为评 价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提 供科学依据 。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cm 2 个层次 , 每个层次采集 5 个样品 , 每个样品均
为多点采集混合而成 。样品过 2 mm 筛 , 去除石砾 和根系 ,分成 2 份 。一份鲜样供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 微生物量碳的测定 ; 另一份风干后 , 进一步处理 , 供 土壤有机碳 、 易氧化碳 、 颗粒有机碳 、 轻组有机碳和 土壤养分分析 。 土壤有机碳 (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 采用碳 、 氮元素自动分析仪 ( Elementar Verio Ⅲ,德国 )测定 。 土壤微生物量碳 ( m icrobial biom ass carbon,MBC ) 采 用氯仿熏蒸 2K2 SO4 浸提法 ,重铬酸钾氧化滴定法测 定 (鲁如坤 , 1999 )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 dissolved
pH 617
31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以看出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易
表 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层下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 机碳含量 Tab. 2 Con ten t of tota l so il organ ic carbon and active or2 gan ic carbon in d ifferen t so il depth under d ifferen t land use types
700 mm 左右 , 年蒸发量 1480 ~1756 mm , 干燥度为 019,无霜期为 147 ~164 d, 平均早霜期出现在 9 月
K2 SO4 提取 ,土水比为 1 ∶ 215,振荡 30 m in,重铬酸钾
氧化滴定法测定 (鲁如坤 , 1999 ) 。土壤易氧化碳 ( 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 ROC ) 采 用 333 mmol ・
土地利 用类型 裸地 割草地 荒地 土层 深度
( cm ) SOC ( g・ kg - 1 ) 13125a 8158A 16103b 9181B 17143c 9174B ROC ( g・ kg - 1 ) 0158a 0135A MBC (mg・ kg - 1 ) 42164a DOC (m g・ kg - 1 ) 33186a LFOC ( g・ kg - 1 ) 1132a 0161A 4175b 0170B 8112c 0172B POC ( g・ kg - 1 ) 3131a 0197A 7134b 2150B 7130b 2117B
Changes of so il active organ ic carbon pool under d ifferen t land use types. YU W an 2tai , 1 1, 2 1 2 1 MA Q iang , ZHAO Xin , ZHOU Hua , L I Jan 2dong ( Institu te of A pplied Ecology, Ch inese A 2 2 cadem y of S ciences, S henyang 110016, Ch ina; S henyang A g ricu ltu ra l U n iversity, S henyang 110161, Ch ina ) . Ch inese J ou rna l of Ecology , 2007, 26 ( 12 ) : 2013- 2016. Abstract: The m easurement of activ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0- 40 cm soil layer under differ2 ent land use types in Shenyang Eco 2experim ent St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owed that in 0 - 20 cm soil layer,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 OC ) , 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 ( ROC ) , m icrobial biom ass carbon (MBC ) ,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 and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 (LFOC ) were higher in fallow field than in mow ing field and bare field, while the content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 POC ) was relatively higher in mow ing field than in fallow field. In 20- 40 cm soil layer, the contents of OC, ROC and POC were higher in mow ing field, while those of MBC, DOC and LFOC were higher in fallow field. The p rofile distribution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appeared a declining trend w ith soil dep th. The allocation p roportion of MBC, DOC and LFOC in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followed the or2 der of fallow field > mow ing field > bare field, while that of ROC and POC was in the order of mow ing field > fallow field > bare field. The allocation p roportion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had a declining trend w ith dep th, while that of DOC was in adver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