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司令”麦克阿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杰出的将军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被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官,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他飞抵日本的第一天,趾高气扬地说:“我,一个职业军人,掌握着8000万人的民政和绝对控制权。”日本人称他为“蓝眼睛的太君”。其实,当时他已染上梅毒,人称“梅毒司令”。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又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由于在军事上一再失误,1951年他被撤掉一切职务。和二战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回到国内时,欢迎他的是一片唏嘘和嘲笑声。传记作者把他的失策归咎于梅毒,因为疾病使他智力衰退、判断错误和记忆混乱。麦克阿瑟死于麻痹性痴呆,这是梅毒的最后阶段。
16世纪,欧洲人已经知道梅毒可由性交传播,我国当时称此病为“杨梅疮”。
被“闪亮”的螺旋体所害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疾病。梅毒螺旋体是比细菌稍大的微生物,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故又名“苍白螺旋体”。在黑暗的背景中观察梅素螺旋体明亮的外形,犹如夜空中连成线的星座,闪闪发光。梅毒螺旋体在高温和干燥环境很快死亡,在人体血液中可存活3天,许多普通的杀菌剂,如1:1000的苯酚,均可在很短时间内将其杀灭。
成人患梅毒绝大多数由性交传染,螺旋体不能穿入完整的皮肤和黏膜,但黏膜上有一些不为人们觉察的裂隙,所以性交就成为传染梅毒的最好条件。在检查和治疗早期梅毒病人时,医务人员若疏于防护而误被梅毒螺旋体污染的器械刺伤,也可被传染。此外,错误地输入梅毒患者的血液或由患早期梅毒的母乳喂养婴儿,可导致非性交途径传染。
从“硬下疳”到“杨梅疮”
“硬下疳”即一期梅毒,多发生在接触病原后3周左右。95%的下疳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男病人常见于包皮、包皮系带上,少数可见于阴茎及阴囊等处。女病人常见于大小阴唇、尿道口及阴蒂等处。“下疳”1~2厘米,起初为小红斑,此后红斑渐渐隆起、变硬,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情况下,其数目只有一个,偶见2~3个。“下疳”是机体对梅毒螺旋体侵犯的一种反应,5~7周后“不医自愈”。这时,梅毒螺旋体已侵入人体,并“兵分两路”:一部分驻扎入侵之地,另一部分则侵入血液,到处繁衍后代,伺机发作。
全身范围内发难一般在螺旋体侵入后6~8周,医学上称为“第二期早发杨梅疮”。疹子发出前多先有头痛、肌肉、骨及关节疼痛,继而疹子倾巢而出。发疹广泛而稠密,对称分布,不痛不痒,全身淋巴结肿大。疹子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一为玫瑰疹,呈圆形或椭圆形,1厘米大小,初为淡红色,后转为青色或棕色;另一种为“丘疹”,即形如山丘,高出皮面,呈红铜色,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黄豆大;第三种为“脓疮型梅毒疹”,在丘疹上发生脓疮,系少见类型,一般0.5厘米大小,破坏较深者可覆盖原脓痂,形如牡蛎壳。
以上这些梅毒疹,经过2~3月后,由于人体有了“抗体”,可以暂时抑制螺旋体的繁殖,使“战场”又呈现出一片平静景象。但是潜伏的螺旋体在没有彻底治疗的情况下,可使“战争”重新爆发,早期的玫瑰色、红铜色疹子又重新出现,这时称为“第二期复发梅毒疹”。第二期复发疹也可“自愈”,但时限为4年,以后便进入晚期了。
“痴呆司令”
麦克阿瑟写过“回忆录”,他自然不会写上令人难堪的“下疳”、“玫瑰疹”,但是他却掩盖不了晚期梅毒的表现。“回忆录”本身就是神经系统受到侵犯的见证,人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混乱令人吃惊。约1%~5%的梅毒病人可发展为麻痹性痴呆,一般在感染后6~12年出现。痴呆型病人可出现记忆缺损,判断障碍和情感反应幼稚等,病人常因健忘而失落物品。夸大型患者(人们把麦克阿瑟的某些表现归于此型)的情绪表现为过度欢快,常常夸口,但言词极其荒谬。如扬言自己是大富翁,将草纸当钞票使用。
麦克阿瑟的传记中曾提到他梅毒的眼部异常,书上写道:“病人的眼睛依然可有调节和会
聚反应,但瞳孔常是收缩的,这种收缩反映了虹膜的神经支配紊乱,瞳孔对光线不能再做出反应。”这在医学上称为“阿罗氏瞳孔”,这种特性的瞳孔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甚大。
形形色色的晚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晚期还可对全身许多脏器进行破坏,其种类各式各样。其中,心血管梅毒相当常见。梅毒螺旋体主要攻击心脏的出口管道,即主动脉部分,螺旋体在其内捣毁弹力组织,使之失去弹性。正常情况下,心脏作为一个“压力泵”,把血液压到主动脉,流向体循环,然后主动脉依其弹性把开口关闭,弹性丧失将造成关闭不全,血液倒流入心脏,使左心负担加重,并日益扩大。另外,主动脉失去弹性后,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日益扩张膨出,最后形成主动脉瘤。动脉瘤可突然破裂,引起大出血而致命。
螺旋体可以“故技重演”,再次侵袭皮肤。“结果性梅毒疹”就是成群的皮肤硬块,如黄豆或葡萄大小,其数自几个至几十个不等,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三期梅毒可以在口腔硬腭上(俗称口腔“天花板”)进行破坏,开窗打洞,侵犯鼻软骨中隔穿孔。鼻骨被毁,造成极严重的“破相”,鼻子塌陷,形如马鞍,医学上称为马鞍鼻。
发热可以治疗神经梅毒
麦克阿瑟患了悔毒之后,美国的瓦尔德路拉斯军事医院医生从一个疟疾病人的肘弯静脉中抽出3~5毫升血液注射到他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麦克阿瑟大发疟疾,体温升达41℃。经过10多次发热以后,医生又注射奎宁阻止病人疟疾发作。大约一个星期后,高热消失。这种方法在医学上叫发热疗法。发热疗法只适用于全身轻型麻痹的神经病毒患者,受治疗者的年龄应该在60岁以下。
发热疗法有一定危险性,例如疟疾发热疗法的病死率在2%左右。
治疗梅毒的主力军
梅毒治疗的尝试早就开始。欧洲和我国古代医生曾用汞来治梅毒,然而汞毒性太大了,逐渐被淘汰。1940年,青霉素g注射液正式用于人体,人们发现青霉素可以杀灭梅毒螺旋体。青霉素迄今仍是治疗梅毒的主力军。
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各期病人第一次注射后,都可发生一些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骨头疼痛加重、皮肤疹子增多等,在医学上称为“赫氏反应”。像麦克阿瑟那样的梅毒病人,经青霉素处理后,会使原来的神经症状加重,这是因为青霉素大量杀死梅毒螺旋体,死亡的螺旋体释放毒素所致。为了预防这种反应,青霉素宜从较小剂量开始,或者先用次杨酸铋油剂治疗3~4个星期后再用青霉素。
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可以改用胂凡纳明(即914)治疗。
除毒务尽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梅毒曾蔓延危害人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这种疾病一度绝迹。近年来,这种传染病又有死灰复燃的势头。有些边远地区,由于生活习惯、环境条件限制,会有少数梅毒病人被发现。所以,随着国际交往增多,我们仍要警惕梅毒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