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气象实时监测系统(浮标)
海洋浮标介绍
精心整理上海泽铭公司曹兵:系列海洋资料浮标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唐原广一、 SZF 型波浪浮标 二、 三、一、SZF型波浪浮标中国海洋大学生产的SZF型波浪浮标是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成果标准化定型产品,先后得到了国家“九五”863计划、国家“十五”863计划的支持,并在“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成果标准化定型项目中得到定型(如右图)。
是国家海洋行业标准《波浪浮标》的编写制订单位,并于2005年10月正式发布施行。
制定了波浪浮标的企业标准,建立了波高、周期、波向的检测设备。
SZF型波浪浮标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已部分销往国外。
目前主要用户有国家海洋局各海洋环境监测站、总参、海军、中国海监、海上石油、中交集团、相关的各大院所及海洋工程部门,用户已达100余家。
右图为:非洲苏丹港波浪观测一、SZF型波浪浮标的主要特点SZF型波浪浮标是一种无人值守的能自动、定点、定时(或连续)地对海面波浪的高度、波浪周期及波浪传播方向等要素进行遥测的小型浮标测量系统。
SZF型波浪浮标既可在离岸海区锚泊布放使用,也可随船系泊使用。
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海岸基/平台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设备。
该系统主要用于波浪观测工作和近海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
随着波浪浮标的应用,替代了我国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岸用光学测波浮标,结束了我国人工观测波浪的历史,解决了夜间不能观测波浪的缺陷。
同时也替代了进口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进口海洋仪器设备一统国内市场的格局。
该浮标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具有研发、生产波浪方向浮标能力的国家之一。
二、SZF型波浪浮标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SZF型波浪浮标在海上可以连续工作3-12个月,目前新增加了带有嵌入式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波浪浮标,可满足波浪浮标在海上长期工作的需求。
工作方式有定时或GPS定3.浮标使用环境条件最大水深:30m(超过此水深,需重新设计锚系);最大流速:2m/s。
4.浮标内波浪数据处理波浪浮标在每次测量结束后,对波高、倾斜角、方位角的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得、H1/3、H1/10浮U如U盘5.GPS6.7.护,最外层为加厚玻璃钢体,内层采用316L不锈钢制作密封仪器舱,浮标体的中层填充具有一定弹性的聚氨酯泡沫,标体钢材部分全部采用316L不锈钢材料。
中国Argo浮标实时资料
中国Argo浮标实时资料卫星高度计数据集。
对高度计资料的光谱分析表明,全球海面距平变化,有半数波长小于1000km。
如果感兴趣的气侯信号包括所有大于1000km的波长,那么以每隔3个经纬度布设的浮标观测网将能够分辨出这些信号,其信噪比约为3:1。
研究还发现,测高谱中半功率点随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它的波长从热带处的1300km到北纬50oN处变为700km。
世界海洋环流实验水文资料中的气候信号。
通过WOCE 水文资料与早期资料的对比发现,在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中存在大范围的、十年时间尺度变化的中层变暖现象。
实验还表明,这些海盆尺度的变化信息可以从间隔3个经纬度分布的剖面浮标网资料中提取出来。
数据同化模式应用。
事实上,模拟与纯数据分析对观测资料的要求并没有明显区别。
模式是以数据为基础,它需要相应的比较场进行严格的模式测试。
而数据同化模式则需要大量的资料,以确定单点测量与模式平滑场连接的统计学特性。
此可见,“阿尔戈”观测网的布点既不能太稀疏,也不可能太密集。
故最终选择了在全球海洋中布放3000个浮标,观测深度为20XX米的设计目标。
考虑到卫星高度计的光谱空间尺度随着纬度的增加会缩短的事实,要求在高纬度海区增加浮标的布放密度,而在赤道海域则可稀疏一些。
即在北纬60oN以北海域,其浮标的布设密度要比赤道海域增加2倍。
但就平均而言,Argo观测网将每隔约3个经纬度布设一个浮标、总计约3000个Argo剖面浮标组成。
“阿尔戈”海洋观测网建设在20XX年3月20-22日召开的第三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上,澳大利亚和美国宣称已率先在东印度洋和东太平洋施放了21个Argo浮标,从而正式拉开了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的序幕。
至20XX年3月,世界上已经有14个国家和团体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投放了337个Argo浮标,这些浮标主要世界上12个国家和团体施放。
从图中可以看出,Argo浮标的区域分布为:大西洋最多,其次为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大洋几乎无人问津。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简介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简介随着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我国地表水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可统计、处理监测数据;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
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以备检索。
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回复功能;远程故障诊断,便于理性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等功能。
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排放达标情况等目的。
1、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选址: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所选择的水域首先要有明确的水域功能,具有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与时间代表性,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2、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需考虑:必须保证电力供应、通讯畅通、自来水供应。
●站房设计建设时要考虑站房内的监测仪器和其他辅助设备的安全。
●周围环境的交通便利。
●站点建设费用较大,在选址是考虑长期使用性。
3、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基本功能:●仪器基本参数和监测数据的贮存、断电保护和自动恢复●时间设置功能、设定监测频次。
●自动清洗。
●自动校对、手动校对。
●监测数据的输出。
●仪器和系统故障的自动报警。
●环境安全。
4、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因子:常见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综合指标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单项污染物浓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水温热敏电阻或铂金电阻法氟离子氟离子电极法浊度表面光散射法氯离子氯离子电极法PH值玻璃电极法度氰离子氰离子电极法电导率电导电极法氨氮氨离子电极法化学需氧量湿化学法或流动池紫外线吸收光度法铬湿化学法或自动比色法总有机碳气相色谱法或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酚湿化学自动比色法或紫外线吸收光度法德润环保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综合指标监测项目详细内容全光谱仪表COD、BOD、TOC、硝氮、亚硝氮、TSS、溴化物、氯化物、硫化物(pH>8.3)、氯胺、酚营养盐正磷酸盐、总磷、总氮、氨氮、硝氮、亚硝氮水质六参数pH值、电导率、温度、溶解氧、浊度、氨氮气象六参数气温、风向、风速、雨量、气压、相对湿度应急参数水中石油类(监控水上事故导致的燃油泄漏或石油企业的排污泄漏)生物类蓝藻、叶绿素、红藻有机物CDOM(有色可溶解性有机物)、苯系物(苯、氯苯等等)其他硫化物(pH<8.3);色度、物质光度;辐照度、辐亮度;离水辐亮度、后向反射及其他表观参数5、水站分类:5.1 固定式地表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固定式地表水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系统概述德润环保固定式地表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用于自动监测各级行政区域交界、目标管理水域及其他重要水域断面的水质污染状况,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污染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体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气象浮标站的原理
气象浮标站的原理
气象浮标站,也称为浮式气象观测站或浮标观测站,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海洋或湖泊中的天气和海洋条件的设备。
它是由一个浮标和一系列的仪器和传感器组成。
以下是气象浮标站的主要原理:
1. 浮标:气象浮标通常采用圆柱形或圆锥形的浮体,可以在水中漂浮。
浮标的设计使其能够在恶劣的海洋条件下保持稳定,并承受风浪和海浪的冲击。
2. 传感器:浮标上安装了各种传感器,用于测量气象和海洋条件。
传感器通常包括风速风向传感器、气温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海洋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收集实时的气象数据和海洋数据。
3. 数据传输:浮标上的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无线通信或卫星链路传输。
这样,数据可以远程传输到气象中心或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4. 电源:为了供电传感器和通信设备,浮标通常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充电蓄电池,以便在夜间或阴天提供电源。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接收到的数据被送往气象中心或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气象预测、海洋研究和天气监测等。
分析出的数据可以用于制作天气图、海洋图和气象报告等,提供给气象学家和决策者使用。
总的来说,气象浮标站通过浮动在水面上,采集各种气象和海洋数据,并通过传感器、数据传输、电源和数据处理等组件,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
这些数据对于天气预测、气象科学研究和海洋观测都至关重要。
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
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性系统,旨在实时监测水资源的状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一、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1、监测站点网络这是系统的基础,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监测站点组成,如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井等。
这些站点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用于采集水质、水量、水位、水温等数据。
2、数据传输系统负责将监测站点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
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如光纤)和无线传输(如 GPRS、卫星通信等),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数据中心是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核心,接收并存储来自监测站点的数据,并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4、预警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当水资源状况出现异常或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方式包括短信、邮件、声光报警等,以便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5、决策支持系统基于监测和预警数据,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如制定水资源调配方案、水污染治理措施、水生态保护策略等。
二、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监测站点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资源相关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数据发送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判断水资源状况是否正常。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预警模块会被触发,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同时,决策支持系统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决策建议。
例如,当某个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时,系统会立即发出水污染预警,并提供可能的污染源分析和治理建议,以便环保部门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控制污染扩散,保护水资源。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试行)国家海洋局二〇一四年十二月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海洋观测浮标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海洋观测网业务化应用的海洋观测浮标的采购、检验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T 3855 海船牺牲阳极保护阴极设计和安装GB/T 13972-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HY/T 143-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HY/T 142-2011 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3术语和定义3.1海洋观测浮标锚泊在特定海区对该海区的水文、气象等要素进行定点、自动、长期、连续观测并定时发送资料的浮标。
3.2浮标检测仪一种配备浮标专用检测软件,可对浮标进行工作参数设置及功能检测的设备。
3.3浮标接收岸站接收海洋观测浮标发送或者通过数据平台中转的测量数据的地面接收设备和设施。
4系统组成4.1基本组成海洋观测浮标由浮标体、数据采集器、安全系统、浮标检测仪、传感器、通信系统、供电系统、锚系、浮标接收岸站(以下简称岸站)九部分组成。
4.2浮标体为浮标提供浮力支撑,同时也作为仪器搭载平台,由塔架、标体、配重组成。
4.3数据采集器按照设定的工作时序,自动采集、处理、存储观测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发送到岸站。
4.4安全系统具有警示、防雷、发现浮标移位、开舱、进水的功能,由雷达反射器、避雷针、卫星定位系统、开舱、进水传感器组成。
4.5浮标检测仪对浮标进行设置、调试和检测。
4.6传感器包括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水温、盐度、波浪、海流传感器等。
4.7通信系统采用短波、超短波、蜂窝移动通信或卫星等通信方式,将观测数据传输到岸站,由天线和通讯模块或一体化通讯设备组成。
《海洋气象浮标》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海洋气象浮标》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项目来源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507,以下简称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标委会)归口,……行业标准名称《海洋气象浮标》。
2.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广东省气象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起草。
3.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主要起草及所做工作信息见下表1。
表1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4.主要工作过程2015年9月11日完成气象标准制修订系统上报;2016年2月26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6 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 号);2016年,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对10米、3米海洋气象锚碇浮标进行了岸边测试及海上测试;测试完成后将海洋气象锚碇浮标布放至茂名海域外海试验场,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外海试验验证。
2017年,广东省气象局组织编制10米、3米海洋气象锚碇浮标气象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评估报告,组织专家评审;进一步完善后提交中国气象局观测司;2018年~2019年,继续对南海海域气象浮标运行状况及数据进行收集再评估;为海洋气象浮标标准制定工作提供参考材料;2019年10月,广东省气象局行业标准《海洋气象浮标》编制工作启动;召开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明确参加标准起草人员工作职责,制定编制工作计划;2019年11月,组织起草人员收集整理参考文献,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南、规范性文件等;2019年12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完成《海洋气象浮标》初稿编制;2020年1月13日,完成标准文本初稿内容编制,组织参与单位内部技术人员对标准初稿提出初步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形成标准讨论稿;2020年2~3月,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对讨论稿进行修改。
主要包括:1)2020年2月,由广东省气象局结合南海6个海洋气象浮标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1)2020年3月上旬,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结合历年浮标大修工作进行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2)2020年3月下旬,由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对标准进行中期检查,起草组根据检查反馈意见对标准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3)2020年3月30日,在前期标准讨论稿修改的基础上,召开标准起草工作组视频会议,组织专家对标准讨论稿进行初审;2020年4月1~17日,起草组大部分编写人员集中讨论、修改,形成《海洋气象浮标》征求意见稿,上报气象标准化网。
水文测量中的常用方法与工具介绍
水文测量中的常用方法与工具介绍水文测量是指对水资源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水文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水文过程的运行规律,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水文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与工具。
一、水位测量水位是水文测量中最常见的参数之一,常用的水位测量方法包括下沉测量、浮标法和压力传感器法。
下沉测量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水位测量方法,通过专门的测点和测杆实现。
浮标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水位测量方法,它利用浮标在水面上的浮沉来判断水位的高低。
压力传感器法则是通过安装在水体中的传感器来测量水位,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二、流速测量流速是水文测量中另一个重要的参数,常用的流速测量方法包括测流板法、测流船法、电磁流量计法和超声波流速仪法。
测流板法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通过在水面上测算固定时间内浮动物体的行驶距离和时间来计算流速。
测流船法是通过测算船只在水体中的行驶速度和行驶时间来测量流速。
电磁流量计法和超声波流速仪法则是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通过电磁感应或超声波探测来实现对流速的测量。
三、降雨量测量降雨量是用来量化降水量的参数之一,常用的降雨量测量方法包括雨量计法和雷达测雨法。
雨量计法是最常见的降雨量测量方法,通过投放在地面或地下的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
雷达测雨法是一种无线电技术,通过向大气中发射无线电波,并通过接收回波信号的方式来测量降水量。
四、水质测量水质是对水体中各种物质和溶解气体的含量和性质进行测量的参数。
常用的水质测量方法包括水样采集与分析法、悬浮颗粒物测量法和溶解氧测量法。
水样采集与分析法是最直接的水质测量方法,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来获取水质参数。
悬浮颗粒物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来评估水质。
溶解氧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五、水文测量工具水文测量常用的工具有测流杆、测线仪、测流器、浮标、雨量计、流速仪和多参数水质监测设备。
使用浮标测量技术进行河流水文测绘的原理
使用浮标测量技术进行河流水文测绘的原理河流是大自然的一条经脉,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河流的水文状况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以及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浮标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文测绘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水文观测和分析中。
本文将介绍浮标测量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河流水文测绘中的应用。
浮标测量技术基于浮力和浮标受力平衡原理,通过将浮标放置在河流上,利用浮标受到水流的作用而发生位移,进而测量河流水位、流速和流量等水文要素。
下面将从浮标的选择和设计、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误差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浮标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浮标的选择和设计是浮标测量技术的关键之一。
浮标的选用应根据所测量的河流水文要素、测量区域的条件和仪器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常用的浮标有气泡浮标、漂流浮标和测流船等。
气泡浮标适用于测量水位和流速,漂流浮标适用于测量水位和流量,测流船适用于在特定断面上进行流量测量。
浮标的设计应考虑浮力平衡和稳定性,同时要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选择,可以保证浮标能够在实际测量中稳定运行,并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数据采集和处理是浮标测量技术的关键环节。
浮标测量技术通过浮标的位移来获得水位、流速和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数据。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式包括手动观测、自动观测和远程遥测等。
手动观测需要测量人员进行现场观测,自动观测采用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远程遥测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中心站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方面,在获取水位、流速和流量等数据后,需要经过校正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得到河流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水文观测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误差控制是浮标测量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浮标测量技术受到多种误差的影响,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环境误差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小误差。
在仪器选择和设计上,应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
我国海洋观测系统知多少?
我国海洋观测系统知多少?本文源自:海洋资料网:/html/hykx/2012/0524/352.html获得海洋资料、数据、信息,需要在海、陆、空建设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建立这样的观测系统需要哪些技术设备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要的介绍:1、海上建设: 主要有测报船舶、海床基、平台站、浮标和自定位漂流仪等。
船舶测报:通过对远洋航行船舶加装气象、水文观测仪器,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对航行地的海洋环境观测。
另海监船带有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仪: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或称水下拖曳系统是一种日益广泛应用于海洋研究、海洋监测与军事等领域的水下探测装置,它在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调查以及国防建设中有着特殊的用途。
海床基:通过坐底式观测剖面流速等水文要素。
平台站:通过在海洋石油开采平台安装海洋环境观测仪器,实现海洋石油平台的观测。
浮标类:小浮标:用于流速仪测流困难或超出流速仪测速范围的高流速、低流速、小水深等情况的流速测验浮标。
大浮标:直径达10米的浮标,通过自身的观测系统开展附近海域的海洋气象(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海洋水文(波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剖面海流)等要素观测和数据传输。
波浪浮标:能自动、定点、定时(或连续)地对海面波浪的高度、波浪周期及波浪传播方向等要素进行遥测的小型浮标测量系统。
潜标:系泊于海面以下, 并可通过释放装置回收,具有获取海洋水下环境剖面资料的能力,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海啸浮标:用于对海啸波进行监测,为我国沿岸地区防御海啸袭击提供预警信息。
自持式漂流浮标:是一种海洋观测平台,首先应用在国际Argo计划,故又称之为Argo浮标,专用于海洋次表层温、盐、深剖面测量。
另有表面漂流浮标、深海多功能浮标等自定位潮位仪:通过预设程序自主定位,实现对海洋潮汐的观测。
2、陆地建设海洋站:通过自身的观测系统开展附近海域的海洋气象(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能见度、天气现象)、海洋水文(潮汐、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等要素观测和数据传输;海洋灾害数据、灾情信息的采集;观测数据一级质量控制;数据传输节点、综合信息节点管理;具备开展订正预报的功能;对观测系统、功能设备及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对所辖测点进行定期巡检、对比观测和运行管理等。
浅谈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2023-11-06contents •引言•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发展历程概述•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结构与性能特点•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应用与技术发展•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典型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将重点研究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阶段的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
同时,还将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研究内容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
同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02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发展历程概述木制标体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多采用木材制作,如柚木、松木等。
这种标体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优点,但存在耐久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钢制标体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开始尝试使用钢材来制作标体。
这种标体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但重量较大,对浮标的影响较大。
第一阶段合成材料标体随着合成材料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合成材料被应用于标体的制造。
例如,聚氯乙烯板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对浮标性能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复合材料标体随着科技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开始,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标体的制造。
复合材料由多种材料的组合而成,具有多种优良性能,如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
这种材料的应用对浮标的性能和稳定性都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二阶段•智能化标体: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标体开始出现。
这种标体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和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岸上或通过卫星传输。
同时,智能化标体还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调整浮标姿态、维护自身安全等。
这种智能化标体的出现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的数据支持。
水文监测
水文监测定义水文监测系统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流速、降雨(雪)、蒸发、泥沙、冰凌、墒情、水质等。
水文监测系统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
水文监测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监控、测量、分析以及预警等的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成水文监测由监测中心、通信网络、前端监测设备、测量设备四部分组成。
◆监测中心:由服务器、公网专线(或移动专线)、水文监测系统软件组成。
◆通信网络:GPRS/短消息/北斗卫星、Internet公网/移动专线。
◆前端监测设备:水文监测终端。
◆测量设备:雨量传感器、水位计、工业照相机或其它仪表变送器。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指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又称换能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
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主要是指超短波及微波电台,采用DSP数字处理,软件可调,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北京节点通有成熟的应用。
相关发展河流水量、水质、生态等信息,对于河流健康保护十分必要,卫星遥感、水情遥测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则对建立新型水文监测制度与方法提供很好的契机与条件。
美国学者1997年就认识到,天然水流的流态为河流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可以经受时间检验的“处方”。
浮标说明_美国Endeco-YSI
浮标系统设计及性能介绍
标体及系统主机
标体 采用美国 Endeco/YSI 公司的 EMM700 型浮标。Endeco/YSI 公司
是国际知名的数据浮标制造商,有超过 30 年的数据浮标生产经验。
雷达反射器
风速、风向仪 灯标
支架 太阳板 离子聚合泡
不锈钢水密 电器室
(注: 图中黄色部分均为 EMM700 型浮标的标准配 置;由于应用上的不同,支架上的其它装配
厦门环境监测中心 厦门环境监测中心在 2003 年 5 月在厦门港口靠近珠宝屿的水域布放 了一台 EMM700 型浮标,主要用于生态环境及赤潮监测。自安装以来, 该浮标一直忠实的报读数据。
江苏省环境监测站用于太湖水质预警监测 江苏省环境监测站自 2007 年开始陆续采购超过 10 套水质浮标,为太 湖水域的蓝绿藻预警提供了大量稳定可靠的数据。
和可靠 ● 在全球使用量超过 100,000 台 ● 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 已包括数据记录和控制能力 ●使用快闪存储器作内存,容量为 128KB,可存储约 62,000 个读数;
断电时数据也不会丢掉。 ● 可编扫描(采样)速度从 1/64 秒到 2.5 小时 ● 可以使用电池供电,工作不受断电影响。耗电量特低,一个 7 安时
水质环境生态监测浮标
YSI (China) Limited
目录
一、概述 经营业绩 客户参考名单 二、浮标系统设计和性能介绍 标体构成
规格 系统主机 供电系统 安全系统
1.行道灯标 2.雷达反射器 3.防撞、防火性能 锚泊系统 防腐措施 电缆连接
三、数据采集、记录与处理系统 四、数据传输系统 卫星 VHF 无线电 GPRS/EDMA/GSM 五、传感器 水温、溶解氧、盐度(电导)、pH/ORP、浊度、叶绿素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资料浮标检定规程(暂行)》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资料浮标检定规程(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1989.10.01•【文号】国海科字[1989]1167号•【施行日期】1990.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资料浮标检定规程(暂行)》的通知(1989年10月1日国海科字(1989)1167号)技术所,各分局,山东仪器仪表所,科学院海洋所,科学院南海海洋所: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青岛召开了海洋资料浮标检定规程(暂行)技术审定会。
与会专家认真地对该暂行规程进行了审定,根据审定意见规程起草小组又进行了修改。
现将“海洋资料浮标检定规程”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切实贯彻执行。
本检定规程适用于国内研制及国外引进的各类浮标传感器的检定,并于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开始执行。
具体组织实施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和三个海区标准计量站负责。
海洋资料浮标检定规程(暂行)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海洋局于1989年10月1日批准,并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国家海洋局标准计量中心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站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郑仕俊(国家海洋局标准计量中心)冯锡超(国家海洋局标准计量中心)沈幼元(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站)参加起草人:张桦(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站)陈正和(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站)目录一、概述二、技术要求三、检定条件四、检定项目和方法五、检定结果处理及检定周期附录:附录1风速风向传感器检定记录表附录2气压传感器检定记录表附录3温度传感器检定记录表附录4流速流向传感器检定记录表附录5波浪传感器检定记录表附录6海洋仪器检定证书附录7风速传感器一元线性回归曲线附录8检定结果通知书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FZF2型和FZS1型海洋资料浮标传感器的性能检定。
海洋光学浮标
第五章海洋光学浮标1.前言目前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海洋监测高新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提高台风风暴潮和巨浪等海洋灾害的预报和警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由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二是提高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监测能力,保护海洋健康;三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环境保障能力,支持沿海和海洋经济发展及科技兴海战略;四是提高国家海上安全防务的海洋监测和环境保障能力,加强国防建设;五是提高对海洋环境的立体监测和时序数据获取能力,推进中国近海海洋科学的发展。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而当前最主要的是预警海洋灾害和保护海洋健康,即监测技术,其载体就是海洋仪器。
现代海洋监测技术总体上向高技术、高集成度、高时效、多平台、长时间序列、数字化方向发展。
典型海洋监测仪器:遥感卫星大面积、同步、近实时、全天候、全天时的对海观测,3 个月飞行获得的数据绘制的全球海面温度场相当于用传统的测温方法花50 年时间才能取得的效果。
机载海洋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式传感器,灵活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强;与船载仪器相比,由于飞机能够快速地飞过较长的海水带,因而它能够对探测海域进行大面积的测量;由于飞机飞行的速度较快,因而它测量海域的结果在时间上变化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临近海域的状况,不易受到较迅速变化的气候条件的影响;飞行高度一般在几百米左右,因而在有云的天气条件下仍然能够进行测量,而这是星载传感器所不具备的;对于具有较高发射重复频率的激光雷达,其探测海面的水平分辨率远大于星载传感器;时间分辨激光雷达能够实现对海洋剖面信息的探测船载仪器:调查船载荷量和机舱空间较大,其携带的仪器设备较多,可对海洋进行全方位的相互印证探测。
海洋浮标资料浮标的出现实现了长期、定点、连续、多参数的现场实时自动观测,这是调查船不可能做到的;漂流浮标的出现,实现了大尺度的连续观测,尤其是可以在人或船舶、飞机都不可能到达的海域进行环境参数的观测;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测量技术(ADCP) 的出现,把单点测流变为测剖面流,一次可测128 层,且最大剖面深度已达1200m。
海洋观测装置:浮标、潜标与水下传感器
• 包括浮标、潜标和水下传感器等 • 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参数 • 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海洋观测装置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海洋观测装置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 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规律 • 为海洋环境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有助于预测和防范海洋灾害
海洋观测装置在应用 中面临的挑战
• 海洋观测装置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高性能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较高 • 在恶劣海况下的观测性能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 设备的布放和维护难度较大
海洋观测装置的未来 发展方向
• 海洋观测装置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的海洋观测装置 • 加强海洋观测装置的智能化和自主化研究 • 完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提高数据质量 • 拓展海洋观测装置的应用领域,为海洋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 展提供更多支持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潜标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实例较多 • 水文潜标:如全球海洋观测计划(GOOS)中的潜标 • 化学潜标:如全球海洋化学观测计划(GOCAD)中的潜标 • 生物潜标:如海洋生物调查中的潜标 • 多功能潜标:如我国东海海洋观测网中的多功能潜标
04
水下传感器的种类、特点与应用
水下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水下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收集水下环境参数的设备
• 包括温度传感器、盐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等 • 可以与潜标、浮标等设备配合使用 • 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水下传感器按照观测功能和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海洋浮标
•
• “阿尔戈”计划
• 1998年,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大气、海洋科学家推出了一个全球性的海洋观测 计划,目的是要借助最新开发的一系列高新海洋技术(如Argo剖面浮标、卫星
通讯系统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建立一个实时、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中、上
层监测系统,以便能快速、准确、大范围地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度和 盐度剖面资料,有助于了解大尺度实时海洋的变化,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 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如飓风、龙卷风、台风、冰暴、洪水和 干旱等)给人类造成的威胁。 • 该计划设想用3-5年的时间(2000-2004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 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阿尔戈”全球海洋观 测网。一种称为自律式的拉格朗日环流剖面观测浮标(简称“阿尔戈浮标” ) 将担当此重任。它的设计寿命为3-5年,最大测量深度为2000米,会每隔10 -14天自动发送一组剖面实时观测数据,每年可提供多达10万个剖面(0-
2000米水深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由于其与“杰森”卫星高度计之间
的密切联系,故将其以“阿尔戈”计划相称。
阿尔戈计划的推出,迅速得到了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 德国、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的响应和支持,并已成为全球气 候观测系统(GCOS)、全球大洋观测系统(GOOS)、全球气候
变异与观测试验(CLIVAR)和全球海洋资料同化试验(GODA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上预报(一)
二、海洋浮标技术的组成
岸上接收(二)
海上预报 部分
岸上接收 部分
主要设备有遥控发射机、遥测接 收机、天线(菱形、笼形或卫星 接收天线)、时序控制器、解调 译码器、电子计算机、电传打字 机和数字磁带机等。海上浮标定 时发送的资料或接受岸站指令随 时发送的资料,岸站均能自动接 收下来,打印出真值数据并记录 在数字磁带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气象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浮标安装)目录一、前言二、港口海域建立海洋气象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的意义三、港区海洋气象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a)结构组成b)主要技术指标c)系统集成i系统集成图ii系统集成工作原理1.系统组成组建2.组件连接和系统工作流程3.电源四、附件阔龙相关工作原理介绍GPRS数据通讯模块介绍浮标体相关介绍一、前言水质环境实时监测(传输)系统是一个用于监测港域海洋环境因素(如水温、潮流、流向、水位等)、气象环境因素(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能见度等),并为船舶进出港、离靠泊提供安全保障的监测服务信息网络。
其核心是及时将海洋气象环境要素观测值予以传输和显示。
港区海洋气象环境实时监测(传输)系统最早建成于美国的一些港口和海湾,如美国的纽约港、新西泽港、西雅图港等,近年台湾和日本的一些港口亦已建有该系统。
然而我国大陆港区至今尚未建立与开展此项工作。
本海流气象实时监测系统旨在提供有效可靠的海流的流速、流向、气象的温湿度、风速风向、能见度等实时数据,为港口海域的船只航行安全等提供实时水文和气象监测数据。
系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声学多普勒法测量海流和流速剖面,最为稳定的温湿度、风速风向、能见度等气象传感器,使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完成实时系统监控和数据传输。
可实现远程现场数据查看、数据分析。
二、港域建立海洋气象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的意义随着航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各种运输方式,各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立足本港,不断提高港口的管理水平,己成为顺应复杂竞争态势的关建之举,其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则是实现此目的的强力支撑和后盾,亦是衡量现代化港口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其实时信息可有效地保障船舶的进出港和离靠泊的安全,降低船舶的在港时间,规避船只对码头设施的碰撞和破坏,切实获取港口的最佳经济效益,同时大大地提升基地的著名度和竞争力,填补我国港口在海洋气象环境实时监测系统方面的空白。
此外,我们亦关注到海洋气象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对港口海域的现实需要和意义。
泊前沿的特殊流况_迴流现象,是靠泊船只多次发生碰撞码头设施事故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码头前沿设置可以测量剖面流速、流向的自动测流系统,及时向靠泊船只提供泊位前沿水域的实际流况特征,乃是减少或避免船舶碰撞码事故发生的现实和有效的举措。
据此可知,“海洋气象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对基地营运管理的现实需要和意义。
三、港区海洋气象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A、结构组成:B、主要技术指标:●海流:采用挪威Nortek公司生产的“阔龙”600Khz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观测要素:流速、流向、水温、水位)。
相关测量参数:序号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1流速:0~10m/s测量值的±0.5﹪2流向:0~360°测量值的±1°3温度:-4℃到40℃-0.1℃4姿态:30°以内2°5压力:0~200米取样值的0.25%●气象:采用美国RM Young公司的气象测量设施,包括HMP45C 温湿度、05106风速风向、SVS1能见度传感器,序号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1温度:-39.2°to+60°C<±0.5℃2湿度:0.8to100%RH,非冷凝状态±1%RH3风向:360°±3度4风速:0-100m/s(224mph)±0.3m/s(0.6mph)or1%of reading5能见度:标准:30m-16km±10%RMSE6气压:1100-600mbar至~12,000英尺±0.35(20度)7雨量可测量0.1mm的降水增量±1%(≤10mm/小时)±3%(10-20mm/小时)±5%(20-30mm/小时)●GPRS无线通讯方式C、系统集成i系统集成图a)流程图b)现场示意图ii系统集成工作原理1.系统组成a.阔龙剖面流速仪组件包括:阔龙剖面流速仪b.气象参数采集组件:RM Young公司的气象测量设施,包括HMP45C温湿度、05103风速风向、SVS1能见度传感器c.数据采集器:包括一个CR800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接口d.数据传输终端组件及浮标体包括:GPRS数据终端、太阳能电池板、警示灯、蓄电池等e.采集中心控制组件及客户端控制组件包括:预报中心采集服务器、调制解调器和客户终端机和调制解调器。
2.组件连接和系统工作流程a.组件连接:气象参数:各传感器直接与CR800数据采集器连接,然后再与浮标体上的GPRS 数据传输终端之间直接连接,GSM数据传输终端与采集服务器之间通过GPRS网络连接,GPRS数据传输终端与采集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通过GSM网络无线连接。
水文参数: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阔龙与浮标体上的GPRS数据传输终端之间直接连接,GSM数据传输终端与采集服务器之间通过GPRS网络连接,GPRS数据传输终端与采集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通过GSM网络无线连接。
b.组件功能:●阔龙剖面流速仪采集剖面流速数据流速测量范围:+/-10米测量流层层宽:0.5-2米可选择测量水深范围:0-50米最大数据输出更新率:1Hz原始数据都会被储存于水中阔龙内存中,然后通过GSM调制解调器传送回采集服务器●气象传感器采集相关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能见度数据,并将采集数据数传输至CR800数据采集器,再通过GSM调制解调器传送回采集服务器。
●GPRS数据传输终端用于完成阔龙与数据采集器之间的无线连接,实现和气象数据和阔龙采集水文数据的实时在线传输。
●数据采集服务器用于实时接收、数据显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
控制机通过GPRS调制解调器经GSM网络接受阔龙采集的所有资料,对每次流速测量,当资料搜集的行程完成后仪器会搜集将的资料数据存储至器内存中。
当控制中心呼叫时,自动将数据发送出去。
数据会存储于流速仪中直到接收到呼叫的讯号为止。
假如主动的传输失败了,流速仪应该自动回到量测状态。
1)预报中心主机图像显示界面:显示界面由目录列(Menu Bar)、工具列(Tool Bar)、状态列(Status Bar)以及各别分开的统计数据画面所组成。
包括以下画面显示:1)通讯状态(活动式卷帘,联机讯息等…)。
2)最近一次取得的数据(表列式raw data)。
3)最后的统计参数数据,包括流速、水温、姿态等5)流速流向及波高波向数据的逐时变化图。
6)流速数据时间序列剖面图、水温变化、压力(水位)变化、水中仪器目前位置变化数据(heading、pitch、roll等)。
(2)远程数据传输由于使用GSM网络传输数据,只要网络支持,可在任意地点拨叫GSM数据终端获取数据。
也可预报中心获取数据后,使用本地网络,将所接收的阔龙测量的数据再传输至别处。
3.电源(1)阔龙备用电力碱性电池装在一个电池筒内。
使用期间:每隔1小时取样一次资料可持续3个月。
电池筒:接碱性电池,含水下可拆接头。
(2)预报采集服务器和采集服务器交流220伏50Hz(3)浮标体上的电源:太阳能供电系统是由太阳电池产生的电能经控制器贮存在蓄电池中,夜晚经控制器、逆变器为负载提供可靠的电能。
本系统采用环保无污染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板为最为可靠的产品,系统配置:光伏组件、列阵接线箱、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系统状态监测接口技术指标:整个光伏系统采用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
系统具有防过充、过放、限流等多重保护功能,可以为负载同时提供直流和交流供电电源。
五、附件1、阔龙相关原理介绍阔龙声学多普勒海流波浪测量仪2M/1M/600KHz Aquadopp Profiler“阔龙”图片A:1MHz“阔龙”性能指标a.声波探头数:3个声学换能器,三个波束与轴线夹角25°。
b.系统工作模式:自容式、在线式两种工作方式。
c.最大测量深度(范围):25米。
d.剖面分层厚度:0.3~4米(软件可调)。
e.剖面分层数量:一般为20~50个,最多128个。
f.最快数据输出频率:1秒g.仪器内采样频率:4~6Hzh.流速测量范围:最大±10m/s附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内置。
操作环境:-4℃到40℃。
精度/分辨率:-0.1℃/0.01℃。
响应时间:一般10分钟以内。
B.罗盘:液态Flux-gate。
最大倾角:30°以内。
精度/分辨率:2°/0.1°以内。
C.倾斜仪:液态水平仪。
精度/分辨率:0.2°/0.1°以内。
向上/向下:自动识别。
D.压力计:压力阻抗式(Poezoresistive)。
量测范围:0~100m精度/分辨率:测量值的0.25%/0.005%以内。
B:“阔龙”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声波信号沿着相同的波束被发送及接收,根据多普勒原理将水中的悬浮粒子的流速流向计算出来,量测的流速为该水层的平均流速。
因其声波束相当窄小所以没有旁波效应(sidelobe即当声波束接近不同介质接口时所产生的偏折现象)。
多普勒偏移及测量方式“阔龙”是利用著名的多普勒频移的物理原理测量水流速度。
如果视声源相对于接收器而移动,则其相对的声波传输频率会有所偏移。
在阔龙中,这现象系以下列公式表示:所以当我们得知FDoppler、FSource、C即可计算出v。
V=F Doppler/F Source*(C/2)其中FDoppler=所接收到频率的变化量,即所谓的多普勒偏移FSource=“阔龙”所送出声波的频率V=水流速度C=音速(如在水中则为水中声速)在“阔龙”中,同一声波探头系同时作为发声器及接收器。
传出的声波会被水里的物体所反射,然后由同一声波探头所接收。
此时探头所接收到回传的多普勒位移实际上为水中微细颗粒的两倍移动速度(相对于声波探头)所造成。
这是因为阔龙上之声波探头既是发声源也是接收器,而当水中颗粒接收由探头传来的入射声波时因颗粒与探头的相对速度V产生了第一次的多普勒频移;然后当探头接收到此移动颗粒反射回来的声波时(此时的声波频率已经有多普勒频移)又因为颗粒与探头的相对速度V而产生了第二次的多普勒频移。
阔龙声波探头传送出一个已知频率的声波脉冲,当此脉冲在水中行进时,会被水里的物体所反射。
此种反射也就是散射,而此散射的强弱(即反射的强度,是一个水中颗粒数量及大小的函数)即称为讯号强度(strength)或讯号振幅(Amplitude)。
回传的讯号由声波探头所接收,阔龙经由计算频率的改变,来算出水中颗粒相对于探头的速度。
“阔龙”声波探头会将大部分的声波能量集中在一条狭窄的波束中发送。
水中颗粒经过各波束而测得的多普勒偏移,与颗粒本身的速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