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社区照顾服务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启示

班级: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姓名:卫欣然学号:0907111070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发达的福利国家,同时也是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英国家庭的养老功能已明显衰退,法律不再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而老年人也普遍认为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在英国将近80%的老年人没有与子女同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解决老年人问题只能走社会养老的道路。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就推行“住院式照顾”模式,即政府兴办大型福利院舍,同时花钱雇用大批工作人员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这种照顾方式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引起了某些人权主义者的批评。同时,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英国政府从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变这种住院式照顾的方式,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所谓社区照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也就是不让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他们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

居家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者,也有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一般收费由地方政府决定,在老年人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不足部分由政府开支。

家庭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政府发给老年人与住院同样的津贴,这样使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时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

老年人公寓,是对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老年人公寓由二居室组成,生活设施齐全。公寓内还设有“生命线”,一旦老年人感到不适,只要拉动生命线就可获得救助。老年人公寓收费低廉,但数量有限。

托老所,包括暂托所和老年人院。因家人临时外出或度假,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便可送到暂托所,由工作人员代为照顾,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最长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而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老年人院,即分散在各个社区中的小型院舍。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政府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为帮助老年人能在家独立生活,地方政府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政府对超过65岁以上的纳税人给予适当的纳税补贴,住房税也相应减少。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还有家庭护士上门为老年人护理、换药、洗澡等。另外政府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另外,也有一些志愿工作可供老年人参与。

二、我国的养老服务现状

在我国,老年人的照顾一直以来主要由家庭承担,机构设施照顾所占比例很小。目前,我国城市有社会福利院,农村有敬老院负责供养和照顾。邻里间一些自发的互助行为对散居老年人的照顾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增多使老年人对照料需求总量增多。同时,老年人的观念也在变化,一些老年人不再依靠子女而转向社会养老设施。20世纪80年代后,社区服务开始起步,也为老年人居家照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性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大功能在于,它不仅可以弥补现代社会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空巢和独居老人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以解决子女对老年人生活照顾的困难,从而对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起支撑作用。同时,较之人院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务广、受益大、收费廉、见效快等特点,由此还可以减轻人院养老的压力。因此,社区养老服务播要大力和重点发展。

三、英国社会照顾服务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借鉴

(一)将市场化引入到我国的社会照顾服务中,重视合同在社会照顾服务市场化运作中的作用

原有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要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内部管理、用工和分配制度,全面对社会开放。新办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要按照市场配置资源、价值规律调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等市场经济法则进行运作,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政府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也要引人市场竞争机制。要明晰产权关系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

(二)采取多种社区照顾形式

要准确定位社区养老模式,构筑社区照顾服务体系。从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结合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应以居家养老照顾服务,即以上门照顾服务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护理院、托老所等照顾服务为辅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层次不同、内容有别、形式多样、因人而播的照顾服务体系。

(三)发展第三部门组织的社会照顾服务,开拓提供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要构造社会广泛参与机制,按照“社会事业社会办”、“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国家、集体、民营、个人等多种所有制的投人。注重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外资发展福利事业,兴办不同经济成分和不同服务层次的经济实体。

(四)突出家庭的作用

要积极探索并大力倡导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既需要照顾又不愿离开家庭的要求,这样,既有效地缓解了老年福利机构不足的矛盾,又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它与福利机构养老方式相比,具有灵活廉价的优点,适用于包括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在内的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照顾服务,这种服务一般由老人自费购买,对特困群体由个人申请、居委会评定、政府出资提供购买,把家庭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

(五)把社会照顾服务作为促进就业的手段

加强社区老年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社区老年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社区老年照顾服务人员应掌握基本的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上岗证书。要逐步推行培训上岗、竞争上岗制度,发挥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

各国社会福利制度

各国福利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余慧慧 11哲学 H11114034 1.西欧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有: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社会基金 社会津贴——疾病津贴、疾病照顾津贴、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法定疾病津贴、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等 特点: 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 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 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以及社团伙伴之间、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 2.德国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特点: 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的,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政策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范围内实行管理取得的。 社会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保障费。 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宪法规定,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对无劳动能力的一切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保障。 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一方面劳动者通过人民代表机构对社会保障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工会从基层工会到中央理事会,都参加实施社会保障。 3.美国市场化模式的社会福利制度 美国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令,美国社会保障仅限定在以下三个项目范围内: (1)向那些临时或永久失去收入的人和家庭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2)向在上述条件或在某种情况下接受保险金的人和家庭,向在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人提供医疗照顾的项目; (3)向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儿童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特点: 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制,是兴办和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化,公私兼顾,联邦和地方政府兼顾,其侧重点时有调整。 美国社会福利保障项目的多层次,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据笔者综合有就业和失业福利保障、

朝鲜的免费医疗制度

朝鲜的免费医疗制度 解放前朝鲜几乎没有象样的治疗设施和医疗器械,广大劳动人民有病无钱求医。朝鲜北部仅有9家由日本总督府办的医院,床位450张,包括私人医院在内,医生总数不过几百人,床位几千张。朝鲜劳动党和政府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朝鲜发展社会主义医疗保健事业突出一点,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1946年12月19日,颁布了《国家社会保险法令》,决定从1947年1月27日起,对工人、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家庭实行免费医疗制度。依据全面的免费医疗制度,工人、农民、士兵、劳动知识分子等所有公民都享有免费医疗的权利,凡到国家预防、医疗机关就诊的患者,其诊疗费、医疗费、住宿费、伙食费、疗养所需的来往旅费等,全部由国家或合作社负担。由于实行免费医疗制度,每人每年平均可以从国家得到相当于劳动者两个月工资的福利。朝鲜医疗保健事业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朝鲜全国普遍建立了卫生防疫体系。从中央到道、市、郡都设有专门从事卫生防疫工作的卫生防疫所和卫生指导委员会;在里、邑、洞、工人区和大工厂企业均设有卫生检查委员会;在中小工厂企业设有卫生指导员;在居民班则设有卫生班长。在市(区),郡人民医院和农村里人民医院还实行医生分区负责制,每个医生必须具体了解和掌握自己负责地区的每个人的健康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或治疗措施;经常深入居民,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帮助和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使他们生活得更加文明。为了进一步发展人民保健事业,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朝鲜在发展现代医学的同时,还发展传统的东医学,广泛采用民间疗法和多种东医治疗技术,新建了许多临床研究所,东医学研究所,医科大学及医院。在有矿泉或温泉的地方,修建了疗养所。同时还建设了医疗器具厂,加强了制药工业。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朝鲜现已实现了农村诊疗所医院化。全国医务人员已达25万以上。1986年,每1万人拥有病床135.9张,医生27名。每年都有许多职工带薪免费到各地疗养所和休养所休息,农民也享受免费休养。由于贯彻了上述措施,威胁人的生命的霍乱、伤寒、日本脑炎、血吸虫病、麻疹等传染病已绝迹。人的平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8岁延至现在的74.3岁(男70.9岁,女77.3岁),人口死亡率比解放前降低3/4。 实施免费医疗制。朝鲜根据抗日武装斗争时期在游击根据地实行免费医疗制的经验,光复不久,从1947年起就对工人、职员及家属实施了免费医疗制度。此后,在朝鲜战争时期,为了进一步实施普遍的免费医疗制积极开展了准备工作,如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增进人民健康,国家拨出大笔资金,修复和新建医院和诊疗所,修复和充实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生产基地,培养医务工作者,等等,在此基础上,1952年11月13日,战争正激烈进行的时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发布了《关于实施免费医疗制》的第203号决定,第二年起在朝鲜北半部全境实施了国家出资的普遍的免费医疗制。免费医疗制的实施,安定了战时的人民生活,保证有力地组织动员他们投入争取战争胜利的斗争。战后又对私人开业的医生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医疗服务体制,从1969年起全面实施了普遍的免费医疗。从这时候起,朝鲜劳动者和儿童的健康得到更可靠的保护和增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和人民保健法切实保障朝鲜公民享有免费医疗的权利。城市、农村、鱼村和偏僻山区等凡有劳动者居住的地方,都设备齐全的医疗单位和医务工作者;国家实施医生分区负责制,由他们认真地照顾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所有劳动者随时受到预防治疗,诊断,用药,住院,疗养,助产,镶牙,使用矫正器和住院膳食等一切费用都由国家负担,甚至去疗养所的往返旅费也是国家支付。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英國福利制度改革 關鍵字: 學習時報 改革福利制度的直接原因 1.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支出結構越來越不合理。1949年,社會保障支出在英國政府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僅為13.5,到1997年已經上升到32,成為英國財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項,幾乎等於教育支出的三倍。從1978年到l997年,英國社會保障的實際支出水準平均每年增長4,其增長速度高於其他任何一項政府支出。 英國的社會保障支出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根據經濟狀況調查支出的福利金,它是為收入和儲蓄低於某一最低限度的人提供的救助,主要包括收入補助金和住房福利金。二是繳費性福利金,主要包括退休養老金和工傷保險金。三是既不需要接受經濟狀況調查也不需要繳費就可申請的福利金,主要是殘疾福利金和兒童福利金。到了1990年代末,原有的福利制度使得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福利項目的支出比重越來越大,而這顯然會使政府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不僅如此,由於這種支出結構還在客觀上打擊了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那些人的積極性,同時對公民的儲蓄動機產生了負激勵,其長期結果將是進一步惡化政府財政狀況。 2.“福利陷阱”導致社會保障制度成為一種消極的收入補償制度,而沒有起到鼓勵公民通過工作和儲蓄來實現自立的積極作用。“福利陷阱”是指由於非工作狀態時的福利水準較高,領取的資格條件要求較松以及工作時的收入過低所引起的一種對福利的過度依賴現象。由於對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從領取福利狀態轉變到工作狀態時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為負值,因此,這些福利享受者就沒有足夠的動力擺脫對福利的依賴。福利制度本身缺乏強制性激勵也是導致福利陷阱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福利專案基本上都沒有要求適齡福利申請者積極地接觸勞動力市場,接受培訓或者從事志願性工作。另外,英國傷殘鑒定制度的不合理也導致一批人落入福利陷阱。由於傷殘鑒定的結果只有全部殘疾和無殘疾兩種,所以只要是通過了全殘鑒定,那些即使還能夠從事一定工作的勞動者也不用再去尋找任何工作,從而可以心安理得地靠福利度日。 3.欺詐現象普遍,福利基金損失嚴重。根據英國政府的估計,英國每年的福利支出中大約有40億英鎊因欺詐而白白損失。參與福利欺詐活動的不僅有一些福利金領取者,而且還包括一些不誠實的雇主和房東,有時還涉及政府官員,更為嚴重的是存在有組織的犯罪活動。這種情況無疑既不符合福利制度本身的宗旨,也會對納稅人支援社會福利系統的積極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 (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 (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情,但它在西方国家所释放出的能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把整个社会经济比做一艘乘风破浪的舰船,社会保障就是遭遇风暴时的避风港,它消除了人们处于不确定社会中的恐惧,减少了社会成员面临的种种风险。可以认为,西方国家发达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最近几十年以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 市场经济的补充与法治精神的体现 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在英、法、瑞典、加拿大等国家中得到正式确立与发展。各国相继以社会保障形式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障一贯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结果的合理修正,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历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881年德国首次以“皇帝诏书”形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开了世界各国通过法律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随后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职业介绍及失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样,瑞典、法、英、美、加、日等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大量详细的社会保障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这成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 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因国情不同而异。但不外忽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是在国民遭遇疾病、受伤、生育、死亡、年老、残废、失业等情况,造成收入中断或丧失时,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帮助以保障其生活来源的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式的保障制度,它是在个人与雇主缴费的基础上,由国家财政支持运作的,带有国家强制性。其中社会保险的四大支柱——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部分。以瑞典为例,它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1994年支出能够占到当年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86%,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社会救济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的保障制度,一般由财政拨款。具体的救济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 篇一: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摘要:通过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欧洲一些福利国家,借鉴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来对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发展性福利 正文: 国外老年社会福利可以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 角度来观察,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明显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重点来比较福利国家的老年人福利制度,以下是几个主要欧洲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 丹麦(丹麦社会福利制度)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人津贴 主要内容老年人住房和院舍服务 老年人医疗保障和家庭服务

普遍性:面向全体公民 制度化:社会立法制度化;制度化的全方位保障; 基本特征公共积累方式:福利资金来源于税收 权力下放:地方政府享有广泛权利 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服务面广 宗旨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荷兰老年人社会福利 宗旨参与公共生活、自力更生、需要时适当帮助 医疗保健福利和社会福利服务:老年人公寓、老年照料院、护理 主要内容院 住房福利:65岁以上课申请“高级住房” 较高的福利水平 特点规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运作机制:成熟的政策法规、政府与非政 府结合、严格的教育培训、良好的评估机制 英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收入补助 医疗健康福利 主要内容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院舍服务和社区服务(居家服务、家庭照 顾、医护、心理服务)

发展性福利:建立社交场所、举办联谊会等 法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人收入福利 老年人医疗保健福利 主要内容老年人院舍福利 家庭保健服务 发展性福利 可以总结出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老年津贴、长期健康保健、住房补贴和居家生活服务。 老年津贴是指老年人除退休金以外获得的由政府部门 发放的陷阱津贴,有些国家的老年津贴是按年龄发放的。如英国退职年金和丹麦的老年年金;而另一些国家的老年津贴则是根据老年个人的收入情况发放的,如美国的补充保障收入。 另一个主要的内容是长期保健服务,这也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即包括医疗、康复、适当居住环境、家庭保健、日常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机构服务等一系列健康和社会服务交互作用项目和支持环境。 福利国家的政府往往通过修缮老人公寓和向老年人提 供住房补贴来改善老年人的住房条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拥有自己的房子,只有一小部分老人在住房问题上需要政府的帮助,老年人公寓则是老年人居住的一个选择。有些国家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

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高琦200912040401 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普遍性和全民性,其项目基本涉及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教育等各个方面,切实保障了劳动者及其亲属的社会生活,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全网”与“稳定器”的作用。 韩国社会福利制度普遍性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其形成以1999年8月12日国会最终通过《国民基础生活保障法》为标志。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韩国,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秩序混乱,社会保障几乎无从谈起。60年代初,韩国政府把发展经济和建设福利国家定为目标,提出保证国民的生存权和福利国家的义务,并制定了十几个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到2000年,四大社会保险均实现了覆盖全体国民或全体劳动者。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从社会支出比重和变动规模上讲,韩国以最小的社会支出费用获得了最大的社会福利效果。取代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以家庭等社会非公共部门承担的方式,使一切可利用资源都用来进行社会物质基础的扩大再生产,这是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韩国通过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及效应来增加社会福利。 在西方社会,传统福利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提供一种防范天灾人祸的安全网,是对福利接受者的事后补偿,其重点也不是帮助援助对象发挥潜能并借此赢得自立。在这种福利取向之下,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完全是两回事。其开支是一种消费,是收入总额的减少,不能带来直接的新产出,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的制约。传统社会福利模式对可供支配收入的消费性依赖,成为西方福利国家备受新右派诟病的根源。 而韩国社会福利制度强调社会福利开支的生产主义或投资取向,1994年著名福利社会学家霍利廷(Ian Holliday)将这种模式的特征概括为:(1)政府视社会保障项目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整体工程的一部分,并倾向于使社会政策从属于经济政策;(2)国家把注意力放在强化经济基础设施和提高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健康的需要上,而把社会福利事务看做是市民社会的事务;(3)国家倡导工作福利和人际互助而不是把社会公正与福利权利理念作为其福利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4)福利需求群体的公共需求程度较低,社会福利支出和税费在GDP 中所占比重很小;(5)国家在社会福利的提供上主要是规制的制定者,而不是福利的供给者。正是由于韩国社会福利制度兼具“效率性”与“普遍性”两个特点,所以根据国内外权威学者达成的共识,韩国社会福利模式可以称为“发展优先—普遍主义”的福利体制。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韩国的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为主,其社会保险的种类主要有:年金保险、医疗保险、产业灾害补偿保险以及雇佣保险。年金保险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公务员年金,适用于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以及遗属;第二类是军人年金和军人保险,适用于现役军人和遗属;第三类是私立学校教职员年金,在韩国国立学校的教职员为公务员,因此单独设立私立学校教职员年金;第四类是国民年金,适用于18岁至60岁的一般国民。不同的年金保险,实行不同的缴费政策。医疗保险分为公务员及私立学校教职员医疗保险、单位医疗保险和地区医疗保险三类,地区医疗保险又可分为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产业灾害补偿保险,费用由雇主一方负担,对与业务有关的职业病及因产业灾害而发生的工伤、疾病、残废、

英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社区照顾服务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启示 班级: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姓名:卫欣然学号:0907111070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发达的福利国家,同时也是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英国家庭的养老功能已明显衰退,法律不再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而老年人也普遍认为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在英国将近80%的老年人没有与子女同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解决老年人问题只能走社会养老的道路。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就推行“住院式照顾”模式,即政府兴办大型福利院舍,同时花钱雇用大批工作人员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这种照顾方式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引起了某些人权主义者的批评。同时,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英国政府从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变这种住院式照顾的方式,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所谓社区照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也就是不让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他们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 居家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者,也有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一般收费由地方政府决定,在老年人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不足部分由政府开支。 家庭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政府发给老年人与住院同样的津贴,这样使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时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 老年人公寓,是对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老年人公寓由二居室组成,生活设施齐全。公寓内还设有“生命线”,一旦老年人感到不适,只要拉动生命线就可获得救助。老年人公寓收费低廉,但数量有限。 托老所,包括暂托所和老年人院。因家人临时外出或度假,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便可送到暂托所,由工作人员代为照顾,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最长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而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老年人院,即分散在各个社区中的小型院舍。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政府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为帮助老年人能在家独立生活,地方政府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政府对超过65岁以上的纳税人给予适当的纳税补贴,住房税也相应减少。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还有家庭护士上门为老年人护理、换药、洗澡等。另外政府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 福利制度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分配方式。福利制度从创设至今,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危机、调整五个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福利制度发展为由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和项目组成,并且各有一整套具体内容和详细规定的制度,虽说其最初目的之一是为了驱散社会主义的威胁,但它对于战后缓和经济危机,缓解劳资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分配制度,它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广 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 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 的离心力。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例如,美国大部分社会福利开支是以政府转移支付形式进入低收入家庭,在贫困家庭或个人较高边际消费作用下,这些支付的90%以上形成了社会购买力,使 美国经济不断维持了一种较高的有效需求状态。[2]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 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中国员工福利制度的变迁

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 试2009年考试 EB2 《员工福利计划:政策与外部环境》考试大纲 1.2009年EB2 《员工福利计划:政策与外部环境》科目考试内容以以下考试资料的基本理解重点为主; 2.基本理解重点中,又会着重在: a.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b.员工福利制度建设所面临的政策与法律环境 c.员工福利计划与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3. 本年度的考试大纲比往年新增了1个法规补充资料,并以附件的形式放在全文的末页。请务必进行了解。 附件一:《美国401K计划》第一章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该部分包括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发展,员工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员工福利制度与文化发展。其知识点如下: (一)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发展 1.社会公平与员工福利 社会公平的定义、员工福利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2.贫困问题与员工福利 贫困理论、城市贫困的现状和主因、员工福利制度所能起到的缓解社会贫困的作用。 3.人口问题与员工福利老龄化的定义、家庭结构的变化、员工福利制度在家庭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社会福利危机与员工福利 福利国家的危机、福利国家消减社会福利并突出员工福利

的改革趋向。 5.社会风险与员工福利 新的疾病、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风险、员工福利制度在化解社会风险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二)员工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与员工福利制度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员工福利制度的关系、员工福利制度的经济效应。 2.劳动力市场与员工福利制 度 劳动力市场与员工福利制度的相互影响。 3.经济体制改革对员工福利制度的影响。 (三)员工福利制度与文化发展 1.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文化 2.员工福利制度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构成、员工福利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来自 ....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章国外员工福利制度的变迁及其经济与政策环境 (一)美国员工福利制度 美国员工福利制度两次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日本员工福利制度 日本员工福利制度第一次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第二次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三)英国员工福利制度 英国员工福利制度第一次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第二次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四)韩国员工福利制度 韩国员工福利制度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

如何认识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如何认识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 福利国家制度,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经济环境来讲,战后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繁荣为建设福利国家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从政治环境来讲,战后西欧各国的执政党在福利国家问题上达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识,这种共识保证了福利国家发展的延续性。从国际政治环境来看,美苏对抗为西欧各国发展经济和福利事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东欧国家的存在给西欧各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迫使西欧各国增加社会福利。 福利制度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福利制度的内容与水平决定于生产水平,是资产阶级自觉调节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可减轻贫困程度但却不可能消除贫困。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福利国家制度”,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福利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积极作用 1、维持劳动力的正常生产与再生产,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2、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工人阶级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3、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个人的自由 二、局限性 1.竞争力下降。高成本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国家来说,其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下降并影响到国家经济增长水平。 2.政府借贷和赤字增加。从根本上说,福利国家再好的社会保障,都是来自工作者的缴纳。3、福利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福利制度可减轻贫困程度但却不可能消除贫困 因此,完全的向西方福利制度“看齐”是不现实的。降低福利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也是一个规律。这些规律已经或正在被西方福利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着。 目前我国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福利制度,选择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福利制度模式,不断完善已经初具规模的福利制度雏形。

韩国福利制度的优缺点[XX韩国可享受到的福利制度]

韩国福利制度的优缺点[XX韩国可享受到的福利制度] 【导语】办理完韩国移民后,首先要了解韩国的福利制度。韩国 的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建立起来的。总的来说,建立的时间较短,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一、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大体上分为社会保险、公共救济和社会福利 服务三部分,以社会保险为中心,医疗保障和收入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 60年代以来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60年代为社会福利,70年代为社会救济,80年代为社会保险阶段。 二、社会保险结构和体制 目前,韩国的社会保险有:年金保险、医疗保险、产业灾害补 偿保险以及雇佣保险。从60年代开始,先后颁布了有关法律,这些 法律有:公务员年金法(1962年)、军人年金法(1963年)、私立学校 教职员年金法(1974年)、国民福利年金法(1973年)、国民年金法(1986年)、雇佣保险法(1993年)等。

三、公共救济 公共救济不同于社会保险,不交纳保险费,用国库资金对低收入阶层进行生活保护或者进行自救。据韩国开发研究院统计,1965 年韩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9%,其中城市54.9%,农村35.8%,使这些人达到贫困线,需790亿圆,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8%,而当年支出的生活保护事业费只有20亿圆。1984年绝对贫困户仍达220万人,占总人口的5%多。 韩国的公共救济,包括生活保护、有功人员津贴及灾害及灾难救护。 四、社会福利服务 60年代开始,韩国的福利服务从“紧急救济”和“设施收容”等救济阶段转为社会福利服务时期。1961年先后颁布了“儿童福利法”、“孤儿收养特例法”,“关于孤儿监护人的法律”,“沦落行为等的防止法”、“更生保护法”等。但是,政府关心福利问题是从1968年成立社会保障审议委员会开始的。该委员会对社会开发长期规划和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此在韩国法律上第一次出现了“社会福利事业”字样,而且从贫困救济和分发救济物资转为对贫困者进行经济支援并提供多种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然而,尽管在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发端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但正规系统地建设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初。经济危机和战争凸显了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危机和战争也昭示了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干预作用的重要性,同时,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也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以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为蓝本,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部组织法》(1 944年)、《国民救济法》(1945年)、《家属津贴法》(19 4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工业伤害法》(194 6年)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三大部分。 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大险种,覆盖了社会成员年老、疾病、

失业、职业伤害等各种情况造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风险。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体,占社会保险收支的最大份额。养老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分为第一支柱:基本保险,由国家主办并承担主要责任,又分为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前者与就业无关,参保者人人有份儿,待遇水平相同,后者与缴费年限挂钩。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分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类型。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养老基金及商业性养老保险计划。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筹资和服务相统一的全民保健计划,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费90%来源于财政,10%由个人负担。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分为三级,即国家保健局、地方保健局和地区保健局,地区保健局负责提供具体的管理服务。病人就医首先到家庭医生的办公室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的,推荐到综合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病人出院后家庭医生再为其提供护理和调养服务。私人医疗机构也提供部分服务,但所占份量很小,仅通过特需和优质服务发挥补充性作用。 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都采取现收现付方式,就业人员单位及其本人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后两种保险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发生失业、工伤和生育事件,生活生命健康出现风险时,领取相应待遇。

西方福利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简介 陶承德等在《科技革命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一书中认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社会物质财富大量增加。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就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处于贫困线以下。特别是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使许多企业生产不景气甚至倒闭,使相当数量的工人失业,生活水平下降。为了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兴起和形成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加强社会福利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的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 福利制度的初创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在I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长期萧条,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特别是在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德国,俾斯麦政府对工人运动除了采取镇压手段之外,也把实行社会改良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手段笼络工人,德国就成了世界上最早制定社会保障立法的国家,它在1883年、1884年和1889年,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及残废保险法。许多欧洲国家也借鉴和学习德国,如英国、瑞典、挪威、芬兰、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也先后制定有关疾病、工伤事故的法律,1911年英国还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的、强制性的失业保险法和国民健康保险法。 在本世纪30年代,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发生,造成了大批劳动者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极度恐慌,特别是德、意法西斯的上台和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危机和战争使人民觉醒,在欧洲左翼的政治力量加强,苏联社会主义又给人们指明了新的社会发展方向,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民主革命风起云涌。在这种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步伐,美国国会于1935年8月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还建立了有关给年老退休的工资收入者直接提供年金津贴、失业补偿、贫困和盲人救济、被扶养穷困儿童救济、促进妇孺健康和公共健康服务等9个社会福利计划。并于1942年11月为了动员人民支持战争,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之托,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西方社会保障史上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基本思想,一是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居民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为限;二是社会保障应体现“普遍和全面”的原则,即应包括所有居民的各种不同社会保障方面的需要。这个报告得到英国战时联合内阁和战后工党政府的原则批准,英国相继建立了家庭补助法(1945年)、社会保险法(1946年)。国民健康服务法(1946年)、国民保险(工业受伤)法(1946年)、国民救济法(1948年)等。1944年制定的教育法也把免费的中学教育确立为普遍享受的权利。法国、瑞典等国也进一步完善了福利制度,使福利国家的框架基本形成。 陶承德等认为,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特别是6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这也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福利制度、发展福利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进入完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福利的享有面愈益向全民化发展。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把保险范围由工资收入者的职工保险扩大到非工资收入者如农业经营者、手工业者、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对收入很低或没有收人而无法参加保险的贫困者、失业者伤残者等通过设立社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补贴项目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第二、社会福利项目更加广泛。除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外,还纷纷设立了各种救济,象住房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老年人医疗照顾计划等。如英国公民一出世便可享受国家发放的婴儿补贴;产妇有医疗补助;学龄儿童除了在公立学校免费就读以外,还享有儿童津贴;失业者可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病患者可以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医疗;同时可以领取疾病津贴或疾病补助救济;老年人有退休金、养老金;死亡者家属可领取抚恤金等。瑞典的社会保险制度源于英国,又超过英国,被誉为“从摇蓝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如瑞典公民年满67岁即可领取全额的基本年金,而且不交纳任何手续费,也无需经过收入情况调查,雇工和雇员不交纳保险税。 第三、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度增长。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均占相当大的比重,社会福利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如美国1975年社会福利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达18.7%,占政府开支比率达57.4%,1982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西欧的英、法、德、意、比等6

各国福利比较

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 一位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失业,可他一点也不感到恐慌,因为他可以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房贷供不起,不要紧,也由政府无偿补助,日子照样过得很体面。 研究数据显示,1995年夏威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领取的福利相当于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社区大学的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为确保条件具备并且愿意读书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为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医疗救助预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联邦政府补贴57%。

韩国式社会福利制度

韩国式社会福利制度 韩国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时间较短,还处于起步阶段,采用什么样的社会福利模式至关重要。目前,实行福利制度的一些国家社会福利支出过多而陷入了财政危机,有些国家不得不减少甚至取消福利的承诺。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脱节,而且社会福利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培育没有多少帮助,韩国要多一些福利国家吸取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新的社会福利制度。已提出均衡福利国家特征加韩国社会特征的“韩国式福利经济模式”构想,其基本特征如下: 1、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的均衡。一些发达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经济增长政策脱节, 片面地扩大社会福利,没有把社会福利支出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结果,社会保障的政治承诺继续扩大而负担该项支出的经济能力却衰退,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社会福利离不开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离不开社会稳定。目前韩国经济面临的有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但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劳动者在分配问题上存有被剥夺的感觉而劳动积极性不高,其结果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因此,社会福利政策应与劳动政策结合起来,通过人力开发、技术培训等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而且搞好收入分配,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搞好基本保障。基本收入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教育保障、基本居住保障是人们生 活的基本要求,政府应搞好这四个基本保障。这四个基本保障要同时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收入、教育、医疗有基本保障而居住没有基本保障,那么为解决居住问题而支出许多费用的人,即使收入有保障,也要用于居住费,其结果还是贫困。因此说,四项中缺哪一项都会影响其它几项的保障效果。 3、效益和均衡的协调。经济发展要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效益,而且为了资本投资要进 行必要的积累。如是强调社会保障而分配多了,就会削弱积累。因此,必须扣除发展经济所需要的积累部分,将剩余部分公平地分配给全体国民。 4、积累的劳动政策。处理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如果失业的人多,即使是社会保障制度较 好,也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完全雇佣政策不是生产需要,而是作为收入保障手段的一环,那么也等于存在潜在失业。因此,均衡的福利国家要培养有技能的产业工人。也就是说,不但要有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力要有质量。 5、建立“家庭般的社会”。国家要保障所有人的基本生活水平,而且要通过社会的共同努 力,不但满足物质要求,还要满足非物质的需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对老年人尽量满足老年的需要,对残疾人要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对幼儿和儿童要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对妇女要提供平等的机会等。韩国社会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有儒教传统的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儒教传统是家长中心的社会,孝敬父母的传统在韩国福利模式里应成为“家族保护的福利”。政策上应鼓励家庭为单位搞社会福利,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不是采取设施为中心来收容,而是提倡由各个家庭负责,对这样的家庭在居住、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而且为防止家庭破坏,实行夫妇优待制度,对独身则不优待。韩国具有长期的农耕社会传统,种田互助,全村人互帮的习俗在现今社会里仍然存在。因此,韩国式福利国家应提倡家族共同体,地区社会共同体、企业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福利和增长均衡的模式与韩国的家庭传统结合,不采取设施为中心的西欧方式,实行在家庭照顾的“家庭般的社会”,这就是韩国式社会福利模型。当然,随着现代化、国际化的进步发展,经济结构、收入结构、就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观念都将发生变化。所设想的这种带有“传达室统特色”的韩国社会福利模式构想能否实现,还要在发展和实践中接受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