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总体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主要表现在:(一)“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

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

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

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二)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有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年级高低、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

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

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

有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当前,教育部门对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并加大了推进力度。

实际情况表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由于各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学方式的单一等因素,导致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对于如何提高德育课程实施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研究意义小学德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研究小学德育课程的意义在于能够加深对学生道德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通过研究德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和问题,可以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明确德育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完善小学德育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小学德育课程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的是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加强对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小学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容乐观。

当前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德育课程往往停留在口号式的宣传和道德说教阶段,缺乏深度和实效性。

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很难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也出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类学科各个年级的教师都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进行了探索。

新的课程标准与传统的课程标准相比,其中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便是教学理念的不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

教师在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又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是众多教师所需要重视的内容。

根据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德育;现状;对策"德育"教学是在近些年来广泛兴起的一种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学。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对此,不同的的学习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

总的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人。

德育教学中既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强调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作用,它们这对作用是个相互的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近年来所提出的德育教学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就应该发挥主人的作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通过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参与课堂。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1.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不容乐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进入了繁荣时期,人们的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各种消极享乐的思想正逐步腐蚀青少年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正慢慢消解高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力,给他们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曲解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小学高年级未将德育教育提上工作日程,由此导致学生对传统美德、高雅情操的认识不足,这就增加了他们犯错误的几率,在今后的成长中使他们失去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导致青少年犯罪现象的频发。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背景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一环,德育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中小学德育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旨在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研究。

二、现状分析2.1 德育教育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陆续推进,德育课程逐渐成为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教版》小学教材中设置了“思想品德和法律课”的课程,中学教材中也分别设置了“语文素养与人生观”、“品德与社会”、“法律与生活”等课程。

其中,“思想品德与法律课”的设置更是为德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推动力。

2.2 德育课程的资源教育不足尽管对于新课改中的德育课程设置专门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但却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撑。

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合适的教育资源。

2.3 德育教育与现实脱节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传统道德观念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

因此,传统的德育教育与现实脱节。

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时,很难将道德观念与现实相结合。

2.4 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和其他学科一样,德育教育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但现状仍然存在德育教育缺乏应有的评价标准的问题。

这使得学生、家长和社会无法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德育情况。

三、对策研究3.1 建立更完善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德育教育资源。

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开发一些资源,如设置德育教育网站、建立互联网德育教育资源库。

在教育教材编写过程中,也需要力求丰富德育教育资源。

3.2 德育教育与现实结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发展需求。

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使学生更加理解道德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3 建立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对于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至关重要。

评价体系应包括教育目标、卡点要求和可量化的德育教育内容等方面。

同时,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考试得分和日常表现相结合。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 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德育 课程的教学效果。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 发展,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 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支,树立良好 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 立榜样,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不协调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家长和学校在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03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增加实践环节
德育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感受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教学方法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contents
目录
• 中小学德育现状 • 中小学德育问题分析 •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 中小学德育实践案例分享 • 中小学德育未来展望
01 中小学德育现状
德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德育课程设置
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设置较为完善,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实施过 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与实际教育需求脱节的情况。
德育教育方式个性化
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德育 教育的效果。
德育教育社会协同发展
1 2 3
学校与家庭协同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制定德 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校与社会协同
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德 育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学校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更是教授学生德行教育素质的地方。

在这个教育时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以德树人的观念。

因此,本文将分析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并为此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学校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目前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在不断优化改革,本文将对目前的德育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并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优化措施。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1.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小学教师,一般会采取理论授课的方式,进行德育理念的教学,和中小学学生们讲述德育课程学习的一些知识。

但是这样往往会忽略了中小学年纪小,中小学教师说的道理太过于深奥,学生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这些道理的含义,而且中小学生所面对的德育问题多种多样,理论解释比较单一,使小学生找不到运用的地方,从而没办法很全面的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2.德育观念落后目前在中小学教育环节中,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盲目地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传递,这种做法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难理解这方面的道德价值观。

而且,小学班主任对网络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看到了网络的负面影响,只是引导小学生不要使用网络,小学班主任不了解小学生的内心,虽然进行了很多道德教育,但效果不是很好,很多时候德育工作甚至没有效果。

3.中小学德育教学专业性不足有些中小学的德育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德育教育培训,导致学生德育教学水平无法跟上现下的德育教学脚步。

学校也没有对德育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培训及考核,使中小学德育教学专业性止步不前。

4.学生自觉能力差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比较活跃,对外界的未知有着探索精神,很容易被外界所吸引,尤其是信息发展时代的产物,小学生的好坏分辨意识不强,会受到互联网影响,不能及时辨别网络的真实性,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吸引,开始玩游戏,看动画等。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环节。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化和科学化。

德育教育往往只停留在零散的道德知识教育上,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德育教育方法不够多样化和灵活化。

德育教育更多地以传授知识和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体特点。

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化和综合化。

评价标准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发展。

1. 完善德育教育内容。

制定科学、系统的德育教育课程标准,将德育教育纳入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 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思辨、讨论、合作等方式参与德育教育。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强化德育教育评价。

构建科学公正的德育评价体系,将品德素质纳入考核范畴,制定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注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发展,并与学业成绩、能力表现等综合评价相结合。

4. 加强家庭与学校合作。

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与家长密切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促使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

5.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专业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德育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需要以科学、系统、综合的方式进行。

只有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和合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水平。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其现状和对策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1 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对于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情况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忽视了有关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对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缺乏个性化的教育。

1.2 德育教育注重形式,忽视内涵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往往更加强调形式化的道德教育,让学生背诵、朗诵一些道德故事以及道德规范,重视形式,忽视深层的内涵。

这种教育方式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道德规范,形成一种虚假的教育。

1.3 家校联动不够完善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家校联动不够完善的问题。

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而家庭的德育教育也没有与学校进行有效的对接。

1.4 德育教师培养不足小学德育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到位,德育教育教师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成长阶段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式的制定,更加系统地规划和设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教育措施,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形式化的道德教育,更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内涵。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形成自觉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家校共育的机制。

学校要加强家长教育,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且在家庭中延续相关教育措施。

论中小学德育情况及措施

论中小学德育情况及措施

论中小学德育情况及措施汇报人:2023-12-11•引言•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德育措施探讨与实践目录•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完善与实施•总结与展望01引言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德育定义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重要性德育的定义与重要性当前,中小学德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导致德育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德育现状及问题德育问题德育现状报告目的与结构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小学德育现状及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报告结构本报告共分为引言、现状分析、改进措施和建议等部分。

其中,现状分析部分将对中小学德育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改进措施和建议部分将针对现状分析部分提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02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德育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德育课程种类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

德育课程实施课堂讲授、主题活动、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

德育课程评价注重知识考查,兼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道德素质,如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

品德表现品德问题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存在自私自利、欺凌弱小、缺乏责任感等问题。

家庭教育缺失、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网络负面信息侵蚀等。

030201学生品德表现及问题教师德育素养具备专业道德知识,注重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等。

面临挑战德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创新、应对网络德育新环境等。

教师德育素养及挑战03德育措施探讨与实践明确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德育课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制定德育课程标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将德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德育课程得到有效实施。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等。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1. 德育教育的定位不清晰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有些学校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分离,片面追求学科教育的分数。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缺乏道德修养,思想品德不健全。

2.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德育教育内容多以传统的伦理道德知识灌输为主,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不高。

3. 德育教育手段滞后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手段普遍滞后,多以传统的讲授和书面教学为主,缺乏情感沟通和实践体验。

学校应该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全过程中。

学校可以设立德育教育的课程或活动,将学生的道德素养纳入综合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

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

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多样化、趣味性强,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模拟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

4. 健全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表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

学校可以加强与学生家庭的配合,共同监督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行为表现。

5. 加强教师德育教育专业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能力。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推动教师更好地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

小学德育教育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德育教育的定位、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创新德育教育的手段、健全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德育教育专业培训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00字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学校德育教育也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以中小学德育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并提出对策。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1.德育教育理念不清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校存在德育教育理念不清晰的问题。

德育教育不仅要传授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还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德育教育往往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缺乏深度和内涵。

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2.德育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教学计划。

但是,在现实中,德育教育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课程设置也比较片面。

德育课程重视规则传授,缺乏对道德问题和道德选择的探讨,学生对其反应不大。

3. 德育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德育教育关键在于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育人者。

然而,在现实中,德育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

这也导致了德育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策措施1.明确德育教育的初心和方向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明确德育教育的初心和方向。

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风险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学设置德育教育课程德育教育课程应该多角度进行教学,探讨道德问题,提高学生对道德问题和道德选择的意识。

同时,德育教育课程也需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营造出以德育课程为基础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多元化教育。

3.提高德育教育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应该对德育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对道德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手段,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实施和监督。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杨立公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现状一:重“智”轻“德”。

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

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

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

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

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现状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

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

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现状四:.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进行探讨,探索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新课改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中小学教育在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其中德育教育更是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倡导学生主体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德育教育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成长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实践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实践性。

新课改要求德育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行动,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中小学德育教育实践研究也更加重视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际操作。

2. 注重情感教育。

新课改倡导情感教育,要求学校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态度。

中小学德育教育实践研究也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探索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1. 提倡素质教育。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德育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智力品质、体育品质、艺术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也需要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3. 突出个性发展。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德育教育要突出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也需要更加突出个性发展,注重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 实践活动推动德育教育一所中小学结合新课改背景,开展了“文明礼仪、团结友爱、自立自强、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文明礼仪比赛、团结友爱联谊会、自立自强锻炼营、勤俭节约实践课等。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对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进行了说明。

在分析了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项对策建议。

其中包括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实践、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

在对本文进行总结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对策研究、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总结讨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教育变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已经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推广。

在新课程中,德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不仅对学生的品德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在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在德育课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有必要对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新课程下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现有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完善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通过对现行德育课程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道德素养。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小学德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德育教育方法过于 简单粗暴,缺乏情 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德育教育评价方式 不够科学合理,缺 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 德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德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较少,无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德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德育教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中小学德育教育现 状与对策
汇报人:XX
目 录 CATALOG
01
单击此处 添加目录标题
0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03
德育教育存在的问 题
04
德育教育的对策研 究
05
德育教育的实践探 索
06
德育教育的评价与 反思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实践成果的反思: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思 考,探讨改进和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德育教育实践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优秀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推广应用到更 广泛的领域和范围,以促进德育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德育教育实践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 断创新和发展德育教育实践成果,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新课改强调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和合作学习。
新课改要求德育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创造力。
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其实施现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后提出了对策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结论部分展望了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前景,总结了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德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对策研究,内容,特点,问题,挑战,发展前景,总结,展望,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和学校对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视日益增强,德育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德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德育课程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新时代赋予德育课程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深入研究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目前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研究将对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通过研究,旨在为改进和完善小学德育课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指导,推动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现状和问题,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小学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小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期能够为小学德育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在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信息化和科技化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小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但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比如沉迷网络、依赖手机等问题。

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给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了新的冲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互动性越来越强,小学生的教育环境非常复杂和多变。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近视、肥胖、焦虑等问题成为了普遍现象。

针对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改善和提高。

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联手,对小学生进行定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

要重视多元化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

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路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制定符合新时代要求和小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课程。

学校还应注重小学德育教育的全员参与,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杨立公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现状一:重“智”轻“德”。

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

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

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

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

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现状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

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

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现状四:.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无疑,学校德育理应作出回应。

然而,由于德育和生活社会缺乏建立广泛的联系,故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现状五: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

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也较有存在,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薄弱。

现状六: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大,虽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网络对学校德育、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

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现状和问题,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思路及政策。

针对上述现状做出以下几点对策研究:一、建全考核制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接受挑战。

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没有真正解决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因而在相当一部分领导观念中,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出现了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现象。

德育与智育虽然同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但从完成的任务看是有所侧重的,德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识别是非善恶,形成一定的品德与良好道德行为,它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即如何做人的问题。

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着力点。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智育和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健康人生观的可塑时期。

学校理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段担当重任。

有关部门应建全考核制度,扭转“唯智倾向”,构筑“道德长城”,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这便是改进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相互衔接,使德育教育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分层次推进。

首先,应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应体现道德品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横向系列。

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要围绕看一项德育内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上升。

分阶段、分年级地确定教育重点,阶梯式地、连续地实施教育,形成德育的纵向系列,从而使各项教育内容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使各个阶段的教育相互衔接、协调统一。

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落实相应的教育内容。

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践性。

我们有不少优秀传统的教育内容如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等。

这些内容不是讲多了而是讲得不够,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个性差异及道德水平的基础,以致效果不理想。

随着新课程的步伐,新的教科书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针对性与实践性,通过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规划,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体系。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工作,努力开创新世纪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1、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

”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

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要求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因此我们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育德优势。

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

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育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设想。

2、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并使活动形式科学化、系统化。

各种“主题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学生情绪愉快,态度以及兴趣极高,乐在其中。

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以积极向上、乐观的的态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在活动中表现出有坚韧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品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学生长大以后才会挺起胸膛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

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创新德育方法势必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德育方法创新主要表现为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

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

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

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五、进一步加大家校协作的力度。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

”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孩子的思想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又是时刻存在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耳闻目睹的直观影响。

所以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就成为了孩子德育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了。

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有些家长的一些急功近利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方法和一些崇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做法,都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起到副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与家长配合起来,通过家庭走访、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心理变化,并作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

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

只有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才能给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架起一座牢不可破的桥梁。

六、处理好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影响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被称为“网络一代”。

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再加上中小学生心理具有不成熟、不愿承担责任、又好新鲜、追求刺激、自由时髦的特征,网络文化闯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便是历史的必然。

它犹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学校教育注入活力,带来生机;而另一方面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行为带来不良效果,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首当其冲,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网络对学校德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它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所造成的冲击是空前的,它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

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思想重视,引导得当,管理到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精彩的网络世界必定会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