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病理学(陈莉,何松主编)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版2021csco指南pd1免疫治疗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思维导图版2021csco指南pd1免疫治疗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二线/三线及以后治疗 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帕博利珠单抗(PD-L1 TPS≥50%,1A)(PD-L1 TPS 1-49%,2A)
帕博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铂类(1A)无需考虑PD-L1表达水平
晚期鳞癌
一线治疗
阿替利珠单抗(TPS≥50%或IC≥10%)(1A) 卡瑞利珠单抗+紫杉醇+铂类(1A)
帕博利珠单抗+顺铂+5-FU(1A) 纳武利尤单抗(1A)
信迪利单抗+培美曲塞+铂类(1A)
卡瑞利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1A)
2021更新 要点(1)
IV期无驱动基因 、非鳞NSCLC
一线治疗
阿替利珠单抗(TPS≥50%或IC≥10%)(1A) 替雷利珠单抗+培美曲塞+铂类(1A)
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2周期(培美曲塞+铂类)
卡瑞利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1A)
无驱动基因突变 的非鳞NSCLC
IV期无驱动基因 、非鳞NSCLC
一线治疗
阿替利珠单抗(TPS≥50%或IC≥10%)(1A) 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1A) 尤其适用于肝转移 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1A) 无需考虑PD-L1表达水平 替雷利珠单抗+培美曲塞+铂类(1A) 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2周期(培美曲塞+铂类)
纳武利尤单抗(1A) 帕博利珠单抗(PD-L1 CPS≥1)(1B)
晚期结直肠癌
更新说明: 蓝色代表证据级别提升 红色代表新增加推荐 紫色代表证据级别下降 红色边框删除代表删除该条推荐

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

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
















2、浸润性生长:多见于恶性
特点
肉眼: 肿块呈结节、蟹足或树根状,破坏周围 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
临床:体表触诊,肿块固定; 不易切除,易复发。
该特点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3、外生性生长:良、恶性均可
发生部位:体表、体腔、管道器官表面 生长方向:向表面生长 肿物形态: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大小、形状不一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核多形性
大小不一,形状不一 核浆比,1∶1~2 核染色质粗颗粒状,不均匀 核膜增厚 核仁肥大,可多个 核分裂像多,病理性 多核、巨核或奇形核
核多形性:大小不一,形状不一
核多形性:
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核浆比,1∶1~2;核染色 质粗颗粒状,不均匀。
息肉状 菜花状
子宫
结节状
分叶状
囊状
1、肿瘤的大体形态
形状:多种多样 乳头状 息肉状 菜花状 结节状 分叶状 囊状 蟹足状或树根状
1、肿瘤的大体形态
形状:多种多样 乳头状 息肉状 菜花状 结节状 分叶状 囊状 蟹足状或树根状 溃疡
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
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
额 部 、 背 部 脂 肪 瘤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皮 肤 鳞 癌
对肿瘤的大致印象
•肿块
---多余
•大小
---不一
•生长速度 ---慢、快
•对机体影响 ---压迫、破坏、转移、死亡
例1 腺瘤
例2
鳞 状 细 胞 癌

《病理学肿瘤》课件

《病理学肿瘤》课件

2
病理学家通过显微镜检查组织标本,
鉴定是否存在肿瘤,确定其类型和特
点。
3
肿瘤标本取材
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式获取可疑病灶 的组织样本。
肿瘤治疗
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 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乳腺癌
乳腺癌具有腺癌细胞的特征,常见的类型有浸 润性导管癌和乳头状癌。
肺癌
肺癌主要由上皮细胞形成,最常见的类型是鳞 状细胞癌和腺癌。
原发性肿瘤
原发性肿瘤起源于特定器官或组织,未转移至其他部位。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生长
肿瘤细胞通过无限制的分裂 和增殖来实现生长。
侵袭性生长
恶性肿瘤能够侵入周围组织 和器官,破坏其正常结构和 功能。
转移扩散
恶性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 或淋巴系统迁移到远处器官, 形成转移灶。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
组织学检查
3 预后评估工具
病理学家使用不同的评估工具和模型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
结肠癌
结肠癌是起源于结肠黏膜的肿瘤,常见的类型 有腺瘤和腺癌,常见类型 包括腺癌和鳞状细胞癌。
病理学肿瘤的预后评估
1 分级和分期
通过对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扩散情况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
2 预后因素
包括肿瘤的类型、大小、分级、分期,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治疗反应等。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病理学肿瘤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肿瘤的本质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通过本 课程,您将获得对肿瘤病理学的全面认识,包括病理学概述、肿瘤的定义和 分类、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病理学概述
研究和诊断疾病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机制和过程,以及 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和治疗建议的学科。

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作者:吉家干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2年第05期病理学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以及逻辑性,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优化病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思维导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病理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主要在记忆、学习以及思考中应用,有助于充分发挥人脑的发散思维。

基于此,思维导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中就有很多的500强企业。

自其在中国应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径向图的可视化方法绘制思维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与相互依赖相关的层次关系图来显示每个层次的主要关系和次要关系。

思维导图充分展现左右脑的功能,表示出记忆规律和阅读思维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找到平衡,有效地开启人类大脑的巨大潜能。

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符合人类思考方式的功能。

思维导图是非常简单和有效的一种辅助学习工具。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符号以及文本结合的方法,表达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的重要特征以及图像与色彩之间的记忆联系都用隶属关系和层级图形来表达。

与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贯采用的记忆方法相比,思维导图记忆模式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省时;二是关键词比较突出,可以灵活组合,提高创新革新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感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思维连续不断地涌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记忆的深度;最后,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知识点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更为清晰明确,也使记忆跨度进一步增强。

在病理学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学习中,学生需要充分地利用思维导图的便捷性、实用性和高效性来辅助学习,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病理学(第九版)思维导图

病理学(第九版)思维导图

病理学(第九版)绪论病理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分类(研究和诊断⽅法)⼈体病理学(⼫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实验病理学(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总论第⼀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免疫适应定义: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产⽣的⾮损伤性应答反应萎缩——肾压迫性萎缩病理变化: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减⼩,重量减轻,实质细胞内物质和实质细胞数⽬减少,⾊泽变深可出现脂褐素颗粒(细胞内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膜包被的细胞器残体)类型⽣理性萎缩:胸腺⻘春期萎缩、⽣殖系统某些器官更年后萎缩-——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数⽬减少病理性萎缩:按发⽣原因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化和损伤性萎缩(最先消耗脂肪组织)肥⼤——⼼肌肥⼤病理变化:肥⼤的细胞体积增⼤,核肥⼤深染,细胞功能增强;功能代偿作⽤是有限度的;假性肥⼤(实质细胞萎缩,间质脂肪细胞增⽣)类型⽣理性肥⼤包括代偿性肥⼤(举重运动员肌⾁)和内分泌性肥⼤(妊娠期⼦宫平滑肌增厚)病理性肥⼤包括代偿性肥⼤(切除⼀侧肾、左⼼室部分坏死)和内分泌性肥⼤(甲状腺亢奋)增⽣病理变化:胞有丝分裂活跃⽽致增⽣,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和细胞核形态正常或稍增⼤,可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是间质的重要适应性反应类型⽣理性增⽣包括代偿性增⽣(⾼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和内分泌性增⽣(⻘春期⼥性乳房和⼦宫内膜腺体增⽣)病理性增⽣包括代偿性增⽣(创伤愈合)和内分泌性增⽣(激素过多、⽣⻓因⼦过多)增⽣与肥⼤的关系:原因类似。

细胞分裂增殖能⼒活跃的组织器官的肥⼤可以是肥⼤和增⽣的共同结果,⽽细胞分裂增殖能⼒较低的组织器官的肥⼤仅仅因为肥⼤所致(⻣骼肌、⼼肌)化⽣定义:⼀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是⼲细胞转分化的结果类型上⽪组织的化⽣:包括鳞状上⽪化⽣(吸烟者的⽀⽓管假复层纤⽑柱状上⽪)、柱状上⽪化⽣(胃粘膜上⽪转化为肠上⽪化⽣、胃窦胃体由幽⻔腺取代-假幽⻔腺化⽣等)间叶组织的化⽣:⻣或软⻣化⽣等(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后可转变为成⻣/软⻣细胞)意义:强化局部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减弱黏膜⾃净能⼒,引起恶变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包括缺氧、⽣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失衡、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遗传性缺陷和社会⼼理因素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细胞可逆性损伤定义: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常⻅可逆性损伤的特征细胞⽔肿⼜称⽔变性凡是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内稳态变化的损害,都可导致细胞⽔肿、线粒体受损,ATP⽣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病理变化镜下观:细胞质内红染细颗粒状物(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等细胞器),严重时表现为⽓球样变-病毒性肝炎,细胞质⾼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肿胀⾁眼观:器官体积增⼤、边缘圆钝、包膜紧张、切⾯外翻、颜⾊变淡脂肪变⽢油三酯蓄积于⾮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油三酯合成过多;脂蛋⽩、载脂蛋⽩减少)病理变化镜下观:细胞质中出现⼤⼩不等的球形脂滴,⽯蜡切⽚中呈空泡状,冷冻切⽚中可⽤苏丹Ⅲ、苏丹Ⅳ等特殊染⾊进⾏区别⾁眼观:器官体积增⼤、边缘圆钝、淡⻩⾊、切⾯油腻感常⻅于肝、⼼、肾(近曲⼩管):脂肪肝、⻁斑⼼(与脂肪⼼不同,其为⼼肌脂肪浸润)肝细胞脂肪变病变区慢性肝淤⾎-⼩叶中央区磷中毒-⼩叶周边带严重中毒和传染病-全部肝细胞玻璃样变⼜称透明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质蓄积(蛋⽩质合成的先天遗传障碍或蛋⽩质折叠的后天缺陷)病理变化细胞内玻璃样变:均质红染的圆形⼩体,位于细胞质内,如Rusell⼩体、Mallory⼩体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增粗变宽,其间少有⾎管和纤维细胞,⾁眼呈灰⽩、质韧、半透明细⼩动脉玻璃样变:⼜称细⼩动脉硬化,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减弱(熟悉)淀粉样变细胞间质内淀粉样蛋⽩质和黏多糖复合物蓄积,具有淀粉染⾊特征病理变化淡红⾊均质状物沉积于细胞间质、⼩⾎管基膜下或沿⽹状纤维⽀架分布刚果红染⾊为橘红⾊,遇碘为棕褐⾊、再加稀硫酸便呈蓝⾊(熟悉)黏液样变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质的蓄积病理变化可形成特征性的黏液⽔肿(熟悉)病理性⾊素沉着⾊素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内外含铁⾎⻩素:⼼衰细胞脂褐素:⽼年斑⿊⾊素:酪氨酸胆红素:⻩疸(熟悉)病理性钙化⻣和⽛⻮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病理变化:镜下呈蓝⾊颗粒状⾄⽚块状,⾁眼呈细⼩颗粒或团块,触之有沙砾感或硬⽯感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细胞死亡坏死基本病变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三者并不⼀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胞质嗜酸性增强出现较晚,间质崩解液化成⽆结构物质类型凝固性坏死:蛋⽩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解作⽤较弱时,坏死区呈灰⻩、⼲燥、质实状态,轮廓清晰---⼼肝肾脾液化性坏死:细胞组织坏死后发⽣溶解液化(脑软化)纤维素样坏死:坏死呈细丝状、颗粒状或⼩条块状⽆结构物质⼲酪样坏死:结核病时,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状似⼲酪;镜下为⽆结构颗粒状红染物,是坏死更为彻底的特殊类型凝固性坏死脂肪坏死: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属液化性坏死范畴(急性胰腺炎)坏疽(局部组织⼤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性坏疽: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通畅时发⽣,坏死区⼲燥皱缩呈⿊⾊(凝固性坏死)湿性坏疽:多⻅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可发⽣于动静脉均阻塞时,坏死区肿胀呈蓝绿⾊,界限不清(液化性坏死和凝固性坏死的混合物)---肺、肠管、⼦宫、胆囊⽓性坏疽:属于湿性坏疽,常⻅于深达肌⾁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坏死区有⼤量⽓体⽽呈捻发感结局凋亡形态学和⽣物化学特征:细胞皱缩、染⾊质凝聚、凋亡⼩体形成(细胞凋亡的重要形态学标志)、质膜完整凋亡与坏死的⽐较(了解)细胞⽼化遗传程序学说——端粒酶错误积累学说第⼆章损伤的修复概述再⽣细胞周期(cell cycle)含义:指细胞从⼀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肿瘤-病理学概述参考PPT

肿瘤-病理学概述参考PPT
2、结合肿瘤的眼观形态命名: 结肠息肉状腺瘤、乳头状囊腺瘤。
3、混合细胞成分构成:涎腺混合瘤、乳腺 纤维腺瘤、畸胎瘤等。
肿瘤-病理学概述
1、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carcinoma)
命名原则:在起源组织名称后加“癌”字。 例如:鳞状细胞癌(鳞癌) 腺上皮癌(腺癌) 基底细胞癌 移行细胞癌
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24
间变(anaplasia):
原意是指已分化成熟细胞和组织的退 分化,返回原始的幼稚状态。因此,间变 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或异型性 明显。
间变性甲状腺癌
25
即瘤细间胞变彼的肿此肿瘤大瘤小-细病和胞理形具状学有上概明有显很述的大多变形异性,有,
时很难确定其组织来源。有的恶性肿瘤主要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称为间变性肿瘤 (anaplastic tumor)。
肿瘤-病理学概述
概述
肿瘤-病理学概述
恶 病 质
恶 性 肿 瘤 晚 期

(Hale Waihona Puke 肿瘤-病理学概述Tumor = Neoplasm (良性、恶性) Cancer (carcinoma、sarcoma) 在欧美一些国家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 血 管系统疾病而居第二位。 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死因 的第三位,而城市人口中居死因第一位。 我国常见的10大恶性肿瘤按死亡率高低排 列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大肠癌、白 血病、淋巴瘤、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等。
间变性肿瘤:恶性肿瘤,分化很差,异型 性显著
Atypia、differentiation、anaplasia是从 不同方面叙述肿瘤细胞状态的术语,前二者 可用于良恶性肿瘤的描述,而后者一般只能 用于恶性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