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课件(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 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 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
• 1942年,对讲机应用于二战
微波通信
• 1931年,英国多佛尔和法国加来之间在 建立世界上第一条超短波接力线路
• 20世纪50年代出现微波接力通信
光纤通信
•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和霍克哈姆发表了关于传输介 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 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纤通信的基础。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 数字系统:每秒所传输的位数来计量(bit/s)
• ADSL上网的速率: 上行:0.54Mbit/s 下载: 8Mbit/s
• 以太网上网的速率: 10Mbit/s 、100Mbit/s 到桌面
• 宽带:2Mbit/s 作为划分点
1.4.2 模拟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消息。模拟通信系统框 图如图1-2所示: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信息与信号
• 信息←→冗余
– 消息中不定的部分
• 信号
– 信息的物理载体: 电、光信号
•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 号

移动通信原理 PPT课件

移动通信原理 PPT课件
1) 移动交换中心MSC MSC是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交换系统。 MSC与基 站以光缆相连进行通信, 一个MSC可以管理数十个基 站, 并组成局域网。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MSC支持的呼叫业务是: (1) 本地呼叫、 长途呼叫和国际呼叫。 (2) 通过MSC进行移动用户与市话、 长话之间的 联系, 控制不同蜂窝小区的运营。 (3) 支持移动电话机的越区切换、 漫游、 入网登 录和计费。
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者说, 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 如果从频率域或时间域来观察, 多 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在FDMA和TDMA系统中, 为了扩大通信用户容 量, 都尽力压缩信道带宽, 但这种压缩是有限度的, 因为信道带宽的变窄将导致通话质量的下降。 而 CDMA却相反, 可大幅度地增加信道宽度, 这是因为 它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2.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各种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 具体构成不完全相
同, 我国主要是联通的800 MHz CDMA数字系统。 一 种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2所示。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图1-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CDMA的基本组成与GSM的大同小异, 交换网络 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和手机MS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1-2中, PCF部分主要实现对分组数据业务的处 理功能。 它能够提供强大的分组数据处理能力, 满足 用户对高速分组数据的传输要求, 能适应目前和将来 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教学课件

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教学课件
学习收获和展望
总结本课程学习的收获并展望未来在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领域的发展。
Wi-Fi技术
深入研究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MAX技术
探索移动接入性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LTE-WiFi聚合技术
介绍LTE和Wi-Fi的融合应用和优势。
5G技术
展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前景和未来发展。
移动通信与无线宽带的应用场景
1
移动通信的应用
探索移动通信技术在智能手机、物联
无线宽带的应用
阐述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安排和考核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
频率复用技术
介绍频率复用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作用和原 理。
CDMA技术
探索码分多址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原理和应 用场景。
TDMA技术
详细讲解时分多址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和优势。
M技术
解析正交频分多址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重 要性和应用。
无线宽带技术
2
网和智慧城市方面的广泛应用。
说明无线宽带技术在家庭、企业和公
共场所的应用和便利性。
3
移动通信与无线宽带的融合应

展示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在产业 融合、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总结及展望
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的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的应用场景和挑战
展望未来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面临的挑战。
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 教学课件PPT
欢迎来到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教学课件PPT,本课程将带领你深入了解移 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最新发展。
课程概述
1 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关键技术。

移动通信课件第1讲.

移动通信课件第1讲.
2.2 无线情况
We now turn to electromagnetic
现在讨论无线情况下的电磁
propagation in the wireless environment, 波传播,为简单起见,主要讨论下
we focus on the downlink, base station
行链路即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情
As a terminal(终端) moves,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reception(接收) at either end,signal amplitudes(幅度) will fluctuate randomly,resulting in SO-called fading(衰落) of the signal.
无线传播环境在无线移动通 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决定 了系统是否适合进行实时语音信 息传输,或者适合数据传输,或 者其他类型的通信。
所以,在介绍无线通信其他 方面之前,有必要对无线介质某 些方面的影响详细地讲解一下。
The radio or wireless path normally described in wireless systems corresponds to the radio link between a mobile user station and the base station with which it communicates.It is the base station that is,in turn, connected to the wired network over which communication signals will travel.

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是指在无线通信领域中,传输数据和信息的原理和技术。

移动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之一,它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线连接。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1.1 什么是移动通信1.2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1.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4 移动通信的基本要素第二章无线信号传播2.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2.2 无线信号传播路径损耗2.3 多径效应与多普勒效应2.4 反射、折射和散射信号的影响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结构3.1 移动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3.2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各个组成部分3.3 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和无线电接入技术第四章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4.1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类和作用4.2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历程4.3 GSM、CDMA、LTE等移动通信标准的比较4.4 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第五章移动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5.1 数字调制技术5.2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5.3 AM、FM、PM调制方式的比较5.4 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第六章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6.1 信道编码与纠错码6.2 信道编码的原理和分类6.3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第七章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7.1 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7.2 分时复用技术7.3 频分复用技术7.4 码分复用技术7.5 OFDMA技术第八章无线接入技术8.1 蜂窝网络的组网方式8.2 频率复用与功率控制8.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技术8.4 TDMA、CDMA、OFDMA等接入技术的比较第九章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9.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9.2 信号处理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9.3 信号处理算法与技术的发展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案例分析、数据图表、实验结果等内容,请参阅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频率复用:________一种将频谱资源划分为多个频段,使不同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而不互相干扰的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PPT课件

《移动通信网络》PPT课件
我国采用的三种3G标准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
9.2 3G通信技术和标准
3G发展历程回顾:
•1985年FPLTMS概念被提出。 •1991年国际电联正式成立TG8/1任务组,专门负责FPLTMS的标准定制 工作。 •1996年FPLTMS更名为IMT-2000。 •1997年ITU向各国发出通函,要求各国在1998年6月之前提交关于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的候选方案,一共收到15份有关3G接口的技术方案 ,其中包括我国自主研究制定的TD-SCDMA标准。 •2000年5月,国际电联正式公布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CDMA技术以 其特有的优势为众多标准的基础。
EDGE
•俗称2.75G,是GPRS到3G之间的过渡产业 •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84Kbps •主张利用现有的GSM资源
IMT-2000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于1985年由ITU TG8/1提出,最初名为FPLMTS( 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后在1996年更改 为“IMT-2000”。
TD-CDMA解决的移动通信问题(续)
TD-SCDMA
•采用动态信道分配的方式,即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实时的动态资源分 配,包括频率,时隙和码字等。 •动态信道分配不仅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且增强了对于网络中负 载和干扰变化的适应能力。
W-CDMA
W-CDMA(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移动通信网络》PPT课 件
内容提要
移动通信,特别
是3G,将成为“全面、 随时、随地”传输信息 的有效平台。
本章将介绍移动通信的 发展历程,重点讨论3G 通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 网的相关应用。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PPT课件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PPT课件
具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06
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与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 信息传输方式,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利用移 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数据传输和 信息服务。它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和实时性,用户可以随时 随地接入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同时,移动互联 网还具有个性化特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 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
总结词
2G技术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详细描述
2G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相对于1G模拟信号传输,具有更 高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2G技术包括GSM、CDMA等标 准,支持短信、彩信、网页浏览等应用,为移动通信的普及 奠定了基础。
3G技术
总结词
3G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总结词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包括5G技术的推广、人工智能 的融合、物联网的拓展等,但同时也面临着安全和隐 私保护的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移动互联网的传输速度将 得到大幅提升,为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同 时,人工智能技术将与移动互联网进一步融合,为用户 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此外,物联网技术的拓 展将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移动互联网的 应用场景更加广泛。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 展,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加强技术和 管理措施,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
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05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 (1)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 (1)

第1章 概述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 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 具有多普勒效应。
由于移动台在运动中,所以产生多普勒频移效应,频移
值fd与移动台运动速度v、工作频率f(或波长λ)及电波到达 角θ有关,即
fd
v
cos
(1-1)
多普勒频移导致附加调频噪声。
第1章 概述
(3) 干扰严重。 (4) 接收设备动态范围大。 (5) 需要采用位置登记、 过境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 综合了各种技术。 (7) 对设备要求苛刻。
第1章 概述
图 1-2 半双工通信方式
第1章 概述
3. 双工制 双工制有频分双工(FDD, 也称异频双工)和时分双工 (TDD, 也称同频双工)两种方式。 频分双工制如图1 - 3所示, 是指通信的双方, 即收发 信机均同时工作, 任一方在发话的同时, 也能收听到对方 的话音, 无需按PTT开关, 类同于平时打市话, 使用自然, 操作方便。
第1章 概述
这种工作方式的优点是: ① 设备简单; ② 移动台之间可直接通话, 不需基站转接; ③ 不按键时发射机不工作, 因此功耗小。 其缺点是: ① 只适用于组建简单和甚小容量的通信网; ② 当有两个以上移动台同时发射时就会出现同频干扰; ③ 当附近有邻近频率的电台发射时, 容易造成强干扰, 通常为了避免干扰, 要求相邻频率的间隔大于4 MHz, 因而 频谱利用率低; ④ 按键发话, 松键受话, 使用者不习惯。
第1章 概述
第1章 概述
1.1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1.5 多址方式 1.6 其他常用技术 1.7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8 第六代移动通信(6G)

专题课件5G移动通信技术PPT课件

专题课件5G移动通信技术PPT课件

自组织网络
传统移动通信网络中, 主要依靠人工方式
完成网络部署及运维,既耗费大量人力资源
又增加运行成本,而且网络优化也不理想。
在未来 5G 网络中,将面临网络的部署、
运营及维护的挑战, 这主要是由于网络存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 ”菜单 栏中, 可以根 据需要 对不同 的内容 设置动 画效果F HX+LHJ。
5G通信技术应用领域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 ”菜单 栏中, 可以根 据需要 对不同 的内容 设置动 画效果F HX+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 ”菜单 栏中, 可以根 据需要 对不同 的内容 设置动 画效果F HX+LHJ。
5G简介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Release-
15中的5G规范的第一阶段是为了适应早期的商业部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菜单栏中,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的内容设置动画效果FHX+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 ”菜单 栏中, 可以根 据需要 对不同 的内容 设置动 画效果F HX+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 ”菜单 栏中, 可以根 据需要 对不同 的内容 设置动 画效果F HX+LHJ。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 ”菜单 栏中, 可以根 据需要 对不同 的内容 设置动 画效果F HX+LHJ。
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此, 超密集异构网络 成为未来 5G 网络提高数据流量的关键技 术。
PPT的内容输入完成之后,在“动画 ”菜单 栏中, 可以根 据需要 对不同 的内容 设置动 画效果F HX+LHJ。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完整版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完整版

14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 就接入网而言,客观上看可分为有线接入与无 线接入,这里仅讨论无线接入,再细致一些无 线接入又可分为室内无线接入比如红外、蓝牙 等;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比如IEEE802.11 系列等;中等及大范围的蜂窝移动接入和覆盖 全球的卫星接入。 • 本书讨论内容仅限于陆地系统的蜂窝移动网, 它是实现宏伟的个人通信蓝图的第一步,仅这 一步目前已经历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系 统,正在向第三代(3G)系统过渡。
第一章 绪 论
•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 移动通信是通信领域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发 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当今信息社会中 最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通信手段。它的发展与普 及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让 人们领悟到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气息。 • 移动通信,顾名思义其最本质的特色是“移动” 二字,就是说这类通信不是传统静态的固定式 通信,而是动态的移动式通信。
2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 传统的固定式通信,又称为有线通信。它的最 大特点是静态的,信道是封闭的,且是人造 的,从而是优质的。它的最大缺点是缺乏动态 性,不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特别是 快速移动的需求。 • 无线通信针对上述静态的缺点,以开放式传播 来传递信息,它的代价是牺牲了全封闭式的优 质人造信道,换取了无需采用固体介质专用线 路的开放式传输的灵活性,但是信道的开放性 必然引起了信道的时变性和随机性,从而大大 降低了通信容量和质量。

(2024年)5G移动通信技术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2024年)5G移动通信技术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5G终端设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发挥重要 作用,如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环保 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2024/3/26
26
07
5G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4/3/26
27
5G安全挑战分析
5G网络架构的复杂性
5G网络架构包括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 等多个层面,每个层面都面临不同的安全威 胁和挑战。
6
02
5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4/3/26
7
5G网络架构组成及功能
5G核心网(5GC)
提供网络功能,支持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 新型业务能力。
传输网
承载5G核心网和接入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提供高带宽、低时延的传输通道。
2024/3/26
5G接入网(5G AN)
实现无线接入功能,包括gNB和ng-eNB两 种基站类型。
控制与转发分离
5G核心网将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分离,使得网络更加灵活,易于 扩展和维护。
网络切片技术
5G核心网支持网络切片技术,可以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定制化的 网络服务,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16
5G核心网部署策略探讨
1
分布式部署
5G核心网采用分布式部署策略,将网络功能分 散到多个地理位置,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信。
优势特点
02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应用场景
03
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场景,如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

14
04
5G核心网演进与部署策略
2024/3/26
15
5G核心网架构变革及特点
2024/3/26

通信原理第一章.pptx

通信原理第一章.pptx

所以M 是波形数,p (xi ) =P 是每一波形出现的概率
2、非等概率
设消息由 n 个相互独立的符号组成,称为符号集
xi 对应 p( xi )
x1
x2 xn
p(
x1
)
p( x2 )
p( xn )
且每个符号包含的信息量均不相等 所以用统计平均的方法来描述一个符号所含的信息量
定义信息源的熵 H(X )
解:方法一
0出现 23次:I0
23 log2
1 38
33
bit
2出现
13次:I 2
13
log 2
1 14
26
bit
1出现
14次:I1
14
log 2
1 14
28
bit
3出现
7次:I 3
7
log 2
1 18
21
bit
总 I ' I0 I1 I2 I3 108 bit
5、网的结构:环型,星型,总线型,复合型,网型
6、网的组成: 以电话网为例
框图
问题
1、什么形式的电信号适合系统传输? 2、何种性能的系统能完成信号的传输?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模型(总模型)
描述点对点的通信 框图
1.2.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模拟系统 框图 2、数字系统)
log 2
1 12
1
bit
定义:传送两个等概的二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 1 bit
2) 对M进制,等概率出现的离散消息
0,1,2 ,┅ , M-1 消息 p( x1 )=p (x2 )=┅ =1/M
1 I log2 1 M log2 M 从波形上看,M进制有M种波性,每一种波形等概率出现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述(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述(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及组成 1.3 移动通信的分类 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5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1.6 移动通信的编码与调制技术
1
什么是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动中通”
通信双方或至少其中一方在移动环境下进行 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包括移动体之间或移动 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大陆无线寻呼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蜂窝移动电话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模拟与数字移动电话
指数型增长,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我国从1987年开通移动电话业务到1997年用户达 到1000万户,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而从1000万户增长到 2001年的1亿户,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此后,2002年11 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亿;2004年5月,达到3亿; 2006年2月,达到4亿。今天的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 过4.87亿户,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同时也 是GSM和CDMA网络容量全球最大的国家。20年,6.3亿秒, 平均每1.2秒就增加一个新用户。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具有全球标准 使用全球公共频带 具有全球使用的小型终端 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从媒体(Media)→多媒体(Multi-media) 微蜂窝结构 提高改良的频率使用效率 具有易于向下一代系统发展的灵活性 具有高速的分级数据速率 在固定位置环境下能达到2Mbps 对步行用户能达到384kbps 对车载用户能达到144kbps
2000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欧洲、日本的WCDMA , 北美的CDMA-2000 ,中国的TD-SCDMA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特点
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 载业务很难开展。 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 安全性差,易于被窃听,易做“假机”。

移动通信基础PPT课件

移动通信基础PPT课件
移动通信基础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业 务渗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 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CDMA是移动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 的数字无线技术之一,它提供的各类业 务在信号质量、安全性、功耗和可靠性 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技术优势。
多址(CDMA)等; •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 • 按业务类型可分为电话网、数据网和综合业务网; •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 按服务范围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 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随着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 通运营,移动通信新时代正在来临并蓬 勃发展,本课程介绍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3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述 第2章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输 第3章 CDMA蜂窝移动通信 第4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
4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述
第1节 移动通信的组成 第2节 移动通信的特点 第3节 移动通信的分类 第大,需采用抗干扰措施
移动台通信环境变化是很大的,经常处于强干扰区。例如,移动台附近 的发射机可能对正在通信的移动台形成强干扰。又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本车和其它车辆的噪声所形成的干扰也相当严重。因此,要求移动通信具备 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4. 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运动中,尘土、振动、日晒雨淋的情况时常遇到,这就 要求它必须有防振、防尘、防潮、抗冲击等能力,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 带方便、低功耗等。同时,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要求操作方便、坚固耐用, 这就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多困难。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ppt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ppt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1)互调干扰 所谓互调干扰是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
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 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 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产生互调干扰的 原因是由于在接收机中使用“非线性器件” 引起的。如接收机的混频,当输入回路的 选择性不好时,就会使不少干扰信号随着 有用信号一起进入混频级,最终形成对有 用信号的干扰。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慢衰落是由于电波传播路径上遇到建筑物、树林 等障碍物阻挡,在阻挡物的后面形成的电波阴影 区。阴影区的信号电场强度较弱,当移动台在穿 过阴影区时,就会造成接收信号电场强度中值的 缓慢变化,发生阴影效应。阴影效应引起的衰落 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这种衰落有时又称为正态 (高斯)衰落。陆地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 传播。传播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很多建筑物、树木 以及起伏的地形,引起能量的吸收和穿透以及电 波的反射、散射及绕射等,这样,使移动信道充 满了反射波的传播环境。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3.移动台工作时经常受到各种干扰 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
各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 对于自然界中如风、雨、雪等自然噪声,由于频 率较低,可忽略其影响。
移动通信网是多频道、多电台同时工作的通信 系统。当移动台工作时,往往受到来自其他电台 的干扰,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及同 频干扰等。因此,无论在系统设计中,还是在组 网时,都必须对各种干扰问题予以充分的考虑。
▪ 6.通信系统复杂 由于移动台在通信区域内随时运动,需
要随机选用无线信道进行频率和功率控制, 以及选用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 等跟踪技术,这就使其信令种类比固定网 要复杂得多。此外,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 也有特殊的要求,所以移动通信系统是比 较复杂的。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1章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1章

物信学院
.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移动通信按照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分, 有三种工作方式: 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单工制分单频(同频)单工和双频(异频)单工两种, 见图1-1。
物信学院
.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物信学院
图 1-1 单工通信方式
.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1) 同频单工 同频是指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工作频率(f1); 单工是指通 信双方的操作采用“按—讲”(PTT, Push To Talk)方式。 平 时, 双方的接收机均处于守听状态。 如果A方需要发话, 可 按下PTT开关, 发射机工作, 并使A方接收机关闭。 这时, 由于B方接收机处于守听状态, 因此可实现由A至B的通话; 同理, 也可实现B至A的通话。 在该方式中, 电台的收发信 机是交替工作的, 故收发信机不需要使用天线共用器, 而是 使用同一副天线。
.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1.1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进 行的通信。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 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 具有多普勒效应。
由于移动台在运动中,所以产生多普勒频移效应,频移值fd 与移动台运动速度v、工作频率f(或波长λ)及电波到达角θ有关,
第1普章通概高述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移 动 通 信 十二一五五
(第五版)
章坚武 编著
物信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移动
请班长安排,用班费复印实验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 80年代中期

特点
采用小区制的蜂窝状网络结构,系统容量极大提升 使用450MHz和800-900MHz频段


典型系统-1G系统


美国的AMPS,1983年投入商用 日本的HAMPS 西德的C网 英国的TACS 加拿大的MTS 北欧的NMT-450
海因里希· 鲁道夫· 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 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以光速传播。
伽利尔摩· 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无线 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 始人。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 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 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获得成功。 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 司”。被称作"无线电之父"。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电信体制的改革
2001年:中国电信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方10个 省份与原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 公司,简称中国网通;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共21个省份 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称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8年:中国联通收购中国网通全部资产;中国电信收 购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资产及卫星通信公司;中国移 动收购中国铁通。至此形成三寡头垄断局面。
现代移动通信的6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第五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Nhomakorabea



第六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电信体制的改革



1980年之前:价格管制,电信业亏损,基础设施短缺, 发展缓慢。 1980-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发展加快,高额垄断利 润,服务质量低下。 1994年:成立中国联通,初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资费 大幅下降,服务质量提升,充分竞争尚未形成。 1995年:邮电部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中国电信公司。 1998年:取消邮电部,成立信息产业部。 1999年:拆分中国电信,成立新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典型系统---3G系统
WCDMA: 由3GPP制定,基于GSM MAP核心网,无线接入网 标准为陆地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目前WCDMA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Release 7等版本。 CDMA2000由窄带CDMA(IS95 CDMA)技术发展而来,以 美国高通公司为主提出,摩托罗拉、朗讯和韩国三星都有参与。 TD-SCDMA全称为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DMA(时 分同步CDMA),由大唐电信(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向ITU提出。


典型系统-美国圣路易斯城的公用汽车电话网(城市 系统)
3个频道 单工通信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 70年代中期

特点:
中小容量 使用450MHz频段 自动选频 自动接续


典型系统-IMTS-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
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 网络容量提高 实现无线频道的自动选择 实现到公用电话网的自动接续

第六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

典型系统---4G系统
LTE FDD TD-LTE WiMAX

1.2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WCDMA /CDMA2000 /TD-SCDMA
TACS
GSM/ IS95 CDMA
TD-LTE LTE FDD
GPRS /EDGE /CDMA1X
第五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特点



采用数字通信技术 质量高 容量大 智能化 提供综合业务
典型系统-2G系统
GSM---GPRS---EDGE DAMPS IS95 CDMA---CDMA2000 1X

第六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

特点
可提供中高速数据业务 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逐步融合 业务多元化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史
在移动通信的早期发展史上,有三位科学家 曾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尔摩·马可尼

詹姆斯· 克拉克·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 ,英国物理学 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 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831年6 月13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879年11 月5日卒于剑桥。

移动通信设备业的发展




华为 中兴 大唐电信 上海贝尔 爱立信 诺基亚 阿尔卡特朗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 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 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 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28位。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129位。 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83位,营业收入785亿 美元。
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特点
专用系统 工作频段低


典型系统-美国底特律警用车载无线电系统

2MHZ,后提高到30-40MHZ
1
2
3
电离 层
1 <2 <3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

特点:
由专用网向公众网过渡 人工接续-什么是人工接续? 网络容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