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教学设计与反思
《甲烷》教学设计
![《甲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cf58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a.png)
《甲烷》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甲烷这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甲烷的性质、用途和环境影响。
目标1. 了解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2. 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和重要应用领域;3. 了解甲烷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甲烷的概述- 描述甲烷的结构和化学式;- 解释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甲烷的制备- 介绍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介绍工业制备甲烷的方法。
3. 甲烷的应用- 介绍甲烷在能源领域的重要用途,如作为燃料的使用;- 介绍甲烷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4. 甲烷的环境影响- 分析甲烷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 探讨甲烷作为温室气体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讨论,介绍甲烷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 实验演示:进行甲烷的制备实验演示,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3.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甲烷的应用和环境影响;4. 观察与总结:学生观察和记录甲烷的物理性质,总结实验结果和讨论。
教学评估1. 口头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甲烷的问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甲烷制备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和结果分析;3. 小组展示:学生小组展示甲烷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展示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
教学资源- 课本:提供相关章节内容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室:提供甲烷制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化学药品;-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表和文字说明。
参考文献1. Smith, J. K., & Johnson, L. M. (2018). Chemical Reactions: An Introductory Gui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 Brown, T. L., LeMay, H. E., & Bursten, B. E. (2019).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Pearson Education.以上是《甲烷》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供参考。
甲烷教学设计方案
![甲烷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6fa9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7.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 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化学式及其与水的反应。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甲烷的发现及历史背景。
2.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燃易爆、密度比空气小等。
3. 甲烷的化学性质:燃烧反应、与水反应等。
4. 甲烷的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
5. 甲烷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天然气、沼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甲烷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甲烷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讲解新知- 讲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等。
- 通过实验演示甲烷的燃烧反应,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化学性质。
- 讲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强调其稳定性。
- 讲解甲烷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天然气、沼气等。
3. 实验探究- 实验一:甲烷燃烧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甲烷燃烧的现象,了解其化学性质。
- 实验步骤:点燃甲烷气体,观察火焰颜色、热量释放等。
- 实验总结:甲烷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释放大量热量。
- 实验二:甲烷与水的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甲烷与水的反应现象,了解其化学性质。
- 实验步骤:将甲烷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 实验总结:甲烷与水反应产生气泡,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甲烷资源,减少能源浪费?5.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甲烷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 思考:如何提高甲烷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四、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高中化学_甲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甲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ea4dd4b52acfc788ebc907.png)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掌握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以甲烷的结构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和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建立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
师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师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有机化合物名字有何而来?展示故事驿站生:读故事驿站师具体认识有机化合物,请大家阅读课文58页,思考:1、什么是有机物?2、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有哪些?3、什么叫烃?组成烃的元素是什么?生觉大多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但碳的单质及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等看作无机物。
如CO、CO2、CaC2以及H2CO3、CO32-、HCO3-等生除碳外,常有氢、氧,有时含有氮、硫、卤素和磷等。
师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
(动画)由“碳”“氢”两个字的底部偏旁组成“烃”。
过渡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已学过的甲烷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展示天然气、可燃冰,瓦斯爆炸图片师其主要成分是什么?生回忆、讨论并集体回答:天然气、沼气、坑气、油田气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今天我们来学习甲烷板书: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师有机中强调结构决定性质,先来认识甲烷的结构读课本60页师过渡甲烷的分子式和电子式怎么写呢?师一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练习。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523cb67e21af45b307a8f6.png)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了生活→化学→生活的学习线路。
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再过渡到有关物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标签:中学;化学;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二、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达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就本课来说,有以下体会: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了生活→化学→生活的学习线路。
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再过渡到有关物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及时与现实生活结合,不但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这样就能使兴趣持续,从而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微观机理的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反应机理帮助很大。
3.学生的实验探究,在新课程学习中得到很高的重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做中学”远比教师只做演示实验印象来得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些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化学。
4.充分利用了动画、硬纸板、球棍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降低了关键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效果较好。
5.通过课后练习发现,学生对取代反应本身还是掌握得较好,但对于它与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的判断仍然容易混淆,须课后再加以强化。
6.老师受旧观念的束缚仍然较大,在课堂上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担心学生能否得出理想的结论,能否找到合适验证方法等等,导致在课堂上铺垫过多,给学生思考空间还是不够,因此我还要在理念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努力缩短自己与新课程的距离。
参考文献[1]杨文斌.谈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4(5).[2]陈周芹.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教学谈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甲烷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甲烷](https://img.taocdn.com/s3/m/9c2e8e3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7.png)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甲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甲烷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及分子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对实验中安全操作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
1. 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实验室中安全操作。
三、教学难点:
1. 甲烷的制备方法的操作技巧;
2. 实验室中的实验安全。
四、教学内容:
1. 甲烷的性质:无色无臭、易燃、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 甲烷的制备方法:碱金属与卤代烃反应、还原性杂环化合物与碱金属反应;
3. 实验室制备甲烷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引出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学习:展示甲烷的结构式、分子式,并讲解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实验室进行制备甲烷并观察其性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教学资料:
1. 实验室设备:烧瓶、燃烧瓶、管道、管夹等;
2. 实验试剂:碱金属、卤代烃等。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保持安静并注意操作规范;
2. 燃烧时保持距离,注意安全;
3.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甲烷为例,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保障学生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掌握甲烷这一化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化学_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a8469fbb4cf7ec4afed0f2.png)
《甲烷》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典型有机物甲烷为切入点,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深化,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学生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已经对甲烷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本节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首次接触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为以后的有机教学打下一个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既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又有实验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入了一个新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教材重点:甲烷的结构和取代反应。
教材难点: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取代反应发生的实质。
2、学情分析所面向的学生是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市高中的学生,几乎每家都是用天然气作燃料。
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煤矿坑道气等的主要成分。
在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②_x0001_通过情境教学,了解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研究思路;②通过理论假设、实物西红柿桔子模拟模型、动画展示,掌握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能初步构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体会有机反应与无机反应的区别,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法与学(1).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并与实验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2).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的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
3、教学思路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
即:板块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甲烷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甲烷教学设计方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b88dcc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3.png)
1. 知识目标: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甲烷的实验室制备及其反应机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含碳物质?它们是如何产生的?(2)引导学生回答,并引出甲烷。
2. 讲解甲烷的化学性质(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燃、易爆、密度比空气小。
(2)甲烷的化学性质:易燃、不易氧化、不易被还原。
3. 讲解甲烷的制备方法(1)实验室制备: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反应,生成甲烷。
(2)工业制备:天然气开采、油田伴生气、生物质气化等。
4. 讲解甲烷的应用领域(1)燃料: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
(2)化工原料:合成氨、甲醇、氯甲烷等。
5. 实验操作(1)实验目的:制备甲烷,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原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反应生成甲烷。
(3)实验步骤:①称量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②混合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③加热反应,收集甲烷;④观察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 课堂小结(1)回顾甲烷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2)强调甲烷的易燃、易爆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甲烷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甲烷有了全面的认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77c9ab680203d8ce2f24b7.png)
甲烷的教学设计导入:甲烷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甲烷这种气体。
学习内容:甲烷是高中有机化学的第一课,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它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其中甲烷的取代反应及其特点是它的重点。
学情分析:甲烷的结构很重要,是学习甲烷的一个关键点,而且在有机学习中,结构是学习有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角度,所以通过甲烷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有机结构的重要。
教学过程:分析甲烷的价值,认识甲烷的结构与性质,认识甲烷的氯代反应,提问等。
最后总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在学习甲烷的时候,甲烷的用途有很多,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常见的能源,它的用途主要是由性质决定的,可以把用途和性质联系在一起,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丰富了知识,把干巴巴的理论同实际联系在了一起。
在学习甲烷的结构的时候,由于甲烷结构的抽象性以及它的空间立体性等特点,导致学生的理解困难。
所以在讲解的过程需要使用模型,通过模型的可观察性,加深学生对甲烷结构的理解。
当然,在讲解的时候要把甲烷的结构和性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养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式,从而把甲烷的各个孤立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对甲烷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过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注重知识传输,也就导致了学生接触到的化学知识更多的是干巴巴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学习效率比较低。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讲授甲烷的过程中需要让知识变得更丰满起来。
比如在介绍甲烷的用途的时候,可以配合使用多媒体,播放人们利用甲烷的图片或短片,同时介绍甲烷性质,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感受到甲烷的性质。
在介绍甲烷的结构和氯代反应的时候,可以使用模型,让学生亲身感受甲烷结构的特性,同时用模型演示氯代反应,让学生自己操作,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甲烷是有机化学的开端,由它延伸出来的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它本身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可以试着让学生去自学。
《甲烷》教案
![《甲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89007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e.png)
《甲烷》教案第一篇:《甲烷》教案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学习目标1.知道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2.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3.认识到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引言】猜一猜1、历史(华佗)2、身边化学【新课】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甲烷的结构通过全体学生的探究练习引入甲烷的结构。
[课堂练习1]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因为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欲形成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所以甲烷的化学式:CH4 [课堂练习2] 已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①写出甲烷的电子式;②写出甲烷的结构式。
讨论分子里各原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①甲烷的电子式:②讨论结果:可能[总结]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
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二、甲烷的性质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实验]点燃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分别用干燥的小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可以发现干燥的小烧杯内有无色液体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 CO2+2H2O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从实验中可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高锰酸钾不发生反应。
甲烷教学设计
![甲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ab46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e.png)
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特点,包括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键的类型。
(2)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取代反应等。
(3)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反应产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型搭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难点(1)甲烷分子结构的空间想象。
(2)取代反应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模型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甲烷分子模型、实验仪器和药品(甲烷气体、氯气、饱和食盐水、集气瓶、量筒、水槽、玻璃片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甲烷。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天然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甲烷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甲烷气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然后介绍甲烷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3、甲烷的分子结构(1)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讲解碳原子的杂化方式(sp3 杂化)。
(2)让学生分组搭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直观感受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3)通过多媒体展示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强调键角和键长等参数。
4、甲烷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演示甲烷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火焰的颜色,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强调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
(2)取代反应①介绍取代反应的概念,通过动画演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过程。
高中化学_甲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甲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528a5e4693daef5ff73da0.png)
《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使学生记住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存在、用途。
3.使学生学会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
4.通过动手搭建模型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难点:甲烷的结构三、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学习探究演习四、教学过程【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展示目标】组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学生观察几种常见物质的组成,初步感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2.设计文字游戏:从“碳”、“氢”这两个汉字中各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汉字“烃”,以及它的发音,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烃的概念。
3.推理甲烷是最简单的烃,引导学生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巩固练习,深化对有机物知识的认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COB. CO2C. H2CO3D. CH3CH2OH2.下列物质中属于烃的是:()A.H2OB.C2H2C.C2H5OHD.金刚石(C)【过渡】组织学生书写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激发学生对甲烷分子机构的探究欲望。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依据甲烷的结构式,利用老师提供的圆球和牙签制来作甲烷的结构模型。
当学生完成甲烷的结构模型后,点评学生制作的模型,提出问题,再利用气球模型来验证,最后总结得出甲烷的分子结构:正四面体结构。
介绍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
【检测】组织学生完成检测题,巩固认识甲烷的分子结构。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甲烷分子中4个C-H键是完全等同的键C.甲烷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共价键D.甲烷分子中均是极性键共价键【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本61页第2.3.4自然段,了解甲烷的相关知识,思考完成下列任务:1.记忆甲烷的物理性质。
2.了解甲烷的稳定性。
3.书写甲烷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高一化学甲烷的教学设计5篇
![高一化学甲烷的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7eb8e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2.png)
高一化学甲烷的教学设计5篇高一化学甲烷的教学设计5篇高一新生要依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学问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学问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甲烷的教学设计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高一化学甲烷的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学问与技能要求:(1)把握烷烃的分子组成、结构等的特征。
(2)理解同系物、烃基等概念,学会烷烃的命名。
(3)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
(4)了解烷烃系列的性质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要求(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的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把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探究试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培育同学关怀科学、讨论科学和探究科学的精神,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探究新学问的欲望。
【教学重点】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烷烃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导入]1、甲烷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甲烷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2、什么叫取代反应?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1、课本54页学与问试归纳出烷烃在结构上的特点。
2、阅读教材55页,试归纳出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高一化学甲烷的教学设计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周体(键角:109度28分)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①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周体结构)4、同系物:结构相像,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全部的烷烃都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练习题:1.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合物的组成或性质,以此能够说明该化合物确定属于有机物的是()。
甲烷教学设计
![甲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00f8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b.png)
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甲烷”。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甲烷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甲烷的结构: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的组成,甲烷的空间结构。
2.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3.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
4. 甲烷的制备: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
5. 甲烷的应用:燃料、化工原料、天然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甲烷的结构和性质,能运用甲烷的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 学会甲烷的制备方法,了解甲烷的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甲烷的结构、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制备。
2. 重点:甲烷的结构,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制备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甲烷模型、实验室制法装置。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天然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天然气的成分,引出甲烷。
2. 甲烷的结构:介绍甲烷的分子组成,展示甲烷模型,让学生理解甲烷的空间结构。
4. 甲烷的化学性质:讲解甲烷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并通过实验演示甲烷的燃烧。
5. 甲烷的制备:介绍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制备方法。
6. 甲烷的应用:讲解甲烷作为燃料、化工原料、天然气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7.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甲烷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六、板书设计甲烷结构:碳原子、四个氢原子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2. 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制备:1. 实验室制法2. 工业制法应用:1. 燃料2. 化工原料3. 天然气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是什么?请用文字描述。
答案:甲烷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呈正四面体结构。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稳定性。
甲烷教学设计
![甲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c1b7a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4.png)
甲烷教学设计甲烷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甲烷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甲烷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模块中的《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本节课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甲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采用“搜集相关材料—分析结构—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思、动口议”,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使学生在“做化学”中“学化学”,深切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甲烷是学生进入高中有机化学部分学习的大门,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在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初步认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甲烷的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很好地体现了初高中教材的自然衔接。
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心理因素考虑,更易接受和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教材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主,不盲目拓展加深。
逐步引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为后续的有机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因此在介绍这些知识时,要关注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在必修2专题1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甲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甲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7af572f705cc175427093d.png)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
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
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析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甲烷》教案
![《甲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3dea4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0.png)
《甲烷》教案《《甲烷》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甲烷》教案课标分析:1. 课程标准内容: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知道取代这一有机反应类型。
2. 教学策略:提倡采用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归纳总结等策略对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进行教学。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内容来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 本课内容组成:本课主要讲授甲烷的取代反应3. 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学生从甲烷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作为有机化学的入门课,初步认识有机物的特点和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为今后有机化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1. 认知基础:在九年级初中化学,学生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工原料,能够从组成上认识甲烷;学生通过化学键,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物质结构的概念;通过上节课对甲烷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已能够从结构上了解甲烷,并初步认识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2. 认知障碍:学生第一次接触取代反应,对氯气和甲烷取代反应的原理理解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写出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实施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通过结构-性质-用途的探究过程,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通过有机化学入门的学习,进行实验探究,与生活实际联系,激发起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取代反应难点:甲烷取代反应原理的理解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问题驱动法学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教学用具:药品:甲烷、氯气、饱和食盐水实验器材:大量筒,针管,水槽,黑色纸套,甲烷球棍模型体现的核心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学习甲烷取代反应原理时,帮助学生从甲烷分子微观结构来认识取代反应的发生过程,深度理解取代反应的原理,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从宏观微观结合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甲烷教案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甲烷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1bcb6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7.png)
高中化学甲烷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2. 甲烷的制备方法;
3. 甲烷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
3. 了解甲烷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2. 教学重点:讲解甲烷的化学式、结构、燃烧反应等;
3. 实验操作:进行甲烷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 小结与讨论:总结甲烷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甲烷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较为模糊,导致他们在实验操作和应
用领域的讨论时出现了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甲烷的基本知识的
讲解和概念的理解,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另外,实验操作环节需要更加细致和安全,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安全第一。
同时,我也
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甲烷这一知识点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甲烷的空间结构,取代反应的概念。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人类已知的有机物有两千多万种,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有机物,比如甲烷、乙醇等,知道有机物都是含碳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吗?
如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都属于无机物。
引导学生说出方程式中“→”代替“=”。
有关有机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等号而用箭号。
[理解]:这是由于有机物参加的化学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
引导学生说出方程式中“→”代替“=”。
3.教学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含重、难点)
【三维目标】:
Ⅰ.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存在和用途。
2.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
3.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
Ⅱ.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认识,分析CCl4、CH3Cl、CH2Cl2和CHCl3的结构。
[学生讨论得出可能的结论]:
[演示]:以下两种结构无论怎么旋转都不能重合。
分析甲烷结构过程
分析探讨甲烷分子立体结构
[信息]:(1)甲烷极难溶于水,是非极性分子。哪种结构不合理?
(2)实验测出CH2Cl2只有一种结构(CH2Cl2是甲烷中2个H原子被2个Cl原子所代替)。又有哪种结构不合理?
首届(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范霍夫,第一次提出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构型时,遭到德国有机化学权威柯尔比的冷遇,被认为是奇谈怪论。在无数事实和论据面前,范霍夫的“立体论”终于得到了科学界的承认,从此开创了有机化学结构研究的新时代。
介绍神奇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笼状)。
情景设置
一、
物理性质
一、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其在自然界里的存在
[实验展示]:预先收集好一瓶甲烷
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注意方法)。
有人把甲烷叫做“沼气”或“坑气”,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师生总结]: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标况下密度0.717g/L。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比西方要早一千三百年;现在我国的天然气利用发展很快,沼气作为一种生物能,在全国各地农村越来越被广泛地利用着。
[学生调查]
灶具和燃气热水器使用的燃气种类。
我国天然气资源,“西气东送”工程及其意义。
[实验证明]:
甲烷分子里4个氢原子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整个分子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4个C—H键强度相同,夹角(109°28′)相同。
甲烷分子空间结构
下图为甲烷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和分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动手制作]
(正四面体结构)
模型展示
[过渡]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我们一起来看看甲烷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过渡
三、化学性质
1、
燃烧反应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可燃性)
[讲解]:甲烷可以作为很好的燃料,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用方程式表示为:
[燃烧现象]: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但它很容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热。
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注:燃烧前要验纯!
实验探究
结构决定性质
[提出问题]:
这是我们学到的有机物参与的第一个化学反应,大家注意观察它和无机反应之间有什么区别。
2.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初中化学知识导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调整。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
2.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分析,学会根据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3.从甲烷的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Ⅲ.情感与价值观:
1.以甲烷的存在和用途等为素材,增强化学在人类重要作用的认识。
2.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观察现象
过渡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含碳质量分数最小、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
要学习一种物质,我们首先从它的结构入手。
二、
甲烷分子结构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
1、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
化学式:CH4
电子式: 结构式:
[思考问题]:
碳原子有几个价电子?
通常能形成几个共价键?
写出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
引导启发
[讲述]:
甲烷的结构式只能表示甲烷分子中碳、氢原子的结合方式,并不能表示甲烷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情况。实验测出甲烷分子中的4个C-H完全相同,每相邻2个C-H间夹角相等。
(给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再给出相关信息,同学们会在问题解决的瞬间自己很有成就感)
[提出问题]:请你们根据这一事实,大胆想象甲烷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排布情况有几种可能?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学科
高中化学必修2
年级
高二
教材内容
新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单位
毛道锋
贵溪市第一中学
1.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学习甲烷的结构、性质,烷烃的概念、性质,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用2课时完成。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利用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认识甲烷的分子结构,通过实验了解甲烷的取代反应,并进一步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后面学习烷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知识奠定基础。
[复习列举]:
初中学过的有机物:
甲烷、乙醇、葡萄糖等。
初中化学知识导入
有机物中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烃。
有机物的主要特点:
(1)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
(3)绝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熔点低。
[学生巩固]:
有机物的主要性质特点:
——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