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意义的批判及审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一、本书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政治学》不仅仅是一本赞美雅典城邦政治的书,实际上是一本赞美理想城邦政治的书,一本反思、批判现实政治,探讨优良政治生活,即道德生活的书。
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如何过优良生活的。
亚里士多德把理想的城邦政治和现实的城邦政治进行对比,批判。
《政治学》不是为维护奴隶主城邦政治的书,而是主张混合政治,即维护中产阶级利益的中庸政治,不同的正体不能说哪一个绝对的好,哪一个不好,任何一种政体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一个变态的政体。
本书要探讨的是什么样的政体,可以让人们过上优良的有道德的生活。
二、本书的主题:人类能不能过着一种道德的优良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的分解,是否可能的问题是政治哲学的问题,而如何可能,则是政治科学研究的问题,所以,这个命题是整个政治学都要研究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的政体是一种温和的政体,即中庸政治,所以,《政治学》是一本阶级调和的书。
在他的城邦概念中,国家指的是“states”;而不是“country”,没有公民权的人(妇女、儿童和奴隶)是不在城邦范围内的,现代意义上,仍然有用“states”人和“country”人的。
三、方法论:1、从比较严格意义上讲,《政治学》是一本政治学原理和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相结合起来讨论统治形式和统治内容之间的,即价值内容与价值形式的政治论著(《政治学》一书中,国体与政体没有严格的区别)所以我们在定位的时候可以说,该书既是政治哲学方面的,也是政治科学方面的,是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相结合。
2、《政治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与伦理学分开的政治学论著。
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学的诞生。
该书具有着政治学与论理学,政治理论与政治科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本书运用了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四、本书的基本结构:从大的角度来说,分两类,卷一:城邦或国家的起源和基础;卷二到卷八,分析城邦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矛盾与统一。
五、精彩之笔:1、伦理学讲的是个人之善,政治学讲的是群体之善。
政治学意义的批判及审视
政治学意义的批判及审视不管是古希腊思想家,还是近代欧洲思想家都不否认这一点,即制度的生命力来自于适应并认同这套制度的现代公民,为此,制度应该有塑造公民的能力,这种塑造一表现为规范,二表现为教育。
对于前者来讲,通过制度规范那些人成为公民以及公民拥有的权利和规范;对于后者来讲,则是通过教育把国家所秉持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从而培育出认同国家、遵循制度、接受信仰的合格公民。
而在其中,公民教育即是一个典型的形式。
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大家当一致同意,少年的教育为立法家最应该关心的事业。
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
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因此,从政治学意义上讲,教育既是文化传递和再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公民培育的社会化过程。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教育的最基本使命就是传播核心价值,规范人们心灵,从而创造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因为“国家是一种组织,它的运转是由那些已经在历史过程中把自己的统治地位制度化了的利益和价值来推动的”。
所以,美国学者杜威就明确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必须拥有通畅、便捷和有效的核心价值传播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教育是重要的正式机制和力量。
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
①完善的教育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教育体系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分配、传播和保护所产生的作用,使得文化资本的功能得到发挥以及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
从理想状态讲,这种教育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按照人的心智成长的规律来设计和安排;同时也是塑造合格的公民的过程。
公民的培育应该全过程地贯穿于心智的培养之中,并尽力使心智的培育能够很好地配合公民的培育。
所以,公民教育不是一个人群教育另外一个人群的问题,而应当是一种全民和全社会的教育,涉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现代社会系统中所有的人都有必要接受公民教育。
具体来说,除了学校等公民教育正式途径以外,、乡村等非正式场合的公民教育也是重要部分。
对政治学的认识
对政治学的认识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学科。
通过对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政治体系的运作、政治决策的过程、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行使、政治参与和政治领导等重要问题。
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制度、行政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等,以及各种制度的运作方式和相互关系。
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分配和行使方式,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等,以及各种政治思潮和流派的理论和实践。
政治思想影响着政治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方式,决定着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3.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人们对政治的认知、态度、价值观等,以及各种文化因素对政治体系的影响。
政治文化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和程度,决定着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4.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包括公民参与选举、参与决策、参与社会运动等行为,以及各种参与方式和渠道。
政治参与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5.政治领导政治领导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影响力等,以及领导者的产生和更替方式。
政治领导影响着国家的决策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6.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包括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社会的和谐性等,以及各种因素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繁荣和稳定的基石。
7.政治战略政治战略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国家的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外交战略等,以及各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式。
政治战略影响着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地位,决定着国家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8.政治伦理政治伦理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学习政治学的意义
学习政治学的意义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的学科,研究政治学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研究政治学的一些重要原因:1. 理解政治决策:研究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政治决策的原因和影响。
政治决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通过研究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为什么政府会做出某些决策,如何评估这些决策的效果,并且更好地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
理解政治决策:学习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政治决策的原因和影响。
政治决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学习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为什么政府会做出某些决策,如何评估这些决策的效果,并且更好地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
2. 认识政治体系:政治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政府结构。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组织方式,研究政治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各地政治情况,并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各国的政治发展。
认识政治体系:政治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政府结构。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组织方式,学习政治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各地政治情况,并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各国的政治发展。
3. 推动社会变革:政治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和途径。
通过了解不同的政治理论和社会运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社会变革策略和实践,并且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中去。
推动社会变革:政治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和途径。
通过了解不同的政治理论和社会运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社会变革策略和实践,并且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中去。
4. 培养批判思维:研究政治学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政治学中经常涉及到对权力和权威的批判性思考,研究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政治问题,培养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且学会对政治现象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批判。
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
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提要:制度研究一直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一趋势直到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分析的兴起以后才被取代。
然而,行为主义范式与理性选择分析自身也具有其内在缺陷,新制度主义正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缺陷的基础上以及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大踏步迈向制度研究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为当今政治学研究中的前沿,新制度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它主要由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等三个派别组成,各个派别对于制度的概念、制度的来源、制度变迁与设计、个人与制度的互动、何为好制度等都有不同观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贡献及其缺陷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 传统制度研究行为主义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一、背景政治学关于制度的研究最早应该追述到公元3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制度的研究,首开政治学制度研究的先河。
从那以后,政治制度一直是政治学家研究的对象,早期如柏拉图对“理想国”、莫尔对“乌托邦”、安德里亚对“基督城”社会制度的研究,近代如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洛克的政府制度、卢梭的直接民主制度、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制度、联邦党人的联邦社会制度、马克思关于生产力运动最终导致生产关系(制度) 运动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政治学家关于制度设计的智慧。
古典意义上的制度研究主要体现在法(公法) 、体制(民主与专制) 、组织(政府权力分配) 等领域;近代以来,制度研究的对象进一步扩展,开始包括国家宪法、选举制度、政党制度、中央与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等领域。
总的说来,制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政治形式与政治原则之间的关系,即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某种政治形式来实现某种政治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几乎所有的政治学研究都是制度研究。
传统制度研究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基本稳固的前提下开始受到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来自于政府公共政策研究的挑战。
政治学家开始把关注政治现象的焦点由制度建构、制度解释、制度设计转向了公共政策,即具体的政府过程研究上去;第二个挑战来自于研究方法的挑战。
2024政治学习心得体会(6篇)
2024政治学习心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进入了2024年,一个全新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政治学习成为我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对政治学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了政治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对政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政治学帮助我认识到政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政治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运行的核心领域,它涉及到人们的权益、政府的权力、公共事务的处理等方方面面。
通过学习政治学,我明白了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学就是探讨权力的起源、运行和变迁的学科。
政治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组织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
政治的缺失则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不公正和混乱。
因此,政治学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政治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政治对每个人的影响。
其次,政治学让我更加了解国家和政府的运行机制。
通过学习政治学,我了解到国家是权力的组织和行使者,政府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机构。
政治学帮助我了解了国家和政府的组成、职能和作用,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协作与监督关系。
政治学还让我明白了政府的权力是依靠国家机器的运作来实现的,而国家机器是由各种政治组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所构成。
政治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和政府的特点和运行机制,为我正确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次,政治学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政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政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国际关系、社会学、法学等。
这些学科的知识不仅丰富了我对政治的理解,而且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政治学,我开始用政治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用政治的思维解决问题。
政治学的学习不仅让我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学习者,还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政治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是一个公民的角色和责任。
在政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公民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公民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国家事务。
政治学让我明白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政治批判的现实意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政治批判的现实意义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尤其是他在《法的哲学原理》和《法的精神现象学》中的政治批判,对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黑格尔法哲学中政治批判的现实意义:1. 国家的合理性和自由:•黑格尔强调国家是理性的表现,是个体自由的最高体现。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在有序的国家结构中实现的,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这对于现代政治制度和法治的理念产生了影响,引发了对国家权威、法治原则和公共秩序的深刻思考。
2. 历史的发展和国家的角色:•黑格尔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而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将国家视为世界历史的推动者,是理性的实现。
•这影响了对于历史观、社会变革和国家在历史中的作用的理解。
在现代政治理论中,国家的历史功能和进步的观点仍然受到一定影响。
3.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黑格尔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有机关系,认为个体通过参与国家的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他的政治批判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反对过分强调个体权利而忽视社会责任的观点。
•这对于现代社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讨论产生了影响,引发了对个体与社会、个体权利与社会责任平衡的思考。
4. 法律的发展与实质正义:•黑格尔关注法律的发展,强调法律的目标是实现实质正义。
他的政治批判中包含对法律的批判,认为法律应当与道德原则相一致。
•这对于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解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人们思考法律体系中的正义和公平。
总体而言,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政治批判对于现代政治哲学、社会理论和法律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国家、法治、历史发展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框架。
柏拉图政治伦理学批判
孟子不敢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公开和师父打擂台,但从他流传下来那些诡辩和充满好战情绪的言论来看,孟子的政治思想里有更多马基雅维利的成分。
学生必须超过老师,才能证明老师对他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不需要无穷多个老师心智的残次复制品,倘若老师已经把的思想表达得完美,重复就显得多于;如果他的思想中有错漏,学生对师道的纠正,也就是超越老师学说及其自我心智的过程。
苏格拉底那些传世名言大多是柏拉图说的,他强烈的辩证法性格使他在修正师道的同时也保留下不少苏格拉底本人的思想,尽管只用作对比和批判,这却将师徒二人的学术对立映衬得更为鲜明。
比如这句,“要每天谈论美德,未经省察的人生根本不算活着”,就很有政治谋略。
与孟子之“仁者无敌”类似,它们都在形式上迎合了老师学说的核心观点,但后半句显然又像马基雅维利或汉密尔顿的文章那样可以分好几个层次来理解。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已经明确表达过自己的贵族政治理念,强调平民过省察的生活–哲学生活–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会给国家带来麻烦和危险,因为只有经过严格选拔,天赋过人的“未来的领袖”们才有资格研究科学和哲学,在这个由思想和美德统治的黄金社会里,统治阶级以外的其他所有人只要关心自己,亲人和邻居,做好社会分配的工作就能促进民族幸福。
不清楚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从柏拉图的政治伦理学里借鉴了多少东西,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精髓就是,我只关心我自己的福祉,就等于促进了公共幸福,但亚当斯密追求的是一种虚伪的“获得财产的方式”平等,而不是财富和真正意义上的机会均等,而柏拉图则干脆蔑视平等,他的政治伦理学强调的是贵族精英集团对全部文化资源的独占,尽管也像儒家学说那样给等级渗透和转化留有余地,但两个等级的对立程度还是要比罗马帝国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更高。
他直接引用老师的话,“未经审查的人生不算活着”,是为了使读者在与其坚决的精英治国理念结合后,自然而然地得出一个反苏格拉底的结论:那些不具备科学素养,对哲学不感兴趣,从而始终生活在最深刻,最实在的“无知”中的广大平民,他们的生命就像一部机器,他们的自我意识只是精英意志的广延,正像精英们的意识是上帝意志的广延,这并不与古典哲学中“自由意志”原则产生矛盾,孟子的功利主义政治学起码在样式上也不与孔子的伦理学直接对撞,但柏拉图以此用唯理主义取代了其师的学说,无论现代数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对柏拉图认识论有多少驳难,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科学的主要思路和大部分成就,都直接建立在柏拉图朴素辩证法的基座之上。
对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的批判与思考
对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的批判与思考提要:华尔兹的代表作之一《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产生的标志,在整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为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式,更主要的是将以往的传统现实主义体系化,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理论。
本文试图对华尔兹的这部经典代表作进行批判和思考,指出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的深刻意义正是来自于对它的批判而引出对国际政治理论本体论的思考,正是基于这种国际政治研究视角的转化才促进了当今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百花齐放的繁荣景况。
关键词:结构现实主义;简化;本体论。
1979年,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发表,提出了以国际系统结构为研究中心的结构现实主义,即新现实主义。
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提出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为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式,更主要的是将以往的传统现实主义体系化,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理论。
而正是基于对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批判与反思,使国际关系理论响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本文试图对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批判进行梳理,旨在引起人们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进一步重视与研究。
一、华尔兹论述中的问题华尔兹认为”在国际政治中,决策是在最低层次做出的,很少产生于其他层次”紧接着又说”在垂直和水平二分法中,国际结构是水平的”[1]既然是水平的、横向与同质的,那么华尔兹在此的”最低层次”是什么?既然有最低层次,那么就必然有相较之的高层次,既然层次有高低之分,国际结构还能称职为”水平”吗?华尔兹认为均势理论能对均势的反复出现做出解释,关于反复就有一个频率问题,什么样的频率能证明均势理论的可信度呢?华尔兹认为”应当以每15年作为一个时间段,考察在此期间各国的政策与外交,来审视该理论能否解释并广泛的预测各国的行为与反应”[2]为什么是15年?以这个时间段作为反复频率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华尔兹没有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如果对反复的标准没有一个确切定义的话,仅以反复作为验证标准,同样可以证明其他理论,如霸权理论,也是反复出现的;在15世纪是荷兰、19世纪是美国。
看政治学书的意义
看政治学书的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通过学习政治学书,我们可以了解政治运作的规律和原理。
政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而政治学作为研究政治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治系统的运行方式、政府机构的组成、政治力量的争夺以及决策的制定过程。
通过学习政治学书,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政治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事件的背后逻辑。
看政治学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政治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涉及到众多政治理论和观点,需要我们结合历史、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在学习政治学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问题,辩证思维,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不同观点的优缺点,从而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种思辨能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做决策时必不可少的能力,通过看政治学书可以有效地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看政治学书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政治是每个公民应该关心的事务,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通过学习政治学书,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组织机构,认识到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努力为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做出贡献。
看政治学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认识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政治学书,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为生成文章,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二篇示例:政治学是一门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治理、政府、政策以及政治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阅读政治学书籍对于理解政治现象、提升政治素养、培养批判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政治学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
政治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试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批判性分析及其现代化
周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讨论参考问题:1、当代中国主流政治文化与政治亚文化的状况与关系。
2、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政治文化也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对政治行为产生双重的作用,即:一方面有利于全民族的凝聚、社会成员政治信念的塑造和有效的政治参与以及政治权威的树立和增强,另一方面又制约着公民的政治认同、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的权威。
政治文化可以指导政治行为指导政治行为。
政治文化对主体来说构成其内在的心理倾向和主观意识。
个体接受和具备的政治文化指导和决定着个体的政治行为。
政治文化可以促使个体在政治生活中做出某种政治行为,或阻止个体倾向于某种政治行为。
政治文化可以决定个人对政治体系、政治目的、政治决定、政治现象的态度和感情,决定政治共同体成员对共同的规范和标准的态度和举止,决定社会全体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总体看法以及反应模式;政治文化也决定着政治领袖们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领导方式,决定政治团体的纲领和主张----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的决定和制约是多重的。
当代君主政制国家中民众对君主们的传统情感,南美深山老林中手持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游击队,菲律宾成千上万参加反对马科斯政府的民众,波兰参加团结工会的工人,西方国家成千上万不愿前往投票站投票的选民,……他们的行为均体现了一定政治文化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政治文化总是先起作用,然后才可能有社会革命、政制更替、政制完善等惊天动地的历史景观。
政治文化通过政治感觉、政治认同、政治反应、政治意识、政治确定、政治思维、政治心理等多种渠道来指导政治。
政治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却是政治生活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论我国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中文摘要】政治文化发展和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共同体成员在共同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政治体系、政治产品、政治活动过程等政治现象的熟悉和感受。
政治批判思维个人总结
政治批判思维个人总结
政治批判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理
解社会和政治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源。
以下是我对这种思
维方法的一些总结:
1. 批判性思维:政治批判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
们超越表象,发现问题的内在本质和根源。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时,
我们需要注意逻辑推理和证据的支持,避免混淆事实和情感。
2. 多元视角:政治批判思维需要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尤其是
对于政治问题来说,往往需要考虑到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从多元视
角去看待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问题。
3. 深度思考:政治批判思维需要有深度思考,不能停留在表面。
要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需要通过对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
比较,以及利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法等方式,深入思考问题。
4. 独立思考:政治批判思维也需要独立思考,不受他人影响。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立场和前提条件,不断质疑和挑战自己的观点和假设。
5. 积极实践:政治批判思维不是一种孤立的思维方法,需要结合实践。
我们需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将所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并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政治批判思维的个人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辩论辩题的政治意义
辩论辩题的政治意义正方,政治意义对辩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辩题中的政治意义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意义可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政策和外交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地位。
例如,马克思曾经说过,“政治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总和。
”这句话表明了政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政治意义不容忽视。
其次,政治意义对于人民的生活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政治决策会影响着人民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
因此,政治意义不仅关乎国家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再者,政治意义还体现在国际关系上。
一个国家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与其它国家的关系,甚至会引发国际冲突。
因此,政治意义对于国际和平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政治意义对辩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人民的生活,也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辩题中的政治意义,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反方,政治意义对辩题的重要性被夸大。
首先,政治意义并不是辩题的唯一重要因素。
辩题所涉及的问题可能还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将其过分归因于政治意义会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不能夸大辩题中的政治意义。
其次,政治意义往往具有主观性和多样性。
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会导致对于辩题政治意义的不同解读,因此政治意义并不具有客观性。
将其作为辩题的重要因素可能会导致争议和分歧。
再者,过分强调政治意义可能会使辩题的讨论偏离实质问题。
辩题所涉及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过分关注政治意义可能会让人们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导致对问题的片面理解。
综上所述,政治意义对辩题的重要性被夸大。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辩题中的政治意义,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要过分强调其重要性。
只有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辩题所涉及的问题。
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模型:贡献、批评与前景
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模型:贡献、批评与前景马骏新闻作者: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对于政治学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种影响之大以致于一些政治学家感到政治学研究内部出现了某种“经济学转向”。
例如,莱微(Levi, 2000)教授最近就指出,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就出现了这样的转向。
随着经济学研究方法在政治领域的运用,它所运用的理性选择理论也被带到政治学中。
在讨论与评价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模型之前,有必要明确一下它的范围。
有的政治学家将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界定得很窄,认为理性选择理论只包括运用决策和博弈论的政治学研究(Bates,Figueiredo & Weingast, 1998)。
本文认为,这种界定过于狭窄。
因此,本文采取了更为广泛的界定,将任何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政治模型都视为理性选择模型。
这种做法也是大部分政治学家所接受的(Miller, 1997;Levi, 2000)。
本文首先概述政治学中理性选择理论发展的历史以及主要的研究领域。
在政治学中,理性选择理论的文献已经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做详细的介绍与评估。
对于这一领域中的主要理论家,本文仅仅关注那些关键性的理论家(开创性的理论家、转折点处贡献卓越的理论家)。
至于主要的研究领域,虽然理性选择理论在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限于篇幅,本文没有进行介绍。
[1]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贡献。
然后讨论了各种对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批评和诘难。
最后,本文讨论理性选择理论在政治学中的前景和出路。
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历史与领域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经济学家阿罗(Arrow, 1951)的社会选择的不可能定理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是否存在某种规则使得立法投票的结果既是民主的也是理性的。
唐斯(Downs, 1957)分析了两党系统中政党的向心趋势,他还运用经济学的逻辑分析了投票行为,并认为由于个人的投票并不能影响最后的投票结果,而且投票的成本是很高的,因此,理性的投票人会选择不去投票。
对政治学科的看法
对政治学科的看法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府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体系以及政治决策的形成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政治学的观点,并解释为什么政治学是一门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学科。
首先,政治学有助于我们理解政治体系的运作。
政治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决策的基础,而政治学提供了一种框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政治体系是如何建立和运作的。
通过研究政治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政府机构的职能以及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机制。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全球治理的复杂性。
其次,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
政策制定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而政治学提供了一种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研究政治学,我们可以了解政策制定者是如何制定政策的、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限制以及政策决策对社会的影响。
这对于评估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以及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过程都非常重要第三,政治学对于培养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政治学,我们可以了解政治权利和责任、民主价值观以及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我们成为更有思考能力和参与能力的公民,能够理性地评估政治事件和决策,并在必要时行使我们的权利和责任。
此外,政治学还涉及许多与社会相关的重要议题,如社会正义、权力关系、民主发展、政治经济学等。
这些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这些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和变革,并为构建更公正和稳定的社会作出贡献。
然而,政治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政治学研究的客观性和价值观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讨论点。
由于政治学涉及到不同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研究者的个人立场和背景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政治学研究需要在方法论上保持严谨性,并尽可能客观地处理政治问题。
总的来说,政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政治体系的运作、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培养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并涉及许多与社会相关的重要议题。
试析《政治学》中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试析《政治学》中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论文摘要《政治学》被称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之作,西方法学的奠基之作。
”它是法治思想的启蒙之作。
本文通过对政治学法治思想的阐释,结合我国当今法治化进程,提出《政治学》中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启迪与借鉴。
揭示《政治学》中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政治学法治良法之治《政治学》被称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之作,西方法学的奠基之作。
”它更是法治思想的启蒙之作。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法治思想的发源地,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发展前人法治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城邦法治实践经验的思考和总结,系统地阐述了法治理论,成为古希腊法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后世法治理论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奠定了其后西方两千多年来的法律思想中法治主义的理论基础,成为法治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一、《政治学》中法治的内容《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对法治有个经典的定义:“法治应包括两层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法律具有无上权威性《政治学》中指出“凡不能维持法律威信的城邦都不能说它已经建立了任何政体。
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
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能在法律通则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该侵犯法律。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律具有无上的权威,公民恪守或者服从法律是法治的关键。
他强调法律权威高于政府、统治者的权威,即在法律面前,统治者没有特权。
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至高无上性。
此观点对于后世影响巨大。
近现代,“法律至上”被视为一国作为法治国家的最基本标志。
(二)法律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良法之治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公式,又被后人称为良法之治。
良法与恶法,是亚里士多德谈论政体、法治问题时对法律的划分。
“公民们所遵从的法律是制定得优良得体的法律”是优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1.良法要合乎正义、符合公众的利益。
良法与恶法,顾名思义,首先在于是否合乎正义、符合公众的利益。
学习政治学有什么意义?
学习政治学有什么意义?政治座谈政治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之所以变得“敏感”,是由于人们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我们经常在以下问题上展开争论甚至发生冲突: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谁应该得到什么?权力和其他资源应当如何分配?社会究竟应当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冲突的基础上?所有此类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应该由什么人说了算?由一个人说了算吗?那这个人该是谁?他该怎么说?由一部分人说了算吗?这部分人应该由谁组成?他们凭什么说了算?由所有的人说了算吗?那么“所有的人”怎么说?或者说,集体的决定应该如何做出?人们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期望组织一个良好的社会。
所以,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人们就一直在为这些问题绞尽脑汁。
人们总在讨论宪法和法律,统治和统治者,权力和权威,权利和义务等等问题。
但是,直到今天,好像也没能建立起一个所谓的完美社会。
那么,我们还要继续这项工作吗?为什么要研究和分析政治?简单地说,一句话:人们见过了太多的“不公正”或“不正义”的现象,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动荡,尝到了太多的流血冲突的痛苦,感受了太多的错误决策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见过法西斯的肆虐,凭借日耳曼的种族优越,对弱小民族肆意屠杀;我们见过军国主义的侵略,凭着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理由,重新瓜分世界,对周边国家进行公开掠夺;我们见过长时间的内战,同根同种的人们反目成仇,同室操戈;我们见过大规模的游行罢工,因为种种不满,人们走上街头示威抗议,直至演化为流血械斗;我们见过军人政变,依仗手中的枪杆子,将文人政府掀翻在地;我们见过种种政治丑行和腐败,因为长期得不到根治,或者有人能够依然逍遥法外,使整个国民精神走向腐败;我们见过种种冤假错案,由于弱者得不到保护,让受冤者无处申冤,死不瞑目。
如此这般,等等。
这些现象和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有没有可能组建一个相对公正的社会?能不能避免战争和屠杀?怎样在解决冲突中减少流血减少动荡?如何使决策更加合理有效以减少重大失误?如何防范腐败?使它及时得到惩治?如何减少冤屈?使它尽快得到补救?上述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能成为我们研究政治的最为充分的理由。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反对思辨抽象的形而上学,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来考察国家问题,认为由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内在的矛盾运动(社会分工、阶级斗争)产生了关于国家的三个悖论(本应是社会公仆的国家却变成社会主人,与共同利益相对立的特殊利益决定了国家只能成为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作为整个社会正式代表的国家却并非整个社会的真正代表),而民主制、普遍人权本身就可以揭开国家悖论的哑谜。
马克思、恩格斯从国家悖论的深度有力地揭示了国家本质,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从而最后真正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针对黑格尔思辨的、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政治哲学(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对国家本质和国家内在悖论进行了揭示。
在他们看来,国家的本质、活动、职能或使命要从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去把握,而不是如同黑格尔那样把国家当成了绝对理念的化身。
一、考察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抽象地考察人及其所结成的社会、国家。
“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
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_]J71-72“国家的各种职能和活动同个人发生联系(国家只有通过各个人才能发生作用),但不同作为肉体的个人,而是同作为政治的个人发生联系,同个人的政治特质发生联系。
因此,黑格尔说它们‘是以外在的和偶然的方式同这种特殊的人格本身联结在一起’,这是可笑的。
政治学科学的意义
浅谈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
”————亚里士多德对政治思想的研究,在西方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也古已有之。
但将政治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则始于19世纪末。
由此,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也成了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文章从政治学科学化的概念、政治学科学的意义、如何实现政治学科学化以及博弈论政治学这一具体政治学科学研究的形式等几个方面浅谈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
1 政治学及政治科学化: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
在西方,政治学在学术领域里的研究也被称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两字。
政治学意味着在学术上的研究领域,政治研究则代表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
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是基于政治学是一门科学而提出,因此与行为主义所要实现的政治学研究科学化有质的不同。
前者强调的是政治学研究应从其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所具有的特定对象、体系、范畴、方法及其所关怀的基本价值出发来进行研究;而后者所强调的是以科学主义为精神,通过从自然科学借鉴来的科学的方法论,使政治学研究成为“真正的科学”。
实践证明,后一种科学化如果走到了极端,只会使政治学失去应有的效力。
因此,我们所说的政治学研究科学化,主要是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研究的学术化与科学化。
2 政治学科学的意义:论证政治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对确立政治学的学科地位有直接的帮助。
也有助于明确我们应以什幺样的态度对待政治学研究。
与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方法有比较深刻的体认有关,所以对政治学研究者来说,承认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承认它是一门科学的前提下,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门学科的研究,从而使其研究真正具有科学性。
这也就是我国政治学研究如何科学化的问题。
3 如何实现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中国政治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现有的努力与政治学研究科学化对这些方面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意义的批判及审视不管是古希腊思想家,还是近代欧洲思想家都不否认这一点,即制度的生命力来自于适应并认同这套制度的现代公民,为此,制度应该有塑造公民的能力,这种塑造一表现为规范,二表现为教育。
对于前者来讲,通过制度规范那些人成为公民以及公民拥有的权利和规范;对于后者来讲,则是通过教育把国家所秉持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从而培育出认同国家、遵循制度、接受信仰的合格公民。
而在其中,公民教育即是一个典型的形式。
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大家当一致同意,少年的教育为立法家最应该关心的事业。
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
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因此,从政治学意义上讲,教育既是文化传递和再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公民培育的社会化过程。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教育的最基本使命就是传播核心价值,规范人们心灵,从而创造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因为“国家是一种组织,它的运转是由那些已经在历史过程中把自己的统治地位制度化了的利益和价值来推动的”。
所以,美国学者杜威就明确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必须拥有通畅、便捷和有效的核心价值传播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教育是重要的正式机制和力量。
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
①完善的教育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教育体系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分配、传播和保护所产生的作用,使得文化资本的功能得到发挥以及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
从理想状态讲,这种教育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按照人的心智成长的规律来设计和安排;同时也是塑造合格的公民的过程。
公民的培育应该全过程地贯穿于心智的培养之中,并尽力使心智的培育能够很好地配合公民的培育。
所以,公民教育不是一个人群教育另外一个人群的问题,而应当是一种全民和全社会的教育,涉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现代社会系统中所有的人都有必要接受公民教育。
具体来说,除了学校等公民教育正式途径以外,、乡村等非正式场合的公民教育也是重要部分。
因为对普通公民来说,日常生活场景更为重要,更容易受到朋友或熟人的经验、他人的生活际遇,以及媒体所传递信息的影响,其教育的形式更有效,更容易出成果。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公民教育就是公民日常场景当中的教育形式。
并且,对于现代国家来讲,公民教育所蕴含的文化资本要转化为有效的国家治理绩效,就必须通过国家与社会体系共同传递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使其接受和认同国家遵从的核心价值、基本观念、生活形态和社会理想。
而这种分配的过程既是核心价值和基本信仰分配给社会,塑造与国家制度和精神相适应的合格公民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成员完成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因而,这种分配既有国家的意识形态作用于社会的一面,也有通过社会教育社会成员的一面。
前者通过现代国家体系来完成,后者则通过包括公民教育在内的社会生活来完成。
这两者的有机统一于上面所说的社会化过程。
所以,在进行公民教育同时,要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必须发挥国家和社会两方面的作用。
而在这方面,近代以来不少思想家从相关政治哲学角度给予公民教育不同的解读,并提出了相应的主张和建议。
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共和主义视野中的公民教育如果我们要考察公民教育政治哲学,不能不提到德国思想家凯兴斯泰纳。
作为19世纪末明确倡导公民教育的德国思想家,他的公民教育思想建立在对理想国家和理想公民的描述的基础上。
他认为要培育理想的公民,应该对现有学校制度进行改革,用劳作学校取代旧的学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合理的教材,设立独立的劳作科目,配备专门的技术教员等,他的理论对欧洲各国的公民教育实践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从此以后,各种公民教育政治哲学和思潮纷纷涌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公民教育观。
对于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观而言,它更强调自由和重视权利。
虽然自由主义内部有不同的流派,但他们都不否认其理论前提,即每个人是其自身利益代表以及促进这些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尊重个人权利、多元宽容自由等核心价值判断,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公民的自由权利上。
所以”自由主义公民权是对公民权的一种独特的构想和制度化,其关注的首要价值是个人自由的最大化”。
并通过宪政和法治制度将其制度化,保障公民自由的理念得到实现。
因此,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观强调公民意识的培养,而不仅是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其目的是使未来公民能够产生维护政治秩序和社会现状的意识,形成维系民主社会所需的整套公共价值、政治道德以及相关判断能力与民主性格。
其代表人物Guttmann详细列出了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所培养的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四个品质:“勇气,守法等一般的德行;独立、开放的社会德行;工作伦理的经济德行以及尊重他人权利,愿意投入公共事务讨论的政治德行。
”①但是由于自由主义的个体化原子化的理论假设,以及其对文化与族群等因素的忽视,从而引发了其他流派对其进行批评。
与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观不同,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更加强调公民认同和共同个体意识。
基于对自由主义的批评,社群主义反对自由主义的原子化个人,尤其是反对其对共同体利益和公共福祉的忽视,强调共同体善与公民美德以及将个人与社群有机融合起来,“个人是通过他或她的角色来识别,而且是由这种角色构成的,这些把个人束缚在各种社会共同体中,并且只有在这种共同体中和通过这种共同体,那种人所特有的善才可能实现”。
(在个体融入和参与社群和共同体过程中,在诸如政党、社区、教会等社群集体生活中获得了善和美德的体验,进而获得了社会成员资格。
而公民身份是最重要的成员资格,公民对社群的认同以及公民德性保证了公民身份的实现。
总体来讲,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社群,其基础是共同身份、相互负责、自治、参与及整合”。
其代表人物为泰勒(tayor)和麦金泰尔(Macintyre)。
他们强调以共同体成员生活的环境为基础,通过公民的积极主动实践来培养共同体成员对社群公共利益的认同,进而形成具有公民德性的现代公民。
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认为培养公民对社群的认同极其重要,因为“人们不仅把自己看做是与社会单位相的个体,并以此回答‘你是谁’的问题。
他会说,除此外,‘我还属于’……社群不仅是一种相对与其他人而言的感情上的归属,它因此而深深进入了认同”。
这样,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就与认同概念起来,社会成员通过对公共政治生活的主动参与来实践公民美德,同时也形成了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实现了现代公民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
但是,由于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过分强调其共同体内部共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就可能导致对共同体之外人群尤其弱势群体的排斥,从而消弱了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观的合法性,就如威尔?金里卡所说:“对边缘群体的排斥似乎是社群主义所面临的独特困难。
”)所以詹姆斯?阿瑟(JamesArthur)和乔恩?戴维森(JonDavison)对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评价也就显得很中肯,“它强调角色,以社会机构的‘调和的’功能的观点为根据,相信社会作为整体是可教育的,其好处在于不把自己仅仅限于一套社会规范的传递,而是强化每个人的民主和参与的精神;其坏处在于会造成多数主义,强化对多数人的道德立场的接受”。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有了其后多元主义文化公民教育对于弱势群体的强调和关注。
与以上两种思潮并行的还有强调践行公民德性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共和主义公民教育观。
共和主义包括古典共和主义和现代共和主义,古典共和主义主要指雅典和古罗马古典政治时期公民对国家的忠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公民美德,从而保障了当时共和国体制得以实现。
而现代共和主义则基于民族国家的场景,推崇共和主义的爱国主义。
①基于此,“公民们拥有一种那个参加社会活动的倾向,这些活动支持了并维持了一种合理的政治秩序”。
所以,共和主义者认为,公民在共同政治生活中主动体会共同生活所需要的规则,行使公民的权利,实践社群公共利益,从而使得公民的德行得以实践。
②普诺特()认为公民德性是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公民的先决条件,包括认同感、隐私权、自主性、关心他人、关怀社会、宽容等内容,所以公民教育就是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民德行和公民能力,树立国家利益优先的观念。
具体来讲,“一个好人有足够能力成为好公民”]并通过具体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来实现的,共和主义公民教育观在培养公民德行的同时,也锻炼了公民生活和参与能力。
其中参与社区服务是重要方面,通过社区服务容易让公民采用批判反省的思维方式,发现自我利益的实现与公共利益紧密相连的,进而增强公民的公共利益关怀以及对社会的认同。
多元文化主义与全球主义:公民教育的新趋势虽然在近代以来三种政治哲学思潮对公民教育的践行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不可避免地都过于强调国家或者过于强调社会,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于这些内容批判和反思。
于是在二战以后,又产生了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观和全球主义公民教育观,从而使公民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与前面三种思潮不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观重视多元差异和关注弱势族群。
作为一种政治思潮,美国学者霍拉斯.卡伦最早提出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
随着二战以后殖民地独立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一股潮流。
1970年代以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先后针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族群,分别通过了多元主义文化政策,促使了这种思潮开始广泛传播,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议题。
虽然其内部有不同的类型划分,③但多元文化主义都主张不同文化的平等价值,承认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提倡差异认同。
在实践中重视给予所有社会文化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平等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地位。
为此,多元文化主义主张政府和社会公共机构积极介入,并采取法律和行政措施来帮助消除各种不平等障碍,使这部分弱势人群的公民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所以说,文化多元主义“不仅仅涉及文化,还涉及了包容和排外,它有反排外的倾向,因而它涉及到权力和统治的问题。
这一计划是减少排外机制、增加更多内容”。
具体到公民教育领域,其代表人物是玛丽恩.扬()和班克斯(),他们认为社会是一个存在着多元文化异质的社会,任何强调单一的认同都不符合个人与族群认同的多元需求。
所以,多元主义公民教育观一方面主张将相互尊重对方文化作为公民教育基础,通过彼此文化之间的尊重,“传递容忍文化差异的民主价值观,使人们能够包容和尊重文化差异和价值多元”,\[为文化之间的互惠合作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主张公民教育要培养适应不同文化、具备处理冲突能力的现代公民。
同时也强调培养公民的实际的政治参与能力,让他们通过对政治体系和政治程序的参与来实践公民的政治知识,通过政治实践来培养公民的民主精神。
由于多元文化主义为了论证其差异政治的合理性,他们大多偏重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等其他类型认同的一致性。
从本质上讲,多元主义文化公民教育强调差异性认同和多元主义文化观,但是如果在多民族国家中通过公民教育将族群差异进行制度化,则有可能带来族群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