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学概论(专科)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 [ ]A.德谟克利特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里德2.方鸿渐是作家钱钟书的两个亲戚的复合体,体现的原则是 [ ]A.艺术真实B.艺术概括C.情感评价D.形式创造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 [ ]A.无功利的B.有功利的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有功利的D.无目的的4.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学艺术起源于 [ ]A.巫术B.游戏C.模仿D.劳动5.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种效果是欣赏活动中的 [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6.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 ]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D.结构主义7.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A.刘勰B.曹丕C.司空图D.刘熙载8.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9.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10.“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是 [ ]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D.创作与接受11.在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的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通常被称为 [ ]A.体验B.共鸣C.玩味D.升华12.以下不属于接受动机的是 [ ]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13.下列不属于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4.以下理论家对游戏发生说没有作直接理论贡献的是 [ ]A.康德B.席勒C.列维―斯特劳斯D.斯宾塞15.“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6.“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7.“风格即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18.属于文学意境“情景交融”特征的是 [ ]A.韵外无穷B.情中见景C.象外之旨D.虚实相生19.“叙事”包括 [ ]A.内容和形式B.话语和故事C.结构和角色D.内容、动作和话语20.剧本要求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这是因为: [ ]A.只有人物的对话和独白B.观众(读者)的精力有限C.受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D.要调动观众(读者)的想象、联想21.电子传播主要是一种 [ ]A.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B.非直接的单项信息传播C.面对面的直接传播D.文字符号的非直接性传播22.下列不属于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23.下列不属于抒情性作品结构的是 [ ]A.声音B.画面C.情感经验D.情景关系24.下列不属于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的是 [ ]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5.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的是 [ ]A.文学活动论B.文学反映论C.艺术生产论D.艺术价值论26.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的是 [ ]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D.多样性27.下列哪一种学说不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假说? [ ]A.巫术发生说B.游戏发生说C.摹仿说 D再现说28.下列不属于灵感特性的是 [ ]A.形象性B.突发性C.亢奋性D.创新性29.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视为 [ ]A.生命的延绵B.性欲的升华C.直觉的表现D.现实的反映二、填空题: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 即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述并没有一个进行专门和完整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著作的各个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出系统性的归纳与完整性的总结。

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特征,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先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我们对物质的自觉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形式都不能离天物质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的错误。

马克思在对旧的哲学或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

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同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

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切文艺作品,都遵循这一原则,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起源的论述了。

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种美感诉诸于我们的五官,心理及思维的触觉,形成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自我主观解释和理解,当然这种主观意识在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之上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放到整个物质生产过程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在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把握文学创作及批判的真正规律和原则。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2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2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5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狭义)的形成与发展5一.形成期:1844—18465二.发展期:1846—19世纪0年代6三.深化期:19世纪70年代—18956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基础7一、唯物反映论是认识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的理论基础;7二、唯物史观是揭示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文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7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延伸和确证,是探讨艺术生产性质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认识无产阶级审美理想,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特征和使命的理论基础;8四、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8第四节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特征8一、实践性9二、阶级性9三、科学性9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表述上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同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表述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完成他们计划中的有关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马克思在他思想成熟后,曾想写一篇论文来发挥他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巴尔扎克的看法,然而这个计划始终没有实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专门评述文艺现象的论文和书信,也不是很多,他们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多数具有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2.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卢卡契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史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思想体系”。

苏联当代文艺学家乔?米?弗里德连杰尔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但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零散言论(多少带有局部的和片面的性质),而且他们对美学的基本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深思熟虑的看法,这是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

第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研究第一章文艺本质论一、关于文艺本质的几种观点(一)20世纪以前,除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外,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摹仿说”和在它的阻碍下所形成的机械反映论的文艺观。

亚里士多德以为艺术摹仿自然,但并没把摹仿看成是被动和机械的。

在提出艺术即仿照的同时,提出艺术即形式,以为形式是能动的制造性力量。

从文艺振兴开始,“摹仿说”慢慢变成了“镜子说”、“再现说”,以为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复制,是对生活本来来本的“再现”,而轻忽了文艺制造的能动性。

二、艺术本质的“表现论”观点。

柏拉图以为艺术表现理念,黑格尔以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都属于表现论观点。

文艺上的表现论要紧指随着浪漫主义的产生而显现的主张文艺是作家自我表现的观点。

该理论进展到极至,产生了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克罗齐等人以为艺术是表现人的本能的盲目冲动的理论,即艺术即直觉表现的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作家创作个性、情感等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有着“再现说”没有的优势,但由于过度夸大创作中的“自我”因素,便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二)今世文艺美学研究中,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20世纪西方主流派都进行了探讨和解答。

前苏联美学界围绕文艺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艺术熟悉本性论”、“艺术意识形态本质论”、“艺术审美本质论”。

我国对文艺本质的研究归纳起来有几种大体观点,一是形象反映论,二是情感特质说,三是审美本质说,四是综合说。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的本质是从两个角度来讨论的:其一、以为文学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故意识形态的性质。

其二,马克思、恩格斯以为意识是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二、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1.“意识形态”的含义:“意识形态”一词最先由法国的观念论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在1801年提出,其大体含义是观念学的意思。

他的观念学强调“感觉”在熟悉论上的作用。

3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观

3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观

二、 关于优秀古典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历史意 义 希腊艺术“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在不 平衡理论基础上引申出的来的难题,为探 究一切经典艺术审美价值的超越性本质意 义开拓出新的理路。
(一)希措艺术既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又具有“超时代”的审美价值和典范性 产生于某一时代并与一定历史形式相关联 的优秀古典艺术,为什么没有伴随旧的时 代逝去,反而显现出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甚至成为后世艺术的范本?
恩格斯一方面科学地分析了歌德的世界观 和创作及其社会思想根源,指出歌德对当 时德国的态度的两重性;另一方面,格律 恩不过是借用歌德的“权威”,通过歪曲 歌德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反动的政治思想 而已。
(2)白尔尼为代表的“青年德意志”文学派别, 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或激进民主主义立场出发, 竭力颂扬席勒而贬低歌德。 观点:责备歌德不是自由主义者,没有爱国主义 良心,对德国的解放漠不关心,创作中缺乏自由 主义的倾向等。 恩格斯的批评:这些批评虽不乏合理成分,但由 于只从某种政治、学派的立场出发,忽视了艺术 的特点,缺乏历史主义态度,因而失之褊狭、简 单。
再次,从逻辑上讲,那种把文艺的一般规 律(或曰外部规律)与特殊规律(或曰内 部规律)截然分开,断言马克思主义只涉 及了前者而未涉及后者的说法也是说不过 的。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因 素之间的本质性联系。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把美学、 文艺学理论建构与文艺事业作为无产阶级 历史事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 文艺论述与文艺批评的特殊形态反映了二 者内在的紧密联系。 绝不能把文艺事业与美学、文艺学理论的 这一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狭隘地理解为文 艺充当“阶级斗争的工具”,或文艺是单 纯的“阶级意识形态宣传”。
其次,从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文艺文 献本身来看,只要不带偏见,认真研读,人们就 会发现,这些文献不是仅仅重复历史唯物主义一 般原理,而是深入到审美——艺术领域内部,相 当充分而精微地论述、探讨了文艺自身种种特殊 的性质和规律。 美的本质、文学中的人性、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 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希腊艺术为何具有永久的 魅力等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小说《人生》为例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小说《人生》为例
浅 析 马 克 思 主 义 文 艺 理 论 的 基 本 特 征
— —
以小 说《 人 生》 为 例
李 梦 娇
( 中 国传 媒 大 学 , 北 京 1 1 0 0 0 0 )
在人 类 文 艺 理 论 史 上 , 历 代 文 艺 理 论 家 和 思 想 家 们 从 不 同 的角度考察过艺术 的本质 与特 点 , 提 出过 不 同 的 理 论 主 张 和 思 想 观 点 。柏 拉 图 的 “ 宇宙 精 神 ” 说: 对 理 想 的信 念 和 坚 持 是 柏 拉 图 的 主要 观 念 , 柏拉 图认 为精神 是第一性 的 , 物质是 第二性 的;
余华侨” 这个词就显得很 贴切 , 并 且 能 感 觉 到 起 这 个 名 号 的群 众
的羡 慕 嫉 妒 。
用 。文 艺 作 品 的 社 会 性 要 求 在 内容 及 表 现 形 式 上 自觉 适 应 社 会
的需求 。 三 、现 实性 与 审 美 性 的 和 谐 融 合
二 、社 会 性 与 思 想 性 的 统 一

9 6 ・
2 0 1 4 年第@期
的是 在海外 生活 的中国公 民 , 在 那 个 时代 , 中国改革 开放 初期 ,
普 通 的市 民对 海 外 不像 今 天 那 么 了 解 , 人 们 大都 穿 衣 朴 素 , 对 于 衣 着 时髦 的高 加 林 难 免 羡慕 嫉 妒 , 拿他 跟华侨相 比, 可 以 想 象 他 虽然衣着 时髦但是言行还是 跟在海外的华侨有所 不同 , 所 以“ 业
认 为 现 实 世 界 不 过 是 理 念 世 界 的 微 弱 的反 映 , 观 念 世 界 是 真 实
说《 人生》 , 就 具 有 很 高 的 时 代 性 与 人 民 性 的 结 合 意 义 。小 说 的 背景 体 现 了 时 代 性 , 在 那 个 时 代 农 村 户 口 与 城 市 户 口 的差 别 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既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具体的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立足于人民,强调文艺的社会性和人民性,对于指导文艺创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

一、实践是文艺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的扎根于实践,认为文艺作品的创作应该立足于人民的实际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在创作方面,文艺家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素材,创作出贴近人民、引领人民的优秀作品。

二、文艺反映社会的矛盾与冲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作品应该反映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文艺创作中,应该突出描绘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性别矛盾等重要矛盾,通过作品的表现力,引导人民认识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三、文艺要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文艺作品应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文艺家要充分关注人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参与到改善人民生活的进程中,以文艺的力量为人民服务。

四、文艺的观念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既要有观念性,又要有艺术性,二者要统一于作品中。

观念性是指文艺作品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价值。

艺术性是指文艺作品要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要通过艺术的表现力来打动人心。

文艺创作要注意把观念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

五、文艺要具有批判视野和解放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文艺作品具有批判视野和解放作用。

批判视野是指文艺作品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批评和揭示,通过揭露现实的弊端和不公,激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反思。

解放作用是指文艺作品要启迪人民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自觉性,有助于人们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特点与局限——兼论与西方学派、苏联学派的区别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特点与局限——兼论与西方学派、苏联学派的区别

马克思 主 义文 艺理 论 的三 大模式 共 同关 心 的问题 ,尽 管 论述 的角 度 或许 不尽 一致 ” 】 口。但是 ,既 然是不 同的学派 ,其 中必 然存在 差异 。而 在 2 纪 的中 国 ,之所 以能 形成 中国化 的马 克思 主义 0世 文艺理 论 ,更是 有其必 然性 的 。因为马 克思 主义文 艺理论 之所 以会 传人 中 国 ,从 根本 上说 是 中国 文学和社会 变革 发展 的需要 。而历 史最 终选择 马克思 主义 ,是 因为只有 马克思 主义 才能解 决 当时 中 国的问题 。也就 是说 ,中 国的马克 思主 义文 艺理 论 ,一 开始 就是 应 中 国的社会 实 际命 运而 生 , 它绝非是 一种单 纯 的文 艺理论 现象 。这 就使 中国 的文 艺理论 家们 在接受 马克思 主义文 艺理论 时必
然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其作中国式的改造。 那么 ,作为一 个独立 学派 的 中国马克思 主义 文艺理 论 ,与西方 学派 、苏联学 派相 比有哪 些特
点 呢?造成差 异 的原 因是 什么 呢? ( 一) 中国马 克思主 义文 艺理论 与西方 马克 思主义 文 艺理论 相 比 ,有其 独特性
[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O世纪 中国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项 目编号 0 xz O 1 的研究成果 。 ( 6 O ) w
【 收稿日期]2 1 —1 —1 00 2 0
[ 作者简介]李志孝(92 ,甘肃清水人 ,天水师范学院文 史学院教授 ,主要从 事中国现代 文学及批评研 究。 16 一)
而 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文 艺理论却 与此不 同 。马 克思 主义 的传人 本就 与 当时中 国的实际命运 密切相 关 ,正是 因为当时 中 国选择 了马克思 主义 ,才选择

45第二章__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

45第二章__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当时 的一些文学创作,提出 了一系列现实主义创作 的重要原则。
首先是关于文学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问题。
恩格斯明确地表示了自己不反对作品的倾向 性,并列举了西欧文学史上一些有影响的作 家来说明他们的作品无不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但他又进一步指出:“可是我认为,倾向应 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 无须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者 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 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第一,“莎士比亚化”是指莎 士比亚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创作 方法。
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表现创作与 现实的关系上,真实的反映了 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在人物 的塑造上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二,“莎士比亚化”是指莎士比亚剧作 中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描写方法。
真正意义上的(狭义的)“莎士比亚化”, 指的是不但要塑造出典型人物,而且要给 作品中的人物提供真实反映现实关系和时 代特点的特定环境,也就是典型环境,恩 格斯曾形象地称为“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第二,典型人物应该塑造成有代表性的性格。 恩格斯认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
一定的单个人,说明典型塑造既要有卓越的 个性刻画,又要写出代表性的性格。就是说, 一个典型,应该具有阶级特征、时代特征、 民族特征等,应该通过艺术描写揭示人物所 属的阶级的某些本质方面。
但是,恩格斯还强调,不能为了代表性和 普遍性而牺牲了个别性和特殊性,也不能 在典型塑造中有理想化、概念化、抽象化 的倾向。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 中曾指出拉萨尔席勒式地把人物变成时代 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使得人物在典型化、 个性化表现方面远远不够。
(2)明确性,即在诸多性格特征中,必须有 一个主要方面作为统治方面。
(3)坚定性,即人物要始终如一地忠实于自 己的情致,根据自己的意志发出动作,而不是 让外人来替他决定。

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第一章文艺的本质一、重要名词解释: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再现论: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文艺描写的对象,而文艺家的人物就是用不同的媒介(语言、画布、色彩、线条、音符等)把它再现出来,突出的是“镜子说”,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与车尔尼雪夫斯基。

4、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艺的表现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5、能动反映说: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在文艺作品中,既有对于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渗透着文艺家的主观精神。

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总是要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

6、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

7、文艺的倾向性:指文艺作品中所渗透的文艺家的立场观点、意志、愿望和理想追求,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爱憎态度,包括思想倾向、情感情感倾向和审美倾向三个方面。

二、重要问题:1、为什么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

文艺作为文艺家的“社会意识”,作为文艺家精神生活的外化,理所当然是由社会存在、物质生活所决定的。

在文艺创作实践中,有五种情况应注意:A、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为指写对象的文艺作品,其内容一般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它们往往是对社会生活生活真实、具体的反映。

B、以抒发艺术家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品,其情感发生的根源仍存在于客观的社会生活,这类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曲折含蓄的反映。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童庆炳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库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A 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认识属性B 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23接受动机可分为()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A 语言表现B 体裁类型C 结构安排D 形象创造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A抒情内容B抒情话语C抒情现实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A声音B画面C情感经验D情景关系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A叙事功能B抒情功能C描述外在事物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A表意式意象B表情式意象C寓言式意象D符号式意象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A刘勰B曹丕C司空图D 刘熙载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A刘勰B曹丕C司空图D 刘熙载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A读者B世界C作家D 作品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A实践性B艺术性C价值取向D 综合性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A立普斯B克罗齐C弗洛伊德D 布洛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A文学文化学B文学信息学C文学符号学D 文学社会学3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A对象化说B意识形态说C艺术生产论D 艺术价值论38属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代表有()A桑塔耶那B罗兰巴特C阿恩海姆D 考夫卡3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D 结构主义40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A德漠克利特B康德C歌德D 席勒41文学概念的三义指()A作为文化B作为意识形态C作为审美D 作为惯例42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A审美B情感C想象D 意识形态4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D 多样性4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D 为政治服务45“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 )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D 创作与接受46“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A列宁B高尔基C毛泽东D 鲁迅47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 )A模仿者B创造者C集体人D 移情者4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A实践获取B书本获取C有意获取D无意获取49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 )A突出B综合C简化D 变形50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 )A情感性B理智性C诚挚性D 高尚性51现实型文学的特征为()A逼真性B创造性C表现性D 再现性52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D 虚幻性53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A表现性B象征型C暗示性D 朦胧性5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A本质论B创作论C价值论D接受论E构成论二、判断题1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 )2象征性是审美意象的本质体制( )3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4叙事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体现在叙事内容中的一定意识形态特征() 5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 )6叙事话语始发于叙事动作()7没有叙事话语,便没有叙述动作()8叙述者就是指作者( )9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余佳慧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4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性观点的理论并不仅限于哲学理论,还可以灵活变通到各个方面与领域之中,并且在艺术设计中对设计师起着引导作用。

現如今的设计师全方面进步归根于前期的实践基础牢固再发展,发展并不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对于旧事物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观对于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有着相当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实践性理论为指导,处理好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问题,做出的设计能够既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又兼具时代的创新性设计,对于设计与时俱进的创新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性;创新一、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基本内容1.1 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批判性、革命性、实践性。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有生命力的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显著特征,它主要体现在对前人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上,在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之中。

革命性是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捍卫弱势群体的文化与利益,提出了文艺与人的自由本性,为未来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践性对人类文艺实践的丰富经验的总结,需要不断地接受文艺实践的检验,并且随着文艺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如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艺术设计作品都是革命宣传画、邮票、唱片封套等,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作品百花齐放,所以设计艺术设计作品的形成是离不开实践的。

1.2 马克思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毛泽东曾经说道:“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

”[1]马克思文艺理论对中国的发展和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不仅是一个在中国语境中理解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我完善和自我再创造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它的基本原理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文艺创作领域,马克思主义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艺术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人民的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产物。

文学艺术对于传递思想、展现社会冲突与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要服务于人民、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历史进程,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概念1. 社会基础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受到社会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社会基础包括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它们对于文艺的创作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实践性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着重强调文学艺术与实践的联系,文学艺术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斗争经验。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艺创作的发展和演变是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 人民性与大众性: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是为了人民群众创作的,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要具备普通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特点。

三、实践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特点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实践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实践是文艺创作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深入实践,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真正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要求,要求文学艺术不断追求新的形式和内容,推动文艺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对当代文艺创作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对当代文艺创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首先,应该坚持立足于人民、反映人民内心世界和社会真实;其次,要追求艺术的创新,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第三,要注重实践、关注社会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通过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可以引导当代文艺创作者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文学艺术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认为文学艺术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既体现了阶级利益,又具有改造社会的能力。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中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反映,强调文学艺术的阶级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人民大众的创造,具有深厚的社会性。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基于以上要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明确了文艺作品应当立足于社会现实,深入揭示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激发人们的思考和觉醒;文艺作品应当体现人民群众的追求和生活境遇,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人民的伟大事业;文艺作品应当符合社会历史的要求,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着社会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观的实践运用1. 文艺作品的创作指导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利益为基础,深入人民群众中去,关注社会矛盾和冲突,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意识变革。

他们应当以真实、生动、深入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2. 文艺作品的批评和评价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观对于评价和批评文艺作品提供了基本标准。

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产物,文艺作品的批评评价不能摒弃其阶级性和思想性。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眼光强调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思想倾向,分辨文艺作品中的正确和错误,为广大读者提供正确的导向和意识形态。

3. 文艺作品的社会实践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强调文艺作品的社会实践与宣传作用。

文艺作品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又起到了教育和引导作用。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艺术形式,文学与艺术通过其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深入人民群众,引起社会共鸣,影响社会意识的变革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一、导论(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论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简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论。

2、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诞生于马克思的《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诞生于19世纪的中期,并且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成熟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3、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审美能力产生于劳动,从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观念,产生审美的渴望起,便开始了人类创造美的历史;审美对象产生于劳动。

劳动成果的美的创造又反过来要求劳动过程的美的创造,即劳动组织,劳动场景乃至劳动秩序的和谐协调,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使劳动本身变成一种最高的需要,一种能使身心愉悦的活动,即建立劳动本身的美。

4、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文论原则。

恩格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可以看作马克思主义文论关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经典规定。

典型化原则(恩格斯):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该如此。

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指出:“我局不是反对倾向诗本身……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应当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5、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属性:其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文学艺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

其二,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无产阶级。

其三,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达工人们的普遍情绪。

其四,他们坚持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的发展,主要精力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几个发展阶段。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种新型文艺理论体系,其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地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是靠个人天分创造出来的,而是由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和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根本作用是反映和表达阶级斗争。

文艺作品所反映的阶级斗争,不仅是在对抗阶级的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还包括人类对自然、工具和生活体验等方面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优秀之处应该在于其较好地反映和表达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创作和表现形式必须遵循中国社会的现实要求。

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依靠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更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现实,进而在文艺作品中体现社会的发展趋向和社会服务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同时在实践领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引领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而且扩大了社会意识领域,提供了新的任务和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艺思潮转型期间促进了文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文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促进了文艺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当前多元文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文艺需要迎来一次更新的思想和理论创新,推动文艺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现代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引领和推动文艺的创新和进步。

其次,在文艺创作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话语权的回归,以增加对人民的信息把握和社会思潮的敏锐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实践中必须承认文艺创作的多样性,不断聚焦文艺创作的实际问题,发现和消除文艺创作中的困难和矛盾,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阶级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作品反映社会阶级关系和
阶级斗争,揭示了不同阶级的文化利益和代表。

马克思主
义关注文学作品中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认为文学是阶
级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

2.社会历史视野:马克思主义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发展
的关系,强调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反映。

通过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文学作品的
历史局限性和时代特征。

3.社会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倡导展示社会问题,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通过文学作品对社会进行批判和改
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应该致力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
人类生活。

4.功能性和教育性: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具有功能
和教育价值。

文学作品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引发社会思
潮和改变社会观念。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具
有社会批判和启示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变革和人的全面发
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包括阶级观点、社会历史视野、社会现实主义、功能性和教育性。

这些特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方法论,为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
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角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艺术生产不同于其他精神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精神生产分为艺术生产和科学研究两种,艺术生产和科学研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即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艺术生产主要靠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内容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内容的,形象思维是以社会生活五彩缤纷、生动活泼的形象为思维对象的,而社会生活中的形象是千差完别无限多样的,因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形象的反映的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况其次艺术生产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是离不开形象的,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形象思维时,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形象的,所以就带有形象的多样性,鲜明性和独特性,再次,从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的结果看,形象思维的结果是艺术形象,在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生活的形象变成了艺术的形象一般说来。

这种艺术形象同别的艺术形象有差别性,因为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活形象,所以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艺术形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8月在巴黎写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巴黎手稿"。

它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

这些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改造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涉及并阐述了美和美感等问题,包含有丰富、深刻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

(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述并没有一个进行专门和完整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著作的各个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出系统性的归纳与完整性的总结。

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特征,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先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我们对物质的自觉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形式都不能离天物质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的错误。

马克思在对旧的哲学或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

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同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

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切文艺作品,都遵循这一原则,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起源的论述了。

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种美感诉诸于我们的五官,心理及思维的触觉,形成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自我主观解释和理解,当然这种主观意识在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之上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放到整个物质生产过程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在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把握文学创作及批判的真正规律和原则。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结合。

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以展的规律。

作品应能准确反映时代的变动,深刻捕捉时代的精神发展方向。

人民性是从实践角度及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不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

在这一点上,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左冀作家联盟的文学主张相当深刻地体现了出来。

左冀作家联盟以阶段论为核心出发提出革命文学的主张,提出文学应是战斗的文学,这些主张非常明显地表现其作为一个重要文学思想所折射出的政治文学倾向。

当然,我们对左冀文学所坚持的阶级论及对自由论和人性论的坚决反对虽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但对资产阶级文学中的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自由论的完全否定应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了。

(比如鲁迅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对梁实秋关于文学应描写永久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反讽)然而在文学的人民性上,左冀文学显然是做不够的。

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他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这个讲话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了。

其后的文学创作都是围绕这个讲话的精神进行了革命文学的创作,无论在语言、体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都力求贴切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自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使一些优秀作品具有无比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后这些革命文学作品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红色经
典。

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我们对生活的主官理解与加工,它是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有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艺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

文艺作品的思想性是文艺作品的深度模式,没有思想性的作品难免会显得肤浅单薄,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深度、思维模式、创作动机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那么这二者的统一就体现在文艺界作品的社会认知功能上。

当然我必须指出,我所指的社会认知并非传统的教化功能,因为教化功能注重的是一种宣传、灌输,即所谓的“文以载道”,我不以为然。

在这里提到的社会认知功能是指文艺作品在思想上能否起到一种启迪作用,能否促进我们对社会问题、思想困境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强调的是一种启蒙作用还非决定性的教化作用。

文艺作品的社会性要求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自觉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一个问题,即在现代商业化高度发达的环境里如何保持文艺作品的思想性问题。

就艺术内容和形式而言,在现代商业社会难免不会陷通俗化及庸俗化的怪圈,在市场资本的运作下,文艺是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还是拥抱商业化所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而这种经济效益是不以社会效益为考量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应该有大量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又有高超的出入于雅俗之间表现手法的创作者。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者才能保持作品的思想性,在现代商业社会消费文化为语境的情况下我们的文艺才不致于被解构;而雅俗共赏历来是我国文艺的传统,这才能在社会性的基础上突出体现其人民性的一面。

强调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也许会破坏文艺作品作为个体创作的娱乐性,但这并不是主流,在一个宽容和民主的社会里,允许多种的艺术形式存在本身就是社会性的体现,也就是说,文艺的思想性应是创作主体的一种自觉行为而非强制性行为。

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虽然没有谁可以宣称只有描述现实社会或反映社会生存状况的文艺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我们不管文艺是一种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表现表式,文艺的现实性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我们并不能说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饥饿艺术家》描述的是一个观念性的畸形社会形态,就否认其作品在思想上现实意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当然,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之所以会对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相当强的认同度,这主要还是体现在其文艺观念中对文艺作品的认知价值的赞同上的。

恩格斯赞赏巴扎克的作品,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那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关于现实性与审美性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呢?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回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中,现象与与本质是一对运动的矛盾休,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现象是反映本质的现象,本质是存在于现象内的本质,关键的是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这才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根据这种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中的现实性原则就应是在创作中应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忠实反映,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型形象的创作来体现历史,表达对现实的思考。

这种现实性并非只是对社会的简单描述,而应透过现象直抵事物的本质,将对现实的描述提高到一种审美的高度。

即要求我们从现实复杂而艰难的现实中找到生活的体质,文艺创作应在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中对社会现实作审美高度的思索与探究,把我们对现实社会苦难的体验、艰难的思想抉择及对自我灵魂的审视提升到审美的高度上来,而非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来简单表现社会的原生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创作者应以悲悯的态度,要有人文关怀的态度来创作。

这才是遵循将现实性抽象为审美情趣的一种创作方法。

在这里,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是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重要特性,也是我认为最能体现其理论核心的几个特性。

而这些特性也正是建立在马克思辩证法哲学基本原理上的。

但让人十分痛心的是,当前的中国文艺创作显然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相当的差距,不管是文学还是其它诸如影视之类的文艺作品都有迎合受众口味而趋于媚俗的倾向,这正是我们所要检讨的地方,也是我们重新审视文艺理论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