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省质检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福建省三明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3.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
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
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刺史的地位在郡国之上②刺史是中央设在地方政府的监察官员③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④刺史起到澄清吏治,维护皇权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刺史)【解析】刺史代表汉武帝监督地方郡国,地位在郡国之上,故①正确;“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说明刺史在中央有办公场所,不是设在地方,故②错误;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③正确;“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说明刺史起到澄清吏治,维护皇权的作用,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14.“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产生于() A.夏商周B.春秋战国C.魏晋南北朝D.宋元时期【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灌钢法)【解析】夏商周冶炼青铜,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冶炼铁和钢,但材料反映的是“灌钢法”,故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掌握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造,材料意思为,把生铁精继续煅烧,用重物打锤,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炼成钢,故C项正确;宋元时期用焦炭冶铁,故D项错误。
【答案】C15.1905年,粱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
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A.进一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考点】维新思想——梁启超思想主张【解析】1905年戊戌变法早已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中华民族内涵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华夷”观念,故B项错误;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观是把满族也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不适应反满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中华民族内涵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故D项正确。
福建省厦门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厦门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
这种风尚的弘扬A.造就了积极人世的文化倾向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25.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这是因为A.无为而治的推行B.重罪轻罚的传统C.丞相地位的尊崇D.官僚集团的庇护26.宋代科举录取人数比唐代大幅度增加,且经三级考试通过后,不需再试于吏部即可直接授官.这表明宋代A.科举取士有失严谨B.专制皇权有所弱化C.六部职权相对削弱D.官僚制度活力增强27.成书于元朝的《农书》列举了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田制,前五种行于滨江海湖泊之地,后一种行于多山丘陵之域.这反映了当时A.人地矛盾突出B.土地所有制变化C.水旱灾害频繁D.传统犁耕受冲击28.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同时向海外派遣多批留学生。
由此可见A.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回潮B.官学教育逐渐走向衰落C.人才培养方向趋于多元D.新式人才得到社会重视29. 1908年,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此后,各省咨议局陆续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间士绅阶层开始参与地方事务B.清政府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C.地方政权结构开始向现代化转型D.清政府积极推动代议政治发展30.1936年,国民政府国家资源委员会拟定《中国工业发展三年计划》,并向德国借款三千万元法币,主要用于兴建冶金、电力、化工等厂矿。
此举A.开启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B.借鉴了苏联经济发展的模式C.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D.扭转了中国工业失衡的局面31.读图8,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C.产业结构的优化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32.“僭主”是古希腊特有的称谓,用于称呼不合法的政权僭窃者,以区别于权力神授的合法首领“王”;“僭主”之称并无污辱之意,他是事实上的王。
【福建省龙岩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福建省龙岩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25.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B.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C.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D.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26.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下层士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得以参政)也在于其“下降”流动(居官者得不到世代承袭的保障)。
该学者认为,科举制()A.促进了原社会结构的变化B.冲击了专制统治的稳定秩序C.推动官吏升迁制度的合理化D.体现了公平公开的选才原则27.宋太祖在建隆三年立下戒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苏轼说:“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
”这表明赵宋王朝()A.倡导革新除弊朝风B.鼓励文人直言进谏C.高估上人议政作用D.放弃控制文人思想28.1926年,针对日本“味之素”垄断中国的调味品行业,民族实业家吴蕴初宣布放弃自己成功研制的“国货味精”专利,国内由此出现了十几个味精品牌。
吴蕴初此举()A.迫使日本调味产品退出中国市场B.推动了国货运动并取得最后胜利C.拓展了国内食品工业的国内市场D.为民族工业发展争取了稳定环境29.1931年中共制定土地革命路线,采取限制富农的政策。
1942年中共在《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中,规定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
中共对该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土改的阻力B.维护农民的利益C.发展根据地经济D.扩大抗日的阵营30.“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项工程”。
历史质检试卷福州卷
2017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答案的字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据图1判断,河姆渡人已开始 A.群居生活 B.氏族公社的生活C.原始农耕生活D.游牧生活2.孔子的言论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主张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A.“仁” 图1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D.“温故而知新”3.运用历史地图感知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图2反映了A.国家的统一和巩固B.民族政权的并立C.经济重心的南移D.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4.“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东方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中国人在海上远航的图景。
”英国学者描绘的图景最有可能是A.张骞出使西域 图2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荡平倭寇D.郑成功收复台湾 5.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④社会习俗发生巨大变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装----------订-------------线------------6.圆明园从图3到图4变化发生在图3 被毁前的圆明园 图4 被毁后的圆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
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8.弘扬民主科学思想,促进民众觉醒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文艺复兴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福建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24.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25.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
隋唐时期,城煌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
这说明A.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城隍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的C.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D.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26.唐前期长期由l名宰相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l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议政公允B.防范个人擅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权力制衡27.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25.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饮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
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A.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29.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皇帝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
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
该规定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30.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3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福建省宁德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7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文科综合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礼记·祭统》中记载:“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
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由此可见,当时“鼎铭”A.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B。
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C.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加速礼乐制度的崩溃25。
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26.《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右图所示。
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27.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
下表是关于“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
这直接反映出清代A.赋役制度的改革B.人身关系的变化C.土地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28。
19世纪80年代,广东南海发生了机工自发捣毁裕厚昌、继昌隆及其几家丝厂的风潮。
对此,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
夫以一家殷商之攘利,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说明当时A.垄断经营不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C.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D.奖励实业的政策在地方遇阻29。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30.毛泽东认为,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2017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13.《左传•哀公二年》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对史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设立郡县,改变地方管理B.奖励军功,冲击分封制度C.军功授爵,摧毁血统观念D.制定标准,实行等级奖励14.姚芒父曾说:“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以下作品符合这一描述的是(隋)展子虔《游春图》(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朱耷《松石图》A B C D15.清末科举策问:“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
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
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
试陈教农之策。
”据此,表明清政府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强调重农抑商③关注西方农业④推广农学理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6.根据图X信息,可推断出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两汉B.隋唐C.宋元D.明清图X 中国古代人口密度图17.1875年《纽约时报》刊载:“清国人迷信,不管在任何时候,如果有一户住宅或商铺被另一幢比它更高的新房子的影子遮住,那么厄运就会光顾这幢房子,……化解办法就是在两个建筑物之间树立木墙以阻挡新建筑物的影子。
”该现象表明A.华人生活习俗引起外媒的重视B.国人缺乏崇尚科学的生活理念C.民间建筑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D.传统宿命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18.福建某班学生在做“口传历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时,收集到如下材料:泪别长汀、遵义光芒、雪山草地、拥抱会宁、精神遗产。
该课题探讨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B.工农武装割据C.红色政权建立D.革命战略转移19.图X漫画的寓意是A.抨击了日本法西斯侵华过程中的暴行B.揭露了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阴谋C.体现了作者对战胜日本侵略充满信心D.表达了民众期盼国共合作抗战的愿望图X 看你横行到几时(1936年)20.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称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三中全会”。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13.图6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
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农业劳动的场景 B.使用的生产工具 C.‚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 D.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14.宋人赵彦卫说:‚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世家大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
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闻阎富室(民间富有人家)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八股取士影响 C.程朱理学盛行 D.妇女地位提高15.明《闽小记》载:‚闽种荔枝、龙眼家,多不自采。
吴、越贾人,春时即^赀(资).估计其园。
吴、越日‘断’,闻人日‘穙’……树主与穙者,请惯估乡老为互人……他日摘焙,与(互人)所估不甚远。
‛这反映了A当地荔枝、龙眼加工技术落后 B.商业资本介A农村生产领域c.树主与穙者存在雇佣关系 D.吴、越与圆形成市场一体化16.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
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
这一说法旨在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17.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其主要目的在于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
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
福建省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三9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1卷 (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
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
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
这反映了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 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 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
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和“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可知忠孝两难,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故B项错误;“移孝作忠”不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5.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
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 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 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农耕工具革新与兵器革新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青铜和铁质兵器,未涉及火药,且火药在唐朝时期发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冶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26.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
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
这一政策的调整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故C项错误;民户从轮流服役影响了小农生产,出钱代役则保障了生产时间,“保证小农生产稳定”,D项正确。
2017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25.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
隋唐时期,城煌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
这说明A.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城隍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的C.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D.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26.唐前期长期由1名宰相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1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议政公允B.防范个人擅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权力制衡27.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25.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饮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
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A.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29.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皇帝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
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
该规定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30.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3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福州质检】2017年5月福州质检历史答案
2017~2017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检查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C 2.A 3.B 4.B 5.B 6.B 7.A 8.D 9.C 10.A 11.C 12.A 13.C 14.A 15.B 16.C 17.D 18.D 19.B 20.A 21.A 22.A 23.C 24.B 25.B 26.D二、辨析题(6分)27. 不正确。
(2分)。
理由示例: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有江南制造总局等。
(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生纱厂尚未创办(或大生纱厂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在“实业救国”口号倡导下创办的)。
(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8题13分,第29题9分,共22分)28.(1)郡县制。
(2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安定;开创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共3分)(2)汉武帝。
(2分)公元前127年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王国问题彻底解决是在汉武帝时期。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3)示例:两位皇帝都重视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2分)他们都是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分)29.(1)美、苏、中三国。
(3分)(2)美国改善中美关系对抗苏联;美国对外关系理念发生变化等。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照抄材料“为了实施把两极对峙的世界转化为战略性的三角关系之策略”得1分。
(3)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等。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4)国际形势、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等。
(2分)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0题12分,第31题8分,共20分)30.(1)③。
(2分)(2)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或大西洋沿岸的工商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或海外市场扩大);推动了海外扩张(或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由此开始)等。
2017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质检历史试题及答案
厦门市2017届高三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3.“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
”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中国A.“礼崩乐坏”现象日趋严重 B.官学开始被私学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14.据表1判断厦门A.汉代时地位已经十分重要 B.唐宋时期农业获得发展C.明清时期来受海禁政策影响 D.清初期已成为福建的政治中心15.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
“敌后”主要分布于图9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16.下列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表2建国初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表(单住:亿元)①社会生产与大众消费水平同步增长②计划经济体制确立③公私合营促进了公有制规模扩大④私有制逐渐消失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7.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多数人的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做出该决议的雅典城邦机构应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18.“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
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
”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19.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须由枢密院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
该法案反映此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包括A.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B.枢密院具有行政权C.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D.国王“统而不治”20.“这里有贵族的沙龙,战场的格杀,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逃,地主的庄园生活……构成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花筒,体现了作家的广博,使得作品气象万千。
【思想】福建省福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思想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
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
对此理解正确是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2、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3、《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4、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5、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橡,曹参狱橡”厉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
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2017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试题24.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25.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
隋唐时期,城煌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
这说明A.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城隍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的C.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D.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26.唐前期长期由l名宰相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l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议政公允B.防范个人擅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权力制衡27.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25.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饮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
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A.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29.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皇帝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
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
该规定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30.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3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A.国共内战扩大B.朝鲜战争爆发C.越南战争升级D.中苏结成同盟32.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在出现严重政治争论的时候,保持中立或不参与的,将被剥夺公民身份。
这表明当时雅典A.公民个人权益受到限制B.公民的参政热情消退C.重视培养公民政治素养D. 公民政见的高度一致33.“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说,自由是一个活生生的真理,但对其他美国人来说,它又是一个充满残酷意昧的戏弄。
”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独立宣言》B.《邦联条例》C.1787年宪法D.《国家工业复兴法》34.1949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
20多年后,有访谈学者发现很多受访者自称对此事印象深刻,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劳资冲突对当事人伤害太深B.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宾相C.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存在顾虑D.口述纪录出现偏差缺乏史料价值35.二战后.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
随后,大多数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又加入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英联邦。
联邦内各成员国主权平等、经济互惠。
其加入英联邦的动因是A.加强联邦的内娜团结B.从应区城合作的趋势C.应对超级大国的戚胁D.谋求自身稳定与发展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4世纪中后期,英国以农奴劳役为基础的庄园制度瓦解,原来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成为独立小农,但也失去封建主对农奴的保护义务。
15世纪末,毛纺织业兴盛,圈地运动随之发展起来,农民被迫离开土地。
新兴的租佃农场主普遍采用集约经营,提高生产技术,更多农民被排挤出农业生产部门。
英国国王为加强王权解散大贵族雇佣的家兵队,宗教改革过程中又大规模解散修道院,也使得流民队伍进一步扩大。
几乎同一时期,明朝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封建赋役负担沉重,自然灾害频发,流民队伍也迅速扩大,成为影响社会德定的一大因素。
材料二面对流民大多涌向伦敦等大城市的情形,英国订立“血腥立法”惩治流民,以后则逐步建立一整套济贫侧度,加强对流民的管理和疏导。
政府还大力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明朝采用招抚流民回原籍复业、就近附籍等方法,并且给予复业者耕牛良种、免除赋税等安抚优恤措施,安置了大部分流民。
明朝还仿效东晋时侨置郡县的办法,“招流民十二万户,给闲田,置郧阳府,立上津等县统治之。
”然而,明朝的流民政策却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流民回籍后不堪封建重负仍然逃亡,而武力镇压则更激起流民的反抗,终于酿成明末农民大起义。
——均摘编自徐生忠《15至17世纪中英两国流民问题比较研究》等(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流民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
指出这一时期中英两国流民问题产生的本质区别。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应对流民问题举措的相似之处。
结果为何截然不同?(13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表l 近代中国重要历史名词任选表1中的2个历史名词,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列出所选历史名词;阐述所选历史名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北宋前期因为贡举不公,多次引发士人抗议,为此政府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糊名(又称“封弥”)制度。
不仅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姓名、乡贯,也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
封弥官不得参与评卷,评卷官也不得参与封弥。
宋政府又实行眷录法。
规定眷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眷录,不准随意窜改文意或增减字句,经校勘官与原文校对无误后方可标号封弥。
举人的亲笔试卷称为真卷,送交封弥官保存,以备核查;眷录卷被称为草卷,评阅的主考官只能看到草卷。
此外,还制定锁宿制度。
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与外界隔离,直到考试结束。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创度改革》(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9分)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表2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若干重大史事(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妥善处理这一危机的方法,并分析其影响。
(9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于成龙,清朝著名廉吏。
1661年,他出任广西罗城知县,针对“城市残破”、“民多饿死”的现状,“革大耗”、“减盐引”(大耗、盐引是官吏贪腐手段)。
后来,他升迁四川合州知州,罗城人“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
1650年,他赴任直隶巡抚,即劾罢治罪贪脏枉法的青县知县赵履谦等官员,举荐德才兼备的霸州州判卫既齐等官员。
赴任江南江西总督后,于成龙针对贪墨侈靡之风,颁布了《兴利除弊条约》、《示案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时人记述,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
康熙帝曾召见于成龙,誉其为“清官第一”。
1684年,于成龙病逝。
遗物“帷笱(箩筐)中绨袍(旧官服)一袭,床头盐豉器而已”。
——摘偏自王普玲、李峰《清初吏治清明探析》等(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推行廉政的主要特点。
(6分)(2)有学者认为,”清廉官吏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历史现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于成龙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9分)答案24-28:ADBDD 29-33:ACBAC 34-35:BD40.(l)原因:庄园经济的瓦解;圈地运动的发展;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王权的加强。
(8分)区别:英国流民问硬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明朝流民问题是封建社会固有矛盾激化导致的。
(4分)(2)相似:救济与镇压并用.( 4分)不同:英国通过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解决流民问题,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明朝通过招抚流民回籍复业、立县安置等方法,未能在封建小农经济的框架下解决流民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明朝灭亡。
(9分)41.(略)44.(l)原因:科举考试的高利害性:科举考试制度存在缺陷;舆论压力。
(6分)(2)特点:约束考务官员:规范操作流程;完善保密制。
作用:维护公正、公平;健全了科举考试制度;稳定社会,对后世有借鉴作用。
(9分)45.(l)美苏冷战对峙:联邦德国的决议激化矛盾。
(6分)(2)方法:多边会谈;首脑峰会。
影响:缓和局势,避免战争;开创冷战期间美苏以首脑会谈形式调整大国关系的先例。
(9分)46.(l)惩治贪腐,举荐廉吏、制订廉政规范,教化与惩处相结合;以身作则,坚持不懈。
(6分)(2)客观存在:由于个人廉沽自律、社会期待、忠君爱民的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的推崇等因素,历史上廉吏不乏其人。
历史现象:由于制度和时代的局限,贪腐现象普遍存在,廉吏不具普遍性。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