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乡子宿州上元》赏析
南乡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乡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赏析相传为李白所作《菩萨蛮》写行人归意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本词起首即由此借来。
“短长亭”,短亭、长亭,为古时设在大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因此作者谓之“无情”。
路程本身距离的长与短,实为人的感觉,谓其“无情”更是人的情感的投射,所以这“行路无情”实在是“人有情”的表现,以“无情”衬“有情”更显出其“情”的强烈与深刻。
接下来作品又从时间长久的角度来进一步写这“年去年来”的羁旅之苦。
作者在另一首《南乡子》中写道:“游子绕天涯,才离蛮烟又塞沙。
岁岁年年寒食里,无家。
”这几句可谓这年复一年的“鞍马”行旅生活的注脚。
令作者不堪的还不仅是这没有休止的漂泊之苦,更有一种老大无成而生命虚耗的憾恨,一语“何成”,已见词人憾恨之深;几许“雪茎”,更衬出其悲愁之重。
长路漫漫,归期遥遥,匆匆行旅间,鬓丝已染霜雪而事业却无所成——游子漂泊的愁苦、憾恨与困惑就这样一层层地被推向了极致,弥漫于词中。
下片着重描写游子漂泊中孤清之怀。
首二句述其寒夜读书的情景。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句似为词人所本,不过词中所写当为作者生活实情的描述。
其中“灯”的意象是耐人寻味的。
它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
在漫漫旅途上,也只有“书”能给他以慰藉,让他得以超脱那难忍的孤独和愁苦。
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檠,灯架,烛台,这里用作量词。
此去淮南第一州
此去淮南第一州——苏轼与宿州杨洪军“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南乡子宿州上元) 这是北宋文学大家苏轼笔下的宿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他的学生秦观有“生不愿封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之说,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由衷地感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轼与宿州结缘的纽带当首推汴河。
隋炀帝于公元605年下令开挖通济渠,西起洛阳,东达洪泽。
唐宋时期称汴水,成为当时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 宋朝定都汴水之滨的汴梁,进一步加大了汴河漕运的流量,同时也加快了沿汴城镇的繁荣,宿州就是当时舟车交会、帆樯如林、商旅云集的重镇之一。
苏轼一生迭宕起伏,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多次从汴河往返经宿州,与友人酬唱宴饮,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苏轼笔下第一次提到宿州,是熙宁十年(1077)四月,乘船到徐州赴任,途经宿州,教授刘泾写诗相赠,苏轼次韵答之,诗为《宿州次韵刘泾》:“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
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
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
”其弟苏辙与之同行,也有答诗《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
苏轼后来还邀请刘泾到徐州相聚,并写诗劝勉刘泾“吟诗莫作秋虫声”。
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今天的宿州萧县原为徐州所辖。
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苏轼派人在萧县白土镇勘探发现煤矿,为淮北地区煤矿开采的发端。
当时柴草奇缺,煤炭的发现,使徐州官民欢欣鼓舞,苏轼特赋诗《石炭(并引)》以记之。
萧县有朱陈村,唐朝初年民情淳朴,安居乐业,白居易有《朱陈村》诗记其事。
后人根据诗意画有《朱陈村嫁娶图》。
苏轼从友人陈季常处看到这幅画,感叹因天灾重赋,朱陈村已经世风日下,民不聊生,远非画中所描绘的情景。
【苏轼诗词鉴赏】苏轼词赏析解读
【苏轼诗词鉴赏】苏轼词赏析解读苏轼诗词鉴赏 20xx年12月07日诗歌大全1、《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2、《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3、《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6、《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7、《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8、《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9、《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行香子过七里滩》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苏轼《南乡子宿州上元》赏析
《苏轼《南乡子宿州上元》赏析.doc》南乡子·宿州上元作者苏轼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sushi/612935.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7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南乡子赏析
南乡子赏析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南乡子》呀。
《南乡子》,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词牌名呢!就好像是一个神奇的盒子,打开它,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
你想想看啊,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他们拿起笔,蘸上墨,在那纸上洋洋洒洒地写下一首首《南乡子》。
那感觉,就像是他们在跟我们这些后人悄悄地说着心里话呢。
比如说,有的《南乡子》写得那叫一个豪迈啊!读起来就好像能看到一位大侠,站在高山之巅,望着远方,胸怀天下。
那气势,啧啧,真是让人热血沸腾!这就好像咱平时看到一部超级燃的武侠电影,心里那个激动呀!还有的呢,写得特别婉约,柔情似水。
哎呀呀,那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月光洒在窗前,一位美丽的女子在那里轻轻诉说着她的思念和哀愁。
这多像咱有时候心里藏着的那些小秘密呀,有点甜蜜,又有点忧伤。
而且呀,不同的人写的《南乡子》那风格也是各不相同。
就跟咱每个人的性格似的,有的爽朗,有的细腻。
这多有趣呀!你再看看那些词句,哇,真是太美了!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就能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面,或者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情感。
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这就好比是一位厉害的画家,几笔下去,一幅杰作就诞生了。
咱欣赏《南乡子》的时候啊,可得用心去感受。
别只是走马观花地读一读就完事儿了。
要去体会那些字里行间的韵味,去想象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情境。
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南乡子》的魅力呀!咱就说,要是不好好欣赏,那不就浪费了这么好的词作吗?咱可不能暴殄天物呀!对吧?总之呢,《南乡子》就是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其中的美好。
大家都快来一起欣赏吧!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妙的词的世界里,感受那千百年前的情感和故事。
苏轼《南乡子·宿州上元》赏析
苏轼《南乡子·宿州上元》赏析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诗词鉴赏南乡子
诗词鉴赏:《南乡子》宋朝:苏轼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假设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
酒力消退了,才觉察到轻风吹过,让人感觉凉飕飕的。
破帽却多情迷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光阴算了,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此不要再提旧事。
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注释⑴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
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还有五十八字体。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
[2]⑵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⑶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
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
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
”为本地名胜。
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
”徐君猷:名大受,那时黄州知州。
⑷水痕收:指水位降低。
⑸浅碧:水浅而绿。
⑹鳞鳞:形容水波如鱼鳞一样。
⑺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
此词翻用其事。
⑻假设为酬:如何应付过去。
⑼尊:同“樽”,酒杯。
⑽休休:不要,此处意思是不要再提旧事。
⑾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
”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蜂蝶均愁。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重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
赏析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
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刻画大江两岸晴秋景象。
江上水浅,是暮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
“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表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
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
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①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
杨元素:时为杭州太守,与苏轼时有诗词唱和。
②玉蕤:比喻白色的'梅花。
③微酸:指梅子。
(1)赏析“踏散芳英落酒卮”一句,其中有何情趣?(4分)(2)这首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美,请具体分析。
(4分)答案:14.(1)鸟雀从梅枝上“惊飞”,踏散的花瓣,恰恰落入在树下赏梅的“坐客”的酒杯之中,(2分)为之平添无穷雅兴,表达出词人闲适喜悦之情。
(2分)(2)梅树上,寒雀喧闹于枝头,以热闹的气氛来烘托早梅所显示出的美;(2分)梅树下,高人雅士酣宴畅饮,兴趣浓,时间长,写出对梅花的陶醉,侧面烘托梅花的美。
(2分)苏轼《南乡子》阅读答案2凉簟碧纱厨。
一枕清风昼睡余。
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
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
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
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
元代诗词鉴赏:南乡子
元代诗词鉴赏:南乡子简介元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南乡子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集,集合了许多元代诗人的优秀作品。
本文将对南乡子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
背景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帝国建立的中国王朝。
在这个时期,元代文化蓬勃发展,诗歌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
南乡子编选自元代后期的《新编散曲》,收录了270首诗歌作品。
作者风格南乡子涵盖了许多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诗歌作品。
其中包括山水田园、爱情抒怀、对时事社会的思考等等。
不同作者有着各自独特的写作风格,使得整个诗集充满变化与多样性。
例如,《登天台》是一首以描绘山水为主题的诗歌,作者通过生动细腻地描绘起伏山峦、奔腾江水,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神秘感。
而《夕阳箫鼓渔船唱》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描述农民劳作、渔夫撒网、温暖的晚霞等情景,表达了对朴实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艺术手法南乡子中许多诗歌使用了特定的艺术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艺术手法:1.感官描写:通过形象、色彩和声音等感官元素的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景。
2.比喻与隐喻:运用比较和象征性语言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并引起读者联想与思考。
3.对仗与押韵:运用平仄抑扬、音节重复和字音相近等手法,使诗句更具节奏感且易于记忆。
影响与价值南乡子作为元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诗集,不仅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还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展示了元代时期的文化风貌、社会变迁和人们的内心感受,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
此外,南乡子中的一些作品也成为经典名篇,被广泛传诵。
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当时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元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南乡子是元代文学中的一块瑰宝。
通过对其中诗歌作品的鉴赏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社会、思想与文化,并欣赏到优秀诗人们创造出来的美妙艺术作品。
读苏轼的《南乡子》: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读苏轼的《南乡子》: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苏轼,号东坡居士,他的作品题材十分广阔,而且清新豪放,他擅长用夸张和比喻,可谓是别具风格。
接下来,笔者跟大家分享的是他的《南乡子》: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回头一望,只看见乱山纵横,却看不见城里的人,映入眼帘的只有杭州城。
想要知道谁能像临平山上塔那样深情和笃定呢?总是高高地挺立着,欣然地迎接客人,怅然送客人远行。
归去地路途只有我一个人,晚风中多了几分凄清。
夜里睡觉也是在思念,睡也睡不着,梦夜梦不成。
料想夜已经深了,灯光也残了,只有微光莹莹。
窗外秋雨已经停歇,但离情和泪水却不会停止。
这首词作者从人生当中的聚餐展现出的特定环境中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送别之词,牵扯到送行和被送行的人,联系双方感情的是作品好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只有存在与双方感情深厚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完美的艺术手法把它表现出来,不仅仅是应酬而已,苏轼说的更多的是与朋友的友谊。
这首词从回顾苏轼与友人在一起共事的美好时光,那时候他们还在杭州城,虽然这是即景之笔,却在这里拟写出一回首想到的无限美好回忆,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惜别之情。
“居人”二字含蓄委婉地反映出以前在杭州上任的时候他们实行的一些爱民措施,还有离去时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当然还有眷顾。
这样一种从眼前之景落笔从而展开来写,由景至情,不仅会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还会增加这首词的深度。
紧接着,作者些写了临平山上的塔,还是从眼前景来写的,实际上是用客观无知的事物来衬托词人主观上的情感。
“谁似”二字既包含了词人不能像那耸立不倒的塔,可以目送友人离去,心中的遗憾,有反映出词人不能无动于衷地送客人来送客人走,毫无感情的做法词人是做不到的。
他看到友人离开,从此便陷入了无尽了哀伤之中。
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迎接友人和送别友人的现实。
下阙承接上阕,用塔的无情来衬托自己送别友人时的深情,然后词人从正面和实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南乡子宿州上元阅读附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doc
南乡子宿州上元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南乡子·宿州上元苏轼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
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
此去淮南第一州。
[注] 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
②“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B. “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
C. “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进发,“乱” 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
D. “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之色让人感到即将滑动。
15.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答14. C(“想象之景”错误,是作者在上元佳节所见实景。
)15.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
(结合原文,一点两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词大意是: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
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
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是着了一抹淡青色的画眉),春水荡漾。
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
赏析:这是作者描述在宿州(今属安徽)过元宵节所见繁华景象的小令。
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节日里雨中春游。
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千骑”,极言人马之多。
“试”,有尝试、初始之意。
意谓,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但蛰居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按捺不住节日的欣喜之情,在这早春时节便争相出游了。
第二句“小雨如酥落便收”的“收”字极为传神。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上元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上元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宿州上元①苏轼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②,迟留。
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③外冷,温柔。
此去准南④第一州。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上元节,当时苏轼在内迁汝州(今河南临汝)途中,经过宿州,便写下了这首词。
②“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故。
③“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④“淮南”,淮南东路,宋朝行政区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B.“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
C.“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绚烂迸发,“乱”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
D.本词文辞优美,用典自然,感情充沛,再现了宿州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也流露出苏轼对古宿州的深情与留恋。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张抡①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
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②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注]①张抡,字材甫,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南渡故老。
经历靖康之难后,词人于次年(公元1128年)的上元之夜写下了这首感怀之作。
②华胥,《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后遂用华胥梦指梦境、仙境或指无所管束的理想之境。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春寒浅”中的“浅”既是描写个人的身体感受,更是抒写词人的内心感受。
B.上阕描绘去年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表达了词人对统治阶级浮华、骄奢的批判。
南乡子苏轼词鉴赏
南乡子苏轼词鉴赏南乡子苏轼词鉴赏南乡子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词作鉴赏】此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系作者黄州临皋亭所作。
词中描写一个春日傍晚的即景,上片写春日晚景,下片雨降复晴。
首句谓:端起玉杯,只见落日斜照,青翠的云山倒映酒杯中,把一杯玉液都染绿了。
词人忽然觉得,这杯琼浆是那样熟悉,是那样有情,仿佛是老朋友似的。
原来那碧绿的色彩,和满江的春水相似,春水则是故乡的岷山、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的。
上片由倒影看到了天空,由酒的颜色而写到江水,由江水而想到岷峨,最后居然认为江水就是酒,仿佛这个小小的酒杯可以盛下整个世界。
如此独特的空间意识,正是苏轼旷达、宽广的胸怀的`表现。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用暗和乱写春雨,抓住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
来得突然,使人们不及回避,才能打湿美人的粉腮。
既有琼杯美酒,又有美人粉腮,这场雨似乎扰乱了欢宴,真不是时候。
但是,忽然有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云缝中斜射出来,把半边天染红,碧绿的江水也被染红了一半,景色奇丽,更胜于前。
词的上片,由酒杯而云山,而江水,而岷峨,这是词人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词外的逻辑。
艺术联想和想象的动力是情感。
罪系黄州的苏东坡,端起酒杯,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正是这种情感作为动力,他的联想才最终指向故乡岷峨即蜀中,才产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这种奇特的心理。
思乡之情是词的上片的内逻辑。
词的下片描绘倏忽变化的自然景观,给人动荡不定、神奇瑰丽的感觉。
政治斗争中遭到挫折的苏东坡,对自然界倏忽变化的敏感,由此可见一斑。
整个一首词神气贯通、融为一体。
思乡与人生的感慨尽得表现,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苏轼《南乡子·自述》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南乡子·自述》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南乡子·自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作者任徐州太守期间的生活情态和生平感慨。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南乡子·自述》原文宋代:苏轼凉簟碧纱厨。
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
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
占得人间一味愚。
译文及注释译文簟席生凉,碧纱橱帐,白日里闲眠醒来,枕边轻风拂过。
躺在床上听闻向晚的衙门里没什么公事,慢慢地,把床头的几卷书给看完了。
抓着脑袋吟诵起归隐的诗句来,自己感到对功名利欲已经没多少兴趣。
假如有人问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过是一个愚字罢了。
注释1、南乡子:词牌名。
2、自述:题目一作《和杨元素》。
3、簟(diàn):竹席。
4、碧:绿色。
5、纱厨:古人挂在床的木架子上,夏天用来避蚊蝇的纱帐。
6、一枕清风:是苏轼非常喜欢用的意象。
如“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7、晚衙:古时官署治事.一日两次坐衙。
早晨坐衙称“早衙”,晚间坐衙称“晚衙”。
8、归欤:即归去。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在陈国的时候,曾发“归欤”的感叹。
9、懒更疏:即懒散,不耐拘束。
10、使君:太守,此系作者自指。
作者当时任徐州太守。
11、占得:拥有。
12、一味:所有,全部。
赏析上片写初秋的黄昏,苏轼在碧纱帐里一觉醒来,枕边微凉的秋风也吹不尽浓浓的睡意,于是继续躺在凉席之上,听外面公堂一片寂静,他知道这意味着今晚不用上堂处理公事了。
这是一个清闲的黄昏。
“一枕清风”是苏轼比较喜欢用的一个词组和意象,诗里多次用到。
它把晚风吹拂下那种清爽而又舒畅的困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卧听”二字表现出苏轼起床的慵懒和悠闲,也说明他早就料到今天“无一事”的状况了。
这里实是反用古人之意,古人常用“晚衙”来叹息公务繁忙,而苏轼却道“卧听”“无一事”,一种超脱的感觉就上来了,于是他徐徐起身,半躺半靠着看起了床头的书卷。
苏轼的5首元宵诗词及意境解析
苏轼的5首元宵诗词及意境解析今天是我们中国人农历年的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节。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一批又一批的后人们,虽然已经经历了无数个春秋,度过了无数个元宵节,但是对元宵节比较了解的恐怕少之又少。
元宵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705年,女皇武则天下令都城开放宵禁,燃放花灯五万盏庆祝元宵。
当时,洛阳城万人空巷,彻夜狂欢,苏轼先祖苏味道诗兴大发,挥笔写下: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自那时起,元宵节成为古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苏轼一生写下许多元宵佳节的诗文,有见男女约会,勾起千回百转的想念;有目睹火树银花的盛况,心神为之摇曳。
第一首《四十年前,元夕与故人夜游,得此句》午夜胧胧淡月黄,梦回犹有暗尘香。
纵横满地霜槐影,寂寞莲灯半在亡。
意境解析:北宋实行宵禁制度,只有元宵节前后才开放夜行。
在这一天,困于闺阁的少女,拘于礼教的少男,漫步在花灯如昼的长街上,或是邂逅,或是约会。
冬日的寒意抵挡不住他们的情动,因此,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有一次,已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在看元宵灯会,灯火满城,人流如织。
街上,少年郎在涌动的人群中踮着脚探寻,不经意间,瞥见她在灯火零落之处。
少女笑语盈盈地与他擦肩而过,脸上泛红霞,眸里含秋水。
节日勾情思,这样的场景让苏轼不由想起了亡妻。
于是,这一份想念,便如烧不尽的荒原,风一吹,野草便连了天。
他们也在万千人海中,在千树繁花中,赴一场彼此都期待的约定。
虽然已是阴阳两隔,但这份情思却愈发醇厚。
这大抵就是爱情,天上月常在,心上人常住。
一份思念,经得起世事的颠簸,抵挡住岁月的冲刷,便是浪漫之极。
第二首《南乡子·宿州上元》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
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
此去淮南第一州。
意境解析:苏轼被贬英州时,途经宿州。
时逢元宵节,蛰居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按捺不住欣喜,争相出游。
春雨善解人意一般,下得及时,也收得及时。
青山如黛,春水荡漾,青翠之色浓郁得像要流淌出来。
南乡子原文及赏析
南乡子原文及赏析南乡子原文及赏析原文:渌水带青潮。
水上朱阑小渡桥。
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
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
减字偷声按玉箫。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
若比银河路更遥。
译文清澈的春水带着青潮上涨,水上的朱栏连着小渡桥。
桥上站立着双靥带笑的美丽少女,好妖娆,倚靠着栏杆抚弄柳条。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够娴熟地按照“减字偷声”的变化吹奏玉箫。
柳外的行人回头顾盼,好遥远,仿佛比那天上的银河还要远。
注释①渌(lù)水:清澈的水。
②青潮:水面呈青绿色,且旺盛饱满,如同涨潮一般。
③朱阑:朱红色的`栏杆。
④双笑靥(yè):此处是说女子笑,脸上出现一对酒窝儿。
⑤妖娆: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风情。
曹植《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娆,用搔首兮屏营。
”⑥花朝:旧俗以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节为“花朝节”。
⑦减字偷声:指词调的减省节奏和减少歌辞字句,从而衍变新调。
⑧玉箫:箫的美称。
李商隐《送从瓮从东川弘农尚书幕》:“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
”⑨迢迢:遥远。
韦庄《诉衷情》:“鸳梦隔星桥,迢迢。
”赏析:创作背景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词人在某地渡口偶然见到了一位少女,但井没有机会接近她,于是作此词,留作对伊人的写照。
赏析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置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着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桥。
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闲雅优美,色彩艳丽鲜明,短短两句即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桥上女儿双笑着,妖烧。
倚着阑干弄柳条。
”“柳条”二字语意双关,既指柳条随风飘扬的情景,又指少女美丽迷人的腰肢。
接着三句刻画人物。
词人不写她的眉,不写她的腰,也没有摹绘形容其发型、妆饰和身材,而是把镜头对准“女儿”面颊上那两个迷人的酒涡。
既突出了特征,又省去许多笔墨,跳出了前人描绘女性的窠臼。
紧接着用一个两字短句“妖娆”,加以赞叹,说她无比娇美动人,别的都不须细看,只要看一眼她脸上那两个笑容可掬的酒涡就足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南乡子宿州上元》赏析 南乡子·宿州上元 作者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
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
此去淮南第一州。
【鉴赏】 这是作者描述在宿州(今属安徽)过元宵节所见繁华景象的小令。
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节日里雨中春游。
潇潇春雨中, 人们骑马乘车到 郊外观赏春光。
“千骑”,极言人马之多。
“试”,有尝试、初始之意。
意谓,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但蛰居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按捺不住节日的欣喜之情,在 这早春时节便争相出游了。
第二句“小雨如酥落便收”的“收”字极为传神。
干 枯的土地一旦洒上小雨,即刻就吸收尽净,一个“收”字,把静物(土地)写活 了。
同时承接“小雨如酥”,可以想见春雨的绵软细微。
上片最后三句是作者的感受。
游客如云,小雨如酥,已令人消魂。
加上还有 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 此情此景, 不禁叫人留连忘返。
“江东归老客”, 大约是用范蠡弃官归隐的典故,作者以此自况,暗含着作者厌倦仕途、向往人间 清景的情愫。
下片写宿州的元宵夜景。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
仰望 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
一个“乱”字,点出星 火灿烂、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
再看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是着了一抹淡青 色的画眉),春水荡漾。
山水的青翠之色让人感到就要滑落下来。
“翠欲流”这 是作者的一种审美联想。
以下三句是抒情。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两句,是极言宿州上元春日风 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
“白云乡”是用典。
《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淮南”,系路名,道名(宋时行 政区名) , 宋至道十五路之一, 治所在扬州, 今属安徽。
“第一州”, 即指宿州。
最后这几句,表面看是盛赞宿州,实则有双关意。
“白云乡”也暗指朝廷所在的 地方。
这里流露了作者对在朝中被排挤、被冷落的伤感。
言在此意在彼,是深有 寄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