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美国个人主义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
![美国个人主义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https://img.taocdn.com/s3/m/6054e2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7.png)
美国个人主义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美国个人主义: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的独特路径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创造力和创新性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个人主义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美国个人主义如何培育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特点。
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个人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美国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利益和责任,注重个体差异和独立性。
这种思想观念体现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科技、文化和政治等。
美国个人主义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实现和创新。
在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培育方面,美国个人主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这使得美国社会充满了开拓和冒险精神。
在教育领域,美国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挑战传统观念。
同时,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也鼓励人们追求科技创新和文化多样性,这些都为美国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科技领域,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独特性使得许多创新成果得以诞生。
例如,美国硅谷的创业文化就体现了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由少数几个创始人或者个人创立的。
这些个人凭借着对科技的热爱和追求,敢于挑战困难,勇于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推动了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文化领域,美国个人主义也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
美国文化鼓励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使得美国社会充满了多元文化的氛围。
这种文化多样性为美国的艺术、音乐、电影等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也促进了美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美国个人主义在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体的自由、利益和责任,鼓励人们追求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
同时,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也注重培养人们的冒险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些品质正是成功的重要基石。
美国个人主义文化还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独特性,这使得美国社会充满了多元文化的氛围,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美国家庭教育
![美国家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4855f4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0.png)
美国家庭教育一、美国的教育理念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
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
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
1、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且尊重孩子大多数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被大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美国的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去做某事,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能做的事情。
如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
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由此可见,家长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虑怎样去尊重和鼓励。
2.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3.美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二、美国教育特点:(一)主张家庭教育父母要合力(从妻子怀孕就开始参与胎教,父亲增加教育子女的时间)(二)倡导自由、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民主氛围: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己抓饭吃)(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五)重视家庭理财教育,培养理财品质三、教育特色(一)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紧密相连。
美国对6~18岁儿童和青少年实行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州的5岁幼儿进入小学附设的幼儿园(班)是免费的,也就是说,这些州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包括了学前一年,在那里,一般学校的学制是从幼儿园算起的。
美国的小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均设有幼儿园(班)。
幼儿园(班)顺理成章地由学校领导,其人事、经费、师资、设备等也均由学校统一管理。
据了解,美国约有90%以上的5岁幼儿进入了这样的幼儿园。
这对加强幼、小衔接,为儿童入小学作准备,是有利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举办托幼机构。
从渠道看,办园单位有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军队、医院、宗教慈善团体、企业和私人。
从形式看,有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幼儿园、托儿所、日托中心、保育学校;也有计时制或游戏性质的托儿站;还有一些以艺术训练为主的幼儿艺术学校。
美国的家庭教育
![美国的家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5bf60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4.png)
美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家庭教育被视为孩子们成长的核心,其特点在于强调个人独立与自主性,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其对孩子们的影响。
一、家庭角色与责任分工美国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合作。
家庭成员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也包括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等形式。
在这样的家庭中,家庭角色和责任分工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来决定的,不受性别或血缘关系的限制。
二、亲子交流与尊重在美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交流被认为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关键。
父母通常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并通过双向沟通减少代沟。
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系,这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发展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
三、个性发展与独立性培养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父母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做决策的机会。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四、价值观与道德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也扮演着传递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重要角色。
父母通常会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劳奋进等。
在家庭中,父母通过身教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五、教育资源的重视美国家庭教育非常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父母倾向于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关注孩子们的学术成绩,并为他们提供艺术、体育和社交活动的机会。
此外,家长们也会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多元文化与包容性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家庭教育也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和包容。
父母们积极鼓励孩子们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亲子交流与尊重、个性发展与价值观培养。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b5d914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b.png)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美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这种多元性也影响了美国人的性格特点。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一些美国人的常见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一、独立自主:美国人被广泛认为是独立自主的。
这一特点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当时美国人民通过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
这个历史事件塑造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使得独立自主成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二、自信自尊:美国人自信自尊的态度广泛存在。
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个人努力可以带来成功的信念深植于美国文化中。
此外,美国的教育体系也注重培养个体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思考。
三、开放包容:多元文化是美国社会的特点之一,因此美国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这种多元性也使得美国人更加乐于接纳新观点和创新,以及展现出融合不同文化的能力。
四、竞争意识:美国人普遍具有竞争意识。
这可以追溯到美国的经济体系,自由市场经济鼓励竞争和自由贸易,使得竞争成为美国社会的常态。
此外,美国的教育体系也强调竞争,鼓励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和机会。
五、乐观积极:美国人通常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与美国历史上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密切相关。
美国人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和创新克服困难,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六、效率至上:在美国文化中,效率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观。
美国人注重时间管理和生产力,追求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这种效率至上的观念也影响了美国的商业和科技发展,使美国成为全球领先的经济和技术强国。
七、个人隐私:尽管美国是高度社交和开放的社会,但个人隐私的保护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占据重要地位。
个人自由和独立的意识使得美国人更加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例如,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私人财产的尊重。
这些性格特点的形成与美国的历史、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紧密相关。
在美国历史上,不同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移民汇聚在这个国家,融合了各自的特点,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多元文化。
对美国教育的评价
![对美国教育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7d552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8.png)
对美国教育的评价美国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发达和先进的教育体系之一。
美国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美国的学校教育质量普遍较高,学生在校园里可以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学术教育、体育活动、艺术表现等。
这些对美国教育的评价,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广为人知。
首先,美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美国的学校里,学生们会接受多样化的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包括实践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
学生们在校园里可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社团、俱乐部、志愿者活动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次,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一直被称为创新之国,这得益于其教育体系对创新精神的培养。
美国的学生在学校里通常会接受项目式学习,进行实验和研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这也为美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者,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美国的学校里,学生们通常会被鼓励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老师们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们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总的来说,美国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这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瞩目和认可。
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的教育体系为年轻一代的教育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样本,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美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未来领袖和创新者的摇篮。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74f3320ed630b1c59eeb5b4.png)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
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刘燕敏《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每每有新闻报道说国外的经典会专门用中文标识“请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请自觉排队”等文明标语,我们应该感到难过,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可是为什么成了国外旅游景点的重点“监视对象”?在我们国内的旅游景点甚至会上演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民的情景闹剧,这是文明的缺失,更是民族的悲哀,当然这仅仅只是我们偌大的中华民族中的一小部分人,不能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但是,却让我们意识到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意识到民族精神的传递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国家可以借鉴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改进对人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道德素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仅将思政课作为理论课程,没有将其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不能仅仅将政治课作为考试的内容,而是要将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尽管我国从中小学大学都设有专门课程,如思想品德、常识、社会、历史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但这些课程的内容脱离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实际需求,存在着道德教育泛政治化的现象,显得空洞、说教、呆板。很多学校政治课的实际情况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却在台下睡觉或者做其他作业,根本不理会老师所讲内容。学生仅仅将思政课当做要考试的内容,没有将其内容内化为个人行为,这没有达到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能够知道一个有素养的公民应该怎么做,并且将这一行为表现出来。
三、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的启示
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品质教育的方法和一些思想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的。相比之下,我国学校的德育方式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主要表现为: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286b2d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6.png)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美国家庭在孩子教育身上的整体花费越来越高。
《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农业部今年1月公布报告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人现在抚养孩子的费用已远远超过从前。
孩子从出生到17岁,每个家庭平均花费23.4万美元,每年平均大约1.3万美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费用上涨了3%。
根据该报告,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学前儿童日托费用昂贵,二是住房价格创纪录高位。
那么,究竟美国学前孩子都在什么地方接受教育,这些机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花销那么高,美国人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让外行一头雾水的名称说到“学前教育”,中美两国一些制度和用词不尽相同。
对于很多初到美国有入托需求或是想要了解这里学前教育的人而言,很容易被众多的教育结构和易混淆的单词搞得一头雾水,如Daycare、Preschool、Kindergarten、K-12等。
究竟这些术语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了解美国学前教育和其涉及的各种术语,首先要掌握美国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整体结构。
美国的公立义务(免费)教育称为K-12,是从Kindergarten(简称为K)到12年级的整体教育架构。
大多数情况下,分为小学六年(从K到5年级)、中学三年(6~8年级)、高中四年(9~12年级)。
不过,也有一些学校实行小学七年、初中两年、高中四年的学制。
因此,不难看出,在中国经常被翻译成幼儿园的Kindergarten,在美国其实是小学的最低年级K。
就读的小朋友接受国内所说的幼小衔接教育,为就读小学一年级做准备。
全美各地进入小学K年级的时间要求不同,大多集中在8、9月。
以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小学为例,9月1号前满5岁,可报名入学。
家长需要在孩子生日过后,持在当地学区居住的证明材料(房产证明或租房合同)到校进行入学登记。
美国提到的“学前教育”针对的是小学以前儿童。
学前机构包括幼儿园(Preschool)和日托中心(Daycare)。
前者一般接收3、4岁左右孩子,有些规模较大的还包含3岁前孩子的托儿机构。
从美国“多元化”特点看美国教育
![从美国“多元化”特点看美国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37ba908551810a6f424865d.png)
从美国“多元化”特点看美国教育作者:王春娇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7年第10期美国号称是世界上最民主、自由、多元化的超级大国,自其建国以来,就通过不断制定修改移民政策广泛吸收各国移民。
2012年美国人口统计表明:在美国3亿人口中,移民总数已超过了6000万人。
6000万人中,拉美裔占16.3%,黑人占12.6%,亚裔占4.7%。
美国本土人与这些移民的信仰各不相同,其中,51.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3.9%信奉天主教,1.7%信奉犹太教,1.7%信奉摩门教,1.6%信奉其他基督教,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4%。
所以,称美国“是个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毫不为过。
那么,美国为什么如此鼓励移民入美?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美国幅员广大,资源丰富,但缺乏劳动力和技术。
因此,开拓土地、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都有赖于连续不断的大量外来移民;第二,美国人相信他们有力量同化外来移民,认为美国就是个各种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熔炉”,经过这座“熔炉”冶炼融合,“由形形色色的众多民族、种族组成的美利坚民族将日益发展壮大”。
因为移民众多,其出身及文化背景各异,宗教信仰也不同,导致美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众多的民族,纷乱的宗教信仰,美国是怎样将他们凝聚起来,打造出如此强大的超级大国呢?我想,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教育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用教育“熔炉”来自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自古以来就是治国者的惯用手段。
那么,美国教育是一个怎样的教育?它的教育制度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化的国家? 先看几组数据:1.在联合国的一个21个国家的教育索引中,美国教育得分为99.9,排名世界第一。
2.最新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美国占了19席;前10名中,美国占了5席。
3.1901-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国籍统计表明:在这些年间产生的739个诺奖中,美国获得了309个,排世界第一,比排第二的英国多了213个。
浅析美国文化传统对美国教育学的影响
![浅析美国文化传统对美国教育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dd1d5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f.png)
美国文化传统对美国教育学的影响
美国文化传统是美国教育学的基础。
美国传统的基本特征是民主、自由、勤奋和创新。
这
些特征决定了美国教育学的发展方向。
民主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教育是民主的工具。
教育是促进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建设社会主义
民主文明的重要手段。
美国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公民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公共
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由
美国人民自由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这种自由意味着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政府的干预。
美国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应该尊重个人的自由,不应该强迫人们接受某
种特定的教育。
勤奋
勤奋是美国人民的基本美德。
美国人民认为,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美国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创新
创新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美国人民认为,只有创新,才能使社会进步。
美国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创新。
美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力
![美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力](https://img.taocdn.com/s3/m/fe3983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c.png)
美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力美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其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文化的特点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一、多元文化的融合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从殖民地时期开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移民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
例如,英国的法律体系、德国的啤酒文化、意大利的美食以及非洲的音乐和舞蹈等都在美国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二、个人主义和自由意识美国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个人主义和自由意识的强烈。
美国人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决策。
这种价值观念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例如,美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美国的市场经济也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和竞争。
三、科技和创新的引领美国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科技和创新的引领。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领先者,许多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和发明家都来自美国。
美国的科技和创新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对全球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兴起都源于美国的科技创新。
四、流行文化的传播美国文化的流行文化是其影响力的重要方面。
美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等流行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世界各地人们追求的潮流。
好莱坞电影产业以其高质量的制作和全球化的宣传推广,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
美国的流行音乐也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许多美国艺人成为了国际巨星。
五、价值观的传播美国文化的价值观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强调个人自由、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美国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国家在模仿美国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综上所述,美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力体现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个人主义和自由意识、科技和创新的引领、流行文化的传播以及价值观的传播等方面。
美国公民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美国公民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e0a5ed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f.png)
美国公民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美国公民教育的概述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无论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个多元化、移民国家,美国的公民教育备受关注。
与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美国的公民教育更加重视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基本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帮助每个公民理解和参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公正,并增强个人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
美国公民教育主要包含三个领域:历史和政府、经济、地理。
这三个领域都是以美国作为研究对象的,旨在加强学生对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1. 基于价值观的教育美国公民教育非常注重价值观的培养。
这些基本价值观包括:民主、自由、平等、正义、宪政、共和主义、联邦制、个人自由、主权、优越性、卓越性、理性等。
这些基本价值观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也是美国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
2. 强调参与和体验式学习美国公民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并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政治系统的运转。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议会、法院和政治集会,与政治人物交流,开展社区服务等。
这样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他们对政治的理解。
3. 结合现实社会问题的教学内容美国公民教育不仅注重政治和历史上的事件,也结合当前社会的问题进行教学。
例如,教育不公、种族歧视、环境污染等,都是美国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懂得如何用民主和正义的手段解决问题。
三、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 价值观教育需要强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这些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与美国公民教育相比,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更加强化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加强参与和体验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中仅仅传递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了解现实中发生的问题和政治制度的运行。
个人主义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个人主义对美国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8566ed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6.png)
个人主义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或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
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或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
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
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
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
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美国民族文学构成于单一制革命时期。
这场斗争产生大量的革命诗歌,并且催生了美国头一批关键的散文家和诗人。
政治上的单一制推动文化上的单一制。
战争完结之后,美国作家的作品陆续激增,逐渐彻底摆脱英国文学的寡头垄断局面。
年长的民主共和国并使人们满怀信心,并迎合着旧世界更多的人们奔向代莱大陆。
这样的社会条件使得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创作具备浪漫主义的色彩。
作家们汲取欧洲浪漫派文学的精神,对美国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展开描写,美利坚民族内容逐渐多样和扩充出来。
从20、30年代至南北战争前夕,就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全盛时期,各种相同风格的作家泉涌而出来,作品从内容至形式都具备独特的民族特色。
批评家们表示这一时期为美国文学“第一次经济繁荣”。
至了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文学的基调由悲观迈向顾虑,紧迫的社会矛盾,例如白唇奴制,又并使某些作家实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bf9093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c.png)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8.2.1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纵观美国近现代教育,“在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的道路上,都是快步向前的,其各级各类学校多属先进”①,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和经济发的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善于向欧洲学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办学等。
②美国大学学生授职典礼第一,面对现实建设需要而锐意创新。
美国独立后,北部在19世纪初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
19世纪30年代,科技和机械的应用也使农业获得了发展。
内战后,美国由半农业半工业国迅速转变为工农业都高度发达的国家。
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培养经济建设的各种人才和提高科学技术,因而使人人受教育的公立学校运动兴起,并在内战后迅速发展,使美国成为德国之后第二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文实学校和公立中学更是美国人的创造,都重视职业教育和青年的就业准备,显示了美国中等教育的特色。
内战后的高等教育也重视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农工科技人才。
理工科大学和农业大学的迅速发展加强了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发展了美国的应用科学。
这说明,美国近现代教育之所以充满蓬勃气概,取得重大成绩,其关键在于它能勇于开创教育新事物,不为传统的历史的包袱所束缚。
第二,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政治革新、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这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一是培养民主政治制度下的公民离不开教育。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
美国的建国者们的共识是:愚昧是民主政治的大敌,教育是共和国家的命脉;要求政府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大力提倡公民教育。
杰弗逊认为:“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如果一个民族期望成为无知的而又是自由的,这种期望不论过去和将来都永远不能实现。
”麦迪逊也指出:“一个民众的政府而民众没有知识或者没有学得知识的手段,那它只是笑剧的序幕,或者是悲剧的序幕,或者可能二者兼有。
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
![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28ee8f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a.png)
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
劳埃德·内伯斯
【期刊名称】《中国大学教学》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 首先让我提几个问题.什么是美国人?我们为什么不同于法国人、德国人或日本人?这些差别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最后,这些差异又如何帮助塑造了美国的教育制度?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劳埃德·内伯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评析
2.越南美国人=越南人+美国人?——从越战创伤解读托马斯·A·巴斯《越南美国人》中的身份主题
3.《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评析
4.《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评析
5.从乔布斯的斯坦福演讲看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浅议宗教信仰、历史、地理条件对美国人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美国文化对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aa09b3eb90d6c85ec3ac6c4.png)
山西大学教育文化学作业作业题目:美国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系学号: 2012143028学生姓名:闻迪美国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原为英国殖民地,后因种种因素逐渐兴起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早期的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到美国。
很快地,这些文化遍及美国各地。
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
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它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所谓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
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
因此个人主义直接的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
美国的个人主义形成由来已久。
在其发展过程中内涵也几经变换,但是核心内容却没有改变。
这种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他人不能任意干涉和控制。
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该得到尊重。
个人主义也对教育产生了很多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上,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个体的成长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的家庭教育由于受到个体本位意识的影响,无论在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内容方面都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做事和独立生存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国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家教方式民主、开放他们会鼓励孩子勇敢地做出各种尝试,让孩子在做中学、做中练,以培养孩子的胆量和信心。
美国父母通常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强调父母的权威,家庭教育方式民主、开放。
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了美国孩子表达自己想法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做的机会,父母们也会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适时加以鼓励,从而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富于开拓精神的性格,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在学校教育上也深受个人主义的影响。
浅析美国文化传统对美国教育学的影响
![浅析美国文化传统对美国教育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471752d05087632301212ac.png)
浅析美国文化传统对美国教育学的影响浅析美国文化传统对美国教育学的影响一、美国的文化xxxx传统美国的文化传统是复杂而多变的,其中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多元文化又突出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给美国教育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实用主义主要内容有:①注重经验。
实用主义注重经验反对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认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和了解都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
实用主义所指的经验与传统的经验论不同,实用主义的经验观认为,思维和推理都是生物体为适应环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培养出的一种能力,经验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积累的所有智慧的总称。
而传统的经验论认为经验只局限于在感觉作用下的认识活动,与理性认识活动相对立。
②重视行动。
实用主义重视行动反对机械决定论,认为世界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宇宙秩序,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机会均等,人要生存,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求索、奋斗和开拓,一个人既不能依赖于过去成功的经验,也不能指望已有理论,更不可祈求原本虚无的上帝,只能立足于行动,并在行动中审时度势,善于抓住机会。
③唯实求效。
实用主义把效用作为评判价值与真理的标准。
它以效用为中心,把效用作为评判价值和真理的标准,认为思想、观念和理论只不过"和工具一样,它们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所谓真理既然是效用,就是把思想或学说认为可行的拿来贡献于经验改造的那种效用"。
[1]2.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这个词在我国文化中是久遭诟病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它并没有道德上的缺陷,人们对这个词一点也不反感,而且还看得很重。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与我们文化环境中所说的狭隘的利己主义不同。
前者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对自己负责,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的钳制。
而后者则是那种不顾他人利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态度、观点和行为。
美国教育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教育对美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b4d41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3.png)
美国教育对美国的影响美国教育对美国的影响早期美国历史主要指美国建国前一百年至建国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初具规模的时期,具体说来则是1607年第一殖民点建立至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时为止。
这一段时期是美国的童年时期,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初具雏形,这是一段初创时期的历史,在这一段时间内所形成的几个历史主题织出了美国发展的脉络。
不言而喻,它对美国教育的形成、发展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一个主题也是迄今为止美国从未停止过的主题:移民浪潮浩浩荡荡。
自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以来,从17世纪起,数以万计的原欧洲居民就漂洋过海来到荒蛮荆芜之地的美洲,这些移民主要是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等,截止1775年,仅在英属十三个殖民地的土地上就有260万人口,可以说其中大部分都是移民。
即使是今天,乘坐轮船横渡大西洋也不是令人舒坦的旅行,但在几百年前,促使这些人冒着风浪颠簸的不适,甚至于生命的危险来到美国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总结原因,不外乎两个:一、追求财富;二、追求自由平等。
追求财富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梦想,当时移民美洲的大多数属于下层阶级,由于不堪忍受欧洲大陆贵族与有产者的残酷剥削,为了追求金钱美梦来到美洲大陆,而在当时,土地就是金钱的象征,追求金钱拓土辟疆就成为那个时代的另一个主题。
直至今天,金钱至上,经济利益至上仍是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信奉的第一准则。
追求自由平等从理论上说也是人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在早期移民中还有大批为追求宗教自由与公正平等新世界的人。
他们忍受不了欧洲大陆的种种宗教压迫,带着建立乌托邦的梦想来到新大陆,开始努力创建一个脱胎于旧世界、不同于旧世界、比旧世界更要平等自由的新国家。
如由清教徒所制定的《五月花号公约》就是这种梦想的反映。
可以说,因为追求自由而尝试创建一个民主政权是那一段时期的另外一个主题。
对于美国有利的是,美国可以接受欧洲大陆上的种种有益经验,同时又可摆脱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禁锢、束缚,并且创造出符合美国实情的新的事物。
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及看法
![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及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378838b90d6c85ec3ac635.png)
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及看法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发展个人的天赋与能力。
美国教育体系早在其建国时就初具规模,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逐步完美,形成了今天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体制。
美国学制没有学力测验、大学联考学生凭着在校成绩及SAT/ACT 分数自行申请大学入学。
和许多国家不同的是,美国没有国立大学这种名称,义务教育由州政府来承担。
且在义务教育的部份,只要你是合法居留人就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且在美国受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不必缴交学杂费、课本。
美国高等院校师资力雄厚、学历高,教师要在四年制高等学校任教通常必须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适应专业需要。
在美国,学生18岁高中毕业生不需要入学考试就能升入高等院校学习,6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大学继续深造。
此外,美国大学生在入学后前两年,就如大一、大二时修读通识课程,到大三才会决定主修课程。
另外,攻读医科、法律等专业课程要等大学念完毕业后,考到相关考试才可申请。
美国教育制度和大多数其它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美国的教育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而办,不是专为少数人而设。
用税款兴办的免费教育,除了设立一般学校的科目如数学、历史、语文外,还有缝纫、打字、无线电与汽车修理等科目。
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个人未来的计划和才能,从许多科目中自行选修。
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么程度,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
美国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让学生发挥自己对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的学校上课时只要求学生记住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就行。
在课堂上,教师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各种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一些课还完全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思想活跃,有时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美国教育:重视能力以人为本
![美国教育:重视能力以人为本](https://img.taocdn.com/s3/m/8b305f6625c52cc58bd6be58.png)
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和其教育密切相关。
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制和最丰富的教育资源,美国对教育的重视往往体现在诸多细节之处,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培养及与生俱来的创新意识。
具体体现在哪方面呢?太平洋加达移民来告诉你吧橘黄色的校车橘黄色的校车是美国街头独特的风景。
每天,校车载着中小学生行驶在学校与各社区之间。
中途会时常停下,让学生上下车。
当校车停下的时候,无论多么繁忙的道路,各方向的车辆都会停车,等待孩子们穿过马路。
校车启动后,马路上的车流才会重新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抢道,没有喇叭声,只有静静的等候。
这些遍布全国的橘黄色校车,是美国公立教育系统的象征。
在美国人看来,平等普及的教育保证了国家的未来,也给民众在社会中的竞争奠定了平等的基础。
对教育的重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校车的地位,所以他们对校车如此认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式教育的“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教育时间宽松,重视孩子个性发展;二、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三、注重对孩子的保护。
在美国,上学对儿童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10岁以前的孩子一般是上午9点入校,下午3点放学,在课堂上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时间还是做课堂游戏。
大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孩子们很少把作业带回家。
一放学就可以抱上篮球或者穿上旱冰鞋,或者带上水枪到游乐场玩。
在美国,小学生很“笨”,他们的教育也很“笨”。
比起同样年纪的中国学生,他们的功课差得很远,如算术、背课文等。
然而,美国的孩子的确非常会玩,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四五岁时就敢拉着吊环荡来荡去,能把秋千荡得老高,敢去攀岩、坐过山车等。
学习能力的培养美国并不是不重视智力教育,相反,他们对于智力教育的重视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尤其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语言是美国中小学最重视的课程之一。
语言课主要是阅读。
一般说来,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读书报告。
美国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认为,阅读课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一是词汇量;二是理解和概括能力;三是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研究》2001年第1期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李柏思 我是个职业外交官。
在过去大约25年里,我的工作就是介绍美国,向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民众,说明美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与政治。
除了担任外交官,我也当过老师。
1971到1973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过英文和美国文学。
所以说我在教育方面也有一些经验。
本文所要谈的是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及美国教育制度如何受到美国人的特性所影响,但是我要用迂回的方式来说。
首先,我想问一个简单但是与教育不太有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美国人?美国人与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甚至中国人有什么不同?而美国的文化与社会特性,又如何影响美国的政治制度?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主题教育,谈谈美国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到美国的教育制度?不过,我要先讲一个故事来说明我的看法。
假设有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美国人。
他们两个都因为政府缩减预算而突然失业。
问题是:他们会责怪谁呢?法国人会责怪政府。
而美国人呢?他会怪他自己。
从理智上说,美国人知道,政府的预算问题不是他的错;他无法事先预防不被解雇。
但是从情感方面来说,在这位美国人的内心深处,他会觉得好像做错了什么事,否则为什么要解雇他呢?美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法国是个传统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身份与职业观。
每个人履行各自的社会责任,政府则有义务要照顾他。
因此,在我刚才说的故事里,那个法国人对政府背信感到愤慨。
他觉得已经尽了力,为什么政府还违背协议,不给他应得的那一份呢?传统社会的生活有许多令人安慰之处。
像在英国或日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可是美国就不一样,美国不是传统社会,没有现成的身份提供给每个人。
在美国,人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创造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政府会提供协助,但基本上美国人都是靠自己。
美国人在社会上并没有现成的位置,必须自己奋斗。
美国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爱默生,他曾在著作里谈到个人心理学。
他注意到,特别强调某一种心理特征,有其优点也有缺点。
或者就像他所说的:“有利必有弊”。
国民的特性也是如此。
当然,美国在其他心理方面也付出代价。
美国人在社会上与家庭里没有强烈的自我感。
这种缺乏认同的感觉会成为焦虑的一大来源。
再回头来看我刚才提到的那位美国人。
当他被解雇时,他的身份受到影响,这只能怪自己,不能怪政府。
美国人强调个人主义当然也有它的好处。
那种对个人社会地位的焦虑感,激发了美国人的再造能力。
为什么美国人是这样?为什么美国所创造的社会与日本或中国那么不相同?这种差异是因为起源的不同: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
人们当然对美国的建国经历有所了解。
美国早期殖民地的开拓者,大部分来自北欧及非洲。
欧洲人是自愿来移民,非洲人却是被迫来此做奴隶。
重要的是:美国人都是来自其他地方。
都放弃了原有的身份地位。
不论你过去在伦敦是什么身份,是屠夫或王子、侍女或妓女都不重要。
到了北美新大陆,你可以抛弃过去,从新开始。
在这个世界里,很容易便可想到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
为了更容易让人了解,让我举几个例子,说明美国与传统社会的差别。
以台湾为例,我在70年代中期是派驻台北美国文化中心的官员。
当时,文化中心举办所谓“素人”画家洪通的画展。
当时,他默默无名,住在台南的乡下,很穷。
我称他为画家,其实他不是,至少以传统的眼光来看,他不是画家。
他在盐田里工作,生活清苦。
他不识字,也从未受过艺术方面的训练。
可是到了65岁时,他决定要画画。
于是就利用有限的中文知识,自创出奇怪的书法。
他的“作品”,如果可以这・521・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么称呼的话,是由动物、人类及花朵扭曲在一起,形成奇怪的中文字。
他的作品非比寻常。
所以,当美国文化中心为他举办画展时,台北市民的反应十分热烈。
参观群众围绕着文化中心大排长龙。
那是美国文化中心所举办的有史以来参观人数最多、也是最戏剧化的展览。
洪通的作品虽然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可是受过传统训练的中国画家却有许多不满。
他们在问:“洪通怎么能算是真正的画家?”“他是文盲,没有受过教育,他不懂绘画的传统。
”大多数的台湾画家显然不能接受洪通是他们的同行。
他不属于他们那一类。
在传统社会里,要改变一个人的“阶级”身份,即使有可能,也会非常困难。
但是,我并不是说固定的阶级制度完全不好。
有阶级的社会,让民众在自己的族群里有归属感。
这有利于有秩序的社会,让每个人都知道对生活该有什么样的期待。
例如日本非常的成功,就是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本分。
但是美国就不一样。
在美国,个人没有固定的身份地位。
人们必须一直努力,不断地创造新的自我。
我想这是美国对移民极有吸引力的基础。
无怪乎早期越洋而来的欧洲拓荒者,称美国为新大陆。
对这些人而言,那是个新天地,一个几乎没有人烟的世界,却给愿意冒险的人充分发挥的机会。
这些移民离开了受制于阶级、所得报酬是根据出身而定的社会,来到一个重视个人成就的地方。
从那之后,移民潮不断涌入美国。
早期的移民自然是来自北欧,多半是英国、德国、法国。
同时,大批奴隶也自非洲进口。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民的热潮转移至东欧与南欧,以来自意大利、希腊、波兰及俄罗斯的人居多。
自1965年后,拉丁美洲与亚洲裔的移民大量增加。
我们不应对移民之路抱有过于浪漫的联想。
移民的生活相当艰苦、压力很大、而且常常是不愉快的经历。
第一代移民几乎遍尝千辛万苦。
不过后代子孙大多一定会享受到辛苦后的丰硕果实。
除了物质与经济上的困境外,几乎每一群移民都遭受过种族歧视与迫害。
例如,19世纪中叶来到美国的爱尔兰裔移民,就曾经被早他们几代移民美国的同胞、英格兰裔美国人严重迫害。
早期的犹太裔移民大多成群结队来自德国,他们受过相当好的教育、经济环境也很不错,很快就能在美国社会立足。
可是后来又陆续从东欧涌入大批穷困、不识字的犹太人。
原先那些德国犹太裔的移民变得相当恐慌,要求政府禁止他们的穷“亲戚”移民・621・美国研究美国。
20世纪初,亚裔移民在美国曾经受到严重的歧视。
美国人认为亚洲人简直太不相同了,他们永远无法完全适应美国的生活,还会威胁到美国的制度。
因为这些偏激的看法,美国国会在1882年通过“排华法”,又在1924年通过新移民法。
这两项立意不良的法律截断了来自亚洲的移民潮,一直到1952年法律修改后情况才有所改变。
另一个故事,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个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1984年我派驻在上海。
在那里我遇见一位87岁的美国老妇人缪里尔・胡普斯(Muriel Hoopes ),她在上海已经住了50多年。
她给我讲述一些个人的遭遇,包括如何与丈夫浪漫的相识。
她丈夫是一位20世纪20年代在纽约的中国交换学生。
当她与新婚的中国先生离开美国时,美国移民官拿走她的护照,并告诉她说:“你不会再用得着这个了。
你跟中国人结婚,已经犯下了可以驱逐出境的罪行。
”从此她果真丧失了美国籍,来到中国,直到1985年才重返美国。
所幸当时美国政府已经恢复了理智,胡普斯太太也拿回了她的护照。
由美国人的口中讲出这样的故事,的确既尴尬又难堪。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完满的。
美国虽然有许多缺点,不过一路走来,它总会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并且尽力加以修正。
美国人对亚裔的偏见正是如此。
虽然亚裔人士在美国曾遭受迫害,但他们同时也获得机会,在商界、学术界以及政界证明自己的能力。
现在别说被摒弃于美国之外,亚裔人士已经是我们人数最多、最成功的族群之一。
他们的表现出类拔萃。
其实,亚裔美国人现在被称为“模范少数民族”。
在美国,他们是教育程度最高的族群,薪水也高人一等。
美国人对各种运动和改变总是乐此不疲。
美国人很少安于现状,而改变现状的上策,自然就是离开家,去寻找更美好的天地。
例如最近的统计数字显示,每年平均每30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会迁居。
德国是1/80,英国是1/90。
日本人的迁居比例恐怕更低。
我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家父是军人,因此我小时候常常搬家。
现在我又担任外交官,还是在世界各地奔波。
在过去的52年里,我住过德州、新墨西哥州、阿拉巴马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日本冲绳、维吉尼亚州、华盛顿特区、科罗拉多州、加州洛杉矶、夏威夷州檀香山、印地安纳州、密歇根州、俄克拉荷马州、纽约・721・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市、台北、台中、高雄、克罗地亚、上海、香港、和巴西的巴西利亚。
或许我是好流浪的美国人当中比较极端的例子,可是像我这样的美国人绝非少数。
美国人都是移民的后代,好像都遗传了喜欢旅行的基因。
最近,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位美国著名教育家、作家、企业家兼政府官员约翰・加德纳(John G ardner )所写的一篇文章。
他这样写道:“不久以前,我读到一篇讲贝壳类动物的文章,非常精彩。
作者说:‘贝壳类动物面临着一个存在的抉择,就是要住在哪里。
一旦决定以后,它的头就一辈子粘在某块石头上。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就是这样。
”美国人极怕会一辈子固定在石头上,停在同一个地方动弹不得。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都那么不安于室的原因。
他们感觉有迫切的需要,必须不断改变,以免坐以待毙。
美国人似乎有处理紊乱的才能。
他们在紊乱的情况下茁壮成长;这种情况似乎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本能。
这或许是资本主义在美国盛行的原因,因为美国人似乎不在乎,美国的企业兴旺了之后衰退,衰退了之后再兴旺和衰退,这样永无止境地循环下去。
那么,这样一个易变而紊乱的社会应该如何自我节制呢?政府又必须扮演什么角色?像日本这样划一的社会,政府以诉求国家自尊、固有传统以及民族团结来取得力量。
政府说:“我们日本人是非常特殊的民族,必须同心协力以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合理地位。
”美国的领导人根本不能这么做。
因为美国人不是以传统或种族而结合在一起的。
美国人不是单一种族,而是混血的民族。
不过,美国人可能是唯一以理想立国的国家,这个理想就是:自由的人民可以自我管理。
美国人不需要国王、皇帝或独裁者来告诉他们怎样过活。
美国人不需要政府来告诉怎么做。
他们需要的是,政府能确保竞争的公平性,让游戏规则对每个人一律平等。
最重要的是,美国人确信,他们的命运是操纵在自己手中。
他们必须相信智能、勇气和勤劳会得到回报,而且没有人是注定要殿后的。
以克林顿总统的出身为例,他父亲在他出生以前便去世了,继父是个酒鬼,家里非常的贫穷。
可是这种情形并未阻止他梦想更好的未来和实现梦想。
美国人有一个想法,就是政府应该保证每个人有平等的机会。
如何才・821・美国研究能做到呢?当然最重要的工具是教育制度。
我有一位好朋友,是美国派驻东京的外交官,担任当地的美国新闻处处长。
这是她第二度派驻日本。
第一次是在25年以前,地点在京都。
当时她对日本非常着迷,深深爱上这个地方。
她告诉我:“如果有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做日本人。
那是一个美丽、有秩序、而且富有美感的文化。
可是当我第二次再来时,年岁较大,想法也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