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因理论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合集下载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社会危害。

因此,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致因进行系统研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事故,是社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受到物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遵守社会法律法规以及道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准确的分析交通事故的起因和发生的原因,就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事故致因理论,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故障因素理论:故障因素理论是一种普遍认可的事故致因理论,它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被检查的系统故障和未被检查的外因所引起的。

故障因素理论认为,交通事故是由许多因素加起来引起的,被称为“链式故障”,这一理论被认为是由人、车、道路和环境四个因素组成的。

二、失误事故理论:失误事故理论认为,交通事故是由驾驶人员的错误行为引起的,并分析了人们在驾驶过程中会犯的各种错误,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技术失误、情绪起伏剧烈以及判断缺乏等等。

失误事故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驾驶员的失误而引起的。

三、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一种比较新的事故致因理论,它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整个系统的综合失衡引起的,不仅仅是由驾驶人员的失误引起的。

根据系统理论,交通事故是由以下几个要素综合形成的:机械、道路、社会、环境、人因、政策等。

综上所述,事故致因理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并被广泛采用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

不仅要深入研究事故起因,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防止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社会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事故致因理论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事故致因理论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失误 物的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物质危害等
物理性危险有害 因素
化学性危险有害 因素
生物性危险有害 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 有害因素
确定评价 对象和范 围
事故致因理论为危 险有害因素辨识提 供指导
事故致因理论为预 防和控制事故提供 科学依据
事故致因理论的 起源
事故致因理论的 发展阶段
现代事故致因理 论的代表人物及 其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 应用现状与未来 发展趋势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原因事件包括人的不安全 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等。
机遇: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事故致 因理论,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提供 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理论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强调能量或物质状态失控后意外释放是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危险源辨识理论:认为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是预防事 故发生的关键。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从系统的整体性 角度出发识别和消除危险因素,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挑战:如何准确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提高事故预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挑战:如何将事故致因理论与实际 生产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危险 有害因素辨识的效率和精度

安全评价复习题

安全评价复习题

安全评价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第1章1、安全评价: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第2章2、事故致因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第3章3、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5、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6、单元: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第4章7、FMEA:采用系统分割的方法,根据需要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元件,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潜在的故障类型、原因及对于系统乃至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以便制定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的方法。

8、ETA:按照事故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后果进行考虑,最后直至用水平树状图,表示其可能的结果,这样一种分析方法。

9、安全检查表法:依据有关标准、规范、法律条款和专家的经验,在对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系统分成若干个单元或层次,列出所有的危险因素,确定检查项目,然后编制成表,按此表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第5章10、结构重要度:从故障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或假定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相等,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

11、最小割集:凡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第7章12、统计图表分析法:利用过去、现在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未来,并用图表表示的一种分析方法。

安全事故分析方法

安全事故分析方法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设置安全装置 机械强度试验 电气安全对策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 个人防护用品
目录
理论和原理 我们的要求
我们的要求
事故分类及上报 安全考核
目录
理论和原理 我们的要求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安全事故分析方法
目录
理论和原理 事故分析三部曲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因果连续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
价值8000美元的视频
我们的要求 事故分类及上报 安全考核
实例分析 大家参与
定义
事故:
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简单来说即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的分析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 (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冒险进人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不安全装束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
实例分析
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制定控制措施 充分展示 尽情发挥 畅所欲言
要求: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分析的步骤二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施工作业前,作业单位要先针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地点、作业内容制定相应的
施工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对高
风险的受限空间作业(如易燃易爆介质、高毒介质、窒息介质、III级以上高处作
业等)在施工方案中要有安全技术专篇或单独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其中要有
应急救援处置内容,以应对啊突发状况。
=X2’X4’X5’X6’X7’X8’X9’+X1’X3’X4’X5’X6’X7’X8’X9’
则最小径集为 (X2+X4+X5+X6+X7+X8+X9) (X1+X3+X4+X5+X6+X7+X8+X9)
最小割集有8个之多,只要其中1项发生,事故就会发生,说明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很大,
造成事故的因素很多。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受限空间定义及危险性概述
1、受限空间作业的定义
受限空间作业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相对
密闭、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进行的,有可能

发窒息、中毒、爆炸、火灾的作业。受
限空间作业按照危险作业场所可分为3类:
(1)密闭设备作业,包括各类贮罐、
炉、塔(釜)、管道、烟道、电除尘器、煤气
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管理稍有不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严重后果。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系统清洗、置换处理程度、 容器内部结构等因素,还与施工作业单位的资质、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劳动组织 的协调性、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等多方面密切相 关。因此,对受限空间作业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是 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

2013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

2013备考注安--安全管理整理笔记

2012-8-15 至2012-8-18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2.事故: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4.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6.广义风险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健康风险。

日常管理分类:人、机、环、管理。

7.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8.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为两类,企业重点控制第二类危险源。

a)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彩旗的能量。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b)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即人、物、环、管。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a)分为6大类9小类。

b)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0.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是预防为主的体现。

a)失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b)故障-发生故障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1.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指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a)系统原理: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活动系统分析,达到管理目标。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四、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 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五、轨迹交叉理论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 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 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 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辨识、 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掌握 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发生 的途径,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事故 致因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的重 要理论依据。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事故致因理论,通过 下述理论可以了解人类对事故的认识以及对 其控制的发展过程。
(5)伤害。由于事故直接产生的人身伤害。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 移。”能量造成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 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 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 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 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 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 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 生。
(三)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
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 即:
(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 2 )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 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事故致因理论41734

事故致因理论41734
4.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基本原因
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事故
伤害
技术的原因
学校教育的原因
教育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
身体的原因
不安全行为
历史的原因
精神的原因
不安全状态
管理的原因
二、管理失误论(MORT) 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
当前世界普遍采用的因果模型。着重于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管理失误。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
亚当斯提出了一种与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以表格的形式给出。
3.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管理
体系
管理失误
现场失误
事故
伤害或
损坏
目标
组织
机能
领导者在下述方
面决策错误或没做
决策:
方针政策










权限授予
安技人员在
(四)能量意外释放(转移)论
吉布森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哈登提出: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认为预防能量转移于人体的安全措施可用屏蔽防护系统的理论加以阐述。防护能量逆流于人体的屏障系统有12种类型。 基本论点: 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即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 能量形式: 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辐射能(包括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
上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描述,如下图所示。 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第一节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险、危害因素: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一)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2、失控:1)故障: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

2)人员失误:人在生产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有如下十三种:⑴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⑵安全装置失效⑶使用不安全设备⑷手代替工具操作⑸物体存放不当⑹冒险进入危险场所⑺攀座不安全位置⑻在吊物下作业(停留)⑼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⑽有分散注意力行为⑾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⑿不安全装束⒀对易燃易爆品等危险品处理错误3)管理缺陷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的重要因素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6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16-1992)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⑴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⑵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⑶电(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⑷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⑸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⑹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辐射、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主电场)⑺动力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⑻明火⑼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固体、高温液体、高温气体、其他高温物质)⑽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⑾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熔胶)⑿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⒀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⒁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事故类别及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事故类别及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但该户村民根本不知道,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既
随意燃放又随意堆放,请来燃放礼花弹的人又不够专业,
所以酿成这样的恶果。
19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周围堆放大量礼花弹 围观者、燃放者
20
易燃液体爆炸案例
浙江省温州市皮鞋厂大火 2002年3月23日12时50分,浙江省温州
15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基本特性
5、事故的突变性:
系统由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 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
6、事故的潜在性:
事故在未发生和造成损失之前,有 一个孕育发展过程,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事 故的发生是突然的,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是早就存在的,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6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基本特性
2
事故致因理论
——基本概念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
危险物质 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得其具 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 重大事故 失的事故隐患。
隐患
3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影响因素
人——不安全行为(致因) 物——不安全状态(危险源) 环境——物质基础 管理—— 间接原因 事故处理
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够, 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 安全知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 有缺陷等
8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影响因素
事故处置情况: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
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
事故与危险、有害因素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刘国愈)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刘国愈)

刘国愈等 :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
1 3 9
方面都可以严重威胁生产活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乃 至生死存亡 , 轻则影响生产 , 重则机毁人亡 。 物的不 安全状态较易控制 , 人的不安全行为则相对复杂 , 它 涉及到个人身体 素 质 、 受 教 育 情 况、 工 作 环 境、 个人 情绪 、 道德行为 等 综 合 因 素 。 而 人 的 不 安 全 行 为 反 设备) 的 状 态, 所以安全工作说到 过来又会影响物 ( 底是治人的工作 。 控 制 人 的 不 安 全 行 为 , 首先要使 主 当事人从思想上或 者 说 从 骨 子 里 认 识 安 全 工 作 , 动地去重视安全 工 作 。 因 此 , 本文尝试以海因里希 从思想层面探讨事故因果 的事故致因理论为 准 则 , 的关系 , 找出企业事故发生的思想因素 , 再通过安全 思想文化建设 , 疏导或消除思想层面的不安全隐患 , 从而对安全 安 全 行 为 和 物 的 不 安 全 状 继而又分析了这 种 不 安 全 行 为 和 不 安 全 状 态 的 态, 原因在于由遗传和社会环境即先天后天两种因素所 造成的人的缺点 所 致 。 在 这 几 个 连 锁 反 应 中 , 事故 的发生与 人 员 伤 亡 及 财 产 损 失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必 然 的, 即事故发生或多 或 少 会 引 起 人 员 伤 亡 或 财 产 损 失; 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 不 安 全 状 态 与 事 故 的 关 系 从 因为事故的发 长远和整体的角度 来 讲 也 是 必 然 的 , 生总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引 起, 而如果人总是使 物 处 于 不 安 全 状 态 或 实 施 不 安 全行为也终究会引起事故的发生 ; 遗传 、 社会环境即 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人的性格塑造和素质培养有直接 的关系 , 也就是说它 们 和 人 的 缺 点 的 形 成 也 是 有 必 然联系的 。 通过 分 析 发 现 , 5块骨牌所构成的4对 关系中 , 将关键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骨牌抽出 , 事故连 因此它是最能够突破这个连锁反 锁反应将会终止 , 应的环节 。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虽然指出了事故 发生的直接原因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状态 , 并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主导 , 但没有完整地阐述 因此仍难以有效地指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 思 想 源 头 , 导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 人的行为因素是事故发生的 但海因里希理论在人的行为指导方面 , 忽 主要原因 , 而人的思想安全观恰恰是 略了人的思想的重 要 性 , 事故发生的源头触发点 ,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心理 , 而 本文尝试通过 心理又影响着人 的 具 体 行 为 。 因 此 , 安全哲学 , 从安全思 想 层 面 去 探 讨 企 业 如 何 通 过 改 造员工的安全思想 观 、 安全价值观来实现对自我以 及他们的安全保障 。 按照上述分析 , 关键是抽掉 “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这 块 骨 牌, 人的 缺点” 与“ 人的不 之间之所以不构成必 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安 全 状 态 ” 然关系 , 是因为人的 行 为 是 在 思 想 指 导 下 的 有 意 识 活动 , 不安全行为来源于不安全意识 , 具备安全意识 和科学安全思想 、 安全观的形成才能支配人安全行 事, 才是消除安全隐患 、 避免或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 有效因素 , 而安全意识和科学安全思想 、 安全观的形 成是人类可以通过研究科学的理论及实践方式构建 和引导养成的 , 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 、 安 全愿望 、 安全心态及其在制度和企业形象上的反映 , 它最终能 够 有 效 地 塑 造 和 规 范 员 工 队 伍 的 安 全 行

人为事故防范培训第一课事故致因理论分析

人为事故防范培训第一课事故致因理论分析

人为事故防范培训第一课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致因理论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对事故的原因和发生机理的深入分析,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隐藏风险点,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防范和避免类似事故的目的。

事故的原因通常包括人的因素、设备因素、管理因素、作业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

而在这些方面中,人为因素往往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之一。

人为因素包括了人的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

人的因素指的是人的身体特征、心理因素、疾病等方面的因素,而人的行为因素则关乎着人在工作中具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行为。

因此,在进行事故致因的分析时,首先需要对人为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量化。

人的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有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等。

其中,技能水平是指工作人员在相关技能和操作上的掌握能力和水平。

人员的职业素质则指其在职业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等。

安全意识则是指员工对于潜在事故隐患和风险点的警觉性以及对于工作安全的处理能力。

这些对人员的分析和评估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面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此外,人的行为因素也非常重要。

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包括了舒适度、压力、自我保护、自我概念、应激反应等方面。

在分析过程中应仔细考虑这些因素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在进行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析和评估时,还需要从管理、设备和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

管理层需要充分关注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员工及各类人员进行充分的指导和管理,从而接近工作及相关行为的各个侧面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设备因素则涉及了各个类型的设备使用管理,包括了设备安装、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作业环境因素则涉及了工作环境整体性的统筹安排,包括了温度、气流、光亮、噪声等。

这些工作环境因素在工作中必须得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在总体上,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析对于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相关的事故致因分析措施,不断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并有效防止与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作业活动划分
按工艺装置控制名称划分
按照作业区域名称划分
按生产流程阶段名称划分
按作业任务名称划分
危险源辨识
例:按生产流程阶段划分
危险源辨识
例:按作业任务名称划分:
危险源辨识
例:按工艺装置控制名称划分:
危险源辨识
常规工作重复的,循环的体现该岗位核心价值的举例:冲压工件(冲压工)
非常规工作辅助工作突发的、临时的工作举例:换模具、设备维修
设备设施故障
危险源辨识
管理缺陷
人员安排不当
教育培训不够
规章制度缺陷
80%的安全问题都是管理问题!
危险源辨识
作业环境缺陷
照明不当通风换气差工作场所堵塞过量的噪声自然危险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
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01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和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如“维修电工” 在进行“检修电气设备”时,第一类危险源是“带电导体”,第二类危险源可能有:“外露线路绝缘层破损”“设备漏电”“不按规定监控,停电检修过程中合闸通电”等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02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03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
根源(先天)
状态(后天)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力不集中、生理缺陷、过度疲劳、醉酒等。
可编辑版
10
(2)物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基础。其构成 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转 化为事故。
包括: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
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工作场所的面积狭 小或有其它缺陷;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具和 服装或有缺陷;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欠;工艺过程不 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等。
(1)人的原因(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
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有关人员等),是事故的重要
致因。
人为失误的表现形式: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
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地使安全装
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
作业;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注意力分散,嬉
闹、恐吓等。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
1、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 ,按照伤害原因和状况,可将事故
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
器工具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
(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
(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
10-20人。
大灾或特大灾:绝收面积在20000亩以上或倒塌房屋500间
以上或死亡20人以上。
可编辑版
8
1.2 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1、宏观上,工伤事故的产生原因:可 以分为:主要是由于自然界的因素(如地震、 山崩、海啸、台风等)造成的和非自然界的 因素造成的,也被称为人为的事故。
可编辑版
9
2、主要影响因素:
药爆炸,(15)瓦斯爆炸(包括煤粉爆炸);(16)
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
(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
(19)中毒;(20)其他伤害(扭伤、跌伤、
冻伤、咬伤等)。
可编辑版
7
2、根据伤害程度进行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
准》
轻伤事故:仅发生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仅发生重伤的事故。
可编辑版
14
可编辑版
15
可编辑版
16
3、事故模式理论
学习事故模式理论的必要性?
对付事故的办法
问题出发型
问题发现型
可编辑版
为了提高人们的
安全认识水平,
更好地防止事故
的发生,不仅需
要了解对付事故
的方法,也需要
了解事故模式理
论。
17
事故模式理论是
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
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
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
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
人、物、环境、管理及
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 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 造成损失的。
2002年6月20日上午9时 45分,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 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124人。
可编辑版
18
事故模式理论发展历程:
I. 1919 年格林伍德提出“有事故倾向的工人”的
概念。1926 年纽伯尔德和1939 年的法默等人
死亡事故:发生1-2人的死亡事大伤亡事故:发生10人及以上的死亡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发生30人及以上的死亡事故
灾害等级划分: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
小灾:凡绝收面积在5000亩以下或倒塌房屋100间以下或死亡
10人以下。
中灾:绝收面积在5000-20000亩或倒塌房屋100-500间或死亡
都曾支持这种夸大工人性格特点在事故中的作
用的观点, 认为一个有事故倾向的工人具有较
高的事故发生概率, 而与工作任务、生活环境
无关。这种“具有事故倾向的素质论”因受到
广泛的批判,早已被排出事故致因理论的行列。
II. 1936 年海因里希(Heinrich) 提出了应用多米诺骨
牌原理研究工人受伤害导致事故的五个顺序过
可编辑版
12
(5)事故的处置情况: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态恶 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当。
可编辑版
13
2、事故的基本特征
事故的因果性
事故的特征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可编辑版
11
(3)管理的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 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包括:劳动组织不合理; 教育 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 缺乏安全知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等。
(4)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 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和生产环 境不良。
可编辑版
5
伤害程度包括:
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 死亡,是指其折算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及以上。 重伤,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 105个工作日),6000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轻伤,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1个工作日以上(含1个 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可编辑版
6
(二)工伤事故类别
事故致因理论 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可编辑版
1
主要内容 1、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事故的基本特征 3、事故模式理论 4、事故预防的原则
可编辑版
2
1、事故及其影响因素
1.1 事故及其分类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 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 止的一种意外事件。如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医 疗事故等。
可编辑版
4
(一)工伤事故构成要素: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
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伤害部位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
肢、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粘 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中枢神经等。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
折、脱臼、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 窒息等。
程,即伤亡事故顺序五因素。
III. 1953 年巴内尔(Barer) 又将上述理论发展为“事
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
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
意外事件。(设备事故、工伤事故、未遂事故)
可编辑版
3
工伤事故: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
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 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 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 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