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论语

合集下载

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

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

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一、长春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论语》九则1.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2.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北师大版《孔孟论学》八年级上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三、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论语》六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四、鄂教版七年级下《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八年级上册论语三章

八年级上册论语三章

八年级上册论语三章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时说:“用天子的礼乐(八佾舞)在他家的庭院中祭祀祖先(越礼),对于季氏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容忍,还哪些事情不可以容忍呢。

”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卿大夫,祭祀祖先时,按照天子的礼制唱着《雍》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诗经》上说,'天子祭祀宗庙,天下各路诸侯都来助祭,天子庄重肃穆地主祭。

’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祀的庙堂之上,天下哪一个诸侯会来陪祭呢。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心,对他用礼也奈何不了他;一个人没有仁心,对他用乐也奈何不了他。

”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根本道理。

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啊,一般的礼与其辅张奢侈,宁可简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君主,不像诸夏(中原各国)这些国家没有君主(因为时代很乱,弑父弑君的事情时常发生)。

”不如:不像。

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氏要去祭祀泰山(违背了礼)。

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当时冉有为季氏家臣)。

”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或:难道说泰山之神能够接受季氏这种不合礼的祭祀吗。

)”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

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比赛射箭吧,比赛时上下台阶与饮酒,都拱手作礼,互相谦让,这样的竞争,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语》十则》精美课件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语》十则》精美课件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课文学习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 孔子说:“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如果不是用
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
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抛弃仁义之道。”
这一则讨论的是品德修养问题。
课文学习
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幅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
活泼的青年说说笑笑,载歌载舞的游春图。通过孔子对曾点的赞许, 来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要和大自然亲近。
通假字
• “莫春者”。 “莫”, 通“暮”
一词多义
1、道 任重而道远(道路) 不以其道得知(仁道)
2、与 吾与点也(赞赏)
与吾父居者(和) 3、去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 蓬山此去无多路。(距离)
第三单元 · 阅读
《论语》十则
导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 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 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
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
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 的名字吗?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
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
别人身上。” 这一则讨论品德修养问题。
课文学习
读书人 任务,使命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
道路,路程 宽宏坚毅. 这里指抱 重大
而道远。

长春版八上《论语十则》课件

长春版八上《论语十则》课件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 乎? 兴“ “按一定的时间” ”愉 快 或“及时” ” “温习” 或 或“复习” “ 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了解 知道 怨恨 品德高尚 的 人
2.吾日三省(xĭ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多次” 反省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见贤思齐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任重道远 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死而后已 到死为止。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知道
知的态度
通“智”,智 慧
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ĭng)也。
贤人,有
反 省
才德的人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长处 短处
老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弘”,胸怀宽广; 士人,指有抱 才能接受重任, 负或有特殊社 “毅”,意志坚强 长期坚持奋斗。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 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 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 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 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 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 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 则》。
口体之奉只是孝养, 心意之奉才是孝敬。

2017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论语十则》ppt课件2

2017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论语十则》ppt课件2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读对了吗?
论(lún)语 箪( dān ) 戚( qī ) 馔(zhuàn) 肱( gōng ) 恕(shù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 则以惧。”
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编纂,共 二十篇。从读书。
四 书 : 《 论 语 》 《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诗》《书》 《 礼 》《 易 》
《春秋》
《论语》: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
仲尼 ,公元前6世纪 丘 字____ 孔子名____ 鲁 国人,我国 至公元前5世纪____ 春秋 时期著名的____ 教育 家, 思想 家、_____ ____ 儒家 是____学派的创始人。先秦儒家典 籍是《____论语 》,它属于______体, 语录 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 由 ____________ 编纂,共 ____篇。 二十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 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 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 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 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 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 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 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

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孔子说:“学习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注释: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长春初中语文八上《16.《论语》九则》PPT课件 (2)

长春初中语文八上《16.《论语》九则》PPT课件 (2)
知道父母的年龄意义在于提醒自己应该及 时行孝,尽心行孝。
整体感知
1、从前四则来看,孔子谈论的是什么问题?
行孝
2、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应该做到哪几点?
(1)不要让父母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操心。 (2)要真心对待父母,从精神上关心父母。 (3)应该尽量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如果远行, 要告知父母去向。(4)要关心父母的年龄身体, 为他们的长寿而喜,为他们的衰老而忧。
“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 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 代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 步,子女即使远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 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装着对父母的牵挂, 经常回家,并尽可能多陪伴父母。所以, 穿行于现代时空中的男女,仍然要把“父 母在,不远游”牢记在心间。
பைடு நூலகம்
孔子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这一观点与“好男 儿志在四方”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见解。
(1)“父母在,不远游”谈的是孝心,“好男 儿志在四方”谈的是理想,两者是在两个范畴提 出的观点。(2)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表达孝心 和实现理想的矛盾,孔子也提出了折中的方案: “游必有方”。出门远游,方向要明确,这样父 母才能安心,好男儿可以为理想打拼,父母也会 支持。 (3)问题的关键在于子女是否心中有孝,有所 牵挂。
守候的意义在于及时行孝,知年的意义则在 于用心行孝。身为人子,会因何而喜?因何而惧?
知道父母的年纪,寿高康宁,子女得以成 欢膝下,是乃人生喜事,足以摆酒相贺,此为 “喜”。但也要念及父母年纪增高,人生苦短, 来日不多,时有不测之忧,因此而“惧”,所 以身为人子更应珍惜光阴,尽心侍奉。
2、知晓父母年龄的意义是什么?
唯疾之忧
行 敬而养之
为人之本

[VIP专享]八年级语文 〈论语〉九则》长春版知识精讲

[VIP专享]八年级语文 〈论语〉九则》长春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论语〉九则》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论语〉九则》1. 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文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思考行孝与立德的相关问题,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二、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 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课文知识分析(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九则》。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及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讲解交流。

1. 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 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

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教学大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教学大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教学大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重要知识点归纳教学大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重要知识点归纳一、《论语二章》概述《论语二章》是教材中的一篇古代文学作品,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修身养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要知识点归纳1.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仁和孝的重要性:《论语二章》中多次强调仁和孝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应该具备道德良好的品质和对家庭的尊敬。

3. 研究和治国的观念:孔子强调研究的重要性,提倡君主应该注重自身修养以及善于治理国家。

4. 忠诚和诚实的品德:《论语二章》中强调忠诚和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以及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通过研究《论语二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 掌握仁和孝的内涵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了解研究和治国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 强化忠诚和诚实的品德,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和概述- 介绍《论语二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第二课时:仁和孝- 解读《论语二章》中强调的仁和孝的内涵- 分析《论语二章》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仁和孝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三课时:研究和治国观念- 阐述孔子对研究的重视和对君主的治国观念- 分析《论语二章》中相关的言行,让学生理解研究和治国观念的重要性第四课时:忠诚和诚实- 引导学生理解忠诚和诚实的含义- 分析《论语二章》中表现出的忠诚和诚实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第五课时:总结和应用- 总结研究的重点和要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二章》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五、教学方法- 利用课堂讲授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使用案例分析和互动问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释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释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释义1.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释义:《大学》篇章中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其中,“明明德”指的是要明确正道道德,做到心存善念;“亲民”指的是要亲近人民,关心他们的需要;“止于至善”指的是要追求最高的善良品质。

2.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释义:《论语》中阐述了为政以德的原则,比喻为政者应像北辰一样居高临下,受众星共同照耀。

这意味着一个政治家必须树立道德榜样,以此来影响和引导其他人。

3. 《史记·淮阴侯列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释义:《淮阴侯列传》中强调了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文中描述了在父母呼唤时必须迅速回应;在父母布置任务时不能懒散;对父母的教导要敬重依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

4.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尚几何言?凡事如意。

释义:《十月之交》这篇诗歌中表达了对人们的祝福,希望他们的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如意。

5.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释义:《道德经》第六章中讲述了宇宙万物的无尽延续与生生不息。

其中,“谷神不死”意味着大自然的循环永恒,万物生生不息。

6. 《论语·为学》温故而知新。

释义:《论语》中提到了研究的方法:“温故而知新”。

这意味着在研究新知识时,首先要温已研究过的内容,从中获取新的理解和认识。

7. 《史记·项羽本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项羽本纪》中反映了人生有生有死的本质。

最后两句“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保持忠诚和坚定意志的重要性,使后人为之铭记。

8. 《论语·君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义:《论语》中指出了研究和思考的紧密联系。

“学而不思则罔”意味着刻苦研究但没有思考,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思而不学则殆”意味着单纯思考而没有研究,容易走向错误的判断。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课论语的翻译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课论语的翻译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课论语的翻译初二上册语文第十课论语的翻译论语是初二上册语文第十课,是一篇极为重要的课文,学生要重点掌握这篇文章的翻译。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二上册语文论语的翻译,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二上册语文论语的原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课文名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重点总结

课文名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重点总结

课文名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
二章》重点总结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的课文《论语二章》的重点总结。

该课文讲述了孔子的弟子子罕与尧曰等人对君子的不同看法。

子罕认为君子应该顾全大局,不可为一己私利而忽视大众的福祉。

而尧曰则认为君子应该先修炼自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更
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众人。

在这段对话中,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君子的责任与担当。

一方面,君子要关心整个社会的利益,保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另一方面,
君子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为社会做
出贡献。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研究到君子的品质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君子应当具备关爱他人、思考整体利益的心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
素质和能力。

同时,君子也应该有自知之明,明确自己的局限性,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做到极致。

总的来说,《论语二章》引发了我们对于君子的思考。

无论是顾全大局还是专注自身,君子都需要有大智慧,并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处境和问题。

希望通过研究这篇课文,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

以上是对课文《论语二章》的重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九则 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九则 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春版

一六《论语》九则第一课时随堂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鲜矣仁()小人长戚戚()疾()2、解释下列多义词父母唯其疾之忧()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游必有方()方方七百里()鲜矣仁()鲜芳草鲜美()3解释句子中加点字①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③巧言令色,鲜.矣仁!④巧言令色....,鲜矣仁!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⑦父母唯其疾.之忧。

⑧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翻译下列句子①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③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④巧言令色,鲜矣仁!⑤德不孤,必有邻。

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⑧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填空《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首创私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二阅读理解一(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九则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0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谓能养()②游必有方()③德不孤,必有邻()④君子喻于义()3 “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4 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长春版八上语文论语

长春版八上语文论语

在追求仁德的道路上会很多困难,包括他人 的误解和自己的孤独。当你远离巧言令色的人时, 容易产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无奈,此时要坚 定地自我激励:志同道合者并不遥远。有德者立 于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会有朋自远方 来;更何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不 论能否欢聚畅谈,有德者都不愁没有精神知己相 伴。
那么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 应该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行孝呢?
能给予老人心灵上的安慰,使老人 在精神上不寂寞,不孤独。能从尊重的 角度出发去对待老人。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游:游历 ,外出学习或做官 方:去向。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果 非远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去向。”
(2)这正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5、“父母唯其疾之忧” 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 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手 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1)对比;(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赡 养父母就可以了,更应该注重在精神上关心 父母,细致周到,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 所想。
世人对尽孝的理解是肤浅的,认为只要是 养父母终天年就是孝道,牲畜也有人养,怎么能 依据是否有所养就是孝道呢?“不敬”,即不发 自内心地孝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我们 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人都为了更好地生存 而疲于奔命,物质生活是很富有,孝敬父母的方 式也越来越倾向于公式化,给老人足够的零花钱, 给老人舒适的住房,给老人电脑、电视、电话、 音响来排遣寂寞,根本不知道老人内心真正的需 要,这怎么能算做是孝敬呢?不能想老人之所想, 急老人之所急,不能发自内心地对老人怀有敬重、 敬畏之心,这又怎么是孝呢?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 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 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 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 河的源头之一。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 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 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 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其实孔子离 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今天 ,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论语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论语

《论语》九则(八年级上)1、本文选自《论语译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解词:养:奉养游:游历,外出学习或做官方:去向巧言:花言巧语令色:好的脸色,这里指假装和善鲜:少戚戚:局促不安,忧愁邻:亲近,做伴喻:明白,懂得施:施加,强加忧:担忧行:奉行一言:一个字疾:病4、问:写出后人从这九则语录中归纳出来的成语。

选一个,思考其现实意义。

答: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④巧言令色。

(现实意义答案可参照后面)5、问: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什么,发扬什么?答:应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

此外,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挑战,善于把握机会,显现才能。

6、问:“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答:(1)对比;(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奉养父母,更要从尊重的角度去对待老人。

应该注重在精神上关心父母,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7、问:“父母在,不远游”与“好男儿志在四方”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父母在,不远游”说的是孝心,而“好男儿志在四方”说的是理想。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表达孝心和实现理想的矛盾,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案“游必有方”。

无论游历,游学,只要方向明确,父母心中自然可以安稳。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心中对父母有所牵挂。

8、问:综合后五则,说说“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认为应怎样做?答: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应做到:1、稳重坚定,不夸夸其谈。

2、重义轻利,明辨是非。

3、心胸坦荡,堂堂正正。

八年级上学期古诗论语古文背诵[整理]

八年级上学期古诗论语古文背诵[整理]

八上期末论语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 有教无类。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 辞达而已矣。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既来之,则安之。

八上期末古诗3-6单元《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巴黎圣母院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美拉达,途中被弗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

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

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爱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

学习要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知识点精华

学习要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知识点精华

学习要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论语二章》知识点精华
1. 论语二章概述
《论语二章》是中学生必须研究和理解的一篇经典文学作品。

2. 重要知识点
2.1 研究态度
- 研究要有目标和计划,不能盲目跟风。

- 研究要勤奋努力,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 研究要虚心,不断向他人请教和研究。

2.2 修身养性
- 要注重品德修养,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

- 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惯,保持身心健康。

- 要尊重他人,待人友善。

2.3 研究方法
- 研究要善于思考,做到理解与应用并重。

- 研究要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 研究要注重积累,勤于复和总结。

3.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论语二章》,学生应该明白研究的重要性和正确的研究态度,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4. 研究建议
- 学生应该认真阅读《论语二章》,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关于学习要点《论语二章》的知识精华,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九则(八年级上)
1、本文选自《论语译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解词:养:奉养游:游历,外出学习或做官方:去向巧言:花言巧语令色:好的脸色,这里指假装和善鲜:少戚戚:局促不安,忧愁邻:亲近,做伴喻:明白,懂得施:施加,强加忧:担忧行:奉行一言:一个字疾:病
4、问:写出后人从这九则语录中归纳出来的成语。

选一个,思考其现实意义。

答: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④巧言令色。

(现实意义答案可参照后面)
5、问: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什么,发扬什么?答:应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

此外,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挑战,善于把握机会,显现才能。

6、问:“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1)对比;(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奉养父母,更要从尊重的角度去对待老人。

应该注重在精神上关心父母,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7、问:“父母在,不远游”与“好男儿志在四方”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父母在,不远游”说的是孝心,而“好男儿志在四方”说的是理想。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表达孝心和实现理想的
矛盾,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案“游必有方”。

无论游历,游学,只要方向明确,父母心中自然可以安稳。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心中对父母有所牵挂。

8、问:综合后五则,说说“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认为应怎样做?
答: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应做到:1、稳重坚定,不夸夸其谈。

2、重义轻利,明辨是非。

3、心胸坦荡,堂堂正正。

4、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9、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心比心,不强加于人。

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尊重他人,多为他人考虑。

10、据文意拟对联。

上联:小人见利忘义心胸窄
下联:君子行孝立德品质高
11、问:请你写出除本文之外的《论语》的其他名句,并写出你的理解。

答: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诉我们时光流逝得很快,要珍惜时间,不要蹉跎岁月。

2、“道不同,不相为谋。

”意思是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12、问:你知道古今有名的行孝故事吗?请写出一个。

答:黄香温席。

13、“半部论语治天下”什么意思,这样说有什么目的?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