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7章 美的创造

合集下载

第七章艺术美李 美学原理 马工程课件

第七章艺术美李 美学原理 马工程课件

PPT学习交流
7
PPT学习交流
图3 .铜车马
8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 2.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 艺术的自主性萌生了艺术独立的总体要求,艺术的自律则在自主性
的要求下演绎了艺术独立的现实步骤,而艺术自身的合法化就是艺 术独立的最终结果。 • 在艺术自主性原则指导下,主体视野由“向外” 转移到“向内”,主体这 样的视野转移更有利于保证艺术独立,使艺术中美的本质得到更加 稳定而持久的表达。
• 1.审美理想的形象塑造 • 审美理想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追求目标,需要借助具象手段传达
才能得到适宜的表现。因此,艺术美在表现审美理想时擅长于对审 美理想的赋形,主体通过形象塑造来把握艺术美中审美理想的存在。 形象成为沟通理想与现实的桥梁,艺术美通过形象来表现审美理想。
PPT学习交流
19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PPT学习交流
20
图9. 《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 须》,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体的核心人物。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 1.艺术独立的历史溯源 • 艺术诞生之初往往被当作精神工具,人们更加看重其功效性,首先
是原始观念的传达,其次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主体审美眼光被实用 性所遮蔽,审美意识淡薄。 • 现代性契机使得艺术独立的合法性成为现实,艺术的审美价值伴随 现代性主体意识的成熟而确立,独立之后的艺术整体上表现出审美 化转向,形成“美的艺术”。
PPT学习交流
11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 1.艺术美作为社会美的完美再现 • 社会生活是人类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美是与主体生活息息相
关的美感形式,也是艺术再现的重要阵地,社会美与艺术美关系密 切,社会美深刻的、原初的内容通常会转化为艺术审美的主题。 • 社会美针对社会生活展开,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审美建构问题,侧 重于主体改造世界、构建社会时美的本质显现。

美学原理介绍

美学原理介绍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和价值的哲学分支。

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感知、创造和欣赏,以及美在艺术、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

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从客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形式或结构,具有和谐、平衡和秩序等特点。

从主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与个体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美的本质既包括客观的形式特征,也包括主观的情感反应。

2.美的起源:关于美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模仿和再现,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心灵的表现,源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源于人类对艺术和审美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3.美的功能:美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认知功能、情感功能、道德功能和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是指美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功能是指美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道德功能是指美可以传递道德价值,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品质和行为。

社会功能是指美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4.美的价值: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价值,即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二是实用价值,即美在生活、艺术和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贡献。

审美价值体现了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使人们能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实用价值体现了美的实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能够通过美的创造和应用来改善生活、发展文明和推动科技进步。

5.美的鉴赏:美的鉴赏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美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敏感度、辨别力和创造力等。

此外,美的鉴赏还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美的鉴赏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

6.美的类型: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美、人造美、形式美、内容美、抽象美、具象美等。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学科。
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的综合基础; 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基础和沟通 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美学也往往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身的资源和养分。
“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是指 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 神学统治的潮流,它相信人的知识不再是来源 于上帝,而是来自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 分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这 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首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 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 基础。
(五)阐释法
阐释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20世纪后期西方美学与文论家往往采用这 种方式,如伽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1900—2002)、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杰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赛义德(Edward Said,1935—2003)和伊 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等。阐释法的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的文本分析,关注文本 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柏拉图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本质论美学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 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二)中世纪神学美学 进入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主导,美的本质论被引导到唯一的上帝基点上。 中世纪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而发生偏航的结果。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的美被归结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7第七章艺术美-李 《美学原理》 马工程

7第七章艺术美-李 《美学原理》 马工程

一、装饰的人文意义
人生艺术化使装饰成为艺术美改造日常生活的手段和组成内容。装饰既指主体 在审美理想指导下按照美的规律使对象审美特性凸显的装点和打扮活动,又指经 过主体一系列装点、打扮之后具有审美效果的成品本身。
装饰活动与装饰作品构筑了主体审美生活的情趣空间,主体在其中完成人生的 审美建构,思考人生的价值,展示人文意义,从而捍卫装饰在人生艺术化中的合 理性地位。
图3 .铜车马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2.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艺术的自主性萌生了艺术独立的总体要求,艺术的自律则在自主性的要求下演 绎了艺术独立的现实步骤,而艺术自身的合法化就是艺术独立的最终结果。 在艺术自主性原则指导下,主体视野由“向外” 转移到“向内”,主体这样的 视野转移更有利于保证艺术独立,使艺术中美的本质得到更加稳定而持久的表达。
图12.书房装饰
图13.客厅装饰
一、装饰的人文意义
1.装饰中人文意义的产生 审美活动由人按照美的理解来进行,艺术审美以人为本,审美中的人文意义不 容忽视。装饰中的人文意义代表了艺术审美主体的人生思考。装饰艺术主体的人 文思考在装饰中逐渐沉淀,就变成了某些固定的符号,形成人文意义。装饰中人 文意义的产生是艺术美作用于社会人生的自然结果,装饰在整体层次上完成了对 单纯意义上美的超越,使美的内涵更加丰富。
五、艺术的终结
“艺术终结”论的代表观点: 意大利美术史家乔治奥·瓦萨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 认为艺术的历史是一个类似生命发展 的过程,同样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最后走向 衰亡。
图11.乔治奥·瓦萨里
五、艺术的终结
黑格尔认为古典艺术是完美的、达到理想境界的, 在有缺点的浪漫艺术之后,艺术终将被哲学和宗教所 取代。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导论
第四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一、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 二、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美学、美学思维、审美活动、人文学科、哲学 思维、人文体验等关键词,了解美学的历史、关于美学 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理解美学 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理论性人文学科,运用本章的关键词 与理论分析辨析美学学科同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差异。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2 2 2 2 2 2 2 2 2
8
9 10
第四章 技术美
第五章 社会美 第六章 自然美
11
12 13
第七章 艺术美
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第一节 第二、三节
14
15 16
第九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
17
18
第十一章 美育
课堂考查或考试
五、考核方式
• 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 ,平时课堂讨论与发言、小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结业考试或考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70% 。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一)教材 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 月版。 (二)基本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年版。
第五章
社会美
3.本章推荐书目 [1] [法]泰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3年版。 [2] [俄]米哈伊尔·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 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全 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2010年版。 [4]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三联书店2002年版。

美学原理No.7 社会美

美学原理No.7 社会美
超越功利和突破冷淡麻木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同样可以生成意 象世界。在日常生活领域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获得 美的享受。
2
人物美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 人体美 2. 人的风姿和风神 3. 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
3
人物美
人体美
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 因素构成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人体美的形式因素不能脱离人的感性生 命的整体,也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文化生 活的环境和人的精神生活。人体的形式 之美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
在社会生活领域,利害关系经常地处于统治地位,再加上日常生活 的单调和重复,人们更容易陷入“眩惑”的心态和“审美的冷淡”。
人们通过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超越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 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从而浑然忘 我,快乐,陶醉,充满自由感和幸福感。(民俗风情,节庆狂欢, 休闲旅游)
13
敦煌壁画中的生活场景
14
中国的茶 VS 西方的咖啡
《红楼梦》“吃茶” “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民歌“盘陀江上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 巴黎的左岸咖啡文化:普罗科普咖啡店及刊物
花神咖啡店
日常生活的美
荷兰人的世俗生活世界
他们在富裕中能简朴知足,在住宅和环境方面显得 简单、幽美、清洁,在一切情况下都小心翼翼,能 应付一切情境,既爱护他们的独立和日益扩大的自 由,又知道怎样保持它们祖先的旧道德和优良品质。 ——黑格尔
——杜牧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 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白 风吹柳花香满店,胡姬压酒劝客尝。
——李白
12

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

一、美的创造涵义美学的应用、意义、功能、目的,就在于自觉的美的创造。

而最大的美的创造是创造全身心健美的人!——老师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和谐地统一起人的所有精神能力,借此审美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个性——最高的审美价值——的重要手段。

——苏联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概念:美的创造:就是通过社会实践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特定的感性形态。

简言之:就是正向的形象化、符号化的创造活动。

二、美的创造条件1、物质基础——社会历史条件,人化自然。

2、审美意识条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

3、审美能力——力量、技巧。

贺新郎.读史一九六四年春毛泽东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硚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三、美的创造特点1、日常实践性(现实生活当中,正常人的参与。

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之一。

)2、本质对象化(鲜活的生命意识,健康的社会意识。

生命的创造与创造生命。

)3、美感符号性(转化形象与形式,愉悦情感,引发想象。

三化。

)4、积淀进步性(传承,推陈出新,发展升级。

符合人类的进步事业。

即美的正面积极倾向。

)四、美的创造范围1、物质生产活动及产品。

(世界一;经济基础,社会存在。

)2、精神生产活动及产品。

(世界二;意识形态。

)3、艺术生产活动及产品。

(世界三;艺术世界;文本。

)4、人的生产活动和建设塑造(人对自身丰富性和深刻性的本能追求。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朱光潜真正理解生活的人,不是熬过艰难去等待欢乐,而是在艰苦奋斗中创造欢乐,自得其乐。

欣赏小品《红高粱模特队》思考:小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美?注意农民们是如何理解创造美的。

欣赏歌曲《母亲》思考:歌曲朴实地创造了人们普遍经验的哪些美?五、美的创造规律:前提条件——A、对客体:把握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现象和审美价值的学科,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评价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美学原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有人认为美是主观感受的产物。

然而,大多数美学家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客观的规律和秩序。

美的本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不受时间、空间、个人情感等因素的限制。

二、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对美的评价和判断的依据。

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美的标准。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标准是“黄金中庸”,即适度和均衡;康德认为美的标准是“目的无目的”,即自由而无目的的活动;胡塞尔认为美的标准是“形式的完美”,即形式上的和谐和统一。

美的标准是多样化的,因为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

三、美的评价美的评价是对美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美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例如,柏拉图认为美的评价应基于理性和智慧,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判断来评价美的价值;尼采认为美的评价应基于个人的意志和力量,通过个人意志的追求和力量的表达来评价美的价值。

美的评价是主观的,因为美的价值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评判标准。

四、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表现形式是美的外在表现和呈现方式。

美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然界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

自然界中的美包括山水风景、花草树木等;艺术作品中的美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为美的表现方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

五、美的享受和创造美的享受是指人们通过欣赏美的作品和感受美的存在而获得的愉悦和满足。

美的享受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和享受是不同的。

美的创造是指人们通过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来创造美的作品和体验。

美的创造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方式。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学科,涉及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评价、美的表现形式、美的享受和创造等方面。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 美学原理是指一种美学思想或原则,用于审美经验和创作艺
术作品的指导,旨在探讨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创造美。

- 美的主观性: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评价
都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艺术作品要能够触动不同个体的审美情感,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 美的客观性:尽管美具有主观性,但也存在一些客观的美学
规律和准则。

例如,比例、对称、韵律等,这些规律可以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被运用和体现。

- 美的表达方式:美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来表达,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技巧,通过这些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艺术家才能达到艺术作品的美感效果。

- 美的价值:美不仅是一种感受,还具有一种价值。

美可以给
人带来愉悦、启发、思考等心理体验,并且能够提升个体和社会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

- 美的历史和发展:美学原理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中形成和发展的。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都存在差异,这也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多维度的观察角度。

- 美学的运用和实践:美学原理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
指导作用,也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认识和理解美学原理,个体可以更好地领略和欣赏美的存在,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二、审美积淀何谓积淀?外在的社会生活结晶为内在的审美感受,宏观的人类历史沉积为微观的个体心理结构一这样一种内化的过程,称之为“积淀”。

审美积淀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全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都有关系。

其中,尤以三种积淀方式为重要。

1.生产积淀2.以巫术为主的原始文化积淀3.以艺术为代表的日常文化积淀结论: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育,乃是一-种人类文化社会的、历史的、全面的哺育积淀过程。

第三章形式美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一、对称与均衡:是最常见的形式构成,它们都有形式上的平衡感。

二、调和与对比:是不同形式的并列比较,调和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同,对比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异。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都是体现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关系的形式构成。

四、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形式因素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变化,有规律的组合和反复。

构成节奏有两个条件,一是时间、运动过程,二是力量的强弱变化。

把运动中的长短、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五、多样与统一多样,指事物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指这千差万别的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

多样统一就是把具有差异、变化、对立的各种形式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差异性在整体中消除融化,构成个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这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也称为和谐。

形式美与时尚的关系时尚有多种解释,就其内含有时间和崇尚两重意思来说应该与时髦、时兴、流行、倾向相关联,而时尚本身又有样式、方式等意思,因此,时尚与形式必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时尚与特定的形式直接相关,这种特定形式在当下肯定就是形式美。

时尚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前所述,可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也可以是社会政治原因。

而时尚形成的心理原因则是与人的群体意识有关。

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追求时尚时尚的最深层的心理原因,是人的求新倾向。

时尚肯定与变化相关,但却是有规律的。

时尚基于人的求新求变心理,由此也可看出形式美与时尚的关系。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7章 科学美——第9章 优美与崇高)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7章 科学美——第9章 优美与崇高)

第7章科学美一、名词解释1.科学美答:科学美是指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

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相并列,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尤为密切,人们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称之为科技美。

科技美属于广义的社会美之列。

“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

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2.科学美感答:科学美感指人们在科学领域里,在客观对象审美属性刺激下所产生的以情感愉悦为主调,同时伴随着感知、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

美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发现、科学创造中的美感尤为复杂。

然而,既然有科学美,也就有科学美感。

冯·魏扎特在谈到科学美感时说:“美是真理的一种形式。

美的鉴赏是对实在的一种鉴赏,即对实在的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

”这种对科学美的鉴赏也就是科学美感。

彭加勒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学的优雅,这是所有数学家都知道的真正的美感。

”二、简答题简述美与科学的关系。

答:美与科学的关系表现为:(1)美与科学的联系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包含着理性认识,是情与理的统一,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也包含着情感活动,也是情与理的统一;美感和科学认识一样,都是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一种方式,都是意识形态。

(2)美与科学的区别①审美的想象与科学的想象是不同步的科学的想象追求真理是非常严谨的,要有可靠的事实作根据,不容许虚构,更不允许由想象代替和构成科学的最后成果。

审美的想象是追求美,可以允许虚构;科学的想象要符合逻辑,尽量排斥感情的色彩和作用。

审美的想象不必符合逻辑。

②审美情感与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不同科学家所追求的是真,虽有热烈的情感,但情感只是作为追求真理的动力,它不能进入认识过程,更不能作为认识的结果。

追求真理的认识是以理智、思想等抽象逻辑认识为其特征的。

《美学原理》课后思考题

《美学原理》课后思考题

《美学原理》课后思考题美学原理思考题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2、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3、应当怎样学习美学?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5、为什么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6、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怎样?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xx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其中有哪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2、西方美学家对美的看法和他们的哲学观点有什么联系?3、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等著作是如何探讨美的?4、亚里士多德《诗学》等著作是如何论述美的?5、xx、xx的主要美学观点是什么?6、康德《判断力批判》中是如何探讨美的?7、莱辛的《拉奥孔》和丹纳的《艺术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xx的主要哲学、美学观点是什么?9、车尔尼在美学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及缺陷是什么?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哪些重要美学思想?第三章xx美学史上对xx本质的探讨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2、中国美学史上结合艺术探讨美,给我们什么启示?在这方面还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3、研究中国美学史上关于美的论述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有什么意义?4、xx的主要美学观点是什么?5、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第四章xx本质的初步探索1、xx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xx?3、建国后,我国美学界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代表人物分别是谁?4、什么是xx?5、xx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第五章xx和丑1、xx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丑的本质是什么?3、怎样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4、现实中的丑和艺术中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六章xx产生1、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2、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中间环节是什么?3、怎样理解在美的产生和发展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第七章社会xx1、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2、什么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对社会美起什么作用?3、怎样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4、社会xx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八章自然美1、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2、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3、自然美在审美中有什么积极意义?4、自然美具有哪些特征?第九章形式美1、什么是形式美?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及其相对独立性?2、什么是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有什么意义?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法则?3、形式美和美的事物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4、色彩为何具有表情性?举例说明。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一导论(一)美学的历史1、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美学时期,晚清以来中国引进的作为近代学科的美学,近代基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和民族地域审美经验,自觉区别于西方的“中国美学"建设。

(1)古典美学: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孔子审美人生境界老子美学的真正起点、虚静气象);魏晋南北朝是第二个(刘勰《文心雕龙》意象神思风骨隐秀体性知音,谢赫《画品》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绘画“六法”);隋唐五代宋元(禅宗);晚清是第三个(王夫之意象)(2)晚清以来的近代学科美学:王国维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将美学引入中国,意境理论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美学教育制度建设的奠基人(3)近代自觉区别于西方的美学建设:朱光潜宗白华两个特点:二人的思想都体现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转变的趋势,都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20世纪两次美学思潮:(核心都是美的本质)20世纪50—60s,主观(吕荧高尔泰)客观(蔡仪)主客统一(朱光潜)客观与社会性统一(李泽厚) 局限: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片面性,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把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论活动。

20世纪70-80s,“美学热”,第二次美学大讨论,手稿热“方法论"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为基石的学派成为影响最大的中国美学流派当代美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生态美学与个体生存美学对应于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处境。

2、马克思主义美学(1)两个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观使感性学的美学对审美“感性"的解释,超越了直观唯物论和先验唯心论的对立,而获得现代基础。

马克思以“美的劳动”代表人类劳动的本质特性,由此根本更新了美学原理。

(2)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基于生产-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远比艺术哲学有根底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的其他理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与艺术的社会属性位置与功能审美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影响的突出领域,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现代性的批判,或是引导当代新感知—生存方式,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论域.二审美的本质(一)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西方:两个根本—唯物客观(亚里士多德达芬奇)与唯心主观(休谟康德)三个基本点-理念论(形而上学依据)、形式论(客观事物)、快感论(主体心理)中西美学研究从美的本质研究大审美活动的研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感不是主客二分关系中的认识,而是在天人合一关系中的体验。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笔记一、引言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以及欣赏的过程。

美学原理探讨了美的真谛,揭示了美的本质特征和原则。

本文将分析美学原理,深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影响美的因素和原则。

二、美的本质特征美的本质特征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美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性:美不仅存在于人类的主观感受中,也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美的客观性体现了美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和谐性:美是一种和谐的凝聚力,它能够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和谐性是美的核心属性,它是一种对称、协调和均衡的表现。

3. 独特性:美是与众不同的,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独特性使美具有吸引力,引起观众的注意。

4. 艺术性:美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和表达,呈现出美的魅力。

三、影响美的因素美的产生和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对美的影响很大。

大自然中的景观、花草树木等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社会环境中的建筑、艺术品等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美。

2. 主观因素:美的感受和理解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3. 文化因素:文化是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美的理解就有所不同。

4. 时代因素:时代的变迁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产生影响。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评价也存在差异。

四、美学原理和原则美学原理和原则是指导美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美学原理和原则:1. 手法原则:美的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和技巧进行。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手法原则,如绘画中的构图原则、音乐中的节奏原则等。

2. 情感原则:美的表现需要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以及其他美的表现形式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3. 意义原则:美的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

美学原理第七章

美学原理第七章
❖ 怎么样解释科学美不是意象,但是却是美?
❖ 2 美感是体验不是认识,但是科学美的美感 是认识的范畴,它超功利,但是不是超逻辑 的。科学美是一种数学美、逻辑美。
阐明科学美的美感的性质和内涵,是美学领域有 待解决的又一个大的课题
❖ 3 从科学研究的理性活动的领域如何获得超 理性的宇宙感
三、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 动力
这是达·芬奇的一幅传统宗 教题材画作。画中人物虽然被 一团潮湿的空气所包围,但是 人体的轮廓在昏暗山岩的衬托 下还是能明显地辨析出来,尤 其是画家着力描绘的面庞被刻 意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所笼罩, 人物轻柔、温存、纯真的表情 栩栩如生地突显出来。
岩间圣母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 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 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 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 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 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 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 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 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 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 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 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 “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
壁画《最后的晚餐》《安吉里之战》和肖像画
《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 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 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最后的晚餐》是世界 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达·芬奇在51岁时自米兰重 返佛罗伦萨而作的《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 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
❖ 达·芬奇的左右脑的功能同时达到了最高点。
科学家
❖ 1、天文
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 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 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 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 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 “日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 能了。

文学概论——美的创造

文学概论——美的创造
———不同艺术形式组合所碰撞出的灵感火花 马友友在节目中演奏巴哈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第六组曲, 搭配优美的双人花式溜冰表演, 使画面气氛几乎带有宗教式的 纯净与虔敬??
《Inspired by bach》
17
2、人们在认识形式的过程中会将其主观化、 心灵化和情感化。
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 :
红色表示忠诚耿 直、热情吉祥
这雾笛般飘然远去的声音, 是两人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的叫 唤和绝唱。
14
本来婚外情是违反了伦理纲常,为世人
所不齿的,但在渡边淳一的笔下却极尽凄美 而动人。一对有情人,以极端而华丽的方式, 实现了永不离弃的夙愿。
这种“化丑为美”的写作手法,体现出形式美的“过滤” 作用 。
15
(一)定义: 艺术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
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二)、形式之美的发现与探索
1、注重形式美的思潮出现在19世 纪末西方各美学流派。
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的观点:
有意味的形式:作品各部分、各因素之间以独特的方式组 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唤起人 们的审美情感。
16
《巴赫灵感》
6
3、审美理想的功能
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 最高标准,文学作品中的美与丑都 需要接受审美理想的观照。
《悭吝人》
《山楂树之恋》
7
? 阿巴贡的滑稽形象:
阿巴贡是莫里哀笔下著名的吝啬鬼形象,爱财如
命,吝啬成癖并且贪婪好色。
审美理想对生活 的观照和评价功 能特别体现在作 家对生活丑的艺 术表现中。
感性观念理性观念1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2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3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山楂树之恋中所展现的平淡却清新而唯美的爱情故事表现出作者内心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体现出作者内心对于美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是创造主体依据美的特性和规律自觉地从事美的生产与创造并发现和纳入审美对象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第一节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
美的规律存在于面对自然的物质生产、面对精神生活的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在生产的人的塑造三大领域之中,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基础上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美的规律是按照某一“物种的尺度”和“任何物种的尺度”以及人类“内在固有的尺度”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尺度。

它不仅具有人类的普遍性,而且也具有美的创造者鲜明独特的社会个性印记。

人类的创造活动由三大要素组成: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创造目的、创造激情、创造意志)、创造客体、创作主体的创造才能和技巧。

美的规律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现实美的创造
一、自然美的创造
1.自然界美的形式的创造
自然界美的形式指的是具体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事物的千姿百态的美,是各种自然物本身的内容所具有的美。

(1)纯自然界的美:
没有受到人类直接地加工改造的自然界呈现出来的美。

(2)满足人类生产劳动需要的自然界的美
(3)满足于人类艺术需要的自然界的美
2.自然形式美的创造
(1)形式美产生于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由自发到自觉的演
进中。

(2)形式美的创造在于对传统形式美的不断突破中。

二、社会美的创造
1.生产劳动的美:劳动过程中渗入的美的要素和劳动产品赋予的
蜜的形式。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组织过程、劳动环境等的美)
2.社会变革美: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宗教改革、人民战争、各
国的革命与改革。

3.人自身的美:心灵美、行为美(服饰、仪表、姿态)、语言美
(口头、书面)
第三节艺术美的创造
一、艺术美的创造的特点
1.艺术美的创造是艺术思维的产物
(1)艺术思维是由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抽象思维共同构成的思维。

(2)意思思维进程是直觉、灵感的产生与作用过程。

2.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独创性
艺术美的创造的独创性直接孕育着艺术家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风格是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整体中显示出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或艺术产品中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

二、艺术美的创造过程
1.人类生命体验的审美感受
2.立足于生命体验与领悟之上的艺术构思
3.美的创造之艺术传达
4.美的创造之艺术接受
第四节技术美学
一、什么是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是技术科学与美学结合的产物,它是综合了社会学、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产工艺学、声学、光学、色彩学、化学、生态学、造林学、园艺学、建筑学、城乡建设规划学、未来学等诸多学科成果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二、技术美学的产生
国外的情况:开始于20世纪初,以法国的苏里奥1904年发表的《合理美》为标志。

德国:20世纪初成立“德意志艺术工业联盟”
美国:1950年成立相应组织,并在数十家高等院校开设技术美学课程
英国:1944年出现第一个技术美学组织,1956年成立DESIGN中心
瑞士:1957年成立“国际技术美学协会”,至今召开20次国际会议
前苏联:1919年成立“艺术工业委员会”
东欧各国在50—60年代发展起这一学科
国内:50—60年代模仿苏联
1978年以后开始注意包装设计问题
三、技术美学的研究范围
1.关于技术美学审美范畴的研究
2.工业设计的审美价值理论
3.产品审美形态的研究
四、技术美学的特点
必须是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当代性、流行性的完美结合。

五、技术美学的形式
1.比例分割
2.线条与形状
3.均衡稳定
4.统一整齐
5.韵律与节奏
6.色彩的美感功用
六、技术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探讨科学、技术和审美要求之间的关系
七、技术美学的使命
要求人类的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生活领域中的所有失望,都要在实现最大的实用价值的基础上,赋有最大的审美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