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合集下载

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路径与实施策略

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路径与实施策略

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路径与实施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与升级的压力。

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探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路径和实施策略,以帮助企业迎接挑战并实现转型升级。

一、智能化改造的定义和概念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对制造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

二、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实施智能化改造需要依托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这些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自动化控制等。

通过物联网的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操作;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从而提供决策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实现对产品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监控与优化;机器视觉则通常用于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三、智能制造的路径选择智能化改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转型。

首先,可以从采用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开始,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改善生产环节的效率。

其次,可以引入自动化控制和机器人技术,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

最后,可以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数字化技术实现整个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协调和优化。

四、智能制造的关键挑战与风险尽管智能化改造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智能化改造涉及到信息技术和相关技术的投资,对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智能化改造涉及传统流程和工艺的调整与优化,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变革管理能力和组织变革的意识。

再次,智能化改造涉及到安全和保密等问题,需要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和防范信息泄露风险。

五、智能制造的实施策略为了成功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企业应建立全面的智能化改造规划,明确改造目标、路径和阶段性目标,确保改造的顺利进行。

中华制造2025计划详述

中华制造2025计划详述

中华制造2025计划详述中华制造2025计划是我国为了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该计划以我国制造业现状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华制造2025计划的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崛起的双重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制造2025计划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二、总体目标1. 创新能力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重点领域装备自主可控。

2. 质量效益提高: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3. 产业结构优化: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4. 绿色发展: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5. 开放合作: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明显提升,国际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主要任务1. 加强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和跨界创新,提高制造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 提升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强化智能制造: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促进绿色制造: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和绿色制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6. 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该计划旨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手段,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首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了九大重点领域,包括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和船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电力装备、军工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装备等。

这些领域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深入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其次,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5年,制造业实现整体现代化,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等。

这些发展目标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目标。

最后,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

这些重点任务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工作重点和任务清单,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向。

总之,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向。

相信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指导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分析中国制造2025对于智能制造的要求,解读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举措

分析中国制造2025对于智能制造的要求,解读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举措

分析中国制造2025对于智能制造的要求,解读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举措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将中国制造业打造成全球智能制造强国的战略。

该战略旨在通过升级传统制造业,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绿色化转型,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机床协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一、中国制造2025对智能制造的要求1.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中国制造2025着重强调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包括推动智能化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等。

这一要求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引导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和绿色化方向转型。

2.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通过将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实现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3.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中国制造2025鼓励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4.培养高素质工人和管理人才: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强对高素质工人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素质。

同时,也鼓励企业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制造业的管理水平。

二、机床协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举措1.制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规划:机床协会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号召,制定了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规划,明确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

该规划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数字化工厂、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并提出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

2.推广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为了推动智能制造,机床协会组织了多个智能制造装备的推广应用项目。

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2017年将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那么,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任务是及目标什么?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相关资料吧。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三步走”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核心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制造业强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第一步目标是制造强国战略实现的关键,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中制定了细化的目标。

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融合迈上新台阶。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见图1-4)。

将实行五大工程,具体介绍如下。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高度智能化的设备、先进的传感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高效、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生产过程。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将智能制造设定为主攻方向。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瓶颈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一方面是中国制造业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低端产品和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产业链上的细分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制造业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了走智能制造之路,以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投入科研与创新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制造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从而实现中国制造的发展。

二、智能制造的技术特点及应用领域智能制造具有智能化、网络化、高效能等技术特点,在生产、管理、销售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智能制造生产环节智能制造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智能化的生产设备、CNC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设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完成智能化的集中控制。

同时,智能制造还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追踪和监控,以及预测分析功能,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2、智能制造管理环节智能制造的管理环节主要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自动化匹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制造的管理环节,通过智能化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将供应链、生产计划、生产作业、品质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等各环节有效整合,使企业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和质量。

3、智能制造销售环节智能制造的销售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手段来提高销售效率和准确率。

智能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推动效果评估

智能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推动效果评估

智能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推动效果评估传统制造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智能制造技术逐渐崭露头角,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转型的机会。

本文将对智能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推动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传统制造业常常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生产过程,人为因素容易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质量问题。

而智能制造技术的引入,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生产效率。

例如,在智能制造车间中,机器人可以进行高速、高精度的操作,大大加快了生产速度,减少了人力成本。

另外,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生产计划和资源调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其次,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提升。

在传统制造业中,人为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一些质量问题和工艺波动。

而智能制造技术的引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可控和稳定。

通过传感器、监控系统和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同时,智能制造技术还提供了全程跟踪和溯源功能,可以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智能制造技术还为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生产模式。

传统制造业通常采用大批量生产的模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通过数字化生产系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同时,智能制造技术还通过与供应链网络的连接,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协同和响应,提高了生产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智能制造技术还为传统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统制造业通常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挑战。

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减少了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过去几年里,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

一、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渴望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我国制造业结构不断调整,传统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这种结构性变化也给工业机器人带来了发展机遇。

据统计,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电子仪器制造业和食品饮料加工等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资源环境的变得越来越紧缺,机器人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传感技术、运动控制、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互联网技术等多个领域,我国的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进步。

特别是在运动控制和人工智能方面,我国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云端应用也正在逐步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通过云端技术,机器人将更加便捷地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例如,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此外,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和税收支持政策,促进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应用。

总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广泛,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换句话说,要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需要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这三个方面入手,打破困境,推进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应用。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研究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研究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致力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对中国制造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框架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性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由数量向质量、效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其总体框架主要包括:1.产业基础的加强: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创新等途径,提升产业基础和支撑体系的竞争力;2.智能制造的推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3.品牌建设的加强:通过提升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4.绿色制造的发展: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提升中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中国制造2025实施情况分析截至目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经进入第五年,实施情况如何呢?1.技术推广的成效明显。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2.自主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技术企业大力投入研发和创新实践,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在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方向表现突出。

3.制造业结构的优化不断加快。

中国制造业正在从传统的低端的制造业转型为高端的智能制造业,从而提高了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更强的全球竞争力。

4.品牌建设与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中国制造2025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中国制造2025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以下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加速行业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中国制造业将加快向高端、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成为了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智能制造趋势对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现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重大转型,它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的一大动力。

1. 智能制造的定义和特点智能制造是指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机器人、传感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商品的智能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维护和智能化服务。

智能制造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智能制造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定制化和小批量生产。

2) 自适应性:智能制造能够自动调整和适应环境、产品和工序等不同因素的变化。

3) 可视化:智能制造能够实现对生产流程和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4) 智能化:智能制造能够实现设备和系统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决策。

2. 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一个旨在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计划。

其核心目标是:1) 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2) 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创新能力提升。

3) 培育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

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智能制造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关系智能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大转型。

实施智能制造,能够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优化制造业结构,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从而达到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目标。

4.智能制造的挑战和机遇智能制造的实施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实现、人才培育、环保规范、信息安全等问题。

同时,智能制造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可以推动巨量数据共享、实现智慧工厂、实现维度数据定位和识别等。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不断推进,智能制造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智能制造的实施,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向现代化转型,建设更加智能化、高效率、低碳环保的工业体系,从而带来更加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战略作用和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战略作用和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战略作用和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战略计划,目的是通过创新驱动、智能化和服务化的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其中,智能制造作为重要的推进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本文从智能制造发展的背景入手,探讨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战略作用和发展方向。

一、智能制造的背景和概述随着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新趋势。

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物理技术相融合,通过人、机、物智能互联,实现制造流程智能化、制造产品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的现代制造方式。

智能制造的三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

通过智能制造,可以实现制造的高效化、精细化、柔性化和个性化。

二、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战略作用1.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将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品牌形象,推动中国制造向高质量发展。

2. 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智能制造将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整体优化。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进而增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3. 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智能制造将支持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将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三、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发展方向1.重点发展智能化制造设备智能化制造设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制造设备和技术,实现设备自主管理和智能化的生产和制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推进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推进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实现物流、加工、装配、检测和保养等全方位智能化,提高生产精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和损耗。

3.优化产业链布局优化产业链布局,实现产业链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策略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策略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策略在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各个行业的格局,传统制造业也不例外。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传统制造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统制造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往往依赖于大规模的人力投入、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相对固定的产品线。

然而,这种模式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例如,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等。

而智能化转型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智能化转型的第一步,是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传统的生产设备大多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而智能化的设备则具备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适应性。

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设备,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这些设备还能够实时采集生产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优化提供基础。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智能化转型的核心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生产工艺参数、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等。

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处理,可以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问题。

例如,通过分析设备的故障数据,可以提前预测设备的故障风险,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通过分析产品质量数据,可以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

除了生产环节,智能化转型还体现在供应链管理方面。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往往存在信息不透明、协同效率低等问题,而智能化的供应链系统则可以实现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供应链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原材料的采购、库存的变动和产品的销售情况,从而实现精准的供应链规划和决策。

同时,利用智能算法进行需求预测和库存优化,可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智能化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制造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一、介绍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概念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也是国家战略实现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来实现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面升级,以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工效率、提高生产环境、解决劳动力短缺、减少低价值加工和中间环节加工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现状数字化转型是指将物理产品或服务转换为数字形式,逐步实现人类生产、交流行为的数字化,这也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生产方式,为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提供了可能。

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设计、数据管理、智能制造等。

数字化设计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模拟设计、虚拟制造等手段进行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分析,以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数据管理是数字化转型工程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能够实现对现有设备和生产线的实时监测,采集、传输、分析大量数据。

通过数据的预测和分析,实际上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优化和调整,从而可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制造是数字化转型中的重点领域。

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它通过集成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柔性化。

智能制造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网络化的制造环境,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组装、测试、调整等工作,实现“一机一码、一码不重复”的产品实现物品管理、物流管理和行销管理的一体化。

三、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已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制造在制造业转型中的应用,成为制造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智能制造政策文件

智能制造政策文件

智能制造政策文件1. 引言智能制造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

智能制造的发展对于提高制造业的效率、质量和灵活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

2. 国家战略文件2.1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文件。

该文件提出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明确了发展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它强调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迈进。

2.2 “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国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

该方案明确了推进智能制造的具体举措和政策支持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等。

3. 地方政策文件3.1 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规划各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了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规划,旨在打造智能制造的创新高地和示范区域。

这些示范区将集聚智能制造相关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示范区还将建设智能制造的创新平台,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3.2 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各地方政府制定了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这些规划明确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具体举措和政策支持措施。

地方政府将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4. 政策文件的支持措施4.1 财政支持为了支持智能制造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了一系列财政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基金等,旨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力发展,已经走过了30多年时间。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从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蓝图和目标。

这个文件的出台引领了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这篇文章将从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谈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的制造业重要“工厂”。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呈现出不少问题,面临内外多重挑战,如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

为了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文件。

该文件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等手段,带动产业升级,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需求主要源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

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和国内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压力日益增大。

另外,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低附加值”局面,已经难以为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借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稳定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为30.2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近28%,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规模化、低效益、粗放式发展”阶段。

面对未来的挑战,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提高国家竞争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之路

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之路

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之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中国制造业也面临了智能化转型的时代要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之一,其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不仅能提升其经济实力,更能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

在这个转型之路上,我国在技术研发、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推动中国制造的高水平智能化转型。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支撑和基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从支持大型科技重大项目、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强公共技术资源共享等方面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例如,我国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推动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

在此基础上,中国制造业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全球首款5G生产线、面向未来工厂的智能制造装备等。

二、政策引导政策引导也是我国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智能化企业转型,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例如,201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出台,正是我国政府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该计划旨在将“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模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之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三、资金扶持资金扶持也是我国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路径。

政府、银行等各方面提供了大量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为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例如,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的政策,强化了对智能制造领域投入资金的扶持力度,为我国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面临挑战虽然我国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是技术门槛和人才短缺。

在技术门槛方面,我国虽然在智能化制造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依然存在差距。

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且需要与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接轨。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制造业体系。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中国制造业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升级和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因此,“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智能制造,成为了当前国内制造业发展的热点话题。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公布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

该战略的宗旨是,通过引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从而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率,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规模向强质量转变。

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2025”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过去中国制造业的低水平重复和低附加值生产模式,提高了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中国制造2025”有助于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降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的风险,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二、智能制造的定义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当今全球制造业的一种趋势和重要方向。

它是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对于制造系统进行集成、优化和智能化改造,使其具备自主决策、协作、灵活、快速响应以及高效率的特征,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快速、更可靠的制造生产。

智能制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数字化数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通过数字化技术,制造过程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从而实现高效的运转。

2、个性化智能制造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用户特定的需求,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3、多样化智能制造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包括多种不同的产品、多种不同的材料、多种不同的工艺和多种不同的加工方案。

4、柔性化智能制造具有柔性化的特征,即制造系统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灵活调整生产线、生产方式以及生产组织形式。

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

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

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智能制造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核心技术,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制造业的高效、精准、智能化生产。

这种转型既为传统制造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智能制造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

传统制造业往往以大规模、批量生产为主,生产过程冗长、效率低下。

而智能制造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智能机械臂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整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这种转型使得传统制造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智能制造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管理方式。

传统制造业的管理通常是人工决策、局部优化,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而智能制造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成和共享,提升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通过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减少存货和库存成本。

同时,智能制造还具备追溯能力,可以实时记录和追踪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运输路径,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质量管理水平。

另外,智能制造也对传统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智能制造要求企业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能力,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

然而,传统制造业的人才结构通常较为陈旧,缺乏对新兴技术和创新思维的了解。

因此,传统制造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加强人才储备和团队建设。

同时,智能制造的发展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

然而,智能制造的转型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的不稳定性和成本的高昂性。

尽管智能制造的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的普及等。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探析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探析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探析摘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智能化为基础,以新模式、新产业为核心,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已经形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因此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20%。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重塑了全球生产体系和创新体系。

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1]。

二、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策略(一)构建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平台是支撑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企业应在当前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平台[2]。

(1)强化系统思维,增强数字意识开展企业内部的全员数字素养培训,培养全员数字意识,掌握数字技能和数字方法,激发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

(2)注重数据驱动,建设数字平台推进企业内部的生产、研发、管理、营销等核心业务系统与数据系统深度融合,打破传统企业信息孤岛的局面,形成数据驱动的业务新型模式。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业升级与转型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业升级与转型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业升级与转型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在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铺就道路。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行动纲领,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从单纯制造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提升中国制造业地位,丰富经济增长内涵。

然而,如何实现工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代表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如华为、小米、海尔等,它们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实现了在国际市场上的迅速崛起。

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制造业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时,仍处于低成本、低技术的制造环节,起到的价值有限,很难实现自我增值,这也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瓶颈。

2.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中国工程院光明副院长刘全成曾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技术积累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另外,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企业、区域之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也较为明显。

因此,提高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要素水平,是提升工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实现工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途径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中国制造业应从产品、技术以及研发体系三个方面加强创新。

一方面,要求企业从传统的模仿学习到创新领先,加强技术创新的知识储备,积极关注市场需求,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也需要拥抱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要素。

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行业,助力中国制造企业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数字化转型可以让企业实现制造、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高效整合,提高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015年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注定无法平静。

在社会各界的高度聚焦下,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关注与扶持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此举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因此如何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就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的战略蓝图2015年,“中国制造2025”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概念将从领导企业向中小企业以及从高端制造业向传统制造业迅速传播。

中国制造企业将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战略蓝图,打造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智能制造。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生产方式上,制造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分工方式上,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一体化等特征;产业组织方式上,
将出现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等特点;商业模式上,将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体验和个性成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此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提出,有利于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二、生产模式的变革是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趋
势的显现,我国制造业粗放式发展带来的产业竞争力后劲不足的弊端日益明显。

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将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企业需通过智能制造积极面对市场挑战。

例如海尔在佛山工厂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最终促成首批50万个用户参与定制的洗衣机正式下线。

海尔的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并不是为了迎合制造业的大趋势,而是内在驱动力使然,为了提升竞争实力,海尔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制造业突破现有的生产模式,根据消费需求海量数据与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与传递;而在进行这些非标准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信息与数据也是大量的,需要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

这两方面大数据信息流最终通过互联网在智能制造设备交汇,由智能制造设备进行分析、判断、决策、调整、控制开展智能制造过程,确保生产出高品质个性化产品。

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母机融合后,最终形成新
一代互联的智能制造体系以替代传统的生产体系。

三、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面对以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引领的智能化制造新趋势,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成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的必然选择。

当前,制造企业的竞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两化”深度融合在促进制造企业生产柔性化、市场反应敏捷化、经营管理精细化和绿色化,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方面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两化”深度融合是提升制造企业整体竞争力、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自主对策,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两化”融合的快速推进,带动了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设备管理、环保监测、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制造将在制造企业全面展开。

2015年,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加大了对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的需求;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也加大了对智能、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这些都为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大大促进了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四、“互联网+”成为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新引擎
随着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深入,“互联网+”已
成为是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新引擎。

一是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智能服务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二是推动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智能管理成为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特征。

“互联网+”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智能服务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制造业自身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变革、创新服务业态,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

如发展产品定制、零部件定制、柔性制造、个性化制造等,在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同时,注重满足不同层面、不同客户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为开拓市场、发展服务业提供物质保障,成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实现智能服务。

“互联网+”推动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智能管理成为制造业经营管理的新特征。

通过利用互联网,制造企业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和深入,智能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特征。

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公司管理结合起来,紧密围绕公司战略与管控目标,固化公司管控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统一规范运作,帮助公司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增加管理透明度。

五、“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传统制造企业走向智能制造的根基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标准不可或缺。

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传统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根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试点示范,建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搭建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智能制造的快速发
展使制造业标准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更加明显。

制造业领域缺乏行业性的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企业在跨系统、跨平台集成应用时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有的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例如,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缺失,导致设备不能兼容;企业内部一些信息系统也因缺失统一标准导致集成困难。

因此对政府而言,应当牵头组织行业联盟、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协商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为智能制造的建设奠定稳固的根基,促进传统制造企业走向智能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