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加法结合律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加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 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组活动准备:计算器、练习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24 56 76,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问:这个算式可以先计算哪两个数的和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加法运算中,我们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5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24 56 76,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4 56) 76 和24 (56 76) 的结果。
2. 学生计算后,教师提问:这两个结果相等吗?为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4. 教师出示更多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加法结合律。
(三)应用加法结合律(10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123 456 789,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2. 学生计算后,教师提问:运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哪两个数的和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练习纸和计算器。
2.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那么加 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引发思考,强调了由旧知入新知、举一反三 的作用。】
板块二、探究新知 1. 由题入手,引出猜想。 课件出示准备题:(4+8)+6、4+(8+6),学生计算出得数。 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再看这题,19+62+38和19+(62+38),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我们来猜猜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教师适当引导。用文字概括出结合律。 猜想是从准备题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它。
八、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到达资源共享。注意渗透数学 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经历了“列式计算——视察思考— —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知识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 己想,自己说,自己举例,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加法结合律
(a+b)+c=a+(b+c)
57+288+43
57+288+43
=(57+43)+288
=288+(57+43)
=100+288
=288+100
=388
=388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教学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第37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即(a+b)+c=a+(b+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计算器,学生需要准备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花了10元,然后他又买了一支笔,又花了5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引导他们发现无论先算哪一部分,结果都是一样的。
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公式,并解释它的意义。
我会用几个例题来讲解加法结合律的运用,例如:(2+3)+4=2+(3+4),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计算,理解其中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把加法结合律的公式和一些典型的例题写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7 + 8 + 52. 7 + (8 + 5)3. (7 + 8) + 5答案:1. 202. 203.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错,但在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加强学生们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引入1. 确保情景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法结合律的讲解1.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加法结合律的概念,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表达。
加法结合律优秀教学案例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加法结合律的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购物、聚会等,引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课堂纪律和作业完成质量,让学生形成按时完成任务、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引入: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购物、聚会等,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结合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强调:强调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复述: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复述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作业反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3.作业讲解:在课堂上选取部分作业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篇1设计说明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接着通过验证、猜想,使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
本设计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形成疑问,提出问题1.观察、讨论。
师:这里有两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8)+6○4+(8+6)(19+82)+38○19+(82+38)师:观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2.交流发现。
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2)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个数,后两个数)(3)结果如何?(得数相同)3.提出猜想。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请你猜想一下,加法中除了交换律外,可能还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猜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给出的算式,发现两个算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自觉地产生探索的欲望。
⊙验证猜想,总结规律1.验证猜想。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四单元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 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加法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加深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3)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 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加法结合律,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爱上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环节。
这一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深刻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本质和应用。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详细的教学:1.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具体的加法算式,如(2 3) 4 和 2 (3 4),让学生观察并计算结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结合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涉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3课《加法结合律》。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掌握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掌握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课时的学生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于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还不是很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掌握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热身活动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例如2+3、5+6等,让学生口算计算出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快速计算出结果。
2. 教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例如3+4、7+8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符合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3.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增加热身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第二环节: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例如3+4+5、2+7+6等,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归纳,学生能够发现并证明加法结合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并证明加法结合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具体的例子发现并验证加法结合律。
3.讲解:教师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进行讲解,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4.练习: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无论先计算哪两个数的和,结果都是相同的。
(1)对于三个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 c)(2)在实际计算中,可以根据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课堂反馈来进行。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3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3篇《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 1 一、导入,《加法结合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所以我设计的导入是复习式的导入,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加法的交换律不是为了交换而交换,而是为了简算,二是让学生回忆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为今天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印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律、领悟加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重要性。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学生课上进行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但是他们体会的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渗透。
三、练习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交换律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而设计的。
通过通过猜测、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四、拓展创新。
这一问题的设计,我认为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节课当中仍然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再细心琢磨,用心经营,以待能够更好地诠释教材,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2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为《运算律》的第一课时,而在这一单元之前,学生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并对这些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结果不变这个道理。
4.3 《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4.3 《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加法结合律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2. 加法结合律的运用3. 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的学习,引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1)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3. 加法结合律的运用(1)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4. 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意义和运用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意义和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部分。
这一部分是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和掌握的基础,对于后续的运用和实际问题解决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需要对这个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加法结合律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无论先将哪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三个数a、b、c,都有(a b) c = a (b c)。
4.3《加法结合律》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3《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 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 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计算。
(2)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总结加法的运算规则。
2. 探究加法结合律(1)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3.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教师强调加法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加法结合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 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加法结合律的运算过程。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探讨加法结合律:3 4 5 = (3 4) 5 = 3 (4 5)(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3)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3. 深入讲解(1)详细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介绍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如利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 总结反馈(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
(2)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尝试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1. 加法结合律的定义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 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一、导入。
《加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所以我设计的导入是复习式的导入,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加法的交换律不是为了交换而交换,而是为了简算,二是让学生回忆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为今天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印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律、领悟加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重要性。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学生课上进行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但是他们体会的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渗透。
三、练习题的设计。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交换律的基础上,设计了解决学生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的习题。
通过猜测、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四、拓展创新。
这一问题的设计,我认为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节课当中仍然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再细心琢磨,用心经营,以待能够更好地诠释教材,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结合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法结合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结合律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教学手段来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解释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加法结合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加法结合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观察和讨论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和运用。
3.交流分享: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4.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拓展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成果并交流。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加法结合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整体氛围很好,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的整体效果。
b.难点:在混合运算中,区分何时应用加法结合律,何时应用其他运算律。
举例:在包含加减乘除的复合运算中,学生可能会对运用加法结合律感到困惑,如(25+15)×2与25+(15×2)的区别。
c.难点:解决包含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从文本描述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如“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给了他2个,然后小花又给了他3个,问小华现在有几个苹果?”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加法结合律》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概念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做得不错,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新课讲授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个运算律,通过更多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把握加法结合律的本质。
《加法结合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加法结合律》教案,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混合运算》。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的表达式:(a+b)+c=a+(b+c)。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这节课应该由例题引入的,但是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使用结合律使为了使计算简便的效果,我设计了两组题让学生做,分成男女生竞赛,男生做每组题的左侧题目,女生做右侧题目,等到做第三题的时候男生开始不满了:“老师,我们的题难的了,算的时候都得用笔算,而他们女生的题直接口算就能得出结果了”,于是我赶紧调整预设,让女生完成第三组题的左侧题目,男生完成右侧题目,从而也让男女生互相体验一下因为计算顺序不同而导致计算起来难易度也不同。
这三组题的安排是这样的:1.(78+34)+6678+(34+66) 2.(129+45)+155 129+(45+155) 3.(3185+497)+5033185+(497+503)通过这种竞赛的形式,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简便计算为我们的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便利,于是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渴望,所以,在正式进入新知的时候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要将后两个家数先结合起来,目的是要干什么?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知道我们之所以要这样算,是要凑整,使得计算起来更简便,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记住了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但是,本节课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前面安排学生探索新知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很多加强训练的习题没有能够在本节课完成,课后还设计了一道奥数题让学生计算,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只能作罢!在讲这节课是第二节,所以我注意在时间方面把控课堂,得出结合律的定义之后就开始检测和应用,因此二班做的练习相对五班的同学来说要多一些哦!在教学本节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的固定思维比较严重,大多认为定义说的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就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发现第一个加数和第三个加数可以凑整也不敢往一起结合进行计算,这同时也说明我在讲授结合律的时候就只是针对结合律讲的,没有注意到要跟交换律联系,如果将两节课的知识教师先做一个处理的话,相信学生能够做到有样学样,应用自如。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结合律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运算法则,它指的是对于任意三个实数a、b和c,它们的和不受加法的计算次序的影
响,即(a + b) + c = a + (b + c)。
这个法则的意义在于说明加法运算在计算时可以任意调整加法前后的顺序而不改变结果。
在教学中,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基本概念:加法结合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阐述这一法则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它的思想内涵。
2. 培养运算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和灵活性,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3. 强调实际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购物结算、物品分组等,引导学生意识到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将这一数学概念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激发思维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性质和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反思,可以提高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惑,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最新
《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一、导入。
《加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所以我设计的导入是复习式的导入,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加法的交换律不是为了交换而交换,而是为了简算,二是让学生回忆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为今天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印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律、领悟加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重要性。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学生课上进行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但是他们体会的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渗透。
三、练习题的设计。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交换律的基础上,设计了解决学生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的习题。
通过猜测、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四、拓展创新。
这一问题的设计,我认为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节课当中仍然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再细心琢磨,用心经营,以待能够更好地诠释教材,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