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慢 词
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 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 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 曲调样式。由于曲调变长(韵少)、字句增加、 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 繁多,悠扬动听。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 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苒 苒 物 华 休
是 处 红 衰 翠 减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误 几 想 回 佳 人 天 妆 际 楼 识 顒 归 望 舟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初读理解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 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苦闷,及思乡之情。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
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 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 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 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 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 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 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八声甘州
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 柳永,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 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 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如?”对曰:“柳郎中词, 《八声甘州》、《望海潮》。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一生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著称于世。他才华横溢,创造 唱大江东去 。” 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 ——《吹剑续录》 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 •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 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 词。 悲伤。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 ——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响。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下 文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 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
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
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 出“不忍”之根 。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 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 伫盼游子归来。虚实结合,富于曲折变化。 望、误、识——传神传情,凝练真切地勾画出 佳人的情感变化。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 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 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 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 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 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 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 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 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 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 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读柳永》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 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 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 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 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 之南门外。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 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 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 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 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 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 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 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 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 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 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 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 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梁衡《读柳永》
暮雨—潇潇 霜风—凄惨 辽阔,高远雄浑,用层层铺叙的 秋—清 手法写出了秋天的壮阔、悲凉。 关河—冷落 (日)照—残 情景交融。
红翠—衰减
时间—— 天气—— 所感—— 所见——
物华源自文库休
长江水—无语
上片:残秋雨景图
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照” 雨、风(潇潇、霜风凄惨)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 物华已休、江水东流
望——盼夫时的焦急 误——误认时的惊喜 识——觉察后的失望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 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 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阑干”时所 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 “争知我”三字化虚为实,使思归之苦,怀 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2、找出贯串全词的句子。
“登高临远”这是全篇的背景。 上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景, 下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想。
3、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

品读探究上阕 上片都描绘了哪些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都用了哪些手法?
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请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
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意象)? 各有何特点? 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苍凉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 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 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于是柳永自嘲“奉旨填词。”
下片:思乡怀人情
愁思
写作特色:
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 《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周怅水,年年 无语向东流。” •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的“天际 识舟,云中辨江树”,加上“误几回”,焦灼 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 “红衣翠减”采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此 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衣愁煞人。”
拓展延伸
思乡是最普遍的情思,也 是诗词永恒的主题,你还能想 到哪些思乡的诗词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
凄清
赏析下阕
下阕用到了我们以前曾经学过的一种 手法,它是 两面兼写,对照映射 。 请从行人、佳人二者中选择其一 进行鉴赏,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 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 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得 “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西荡, 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有一种千 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苦辣,大 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 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八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声 甘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州 柳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永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诵 读 感 悟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中的江水这一 意象有蕴含了什么意义?
1、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托了词人年华虚度, 功名无成之痛。 2、此外还用流水的“无语”——无情:不管红衰翠减、 物华已休,也不解游子的愁思,更加衬托词人的深沉痛苦。 3、也暗示江水东流,山高路远,引发出邈远的思乡念人 之情。
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
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 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 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 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 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 感到意境更凄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