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案结晶学部分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结晶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结晶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能够描述结晶的过程和结晶体的外观特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晶的定义、特点以及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难点:掌握结晶的过程和描述结晶体的外观特征。

三、教学内容
1. 结晶的定义和特点。

2. 结晶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结晶的过程和结晶体的外观特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结晶体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结晶的兴趣,开展讨论并引导学生尝试描述结晶体的外观特征。

2. 学习新知识:介绍结晶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结晶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结晶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过程。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结晶实验,观察结晶体的形成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并尝试描述结晶体的外观特征。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结晶的定义、特点以及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作业
1. 描述一种常见的结晶体的外观特征。

2. 思考什么条件下结晶体形成得更好?
3. 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结晶的基本概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结晶为主题,通过导入、学习新知识、实验操作和总结归纳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结晶的定义、特点以及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结晶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结晶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结晶现象为例,如雪花、盐结晶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结晶现象的基本原理、结晶方法,结合实验演示,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结晶实验,观察不同结晶方法下的晶体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结晶现象。
(4)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
1.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结晶现象,如窗玻璃上的冰花、厨房中的糖结晶等,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条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结晶现象的产生原因。
2.知识巩固: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实验题。重点关注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以及结晶方法的应用。
判断题:判断以下关于结晶现象的说法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结晶现象?结晶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结晶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晶现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来自类。2.介绍不同的结晶方法,如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结晶、升华结晶等。
3.分析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质量的因素,如温度、搅拌、溶剂等。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结晶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结晶现象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开展化学科普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以生活中的结晶现象为例,如雪花、盐结晶等,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难点。

初中化学教资面试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教资面试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教资面试结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的概念和常见类型;2. 掌握结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运用结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结晶的概念和类型;2. 结晶的方法和步骤;3. 结晶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晶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晶体的兴趣;2. 提问:你们听说过结晶吗?结晶是什么?二、探究结晶的概念和类型(15分钟)1. 介绍结晶的概念:结晶是指固体溶质在溶液中逐渐凝固形成晶体结构的过程;2. 讲解结晶的类型: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3. 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区分。

三、学习结晶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1. 讲解结晶的方法:缓慢蒸发法和冷却结晶法;2. 演示结晶的步骤:溶解、过滤、结晶;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结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应用实例(15分钟)1. 讲解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制作糖、提取盐等;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原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结晶的概念、方法和应用;2. 提问:你们认为结晶在化学领域有什么重要性?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结晶概念、方法和应用的掌握情况;3. 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结晶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资源:1. 晶体图片;2. 结晶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等;3. 结晶实验试剂:食盐、硫酸铜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 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结晶过程;3.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的概念和结晶现象的原因。

2. 掌握结晶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的概念和原因。

2. 结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结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显微镜、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结晶现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结晶现象的原因(15分钟)1. 分组讨论结晶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分子角度思考问题。

2. 教师总结结晶现象的原因:由于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分子会逐渐聚集并形成晶体。

三、实验观察结晶现象(15分钟)1. 教师演示结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结晶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结晶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分析结晶现象(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晶现象的观察结果,分析结晶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五、结晶方法和技巧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结晶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温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结晶方法和技巧进行结晶实验。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结晶现象的观察结果和结晶方法的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结晶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溶质的结晶现象和结晶方法。

2. 学生可以进行结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使学生了解了结晶的概念和原因,掌握了结晶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结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结晶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实验器材:水晶石、硫酸铜溶液、酒精灯、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水晶石装饰品,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水晶石的结晶过程。

2. 学生分享对结晶现象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探究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思考并讨论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 实验演示:教师展示结晶实验,如硫酸铜溶液的结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晶石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结晶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结晶过程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结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让学生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结晶现象的理解。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晶初中教案

结晶初中教案

结晶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晶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结晶的概念和原理。

2. 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

3. 结晶实验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结晶现象。

2. 提问:什么是结晶?结晶是如何形成的?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结晶的概念:结晶是指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形成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 讲解结晶原理:结晶过程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逐渐增多,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质分子会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晶体。

3. 讲解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溶液、加热蒸发、冷却结晶、收集晶体。

三、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结晶实验的装置。

2.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溶液的制备、加热蒸发、冷却结晶等操作。

3.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结晶现象。

四、应用实例(10分钟)1. 讲解结晶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水晒盐、药物提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实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对结晶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结晶实验应用实例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结晶实验装置。

3. 相关实验药品。

教学建议:1. 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装置和药品,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步骤,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在讲解结晶原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晶过程。

5.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结晶实验的研究,探索结晶现象的更多应用。

结晶现象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结晶现象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结晶现象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教学主题:结晶现象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通过探索结晶现象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使学生了解结晶现象的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结晶现象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结晶现象的样品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结晶现象?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普及知识弥补。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结晶现象。

2. 结晶现象的特征:(1)产生晶体;(2)结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3)结晶过程可逆。

3. 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1)饱和溶液;(2)温度变化;(3)结晶物质的种类。

4. 结晶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结晶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结晶过程,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提出问题: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结晶现象?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讨论结晶现象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的讲解,解释结晶现象的定义、特征和形成条件。

并与学生一起回顾相关的化学知识。

3. 实验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结晶实验探究。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结晶现象的样品。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结晶现象的形成过程,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结晶现象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四、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进行评估。

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结晶现象的理解,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或安排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结晶实验,加深他们对结晶现象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

六、教学反思:结晶现象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理论实践联系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深入理解结晶现象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结晶教案初中

结晶教案初中

结晶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晶的概念和结晶现象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结晶的方法和结晶过程的观察。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的概念和原因。

2. 结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1. 结晶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晶体图片,引发学生对结晶现象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结晶吗?结晶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结晶的概念: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减少溶剂分子的作用,逐渐聚集形成固态晶体的过程。

2. 讲解结晶的原因:结晶是由于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导致溶质分子无法继续溶解而形成的晶体。

3. 讲解结晶的方法:常用的结晶方法有冷却结晶、蒸发结晶和离子交换结晶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硫酸铜溶液的冷却结晶实验: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冷却,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

2. 演示硝酸银溶液的蒸发结晶实验:将硝酸银溶液加热蒸发,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实验试剂,进行结晶实验。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结晶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结晶过程的观察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结晶的概念、原因和方法。

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实验和课堂学习,总结结晶现象的特点和结晶过程的观察方法。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结晶的概念、原因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结晶过程,并对结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初中化学结晶技术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技术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技术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结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结晶技术的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结晶技术的原理、结晶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结晶技术的操作步骤,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烧杯、试管、玻璃棒、燃烧器等。

2. 实验物品: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钠等。

3. PPT课件:结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结晶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结晶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二、理论知识教学(10分钟)
2. 介绍结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晶的定义。

3. 讲解结晶的条件和影响结晶的因素。

三、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4. 演示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

5. 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让学生思考结晶的形成原理。

四、实践操作(20分钟)
6. 分组进行结晶实验操作,老师辅导学生操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7.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后,展示结晶的结果并做总结。

五、小结(5分钟)
8.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结晶技术的应用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馈:
1. 学生完成结晶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2.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结晶技术的理解程度。

板书设计:
结晶技术
- 基本原理
- 操作步骤
- 应用场景
扩展阅读:
1. 《化学实验》
2. 《结晶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注:本节课时长为45分钟,根据教学情况适当调整时间。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结晶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结晶现象的常见原因;3. 学会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结晶现象的常见原因。

教学难点:1. 结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2.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样品、试剂等;2. 教学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介绍结晶现象的概念和重要性;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结晶现象吗?你们对结晶现象有什么了解?二、探究结晶现象的特点(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根据已有知识,分析结晶现象的特点;2. 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3. 总结:结晶现象是指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时,溶质分子在溶液中逐渐聚集形成晶体的现象。

结晶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晶体有固定的形状和结构;(2)晶体在溶液中逐渐形成,过程可观察到;(3)晶体形成时,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

三、学习结晶现象的原因(15分钟)1. 讲解:介绍结晶现象的常见原因,如温度变化、溶质浓度变化、蒸发等;2. 示例: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如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等;3. 讨论: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结晶现象的发生。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5分钟)1. 实验步骤: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结晶实验操作;2. 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结晶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结果;3. 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与实验条件的关系。

五、分析与总结(10分钟)1. 分析: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结晶现象的发生原因;2.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结晶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常见原因,学会了观察和分析结晶现象,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结晶现象的小论文;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优秀教案
主题:结晶现象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能够描述结晶现象的实验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征;
2. 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
3. 结晶现象的实验过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搅拌棒、热板、试管、硝酸钠和硫酸铜溶液;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结晶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结晶现象的特征和意义。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结晶现象的定义和特征:结晶是溶液中溶质在溶剂中结晶成固体晶体的物理现象;
2. 结晶现象的形成条件: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要大于溶质的溶解度,且溶液冷却过程中无杂质干扰;
3. 实验示范:将硝酸钠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过程中可观察到结晶现象。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观察记录结晶现象;
2.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结晶现象实验的讨论和总结。

四、总结与检测(10分钟)
1.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结晶现象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老师进行知识检测,确认学生对结晶现象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查找3种常见的结晶现象,并写出其形成条件和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了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结晶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的结晶实验,让学生对结晶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结晶现象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结晶的方法和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结晶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结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结晶的方法和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1. 结晶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海水晒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晒盐的原理。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水晒盐是利用结晶的原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结晶的定义:结晶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在一定条件下,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体的过程。

2. 讲解结晶的原理:结晶是由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饱和度,导致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

3. 讲解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4. 讲解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溶质的浓度、溶剂的种类、温度、搅拌等。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演示蒸发结晶实验:将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观察晶体的析出过程。

2. 演示冷却结晶实验:将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冷却,观察晶体的析出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结晶的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溶液中获取固体晶体。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案。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结晶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水晒盐、糖的结晶等。

3. 学生分享结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结晶的定义、原理和方法,以及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演示环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根据结晶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说课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结晶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结晶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结晶现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结晶现象
2. 掌握结晶过程的基本特点
3. 能够描述结晶过程中的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1. 结晶现象的定义
2. 结晶过程的基本特点
3. 结晶过程中的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 能够应用结晶现象解释晶体的形成和性质
2. 掌握结晶现象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PPT或教材
2.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硫酸钠和硝酸银溶液
3. 示范材料:冰糖或其他结晶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介绍结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 介绍结晶现象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解释结晶过程中原子、分子排列规律。

3. 利用PPT或教材进行讲解。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结晶实验:在烧杯中加入硫酸钠和硝酸银溶液,观察结晶的生成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总结结晶现象的特点,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写一篇结晶现象的应用文或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结晶现象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结晶现象解释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对结晶过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结晶的教案

高中化学结晶的教案

高中化学结晶的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结晶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晶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晶体生长的机制和条件。

3. 掌握化学结晶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晶的定义和特征,晶体生长的机制和条件。

难点:化学结晶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结晶的定义和特征(20分钟)
1. 结晶的基本概念
2. 结晶的特征,如周期性、几何形状、透明度等
二、晶体生长的机制和条件(20分钟)
1. 晶体生长的机制:溶质从溶液中沉积到晶体表面
2. 晶体生长的条件:饱和度、温度、搅拌等
三、化学结晶的方法和影响因素(40分钟)
1. 化学结晶的方法:溶剂挥发法、沉淀法、结晶法等
2. 结晶过程中影响晶体质量的因素,如温度、搅拌速度、结晶时间等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实验操作、PPT演示等
课堂作业:完成结晶实验报告,总结结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反思:结晶作为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掌握其原理和方法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结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结晶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结晶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结晶现象中班科学教案:结晶现象一、教案简介本节课主要介绍中班科学教案的一个重要主题——结晶现象。

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让中班幼儿了解和探究结晶现象的原理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结晶现象,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究。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水杯、热水、糖、搅拌勺、小容器、海盐、纸杯。

2. 实验台、实验器具。

3. 图片和视频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将幼儿聚集在一起,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结晶现象,并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结晶吗?”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2. 观察实验(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观察实验。

教师提前准备好水杯、热水、糖、搅拌勺和小容器。

首先,教师将热水倒入水杯中,让幼儿观察热水的状态。

然后,教师加入糖并用搅拌勺搅拌,让幼儿观察糖溶解的变化。

最后,教师将溶液倒入小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让幼儿观察结晶的产生。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展示辅助材料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与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与探究。

通过提问,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解释。

例如:“为什么糖在热水中能溶解?”、“为什么糖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结晶?”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但不给出明确答案,让幼儿自己进行推理和实验验证。

4. 实验验证(1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验证。

幼儿可以分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使用不同的物质(如海盐)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的结晶现象是否相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实验。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幼儿可以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画一幅图片来描述结晶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初中化学教案结晶

初中化学教案结晶

初中化学教案结晶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结晶的形成原理、结晶的特点和结晶的应用。

教学重点:结晶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教学难点:结晶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玻璃烧杯、试管、带有标度的量筒、玻璃棒等。

2. 实验物质:食盐、砂糖等。

3. PP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结晶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结晶的兴趣,并引出结晶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结晶的形成原理(10分钟)
1. 结晶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由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2. 结晶的形成原理是物质的溶解度与溶液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实验操作一:用食盐和水制备食盐溶液,并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法观察结晶的形成过程。

2. 实验操作二:用砂糖和水制备砂糖溶液,利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出砂糖晶体。

四、讨论总结(10分钟)
1. 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结晶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矿物结晶、生活用品中的结晶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结晶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课堂内容,总结结晶的形成原理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结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结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起到了很好的训练作用,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化学现象。

初中结晶的方法教案

初中结晶的方法教案

初中结晶的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结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结晶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结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结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结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结晶的原理和技巧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结晶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向学生展示一些结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结晶的原理(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结晶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结晶的过程;2.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结晶的过程。

三、学习结晶的方法(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结晶的方法,包括蒸发结晶、冷却结晶等;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结晶的技巧;3. 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方法。

四、应用结晶方法解决问题(10分钟)1. 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结晶方法解决;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3. 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结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结晶的概念、原理和方法;2. 强调结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学习、应用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结晶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通过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结晶的过程,掌握结晶的技巧。

最后,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结晶方法,巩固所学的内容。

初中结晶教案

初中结晶教案

初中结晶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结晶的概念、类型和结晶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结晶的概念和类型。

2. 结晶过程的原理。

教学难点:1. 结晶过程的原理。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硝酸钾、硼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结晶现象,如海边的盐结晶、冬季的冰晶等,引导学生关注结晶现象。

2. 提问:你们对结晶有什么了解?结晶是什么过程?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结晶的概念: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下,由无规律排列变为有规律排列,形成晶体结构的过程。

2. 介绍结晶的类型:根据结晶过程中溶质分子的排列方式,可分为分子结晶和离子结晶。

3. 讲解结晶过程的原理:结晶过程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从溶液中逐渐聚集,形成晶体结构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溶解度、温度、压力等条件来控制。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硫酸铜溶液的结晶过程:将硫酸铜溶液逐渐蒸发,观察晶体的形成。

2. 演示硝酸钾溶液的结晶过程:将硝酸钾溶液逐渐冷却,观察晶体的形成。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试剂进行结晶实验。

2.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晶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对结晶有什么新的认识?2. 引导学生思考结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结晶法提纯物质、结晶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结晶的概念、类型和结晶过程。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晶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结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物质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结晶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结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结晶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物质结晶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物质结晶的过程。

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
1. 物质结晶的定义和特征。

2. 物质结晶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内容:
1. 物质结晶的定义和特征。

2. 物质结晶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实验室操作:观察物质结晶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物质结晶的定义和特征,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新知识:学生学习物质结晶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结晶的过程,记录结果和感想。

4.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数据,讨论物质结晶的形成规律。

5. 练习训练:布置相关习题,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晶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做出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
1. 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内容。

2. 完成相关习题。

3. 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观察物质结晶现象,并记录下来。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物质结晶教案范本,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区域教案结晶

大班科学区域教案结晶

大班科学地域教案结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重结晶的原理
2、能够简洁的言语归纳重结晶粗苯甲酸的实验步骤
二、教学过程
(1)原理:将晶体用溶剂(蒸馏水)溶化,经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体,得到更加纯洁的晶体的方法。

〔2〕要求:〔溶剂的条件〕
1. 杂质在溶剂中溶化度很小或大,易除去。

2. 被提纯的物质的溶化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升温时溶化度增大,降温时溶化度减小。

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
实验步骤:
1、加热溶化:往装有粗苯甲酸的烧杯中参加40mL蒸馏水,在石棉网上搅拌加热,至粗甲苯溶化。

全溶后在参加少量蒸馏水。

2、趁热过滤:用玻璃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100mL烧杯中。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3、冷却结晶: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

4、滤出晶体。

注:苯甲酸在水中的溶化度:0.17g〔25℃〕, 6.8g〔95℃〕
思考与交流
(探究1 )为什么要趁热过滤?
(探究2)在苯甲酸重结晶的实验中,温度越低,苯甲酸的溶化度越小,为了得到更多的苯甲酸晶体,结晶时的温度是不是越低越好?
(探究3)如何洗涤沉淀并检验沉淀洗涤干净?
能否用简洁的言语归纳重结晶粗苯甲酸的实验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晶体和非晶体 crystal and noncrystal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如SiO2:石英——晶体玻璃——非晶体二.空间格子 Space lattice晶格结点重复规律,抽象→ 几何图形—空间格子—相当点组成相当点条件:(1)性质相同,质点,空间任意一点(2)环境方位性同空间格子要素:1.结点lattice point, node——相当点,不一定是质点,只有几何意义。

2.行列row,行列间距row-spacing3.面网net网面密度4.平行六面体 parallelepiped空间格子最小重复单位。

实际晶体相应的是晶胞(形状,大小)三.晶体的基本性质 The ultimate properties of crystal (第一章和第二章共2学时)重点:晶体概念,空间格子,晶体的基本性质难点:空间格子←多媒体晶体非晶体←多媒体动态演示格子构造多媒体格子←多媒体NaCl, FeS21. 自限性 property ofself-confinement2. 均一性 homogeneity3. 各向异性 anisotropy4. 对称性 symmetry5. 最小内能 minimum internalenergy6.稳定性 stability第二章 晶体的形成 crystal formation一.晶体形成的方式the way of crystal formation 二.晶核的形成三,晶体的生长 crystal growth介绍两种主要理论。

1. 层生长理论layer growth2. 螺旋生长理论 BCF Buston-Cabresa-Frank三.晶面发育 growth of crystal face三个主要理论。

1.布拉维法则 law of Bravais实际晶体的晶面常常平行网面结点密度最大的面网。

← 多媒体 演示晶体形态,解理重点:晶体生长和晶面发育几个理论的主要含义。

注意:晶体的生长理论是解释晶体如何由小长大的。

← 多媒体 图片注意:解释实际晶体的晶面是如何生长的。

2.居里—吴里夫原理就晶体的平衡形态而言,各晶面的生长速度与各晶面的比表面能成正比。

3.周期键链理论PBC Periodic Bond Chain晶体平行键链生长,键力最强的方向生长速度最快。

第三章、晶体的测量与投影一.面角恒等定律Law of constancy of angle 定律:同种晶体之间,对应晶面间的夹角恒等。

面角interfacial angle:晶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二.晶体的测量Measurement of crystal angle1.接触测角仪2.反射测角仪四.晶体投影 Crystal Projection------本课介绍极射赤平投影Stereographic Projection准备:(1)投影球;(2)投影面;(3)基圆primitive circle(赤道);(4)投影轴;(5)南极北极或上—下目测点球面投影 Spherical projection: ←多媒体三维PBC(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重点:面角守恒定律,晶体的投影难点:晶体的投影←多媒体←多媒体测角仪注意:晶体投影,是晶体的晶面法线(normal line)的投影,不是晶面本身的投影。

←多媒体动态投影球1. 极射赤平投影 步骤:(1)投影球上的极点与南极或北极(上下目测点)相连;(2)连线经投影球交于一点,该点为该晶面的极射赤平投影点。

2. 画极射赤平投影图 步骤:(1)基圆(2)投影点:上半球晶面— ⊙下半球晶面— ×第一章 晶体的对称 一.Symmetry二.晶体的对称 crystal symmetry三.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 Symmtry operation and symmetry elements对称操作利用几何要素:点,线,面。

1.对称面Symmetry plane (P) (1) 晶面:垂直平分晶面;(2) 晶棱:垂直晶棱,通过中心; (3)晶棱:包含晶棱2.对称轴Symmetry axis (L n ) 同一晶体上对称轴特点:(1)同种L n 可有多个,如3L n ; (2) 同时有多种L n ,如3L 2L 3, L 44L 2 。

注意:上半球晶面的极点与下目测点相连;下半球晶面的极点与上目测点相连。

← 多媒体 动态极射赤平投影← 黑板演示(讲课4学时,实习6学时) 重点:对称要素和对称操作,对称型,晶体分类 难点:对称要素和对称操作,← 多媒体 演示对称面,对称轴,对称中心← 模型演示← 模型演示3. 对称中心Symmetry center (C)点的反伸。

在晶体上若有对称中心,则晶面必然是:两两平行,反向相等。

4. 旋转反伸轴Rotoinversionaxis (L i n )旋转+反伸—— 复合动作L i 1=C, L i 2=P, L i 3=L 3+C, L i 6=L 3+P, L i 45.对称要素投影四.对称要素的组合1. L n——L ⊥22. Ln(偶)——P ⊥3. L n ——P ∥4. L i 4×L⊥2L i 42L 22P五.对称型及其推导← 多媒体← 多媒体 和模型演示← 学生练习找对称要素← 教师黑板画图← 学生练习找对称要素和画投影图← 模型方解石L 33L 2← 模型L 2PC, L 4PC, L 33P ← 模型:L 33P ∥组合定理适用范围:无4L 3 的对称型中,即中低级晶族的各种对称型。

1.对称型Class of symmetry2.对称型推导六.晶体的分类分类依据:晶体对称特点。

分类体系:晶族晶系,三个晶族七个晶系:低级晶族—三斜晶系,单斜晶系,斜方晶系中级晶族—三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高级晶族—等轴晶系第五章晶体定向,晶面符号与晶带一.晶体定向 Crystal orientating或晶体安置 Crystal setting1.晶体定向的概念(1)晶轴i. 三轴定向:即X、Y、Z轴,除三、六方晶系外。

ii. 四轴定向:即X、Y、U、Z轴,仅用于三、六方晶系。

(2)轴角α、β、γ。

←书, 应用组合定理←多媒体晶体分类表(讲课3学时,实习6学时)重点:晶体定向,晶面符号难点:晶面符号,←多媒体晶轴和轴角不同晶系轴角不同. 轴长和轴率轴长(行列上的结点间距):a 。

(X 轴)、b 。

(Y 轴)、c 。

(Z 轴)。

轴率:a :b :c ,不同晶系轴率不同,见晶体常数。

(3) 晶体常数 Crystal constantsa :b :c 和α、β、γ称为晶体常数。

(4) 晶轴的选择与各晶系晶体常数特点晶轴的选择依据晶系和对称要素。

步骤:(1)找对称要素 (2)确定对称型 (3)确定晶族晶系(4)依据教材P56表选择晶轴晶体定向 复习对称要素 对称型 晶族晶系晶体定向,晶体常数二.晶面符号 Face symbol晶面符号:晶面空间方位的符号。

← 多媒体教材P56,表中晶体常数。

← 多媒体 教材P56,表中晶体常数← 多媒体 教材P56表。

← 学生课上练习← 课上教师带领复习,为晶面符号打基础米氏符号 Miller’s symbol: 晶面在三个结晶轴上截距系数倒数比。

截距系数:考虑晶体常数和晶体轴长。

晶面指数一般式(按结晶轴顺序):三轴定向(XYZ)— hkl; 四轴定向(XYUZ)— hkil *用极射赤平投影图说明(1010)(1120)(hh2hl)晶面的投影点位置和它们的关系。

晶面指数规律和特点:(1)截距系数越大指数越小;当晶面与晶轴平行时,指数为0。

(2)一般式中字母和数字不能同时混用,但可出现0和系数,如(hk0)(hh2hl)。

(3)三、六方晶系晶面指数前三位代数和为0。

晶面符号思考题:1.模型上形态相同的晶面符号有何规律?2.在低级晶族的各晶系中(001)与Z轴的关系如何(垂直、斜交)?3. 在等轴晶系中(1)与XYZ轴等截距相交的晶面有哪些?晶面符号特点(2)与二个结晶轴等截距相交与另一晶轴平行的晶面有哪些?晶面符号?三.晶棱符号,晶带←多媒体晶面符号←模型实际操作←黑板画投影图说明←教师启发同学自己总结←课下完成1.晶棱符号 Edge symbol2.晶带晶带:交棱相互平行的一组晶面的组合称为晶带。

晶带轴:假象的直线,平行晶带公共交棱方向并通过晶体中心的直线。

该晶带轴符号同与之平行的晶棱符号。

第六章单型与聚型一.单形1.单形概念单形: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和。

晶体外形上统一单形的晶面同形等大。

单形符号单形所有晶面符号选代表面晶面符号选代表面原则:正指数最多,具体步骤:前(X)、右(Y)、上(Z)。

2.单形的推导原始面+对称型、对称操作单形单形数目:←多媒体晶棱符号←模型演示(讲课3学时,实习6学时,复习2学时,测验2学时)重点:单形和聚形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难点:对称与单形的关系。

←多媒体演示单形动态←模型演示←模型操作选代表面←多媒体和黑板推导单形结晶单形146种,几何单形47种总结教材P64各晶系单形3.从不同角度又将单形划分为二.聚形———两个以上单形的聚合。

能在同一对称型中出现的单形才能组成聚形. 聚形分析步骤:对称型——晶族晶系——定向,晶体常数——不同形态晶面种数(单形数目)——单形名称——代表面,单形符号。

思考题:1.{100},{110}在L44L25PC,3L44L36L29PC中代表的单形?2.以下单形能否聚合成聚形?为什么?四面体+四方柱,菱面体+平行双面,四方双锥+斜方柱z国际符号(教材P49)对称轴(L n): 1,2,3,4,6,其中1 无意义。

L i n : 1, 2, 3, 4, 6对称面(P):m课上讲课顺序(不按书中顺序):←看教材,认识单形←重要课上简单介绍,课下同学总结,再到课上←多媒体动态两个单形的聚合*记住单形与晶族晶系的关系(单形总结)。

←模型实际操作←难点(1学时)←先总结,后序位表(效果好)1. 总结思考教材P39国际符号特点和规律(序位,对称要素):2. 国际符号各序位代表的方向教材P51第七章晶体的规则连生一.平行连生 Parallel grouping二.双晶 Twin1.双晶的概念双晶要素 Twin elements(1)双晶面twinning plane:(2)双晶轴 twinning axis:(3)双晶接合面:z双晶接合面不是双晶要素,只说明双晶中两个体间的接合形式,不说明两个体的相互取向关系。

(4)双晶律常见表示方法:A. 双晶要素+双晶接合面(教材P89) B. 特殊矿物名称,如尖晶石律,钠长石律。

2.双晶类型3.意义(讲课1学时,实习2学时)重点:双晶概念,双晶要素,双晶结合律难点:双晶要素←多媒体和模型:双晶←多媒体和模型: 双晶面,轴←模型←教材←多媒体和教材:双晶类型第八章晶体结构的几何理论及晶格缺陷一.十四种空间格子1.平行六面体平行六面体是空间格子中的最小重复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