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说课稿
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语文说课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石壕吏》说课稿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问题不大。
《石壕吏》语言凝练、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读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例如:古今异义词(裙、已、前途等)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和精练的语言。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5:通过比较诗风的变化,体会文学来源于生活。
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的把握和体会语言特点两方面。
三、说教法:学习千法,读是根本。
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
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
先生读,互评,再生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1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写景、定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体会自然风光、名胜佳处各具独特美景。
教材分析概述《石壕吏》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夤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重点难点差吏夤夜捉人的凶残,老妇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惨,诗篇社会意义的深刻,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赞美古代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引出将教学的反映战乱中人民苦难的《石壕吏》(板书诗题)。
2.结合注释,简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
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贴得更紧。
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读音准确,读出节奏。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指定学生朗读第1段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第1段第一句在诗篇中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暮投石壕村”,由诗人投宿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表明诗人目击耳闻了故事的始末(板书:目击耳闻)。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一怒一苦,如椽巨笔著诗史;一听一闻,心系苍生显圣名。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孔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的《石壕吏》,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预设六个方面,对我的构想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石壕吏》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唐诗三首》的第一首,课型为精读课。
诗中,诗人以一个见证者的身份,亲历了一场差役夜捉人的惨事,通过对老妇陈辞的白描,展现了战乱年代,百姓的苦难生活。
《新课标》要求,学习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和感悟”,并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所以,在教授本诗的时候,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一个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立足文本,在老师的指引下自主朗读、品析、感受。
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第24课的三首唐诗,所表达的主题相似,都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可以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二、说学情部编教材在七下、八上安排了《望岳》和《春望》两首诗,恰好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杜诗创作的不同风格。
通过前两首诗的学习,学生对杜甫的基本情况和本诗大的社会背景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为本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并且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简单的文言文的能力。
但阅读理解诗歌欠缺方法和经验,对语言的品析比较随意。
其次生活在和平年代,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苦难生活难以形成共鸣。
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
”可见,多读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古诗词教学更应将诵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学生读好了,也就学好了。
本文的教学,我将以诵读为主线,带动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不断深化的诵读中,理解诗歌、体会情感,达到诵读积累、内化经典的实效。
2024年八年级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2024年八年级语文《石壕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代诗词《石壕吏》,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本文是一篇以描述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抒情诗。
通过描写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理解诗人的抒情主题和核心思想;2)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壕吏》所表达的抒情主题和叙述方式。
2.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与研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朗读、欣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肯定劳动与尊重农民的情感态度。
2.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感受生活之美。
三、说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人的抒情主题和核心思想;2.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难点:1.理解古代诗词所包含的修辞手法;2.理解农民形象在诗中所表达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与学生对话,询问学生对农民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乡村农民的形象和生活。
2.通过展示一些乡村风貌和农民劳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
Step 2:新课呈现(10分钟)1.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诗词的大意和主题。
2.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的字词、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所学语言知识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指导学生分析诗词中表达的农民形象和情感。
Step 3:课文理解与讲解(15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思考诗词中所包含的美和深意。
3.讲解课文涉及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知识。
Step 4:欣赏赏析(10分钟)1.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欣赏诗词的语音和音韵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唐诗三首-石壕吏》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战争诗,通过描写一个差吏到石壕村捉人征兵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理解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战争题材的诗歌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同时,这首诗的寓意深刻,需要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的残酷,理解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战争题材的理解,对诗中深层含义的领会。
2.针对重难点:通过战争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诗中的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使用图表和时间线,清晰地展示战争的时间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战争场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引出本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
3.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内容解析:分析诗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影响。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深层含义,分享自己的理解。
6.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诗中的寓意。
《石壕吏》说课稿(精选4篇)
《⽯壕吏》说课稿(精选4篇) 作为⼀位不辞⾟劳的⼈民教师,时常需要⽤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壕吏》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壕吏》说课稿1 我主要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三个⽅⾯进⾏说课。
⼀、说教材 《⽯壕吏》是⼋年级第五单元的最后⼀篇课⽂《杜甫诗三⾸》的第三⾸。
这⾸诗写的是⼀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仅⽤120字就栩栩如⽣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语⾔精练得⽆以复加。
《杜甫诗三⾸》中的《望岳》是诗⼈24岁时的作品,《⽯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此时的杜甫已经47岁了,诗风由开元盛世时的雄伟深远凝变为深沉含蓄。
结合本单元教学的要求及本诗的内容思想、写法上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标确定为: 1、读懂诗⽂⼤意,积累⼀些⽂⾔词语,如“新”、“室”、“裙”、“前途”等古今异义词;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课堂上达到基本成诵。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内涵,理解作者“语不惊⼈死不休”的精炼语⾔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析读题⽬和主要描写内容的关系,了解本诗“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构思艺术。
4、感受诗歌中忧患苍⽣、悲天悯⼈的圣⼈情怀。
体会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其中,重点是品味诗歌丰富的内涵,难点是本诗构思的巧妙和体会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说教法学法 《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的个性化⾏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
”可见,多读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古诗词教学更应将诵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学⽣读好了,也就学好了。
本⽂的教学,我将以诵读为主线,带动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引导学⽣在形式多样、不断深化的诵读中,理解诗歌、体会情感,达到诵读积累、内化经典的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建⽴起⽂本和学情之间的联系,使⽂本特点被学⽣认知、理解和领悟,才算完成了⼀次教学从此岸到彼岸的摆渡。
《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
《石壕吏》教案《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壕吏》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进入新课讲解。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1)学生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
(学生抢答)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质疑1、学生自由质疑。
(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四、探究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言上分析)①情节生动②构思巧妙③语言精练4、与《望岳》诗比较。
(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风格完全不同,想想: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什么?①图片:唐代两幅画面。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一、说教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之作,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该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2. 通过对《石壕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爱民生疾苦的人文情怀。
主要内容概述:《石壕吏》全诗共二十四句,采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石壕吏在战乱年代里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谴责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石壕吏》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
- 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爱民生疾苦的人文情怀。
- 增强学生对和平的珍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杜甫的诗歌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 诗歌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含义。
- 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四、说教法在教学《石壕吏》这首诗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启发法:- 我将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如“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诗人是如何通过石壕吏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
- 采用对比启发,将杜甫的《石壕吏》与其他描写战争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杜甫的独特之处。
2. 问答法:- 在课堂上,我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逐步解开诗歌的谜团。
石壕吏说课稿(通用6篇)
石壕吏说课稿(通用6篇)石壕吏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出处: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本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反复诵读课文,领会他们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这个单元还有《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和《大道之行也》。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
二、说学情(一)学生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只是一般性的理解,没有深刻的感受。
(二)在领会诗中精炼语言上还有待于老师的点拨。
三、说教法(一)创设情景、投入情感法。
因为八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社会阅历都较浅,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只是一般性的理解。
(二)探究发现型教学法。
自主探究诗中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
四、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从授课对象看,我教的是八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是文言文知识不够丰富,因此,在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学习法和情景感知法两种学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因此,在教学时我做了一下两方面的设计。
(一)自主学习法。
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去把握知识,比如我让学生借助注解、查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以及读懂课文大意。
(二)鉴于学生感受诗歌意境和语言方面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师要加强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爱国诗人。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石壕吏》。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石壕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以写景、记游、叙事为主,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智慧,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石壕吏》这首叙事诗,语言简练,却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年代百姓的痛苦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诗歌语言的含蓄深沉。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大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大意。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一、选文背景本单元主要涵盖中国现代大学毕业生,任职于四川省某县的县级水务局,并因艰苦的工作环境——水务工程项目中的艰苦而小事。
由于地理位置偏离,交通不便,这些年轻人不仅冒着身体上的风险去工作,而且还经常遭遇困难和挫折。
本节课的选材起源于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生,他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痛苦,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忍不拔,最终成为了绕过各种困难和风险,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一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石壕吏》的主旨和基本情节•掌握《石壕吏》的重要词语和短语的含义•练习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加强基础阅读和写作技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增加讨论和交流的时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理解勤劳,坚韧不拔,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勇气和自信,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培养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三、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主题•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熟悉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和意义,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3.教学方法•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阅读和分析辅助资料,如古代文学作品等•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从“过劳死”、“留守儿童”、“富裕成功者”、“底层工人”、“限购房屋”等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不同人群的生活和压力差异,让他们意识到实现人生目标的困难和成就感,并鼓励他们创建开拓性思维模型。
2.主体教学(40分钟)第一部分:朗读与分析1.让学生依次朗读整个课文,回顾文章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教师传播影片段落,学生通过静默思考,找出思维逻辑与形象意象;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照比较等.第二部分: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文章内容,探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和意义;2.学生随机提问和相互评价,扩大思维视野,强化表达能力;3.教师点评思维质量和合作效果.3.课后拓展1.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相关阅读文献;2.写作作业,例如书评、日记、故事等.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和意义,掌握阅读分析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和思维质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最新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5篇《《石壕吏》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
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检查背诵)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二、师生共同解题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生齐读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生齐答三、整体感知: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生齐声朗读!师:发现答案了吗?生有吏夜捉人师:板书吏夜捉师:吏为何要捉人啊!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石壕吏》说课案
《石壕吏》说课稿育才中学韦小玲一、教材分析《石壕吏》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
它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性强,语言凝练、质朴,文意浅显易疏通。
教材选入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品读古诗文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从而珍惜当前和平幸福的生活。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古文学习,对一般古诗文内容含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所以学习这首《石壕吏》就比较轻松了。
但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感悟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
况且学习文言文难免会有点枯燥。
另外学生所处时代和生活环境同杜甫笔下的社会相离太远,这就给学生感悟诗歌造成一定的障碍。
所以本节课我会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理解、感悟课文。
三、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过程和方法目标:一是反复朗读,做到熟读成诵;二是情景对话表演,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珍惜眼前和平幸福的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复朗读,并辅以“课本剧表演”感悟诗歌内容。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学法1.朗读感悟法。
2.自主合作法。
让学生自主读与思,合作译与演。
3.情景表演法。
通过表演课本剧,切身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
六、教学过程(一)以观看动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为后面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作铺垫。
)(二)走进作家,了解写作背景。
1.回顾上节内容,学生介绍杜甫生平与作品。
2.老师介绍本文写作背景。
(三)走进石壕村,整体感知全诗。
第一环节:赏读1.听老师范读《石壕吏》,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停顿节奏和感情基调。
第24课《石壕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的《石壕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石壕吏》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代诗歌。
这首诗通过对安史之乱中一个普通家庭遭受官吏征兵的悲惨场景的描绘,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歌语言简洁而生动,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阅读能力,但对于《石壕吏》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可能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历史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作品,以及《石壕吏》的创作背景。
2.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熟悉诗歌的格律和押韵,增强对诗歌韵律的感知。
诗歌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诵读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体验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诗歌产生共鸣。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八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社会阅历都较浅,对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只是一般性的理解。
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说课稿·石壕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中的《石壕吏》。
接下来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效果预设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地位及作用:《石壕吏》出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是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本文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最为传诵的典范之作。
能够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起到熏陶作用。
2、内容简析:《石壕吏》是《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语言凝练质朴,故事情节生动,叙事巧妙,内容集中,是学生所喜闻乐读的文学作品。
按照时间顺序,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它与前两首诗的题材不同,是一首叙事诗。
二、说学情:学生在本课的第一课时已学习了杜甫的《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此基础上,文本疏通、翻译学习难度不大,对作者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解感受不深;无法独立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这些还有待于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古今异义词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初步把握杜甫诗作主要风格,理解“诗史”和“诗圣”的含义。
(3)、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1)、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精炼的语言。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7篇】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7篇】《石壕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2、揭露官吏的横暴3、同情人民的苦难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整体感知: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七、合作探究: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的: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ji)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老妪(yu)幽咽(ye)翁媪(ao)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39;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新课。
三、正课(-)龟虽寿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
(目标1)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完成目标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我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头,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石壕吏》说课稿,盼望能给大家带来关心,祝大家学习开心《石壕吏》说课稿一.说教材:《石壕吏》学校语文八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终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
由于前面已学过了前两首,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肯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主要就是体会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
全文语言凝练、质朴,内容集中,构思精致。
仅120字就写出了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并自请应役的经过。
作者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恶。
二.说目标: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朗读课文,培育同学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朗读、质疑和闯关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重点)。
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方法是: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质疑释疑,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在走进诗中人物的内心后用短剧表演的形式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同学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三.说学法指导:一是朗读法。
对于文言文来说,读最为重要。
因此,我在学法上采纳了朗读学习法,采纳齐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加深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重点句子,要反复朗读、吟诵,在此基础上,通过想像与联想,再现情节,把握内容,加深同学理解记忆和对人物性格的挖掘。
这是突出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二是利用合作与沟通的方式:充分调动同学的参加意识,相互质疑释疑,让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又培育了同学的合作意识。
三是利用闯关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同学的爱好:文言文教学往往枯燥无味,为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我采纳创关的形式,来调动同学的乐观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参加率。
石壕吏说课稿范文
石壕吏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壕吏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壕吏说课稿1一、说教材:《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问题不大。
《石壕吏》语言凝练、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读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和精练的语言。
(重点)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重难点)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的把握和体会藏问于答的写法两方面。
三、说教法:学习千法,读是根本。
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
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
采用范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文言文教学的一大弱点往往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因素:猜对联、当演员演短剧等等。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效率。
同时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理解。
在探究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问题不大。
《石壕吏》语言凝练、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
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读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例如:古今异义词(裙、已、前途等)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和精练的语言。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5:通过比较诗风的变化,体会文学来源于生活。
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的把握和体会语言特点两方面。
三、说教法:
学习千法,读是根本。
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
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
先生读,互评,再生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文言文教学的一大弱点往往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因素:猜对联、当演员演短剧等等。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效率。
同时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理解。
在探究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
学生根据学案预习,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有的
放矢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自己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编排剧本,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合作。
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
例如:官吏只出现了两次,却以《石壕吏》命题,原因何在?老妇的致词是由官吏一步步逼出来的,你同意吗?
四、说设计:
(一)导入:张贴在黑板上两幅对联,问“今天咱们要接触的名人就在这两幅对联里猜他是谁”?引用朱德、郭沫若的对联认识杜甫,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
“背背上节课学的《春望》”——(温故知新)。
“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春望》同一时期的一首长篇古体叙事诗《石壕吏》”。
(板书课题)“问大家一个问题:长大想当演员的举手,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石壕吏》排成短剧演演好不好?那要演好剧首先我们应该做什么?熟悉剧情主题,把握人物特点。
”
(二)预习交流
1:结合注释1介绍故事背景。
目的:有助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
2:谈预习后的收获和产生的问题。
目的: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强调两个读音:老妇出门看(kān) 咽的三种读音。
“走”、“已”、“裙”、“前途”、“且”、“虽”、“急”等词语的意
思。
目的: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知识,准确理解课文。
3:一生读课文互评,教师点拨古体诗的停顿、节奏。
再指生读。
强调感情基调。
师范读。
------自由读。
-------指生读-------齐读
目的:熟悉课文,以读促讲,加强记忆。
4:疏通文意。
目的:准确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言词汇。
(三)品读探究:
1:明确作者投宿的时间地点和发生的事件,体会从中反映出的社会的动荡不安。
2:分析老翁、老妇、官吏、杜甫的形象特点,从中把握人物性格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品味作者的思想倾向。
重点分析致词的内容,分层,概括层意。
想象老妪说这些话的用意,结合插图想象官吏会说些什么。
同桌配合补充吏呼的内容,并在班内说一说。
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力,深入挖掘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更生动。
了解“藏问于答”的手法,突破重点,体会作者语言精练的特点。
从分析杜甫的沉默入手,结合其身份、背景,分析他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一综合性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目的:培养合作整和能力。
(四)研讨
题目是《石壕吏》但却用大量篇幅写老妪,只对官吏简单叙述是否不妥?体会作者语言特点。
(五)“走进石壕村”
1:生动的复述故事。
目的:培养想象力,表达力和记忆文章内容。
2:四人一组演短剧。
目的: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表演调动兴趣,加深理解,培养综合表达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六)总结
(七)延伸练习:目的:巩固所学,照顾全体,拓展知识。
1:解词:(抢答)
投——;逾——;一何——;附书至——;且——;
新——;戍——;犹得——;幽咽———;急——;
虽——;前途——;裙——;走——;已————
2: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
仿写:草堂佳作在,——————。
国家强盛,—————。
3:背诵《望岳》比较与本诗风格上的不同。
目的:体会文学源于生活。
培养写作。
(八)作业:
1:续写石壕村一家人今后的命运。
2:背诵全文。
目的加强协作训练和佳作积累。
五:板书
石壕吏
时间地点事件
(暮)(村)(有吏夜捉人)——社会动荡不得安宁
老翁:逾墙走睡卧不宁
官吏:呼一何怒凶暴蛮横不可一世
老妇:啼一何苦值得同情勇挑重
担
杜甫:沉默关心时局同情百姓
设计目的:理清脉络,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