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诗歌之对比

合集下载

李杜诗歌对比

李杜诗歌对比

二、李七言古诗之比较:
“古体诗”这一称呼在唐代才出现,以别于“近体诗”。古体诗大约沿自汉魏乐府,诗体比较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等等,一般五言七言写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杂言古诗多以七言为主,所以也可以算入七言古诗。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三、李杜的文学风格: 1、李白的“清雄飘逸”: 2、杜甫的“沉郁顿挫”: 论文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关键词:创作风格、七言古诗、清雄飘逸、沉郁顿挫
正文: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据罗

李杜诗两首比较谈

李杜诗两首比较谈

李杜诗两首比较谈前言李白和杜甫被誉为唐代最重要的诗人,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位诗人。

他们的诗歌高峰期恰恰在同一时期,比较起来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十分值得比较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比较李白和杜甫的两首代表作《将进酒》和《登高》。

《将进酒》背景《将进酒》是李白创作于唐朝初年,李建成起兵失败被杀后不久所作。

诗中李白以豪迈的气概,豁达的心态和慷慨的情感表现了对生命和人的哲学思考。

内容《将进酒》全诗长达72行,其中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便是广为人知。

这首诗始于愁绪,但以豪放气概和酒趣渐成一派豪放的气象。

全篇以豪华奢侈的宴会为背景,通过夸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放纵、潇洒、豁达的形象,并将此形象与宏大的历史与生命观结合起来。

感受《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高峰之一,也是唐诗中的绝世佳作。

作者在汹涌澎湃的酒宴场景中,通过豪放、张狂的诗风表达着无私、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寄托了他对生命的无穷热爱和深厚的儒家思想。

可以说这首诗歌是李白个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充满了他个性化的风范与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此首诗歌将个体情感与社会思潮相结合。

《登高》背景《登高》是杜甫唐朝中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游山诗。

诗中主人公杜甫狂呼马上登高,几近神不知鬼不觉的状态。

文章的背景是杜甫所生活的那个年代。

唐代中晚期是一个社会朝气蓬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大团结的阶段,孕育了唐代空前的文艺繁荣。

内容《登高》全诗32行,开篇便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中作者通过登高之旅,描绘了自然景观,从而抒发了自己的哀思和感叹。

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中晚期文化人对于风景的追求和对自我境界提升的要求。

感受《登高》是杜甫诗里的代表之一,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作者高远的情感,是一首气氛兴盛,意境清新的诗。

杜甫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不同手法,比如描写,夸张和转折,使诗歌充满生机和变化。

此诗的特点是景与情的融合,在对景物的描摹中高度概括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酒、月意象对比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酒、月意象对比
——《春日独酌其二》
4、不得重用的愁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 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龙山饮》
精选完整ppt课件
25
(三)通过酒诗排解心中的愁苦
借酒销愁,古已有之,曹操就曾在他的《短 歌行》中高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 满怀报国热情,准备大展鲤鹏之志,但是社会现 实残酷地粉碎了诗人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 此时,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 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诗人在坎坷曲折中蹒 跚而行,把酒当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打发 日子,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
了人的归心一样,割据一方的盗贼也阻比不了国家 统一的步伐。在此,“水”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 它寄托了杜甫对家国的关切,从而具有了极强的针 对性和现实价值。
精选完整ppt课件
16
(3)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4)平生江海兴,遭乱生局促。驻马问渔舟,踌躇慰羁 束。——《南池》
精选完整ppt课件
26
(1)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

——《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

——《行路难三首(其一)》
(3)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月下独酌(其四)》
(4)感叹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
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 《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1、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

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

他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

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2、从文采和意境上来讲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才学甚高。

他的诗歌有的语言一眼看去十分平易,但是由于发诸真情,一样能够打动人心,如果他诗兴遄飞,使用激情洋溢的词句,那就更加意境开阔,加上想象雄奇,能够带领读者上天入地,引人入胜。

他另外一部分诗的特点是疏旷潇洒、清新飘逸,哪怕随意挥洒都可成诗。

杜甫家学渊源,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也是少年天才。

其诗歌讲求遣词用句,语句常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诗歌的精炼严整,非常人所能及。

这样的语言使得杜甫的诗以浑厚而鲜明的意境为主。

总的来说,两人的文采实在是伯仲难分、不相上下。

3、从风格上来讲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诗歌,其个人的风格特点明显,有的雄浑虬劲,有的清新飘逸,有的豪放不羁,有的汪洋恣肆,总之是纵横飘逸,发兴无端;而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三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各自有独特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本文将对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一、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是唐代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张扬的特点。

李白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景和个人抒发情感为主。

他擅长运用华丽的修辞和形象的比喻,语言通俗生动,给人以强烈的感触。

他的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往往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二、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史”。

相比于李白的豪放风格,杜甫的作品更加深沉和思考。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和命运多舛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杜甫的诗歌风格朴素自然,文字质朴,带有浓厚的实感和真实情感。

他的作品常常取材于生活琐事,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时局的批判。

三、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白居易是李白和杜甫之间的过渡人物,也是唐代后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融合了李白和杜甫的风格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明快,行文流畅有力,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白居易的诗歌有时深邃含蓄,有时明快通俗,给人以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四、比较研究尽管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们在创作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白的作品以奔放和豪放见长,语言华丽,富有诗意。

相比之下,杜甫的作品更加沉郁和深刻,他的文字更加质朴,更能触动人心。

而白居易的诗作则更加兼具两者的特点,既有李白的张扬豪放,也有杜甫的写实深沉。

此外,三位诗人在题材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李白的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个人意志,也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

杜甫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他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则更注重实事求是,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有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

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

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

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

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

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

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

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

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

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诗仙”与“诗圣”诗歌之较量“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可谓是古代文学银河中两颗闪亮的星,身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满腹才情、一腔爱国热忱,在他们作品中便可一览无余他们对国家炽热的感情,然而都仕途不顺,报国无门。

他们间的情谊可用“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玩”概括,其诗歌有一致性,但更多的是由于他们生活背景经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不同。

李白诗歌主要风格:豪放飘逸。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风格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他恪守儒家思想,其二,仕途不济,命运多桀,使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增大,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二、诗人思想不同李白思想可用以下四句概括:“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破灭了理想,渴求个性解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歌创作,主线为忧国忧民,主角为普通百姓。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所以他的作品堪称“诗史”。

三、他们的诗歌创作方面手法迥异。

李白善用浪漫主义手法,用绝妙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和蓬勃的激情来勾勒出生活图景,他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研究豪放与深沉的艺术碰撞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研究豪放与深沉的艺术碰撞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研究豪放与深沉的艺术碰撞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研究:豪放与深沉的艺术碰撞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截然不同,但却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李白以其豪放奔放的作品闻名于世,而杜甫则以其深沉悲凉的诗作为人称道。

本文将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影响。

一、李白的豪放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奔放、意境宏伟为特点。

他擅长借用浩渺的自然景观和磅礴的宇宙图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奇情和豪情,表达着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豪迈思考。

例如他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朴实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李白倚窗凭栏的情景和思乡之情,通过描绘月亮和思乡之情相互交融,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情感和豁达的心态。

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情感与想象的张力,他以言语塑造出了一个个浩渺的诗境。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通过描绘自己行舟江上的情景,以及山水之间回荡的猿鸣声,表达出自己豪情万丈,所向披靡的豪迈情怀。

二、杜甫的深沉风格相较于李白的豪放风格,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深沉、悲凉。

他的作品常常以悲愤的情绪和社会批判的视角来表达他对时局和社会贫困的关切。

杜甫的诗作体现了他对社会不公、人民苦难的深思熟虑和扣人心弦的抒情。

例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风雨飘摇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动荡社会和人民苦难的忧虑之情。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感受,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运用真实感人的词句,将社会贫困与政治腐败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如《兵车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很重要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对中国文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形式各有特点,包括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形式特点、意境特点和题材特点三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从形式特点方面来讨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在诗歌的形式上,偏爱采用对仗形式,喜欢创造琳琅满目的景象,多以抒情质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

而杜甫则擅长以平实接地气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种种真实存在,刻画出人物形象,传达出社会深刻的思想性思考。

其次,我们从意境特点来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善于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创造出伫立于云霄之上,离世而又饱蘸着远洋之涛的超然豪迈、神秘而恬静的意境。

而杜甫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着重表现的是求职的劳作、失意的忧虑中的令人深思的意境。

最后,从题材特点来看,李白的诗歌主要以缅怀家乡、寻寻唐代贤臣、表达对宇宙大自然的隐喻及形象的感情为主,或者是描绘世俗的清晨、春天等景色;而杜甫则写作题材更加灵活多变,他写政治和社会,写山水和风景,写传说小说和历史事件。

从上面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使他们的诗歌丰富多彩。

它们各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良好机会。

因此,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诗歌背后的文化精髓,更可以丰富我们的诗歌理解,引发我们对文学的趣味,激发我们立足自身所学,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扬我国美好文化传统。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一直对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

这两位诗人在唐代被誉为“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风格迥异,但都对唐代社会和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本文将从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主题、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

首先,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主题有着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主题多以豪放奔放、酒与美女、仙境幻想为主。

他以自由不羁的个性和豪情万丈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而杜甫的诗歌主题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例如《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其次,李白和杜甫的艺术风格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象丰富、语言华丽为特点。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将进酒》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而杜甫的诗歌则以朴实真实、语言平实为特点。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写实手法,使诗歌更具现实感和感染力。

例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他对仙境、神话和宇宙的幻想贯穿了他的创作。

他的诗歌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和追求永恒的思考。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的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综上所述,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展现了两位诗人在诗歌主题、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豪放奔放、意象丰富,表达了对自由和豪情的追求;而杜甫的诗歌朴实真实、语言平实,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与李白 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

杜甫与李白 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

杜甫与李白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杜甫和李白,作为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各自展示了不同的情感、主题和表达方式。

下面将对杜甫和李白两位诗人的风格进行对比分析。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充满了真挚的激情和深沉的思考。

他通常以现实的社会问题为主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素材,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的变革相结合。

他的诗歌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杜甫的诗作多表现出对民生困苦和社会动荡的关注。

他以坚实的笔触刻画出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国家的衰败困境。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他通过描绘茅屋倒塌、艰难求生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贫穷和不公的愤怒。

在这些作品中,杜甫常常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李白的诗歌风格相比之下,李白的诗歌风格更加奔放豪放、畅快淋漓。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幻想,展示了无拘无束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奇特的氛围和多变的情感。

李白的诗作经常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对山水、花草的描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具有强烈的个人表现力和想象力。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他运用浓郁的想象力和诙谐的语言,将自己融入到仙人中,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杜甫和李白虽然都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但他们的风格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痛惜,他以清晰、深沉的语言描绘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困境。

李白则多以豪放洒脱的笔触表现个人的激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夸张和奇特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狂野和放纵的情感。

在主题上,杜甫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他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的变迁为素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的愤怒之情。

而李白则更加偏爱自然和个人的情感,他以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为依托,表现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

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李杜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

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

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把诗歌推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当推李白和杜甫。

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很少对客观物象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其诗中有一气夺人的特点;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出身不同..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今甘肃秦安),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被公认为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属于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一、题材与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的题材广泛,他不拘一格,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景的描绘。

他的诗歌情感奔放豪放,表达了自由、豪迈、奋发向前的个性。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他关注民生和国家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对朝政往往持批评态度。

他的诗歌情感更为内敛深沉,表达了对人类苦难和社会现实的关怀。

二、形式与修辞手法李白的诗歌形式多样化,尤其擅长写长诗和乐府体诗。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比喻手法,使诗句富有韵律感。

杜甫的诗歌则偏向于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比较规范。

他的诗歌用字力求准确,修辞手法多样,常借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突出作品的力度和感染力。

三、写景与抒怀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豪放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狂热与奔放,给读者带来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困境。

他的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四、艺术追求与个人特色李白的诗歌追求意境的超脱和个性的张扬。

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示出自由奔放的灵魂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他追求形象意境与语言音韵的统一,以及情感和思想的深远。

杜甫则强调诗歌的写实性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传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结论: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有很大不同。

李白的诗歌表达豪放奔放,关注个人意境和对大自然的狂热追求,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表达更加内敛深沉的情感。

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魅力,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这是一个老题目。

1962年郭沫若同志在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会上的开幕词就是这个题目。

在开幕词里,他说:“李白和杜甫是象兄弟一样的好朋友。

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这是对李白和杜甫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的确切评价。

可惜不知由于何种原因,十年后他在《李白与杜甫》一书里,观点全变了,再不认为李白与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而是抑杜以扬李,把杜甫说得几乎一无是处。

郭老对李、杜的不公允评价,当时即为学术界所私下非议。

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对《李白与杜甫》一书提出了批评。

对于李白与杜甫,任何扬此抑彼都是不适当的。

他们各自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无法代替的贡献。

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虽或时有抑扬,但总的倾向一直是承认他们双子星座的地位。

我们不妨对此作一番粗略的回顾。

抑扬李杜的历史回顾扬杜抑李,始自中唐诗人元稹。

他说杜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他认为李白的有些地方虽略能与杜甫相比,但在律诗上,却比杜甫差得远。

他的这种扬杜抑李的观点在当时并不带普遍性。

他的好友、著名诗人白居易虽也认为杜有超过李的地方,但基本上还是两人并列,说两人“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与元稹看法完全不同的是韩愈。

他写过一首《调张籍》诗,对贬抑李、杜的人说了一些份量很重的话:“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显然,他对李、杜是同样十分尊崇的。

1959年在新疆婼羌县米兰古城出土了坎曼尔的三首诗,其中一首提到:“李、杜诗坛吾欣赏,讫今皆通习为之。

”坎曼尔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安西人,与元、白、韩、柳同时,这就说明,中唐以后,李、杜在诗坛上有同样广泛的影响,时论并无扬此抑彼的倾向。

到了宋代,欧阳修更喜爱李白,而王安石更喜爱杜甫;苏轼虽更为推尊杜甫,但其实他创作的艺术特色却更接近李白。

而且他虽崇杜却并不抑李,他说:“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伟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在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感悟古诗语言的凝炼含蓄与意境的深邃,可以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

1.的浪漫主义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大家用浪漫、天真、豪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

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诚。

李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写了他对大好河山的喜爱,对美好仙界的向往,对世俗的鄙弃,对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虽然,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但以其特殊的气质表现在里却是天然率真的,他的天然率真表现在诗歌艺术上不被传统所束缚,任凭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正如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自比大贤。

1.1 李白的豪放不羁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

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为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而另一个方面,李白的诗歌气势恢宏,意境广阔。

在描写山川《》写道“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用整齐的七言与九言,同时又四次转韵,手法变化多端。

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意气奋发,豪迈奔放,这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达,也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就连贺知章也为李白的大气深深所折服。

《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将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自豪放纵逸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

1.2 李白的飘逸俊美李白的飘逸俊美表现之一是语言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却不加雕饰,也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具体表现。

他认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真”,在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时,不事雕饰,不掩真情,诗的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

他主张尊重诗人的创作个性,相信诗人的创作活力,始终在自然、率真中体现自己真实与质朴的人生,如:“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又如:“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

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象征寓托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一、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不同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对于朝廷的腐败。

李白、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这社会的不公。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心情的表白。

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由京城回奉先,写下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的诗篇。

诗以“忧黎元”为核心,抨击最高统治集团政治的腐败,聚敛财富的残酷,把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概括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字当中。

二、诗歌风格的上不同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简述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

简述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

简述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嘿,你知道李白和杜甫吗?这两位可都是咱中国古代诗坛的超级大明星呢!先来说说李白吧。

李白的诗就像是一阵自由奔放的狂风,刮过你心头的时候,那叫一个畅快淋漓。

他的风格那叫一个豪放飘逸,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

就像他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看啊,瀑布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他竟然能想象成是银河从天上掉到人间了。

这脑洞得有多大啊!感觉他写诗的时候就像一个喝了仙酒的仙人,飘在半空中,看到啥都能给写成超级震撼的诗句。

他的诗里常常充满了那种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间美好的热烈追求。

你要是读他的诗,就像是跟着他一起在天上人间到处游玩似的,啥烦恼都能被他这股子自由劲儿给吹散了。

再瞧瞧杜甫呢。

杜甫就像一个忧国忧民的老大哥,他的诗那是沉郁顿挫啊。

他把自己看到的世间百态,老百姓的疾苦都写进诗里。

比如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对比多强烈啊。

富贵人家酒肉都放臭了,而路上却有冻饿而死的穷人。

他就像一个忠诚的记录者,把那个时代的黑暗面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他的诗读起来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每一个字都好像饱含着他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不像李白那样飘在空中,他是稳稳地站在大地上,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然后用他的笔去诉说。

要是李白和杜甫能凑到一块儿聊天,李白可能会对杜甫说:“老弟啊,你咋整天愁眉苦脸的呢?你看这世界这么大,这么美,要像我一样活得洒脱点儿啊。

”杜甫也许会回答:“老兄啊,你是潇洒自在,可你看这百姓们过得多苦啊,我哪有心思去逍遥呢?”我觉得啊,李白和杜甫虽然风格截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

他们的诗就像两面镜子,一面映照着那个时代的壮丽山河和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一面反映着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不管是豪放飘逸还是沉郁顿挫,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因为他们的诗里有着最真实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

【2021】李白和杜甫诗歌之对比.完整资料PPT

【2021】李白和杜甫诗歌之对比.完整资料PPT
陶》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对雪》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石壕吏》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别》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又呈吴
郎》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其二
5、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
十一首、《早发白帝城》等。
安徽采石矶李白衣冠冢
李白行吟图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山水行旅诗:
《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 《横江词》六首、《望天门山》、 《游泰山》六首、《蜀道难》、 《月下独酌》、《独坐敬亭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 帝城》等。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及成就
其 一 , 以 气 夺 人 ——“ 笔 落 惊 风 雨 , 诗 成 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诗感情浓烈,气势磅礴,如大河长江, 不可阻遏,如飞流直下,生气贯注,形成以 气夺人的艺术风貌。具体表现在:气骨端翔, 体现出“侠”的傲岸之气;气韵生动,体现 出“道”的飘逸之气;气象超远,体现出 “仙”的高举之气。艺术上往往能因才蓄势, 因时成势,因情造势,因物助势,突出地反 映盛唐气象的昂扬之气和盛唐艺术的壮大之 美。
3、居京时期(742年秋—744年春):《清 平词》、《古风》(十五“珠玉买歌笑”、 二十四“大车扬飞尘”)、《月下独酌》、 《行路难》、《蜀道难》(有争议)等。
4、再次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浪漫主义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浪漫主义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给后世文学以深远影响。

李白和杜甫由于生活经历、思维性格等不同,在诗歌艺术上也各有特点。

现对其诗歌艺术比较如下:一、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方法的异同(一)李白诗歌艺术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出生于富商家庭,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是多样的,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也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曾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

二十岁后,开始漫游,登峨眉、青城等名山。

这些生活经历,对其诗风的形成有极大影响。

李白思想较复杂,既接受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天”、“安社稷”,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

游侠思想对他影响颇大,“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等游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常有体现,所以他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他将儒家、道家、游侠三者结合起来。

由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首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突出的特点是大胆的夸张。

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定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本是极度夸张,却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

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极为大胆。

《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

《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等,都是极度的夸张。

其次,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

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

他想念长安,就想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书韦八之西东》);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登太白山峰》);他喜欢明月,就想象明月可问、可攀、可揽。

完全凭传说、想象落笔。

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总结:
李白此类诗前后风格不一: 李白此类诗前后风格不一:前期重在咏 唱祖国的壮丽河山, 唱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对自然风光的无 比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无比向往, 比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无比向往,以描写 为主,气概豪迈;后期即景生情, 为主,气概豪迈;后期即景生情,托物言 志,将自己的人生遭际和傲岸个性表现得 淋漓尽致,以抒情为主, 淋漓尽致,以抒情为主,慷慨不平之志寓 于字句之中。 于字句之中。
755) 4、再次漫游时期(744—755): 再次漫游时期(744 755
梁园吟》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将 进酒 》 、 《 宣州谢眺北楼饯别校书叔 秋浦歌》十七首、 云》、《秋浦歌》十七首、《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丁都护歌》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丁都护歌》、 赠汪伦》 《赠汪伦》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五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 百年三万六千日 , 一日须饮三百杯 ” 《 襄阳歌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烹羊宰牛且为乐,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 愁来饮酒二千石, 愁来饮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阳春” 南陵冰》 南陵冰》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梁甫吟》 广张三千六百钓, 广张三千六百钓 风期暗与文王亲” 梁甫吟》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狂风吹我心, 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南风吹归心,飞堕西楼前”《寄东鲁二稚子》 南风吹归心,飞堕西楼前” 寄东鲁二稚子》 南风吹归心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短歌行》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短歌行》 北斗酌美酒
爱情、乡情、 4、爱情、乡情、友情诗 乌夜啼》 春思》 子夜吴歌》 《乌夜啼》、《春思》、《子夜吴歌》、 长干行》 静夜思》 春夜洛城闻笛》 《长干行》、《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 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赠汪伦》 遥有此寄》、《赠汪伦》等。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及成就 其一, 以气夺人——“笔落惊风雨 , 诗成 笔落惊风雨, 其一 , 以气夺人 笔落惊风雨 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诗感情浓烈,气势磅礴,如大河长江, 李诗感情浓烈,气势磅礴,如大河长江, 不可阻遏, 如飞流直下, 生气贯注, 不可阻遏 , 如飞流直下 , 生气贯注 , 形成以 气夺人的艺术风貌。 具体表现在: 气骨端翔, 气夺人的艺术风貌 。 具体表现在 : 气骨端翔 , 体现出“ 侠 ” 的傲岸之气; 气韵生动, 体现 体现出 “ 的傲岸之气 ; 气韵生动 , 出“道”的飘逸之气;气象超远,体现出 的高举之气。 艺术上往往能因才蓄势, “ 仙 ” 的高举之气 。 艺术上往往能因才蓄势 , 因时成势, 因情造势, 因物助势, 因时成势 , 因情造势 , 因物助势 , 突出地反 映盛唐气象的昂扬之气和盛唐艺术的壮大之 美。
第三章
李白与杜甫
— 杜 甫
宋代刻本李白文集
一、李白生平及创作分期
701—725 725) 1 、 蜀中时期 ( 701 725 )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登锦城散花楼》 《登锦城散花楼》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白头吟》 《白头吟》
四川江油李白故里
远游求仕时期(725—742 742) 2 、远游求仕时期( 725 742 ) : 《 渡荆门 送别》 望庐山瀑布》 横江词》六首、 送别 》 、 《 望庐山瀑布 》 、 《 横江词 》 六首 、 望天门山》 金陵酒肆留别》 《 望天门山 》 、 《 金陵酒肆留别 》 、 《 长干 行 》 三首 、 《 子 夜吴歌 》 、 《 静夜思 》 、 送孟浩然之广陵》 游泰山》六首等。 《送孟浩然之广陵》、《游泰山》六首等。 居京时期(742年秋 744年春):《 年秋—744年春): 3、居京时期(742年秋 744年春):《清 平词》 古风》 十五“珠玉买歌笑” 平词》、《古风》(十五“珠玉买歌笑”、 二十四“大车扬飞尘”)、《月下独酌》 二十四“大车扬飞尘”)、《月下独酌》、 行路难》 蜀道难》 有争议) 《行路难》、《蜀道难》(有争议)等。
漂泊西南时期( 760—770 770) 4 、 漂泊西南时期 ( 760 770 ) 投奔高适 ( 760 ) —— 入严武幕( 761) 入严武幕 ( 761 ) ——检校 检校 工部员外郎( 761) 工部员外郎 ( 761 ) ——草 草 堂生涯( 760) 堂生涯 ( 760 ) ——移居夔 移居夔 州 ( 766 ) —— 漂 泊 荆 湘 ( 768 ) —— 卒 耒 水 舟 中 ( 770 ) ——《 蜀 相 》 、 《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江畔独步寻 秋兴》八首、 花》、《秋兴》八首、《又 呈吴郎》 登高》 呈吴郎》、《登高》、《登 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
其三,自然飞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 其三,自然飞动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后,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李白《经乱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大鹏赋》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大鹏赋》) 李诗的语言具有“ 仙风道骨” 的特点, 李诗的语言具有 “ 仙风道骨 ” 的特点 , 不以 华丽求精美,而以变化显神奇,不以齐整求工巧, 华丽求精美,而以变化显神奇,不以齐整求工巧, 而以自然见真纯。 而以自然见真纯。这也是盛唐艺术追求气韵飞动 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与吴道子的画、裴旻的剑、 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与吴道子的画、裴旻的剑、 公孙大娘的舞、张旭的草书异曲同工。 公孙大娘的舞、张旭的草书异曲同工。李诗自然 飞动的语言风格表现在散文化、口语化、跳跃性、 飞动的语言风格表现在散文化、口语化、跳跃性、 流动美等方面。 流动美等方面。
人生感遇诗: 2、人生感遇诗: 玉壶吟》 行路难》三首、 梁甫吟》 《玉壶吟》、《行路难》三首、《梁甫吟》、 梁园吟》 将进酒》 《 梁园吟 》 、 《 将进酒 》 、 《 宣州谢眺北楼 饯别校书叔云》 饯别校书叔云》等。 时事讽谕诗: 3、时事讽谕诗: 古风》 十五“燕昭延郭隗” 古风》 《古风》(十五“燕昭延郭隗”、《古风》十 九“西上莲花山”、二十四“大车扬飞 秋浦歌》十七首、 丁都护歌》》 尘 ” ) 、 《 秋浦歌 》 十七首 、 《 丁都护歌 》》 等。
四、杜甫生平与创作分期
千古诗圣
—杜甫
南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 南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
读书壮游时期(712—746 746) 1、读书壮游时期(712 746) 群书万卷常暗诵” 吴越、 “群书万卷常暗诵”——吴越、齐赵、梁宋三 吴越 齐赵、 次 漫 游 ——“ 醉 眠 秋 共 被 , 携 手 日 同 行 ” 744、745) (744、745)——《望岳》 《望岳》 困居长安十年(746—755 755) 2、困居长安十年(746 755)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应制举落第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应制举落第 ( 747) ——“朝扣富儿门 , 暮随肥马尘” — 747 )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 朝扣富儿门 —进赋自荐 ( 751 、 754 ) ——授官兵曹参军 进赋自荐( 进赋自荐 751、 754) 授官兵曹参军 755) 丽人行》 (755)——《兵车行》、《丽人行》、《自 《兵车行》 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762) 5、安史之乱时期(755 762): 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 永王东巡歌》 《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 十一首、 早发白帝城》 十一首、《早发白帝城》等。
安徽采石矶李白衣冠冢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山水行旅诗: 1、山水行旅诗: 峨眉山月歌》 望庐山瀑布》 《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 横江词》 六首、 望天门山》 《 横江词 》 六首 、 《 望天门山 》 、 游泰山》 六首、 蜀道难》 《 游泰山 》 六首 、 《 蜀道难 》 、 《 月下独酌》 、 《 独坐敬亭山》 、 月下独酌 》 独坐敬亭山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 早发白 帝城》 帝城》等。 李白行吟图
其二,想落天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言出天地外, 其二,想落天外 言出天地外 思出鬼神表” 皮日休《刘枣强碑》 (皮日休《刘枣强碑》) 李诗想象丰富,神思超卓,多表现幻境、 李诗想象丰富,神思超卓,多表现幻境、 梦 境和神话世界的奇丽之境,且不拘古与今、 境和神话世界的奇丽之境,且不拘古与今、天与 神与俗、物与人、虚与实的界限, 地、神与俗、物与人、虚与实的界限,诗情驰骋 不羁,文思奔放无束,笔势如天马行空, 不羁,文思奔放无束,笔势如天马行空,如水涌 云走,天机自出,飘然难踪。加之巧妙的比喻、 云走,天机自出,飘然难踪。加之巧妙的比喻、 独特的比拟、新奇的夸张,使其诗境、 独特的比拟、新奇的夸张,使其诗境、意象更显 奇幻多姿。 奇幻多姿。这充分体现盛唐艺术匠师惊人的艺术 想象力和盛唐气象中那种勇于革新的独创精神。 想象力和盛唐气象中那种勇于革新的独创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